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市政学考试复习材料

自考市政学考试复习材料

绪论

【1】市政的含义及特征P3-6

含义:市政(名解),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市民,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依助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这是一个广义的市政概念。特征:(简答)

(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

(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3)整体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它有灵敏、相关性强、民主程度高的特点。

特征(论述)

(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的主体,主要是市的国家政权机关,它是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部分;市政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的管理;市政目标是国家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的手段,主要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实行依法治市;市政的过程,同国家的政治权力体系及其运行紧密相联。因此,市政必然具有国家管理的属性,体现着国家的利益和意志。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现代市政发展表明,市政早已成为“政治的一部分”或“一个政治过程”,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性、中介性和方法手段方面的问题而体现着社会集团的目的和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

明确市政的政治特性,要求我们在市政管理中也要讲政治,也要讲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市民谋利益。

(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从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市政发展到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以后的市政,再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市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近代以来,城市逐步成为政治、经济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先锋力量。也就从那个时候起,城市政权机构及其管理体制日益发展和完善,市政过程中的民主化、法制化逐步加强,市政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日益多样化、科学化。研究市政,必须要了解这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总结其中的历史轨迹及经验,为当代中国的市政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3)系统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1)市政系统包括许多分系统,如市政组织系统、市政领导系统、市政职能系统、市政体制系统、市政环境系统,每个分系统下面又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子系统。(2)市政系统又由多元的市政要素组成,如组织要素、人员要素、财政要素、制度要素、行为要素等,每种要素内部又包括多种次级要素。(3)市政过程又是由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多项环节组成的过程。市政大系统内部的许多分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有序的系统结构。市政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彼此依赖,形成有机的组合关系。市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联为一体。市政系统、市政要素、市政过程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维系,围绕着同一的市政目标,发挥出市政的整体功能。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从市政管理的内容看,既包括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管理,又包括对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的规划和调控,对市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指导和协调等;从市政所面对的社会阶层及其人员的结构看,城市中有社会各行各业、各阶级、阶层及其所属人员和利益群体。对城市各社会阶层和各方面人员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和整合,是现代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由于市政是一种存在于城市并以城市事务为对象的管理活动,以致这种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存在如下特点:①灵敏度高,主要指市政过程每个环节的功能都能比较快捷地发挥出来。这既同整个城市生活的快节奏相适应,又得益于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②相关性强,即市政过程的每个环节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彼此制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有可能导致城市生活的全局性混乱。③民主程度高,即在市政管理全过程及每个环节,都会有市民的广泛参与,尤其体现在决策活动和监督活动中。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成为市政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政学的研究对象P6-7(简答)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市政主体。(在我国,城市的共产党组织,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市人民政府,以及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的市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等,都是市政主体。广大城镇居民作为城镇的主人,也是市政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市政学,主要研究市政主体对城市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的管理。根据我国国情、市情,市政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生态管理、城市安全管理等。)

第三,市政目标。市政目标规定着市政管理的方向和内容,并对整个城市发展与建设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市政目标受制于各种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因素,但归根到底是由城市所在国的社会制度和执政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

第四,市政体制。(这是市政主体对市政客体发生作用并实现市政目标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是联络市政主体、市政客体、市政目标的中间环节和重要纽带。)

第五,市政学作为一门科学,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市政学并不孤立地研究市政主体、市政客体、市政目标与市政体制,而是要把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研究市政主体如何按照预定的市政目标,运用市政体制对市政客体进行有效管理,并努力探索这一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一章

【3】城市的概念(名解)及其特征P17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首先,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次,城市是绝对多数非农业人口的聚集地。最后,城市是一个行政区域。

(简答、论述)城市与农村相比有以下本质特征:

(1)高度的聚集性。城市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度聚集地,城市的这种特性,也被称为城市的“空间聚集性”。可以说,集聚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其他各种特征都是由集聚衍生出来的。

(2)社会性。首先,城市中聚集的人们不是由血统的或宗族关系所组成的,而是构成一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其次,城市分工和协作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社会性。

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空间聚集,而分工和协作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城市活动的社会性也是城市的深层特征。

(3)经济性。城市能够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首先,聚集为城市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社会性也是重要因素。最后,城市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因而较之农村能获得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4)系统性。城市是一个密集的空间地域社会经济系统。集中表现在:1、从城市的组合和结构看,城市是一个多维、多变量、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的大系统;2、从物质形态上看,城市是由供排水系统等各种功能设施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3、从城市的产业结构看,城市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多种产业构成的综合体。4、从整体上看,城市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与为其服务的城市设施之间必须保持均衡。

(5)开放性。包括辐射出去和吸引进来两层含义,它是城市具有生命力、吸引力的源泉,也是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城市的中心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城市辐射面的大小和吸引力的强弱。

(6)复杂性。源于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那些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城市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多样性,最终导致了城市的复杂性。

【4】城市化概念P31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人口、非农产业、地域城市化的过程,是

【5】制约和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P34

(1)

品和工业原料,能满足城市居民和城市工业需要时,

a.农业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

b.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

c.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提供所需要的原料

d.农村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e.农村会是城市发展的劳动力来源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第一,工业发展创造的巨额物质财富和经济收入,

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工业化促进了城市自身的发展

第三,

生产转移提供了可能。

第四,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了后续动力。

首先,生产配套性服务的增加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其次,生活消费性服务的扩大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

要促进了城市化在质上的提升。

(4)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首先,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得以实现。

以实现。

最后,产品市场化能促进城市化在更广阔的地域内展开。

(5)制度安排和变迁对城市化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顺利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保障。

