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4章作业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4章作业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章作业

一、单选题

1、在计算机系统中,外存储器必须通过___________才能实现与主机的信息交换。

A电缆 B 总线插槽C接口D插座

2、CPU中的______________可存放少量数据。

A存储器B辅助存储器C寄存器D只读存储器

3、ROM的特点是__________。

A存取速度快B存储容量大C断电后信息仍然保存D可以随时读写

4、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任何外部设备必须通过___________才能实现主机和设备之间

的信息交换。

A联线B总线插槽C电源D接口

5、在微型计算机中,存取信息速度最快的设备是_______________。

A内存 B Cache C硬盘 D DVD

6、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打印机与主机之间采用并行数据传输方式,所谓并行是指

___________。

A按位一位一位的传输B按一个字节8位同时传输

C按字长同时传输D随机进行传输

二、填空题

1、单片机是将CPU、内存储器和I/O接口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计算机。

2、内存读写信息是按存储单元(字节)为单位进行的;磁盘读写信息是按扇区为单位进行的;

3、如果一个计算机的CPU有20根地址总线,那么,它的最大内存容量为1MB。

4、Cache存储系统可以解决内存的存取速度问题;虚拟存储系统可以解决内存的容量问题。

5、键盘、打印机和磁盘分别适用于通过程序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与主机进行数

据交换。

6、总线是一组连接各个部件的公共通信线路。

7、输入设备可以将各种数据转换成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形式,并存储到计算机存储设

备中。

8、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_,外部设备包括外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它(网卡、显卡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在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

2、目前,存储芯片的访问时间与所访问的存储单元的的位置没有关系。(√)

3、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CPU的基本指令集将越来越庞大。(×)

4、系统总线的设计要求取决于具体的CPU型号。(√)

5、中断方式适合于磁盘这样的成批数据传输设备。(√)

四、实验

地点:逸夫楼402

内容:1、《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P68

6.3.3PowerPoint的应用,其中的“北京交通大学”一律改成“安徽工业大学”

2、《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P118实验6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C

3、C

4、D

5、B

6、B

二、填空题

1、内存储器;I/O接口

2、存储单元(字节);扇区

3、1

4、存取速度;容量

5、程序;中断;DMA

6、连接各个部件

7、输入

8、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外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它(网卡、显卡等)

三、判断题

1.×2.√3.×4.√5.√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4章练习题

1.Word2010文档的文件扩展名是( ) C A.doc B. wps C. docx D. word 2.在打印预览中显示的文档外观与( )的外观完全相同。 B A.普通视图显示 B. 页面视图显示 C.Web版式显示 D. 大纲视图显示 3.在Word2010中,若要设置打印输出时的纸型,应使用( )选项卡的“页面设置”栏中的命令。 D A.视图 B. 审阅 C. 引用 D. 页面布局 4.为了避免在编辑操作过程中突然掉电造成数据丢失,应( ) C A. 在新建文档时即保存文档 B. 在打开文档时即做存盘操作 C. 在编辑时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存盘操作 D. 在文档编辑完毕时立即保存文档 5.单击Word主窗口右上角的“最小化”按钮后() B A. Word将退出运行 B. Word窗口被最小化在任务栏上 C. Word将在桌面上留下一个快捷方式的图标 D. 正在操作的文件被关闭,而Word仍在运行中 6.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后,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 __。 D A. 删除 B.剪裁 C.缩放 D.各选项都可以 7.输入文档时,键入的内容出现在( )。 D A.文档的末尾 B. 鼠标指针处 C. 鼠标“Ⅰ”形指针处 D. 插入点处 8. 要将插入点快速移动到文档开始位置,应按( )键。 A A. Ctrl+Home B. Ctrl+PageUp C. Ctrl+↑ D. Home 9. 将插入点定位于句子“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直”与“下”之间,按一下Delete键,则该句子( )。 B A. 变为“飞流下三千尺” B. 变为“飞流直三千尺” C. 整句被删除 D. 不变 10. 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A A. 文档输入满一行时应按Enter键开始下一行 B. 文档输入满一行时按Enter键将开始一个新的段落 C. 文档输入未满一行时按Enter键将开始一个新的段落 D. 输入文档时,如果不想分段,就不要按Enter键 11. 要把相邻的两个段落合并为一段,应执行的操作是( ) D A. 将插入点定位于前段末尾,单击“撤消”工具按钮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_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 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工作站(DN-100),服务器(Web服务器)。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 7.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第二章 1.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计算机硬件包括那几个部分?分别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a)主机和外设 b)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作用分别是指挥计算机的各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和存放预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外设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作用是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存放在内存中,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3.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试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a)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程序是计算机指令的有序集合。 b)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4.指令的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有什么区别? 串行执行即在任何时刻只能执行一条指令,并行执行可以执行多条指令。 5.什么是流水线技术? 在程序执行时多条指令重叠进行操作的一种准并行处理技术。 6.简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 系统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应用软件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某一专门目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 习题与答案-答案_第4章 计算机软件系统-007

