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129讨论稿)

4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129讨论稿)

4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129讨论稿)
4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129讨论稿)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19-2021年

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讨论稿)

我校以“大成”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培养“正谊明道,成德达材”的大成人才为目标,从现有基础和面临的新形势出发,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制定2019-2021年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现状

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和有用人才,一批行业翘楚、政坛领袖、学术大师、商业精英等各界才俊更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2011年,我校被确定为“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我们以“创新人才早期(高中阶段)培养的策略与行动研究”为研究主题,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清晰地构建了普通高中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基本构架,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

1.优化整体安排,强化培养的连续性。强化初中、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衔接工作,早发现、早培育人才苗子;加强与高校进行学生学习兴趣、专业学习基础、综合素质等联结,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链。

2.注重文化引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围绕“大成”这个核心,全面开展“争先创优”系列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认真开展“大成”系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化集体舆论和奋斗目标的建设,大力彰显“大成文化”的引领作用。

3.建构课程体系,突出发展的选择性。我校整理形成的“成达”课程体系,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生本化、活动课程个性化,并推进分类选修。“主体”

- 1 -

课程突出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的成全,“特色”课程强化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培

养。

4.强化因材施教,推动培养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教育设计和培养学生鲜明个性的教育设计,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踩实差异化的培养过程,实施个性化的精心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展。

基于适应时代要求、支撑终身发展的需要,当前的人才培养正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1.从培养的要求看,追求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多元、自主发展的诉求,这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

2.从思想的制约看,传统的功利思想和评价观念还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单一的教学行为和模式还在影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思想的新解放。

3.从师资的培养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一批符合课程创新需求、具备跨学科素养和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创新型教师,这对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出了新使命。

4.从学生的眼界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着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这对学校的国际教育对话与合作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

我校校址是丹阳孔庙的所在地,“大成”文化涵养着丹中人的大气、正气和勇气,培育着丹中人独特的文化气质,“正谊明道,成德达材”集中体现了丹中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追求。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丹中教育的责任。我校“大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品行端正有担当,人格健全有智慧,勇于创新有能力,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德才兼备、身心两健的大成人才。上述目标的具体要求,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实现人的可

持续发展,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三是

- 2 -

在“人人成功、个个成才”的基础上,为学生将来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和社会的精英奠定基础,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办学理念统领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也规范着教育过程和实践行为。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本校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和“结果”的基本框架。

图1 我校的“大成教育模型”

在图1模型中,“正谊明道,成德达材”是丹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追求;“明道德育、成达课程、生涯指导、发展评价以及精细管理”作为整体,共同组成大成人才培育的过程;“大成人才”与“素朴教师”是目标追求的具体化,大成教育全部实践就是要让每一个教师“品质纯洁,道德高尚”,让每一个学生“正谊明道,成德达材”。而“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基本保障和培育环境,服务与渗透于教育实践中每一要素的运作过程,也制约着这些要素的相互融合与作用过程。

三、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衔接教育研究,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1.加强与初中、小学的合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好初中生科技营、信息

学夏令营、优秀生冬令营等工作,在文学写作、科技制作、学科竞赛、艺术展演等活

动中,对具有创新潜质以及特长明显的学生进行早发现、早培养。让人才苗子在正常

- 3 -

的青少年群体中健康成长,防止拔苗助长。

2.经常开展初高中教师教学一体化的研究活动,推进初中、高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衔接。

3.经常请高校专家、教授来校讲座或指导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入高校开展参观学习、课题研究等活动,认真组织暑期高校夏令营和高校科技活动,努力使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符合高等教育及社会的要求。

(二)优化德育工作机制,落实立德树人

1.实施一体化的德育工作体系建设。以“正谊明道”为统领,紧扣立德树人,建立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五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规范化和序列化的德育内容及实施要求,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2.在德育课程、学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树立学生品德教育的一体化意识,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观点和培养良好品行上,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积极探索品德工作规律和有效方法,创造性地实施好德育课程,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和学科课程的渗透作用。

