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课型新授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

“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

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

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学生自由谈复习所学的数1)从689 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的知识,为学习2)从420 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以组为单位按要求数新知做准备。

3)从910 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 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

数?学生自由汇报,课前

4、出示图片:

收集的数。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

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 人

感受到大数在

教学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观察图片,试着读数。生活中的应用,过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产生认识大数

题:亿以内数的认识的需要,激发学

二、探究新知生探究新知的

10 个一千是一万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

欲望当数到10 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

拨回去,在万位上拨

10 个一千是多少?

一个珠子。

强调:千位上的10 个珠子怎么办?10 个一万是十万

2、请学生10 个10 个地数,当数到10

个一万时问:是多少使学生进一步

在十万位上拨 1 个珠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 个一万?

子。认识计数单位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后练习

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我来填。 1、个级包括的数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级包括的数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个十万是________,10个一百万是________,一百万包括________个万。 3、从个位起,第七位是________位,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________位和________位。 4、3050000是由3个________和5个________组成的。 5、14062000是________位数。最高位是________位。6在________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________,表示6个________。4在________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________,表示4 个________。 6、最小的八位数是________,比它小1的数是________;最大的八位数是________,比它大1的数是________。 7、最大的五位数比最小的六位数少________;最大的八位数加上________结果是最小的九位数。 8、与10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9、327085是________位数,最高位是________位,“2”在________位上,表示________,“7”在________位上,表示________。 10、________个一千万是一亿,________个一百万是一亿。 11、从个位起,第________位是百位,千万位是第________位,第________位是亿位。 12、和万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________和________。 13、最大的六位数是________,最小的五位数是________。 二、将第一行表示的意义与第二行数中的相应数字连起来。 4个千万5个百万8个万1个千5个十 4 4 5 8 8 1 5 5 8

《解方程(例1)》教案(1)

《解方程(例1)》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7页《解方程》例1和做一做。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后学习的,不仅是解方程的基础课,而且以等式的性质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还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核心能力 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中,发展迁移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中,能正确地运用等式的性质1解形如x±a=b的方程,并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2.结合解方程的具体例子,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通过自学,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养成检验的习惯。 (四)学习重点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学习难点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方程(例1)》名师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1)如果a=b,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 a+7=b+()a-()=b-m a×n=b×()a÷6=b÷() (2)用字母表示出等式的性质1、2。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既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为课中学习解方程做铺垫。】(二)课堂设计 1.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师:课前大家用字母表示出等式的性质1和2。我们来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交流,一起回忆等式的性质1和2。 课件出示例1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所表示的内容,并独立列出方程:x+3=9 师:这个方程中的x的值是多少?(6) 师:这道题目简单,大家一眼就能看出x是多少。我们还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来求x的值,这节我们来研究。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由于数据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x=6。而学生会求出x值的方法是多样化的,这些多样化的方法让其觉得接下来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书写上反而比较麻烦,不利于本节课的学习,所以教学时暂时避开了算法多样化,为提高学习掌握新方法的积极性,还强调了这种方法与中学知识的联系。】 2. 问题探究 (1)自主探究,初解方程 师:根据等式的性质,想一想,怎么求出x的值? 生尝试解方程。 (2)讨论交流,解释自己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生交流解方程的方法和过程。 师:方程两边为什么要同时减3?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天平图。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天仍然相等。方程也是等式,方程的左边是“x+3”,要想解出x就需要减3,所以方程两边要同时减3,解出x等于6。 把刚才的过程在方程上写出来就是这样子的。(课件演示,生独立书写解方程的正确过程,师板书。) x+3=9 解:x+3-3=9-3 x=6

解方程教学设计(1)

解方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用等式的的性质解方程,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 1、研究例1: 猜球游戏:出示一个乒乓球盒,猜里面有几个球?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球数?x 导语:要想精确知道多少个球?再给大家一些信息(课件出示:天平左边盒子和二个球,右边有七个球)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2=6 二、探究算理 设问:你们知道x等于多少吗?那这个答案4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a、7-4=2;b、4+2=7,所以x=4,c、左右二边都拿掉二个乒乓球,右边还剩下4个,所以x=4

