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贸易摩擦根源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根源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根源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根源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

1全球正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WTO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使关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保护手段的作用大大削弱,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摩擦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没有硝烟的战争”。根据2004年4月26日WTO发布《2003年下半年全球反补贴情况》,截至2003年底,全球反补贴新立案案件数为168起。在2003年的15起反补贴新立案案件中,美国的新立案案件数居首位,共4起;其次是澳大利亚,共3起;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哥斯达黎加、欧盟、拉脱维亚、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各1起。此外,反倾销作为最常用的贸易保护工具,根据2005年5月19日WTO公布的统计结果,从1995年至2004年,全球共发起反倾销调查2646起,2004年下半年共有17个WTO成员对32个国家和独立关税区的出口产品展开了103起反倾销调查,低于2003年同期的135起,其中发达成员采取的调查占26起。在过去的十年,印度(400起)、美国(354起)、欧盟(303起)是WTO中提起反倾销案件最多的三个成员。另外,截止2005年6月,WTO共受理各类贸易争端332起,远远超过GATT运作48年所受理的238起。其中既有涉及全球范围的贸易摩擦,如日美“汽车战”、欧美的“香蕉战”以及美国实施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引发的全球钢铁贸易战,也有涉及古巴、巴拿马、新西兰等诸多发展中小国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的范围已经打破了仅局限于发达国家间的格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间的摩擦迅速上升。在WTO 所受理的332起贸易争端中,发展中成员作为申诉方的有182起,约占%,作为应诉方的有142起,约占%。而在GATT受理的238起贸易争端中,发展中成员作为申诉方和应诉方总共才占25.6%。

2 美方原因

美国贸易保护抬头

金融危机之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这种政策的主导下中国受害最大。然而,就在全球贸易环境好转之时,中国却未能从中受益。2009年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再度“重拳出击”,宣布对中国油井管征收最高达%的反倾销惩罚性关税。此前的2009年6月10日,美国商务部已对中国油井管做出%~%的反补贴惩罚性关税。油井管案,按照美方统计,价值26亿美元;按照中方统计,价值则达到32亿美元。但不管按照哪个统计口径,这都是迄今为止外国对中国发起的案值最大的一起贸易制裁案例。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地市场,以保障人类健康、安全、卫生和保护环境为借口大量采用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等技术壁垒激增;“两反一保”、动植物卫生检疫等非关税壁垒不断呈上升趋势;新的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被一些国家和地区用来作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全球国际贸易摩擦增多更多的是世界经济萎缩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一个缩影。

贸易不平衡是目前中美经贸摩擦最重要的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用经济模型证明,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经常工程收支逆差如果超过GDP的%,两国之间就会发生“激烈摩擦”;要是超过2%,就会引起报复措施;如果对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会演变成政治问题。据中方的统计数据,中美贸易差额与我国GDP比值从1998年的%上升到2007年的%;另外美国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两国间的贸易差额与我国的GDP比值从1998年的%上升到2007年的%,不管从哪方面的统计数据都表明了中美之间经贸关系会产生严重的摩擦问题。而且,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已经达到中美贸易额的%。所以,就中美贸易不平衡规模而言,

这个问题已经演变成美国国内的政治问题,也是陷我国于中美贸易摩擦中不利境地的主要因素。

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后,2001年,美国开始步入衰退,进入一个相应的结构调整期。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高速增长期形成的生产能力面临着必须得到有效消化和吸收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美国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只有全球性的市场才能与之相对应。因此,当前美国面临着生产能力如何实现这一重要问题,而该问题的解决却面临两个因素的制约:(1)目前,日本与欧洲也正处于调整时期,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需求也非常有限,美国目前大量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能力很难实现;(2)高新技术产品的实现要求规范的市场环境。美国要求必须有全球性多边协定和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保证技术传播过程中美国的利益。但是现实的谈判过程中不利于全球的技术扩散过程,也从根本上制约了美国的结构调整和高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美国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促使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中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兴起,在中美贸易中则表现为摩擦不断增多。

美国对华的贸易歧视政策

美国在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时往往具有歧视性,主要体现在“非市场经济国家”和“特保条款”的运用上。中国在加入WTO时,根据中美协议中国加入WT015年内美国仍可以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可能是不适当的,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该替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应当与该“非市场经济国家”相当。但在实践中,美国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高出数倍的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作为替代国。这导致确定我国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时的价格标准过高,裁定的倾销幅度过大,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过高。关于特保条款,它本身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单方面强加给我国的歧视性条款,原因就在于认为中国是政府主导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对我国来说具有很大的歧视性和不公平性。加入WTO以来,