3.强化各类实践活动的主题化、生活化、序列化设计,实现实践活动的课程化,整理归纳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特色基础性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主题性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线研究性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以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综合性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专题性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五个类型的实践活动课程,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

4.加强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整体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搭建有效沟通平台,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表达者,通过精神感召、艺术感染、心灵沟通,健全有活力的德育发展机制,构筑道德怡养、文化熏陶和实践体悟相结合的品行养成机制,促使学生“三观”端正、素质优秀、身心健康。

(三)深度建设大成文化,实施以文化人

- 4 -

1.不断集聚“大成”物形文化。充分挖掘现有校园文化石、牌坊、笔架山、洗砚

池、濂溪广场的育人成分,精心规划新校区的整体文化环境,不断完善老校区的物质文化建设,整体设计具有丹中大成文化标志性的品牌项目,发挥其育人作用。

2.大力彰显“大成”精神文化。围绕育人目标,全面开展“争先创优”系列活动,包括创优秀品行、优异成绩和优美环境等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建设有目标引领的学习共同体,使学校文化不断深入人心,并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助推“大成文化”的建设。

3.不断完善“大成”管理文化。将“大成文化”的育人理念始终贯穿于日常管理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才培养制度,科学构建内部管理体系,以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规范师生的行为,促进师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凝聚管理的智慧,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

4.积极创设“大成”文化生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增进校园生活的幸福感。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坚持每天锻炼,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切实加强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坚持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教育、仪式教育,认真组织“大成文化”系列活动,如:名人讲坛、读书演讲、体育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积极发展学生社团,社团数量达到72个以上,形成一批学生喜爱、品格高雅的品牌社团和品牌活动项目。

(四)推动“成达”课程落地,实现个性发展

1.加快国家课程校本化。依据“成达”课程体系整合学习内容,用真实情景、逆向设计、观念聚合、深度探究四大策略,实行全要素变革,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2. 实施与完善选课走班教学。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发展意愿,选择课程,班主任、任课教师给予学生发展指导。全校

实施“走班制”教学,一个学生一张课程表,学生的选择不同,学习的科目不同,在

- 5 -

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运用学分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完善学分核定与登记管理制度。

3.提升选修课程教学质量。依据“成达”课程体系, 整合多方资源,对选择性必修课、校本类选修课程进行归类,并进行校本化改造,使之符合我们的育人标准。经过几年的努力,校本课程的总量要达到90门以上,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选修课成为品牌校本课程。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应根据《课程指导手册》认真编写教材、记录学生活动情况、撰写案例、统计考勤。相关部室要对上课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价。加强与兄弟学校优质校本课程的交流、借鉴,促进共同提高。

4.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加强综合实践类课程、社团类课程的开设,在增加现有学生社团数量的同时,加强品牌学生社团的建设,切实提高活动质量。开好“四个特色课程群”,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开发,将个性化知识与学生未来一定的发展指向性结合,内化为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

(五)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关键能力

1.深化“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过程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经过“情景导入-自主导学-合作导议-引导领悟-体验导达”五个环节,活化已知,探究未知,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核心内容,为关键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图2 智慧课堂“五导”教学结构

- 6 -

2.推动“深度学习”活动。针对教学单纯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忽视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开展“深度学习”研究与实践,明确学生认知基础、优化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且促进学生内化。

3.适切开展项目化学习。在“基于挑战性问题的复杂任务”的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社会调研等方式分析、处理信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钻研精神和科学精神。

4.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性教学、体验性教学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在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调查、探究的实践中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协同、合作和进行思维碰撞、交流,生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5.突出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体验式的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开展探索自我、体验职业、生涯决策等活动,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和观念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

(六)推进学生发展指导,提高培育水平

1. 深入推进导师制。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引领下,全体教师都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将生涯规划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丰富发展指导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指导、学业指导、职业指导、心理指导、社会适应指导等,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2.制定学生自主学习规程。以前瞻性项目《开放环境下高中生自主学习规程的建构与实践》的研究为突破口,指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规程,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学习方式。同时,“互联网+”时代,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我