产生农业产品剩余和要素剩余,为非农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提供推力。

出推力和非农部门的要素流入拉力形成结合与集聚的合力。

城市房地产的开发,以满足城市非农产业和人口集聚的需要。】(6)交通运输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进了城市的发展。

(7)世界人口剧增也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6】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应该坚持的原则P46

1、城镇化的速度要适度,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从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纠正中国过去城镇化滞后的缺陷,又要防止部分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步发展。要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

城乡经济一体化。)

2、合理、集约利用资源,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健康发

业在所有权、经营权方面的彻底分开。

2、弱化经济职能的主要条件是建立中央政府垂直领导、调控宏观经

济的行政体制。

3、弱化经济职能的直接条件是城市政府首长不再对本市经济发展负

主要责任。

4、弱化经济职能的基本条件是①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体系的健全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执法、护法体系的健全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职能的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生态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1、为什么市政职能的效益目标以生态效益优先?这是由自然界对人

原因是主要的,它制约着后两方面的原因。

2、为什么市政职能的效益目标以社会效益为主?因为为本市的企业

3、为什么市政职能的效益目标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第一,兼顾经济

是城市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第五章

【17】城市规划概念及其特征P144

综合部署和总蓝图。

特性:

1、政策性。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些重大事项的解决都涉及国家和地

方的一些方针政策。各

从全国整体安排。

2、综合性。分别体现在城市规划的内容、涉及的学科知识、方法等

方面。

年、3、权威性。城市规划只能由作为公共权威的城市国家机构来制定和

监督执行。

4、地方性。城市规划的编制一定要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从城市本

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城市的个性,避免与其他城市雷同。

5、科学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到长

远的发展要求,需要充分估计未来城市发展中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变

化。

【18】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P150

1、因地制宜原则。城市规划必须按照各个城市自身的条件特点,从

物旅游资源,实事求是地编制规划,切忌盲目攀比,千城一面。

2、适用经济原则。

程序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3

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4、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原则。

准办事。)

5、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够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9】城市基础设施含义及其特征、作用P157

存和发展的公共设施。

特征:

1、公共性。城市基础设施是一种公共物品,通常为社会公众所共享,

即它一般具有非排他性。

2、超前性。城市基础设施是整个城市各项建设的前提。

3、系统性。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各个方面的

基础设施又单独构成一个子系统,他们彼此依存,相互制约。

4、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为每个单位、每个居民提供服务,没有排

他性和歧视性。

作用:

目标。

【23】城市公共财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P179

在城市政府可采用的各种经济政策手段中,财政政策的地位举足轻

个方面: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它是城市政府利用公共财政有意识地干

口和通货紧缩缺口。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

(2)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是某些能够根据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自

进所得税制和城市政府的转移性支出。

【24】城市政府采购的方式?P187

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

(1)公开招标。公开招标应作为城市政府采购的重要采购方式。(2)邀请招标。

(3)竞争性谈判。

(4)单一来源采购。

(5)询价。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依法采用询价方式采购。

(6)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25】质量监督方式?P201

量监督三种。

(1)抽查型质量监督是一种国家监督抽查,是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

国家监督抽查两种。

(2

产条件、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复查的一种质量监督活动。

(3)仲裁型质量监督是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对有争议的产品进行仲裁

量仲裁、消费者质量投诉等。

【26】如何进行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P209

(1)城市土地资源市场,从狭义上讲,是城市土地资源使用权流通

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中国城市土地资源市场由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组成。(2)中国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的基本政策是垄断一级市场,搞活二、三级市场。

市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客观要求。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资源市

让、转让机制。

A、城市土地资源使用权的有偿出让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

B、城市土地资源使用权的转让

其方式有三种:出售或买卖,交换或互易,赠与。

第7章

【27】城市人口运动的趋势?P214

1、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的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总量还将不断增加。)

2、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确立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

入老龄化社会。)

3、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城市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机关、事业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P277-278

(1)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容量。

第二,不尊重生态规律,片面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因循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

第三,城市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

第四,社会消费需求猛增和生产技术、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落后。(2)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协调发展,互惠共赢。(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次,要积极发展城市环保产业。)

B、强化法治,综合治理。

(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要强化法治,首先要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其次要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

从源头上防治城市生态环境破坏,必须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一是要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二是要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三是要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3)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科技进步。推行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对城市环境的监管。)

(4)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要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城市政府必须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国家要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32】生态城市概念及特点?P287

(1)生态城市一般是指基本结构和功能符合生态学原理,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基层设施完善,物质能量高效利用,信息传递流畅快速,居民生活安全舒适的城市。

(2)生态城市作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区,有以下特点:和谐性;可持续性;整体性;高效性。

第10章

【33】城市危机的原因?P297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危机问题已经成为日益引发社会关注的紧迫问题,其原因在于:

1、传统的社会结构因城市化而瓦解,社会利益关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调整,由此产生的利益冲突将不可避免。

2、社会资源因城市化而面临着新的分配格局,资源分配过程中的不均衡和不协调会成为引发城市危机的动因。

3、城市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推动了经济体制的结构转型,由此出现的“结构性”和“隐性”失业人口给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4、城市化在公共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对市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政管理体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政府管理的“失位”和“缺位”,缺乏应对城市危机的必要手段,增加了城市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5、城市化引发的心理认同危机,是诱发城市危机的内在因素。

6、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进一步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成为引发城市危机的外在因素。

7、城市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城市危机也日益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