美国曾多次针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特保措施,涉及产品包括轴承制动器、缝纫机针、座椅升降装置、家具、纺织品等。

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

政治经济学、中国威胁论正如克里斯托弗?莱恩指出,强国争夺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我国强国地位的上升,中美冲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贸易只会加速我国成为强国的速度。因此,美国与我国的贸易应从战略而不是从市场考虑来推进,华盛顿不能阻止我国上升到强国地位,但多少总能控制我国成为强国的速度。

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双方之间贸易发展不平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严重。自200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后,双方之间贸易差额不断扩大。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地。美国向来有运用军事途径和经济途径实行复合遏制的历史。美国的反华势力视中国为潜在敌人,认为中国发展强大之后必然会谋求亚洲的霸主地位,中美对抗将是世界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对垒。美国在经济上不愿看到中美经贸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认为这样是在制造一个潜在的敌人。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他们提出了“中国威胁论”、“遏止中国论”,这些不同程度的激化了贸易摩擦,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摩擦的解决。

美国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三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看,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具体。

奥巴马上台之后,为稳定国内的局势,保护国内支持他选民的利益,势必会在对华政策上有所改变,从“特保案”再到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操纵论”。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都是为政治利益考虑。当前美国政府考虑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也是奥巴马政府为他积极推行的美国医疗改革做出的必要姿态。因为想要在医疗改革这个利益集团的博弈中获得成功,奥巴马政府必须为那些利益集团做出一些让步,这样对华政策的强硬态度。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问题与美国国家政治密切相关,在分析贸易摩擦案例时,我们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将两国之间的政治博弈考虑到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中去,更好的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美国对高科技出口的管制政策?中国的低工资使得中国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美国科技发达,劳动生产率较高,在高新技术产品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然而,美国对华却实行高新技术出口管制政策,这是影响其贸易平衡的关键?

3 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视角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

原因

从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视角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不难发现中美贸易差额正是产业转移的结果,更进一步说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转移的结果。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有一部分是由内资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另一部分是由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生产的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额的60%以上,是构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部分,其中利益的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所得,中国只得到其中很少的加工利益。因此,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中占大部分份额的美国跨国公司,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中美贸易在统计数据上的不平衡,但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美国企业及关联产业的巨额隐性收益。

一项资料表明,如果扣除跨国公司的关联交易,美国贸易逆差将下降2/3,对华逆差下降30%;扣除在华外资企业出口的因素,美国对华逆差将减少73%;如果再扣除加工贸易部分,这个数字将减少91%。所谓的“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是产业国际转移背景下的国家间利益博弈,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转移,是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和经营环节的重新配置的结果。

4 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

出口商品结构过于集中

多年来我国出口属于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贸易利益远小于贸易增长,而且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容易授人以柄,成为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理由。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大,这更加大了贸易风险。企业低价竞销现象严重。企业为了抢占出口市场而不择手段竞相降价,造成出口几乎无利可图,同时遭受外国反倾销。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中国在音像、出版、软件等领域存在较严重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盗版产品问题,在药品、化学品、信息技术、专利产品等领域的商标和技术侵权的现象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焦点目前集中在人民币币值题目

这与美国国内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从2001年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经常工程逆差,这项政策进步了美国产品对欧元区和日本的竞争力。但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也随美元一起贬值,使得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增强了。在美国看来,中国利用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分享了美元贬值的好处。由于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得美国以为中国商品的价格偏离了实际价值,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了很多贸易摩擦。

外贸依存度过大已成为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导火索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除1997年至1999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外,1990

年至2003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990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30%,2003年增至%,提高了2倍,2004年增至%。出口依存度从1990年的16%增至2004年%,翻了2番多。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外贸依存度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外贸依存度的居高不下,并始终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2005年上半年,外贸依存度已经逼近80%的历史高度。从某种程度上外贸依存度过大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导火索。中美两国间的巨额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与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直接投资结构有关。美国近年来对华直接投资额均在40甚至50亿美元以上。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替代了前者对后者的出口;中国吸引的美国直接投资又促进了前者对后者的出口。试想,如果中国具有同美国一样发达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直接在美国设厂,生产美国原本要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那么双方的贸易差额将有大幅度的下降。