- 7 -

们要研究开放环境下学与教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形式,实现因材施教的个

性化学习。

3.实施“三结合”的发展指导模式。以人才培养目标为统领,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资源,与各类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公益组织等机构进行合作,构建校内外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生涯体验和学习实践搭建良好平台。

(七)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视野开阔

1.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以各学科教学为主线,有机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校刊、宣传栏、展板等形式,多渠道宣传介绍国际理解教育基本常识,在全体师生中营造浓厚的国际理解教育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英语周主题活动、英语类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容纳多元文化的意识和态度。

2.积极探索国内课程与国际课程的融通、互补。在较好掌握国际课程精髓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国际课程的引进和本土化改造,在原有IUP课程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取舍,从师资培训、教材编排、教学方法设计、学生引导等方面完善设计。聘请具有国际教学经验的优秀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加强国内与国际课程教学的融通、交流。

3.搭建多元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组织本校师生参与知名国际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和世界不同地区的中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通过相互沟通,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及时掌握国际教育新动向、新信息,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向世界展示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

4.与世界各国优质高中、优秀高校建立友好关系,积极组织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熟悉国际教育的教改信息和升学要求,为有意向接受国际教育的学生提供发展指导和升学帮助。

(八)健全多元评价机制,提升培养质量

1.充分发挥评价的引领作用。确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教育成才”的思想,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评价工作的导向性,改变以学科知

- 8 -

识点为纲,以识记、理解和应用为质量水平的学业质量观,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

的,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2.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关注过程、重视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构建包括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元主体在内的评价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横向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使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3.重建适应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要求。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要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大数据分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全面、可靠、即时的反馈数据和信息,为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调整提供依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4.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认真实施《省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完善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评价项目,建立多维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通过多种途径或方式收集学生发展素材,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袋”,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四、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为保证规划目标的有效达成,学校通过各处室、年级部、教研组,组织教职工认真讨论、学习规划,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合力,有效实施。

(二)组织保障

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学科专家组成的“省丹中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建立由各行政部门、各学科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工作小组,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全校教职工齐心协力,以科学的发展理念、良好的精神状态、崭新的发展举措,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的

新跨越。

- 9 -

(三)机制保障

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系,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作用,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学校发展机制。

将各项目标分解到学校各部门,各处室、各年级参照规划制定相应的部门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年度实施方案体系。学校通过阶段评估,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测,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订和调控。

(四)师资保障

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决定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要认真落实丹中“好老师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师德建设“立德工程”、青年教师“青蓝工程”、拔尖人才“领航工程”、教师培训“助力工程”四大工程,从教师队伍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入手,集中各方资源,使我校教师队伍结构更优化,师德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教师培训、考评、考核激励,强化各类教研活动,不断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努力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项目的实施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科研。认真组织新课程方案实施、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和各类教科研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水平。

(五)经费保障

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投入、科学配置、合理使用。对规划所涉及的各个项目所需经费进行预算,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保证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费投入,保障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资源保障

加快教学场地和课程基地的建设步伐,添置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大力开发社会资源,为走班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与兄弟学校和高校的交流合作,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等途径,通过实地考察、互派教师、现场研讨与观摩等活动,形成互动共赢的局面。加强与国外学校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开拓师生的视野。

- 10 -

项目科技创新策划方案

兰州恒大林语郡二期项目项目科技创新计划 编制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 甘肃建投建设有限公司 兰州恒大林语郡二期项目项目部 二零一九年八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2 二、科技创新内容 -------------------------------------- 3 三、实施管理组织机构 ---------------------------------- 4 四、QC活动计划内容及负责人、责任人-------------------- 6 五、BIM技术应用计划内容及负责人、责任人--------------- 8 六、论文撰写计划内容及负责人、责任人------------------ 10 七、十项新技术及四新技术计划内容及负责人、责任人------ 10 八、项目科技创新实施措施 ----------------------------- 12 九、项目科技创新保证措施 ----------------------------- 15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总体概况 1.2建筑概况