【34】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及其职责?P317

(1)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

A、以公安机关为主的专管机构是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主要机构,承担者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绝大部分工作,他们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展开对城市社会治安的管理工作。

B、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的保卫部门。

C、治安保卫委员会是我国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D、治安联防组织是在公安机关统一指挥下的群众性治安防范组织,听从公安机关的领导,并在业务上接受公安机关的指导。

E、保安服务公司是在经济上自负盈亏的经营性社会组织,在城市公安机关的业务领导和支持监督下,从事培训保安人员和客户提供有偿保安服务等活动。(2)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

1、执行和实施国家有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草案。

3、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规划及其实施措施。

4、组织和开展城市生活治安的综合治理。

5、协调其他职能部门共同搞好城市安全管理工作。

6、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打击跨国犯罪。

除了上述职责之外,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还需从事其他与城市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有关的活动,如户籍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武器管理、公共场所管理等。

【35】西方国家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P330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包含以下内容:

(1)以法律手段应对和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

(法治先行是西方发达国家应对城市公共安全的前提。通过法律手段应对及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是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所有事关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都必须在严格的法律框架内进行。)

(2)以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构为核心,构建强有力的指挥和协调中枢系统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长期实践认识到建立权威、统一的管理机构,实施全方位的领导和管理,是提高应急管理效率的关键。因此,各国普遍形成了适应这一关键要求的管理系统:行政首长负责全方位的领导;成立直接听命于行政首长的管理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和规划,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收集、传递和处理各方面的安全信息,对各种应急事件进行有效监控;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有效协调各个部门间的行动。)

(3)完善和高兴的信息管理系统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

(4)强化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职能,形成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系统

(公共安全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西方发达国家均在界定突发性安全事件可能性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评估,明确各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应急管理的共同参与。)

(5)加强沟通与合作,提升社会参与水平,建设全民应急管理体系(鼓励民众参与,是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重要举措。)

(6)完善的应急准备系统

(西方发达国家的应急准备系统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急规划和应急预案。二是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和城市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三是训练和演习。)

(7)快速、准确的应急反应系统。

(首先,根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性质和程度,建立分级应急响应系统。其次,成立应急指挥中枢机构。

再次,准确判断危机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第11章

【36】城市绩效概念及特征?P343-344

(1)市政绩效则是城市政府为实现市政职能、管理城市公共事务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能的总称。

(2)市政绩效的特点:

1、公共性。市政管理活动的公共性决定了市政绩效的公共性。

2、系统性。市政管理是系统性的公共管理活动,包括多层次和多部门的管理工作,因此市政绩效也充分体现了系统性的特点。

3、技术性。市政绩效是对市政管理实际的定量化测量,采用了大量的定量分析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了绩效评估的技术水平。

4、工具性。它是衡量和评估市政管理效果的工具,也是实施变革和改善市政管理模式的有效工具。

5、非人性化。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忽视人的作用,以刚性的绩效标准衡量人的主观能动性。

【37】城市竞争力的含义及影响因素?P347

(1)涵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所谓城市竞争力应指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在社会结构、经济格局、制度体系、文化传统、政策机制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积极提升城市价值,使城市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增长,并创造和维持其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2)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应该包括:

1、城市的开放程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是否具有开放的

社会环境;二是市场的开放度。

2、城市的区位优势。城市具备的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周边是否形成较大的城市群落决定了城市的区位优势。

3、城市的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

4、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

5、城市的创新环境。创新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源泉和动力。

6、城市的人才储备。雄厚的人才储备是铸造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7、城市形象。形象是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体现了城市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还体现了城市的社会价值。

8、城市的治理结构。其完善需要变政府控制为政府主导,尊重社会公众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意愿。

城市竞争力理论

城市竞争力理论,其理论核心就是城市价值链模型。该理论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城市价值链模型,它必须以市场为目标、以战略为核心、以整合为导向,目标是建立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机制和城市形态演化模式。

城市价值链包括城市的价值活动和价值流。

城市竞争力理论强调城市内在竞争能力的提升,其核心要素是城市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城市政府应积极构造开放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完善城市治理结构,转变市政管理职能,在加强城市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源流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城市品牌,促进城市工业和现代化的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38】经营城市理论P372

经营城市理论也称为城市经营理论,其核心理念是将城市看做可以实施经营活动、获取相应收益和回报的资产。政府经营城市,就是运用市场机制,将城市资源和资产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提高城市资产利用的综合效益,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市建设市场化道路,以实现城市的自我完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自我增值。

经营城市理论核心观念都是希望借助城市竞争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本

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提升城市自我发展的能力。概括来说,可以将城市资本划分为三种基本形式:(1)自然资产,即各种自然物质形态,包括土地、矿产、水源等城市自然资源;(2)基础设施资本,即经过长期资金投入和建设后存在的如道路、桥梁、公园、水电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3)无形资本,经营城市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市政管理职能转变提出的新理念和新做法,其基本内涵是借助市场机制,发挥城市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可经营性的城市公共资源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39】善治城市和城市治理模式的重构P391

治理理论认为,治理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缺陷,但治理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失效的可能。而有效的治理必须建立在国家和市场的基础之上,它是对国家和市场手段的补充。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就成为完善治理结构和建立有效治理的必然趋势。

善治城市不仅代理啊市政管理理念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市政管理的制度创新,引发了城市治理模式的重构。