中国企业缺乏行业自律

中国企业缺乏行业自律。首先,就市场结构而言,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美国市场出口量大且急剧增加势必会对当地市场产生冲击,从而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其次,出口产品缺乏合理的计划性,秩序混乱。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商品以及机电,电子等附加值低的商品为主,而这些产品大多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从而对进口国的就业产生冲击。另外,本着薄利多销营销理念,对美国出口的企业的工作重点常常不是放在如何加快产品的开发以及提高产品质量上,而是采取竞价促销,扰乱了正常的外贸出口秩序,很容易为美国制造摩擦创造借口。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世界上第一和第三大贸易国,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两者间的经济关系与政治利益牵扯不断。中国的崛起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碰撞,以及双方政治利益上的摩擦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剧烈,而中美双边政治领域的分歧又反过来主导双边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这终究注定了中美贸易摩擦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为减缓所面临的贸易摩擦态势,一方面,我国应适当调整需求结构中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重,通过更积极地扩大内需,来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和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于中美贸易摩擦,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用过于担忧,目前所有贸易摩擦的涉案金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还非常小,出口这驾马车从未由于贸易摩擦的影响而减速。事实证明,贸易摩擦并不可怕,成败输赢亦属正常。况且贸易摩擦还是对政府应对能力的考验,对企业应变能力的检验。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辩证地、科学地和理性地看待和把握,并运用WTO规则有理、有利、有节和有力地加以应对,以争取贸易争端中的主动。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前言: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显然,面对当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仅有平常心。我们必须弄清两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哪里,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问题,哪些摩擦短期能解决,哪些摩擦将长期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现状,发现在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新机遇,积极运筹,采取怎样的贸易对策来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摩擦,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为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做好充分准备。 一、贸易摩擦的概念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摩擦。它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了另一国的产业。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摩擦得到解决或弱化;而另外一些摩擦,比如美国对华反倾销问题、纺织品贸易问题、农产品贸易问题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则仍然严重存在。尤其近年来,中国刚刚初尝WTO“自由贸易”果实,就饱受欧美“特保”、“反倾销”等一系列举措,有些摩擦甚至逐步升级。 1.贸易失衡问题 中美贸易统计也许存在一些小差异,但贸易失衡迅速扩大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了最大的的贸易顺差国。美国将中美之间这种

贸易失衡视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头等问题”,甚至有人想把这种问题政治化。2001年中国入世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之前增长了一倍多,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增加了。 2.反倾销问题 2.1 倾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为开拓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出口企业往往以低于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的价格向国外进行销售产品,被称为倾销。 界定是否倾销相当困难:寻找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来估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产品的成本是公司的机密 2.2 迄今为止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了一百多项的反倾销调查,也是世界上对华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美国对华的反倾销不仅次数最多,而且金额也较大。据统计表明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特点非常显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中国是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比位居第2的日本多70%以上。 (2)以反倾销案件中唯一被调查国家这一指标看,无论以案件总数还是所占比例衡量,中国均为首位。 (3)美国对中国征收了最高的反倾销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平均反倾销税率为127%。这些特点着实地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歧视。 2.3 具体案例: (1)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关税 时间:2009年11月6日,美国商务部5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钢丝层板、钢格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石油管材展开反倾销

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影响(2020年整理).pdf

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蔡学林卢平 【摘要】中美贸易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更加频繁,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形式也更加多样。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国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本文将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对我国的主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达到改善中美贸易状况和实现二者之间互利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特点原因影响及策略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 1、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中美经贸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 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自2002 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7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3867亿美元,中国保持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2.4%,仅次于加拿大的18%。健康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对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两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40%。但是,