1.3结构概况 二、科技创新内容

根据本项目特点,发挥的意义及公司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由基层公司总工牵头,各部门及基层公司的科室及项目部的参与,对项目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深挖细做。 4、十项新技术应用 5、四新技术应用 三、实施管理组织机构

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严格并全面推行科技创新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针对上述科技创新目标,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公司总工、科技研发中心、基层总工及评审专家为顾问的科技创新管理实施小组。 图2-1项目组织结构图 项目组织主要职责

心得体会:关键能力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最新)

心得体会:关键能力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最新) 教育是民生之首,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并再次明确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总书记多次指出,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这本质上是对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新回答、新阐释,实际上更是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功能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形成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出发点,克服我国以往教育改革的功能性缺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探索一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面向未来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育改革新路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典格言:“只有调准了弦的小提琴才可以演奏。”而我国正面临创新型人才严重缺失的现状,我们的教育却还在那条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老路上步履蹒跚,教育工作的变革迫在眉睫。在此情形下,我们又该如何定位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呢?

中学是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奠基的阶段,我们培养的学生,起码十年以后才能走向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替之快让我们更加清楚:在长达6年的中学时期,决定学生未来竞争力的不是知识,而是方法、能力。2014年8月,开学之初,新的教育教学方案制定之时,一个核心概念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能力”。 何为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最初由德国著名职业教育学家梅腾斯提到,指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的能力,是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态度之集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自我发展、学会适应改变”等五大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和关键。 我校近四十年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我国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主要有4种,即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其核心是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有效沟通能力则既包含基本的语言能力,也涉及认识他人和自我的能力,是与人相处、协同合作的必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我管理能力指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

关于实施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意见

关于实施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意见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实际,学校决定实施“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又称“华博计划”),现就该计划的实施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重点,整合研究生教育资源,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和机制,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二、总体目标 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和完善“3+2+4”本硕博贯通培养制度和“2+4”硕博连读制度,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三、生源遴选 逐步建立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逐级选拔、优中选优、动态遴选的生源遴选机制。 (一)遴选对象及名额 1.本科阶段 遴选对象为校内非师范专业本科生,主要面向“基地班”、交叉试验班、英才班和入选“博雅计划”的学生进行选拔,与推免工作接轨,研究生院会同教务处提前在本科第六学期末进行,实行本硕博连读。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 每年从优势专业中,招收一批优秀本科新生,提前与华博计划对接。实施“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 2.硕士阶段 (1)遴选对象为来自“985”、“211”高校的推免生,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与硕士生推免招生工作同步进行。

(2)遴选对象为我校录取的来自“985”、“211”高校的统考新生,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3)遴选对象为我校当年硕博连读入选硕士生。 3.博士阶段 遴选对象为其他在读一年级博士生,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4.各培养单位不同层次华博计划名额由研究生院统筹分配;入选的本科生应同意接受本硕博连读培养;免费师范生的选拔将根据国家政策变化情况另行统筹安排。 (二)选拔标准及方式 选拔品学兼优、思维活跃、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具有一定研究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各培养单位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结合本单位学科特点,制订遴选办法和具体标准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对不同生源群体在不同时点,按照相应标准分阶段组织实施本单位的选拔工作。培养单位按学校分配指标和部署确定推荐名单,报学校审核批准。 四、培养措施 (一)提高奖助学金标准 华博计划入选学生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年直接享受学校设立的一等学业奖学金,在此基础上: 本科阶段的奖助学金为:每人每月发放导师补助500元和学校专项资助500元,资助时间年限与学制对应,每年按12个月发放。 硕士阶段的奖助学金为:每人每月发放国家助学金600元、导师补助500元和学校专项资助500元,资助时间年限与硕士段学制对应,国家助学金每年按10个月发放,导师补助和学校专项资助每年按12个月发放。 博士阶段的奖助学金为:每人每月发放国家助学金1500元、导师补助1000元、学校专项资助1000元,资助时间年限与博士段学制对应,国家助学金每年按10个月发放,导师补助和学校专项资助每年按12个月发放。 华博计划入选者参加国家和学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评选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二)配备高水平导师

