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薛杰宗

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院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标准》为广大的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和研究的领域。

1.在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上,由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

从化学学科的角度说,就是从传统的化学“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向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化学学习必须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双基”是我们化学教学的传统和优势,其中合理的部分应当保持,科学素养离不开基础。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过去“双基”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死、偏、狭”问题,即死记硬背抠字眼、偏重于考试内容、局限于孤立的化学知识,忽视对“双基”的理解与应用,忽视实验的探究价值,忽视科学方法的指导以及化学对生活与社会作用的认识。因此,在实施《标准》时,必须重新审视基础,科学地认识基础,从理解化学、应用化学、继续学习3个方面来确认《标准》中规定的基础。

“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是传统化学教学的一大弊端。《标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独立列出,并在其他内容中将“活动与探究建议”、“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与“内容标准”匹配列出,意在规定并强化教材及教学的过程性、探索性、方法性。方法体现在过程中,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创造性实践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灵魂,过去的教学往往重视不够。《标准》在“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及“内容标准”中分别进行了描述。《标准》指出:化学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要特别注意防止两个倾向:离开化学基础的空洞说教;因袭旧法只讲知识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培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土壤,情感态度是在“过程”中体验并生长的,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科学素养的3个方面应体现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但应有所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应融合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中。要善于发掘,善于融入,不搞“穿靴戴帽”,不搞“硬性搭配”。

2.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时空上,由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封闭于教室,局限于书本。《标准》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开放提供了广阔的内容和时空。

在化学课程内容上:

◆源于生活(生活环境、健康、家庭……);

◆走向社会(生存环境、能源、材料……);

◆展望化学高新科技;

◆回溯化学发展历程;

◆链接相关学科知识;

◆渗透人文精神。

在化学教学时空上:

◆现场参观(扩展课堂);

◆社区访问(走出校门);

◆实地调查(校内外结合);

◆网络学习(进入异地时空或虚拟时空);

◆跨学科课题研究(打破学科和课时壁垒)。

内容和时空的开放给初中化学教育打开了广阔的天地,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具备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思维和开放的眼界,能够结合学校和社区实际对化学教学进行创新实践。年轻教师要发挥知识、技能方面的优势,中老年教师要摆脱传统和经验的束缚,更多地关注和了解社会、生活、科技发展与化学的关系。

3.在知识结构和储备上,由局部知识向网络知识发展

这是《标准》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素质教师必备的学术背景。《标准》“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强化“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渗透,强调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提出更高的发展性要求。

网络知识要求:一是知识广博,二是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初中化学教师的网络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坚实的化学专业知识。主要在高等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职时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发展和教学需要不断发展、更新。如了解化学科技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方法,对中学化学疑难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前后贯通的科学教育内容。从小学“科学”到高中“化学”,教师应深入研究,了解知识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教师过去常常忽视的。

◆必备的化学应用知识与实际知识。如生活化学、能源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实验知识以及社区相关知识等。这是教师普遍缺乏的。

◆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主要是数学、物理、生物、环境科学、地学等。可以通过浏览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逐步解决。

◆吸取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新理论、新成果。主要通过阅读有关书籍、杂志、听讲座、进修、上网查询等途径获得。

◆必要的人文知识。科学哲学特别是化学哲学,科学史特别是化学史,科学人文、历史,文学等。

网络知识具有创新功能。网络知识重在匹配。网络知识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发展的过程。网络知识必须是“一泓活水”,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一桶水”。形成网络知识需要“杂览”。因此,教师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4.教学方式由教师单向传授式向师生合作互动式发展

过去主要考虑的是教师如何教,现在教师应重点研究学生如何学,即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根据《纲要》和《标准》的精神,结合对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化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

◆由讲解式向讨论式转变;

◆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有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发展;

◆由“齐步走”、“一刀切”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归结起来,新的学习方式集中表现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目的是改变长期存在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的教学格局,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生命活力和智慧潜能。这是教师课堂行为方式的重大改变。这种转变是教

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及学习观的转变和发展,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发展。

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重要的是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和试验,采用典型突破、逐步推进的策略。这是当前的重点。

