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doc

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doc

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doc
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doc

东亚概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

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3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

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

(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3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3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

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3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

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3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

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3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3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过10年的恢复,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至今与美国、欧盟一起成为世界经济“三极”。据此回答1~4题: 1.就国内条件而言,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是 A.紧缩军事开支B.加速设备投资和更新 C.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D.充分发挥岛国优势 2.日本的工业向其国土南北两端发展的原因是 A.南北两端有丰富的能源B.南北两端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C.南北两端农业水平高D.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现“饱和状态”3.有关日本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民多采用大型农业机械②精耕细作,单产很高 ③侧重发展水利和生物技术④小麦、玉米是主要农作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日本的气候表现为 A.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B.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C.冬季寒冷,夏季炎热D.夏季日本海沿岸多雨,冬季太平洋沿岸多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 C.土壤D.降水 6.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 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土壤D.降水 7.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 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太阳辐射D.降水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 9.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

浅析东亚区域合作困境及前景 姓名:李滨 学号:2014311716 班级:国政14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经济区域化也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但是东亚区域化进程却尤为缓慢。本文从历史、经济、文化及美国的介入四个角度分析了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缓慢的原因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2.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 2.1 历史因素 历史上的东亚地区战乱频繁,各地区均有参与其中。1937到1945发动侵华战争并占领东南亚在内的及东南亚以南的许多地方(除澳大利亚)。东亚各个受到过日本侵略的国家与日本的历史教育矛盾是影响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因素。二战后,日本教育淡化二战时期的近代史教育,美化侵略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国内对二战的历史了解已经甚是稀少。加之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不肯正确解读历史的行为,日本引起了了中国及其它东亚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感,并激起了严重的反日情绪。民间的反对导致政府当局不得不延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日本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知悔改的行为甚至将历史问题向政治现实问题的转化。 2.2 政治因素 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制度不同导致的意识形态虽然没有像在冷战时期那样浓烈,可也在影响着国家之间的交往。由于东亚各国在历史上都有过被侵略的经历,安全成为各国追求的首要目标。追求军事力量的预期超出追求经济力量的预期。对安全问题的预估不同导致各国的对外政治政策存在明显的不同。政策偏好影响着国家间的经济交流。除此之外,领土领水的主权纠纷增加了各国之间的不信任。执政党为了党派利益也会拒绝与其他国家联合发展经济。 2.3 经济因素 在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区域内经济体间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该经济一体化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平

福建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评价

福建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评价 【摘要】: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禀赋格局,以及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福建作为海西经济区的主体,其自然、人文、经济环境的优劣决定着海西经济区的效益。本文从福建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福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开发和保护以及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福建经济;自然环境;分析;资源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和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依旧是规划中的重点,其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1] 1 研究区概况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部,115°50′~120°43′E,28°19′~23°33′N之间,位于南亚热带气候向中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是个山海资源均十分丰富的典型省份。[2]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独特,区内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全球同纬度地区最典型,生态环境最完整的生态群落。区内气候温和,丰富的光、热、水资源,生物资源丰富。 2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评价 福建地处我国大陆东南部,西临江西省,东北临浙江省,西南接广东省,东面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 2.1 地形特征:山地丘陵为主,八山一水一分田。 福建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境内的地壳历经20多亿年的地质演化,特别是吕梁(中条或武夷)和加里东及燕山运动分别形成褶皱基底与一系列北东—南西、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为主的褶皱、断裂北西—南东和北东东走向断裂,奠定了地形的基本构造格局。全省的山体、构造谷地乃至海岸线的走向均以北北东—南南西及北东—南西走向为主体。全省山岭耸峙,丘陵起伏,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90%以上。各地形及其所占总面积的比例如下表(表1) 福建主要地形

项目概况

塞尚青年城项目概况 一、公司概况 宁夏建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注册资本6000万元,现具有国家贰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物流经营、农业开发、工贸、酒店等为一体化的集团公司。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以施建文董事长为核心的董事会领导下,本着“质量为本,诚信为首”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发展,崛起于宁夏房地产市场。目前公司管理体系设置科学合理、机构健全完备,人才储备充足,专业技术人员达100人,分布于工程、建筑、设计、绿化、预算、财会、经济等领域,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0人,中级职称的40多人,很多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 二、公司主要项目 一、满春家园住宅小区项目(完成项目) 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丽景北街东侧,邻近丽景湖公园、新月广场,与北京东路、上海东路交汇,其“精美、人文”的全新设计理念与独特的经典户型相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环境优美、风景秀丽、配套设施齐全的