1、推动城市治理结构的变革,

2、引发城市治理手段的转变

3、推进公民社会的培育过程

4、深化政府再造,提升城市政府治理能力。

自考市政学重点简答题2

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着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城市职能从综合性到专业性,出现了大批的科学城、大学城、 旅游城等;城市规模从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到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城市分布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小城镇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城市类型从单一城市发展到城市群、城市连绵带,有些城市连绵带已跨越了国界,形成了国际城市体系 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素居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 ★市政的特征: 1.历史性 2.公共性市政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市政的主体主要是行使公共权力的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市政的客体主要是城市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市政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市政必须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其根本原则。 3.双重性市政的双重性是指市政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系统性市政是一个由多系统、多要素、多环节组成的有机系统。 5.综合性 6.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叫静态结构,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的内容:1、市政主体 2、市政客体 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 4、市政规律 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 3.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 4.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 城市民主党派的组织机构:市代表大会和委员会。 识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城市民主党派的作用:1.积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 2.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 3.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 4.协助城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城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置: 一是综合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等。 二是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如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有资,管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林局 三是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如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管理局、市国家(地方)税务局、市监察局等。

市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B卷 一、名词解释: 1、市政:是市政主体、市政客体、施政目标、市政体制的有机统一。 既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市民,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依助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市政职能:是受中央和上级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 城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3、市政主体:从广义上说,市政主体为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4、市政客体:从广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对象或客体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内容,既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5、市政目标:是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市政管理目标。 6、市政绩效:是城市政府为实现市政职能、管理城市公共事务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能的总称。 7、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8.市政领导:在中国指行使城市公共事务决策权的中共市委和市人大分工和协作,主要由中共市委集中市民的公共意志,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中共市委的政策转化为城市权力机构的意志,并由中共市委和是人大领导和监督城市的其他国家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市民实施国家机构意志的组织体系和运行过程。 9、市政协调:指的是由不同的协调主体所承担的、在不同层次对市政参与者在城市的公共事务中的利益和行为进行协调的组织体制和运行过程。 10、市政决策:是城市的政党组织集中选民的公共意志,把它们转化为城市代议机构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城市的行政机构或司法机构贯彻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对具体的行政事务或司法案件作出决定或判决,从而形成的处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一般规范和具体意见。 11、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

自考市政学复习资料

自考市政学复习资料 自考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对于自考市政学的复习,合理的资料选择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 自考市政学复习资料的选择、使用技巧以及一些常用的复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复习资料的选择 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是复习的第一步。市政学的复习资料种类繁多,包括 教材、参考书、习题集等。在选择教材时,可以参考自考教材目录,选择与考 纲内容相符的教材。同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参考书,如《城市规划学》、《城市管理学》等,这些书籍往往对市政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入的研究。此外,习题集也是复习的重要辅助资料,通过做题可以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二、复习资料的使用技巧 1. 精读教材:市政学的复习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精读,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理论和方法。可以通过做笔记、划重点等方式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 多角度阅读:除了教材,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政策文件、案例分 析等来扩展知识面。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市政学的理论和实践。 3. 做题巩固:做题是复习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习题集、往年试题等进行练习。做题可以帮助巩固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制定复习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高效复习的关键。可以根据考纲 内容和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每天的复习任务,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

分的复习。 三、常用的复习方法 1. 制作思维导图:市政学的知识点众多,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整理和梳理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将复杂的知识点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更加直观和易于记忆。 2. 做笔记总结: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做笔记来总结和归纳知识点。将重要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记录下来,可以帮助记忆和复习。 3. 运用案例分析:市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运用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4. 组织小组讨论:可以组织一个学习小组,与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讨论中可以互相提问、解答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自考市政学的复习资料选择和使用技巧对于复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选择教材和参考书,灵活运用复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都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正在备考自考市政学的考生有所帮助。

现代市政学第四五六章详细复习资料

第四章市政职能 一、市政职能的含义:是指狭义上的城市政府即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主体是城市行政机关。。 二、市政职能的主要特征: 1、从历史的变迁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动态性和扩张性 2、从职能内容和现实方式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3、从城市的地位表现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双重性和差异性 4、从城市发展的要求来看,市政职能具有规范性和服务性 三、市政职能的主要作用: 1、市政职能是城市行政体制建立和改革的依据 2、市政职能是确定市政活动方式的依据 3、市政职能是衡量城市管理效率的标准和依据 四、市政职能的内容: 1、宏观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具体职能: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公用事业服务、公共事业管理、社会福利与保障影响因素:a\城市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极其行政层次 b\宏观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c\市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城市政府自身的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1、从市政职能的范围来看,城市政府的职能范围过大 2、从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城市政府缺少自主权 3、从市政职能的重心来看,城市政府的职能界定不尽合理 六、解决方法 1、调节市政职能的范围 2、理顺市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3、转变市政职能的重心 4、创新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 第五章市政体制 一、市政体制的含义: 1、宏观层次:市政体制等同于市的建制,也称城市行政区划体制,通常称为市制,它规定了城市在整个国家整体结构中的地位界定,包括行政区划、城乡关系和各种城市的行政级别与行政隶属关系。 2、中观层次:把市政体制等同于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认为市政体制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3、微观层次:把市政体制看做城市管理具体职能范围领域内的具体管理体制,是具体管理