第5章文字表格处理与内容展示——office办公软件 一、填空题 1.利用Word进行文档排版的字符格式化设置可通过使用工具栏中___字体___工具组的有关按钮。 2.在Word中进行段落排版时,如果对一个段落操作,只需在操作前将光标置于__该段落____,若是对几个段落操作,首先应当__先选定____,再进行各种排版操作。 3.如果按Del键误删除了文档,应执行__Ctrl+Z(撤销)____命令恢复所删除的内容。 4.Excel的工作簿默认包含___3___张工作表;单元格名称是由工作表的__列标____和__行号____命名的。 6.当选定一个单元格后,其单元格名称显示在__名称框____。 7.Excel的公式以__=____为开头。 8.Excel工作簿文件名默认的扩展名为__xlsx____。 9.可以对幻灯片进行移动、删除、复制、设置动画效果,但不能对单独的幻灯片的内容进行编辑的视图是幻灯片浏览视图。 二、选择题 1.欲将修改的Word文档保存在优盘上,则应该用(A)。 A.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B.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C.Ctrl+S组合键D.工具栏中的“保存”命令 2.在Word中,下列有关文本框的叙述,(C)是错误的。 A.文本框是存放文本的容器,且能与文字进行叠放,形成多层效果 B.用户创建文本框链接时,其下一个文本框应该为空文本框 C.当用户在文本框中输入较多的文字时,文本框会自动调整大小 D.文本框不仅可以输入文字,还可以插入图片 3.当对建立图表的引用数据进行修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先修改工作表的数据,再对图表进行相应的修改 B.先修改图表的数据,再对工作表中相关数据进行修改 C.工作表的数据和相应的图表是关联的,用户只要对工作表的数据进行修改,图表就会自动地做相应的更改 D.若在图表中删除了某个数据点,则工作表中相关的数据也被删除 4.关于格式刷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C)。 A.用来在表中插入图片B.用来改变单元格的颜色 C.用来快速复制单元格的格式D.用来清除表格线 5.下列对于单元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当前处于编辑或选定状态的单元格称为“活动单元格” B.用Ctrl+C组合键复制单元格时,既复制了单元格的数据,又复制了单元格的格式C.单元格可以进行合并或拆分 D.单元格中的文字可以纵向排列,也可以呈一定角度排列 6.下列视图方式中,不属于PowerPoint2010 视图的是(D)。 A.幻灯片浏览 B.备注页 C.普通视图 D.页面视图 7.保存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磁盘文件扩展名一般是(C)。 A.DOCX B. XLSX C.PPTX D.TXTX 8.(C)视图方式下,显示的是幻灯片的缩图,适用于对幻灯片进行组织和排序、插入、删除等功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4章习题答案