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中美经贸关系,随着双方市场不断扩大和贸易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也伴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而愈演愈烈。1979-1989年,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实施配额限制主要涉及纺织品和一些工业品。2000年后,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逐年增多,从纺织、轻工等领域逐步蔓延到化工、钢铁、机电以及高新技术产品领域。2001年入世后,美国力求通过以经济制度协调为核心的制度摩擦对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施压,美国向中国提出的要求扩展到知识产权、执法、政府采购、生命科技产品市场准入、保险和电信市场准入、补贴等众多领域。中美贸易摩擦正在从单纯的贸易领域上升到整个经济结构的层面,如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和劳工问题。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及全球的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带头掀起了贸易保护主义,采取了许多新的限制自由贸易的手段,引发了许多贸易摩擦和纷争,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自然成为美国发起贸易摩擦的首要对象。2009——2012年,美国对我国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对相关商品出口造成严重阻碍。如2009年9月美国决定对我国轮胎产品连续3年加征待别关税,2010年2月5日美国对华礼品盒和包装丝带征收高达231%的反倾销税,2012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太阳能产品的“双反”(反补贴和反倾销)裁决。初裁认定,中国输美的此类太阳能产品存在补贴行为,幅度为2.9%至4.73%。 由上述可看出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主要表现为: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美国对华“双反”问题和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歧视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中美经贸摩擦程度也日趋加剧,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和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以及随着全球贸易形势恶化、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摩擦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2、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1)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由贸易不平衡引起的摩擦加剧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山东财经大学 本科论文(设计) 标题:现状,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贸易班XXXX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陈述 9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团体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中已经指出的引用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团体在文中作出了明确的解释并表示了感谢。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我承担。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 日期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我完全理解山东财经大学关于学士学位论文保留和使用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和发送论文复印件,允许查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全部或部分论文 讲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年、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持续增长,充分发挥彼此的比较优势,开展专业化生产和自由贸易。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也在加剧。如果中美贸易不能解决摩擦纠纷,必将给双方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害。 论文首先简要解释了经典贸易理论的演变,阐述了贸易摩擦的基本理论来源——战略贸易理论,然后对贸易摩擦的概念进行了基本解释。其次,详细描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和特点。中美贸易摩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贸易摩擦的加剧和多样化,摩擦范围的扩大,政治意识形态的色彩然后,从国际层面、中国层面和美国层面三个方面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最后,根据以上分析,从国家政治层面、国家经济层面、企业层面对如何降低中美贸易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战略贸易理论;贸易保护主义;知识产权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美贸易持续增长,分别在专业化生产和自由贸易方面发挥了比较优势。但随着经济危机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中美贸易摩擦也随之加速。如果贸易摩擦继续下去,两个大国将面临巨大的需求。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经典贸易理论的演变,然后介绍了贸易摩擦来源的基本理论&战略贸易理论,最后解释了贸易摩擦的概念。这也解释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况和特点。主要阐述了三个特点,即贸易摩擦形式的增加和多样化、摩擦范围的扩大以及与政治的混淆。最后,阐述了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些战略措施。 关键词:中美知识产权 贸易摩擦;战略贸易理论;贸易保护主义;一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1) (1)贸易理论与贸易摩擦分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根源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与实质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根源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与实质 [摘要]自1979年中关建交及《中关贸易关系协定》签署以来,中关经贸往来日趋频繁。然而,从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中关贸易摩擦此起彼伏,波澜不惊。作为世界两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中关间的贸易摩擦也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分析中关贸易摩擦的现状,进而探究产生摩擦的根源,为中关贸易顺利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关键词]中关贸易摩擦;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产品附加值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分析为了更好的认清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本人将先简要分析中美建交30年来的贸易摩擦的艰辛历程。第一阶段:单纯经济性贸易摩擦阶段(1980-1989年) 这一阶段由于中美间存在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大多数的贸易摩擦属于经济性质范畴内的经济性问题,由于当时中美政治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中方在贸易摩擦中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因此摩擦的解决途径也基本遵循着“美方立案一中方解释一美方裁决一中方让步一双方达成协议”这一模式。这一阶段涉及的商品还大多数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化工材料以及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第二阶段:政治化摩擦阶段(1990-2001年) 这一阶段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特征是经济问题的政治化。冷战结束后,由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的破灭,中美双边贸易关系恶化,美国对华贸易不再简单的以反倾销为主,而是加大了经济制裁手段的使用力度,主要以限制防范对华的高新技术扩散,此外,还扩展到最惠国待遇、知识产权、贸易逆差以及入世等方面。这一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中美两国经贸的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主动反击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日益提高。第三阶段:制度性摩擦阶段(2002年至今) 这一阶段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特征是从纺织品彩电家具等微观经济局面向以人民币汇率、市场经济体制等宏观经济局面为核心的制度性摩擦阶段发展。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硝烟不断,摩擦数和金额迅速攀升,已成为我国加大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以上文提及的中美轮胎特保案来说,涉案金额就高达22亿美元涉及20多家中国企业,10万多名中国工人的就业,特别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设计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论文题目: 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马超 学生学号:20062010409 专业班级:法学2006级4班 学院名称:法学院 指导老师:李小明 2010年1月12日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显然,面对当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仅有平常心。我们必须弄清两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哪里? 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问题? 哪 些摩擦短期能解决,哪些摩擦将长期存在? 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为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失衡;贸易格局;贸易对策 纵观中美双边贸易的历史,尽管中美贸易关系几经起伏和曲折,甚至一度出现过中断,但是由于中美经济具有巨大的互补性和市场容量,只要外部条件成熟,中美贸易关系就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中美贸易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在中美经贸关系开始的初期,中美贸易就已经出现了债务纠纷、质量纠纷等贸易摩擦。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摩擦焦点 1.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 中美自1979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关系虽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经历了许多波折,但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971.8亿美元,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为15.7%,美国是居日本之后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商务部负责亚太政策的副助理亨利·莱文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不仅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且还是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中增长最迅速的出口市场”。2002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4年中美贸易总额为16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2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1%,自美进口额为446.8亿美元,同比增长32.0%,中国顺差额为802.7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211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额为487.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141.7亿美元,创下了中美贸易顺差的新高。 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是鞋类、服装和玩具等传统产品,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则是飞机、电站设备、电子和机械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这些互补性特征决定,中美发展经贸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利益。 2. 中美贸易摩擦焦点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定稿)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中文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和中美经贸联系的不断加深,中国已取代欧盟和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及第三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并成为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与经贸合作并存的却是经贸摩擦,合作越密切也就意味着冲突和摩擦越强烈。就当前矛盾焦点来看,美国屡次以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失衡问题为借口向中国发难施压,使两国之间贸易摩擦日益激烈,受到了各国和各经济体的较大关注。引发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一是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二是两国劳动力的成本差异,三是出于渲染中国威胁论的需要,四是其它政治上的影响。当前,如何应对两国之间的经贸摩擦促使中美经贸更好的合作与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来减缓贸易摩擦就成了处理中美贸易关系的当务之急。主要从企业以及政府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摩擦产生的原因等各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而言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上的些许策略,希望能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中美贸易经贸摩擦策略