市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和第二章讲过的部分,不在此内容当中。 (4)世界城市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政府主导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城市的设置标准和行政建制受政府控制; 城市的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城市政府行政等级的影响。 城市的行政级别越高,能得到的投资和发展的机会就越大。 城市的人口迁移和增长受政府控制; 城市化的资金积累受政府控制; 城市化发展速度受政府调控。 我国的城市化不论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还是处于调整或停滞期,对于城市发展快慢进行调控的力量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 政府调控城市化速度的手段包括:调整设市标准;调整国民经济计划和工业化发展模式;调整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员流动政策; 调整劳动就业政策和粮食供给政策;划定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 ↗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我国的工业化起步很晚,而且发展重心集中在重工业领域。 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 1958年1月,我国出台了第一部有关户籍管理的法律法规-?a?a《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部条例第一次明确将我国城乡居民划分为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的户籍;并规定农村人口迁入城市,首先必须获得城市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并需持有各种相关证明。 ↗这部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开始对人口的流动和迁徙,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就此形成。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特征——将居民户口与公民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的公民权益直接捆绑到一起,不同的户籍享有不同的国民待遇 ↗小城镇的独特作用: 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剂”; 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 3、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 ↗1. 工业化起步晚,实行重工业优先政策; ↗2.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城市的特点: 1、高度的聚集性 2、社会性 3、经济性 4、系统性 5、开放性 6、复杂性 城市产生需要的条件: 1 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 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早期城市阶段(特征P71) 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P73) 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P75) 4、现代城市阶段特征 (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 (2)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3) 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 (3) 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 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 市政管理手段按其内容和作用方式不同,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广州市是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 市政的主要特征: 1历史性2 公共性 3 双重性 4 系统性5 综合性 6动态性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1、市政主体 2、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 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 4、市政规律 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 4、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 5、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 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发展阶段 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市政协开展工作主要方式: 1 召开会议 2 提出议案 3 视察

4专题调研 5 反映社情民意 6 促进祖国统一 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 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城市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 城市人民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城市公益性组织包括: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基金会、市志愿者组织 市民参政的方式包括 1 政治选举 2 政治协商 3 政治结社 4 政治表达 5 政治接触 市民参政的条件: 1 透明的市政决策 2 高素质的市民 3 多元的参政途径 市民参政的条件: 1 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 2 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3 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 第二章市政体制 市政体制的内容: 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关系 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 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市政体制的基本关系: 1、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城市的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是两对基本的关系,它们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其他关系。 2、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市委与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关系是市政体制的主要关系,它主导和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其他关系。 3、社会团体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利益表达,主要是通过中共市委集中后,转化为权力机构的意志 4、市与区县的关系,大量的是市级代议机构、行政机构与区县代议机构、行政机构的关系 市政体制的作用: 1 有利于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 2 是组织和开展市政管理活动的依据 3 市政体制的变革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市政体制的变革推进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 1、形式多样化 2、政党通过竞选方式参与市政体制 3、西方国家的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复责,并互相制衡 4、多数城市不辖区和县,实行市县分离

自考市政学章节考试重点7

自考市政学章节考试重点七 第二节城市结构 一、城市的经济结构 1.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 2.经济结构是城市经济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是城市生产力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经济组织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的统一体。 3.城市经济结构的内容: 1)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演进呈现出的规律是: (1)第一产业份额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份额先增后减;第三产业份额不断增加; (2)重工`业比重不断提高;轻工业比重不断下降;加工工业比重日趋增大;基础工业日趋下降。 (3)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演进。 2)城市的企业结构,包括:

(1)企业的技术结构,城市结构的技术结构状况如何,可以根据四个指标进行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同层级的技术上所消耗的资源量占总资源消耗量的比例;在不同层级的技术上所生产出的产品价值占产品总价值的比重;在不同层级的技术上所使用的劳动数量占劳动总数的比例。 (2)企业的规模结构,是指大中小企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规模的划分一般根据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原值、生产能力、销售额、利润等进行。 3)企业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城市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 (1)城市流通是城市交换的总体,是联接城市产生、分配、消费三个环节的纽带。 (2)城市消费结构是城市居民消费的各类消费资料(包括劳物)的组成和相互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城市消费结构可以理解为: 二、城市的社会结构 1.从广义上说城市的社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从狭义上看,城市的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上层建筑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内容包括: 1)城市的政治结构,基本内容:

全国自考市政学练习多选

2011年全国自考市政学模拟试卷(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我国城市规划包括以下类型() A. 城市总体规划 B. 控制性规划 C. 城市分区规划 D. 城市详细规划 E. 修建性规划 2. 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能否发生取决于以下条件() A. 互补性 B. 相关性 C.中介性 D. 需求性 E. 可输性 3. 中心城市的特点包括() A. 聚集性 B. 扩散性 C. 商品性 D. 高效性 E. 开放性 4. 市政体制通过协调城市的哪些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来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 A. 立法机构 B. 政党组织 C. 代议机构 D. 行政机构 E. 司法机构 5.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有() A. 市议会制 B. 议会市长制 C. 市长议会制 D. 市委员会制 E. 市议会经理制 6. 市长享有的职权有() A. 全面领导权 B. 最高决定权 C. 制定法规权 D. 人事提名权 E. 任免权 7. 当前中国城市的政治组织主要有() A. 中国共产党组织 B. 城市国家政权组织 C. 各民主党派组织 D. 统一战线组织 E. 各群众团体组织 8. 苏联建筑师巴郎诺夫认为研究城市合理规模要考虑哪些因素() A. 生产性质 B. 自然条件 C. 规划布局 D. 服务设施 E. 建筑工业化 9.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市级组织机构由以下部分组成() A. 市党代表大会 B. 市委常委 C. 市委员会 D. 市纪律检察委员会 E. 市人民代表大会 10. 我国市政职能发展的根本任务是() A. 彻底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能 B. 整合城市规划职能 C. 整合建设管理职能 D. 转变政府职能 E. 整合服务职能 11. 城市人口的自然结构是指() A. 城市人口的性别构成 B. 城市人口的文化构成 C. 城市人口的职业构成 D. 城市人口的户籍结构 E. 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12. 根据城市行政地位的不同,中国的城市可以分为() A. 直辖市 B. 副省级市 C. 地级市 D. 县级市 E. 省级市 13.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包括() A. 生产性 B. 公益性 C. 承载性 D. 垄断性 E. 超前性 14. 现代的环境污染有以下特点() A. 生产污染为主 B. 综合污染 C. 局部污染 D. 生活污染 E. 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 15. 郊区化包括哪几种外迁() A. 人口外迁 B. 工业品外迁 C. 工业外迁 D.零售业外迁 E. 事业单位外迁 2011年全国自考市政学模拟试卷(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市政学是一门() A. 新兴学科 B. 交叉学科 C. 边缘学科 D. 分支学科 E. 综合学科 2.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有() A. 政府行为 B. 经济发展 C.企业行为 D. 居民行为 E. 文化发展水平 3. 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包括() A. 工人阶级 B. 知识分子 C.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 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 E.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4. 城市功能的类型有() A. 共同功能 B. 主导功能 C. 特殊功能 D. 辅助功能 E. 综合功能 5. 按照城市辐射范围的广度和辐射力的强度,城市可以分为() A. 国际性城市 B. 全国性城市 C. 区域性城市 D. 地区性城市 E. 特大城市 6. 城市规划所具有的作用有() A. 指导作用 B. 调节作用 C. 控制作用 D. 监督作用 E. 建设作用 7. 城市功能的发展规律有() A. 叠加性发展规律 B. 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 C. 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 D. 功能升级增量规律 E. 以上都正确 8. 新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把城市居民户籍划分为() A. 固定户口 B. 红印户口 C. 蓝印户口 D. 暂住户口 E. 黑印户口 9. 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职能包括有() A. 文化教育 B. 交通运输 C. 人力资源 D. 福利保障 E. 治安消防

自考市政学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市政学章节考试重点 第一章 第一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 一、市政的含义 1.市政概念主要有:城市政权说、城市行政说、城市政治说、城市事务说、城市政策说等。 2.对市政主体和客体解释 1)市政主体: (1)广义的市政主体为城市的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各种国家机构和现代城市中广泛存在的非国家权力组织,特别是各类社区组织,如我国城市中的居民委员会、工会、妇联等。 (2)狭义的市政主体仅指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包括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市、区人民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文化局、司法局、教育局)及不设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2)市政客体: (1)广义上的市政客体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还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的管理活动。 (2)狭义上的市政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3.市政的含义:

1)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4.当代中国市政的特色: 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劳动地位和作用问题,要坚持、加强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2)政治体制上看,中国实行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服从国务院,城市的大量公共事务主要由人民政府进行管理。 3)当代中国正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市政职能要转变,万能政府要转变为有限政府。 4)当代中国的“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 5)当代中国的“市”,都管辖着一定的农村地区,因此并不是个严格意义的城市政府。 二、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市政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 2.历史性。 3.整体性,市政是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市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市政学的特征:答:政治性历史性整体性动态性综合性。 2.市政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答:1 市政学首要先研究市政主体:2:市政学同时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 3.市政学研究方法?答:1系统研究方法:2 理论分析和证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4.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答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划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划的迫切要求:3强加市政学研究,有助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第二章城市的生产和发展 1 城市的特点? 答1:人口与物资的高度聚集性: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基础建设的强公共性: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2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答1:古代城市阶段(奴隶社会,指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 中世纪城市阶段(封建社会,指公元476年—1640年英国资立阶级革命爆发时代);3近代城市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指1640年—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时代):4现代城市阶段(三个世界共存的时代)。 3 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位更为重要。 4城市化主要特点? 答:1增长迅速而特续:2城市划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 5城市化衡量指标是单一性指标,主要有: 答:1城市化水平指标:2城市化速度指标:3城市化质量指标。 6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主要有5个方面: 答: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为城市提供劳动力:4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7工业化作为城市的根本动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表现? 答: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梗秸:3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8市场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表现在? 答: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的地域展开得以实现。 9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期? 答: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1949—1957),整个城市化过程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1960),这一阶段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脱离了农业发展水平的经济基础,是虚假性的超速发展: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是对前期过度化城市的纠正,客观上是城市水平向真实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回落: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时期: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至尽),这20年间是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时期。 10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答: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为政府主导(以其他国家为区别):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5人口的高增长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1中国城市化的方针?

自考市政学章节考试重点4

自考市政学章节考试重点四 第二节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1.城市化的概念 1)城市化的内涵,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德在《城市化基本理论》中最先使用“城市化”一词。 2)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活动向城市转型、集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乡村,以及城市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2.城市化的特点——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世界进入城市化时代,主要特点是: 1)增长迅速而持续,在1800年——198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3.5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35倍。 2)城市化发展主流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 (2)英国在1850年成为第一个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国家。 (3)世界发达地区城市化在1925年前后达到高潮,以后城市化主流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而且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要快。 (5)1975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但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70%,发展国家则约为30%。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区于下降。 小结:城市化的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总的趋势在图形上表示是象一条被拉平的S型曲线。 3.城市化的衡量指标 城市化的衡量指标有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书中都是单一指标。 1)城市化的水平指标,城市化水平指标可以通过城市人口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市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以及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2)最简明、最容易得到的、可比性最强,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公式为: PU=U/P×100% [U——代表城市人口;P代表——总人口] 3)城市化速度指标,包括两个方面: (1)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的速度;