研究第三种想法:设问:左右同时拿个二个乒乓球天平会怎么样? 学生上台用天平演示 请学生们把刚才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板书:x+2-2=6-2 追问:你怎么想到是拿到二个乒乓球,而不是拿到一个或者三个呢? 尝试验算:板书:左边=4+2=6=右边,所以我们就说x=4是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尝试说说方程的解;刚才我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可以自学书本) 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与天平相对应)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好多方法来解方程,重点研究了第三种解方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用到了什么知识?课件再次演示后,得出方程的两边同时去掉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相等。 尝试:解方程:x-1=3, 想一想:如果要用天平的乒乓球,如何来表示出这个方程? 指名摆一摆,学生尝试解决,并用操作来验证 2、研究例2:3x=18 学生尝试后出示:3x÷3=12÷3 用小棒操作后交流后想法:方程的左右二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二边仍旧相等。 展示,课件演示后小结:方程的左右二边可以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二边仍旧相等,追问得到还可以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 总结:解方程时,我们都是想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使方程保持平衡,我们可以采用……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学生自由谈 以组为单位按要求数数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 观察图片,试着读数。 10个一千是一万 拨回去,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 10个一万是十万 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 同桌互相数数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全班交流 复习所学的数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大数的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一、缺乏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深入了解。

学生已认识了万以内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数的读写,在创设情景引入环节,我设计了新世纪小学上学期与这学期的教职工人数和学生人数的对比,旨在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情况,同时也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但没有对万以内数读法进行回顾。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停留在表面,影响了对含两级的大数读法的积极探究。 二、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2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六个省、市、自治区的情况,还附有这些地区的风土人情、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反复考虑要不要拓展,拓展可以增强学生的见识,让数学课具有文化味,但时间肯定要被占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回答看图你得到哪些信息时?首先说到了人口数,我也骑驴顺坡走,没有再延伸。为了让两课时的过度自然,我和学生们借助数位表上讨论了北京市的人口数的组成并试读后,直接出示了例2的典型数据,试读并讨论读法。把第一课时后面的做一做删掉了,学生没有去感受你知道吗?中的大数。这些隐形的知识效果肯定是短时显示不出来的,但学生的知识拓宽被限制了。我在思考假如我不整合课时又该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 三、缺乏练习巩固知识的时间 两个平行班上完后,都只完成对读法的讨论。缺乏必要的训练。而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后的作业中,我发现学生的正确率不高。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我的设计思路是错误的,我可能要付出双倍的时间去弥补我的过失了。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三:

亿以内数的认识导学案

亿以数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容:教材第3--4贞 学习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 “白万” “千万”个大数;知道亿以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 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学习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白万、千万和亿”。 学习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授 ㈠导入:你能举出身边比“万”更大的数吗?比“万”更大的数,还有多少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㈡尝试练习 1、10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白是(),10个千是( )。 2、数数: 1)从689 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 一^|——的数到540 3)从1010 一千一千的数到9010

4)从200一^|——的数到1000 3、个、十、白、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㈢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10个一白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个)、十、白、千、万、十万、白万、千万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一(个)位、十位、白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白万位、千万位都是 ()。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 5、把数位按从大到小,从右到左的顺序排列起来,制成数位顺序表,如下(补 充完整):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第2~4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过程与方法: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2.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每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出示数字:25000 提问: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2010年我国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1)投影出示。 (2)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 (1)试一试。 以北京人口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9612368这个数。 (2)操作感知。 出示计数器。 问题1: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2:九千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万 问题3: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 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小组讨论。 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1)》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3课时解方程(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并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是方程?等式有什么性质? 2.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形列出方程吗? 3.填一填。 4.导入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

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 二、新课讲授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教师演示:先在左盘放上一个重100g的杯子,再往杯子里加入xg的水,天平失去平衡。 提问: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 请学生到台前操作:天平右边的砝码加到250g时,天平平衡。 提问: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0+x=250 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你有什么办法?把你的办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 方法一: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因为250-100=150,所以x=150。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 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方法三:根据等式的性质。 因为100+x-100=250-100,所以x=150。 讲解:当x=150时,100+x=250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出示课题) (2)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提问: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那么你怎样检验x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学生汇报。 (3)即时巩固。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小题。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1亿以内数的认识》作业(二)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1亿以内数的认识》作业(二) 题号一二 得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XX页,二个大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为1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填空题(共45分) 评卷人 得分 1.说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1. 19875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其中,“9”在( )位上,表示( )。 “7”在( )位上,表示( )。 2. 76000009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其中,“6”在( )位上,表示( )。 “9”在( )位上,表示( )。 3. 13270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其中,“1”在( )位上,表示( )。 “3”在( )位上,表示( )。 (5分) 2.三峡大坝泄洪闸最大泄洪力是每秒102500立方米。读 作:。(5分) 3.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全长6300000米,比黄河长836000米。 读 作:, 。