习题 一、单选题 1. Word具有的功能是( 表格处理、绘制图形、自动更正)。 2. 下列关于"Word表格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表格线可以手工绘制,而且线的粗细和颜色均能改变)。 3. 下列关于"Word文档打印"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每次打印操作必须打印整个文档内容 B. 对于一个多页文档,每次打印操作只能按页码起码序进行 C. 打印操作只能打印文档内容,不能打印文档属性信息 D. 打印操作的最小单位是页,不是段落 4. 下列有关"Word组合图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组合后的图形不能被裁减、可以被复制、再组合)。 5. 在Word 2010的编辑状态下,进行字体设置操作后,按新设置的字体显示的文字是( 文档中被选定的文字)。 6、在Word 2010中,如果已有页眉,再次进入页眉区只需双击( 页眉页角区)即可 7. 用快捷键退出Word 2010的最快方法是( Alt+F4)。 8. Word 2010中打印页码"3-5, 10, 12"表示打印的页码是( 3, 4, 5, 10, 12 )。 9. 下列选项中,关于Word 2010中特殊符号的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D)。 A. 一般从"插入"菜单中的"符号"命令获得 B. 符号也有字体区别 C. 插入的符号可像正文一样处理 D. 符号的大小不能改变 10. 在Word 2010中,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包括( 上下型环绕、紧密型环绕、四周型环绕)。 11. 下列选项中,关于Word 2010中插入图形文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插入的图形文件可以是Windows能够支持的各种格式的图形文件)。 12. 为Word文档快速生成文档目录,可使用( 引用—目录)命令。 13. 关于Word 2010中的样式,说法正确的有( A)。 A. 样式是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集合,主要用于快速制作具有一定规范格式的段落 B. Word 2010提供了一系列标准样式供我们使用,但不能够进行修改 C. 只有我们自己自定义的样式,才能够进行修改 D. 所有的样式包括Word 2010自带的样式均不能够进行修改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4章习题答案要点-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基本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四章练习题答案详解 4.1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个组成部分?简述每个部分的功能作用 答:计算机网络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包括服务器,网络适配器,网络工作站,网络互连设备,网络软件系统。 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控制计算机:主要作用是管理网络资源并协助处理其他设别提交的任务,它拥有可供共享的数据和文件,为网上工作站提供服务。 网络适配器也称网卡,作用是将通信介质和数据处理设备之间用网络接口设备进行物理连接。 网络工作站是网络用户的工作终端,一般是指用户的计算机。 网络互连设备连接成网络。 网络软件系统包括网络协议软件,通信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 4.2构成计算机网络的3个要素是什么? 答:3要素是计算机,通信线路和通信协议。 4.3分析描述信息在OSI模型的各个层次之间是如何流动的。 答:

如图,信息由发送端应用层经过层层封装到达物理层,然后到接受端从物理层接受,然后到应用层。 4.4如何区别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答:局域网是指范围在几百米到十几公里内办公楼群或校园内的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一般覆盖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广域网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几个大洲。 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定义,根据它们的作用范围大小而定。 4.5在网络互连中,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的作用有何区别。 答:中继器用于连接拓扑结构相同的两个局域网或延伸一个局域网,所起作用只是信号的放大和再生。 网桥工作再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用于连接两个是用相同协议的局域网,网桥具有“帧过滤”功能。它能够解析由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4章作业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章作业 一、单选题 1、在计算机系统中,外存储器必须通过___________才能实现与主机的信息交换。 A电缆 B 总线插槽C接口D插座 2、CPU中的______________可存放少量数据。 A存储器B辅助存储器C寄存器D只读存储器 3、ROM的特点是__________。 A存取速度快B存储容量大C断电后信息仍然保存D可以随时读写 4、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任何外部设备必须通过___________才能实现主机和设备之间 的信息交换。 A联线B总线插槽C电源D接口 5、在微型计算机中,存取信息速度最快的设备是_______________。 A内存 B Cache C硬盘 D DVD 6、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打印机与主机之间采用并行数据传输方式,所谓并行是指 ___________。 A按位一位一位的传输B按一个字节8位同时传输 C按字长同时传输D随机进行传输 二、填空题 1、单片机是将CPU、内存储器和I/O接口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计算机。 2、内存读写信息是按存储单元(字节)为单位进行的;磁盘读写信息是按扇区为单位进行的; 3、如果一个计算机的CPU有20根地址总线,那么,它的最大内存容量为1MB。 4、Cache存储系统可以解决内存的存取速度问题;虚拟存储系统可以解决内存的容量问题。 5、键盘、打印机和磁盘分别适用于通过程序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与主机进行数 据交换。 6、总线是一组连接各个部件的公共通信线路。 7、输入设备可以将各种数据转换成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形式,并存储到计算机存储设 备中。 8、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_,外部设备包括外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它(网卡、显卡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在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 2、目前,存储芯片的访问时间与所访问的存储单元的的位置没有关系。(√) 3、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CPU的基本指令集将越来越庞大。(×) 4、系统总线的设计要求取决于具体的CPU型号。(√) 5、中断方式适合于磁盘这样的成批数据传输设备。(√) 四、实验 地点:逸夫楼402 内容:1、《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P68 6.3.3PowerPoint的应用,其中的“北京交通大学”一律改成“安徽工业大学” 2、《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P118实验6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第四章