住宅小区。 二、贺兰新贸市场项目(完成项目) 市场位于贺兰县兰山公园东侧,总建筑面积14105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是两层框架结构式商业楼,与繁华的步行街相连接,人气旺盛、交通便利。其全新的商业设计理念,使市场充满了现代化、商业化气息。 三、兰山园住宅小区项目(完成项目) 小区位于贺兰县光明西路,总建筑面积37681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依兰山公园而建,其独特、巧妙的艺术构思使建筑魅力与自然风光相融合,充满着现代、幽雅的气息,是典型的园林风景小区,为现代居家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四、育财苑住宅小区项目(完成项目) 小区位于贺兰县富兴路南侧,规划建筑面积47129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小区构造精美,设计风格独特,环境优美。亭廊、山石,小路与楼阁相应,是一个高标准的住宅小区。 五、塞上雅居住宅小区项目(完成项目) 小区位于贺兰县109国道西侧,银河西路南侧,居安西路北侧,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是一个融欧式建筑风格与中国园林山水风格于一体的中档住宅小区。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世界地理-东亚地理知识总结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臵: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臵: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 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臵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范围

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起步很晚,但东亚将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相比,将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无论东盟还是中日韩,谁都不应在这个进程中寻求主宰和领导地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两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容及目标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它的成功将大大丰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前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在东亚起步很晚,但发展迅速,高潮迭起,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并将在相当一段时期中,成为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我们看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东亚地区长期沉寂呆滞的区域经济合作,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到今天已是如火如荼,眼花缭乱。 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比, 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对滞后。到2000 年, 世界上没有参加任何制度性区域安排的主要经济体仅有中国、日本、韩国等几个东亚国家。2001 年中国宣布将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 大大激发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对区域贸易安排的热情,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目前来看,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既不同于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欧盟, 也有别于纯粹经济意义上的NAFTA。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内容和目标的广泛性及模式的多样性, 体现了这个地区国家之间由于快速增长的内在经济关联和全球化条件下提高抵抗风险能力的迫切要求。广泛性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而其中经济方面涉及的内容最多, 包括贸易投资、金融、技术、信息及环保等多个领域。正是由于东亚经济合作内容和目标的广泛性, 从而形成合作模式多样性的特点。具体而言, 东亚经济合作体现在六个不同层次和六种不同形式的经济合作上。 (一) 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 目前这种合作模式在东亚国家与地区内部十分活跃, 如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合作, 中国昆明—泰国曼谷公路建设合作, 泛亚铁路建设合作及中国、日本、韩国将来可能进行的图们江开发合作等。这种合作不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 而是发生在两个或多个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跨境的经济合作。可以预计, 东亚地区内部这种独具特色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或次次区域经济合作, 将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带来许多新的内容和创新。 (二)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合作 这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比较普遍, 同时也是目前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热点方向。近几年东亚地区这种类型的经济合作进展很快, 截至2004 年末, 日本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已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作为独立关税区, 与中国内地签订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 。同时, 日本与韩国、菲律宾、泰国, 韩国与新加坡也分别提出签订双边协定的意向, 并积极进行筹划。此外, 近年来中国也在积极行动, 已经或准备与东亚和其他地区进行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谈判。目前, 中国与东盟和智利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谈判也在积极进行中。