需要指出的是,“转变”不是“抛弃”,讲解式、接受式、个体学习今后仍然是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之一,它们与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完全否定或弃之不用,它们是多样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不同形态,各有其特点、功用及适用范围。使用各种教学方式,都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都要将重心从“教”转到“学”,都要增强学习的研讨性、互动性。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必将形成多样化的有特色的化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5.教师角色由课程任务执行者向课程实践研究者发展

囿于我国过去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统一的教材“教书”,即传递教材知识,而且必须“忠于教材”。由此形成学科教学统得过死、教得过死,教师成了“教书匠”的局面。

《纲要》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并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标准》则更为具体化:“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试评价等方面应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据此,我们认为,教师角色的发展方向应当是:

教书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标准》是在研究、借鉴和总结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也必将在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经验中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最真切的实践者和观察者,只有教师才具有课堂教学最深切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成为课程和教学的实践研究者理所当然,至关重要。

当前,要在研究的基础上领会《标准》的精神实质,惟其如此,才能创造性地实施《标准》。应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化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内涵是什么?是否只是知识启蒙和知识基础?

◆《标准》中“课程目标”为什么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单独列出?教育意义何在?如何在化学教育中予以落实?

◆《标准》为什么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组成部分?这与化学学科性质和课程目标有何联系?在教学中如何实施?

◆《标准》中确定的“内容标准”与原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有何区别?有无继承?有何发展?

◆《标准》有无需要改进或改善的地方?你能否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不仅研究《标准》和相应的教科书,还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发展水平,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教学实践问题。研究才会使教师焕发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增强教师发展的自信心。

教师的研究主要是实践性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化,逐步提升为教学实践理论。

教师角色转变还必须体现在师生关系的转变上。教师与学生是教学共同体的平等成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引导者、促进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时还是自我发展的同行者,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6.教学技术由传统型向现代信息型发展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同时,化学实验又是传统教学最重要的技术和手段。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优势,又是实际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

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获知、练技、激趣、求真、循理、育德)。这样才可能使化学教育真正有特色、有魅力。实验技能和实验教学技术的研究与熟练,是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增强化学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往往借助实物、模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物质的微观本质;对那些现象不够清晰的化学实验常常利用投影进行放大,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显然,传统教学技术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新课程涉及的信息面更广,需要探究的问题更多,动态性要求更高,传统的教学技术有其缺陷。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并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导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的重要性,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现代信息技术还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极其便捷和有效的手段。它是现代型、研究型教师的一项新的基本技能或基本功,是教师发展的新领域。

教学技术手段多种多样,传统技术简单、直接、有效,在教学中不会过时,应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配合使用。教学技术手段重在实用效果,重在功能发挥,重在协同配合,重在综合效益。

上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个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最根本的是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教学理念的发展,以此带来其他方面的发展。每位教师的基础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的侧重亦应有所不同。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素材

《标准》倡导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主要包括以学生学习档案袋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自我评价,以学生的活动行为表现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能力和情感态度评价,以学生的纸笔测验为主要手段的认知评价。②在教材各个章节的练习与作业中,设计了不少社会调查和其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活动计划、标本、样品或自己的习作等),并写出活动记录。这不仅是活动内容的一部分,也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提供了翔实的素材。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结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就可以逐步实现“由惟认知性评价转向对科学素养的评价”、“由要素性评价转向综合性评价”、“由静态结果评价转向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

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在每章中除有意设置“你知道吗”、“你对……有什么认识”、“有什么事实能证明……”、“你能举出……的一些应用实例吗”、“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等问题,启发学生关注过程,学会反思;每章结束之前还特别设立“整理与归纳”栏目,提示学生可参照所给的问题或线索整理知识,一改过去直叙知识要点或框图表示的章后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联系本章重点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兼顾对观念性问题的思考(如“你知道防治污染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吗”、“你准备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具体的事情”、“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你能体会到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的重要性吗”),从而增加了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力度,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都是极为有益的。

教材各章的“练习与实践”和“本章作业”栏目,题量适中,体现基础,联系实际,重视探究,减少了纯化学知识的考查比例,力求避免机械记忆,强化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考查。在习题设计上,注重如下原则:(1)通过实际的情景素材形成问题;(2)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3)增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开放题;(4)减少以选择为主的客观题,增加考查探究过程的主观题;(5)保证有一定比例的延时性评价的作业,如探究实验、社会调查、讨论交流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