题目1 软件的特征不包括 a. 软件是逻辑产品 b. 软件产品的销售方式不同正确 c. 软件是定制生产 d. 软件的开发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 正确答案是:软件产品的销售方式不同 题目2 ()不正确的程序描述 a. 程序是求解问题逻辑步骤的描述正确 b. 程序是进程的静态形式 c. 程序是可执行代码的集合 d. 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描述 正确答案是:程序是求解问题逻辑步骤的描述 题目3 ()是应用软件 a. TCP/IP b. Java编译系统 c. 图像处理软件正确 d. 光盘驱动程序 正确答案是:图像处理软件 题目4 题干 计算机系统非正常关机后,用户正在编辑的Word文档被 a. 删除 b. 中断 c 保存在内存中 d. 保存在外存中 正确答案是:删除 题目5 在多任务、多用户的操作系统中,用户可以打开文件数() 选择一项: a. 只能1个 b. 最多3个 c. 多于1个正确 d. 最多5个 正确答案是:多于1个 题目6 关于操作系统性能和系统资源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CPU越快越好 b. 硬盘越大越好 c. 内存越大越好 d. 合理配置的硬件正确 正确答案是:合理配置的硬件 题目7 正在执行磁盘写操作时,遇到磁盘满的情况,进程状态由运行态转为() 选择一项: a. 死机态 b. 阻塞态正确 c. 未知态 d. 就绪态 正确答案是:阻塞态 题目8 宾馆客房管理方法与存储管理方法中()是类似的 选择一项: a. 分页管理法正确 b. 多连续区分配法 c. 分段管理法 d. 单一连续区分配法 正确答案是:分页管理法 题目9 正确 软件安装和卸载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安装不同于复制,卸载不同于删除正确 b. 安装软件就是直接把软件复制到硬盘 c. 安装就是复制,卸载就是删除 d. 卸载软件就是直接删除软件文件 正确答案是:安装不同于复制,卸载不同于删除 题目10 为满足不同用户对外设的应用需求,设备管理的排队策略至少满足() 选择一项: a. 设备独立于CPU b. 优先级高优先 c. 三者的结合正确 d. 先到先服务 反馈 正确答案是:三者的结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4章 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4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Y,错误N) 1.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通信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 2.现代通信就是传递信息,因此书、报、磁带、唱片等都是现代通信的媒介。 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称之为“终端”。 4.在通信系统中,计算机既可以用作信源也可以用作信宿,接收和发送的都是数字信号。 5.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之间必须存在信道,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输。 6.光纤是绝缘体,不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7.微波可以按任意曲线传播。 8.微波可以经电离层反射传播。 9.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容易受到干扰,误码率较高,通常只在建筑物内部使用。 10.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它们的任务都是传递信息,只是其传输介质和技术 各有不同。 11.微波中继站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塔高平方成正比。一般为50公里左右。 12.中低轨道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13.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数目是有限的。 14.卫星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向太空的延伸。 15.传输信息量与传输速率是相同的概念。 16.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包含无穷多个值。 17.信道的带宽总是指信道上所能通过的信号的频带宽度。 18.FDM和TDM是指将任意多路信号复合在同一个信道中传输。 19.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段和短波段都采用调幅方式用声音信号调制载波信号,而且都利用电离层反 射传输信号。 20.调频广播比调幅广播的声音质量好,原因是调频广播的传输频带较宽,且外界信号不会对声音的 频率形成干扰。 21.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多路电视信号所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是频分多路复用。 22.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传输的多路信号一定是模拟信号。 23.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均通过光纤传输信息。 24.如果一个基站覆盖的区域内因手机密集而导致频率资源缺乏,应该扩大基站覆盖的区域范围。 25.接入Internet的局域网内,任意两台计算机中网卡的MAC地址都相同。 26.共享式以太网是采用总线结构的一种局域网。在共享式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计算机或其他设 备)通过以太网卡和电缆连接到一条总线上,并采用广播方式进行相互间的数据通信。 27.以太网使用的集线器(Hub)只是扮演了一个连接器的角色,不能放大或再生信号。 28.将一个由总线式(共享式)集线器组成的局域网升级为交换式局域网,除了更换交换式集线器外, 还必须更新所有节点的网卡。 29.广域网(分组交换网)比局域网覆盖的地域范围广,其实它们所采用的技术是完全相同的。 30.广域网(分组交换网)与局域网的最本质的区别是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同。 31.MODEM由调制器和解调器两部分组成。调制是指把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解调是指把数字 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 32.使用CableModem需要用电话拨号后才能上网。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章习题与解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章习题与解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章习题与解析 第4章冯.诺依曼计算机:机器级程序及其执行 1、关于“图灵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图灵机给出的是计算机的理论模型; (B)图灵机的状态转移函数q, X, Y, R(或L或N), p,其实就是一条指令,即在q状态下,当输入为X时,输出为Y,读写头向右(R)、向左(L)移动一格或不动(N),状态变为p; (C)图灵机是一种离散的、有穷的、构造性的问题求解思路; (D)凡是能用算法方法解决的问题也一定能用图灵机解决;凡是图灵机解决不了的问题人和算法也解决不了; (E)上述有不正确的。 答案:E 解释: 本题考核基本的图灵机模型。 20世纪30年代,图灵提出了图灵机模型,建立了指令、程序及通用机器执行程序的理论模型,奠定了计算理论的基础,因此(A)正确;选项(B)是图灵机的五元组形式的指令集,是一个行动集合,又称状态转移函数,因此正确;图灵机是一种离散的、有穷的、构造性的问题求解思路,一个问题的