项目简介 例子

建筑设计说明 项目背景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的城镇建设突飞猛进。80年代开始扩展,近年继续拉大城市框架,进一步丰满城市形象。2005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实施“东延北扩西改”战略,建立“四纵四横”道路骨架。已建成大溪中学、新世界国际大酒店、十六层信用社大楼,目前31层皇家花园和25层荷兰花园正在加紧建设中。今年加大投入,对镇政府广场、河滨公园、城区主干道一级公路的两侧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大溪初展小城市风姿。 由于温岭市铁路站场建设涉及到下洋张村全村拆迁,根据大溪镇下洋张村村民公寓式住宅建设安置办法,特制定此项目解决方案。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大溪位于浙江省温岭市西北端。东毗泽国,南邻温峤,西接乐清大荆,北交黄岩、路桥,是台州市与温州市的交接处,距温岭市区14.5公里。镇区面积129平方公里,辖5个管理区,110个村(居)。常住人口12.1万人。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6元;工业总产值154.2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2.22亿元。大溪镇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单位,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并荣获“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水泵之乡”称号。 2.基地位置 本项目位与温岭市大溪镇西环路东侧,温岙溪以南,下洋张村B地块,总用地面积4.11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0120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80864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为20336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7+1层,为二类高层建筑。 二.总平面布置 1.交通组织 根据规划条件,两侧建筑后退中间32米规划道路不少与6.5米,规划用地因此被分割为东西两个区块,主入口设置于规划道路与规划用地红线南侧交接处,沿规划用地红线南侧设置一条12米宽小区主要道路(暂明为同赋路),沿狐形转角处延伸到地块北侧,并向东延伸到东面地块,成为小区主要通行道路,沿此路分别在东西两侧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并在中段位置设置一条小区次级道路(暂名为凤鸣路)贯通南北,在凤鸣路上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使人与车有效的得以分流。沿规划用地红线的西侧设置4.5米宽机动车单行道路(暂名银屏巷),北侧设置6米宽双车道(暂名滨水巷),由此使整个小区的建筑群体可以由机动车道路环通,方便人们出行。除此以外,在中心绿地上面设置了若干条蜿蜒曲折的游步道,配合沿路的景观,使小区更具品质感。 根据交通组织关系,小区由西向东分为四个组团,暂名为天水苑、叠翠苑、上林苑、云溪苑。 2.功能布置 根据规划要求,此项目的建筑分为住宅与配套公建两大功能,其中配套公建又分为商业与其他相关管理用房。为充分满足日照要求,本案住宅以高层板式建筑为主,西侧布置两栋点式住宅,地面1-2层为商业与其他相关管理用房,南北向道路两侧设置大型商业,环小区道路设置沿街小型商铺,中心组团中央设置大型公共绿地公园,从而使整个小区形成明显的动静分区,居住与商业有机结合。 3.空间与景观 为充分挖掘规划道路周边的商业价值,本案将规划道路沿线设计为大型商业景观带,以加深路人印象,达到城市标志性区域的目的。在整体空间布局上,东侧组团呈半开放形态布置,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东亚区域合作面临新机遇及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16日/第003版 特别策划 东亚区域合作面临新机遇及挑战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10年之际,东亚区域合作正面临新形势:第一,伴随着东盟与中日韩"10+1”自由贸易进程的正式启动,2010年有可能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元年;第二,《里斯本条约》生效,标志着2010年有可能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元年;第三,日本鸠山首相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设想,日本将更加重视亚洲,中日韩合作在加强;第四,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影响力迅速增强;第五,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萧条仍未走出低谷,东亚地区金融合作将加强;第六,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新潮流。在新形势下,东亚区域合作可能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认真研究,顺势而为。 中日FTA成东亚经济共同体实现关键 东亚共同体初期阶段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而高级阶段是经济一体化,后者的标志是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未来的东亚地区,将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多区域相互促进的网状地区合作机制与“先南后北”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中国周边地区,次区域经贸商旅合作将活力四射,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彼此放射的“多元并存”合作体制,最终走向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多元一体”合作格局。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场。2010年,中日韩将在韩国举行第三次领导人会议,进一步加强三国合作。但是,在中日签署FTA之前,东亚经济共同体难以真正形成,而一旦中日形成自由贸易区,韩国只能紧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合作是决定未来东亚经济共同体能否形成的一大关键。 东亚安全共同体进程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架构,无论从哪方面看都难以排除美国参与。在东北亚地区,美国不仅直接参与六方会谈,而且未来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立也必须有美国参与。在东南亚,美国是东盟地区论坛(ARF)的重要成员。美国介入东亚安全事务,对中国来说最为关切的是台湾问题以及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对中国来说,努力减少日美同盟对中国构成的潜在威胁最为重要。 鸠山首相提出,应该使日本周边海域成为友好和团结的“收获之海”。这与笔者几年前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地缘战略新概念——“海陆和合论”相吻合。“海陆和合论”的实质是以和平方式管理和利用好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未来东亚安全共同体构架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在东盟安全共同体与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基础上,在ARF的框架内逐步形成。亚太经合组织(APEC)可以在经贸、能源、环境等领域继续发挥亚太地区国际协调的作用。 东盟发挥主导作用需具备三个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有两条基本经验:第一,多边合作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健全的双边关系做基础;第二,由中小国家联合(东盟)发挥主动精神,最有利于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取得进展。 目前,东盟和中国等“10+1”、“10+3”合作机制,事实上已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核心圈与基础链。“10+6"东亚峰会的成员也是在经东盟同意后,以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前提。不过,未来东盟要在东亚合作中保持和发挥主导作用,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东盟国家内部的稳定;二是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协调;三是东盟与东亚各大力量之间的合作。中日两国在东亚合作中积极支持东盟,就不存在中日的主导权之争,韩国也会予以响应。