目录 引言 (1)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和历史演进 (1)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1)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演变 (1)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与趋势 (2)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2) (二)中美贸易摩擦趋势 (2) 三、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3) (一)美国产业结构转变的结果 (3) (二)中美劳动力成本差异 (3) (三)中国威胁论在作祟 (3) (四)美国的政治需要加剧贸易摩擦 (4) 四、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 (4) (一)政府策略 (4) (二)企业策略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最新浅析中美贸易摩擦1论文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1)论文 论文摘要: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两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不断出现。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民币升值、反补贴四个方面,而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如何看待和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已成为影响未来几年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两国外交关系的关键问题之一。 论文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不平衡;双边贸易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分析 在某种程度上,中美经贸中主要摩擦问题的出现都与贸易不平衡有关,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指在中美两国双边贸易中,中方存在贸易顺差,美方存在贸易逆差。 根据中方统计,在1984 1992年的九年里,中方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自1993年始转为对美顺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美顺差呈大幅上涨现象。根据美方统计,从1983年开始美国出现逆差,2000年升至838亿美元,美国对华逆差在该年首次超过日本,并成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近两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大幅上涨。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 11月累计贸易顺差为2 381.3亿美元,据此估算,2007年全年顺差将突破2 500亿美元,冲高至2 600亿美元。中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发展正常经贸关系阻碍,同时也成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要求人民币升值、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借口。根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美国成为迄今为止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案件最多的国家。从近年来这

一问题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其色彩的政治浓度要远远大于经济,从而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种种迹象表明,今后中美贸易摩擦的热点仍将在纺织品进口设限、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市场经济等问题上。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贸易摩擦,这些给中美贸易关系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一)美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擦 1.经济低迷与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形成强烈反差。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首季,美国经济仅增长1.3%,增速低于分析人士原来预计的1.8%和去年第四季度的 2.5%,是过去四年来的最小增幅,而住房投资下降仍是导致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强弱与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只要经济衰退或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并且会采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手段,中美贸易发生摩擦不可避免。 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三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看,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会随着美国大选而呈周期性。 3.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全球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中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非西方文明的特质决定在其强大后必然会与美国的全球利益发生冲突。正

(推荐下载)中美贸易摩擦和应对策略

(完整word版)中美贸易摩擦和应对策略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美贸易摩擦和应对策略)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美贸易摩擦和应对策略的全部内容。