求解可以通过构造其图灵机(即算法和程序)来解决,因此(C)正确;(D)为图灵可计算性问题,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E)。 具体内容请参考第四章视频之“图灵机的思想与模型简介”以及第四章课件。 2、关于“图灵机”和“计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计算就是对一条两端可无限延长的纸带上的一串0和1,一步一步地执行指令,经过有限步骤后得到的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 (B)“数据”可被制成一串0和1的纸带送入机器中进行自动处理,被称为数据纸带;处理数据的“指令”也可被制作成一串0和1的纸带送入机器中,被称为程序纸带;机器一方面阅读程序纸带上的指令,并按照该指令对数据纸带上的数据进行变换处理。 (C)计算机器可以这样来制造:读取程序纸带上的指令,并按照该指令对数据纸带上的数据做相应的变换,这就是图灵机的基本思想; (D)上述有不正确的。 答案:D 解释: 本题考核对图灵机思想的理解。(A)(B)(C)均叙述正确,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_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_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1.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计算机硬件包括那几个部分?分别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a)主机和外设 b)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作用分别是指挥计算机的各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和存放预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外设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作用是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存放在内存中,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3.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试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a)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程序是计算机指令的有序集合。 b)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4.指令的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有什么区别? 串行执行即在任何时刻只能执行一条指令,并行执行可以执行多条指令。 5.什么是流水线技术? 在程序执行时多条指令重叠进行操作的一种准并行处理技术。 6.简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 系统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应用软件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某一专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7.简述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 机器语言编程工作量大、难学难记难修改;汇编语言编程质量高,站存储空间少、执行速度快;高级语言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 8.简述解释和编译的区别。 解释的翻译工作可立即执行,而编译的翻译工作不可立即装入机器执行。

9.简述将资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程序的过程。 首先产生一个与资源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然后连接程序将目标程序和有关的程序库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程序。 10.简述常用各种高级语言的特点。 FORTRAN:用于科学计算。COBOL:面向商业的通用语言。C/C++:功能丰富,灵活,简洁明了。BASIC:非结构化,功能少,速度慢。JAVA:严谨可靠易懂。 11.什么是主板?它主要有哪些部件?各部件是如何连接的? a)主板(母版)是微型计算机中最大的一块集成电路板,也是其他部件和各种外部设备的连接载体。 b)芯片、插槽和接口。 c)通过接口连接。 12.简述主板构架的作用,并列举常见的主板构架。 作用:对主板的尺寸大小,形状,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和所有的电源风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如ATX,Micro ATX,BTX等。 13.CPU有哪些性能指标? 主频、外频和前段总线频率字长和位数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核心数量制造工艺 14简述ROM和RAM的作用和区别。 ROM可读不可写、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RAM可读可写、断电后数据丢失。 15.简述内存和外存的特点。 内存:容量小,CPU可直接访问。外存:容量大,CPU不能直接访问。 16.什么是SATA硬盘?它有什么优点? 使用SATA接口的存储设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数据传输率高,支持热插拔。 17.简述Cacha的作用及其原理。 提高计算机性能;在CPU和内存之间放置Cacha,CPU访问它的速度比访问内存的速度快得多。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习题-第4章 Excel 2010电子表格处理_习题及扩展习题解答