科技创新计划方案

科技创新计划方案 一、宗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特举办2008年度科技活动节。 二、活动主题 为贯彻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学校2008年度科技活动节的主题是:“节约、创新、发展”。要求学生从节省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及未来的能源入手,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三、参赛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 (一)科普宣传 1. 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节宣传发动工作。 2. 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学校与班级各出一期科普教育橱窗和黑板报或手抄报。 3. 各班级通过班会、团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4.各学科也可根据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知识教育。 (二)科普实践 1. 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通过因特网在网络上学习科技知识,收集科技资料,在班会上互相交流。 3.开展一些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 4. 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召开一次科技教育的班级活动。 5. 组织学生看一场科普录相片。 (三)科普比赛 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科技创新制作活动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按所研究的领域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以实物、模型或设计图参展。参赛作品应围绕科技节主题,有科技含量、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与学生课余生活联系密切,提倡利用废旧物品为材料进行科技制作。 可以下几种形式: (1)“科技创新小制作”——比如利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具、旧包装等物品,运用科学原理自主创新。比如:发现生活、学习用品中的不足、缺陷,发明创造出可以弥补不足与缺陷的小发明。制作成可以操作使用的实物作品或实物模型。 (2)“电脑制作” ——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站(网页)设计、程序设计、自动控制等。将作品制作成光盘参展,另附说明书。

管理创新实施方案89216

XX年度管理创新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进管理创新,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加强全员的创新意识,调动全员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发挥基层管理创新能力,提高劳动效率,推动企业的管理提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公司管理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公司战略规划为主题,以管理创新为抓手,以市场化管理为中心,以对标管理为手段,扎实推进管理理念、工作思路、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和三大标准创新,全面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管控模式,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标准,实现公司高效运转和有效控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二)全面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全面实施公司发展纲要,建立竞争优势,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全面提高公司盈利能力。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发展管理,全面提高盈利能力。 (四)全面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通过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创新风险防控机制,准确辨识、评估和有效防控企业风险,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组织机构 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公司科技市场管理,在公司创新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管理创新小组成员负责实施,管理创新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企管部,是管理创新牵头责任部门。 管理创新工作小组职责:制定公司管理创新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公司管理创新的有关制度和办法;负责公司管理创新的项目管理;提供管理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技术支持;做好管理创新工作总结及成果奖励事宜;开展管理创新信息交流及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三、工作目标 (一)主要目标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现状与建议)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现状与建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新型人才短缺都已成为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围绕创新型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拔尖人才的竞争。 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为3200万人,研发人员的总数已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研究和发展总经费也居世界第6位,可是创新综合指数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属中等偏下的水平,这说明我们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够强。2005年,钱学森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当然,就国家而言,在科技政策法规、科技投资体制、科技管理制度、科技人才政策等宏观管理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的人才培养值得反思?中小学基础教育难道就不值得反思吗? 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国外基础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相当热度。因材施教突出因材,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在普及大众教育的同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始终相当重视,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教育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提供奖学金培养数学、外语等学生。后来成立了天才教育处,联邦办公室和全国研究中心,国家因材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先后颁布了天才儿童教育法,优异学生支付法案等保障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俄罗斯也富有经验,1996年起俄罗斯拨出专款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韩国2006年发布了总统令,因才教育振兴法实施令,2007年建立了18所科技高中。可见世界各国对科技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愈来愈重视,把对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视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及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在教育理论界,让有天赋、能力突出的孩子得到适合于他们自己发展潜力的教育机会,从而实现高端教育公平,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天才教育的关注视野和重点正在实现三种转变:从“谁是天才”转向“天才是怎样思维的”;从“单向认知的提高”转向“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从“散乱单一的课程结构”转向“综合性课程的统一规划”。 而在国内随着知识经济的初显端倪,国家对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渴求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领导人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这种需求,国内教育界也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如中科大少年班、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人大附中的少年科学院、新乡一中少年班等,但总体来讲,属于零散的、自发的研究和探索,始终游离于正规教育体系之外,很多时候常常沦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我校(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是河南省唯一一家经省教育厅批准创办二十多年超常教育实验班,在二十多年超常教育实验中始终坚持“打牢基础,开发潜能,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在创新拔尖人才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结合我校经历谈一下我们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看法。 一》要重视学生个性教育,促使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 有人认为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而唯独没有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更谈不上发展个性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结果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强,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我国选手屡创佳绩。然而也不可否认,正是这种教育培养出的一代又一代学生在国际高科技竞争面前,没有多少立足之地。近些年来,重大科技创新很少,国家级科技成果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在我国自己培养出的学生中,很少有世界级大师出现,也从未培养出诸如诺贝尔奖之类的获得者,这不能不在很大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厦门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本计划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在若干基础学科动态选拔特别拔尖的本科生,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在生源、师资、氛围、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制度、国际合用等方面,大胆创新,深入改革,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渠道,使受项目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本计划面向基础学科特别拔尖优秀本科学生,每年计划总规模控制在240人左右。2011本科计划启动8个项目。 申请单位请填写“厦门大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立项书”一书四份。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计划 本计划选择若干学科专业,通过直接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选用国际一流教材,引进国际化的教师队伍以及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和选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研究与应用并重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者通过国际(地区)项目合作、联合培养、短期交流等境外学习项目,选拔一批拔尖学生到境外一流大学进行短期学习交流,