市政学张永桃复习重点,主观题

考试题型:单选题15个,多选题5个,判断题10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题4个,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2个 名词解释: 市政:市政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市政。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域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城市化: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既有人口和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也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乡村,以及城市文 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乡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市政职能: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是城市政府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 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 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 和惯例的总称。我国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制。 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参加爱国统一战线的各政党的总称。中国目前有8个民主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 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城市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按其居住地区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类,因此城市人口是相对于乡村人口而言的,它泛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城 市人口既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也包括来自其他城市和农村的暂住的流 动人口。 市民素质:即市民的价值信仰、道德心理、知识能力等因素复合而成的一种集体人格状态,或者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在其人格构成、社团构成和文化构成的相互作用关系中 形成的整体人格倾向。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 城市环境:是与人类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相互作用的、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土壤、大气、阳光等组成的自然资源和由建筑物、构成物等组成的人工环境的复合体。城市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补偿现代社会中被削弱的家庭保障功能,通过组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福利制 度。

自考“市政学”复习资料第12章

自考“市政学”复习资料第12章 第十二章城市经济办理 城市经济办理概述 城市经济办理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经济活动的决策,计划,组织调节和监督,是国民经济办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城市经济办理的必要性P314 1、城市经济办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不雅要求 2、城市经济办理是城市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城市经济办理是发挥城市经济中心作用的重要包管 4、城市经济办理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城市经济办理的特点P316 1、城市经济办理的区域性 2、城市经济办理的综合性 3、城市经济办理的双重性(既要服从中内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服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又要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国家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利益与本市的实际需要、实际可能及正当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城市经济办理的二重性:指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按照生产力的运动规律来组织和办理城市经济活动是城市经济办理的自然属性或生产力属性,是城市经济办理的一般本能机能 社会属性:城市经济办理总是在必然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它要反映某种生产关系的要求,这是城市经济办理的社会属性或生产关系属性 3城市经济办理的任务: 城市经济办理的任务是按照客不雅规律的要求,以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为中心,解决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生产关系问题和上层建筑问题。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 (2)不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办理体制 (3)不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 (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办理 (6)规划、建设和办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4城市经济办理的原则: (1)取得最佳城市经济效益的原则 (2)政企分开的原则 (3)兼顾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责、权、利) (4)条块结合的原则(行业与地区结合) 5传统城市经济办理体制的特点P321 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和单一的经营方式 2、在经济决策结构方面,经济活动的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企业没有多少经营自主权 3、在经济调节结构方面,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办理,市场机制的作用微小 4、在经济利益结构方面,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劳动者个人和企业的利益

自考-市政学复习资料

绪论 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2、城市的特征 (1) 高度的聚集性 (2) 社会性 (3) 经济性 (4) 系统性 (5) 开放性 (6) 复杂性 3、早期城市的特点 早期城市主要是指史前时期到4世纪前(封建社会初期)的城市。 第一,城市规模少,城市数量少,城市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 第二,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大部分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第三,城市功能单一,城市的经济功能特别微弱,而政治功能、军事功能以及宗教色彩突出。 4、中世纪城市的特点 中世纪城市主要是指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 第一,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改变了早期城市单一的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的状态。 第二,城市形成的途径开始多元化,城市数量增多。 第三,个别城市的规模日趋扩大,但绝大多数城市的规模仍较小。 第四,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未能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第五,城市的消费性和城乡分离。 5、近代城市的特点 近代城市是指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初的城市。 第一,大工业城市迅速成长,城市数量猛增,城市规模不断扩张。 第二,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三,城市集中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发展中心。 第四,城市公用设施得到了普遍发展。 第五,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关系对立。 第六,“城市病”的产生和蔓延。 6、现代城市的特点 就城市的发展阶段而言,现代城市是指从20世纪初开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普遍城市化时期的城市,简言之是进入“城市世纪”的城市,就城市本身的功能、作用、设施、运转等而言,现代城市通常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是具有高经济效率、高管理水平、高质量环境的城市。 第一,城市呈现多样化,城市职能从综合性到专业性,出现了大批的科学城、大学城、旅游城等;城市规模从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到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城市分布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小城镇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城市类型从单一城市发展到城市群、城市连绵带,有些城市连绵带已跨越了国界,形成了国际城市体系。 第二,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第三,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 7、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首先,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其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自然条件、气候状态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8、城市发展的阶段 (1) 早期城市 (2) 中世纪城市

市政学历年高教自考试题与答案汇总(00292)