(5分) 4.把4个“6”和4个“0”制成卡片。 你能摆出下面的数吗?先摆一摆,再读一读。 (1)只读一个“零”的八位数。 (2)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 (3)读出三个“零”的八位数。 (4)一个“零”也不读出来的八位数。 (5分) 5.用两个2、三个0和三个6组成一个八位数 1.最大的数是( ) 2.最小的数是( ) 3.读一个零的数( ) 4.读两个零的数( ) 5.读三个零的数( ) (5分) 6.先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再求近似数(省略万后面的数) (1)一座寺庙的一个石碑上刻了三十八万六千八百八十八个汉字。 (2)甲省有一千三百八十一万九千人,乙省有二百六十一万六千三百人,丙省有八千三百二十万零九百三十五人,丁省约有九千二百五十六万人。 (5分) 7.填表格。

《简易方程——解方程(1)》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解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练习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练习题 姓名: 一、填空。 1、()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个级的数位有()。万级的数位有()。 3、十万位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4、6085007的6在()位上,表示6个(),8在()位上,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个()。 5、最小的五位数是(),最大的五位数是()。 6、最大的八位数与最小的九位数相差()。 二、数一数。(数给家长听) 1、一千一千地数,从六千数到二万。 2、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3、十万十万地数,从二十万数到一百三十万。 三、先把下面各数分级,再读出来。 1、635400 读作: 2、63540000读作: 3、43000043读作: 4、87002300读作: 5、1358967读作: 6、135896700读作: 四、写出下面各数。 1、七百写作: 2、七百万写作: 3、九千零八写作: 4、九千零八万写作: 5、四千五百二十六万三百七十写作: 6、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写作: 7、十万零五写作:8、十二万五千写作:

t h i n g s i n t h 五、拓展练习。 用0、0、2、3、4这五个数字,组成两个零都要读的五位数,看看你能写出几个?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练习题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0850000= 1300000= 20600000= 94000000= 52500000= 230000 = 7000000= 240000= 2、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968292≈ 699996008≈ 62628383≈ 92100582≈ 10800009≈ 708590≈396000≈ 4293096≈ 52070600≈250734≈ 805200≈ 1400036≈16739600≈ 974000≈ 795400≈164999≈ 1307200≈ 2044700≈ 3、填写下面表格。原数 要求 近似数 省略十位后的尾数(四舍五入到十位) 省略百位后的尾数(四舍五入到百位)省略千位后的尾数(四舍五入到千位)926228 省略万位后的尾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4、8□578≈80000,□里可以填的数有 ( )。 4□45601≈5000000,□里可以填的数有( ) 。 □2679010≈20000000,□里可以填的数有 ( ) 。 5、比较大小。 9980○10010 34560○6543 74560○47560 240万○2396000 8475○8万 23586○230000 675900 ○ 700000 12000000○3800000

《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读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大家想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呢? 生:和小朋友一起搞文艺活动。 生:和好朋友一起去动物园。 师:看来大家的想法很多。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小朋友欢度六、一的图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儿童人数。 师:看到这些数有什么感觉? 生:这些数都很大。 师:第一个数(河南省的儿童人数:12093041),谁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出来。 师:看来这些数真是太大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亿以内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结合计数器的演示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师:要想认识比万大的数,先要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拿出计数器,指出:计数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计数单位。 师:要想在计数器上表示出9000,该怎么拨珠? 生:在千位上拨出九个珠子。(学生边动手操作边介绍) 师:在千位上再拨下一个珠子,这时是多少? 生: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 师:如果我在万位上拨出六个珠子,是多少?再拨四个珠子呢? 生:十万,10个一万是十万。 师: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呢? 生: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师:你们能利用计数器一千万一千万的数吗? 指一名学生边拨珠边数,其他学生边看边和他一起数:一千万、两千万、三千万…九千万、十千万、一亿。有的学生顺着数到了十千万,但马上有意识到不对,应该是一亿。拨珠子的学生把千万位上的10个珠子退回去,并在亿位上拨下一个珠子,说明: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师:10个一亿是多少?10个十亿又是多少? 生: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边说边板书这几个计数单位),我们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生:个、十、百、千。(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 师:这些计数单位所站的位置就叫做数位,这些计数单位所站的数位是什么呀? 生: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师: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师:刚刚学习了这么多新知识,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解方程例2、例3教学设计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P68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2、7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使学生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探索解方程的方法,为后面用方程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上述简单方程解法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不同之处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探究形如ax=b的解法和a-x=b的方程的解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养成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养成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学习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学习习惯。初步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会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 教学难点: 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猜想验证法。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解方程)。 (4)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解下列方程: X+12=31 x-63=36 提问:你能结合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说说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 生:解方程的步骤及格式: (1)先写“解:”。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注意:“=”要对齐)(3)求出X的值(注意:例如X=6 后面不带单位,因为它是一个数值。) (4)检验。 二、情境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解方程。 三|、自学辅导: (一)出示教材第68页例3 1.明确要求:观察信息,看信息都提供了那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按级读数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亿以内每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 教学准备:PPT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我们在三年级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学习了读法、写法,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5080是由()个一千和()个十组成的。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4..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个0,末尾的0()。 5.读一读:246 1067 2400 5080。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6.课件出示老师收集到的信息: 四年级的小明同学身高150厘米。 爸爸买了一台手提电脑,价格是7008元。 皮衣打折后的价格为2161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信息。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三、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一)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这些数是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都是比万大的数,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要认识这样的大数首先就要先认识比万还要大的计数单位等知识。出示例1:北京人口:19612368人。 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1.回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个、十、百、千、万。如果有学生说到十万就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 2.课件展示:数一数:师生一起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