中美贸易摩擦与应对策略 纵观30多年中美贸易的发展历程,中美贸易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是一波三折。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国家,既互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又对全球经济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的迅速增长和贸易不平衡的加剧,中美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中美贸易的正常开展,并成为当前中国出口贸易中一个重要问题。鉴于中美贸易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并呈现出长期性,频繁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对中美贸易及其经济效应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并对促进中美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美摩擦的原因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原因 1.中国出口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制成品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逐年提高。然而不管是纺织品、服装、玩具等传统出口产品,还是机电、计算机等新型产品,中国的加工大都与劳动密集环节,因此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这些附加值不高、产品差异化水平不大而且价格竞争力又较强的产品对美国出口,并且是大批量的出口,极易引起美国的警惕,遭遇其贸易壁垒的限制。 2.中国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差,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战术不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敏锐、通畅的信息捕捉、分析和传递系统,国际营销谋略不足,对国外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及时.有时,美国企业或行业中介组织已经决定或表现出对中国某种出口产品的关注,并可能付诸调查、决定立案,中国企业仍不改变原有的出口战略,继续涌入美国市场、竞价销售,使自身陷于被动境地。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技巧相对落后,大量企业甚至害怕或不愿与发起贸易摩擦国家的企业“对簿公堂”。有关资料显示,在对华反倾销的案件中,有一半案件中国企业没有应诉,而是采取改变出口产品规模、型号或转而向别的国家出口的措施,致使美国等国家易于做出肯定性反倾销裁决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发展,中国和美国贸易增长的速度和幅度都非常迅速。自从中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贸易关系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中美贸易摩擦越演越烈。贸易赤字、反倾销、技术壁垒等成为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的焦点。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化解中美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分析了入世后中美贸易摩擦是趋激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激烈;原因;对策。 一、近两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情况 立案时间涉及产品贸易摩擦后续进展 2010.11 多层实木复 合地板反倾销反补贴含 并调査 2011年10月1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终裁,只有浙 江裕华实木公司完全褒賜梟所有应诉企业均需支 付不超过5%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而未参加应诉企 业交综含性税率达85.57% 2011.4 钢制轮毂反倾销反补贴含 并调査 2012年3月19日美国商务部―终裁,认定中国 输美钢制轮毅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如果美国国 际贸易委员会也做出肯定性终裁,美方将据此对 该类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2011.4 光学增白剂反倾销2012年3月20日,美囯商务部—终裁,认定反倾销调査中国大陆和台湾输美光学增白剂存在倾销行为,大陆产品的倾销幅度介于63.98% 至109. 95%劣之间

2011.4 镀锌钢丝反倾销反补贴含 并调査 2012年3月20日,美商务部公布终裁,认定中国 输美镀锌钢丝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倾销幅度为 194%至235%,补贴幅度为19. 06%至223^.27% 2011.5 钢制高压气 瓶反倾销反补贴含 并调査 2012年3月,美商务部做出初裁补充裁定,中国涉 案企业关税提萵到24.21% 2011.11 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反补贴含 并调査2012年3月20日,美商务部做出初裁,决定对输美产品征收2.9%至4.73%货的反补贴税 2012.1 应用级风塔反倾销反补贴含 并调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初 裁,裁定涉案产品的倾销行为和补贴行为给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威胁 2012.3 不锈钢制水 槽反倾销反补贴含 并调査 尚无 20121.3 稀土、钨矿 钼矿美、日、欧盟向世 贸组织争端解决机 构联合提出磋商申 请 尚无 随着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奥巴马政府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每逢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各种问题宣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同时,美国政府和国会就中美贸易争端采取各种贸易保护和制裁措施的积极性也会明显增加。对中国频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诉讼,充分反映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也反映出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现状。由于中国没有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在应对美国反倾销反补贴的诉讼时,中国企业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近些年来,中国企业为了争取公平贸易的机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重金聘请美国的法律工作者向美国的商务部提出自己的法律意见。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收效甚微。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拥有庞大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世界贸易组织拖沓的办事效率,给美国以可乘之机。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学年论文 题目: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学生:王晶晶 学号: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高莉 2013年12月28日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国贸112班:王晶晶指导老师:高莉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量和幅度的迅速增大,同时,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的加剧,贸易赤字,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成为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的焦点,贸易摩擦对我国的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的负面影响,如何化解这些贸易摩擦,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的和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原因,影响,对策 Title ABSTRACT:This paper is tha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rad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mplitude increases rapidly, while the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have continued to intensifies, the trade deficit,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ti-dumping and other trade frictions become the focus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produced a more negative impact, how to resolve these trade frictions, has become a country one of the key issues of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ause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and analyze the economic impact on our country, and hav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hina - U.S. trade, trade friction, causes, effects, countermeasures 中美两国自从1979年1月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的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美两国的贸易量和贸易幅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双边贸易额从1978年的24.51亿美元发展到2012年的5000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由于两国经济互补的经济结构,使中美之间互相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美国成为我国贸易摩擦最大,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对外贸易反倾销的指控中,20%以上涉及到中国,给中美贸易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中美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前提,但如此大的贸易摩擦,不禁担心,因此深入探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分析其产生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对应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中美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1.1美国的原因 1.1.1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两面性,为了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对本国商品实行各种优惠措施,并对国外商品实行贸易行壁垒。出口上推行自由化原则,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只要美国的经济衰退和国内