一、建设项目概况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背景和地点 汉沽城区位于大丰路东南区域,与老城区搭界,南为中心渔港的北边界,其规划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根据土地规划,新城区共分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中心商务区及高端住宅等四大功能板块。新城规划居住人口10万,就业人口万。规划中的津汉快速路即为项目的南边线,可直达市中心;海滨大道蔡家堡互通立交距离不超过3公里。本工程的修建将大大促进汉沽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对汉沽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市汉滨投资有限公司拟投资亿元建设本项目“滨海新区汉沽东风南路延长线工程”,工程全线位于滨海新区汉沽地区,线位北起东风路与朝阳街交口,南至汉蔡路与大丰路交口。线位全长1415m,红线宽度为60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40km/h。 2、工程概况 建设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全线位于滨海新区汉沽地区,线位北起东风路与朝阳街交口,南至汉蔡路与大丰路交口。线位全长1415m,红线宽度为60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40km/h,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土方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和照明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约为亿元,计划在2013年5开始建设,预计到2014年1月竣工。 工艺流程 2.2.1道路工程 本项目道路为道路工程,道路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破除旧路面→更新管线→填垫路基土→路基压实→铺设路面→投入使用;即建设单位先进行场地平整;然后填垫路基土;路基土填垫后再进行压实,使基础得到硬化,即完成本项目路基工程;最后由下到上依次铺设碎石、沥青混凝土等路面材料,最后完成道路路面工程。 2.2.2管网工程 管网敷设工程将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执行,其大致施工作业流程如下:场地清理(即施工准备工作)→沟槽开挖和沟底处理(即工作坑施工)→管道焊接、补口、探伤、防腐→下管和稳管→分段试压、清管→回填土并恢复地貌→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投资估算及施工安排 (1)施工期 项目投资估算约为亿元,计划在2013年5开始建设,预计到2014年1月竣工。 (2)环保投资 非直接环保费用包括征地引发的补偿费用,这些费用已经在工程预算中列入工程费用,不作为单独的环保投资。

世界地理东亚知识总结

世界地理东亚知识总结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东亚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①经纬度:北纬20度到北纬50度,东经80度到东经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 范围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3)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着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着?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 (1)朝鲜: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广安区自然环境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

第七章场址条件及地理位置 7.1项目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广安市观塘镇梨子滩,观塘镇位于广安区东部,观塘距离广安区政府驻地11公里。 7.2场址自然环境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 7.2.1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广安市观塘镇梨子滩,观塘镇位于广安区东部,观塘距离广安区政府驻地11公里。广安市位于四川东部,是三峡库区发展得接力带,有“川东门户”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01′-30052′,东经105056′-107019′,东西宽134.5公里,南北长93.6公里,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东、南两部分与重庆市垫江县、长寿县、渝北区、合川市接壤,西部与遂宁市蓬溪县和南充市嘉陵区、高坪区相邻,北部与南充市蓬溪县和达州市渠县毗连。 广安境内318、210、212国道及203、304省道和县、乡、村公路纵横交错,通车里程达2631公里。广安区已经实现镇镇通水泥公路,村村通公路。广渝、广南高速公路广邻段竣工通车,经广南、成南高速公路至成都250公里,以广安为中心得公路骨架已经形成。 7.2.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广安市呈扇形分布于川中丘陵与平行岭谷两大地形区之间,属于四川盆地盆底逐步向盆周边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属川中台拗,新华夏结构体系,四川沉降褶皱带得川中褶皱带。以华莹山大断裂为天然分界,分属两个强度迥异得刺激构造区。华莹山大断裂以东属川东皱曲带区,是华莹山复式背斜。以西属川中皱曲带区。域内地势总体上是沿渠江分别向西北和东南逐渐升高,大致呈“凹”字形。东部边缘处于华蓥山背斜中段西北冀,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强烈褶皱和隆起,再经侵蚀切割,呈中低山内槽峡谷地貌。其余大部分处于川中皱曲区,因历次构造运动中受推挤和压扭强度不同,侵蚀切割状况不一,西部呈高丘、中丘、窄谷地貌,东西部之间则呈浅丘宽谷带坝地貌。地貌类型基本为山地、丘陵、平坝三种,以丘陵为主。海拔高度从185米到1700多米,以华蓥山主峰高登山1704米为最高。 关塘镇地属浅丘平坝地形,地势东低西高。境内鹰嘴岩最高,海拔416米,渠江河畔最低,海拔214米。 2、气候条件 广安市地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雨量丰沛,空气湿度大,日照少,霜期短,风力小。年平均气温1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8℃.多年大于或等于10℃以上的年积温5600℃,无霜期306-328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具有冬温夏热、冬夏雨少、夏雨集中、秋雨连绵和风力小等特点。 主要气象参数如下:

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2.1 项目类型(项目是什么) 我们的项目是由中国十大城市运营商之一的上海亿丰集团投资开发的,集购物、休闲、居住、商贸、商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2.2 项目地理位置(项目在哪里) 项目位于地铁2号线起点站,目前正在快速推进建设中的良渚新城。本项目正位于新城桥头堡位置的杜甫村。项目北起104国道,南接古墩路,东临莫干山路与杭州绕城高速,西傍大型住宅小区杜甫新村。占地511亩,总规划建筑面积80万方。 2.3 项目各部分组成(项目有什么) 项目分三期组成,分别由一期,已经运营两年,建筑面积达10万方的红星美凯龙环球家居建材广场;二期,正在建设中的总面积达到28万方的商住综合体;三期,规划建设的42万方的国际购物中心及仓储物流;(一一对应沙盘指示) 2.4 销售产品指示(现在卖什么) 目前我们正在销售/预备销售/即将开盘/的是位于三期国际购物中心对面的蔚蓝郡沿街底商/位于亿丰旗舰广场(亿丰集15年开发经验,25城50个商业综合项目资源于一体的高规格家居建材购物中心)之上的亿丰时代大厦精品公寓。(一一对应沙盘标示) 二、周边重大规划(核心地段优势展示) 3.1 良渚新城 良渚新城规划范围:北至新104国道,西至毛家漾港,东至绕城公路,南至杭州西湖区三墩地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未来导入人口预计20万。规划定位是旨在打造集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居住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宜业、宜游、

宜居的生态新城。是杭州人口导出,德清、瓶窑等地人口导入的重要承接地。根据规划标准,能成为杭州新城建设的标兵与示范区;成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3.2 地铁起点 根据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项目对面市政交通规划建设用地将作为地铁2号线起点(地铁2号线2期工程),近一步拉近与主城之间的距离。开通后,未来到市中心环城西路16公里,大约12站。 3.3 对接城西三墩 古墩路延伸段于去年年初开通后,直接实现了本项目和城西目前业已繁华的商业、商务配套的无缝对接。从我们项目门口开到亲亲家园大约车程5分钟,即便是到西城广场和印象城的车程也不超过20分钟。这样一来,我们不限购,价格实惠的的40方LOFT盒精品小公寓就吸引了较大规模的,年轻租客和新杭州人自住客群。 3.4完善配套 除了本项目作为城市综合体所拥有的42万方,3期国际购物中心的大配套之外。 我们良渚新城建成区,及项目对接的三墩板块也涵盖了各种生活配套设施,比如勾庄中心幼儿园、良渚小学、良渚中学等;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良渚农贸市场;勾庄农贸市场;浙江医院分院,勾庄医院、浙一良渚体检保健中心等。此外良渚的公园集群包括良渚国家遗址公园、东明山森林公园、山地公园、圣地公园等也是杭州除西湖、西溪湿地之外的杭州旅游第三极。 三、项目主要卖点展示 4.1 底商 商业街概念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一、调整结构提振需求,区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增长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去年底提高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2.1 自然条件 中国位于世界上最辽阔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西北深处欧亚大陆的腹地全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 从北到南有寒温带(亚寒带)?ˉ??′?òò????°?2??2±? 明显反映着纬向地带性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受海陆分布地理位置的影响 成为中国降水的主要来源西北干旱 所以顺序 出现森林除上述地带性的变化而外又反映着该 地带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 由于它的存在 气候和生物产生了巨大而独特的影响 气候类型多样西南部又有青藏高原的隆起 从而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所处的海陆位置 冬季冬季 季风给中国带来了寒潮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较冷的国家潮湿的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 大部分地区盛行从位于东南方的太平洋和西南方的印度洋吹来的夏季季风 从而使中国东南部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雨量较多的地区 对中国的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   就大气水分状况而言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域 (见图21984) ?°??°üà¨3¤?-?D?? 游江南丘陵粤台等地1 500  愈向东南雨量愈增高以0.5oμ?????? 的湿润区大兴安岭北部云南高原和川西高原等处