第4章Excel 2010电子表格处理_习题及扩展习题解答 1.进入“第4章素材库\习题4\习题4.1”文件夹,打开“XT4_1.xlsx”文档,Sheet1工作表数据如图P4-1-1所示,按如下要求进行操作,最后以“XT4_1计算.xlsx”为文件名保存于习题4.1文件夹中。 图P4-1-1 “XT4_1.xlsx”的工作表数据图 (1)将sheet1工作表的A1:D1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内容水平居中,单元格中的字体为华文行楷、16磅、加粗、红色;计算职工的平均年龄置于C13单元格内(数值型,保留小数点后1位);计算职称为高工、工程师和助工的人数置于G5:G7单元格区域(利用COUNTIF 函数)。将A1:D13单元格区域加深蓝色双实线外框线,黑色虚线内框线,填充浅绿色。 (2)选取"职称"列(F4:F7)和"人数"列(G4:G7)数据区域的内容建立"三维簇状圆柱图";图表标题为"职称情况统计图",清除图例;设置“图表背景墙”为“纹理”中的“水滴”,“图表基底”为“纹理”中的“绿色大理石”,图表区填充为“纹理”中的“鱼类化石”;将图表插入到表的A15:F30单元格区域内;将工作表命名为"职称情况统计表"并设置工作表标签颜色为“标准色”中的“紫色”。 操作解析。 (1)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进入“习题4.1”文件夹,打开“XT4_1.xlsx”文档。 步骤2:选中sheet1工作表的A1:D1单元格区域,在“开始”选项卡的“对齐方式”组中单击“合并后居中”按钮合并单元格;切换至“开始”选项卡的“字体”组将单元格内的字体设置为华文行楷、16磅、加粗、红色。 步骤3:选中C13单元格,在编辑栏单击“插入函数”(fx)按钮,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选择AVERAGE函数,单击“确定”按钮。切换至“开始”选项卡下的“数字”组中单击“设置单元格格式”按钮,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字”选项卡下的“分类”组中选“数值”,在展开的“小数位数”微调框中将“2”改为“1”,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4:选中G5单元格,在编辑栏单击 “插入函数(fx)”按钮,打开“插入函数” 对话框,选择COUNTIF函数,单击“确定” 按钮,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在Range 参数框中输入“$D$3:$D$12”,在Criteria 参数框中输入F5或选中F5单元格,单击“确 定”按钮,如图P4-1-2所示。拖动G5单元 格右下角的复制柄至G6和G7单元格,各类 职称人数计算完毕。图P4-1-2 “函数参数”对话框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 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

工作站(DN-100),服务器(Web服务器)。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7.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

大学计算机基础I 试题库 第4章

第四章冯▪诺依曼计算机——机器级程序及其执行 习题 判断题 1.由ACM评选的计算机界最高荣誉奖被定名为图灵奖。 2.图灵机是一个最简单的计算机模型,用0和1表达其控制处理的规则。 3.程序是对基本动作的控制,指令的各种组合及其次序是存储程序。 4.控制器是负责执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的部件。 5.历史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思想是存储程序。 6.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和数据可被CPU按地址访问、读取和处理。 7.所有计算机或计算设备都遵循冯▪诺依曼结构。 8.机器级程序是用机器指令和机器能识别的规则来编写的算法。 9.地址编码线的位数决定了存储容量的大小。 10.用机器指令编写的程序即机器语言程序,是不可以被CPU直接解释和执行的。 11.任何计算都可通过逻辑运算来实现。 填空题 1.通用计算机器的核心是、及其。 2.图灵机是一种、、的问题求解思路,一个问题的求解可以通过构造图灵机来解决。 3.冯▪诺依曼将计算机分解为五大部件,包括、、、、,5个部件各司其职,并有效连接以实现整体功能。 4.通常将一个运算器和一个控制器集成在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中,这样所形成的基本部件被称为,也被称为, 它是计算系统的核心。 5.存储器是负责和的存储和读取并按自动存取数据的部件。 6.是指时钟发生的频率,是机器信号区分的最小单位。 7.通常把一条标准指令执行的时间单位称为一个,一个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称为。 8.机器级程序的执行是在时钟与节拍控制下的信号产生、变换与传递,不断从存储器中、和 的过程。 9.用于存放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寄存器称为,是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地址。 10.存储器由若干个存储单元构成,每个存储单元由若干个存储位构成,一个存储位可存储0和1,这些相 同位数的存储位构成的即为。 11.假设在附录C描述的机器里,从地址00到02的存储单元中包含下列位模式: 如果机器在程序计数器值为01时启动,那么执行的第一条指令是。 12.假设在附录C描述的机器里,从地址00到05的存储单元中包含下列位模式(附录C在第3-4页中):