2018-2019-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1)论文-word格式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加入WTO六年后,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老问题如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等已经得到了解决或不再被过多地关注,但是另一些问题却逐渐升级为双边贸易摩擦的新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现状,发现在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新机遇,积极运筹,采取怎样的贸易对策来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摩擦。【论文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对策一、中美贸易关系现状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自201X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至201X年底,5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2%,堪称世界之最。中美贸易额201X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201X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6.3亿美元,201X年更达2626.8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201X年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9%,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在中美贸易额飞速增长的同时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按美方计算,从1983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1983年为3.2亿美元,到201X年增为2325亿美元,增加了700 多倍,201X年美国对华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1.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了美国同类企业,引起了失业和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中国产品的低成本是因为“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政策”,或者工人的工资不合理,这对美国竞争者来说“不够公平”,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用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怎样确定适当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尽管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但美国企业却更加关注中国。2.中美贸易间产生摩擦和中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有直接关系。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超高速增长,导致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逐步显现。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而中国产品占美国整个外贸逆差的五分之一,分量比较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冲击了美国的一些产业,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3.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焦点目前集中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这与美国国内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从201X年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经常项目逆差,这项政策提高了美国产品对欧元区和日本的竞争力。但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

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

对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战的看法 一、美国贸易战回顾 当今世界,中、欧、美、日、俄形成了世界上5大力量中心。而美国在历史上与其他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贸易冲突。 1.1 二战后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的小型省油轿车迅速占领美国市场。1979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1980年快速上升到24%,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与此相反,美国的大汽车公司经营业绩直线下降。于是美国针对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出口、投资及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决定通过贸易战来抑制日本出口,进而降低其经济竞争。这使日本与美国等国家在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随后美国对日本展开贸易、金融、汇率等多维打击,日本的贸易顺差与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之后,日本虽通过国际并购与境外投资刺激了经济,且国际资本受日元持续强劲升值预期的吸引进入日本的股市与房地产,但日本企业的跨国投资与国内的股市、房市很快呈现泡沫化,且日趋严重。而同期日本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境外投资、国内房地产与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重大风险,以致在泡沫自然破裂后,日本房市与股市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持续下行,日本经济遂陷入长期低迷,迎来了“失去的20 年”。 1.2 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欧盟)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欧共体成立后,规定了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建立了共同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取消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建立了共同农业基金,同时,还主动调节农产品市场,对

出口进行补贴并进行技术革新等。这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提升了西欧各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也使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及农产品产量获得大幅度提升,西欧各国也逐渐从农业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这显然对美国的农业市场构成了威胁。于是美国开始针对欧共体内部的调节手段进行批评,认为欧共体在农产品领域的高额关税行为属于“贸易保护”,并不符合“自由贸易”精神,但并未能阻挡欧共体继续提升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随着欧共体农产品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并影响到美国的出口市场,美国对欧共体的指责也从征收高额关税等“贸易保护行为”转为出口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手段”上。 在钢铁领域,美国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等七家钢铁企业以联邦德国等西欧十一国钢铁公司接受政府补贴,并以低于成本以下的价格向美国倾销钢材为由,在1982 年1 月中上旬,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针对西欧十一国钢铁公司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诉讼。之后美欧在钢铁领域的贸易战显着升级。2001 年 6 月,全球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美国国内钢铁厂商经营困难。于是,在行业协会要求下,美国针对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品出口可能给美国钢铁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从而涉嫌违反“201 条款”进行了全球保障措施调查。最终的调查结果确认上述国家钢铁出口违反了“201 条款”。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交报告后,布什总统裁定,自2002 年3月20 日开始,对大多数种类钢材进口征收为期3 年,最高达30% 的关税,并对厚钢板实行进口限额,同时实行钢材进口许可制度。受此影响,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钢材出口量大减。 1.3 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俄罗斯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转为争霸,美苏贸易在此期间充当了美苏关系的“指示器”。