《亿以内数的认识》同步练习及答案

《亿以内数的认识》同步练习 一、填空。 1. 10个一千是(),10个一万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一个整数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位,第七位是()位,亿位在第()位。 3.6006006的最高位是()位,最左边的6表示(),中间的6表示(),最右边的6表示() 4.由3个千万、2个百万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5. 比十万少一万的数是(),比九千多一千的数是()。 6. 452631是()位数,4在()位上,表示()个(),它的计数单位是(),5在()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 7. 从右边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个级包括()、()、()、();万级包括()、()、()、()。 二、判断。 1.十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万。() 2.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3.数位就是计数单位。() 4.和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千位和百位。() 5.万级有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个数位。() 6.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三、选择。 1.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A、十万 B、千 C、百 2.986543中的“9”表示9个()。 A、万 B、十万 C、百万 D、千万 3.百、千、万、十万……都是() A、数位 B、位数 C、计数单位 4. 一万一万地数,数十次是()。 A.十万 B.一万 C.九千 5.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个数位是一级。 A.三 B.四 C.五 四、解答题。 1.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一亿倒数到一千万。

2.想想下面每个数中的6各表示多少?再在计数器上画出. 3006 2640 1869 6127 3. 写出下面各数前后相邻的两个数。 (1) ________、_______、40000、 ________ 、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34299、 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99998 ________ 、________。 4. 写一写,画一画.

数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数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p2---4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 3.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新。

三.重点难点 1.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2.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仪。 创新点:注重以旧知带新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2)()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5.自由读一读下面的话。 P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6.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 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并进行板书

(二)讲授新课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四人小组计论,再汇报。 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读呢? (2)教师拨算珠,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10个 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lO个一百万是一千万,lO 个-千万是一亿。 (3)结合板书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 (4)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5)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6)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足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解方程(2)》教学设计

解方程(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68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根据图意列方程并解答。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性质?请具体说一说。 2.导语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教学例 2. 师:出示318 x ,这个方程表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主题图,指出:3x=18是已知3个x等于18,要求一个x等于多少。 讨论交流: (1)怎样才能既让天平平衡又可以看出一个x对应多少? (2)怎样把这个过程在方程中表示出来,使方程保持相等,又能得出x等于多少? 师: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吗?请你试一试,写一写,再说一说这样计算的理由。 师:天平演示验证,提问: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除以3? 学生说相互除以3的理由。 师:我们要知道x=6是不是方程的解,可以怎么办?大家在练习本上检验一下。 学生在练习本上检验,板演。 说一说,解这个方程的过程和解x+3=9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如果需要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来接方程可以吗? 2.出示x÷0.7= 3.

提问: (1)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这个方程吗?试着解答。 (2)为什么解方程过程中两边要选择用乘法,并且要乘7呢? 归纳总结:解这类方程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方程的解。 三、巩固运用,理解加深。 1.解方程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 2.小诊所 说说解方程的过程对吗?如有问题,请你把它改正过来(1)学生仔细观察方程。 (2)集体订正。 3.列方程并解答。 (1)图中有哪些信息? (2)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说说你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结束全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内数的认 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亿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 科目:数学 年级:四年级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能力目标: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景中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阐述多位数读法的规律。 情感与态度:结合实际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研讨法。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2、如果10000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那么100000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是个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的十进关系。 2.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含两级的数的读法。掌握我国 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按级读数。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亿以内每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5080是由( )个一千和()个十组成的。 2、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3、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个0,末尾的0()。 4、读一读:246 1067 2400 5080。读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信息。 师:同学们,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请看大屏。例如(大屏出示)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