一、单选题 1.从广义上讲,市政主体是指城市中的C.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2.把市政界定为道路交通、卫生教育等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城市公共事业及其管理,这种说法是A.城市事务说 3.下列关于城市化动力的表述准确的是A.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源 4.当前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D.人口的高增长量 5.区域内核心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相近,核心城市之间以及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联系密切,这种城市体系类型是C.网络型 6.一般来说,一个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中按人口规模排列所处的位序乘以该城市的人口规模,其乘积为一个常数,它恒等于该国最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数,这是A.城市规模—位序分布规律 7.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指B.城市形态8.我国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是D.中共市委 9.法国市政体制的主要类型是C.市长议会制10.我国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A.市长负责制11.市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领导机关是C.市委员会 12.构成市民参政和城市政治与行政发展的现实基础是D.良好的市民素质 13.市民利益表达最为传统的渠道是A.个人联系渠道 14.反映我国城市政府公共管理本质的是C.服务职能 15.衡量城市政府工作的内在标准是A.行政效率16.1989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开辟道路的是B.《城市规划法》17.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性投资应相当于建设性投资的B.15% 18.在我国环境监测制度中,定期、定点、定项目采集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的样品加以分析或在固定的地点设置自动检测仪收集数据,是属于D.经常性 监测 19.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要求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和建设的单位必须编制报告书,对该项目产生的污染或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并规定防治措施的是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0.我国城市经济管理必须依照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打破部门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的界限,把行业分工和地区分工有机结合起来,这是D.条块结合的原则 21.城市税制改革的关键是C.流转税制改革 22.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中心任务是D.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23.最先提出和使用“社区”这一概念的是C.德国社会学家弗·滕尼斯24.城市文化执法的重点对象是C.文化市场 25.具有较强观赏性、引导性、感染性和竞技性等特点的文化行为是B.专业性文化行为 1.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学科是D.地理学2.以下属于我国城市综合经济管理机构的是B.市财政局 3.目前我国城市市民主要的政治表达方式是C.出席听证会 4.下列国家中实行市经理制的是D.美国 5.法国城市采用的市政体制是C.市长议会制 6.通过首长负责制和工作责任制将市政决策的目标逐渐分解、责任到人,是市政执行的C.组织保障 7.城市复杂的社会生活结构决定了西方国家市政职能B.内容的广泛性 8.首先使用“城市化”一词的著作是D.《城市化基本理论》 9.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属于城市化中的A.过度城市化 10.揭示大城市的聚集经济规律和带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经济作用的理论是D.增长极核理论 11.城市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A.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 12.城市基础设施的生产性决定了其必须C.有偿使用1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C.国家和城

自学考试《市政学》试题及答案重点

自学考试市政学真题 课程代码:0029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城市最根源、最主要的特征是( A ) A.聚集性 B.社会性 C.经济性 D.系统性 2.城市公益性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D ) A.为全体群众效劳 B.为残疾人效劳 C.为组织内成员效劳 D.为组织外的其他成员效劳 3.构建效劳型政府的实质是( B ) A.政府权力下放 B.政府权力向社会回归 C.人民直接参与政府治理 D.人民治理社会 4.日本各城市实行的市政体制是( C ) A.市议会制 B.市长议会制 C.议会市长制 D.市委员会制 5.以下国家中实行市经理制的是( D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6.我国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对由上级任命或聘用的事务类官员实行( C ) A.绩效评估制 B.首长责任制 C.任期目标责任制 D.全权责任制 7.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这属于我国市政职能改革中的( B ) A.职能转移 B.职能撤销 C.职能增加 D.职能加强 8.人口城市化的根底是( A ) A.非农产业城市化 B.地域城市化 C.经济城市化 D.意识城市化 9.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战略研究的重点层面是( C ) A.国家层面 B.乡镇层面 C.市县层面 D.省级行政地域层面 10.我国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编制程序、实施与修改都作了严格规定的法律是( D ) A.《X环境爱护法》 B.《X价格法》 C.《X土地治理法》 D.《X城乡规划法》 11.提出田园城市理论的是( B )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市政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7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市政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 1. 【问答题】简述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正确答案: 城市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1)首先,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其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最后,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 总而言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历史前进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它是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问答题】简述城市公共财政的职能。 正确答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 (2)收入分配职能 市场经济是按效率优先的原则组织收入分配的,这从微观上看是必要的和合理的,但从宏观上看却不一定是公平的。 (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一般来说,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难以实现总供求的均衡和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靠城市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来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 3. 【问答题】论述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以及综合治理方式 正确答案: (1) 现代的环境污染己经发展为综合污染。(1 分)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水体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休废物污染。(3 分) (2)环境治理要强调综合治理,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于段解决环境问题。(2 分)综合治理自先要强化法治,建立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休系;其次要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再次要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3 分)(适当展开占 2 分) 4. 【单选题】市政绩效管理监督系统的工作目标中,能够保证市政绩效管理方向正当性的是()

市政学自考题-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市政学自考题-9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商品加工和交易为生存方式的居民点产生于______ •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时期 •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期 • 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期 • 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时期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C [解析]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形成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产业和阶级一商业和商人,而以商品加工和交易为生存方式的居民点是商人的聚集地,也是商业活动进行的场所。 2. 广义的市政主体是指______ • A.城市政党组织 • B.城市国家权力机关 • C.城市国家行政机关 • D.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D [解析] 广义的市政认为,市政主体包括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即城市的整个城市政治系统,既包括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也包括城市非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3. 当前我国在市人大闭会期间,有权决定副市长的个别任免的是______ • A.中共市委 • B.市人大常务委员会 • C.市政府全体会议 • D.市政府常务会议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B [解析] 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之一是:在市人大闭会期间,决定副市长的个别任免。 4. 市政体制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取决于______ • A.生产力水平 • B.国家政体 • C.历史传统 • D.民族习俗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B [解析] 市政体制的内容和形式取决于国家政体,但又受到生产力水平、自然禀赋条件、历史传统、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5. 新中国成立后,市领导县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发展,其中第二次是______ •**世纪50年代以来 •**世纪60年代以来 •**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纪80年代以来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D [解析] 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地区行政公署体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体制。第一次市领导县体制是在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和自治县,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市领导县体制。 6. 将属于资源配置、生产经营和社会自治的职能交由市场、企业、社会中介和自治组织承担,这属于中国市政职能改革中的______ • A.撤销 • B.增加 • C.转移 • D.强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