在东北和华北为600毫米左右或稍高1 000毫米 1.5为主 前者包括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东南部以及青藏高原的东部和中部500毫米 1.5半干旱区在温带包括内蒙古西北部黄土高原西北部 年降水量约250?é???è?à?a2.0 干旱区域可分为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河西走廊东部和 准葛尔盆地等200毫米16.0 东疆年降水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 有时全年无雨 就大气温度而言温带的高寒区域外 1) 1中的北温带)±???óò?a?D1ú×?o?à?μ? 地区晴燥几无真正的夏季-5.5 20 100天10 温带之间温带包括沈阳以北的松 辽平原和东北东部阴山山脉以北和北疆等地所以气 候具有海洋型(湿润型)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长而严寒 年均温为2-10左 右24年积温为1 600 à?ò??ì??á??ˉ??′?°ü਱±??áé??°? 岛黄土高原东南部及南疆一带 所以夏季酷热而多雨年均温为9 -228 ?ê?y??3 200 亚热带之间淮河以南 一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大巴山 之间和长江中下游平原16最热月均温为28 260天5 000 中亚热带或叫典型亚热带西两部分 浙闽山地粤北以及四川盆地和部分的云贵高原 2129 年积温5 000?úo£°? 2 000米左右的云南高原上左右 左右年积温4 000 ????èè′???óú??á?é???ò??????é?-á÷óò1??÷?D2?oí????μ??D??2?22

项目名称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一、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地理位置、建设规模、项目类型、总投资额、投资性质、项目的开工和竣工时间、目前项目阶段、项目建设特点和难点等。)需要以模型或者航拍方式提供总平面图。 二、BIM技术应用规划 1.BIM技术应用范围和阶段(基于项目规模、项目类型、项目结构形式、项目复杂程度、实施阶段等项目实际情况,阐述项目选择的应用BIM技术的工程范围和应用阶段(全生命期/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及其选择理由。) 2.项目BIM技术应用的目标(基于项目实际情况,阐述应用BIM技术拟实现的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主要管理和技术路线)。 3.BIM技术应用组织方式(基于项目实际情况,阐述项目应用BIM技术的实施组织方式,(业主主导(或委托咨询单位)、设计主导、施工主导等的组织方式),并阐述选择的理由和保障条件。) 三、BIM技术应用内容 1.基本应用内容:(参考《上海市BIM技术应用指南》填写对应阶段应用点及其交付成果。并阐述基本应用的合理性 2.拓展应用内容:(阐述基本应用以外的深化应用点和交付成果,及其合理性) 3.模型深度和数据共享(基于工程实际和应用内容,参照《BIM技术应用指南》,阐述项目各阶段的模型深度;阐述模型文件命名和文件夹设置规则,及模型数据格式要求等;阐述数据传递、交换及共享规则和要求。) 4.模型应用程度和交付成果(阐述建模的方式(正向建模和二次建模)和模型应用流程,BIM技术应用与工程项目管理结合情况,模型对实现指导设计、施工(含加工)和运营的具体内容;阐述参建各方创建与使用模型的权限、模型的更新与维护的要求,以及建模及时性和正确性的保证措施;结合《BIM技术应用指南》和项目应用的实际,具体阐述不同阶段基本应用点的交付成果、指标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团队配置与协作流程 1.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仅考虑业主和咨询机构)(阐述拟采用实施BIM技术的组织结构;阐述BIM技术应用实施参与人员数量、岗位、能力等方面配置。) 2.基于BIM的协同流程(阐述基于BIM应用的协同流程设置,及其对有效实施协同管理的保障措施。) 五、进度和质量控制 1.进度控制(BIM技术应用的实施进度安排,以及和项目进度匹配程度和保障措施。) 2.质量控制(阐述BIM技术应用的建模和应用成果的质量保证和检验措施) 六、软硬件配置 1.软件配置(阐述软件选型和配置方案,以及满足项目建设实际、协同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要求的实现方式和经济性、合理性的考虑。) 2.硬件配置(阐述软件运行的计算机、网络及其设备选型方案,以及经济性、适用性、可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