【中美关系论文】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关系论文】中美贸易摩擦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举世瞩目,而经济关系更是两国关系重要组成部分。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两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不断出现。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知识产权”,而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因此只有全面认清了中美贸易摩擦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努力使贸易摩擦对我国经贸方面的负面影响减弱到最低的限度。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贸易不平衡;双边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 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与贸易有关或者无关的人权问题,正是中国“入世”前中美贸易关系特点的真实写照。中国“入世”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到有所增加,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尽管庞大的美国市场和迅速崛起的中国市场,以及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这两个国家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美国贸易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中美贸易摩擦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中国对美国的轮胎出口会影响到美国国内轮胎企业而导致两国之间的矛盾发生。中美贸易摩擦一直不断,2003年至2005年岁末,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一系列贸易摩擦给中美贸易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贸易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中美两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期。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一部分随中美政治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幻而发生变化。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分析 引起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类型归纳为五种:因一方某些进口激增或者进口限制引起的微观经济摩擦;双方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与国际投资有关的投资摩擦;因双方贸易制度不同引发的摩擦;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技术摩擦。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美国都有很大的差异,出现一些贸易摩擦属于正常现象。中美建交特别是中国的“入世”促进了两国经济贸易往来,但长期存在于两国贸易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汇率问题、贸易不平等问题等,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两国经济融合进一步加深,双方在制度还会发生很多的碰撞,产生各种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贸易和对美贸易发展迅速,规模空前。但是,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特别是作为全球贸易大国的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近年来不断升级,甚至愈演愈烈。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和威胁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因此,研究探求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其症结并找出对策,使中美贸易和谐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美经贸发展的现状 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由于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中美已经形成了“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贸易格局。 实际上,自中国与美国建立经贸关系以来,双边经贸摩擦就与之相伴。比如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劳改产品出口等问题。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摩擦得到解决或弱化;而另外一些摩擦,,则仍然严重存在。应该说,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出现贸易摩擦是正常的,但过多的贸易摩擦最终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分析 (一)中美经贸关系存在不平衡性 ①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中美经贸的不对称性。就现实而言,中美经贸关系严重不对称显而欲见。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称性,使得美国对中国有着较大的经济约束力,而中国对美国则缺乏相应的制约能力。由美方主动挑起,中方被动应战的贸易摩擦反映了当前中美经贸关系严重不对称的现实。 ②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性也体现在中美贸易的顺逆差问题上。中美贸易,中国存在顺差,美国存在逆差。贸易逆差是这一结果不可辩驳的证据,因此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就成为攻击中国的靶子。 (二)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①1992年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加强了美国政府对外贸的干预。 ②2001年,布什政府不但继承克林顿政府贸易政策的,而且更滥用世贸规则保护本国产业,充分反映出布什政府较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③一直以来,反倾销、技术壁垒等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美国还对我国提出了“过度性产品保障措施”和反倾销调查,进一步扩大了中美贸易摩擦的范围。 (三)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美国对华经济制裁的政治因素在降低,而贸易摩擦在对华经济制裁中的地位日渐加重。由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以及两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扩大了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市场,成为抑制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因素,纵观近年来的中美贸易争端,处处可见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意图。(四)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 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可避免。 (五)美国政治的需要加剧贸易摩擦 由于美国政治自身的特点,中美经贸关系始终难以摆脱“美国大选综合证”的影响。美国的大选年各种利益集团总是要借助各种机会,利用竞选活动来施加自己的影响,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而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为了拉拢选民,也常常满足这些利益集团的要求,以争取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未来走向

市场经纬·M ARKET 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以及与贸易有关或者无关的人权问题,正是中国“入世”前中美贸易关系特点的真实写照。中国“入世”后,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而有所增加,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尽管庞大的美国市场和迅速崛起的中国市场以及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这两个国家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 一、中美经贸关系现状 2007年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在总体发展的同时,不断上演变奏插曲。除了反倾销等惯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和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美国开始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和手段,以对中国造成更大的压力,实现其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目的。 2007年4月9日,美国政府就中国打击盗版不力和限制美国电影、音乐、图书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两项问题,向WTO提起申诉。这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美方向中国提出的第一起违背知识产权保护的诉讼。 早在2007年2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就宣布,美国已向WTO提出申诉,指责中国为国内制造商提供补贴以刺激某些行业的出口。美方明确提到了钢铁、木材产品和信息技术三大行业。2007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铜版纸征收10.9%~20.4%的初步关税。此举改变了美国坚持23年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补贴法的贸易政策。多年以来,美国国会曾数次有议员提出修改反补贴相关法律的议案,均被国会否决。而美国商务部仅凭美国国际贸易法庭2007年3月29日的判断,认为此属于商务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范畴,就立即于次日做出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这也反映出美国商务部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决定并无法律依据。2007年5月2日,美国宣布将于2007年8月13日对铜版纸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做出合并终裁。 同时,美国并未放弃传统的贸易保护方式,美国正在酝酿对中国钢铁实施反倾销。此外,美国还做出终裁,即将对中国活性炭产品实施反倾销制裁。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分析 1.美国的对华贸易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在美国可以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美国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这种贸易的不对称无疑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中美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两国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人们的消费选择和其收入水平密切相关;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消费结构也会逐渐升级和转换。在收入水平很低时,人们的绝大多数支出都将集中在食品等必需品上,即此时的恩格尔系数非常高。而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比较高时,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还可以购买高端产品来提高其福利水平。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而美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却属于高档产品。显然,不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未来走向 文/张京 庞引巧 74经济论坛2008·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