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测试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测试答案 一、第一章简介 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开设了 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并进行了测试以评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下是该测试的答案。 二、第二章答案解析 1.单选题 A 2.多选题 ABCD 3.判断题 正确 4.简答题 (略) 三、第三章代码题 1.题目一 ```python

def factorial(n): if n == 0 or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n * factorial(n-1) ``` 2.题目二 ```java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https://www.doczj.com/doc/7419331233.html,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printInfo()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name + ", Age: " + age); } }

``` 四、第四章简答题解答 1.请简要说明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 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控制器。输入设备负责将用户输入的信息传输给计算机,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给用户。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控制器则负责协调和管理各个部件的工作。 2.请简要说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和好处。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方便地共享文件、打印机、数据库等资源,也可以进行远程办公和远程教学等活动。此外,计算机网络还可以提供互联网、电子邮件等服务,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和便利。 五、第五章总结 通过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测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

计算机基础作业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习题 1 一、思考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4 个 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节,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采用磁盘、 磁带等作为外存储器。 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 采用了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亿次浮点运算。 4.计算机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及 人工智能等领域。 7.信息技术都包含那些? 答: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层次。 二、选择题 1.最早的计算机是用来进行(A) 的。 A )科学计算B)系统仿真C)自动控制D) 信息处理 2.构成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件是(B) A )电子管B)晶体管C)中 .小规模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 3.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的特点(D) A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B)计算机的准确度高C)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巨 大D)计算机的体积很小 4 办公自动化属于计算机哪项应用(A) A )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C)辅助设计D)人工智能 5.以下关于信息的特征不正确的是(B) A )共享性B)不可存储C)可处理性D) 可传递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全部习题答案)

对每章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必须尽量做一遍,记忆答案。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缩写名为(A)。 A.ENIAC B.EDV AC C.EDSAC D.MARK-I 2.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属于现代计算机的( D )。 A.第一代产品B.第二代产品C.第三代产品D.第四代产品 3.早在现代计算机诞生100多年以前,就提出了程序控制设计方案的科学家是(B)。 A.莱布尼茨B.巴贝奇C.图灵D.阿塔纳索夫 4.世界科学家(C)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 A.诺贝尔B.爱因斯坦C.冯·诺伊曼D.居里 5.曙光5000A计算机属于(A)。 A.高性能计算机B.微型计算机C.工作站D.小型计算机 6.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这属于(B)方面的应用。 A.数值计算B.数据处理C.过程控制D.人工智能 7.物质、能量和(B)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原油B.信息C.煤炭D.水 8.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D)。 A.CAT B.CAM C.CAI D.CAD 二、填空题 1.电子计算机主要是以(所采用的逻辑元器件)来分代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电器元件,第二代采用(晶体管),第三代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当时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3.世界上最先设计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是(EDV AC),首次实现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是(EDSAC),第一台商用计算机是(UNIV AC-I),第一台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的计算机是(CRAY-I)。 4.图灵提出了理想计算机的通用模型,人们称这种模型为(图灵机),图灵还设计了著名的机器智能测试标准,被称为(图灵测试)。 5.信息技术常被称为4C技术,其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三、问答题 1.写出下列英语单词缩写的含义。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ACM: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IBM:国际商用机器(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公司 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 答案

内部资料大学计算机基础第(第2版) 习题参考答案

目录 第1章引论 (1) 第2章计算机系统 (3) 第3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6) 第4章操作系统基础 (10) 第5章Office2007办公软件 (16) 第6章网络技术基础 (21) 第6章电子商务(补充习题) (25) 第7章信息检索与应用基础 (28) 第8章信息安全基础 (32) 第9章信息世界中的道德 (36) 第10章数值分析 (38) 第11章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 (39) 第12章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41) 第13章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基础 (44)

第1章引论 【思考题与习题】 一、思考题 1.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计算机文化? 答: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计算机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计算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这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可以体现为:(1)计算机理论及其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渗透表现的丰富文化内涵;(2)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设备丰富了人类文化的物质设备品种;(3)计算机应用介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创造和形成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价值标准等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观念。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简述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答:从古到今,大概没有哪一项技术的发展速度可以与计算机相比肩了。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 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新一代计算机:(1)智能计算机(2)神经网络计算机(3)生物计算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