以此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 要求进入计划的学科专业积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主要核心课程(16-20门左右)采用英语或双语教学,由留学回国的高水平教师为学生开课,或者直接聘任境外高水平教师为本科生开课。 2011年本科计划启动6个项目。申请单位填写“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计划”立项书一式4份。 三、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计划 本计划内容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课外创新实验活动、大学生学业竞赛活动。计划通过资助学生科研课题、课外创新活动以及覆盖面大的学业竞赛,推动学生特别是拔尖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课外创新活动。通过计划实施,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愿望的本科生科研创新机制,建立一个学生创新实践的科研创新平台,形成一批有份量的学生科研创新成果。 计划面向学校所有学科专业的拔尖学生。2011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100项。(因本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工作已结束,本次不再重复立项)。2011年,同时立项若干项大学生学业竞赛和大学生创新专项。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XX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如下《XX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能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年底,通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达到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达到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达到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及以上。 二、培训对象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培训形式

(1)实行“4个1”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1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检验、经营、知识产权、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积极引进和培养造型、化验、熔炼、热处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4)实行人才拓展培训。根据昱工耐磨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拓展培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年内滚动开展10人次的经营管理、化验、检验、安全生产、维护、行车等专业人才培养。 (5)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昱工”为载体,积极培育昱工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五、培训时间 (1)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每季度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员初训不少三天。 篇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

公司管理创新实施方案

管理创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厂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管理问题,全面提升执企能力、核心竞争力、盈力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根据集团公司、四川公司和我厂管理创新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厂实际,制订本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价值思维,以管理创新为抓手,以创建“星级发电企业”为手段,深刻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转变观念、健全制度、完善体系、优化流程、创新方法,培育文化。全面提升执企能力、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三年时间,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和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管理创新工作,着力解决机制、制度、流程、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市场竞争形势、现代企业要求、企业发展定位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第一年(2009年)起步打基础,第二年(2010年)推进促提升,第三年(2011

年)深化上台阶,推动企业机制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有效、标准更加规范、技术更加先进,努力构建持续创新、不断超越的长效机制,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推进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进程。 三、主要内容 1、以价值思维为统领,树立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理念 坚持价值思维理念,把创造价值、创造效益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企业各项工作。利用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分工会和班组学习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华电集团公司价值思维理念宣教提纲宣传学习、讨论和形势任务教育,编印学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开展价值思维知识竞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价值思维,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大力倡导“节约即赚钱”理念,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加强内部成本预算和过程控制,确保各项成本指标可控在控。结合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要求,抓好向二滩公司索赔,根据丰枯峰谷电价政策,抓紧与二滩公司谈判,争取合理的最企业利益。 2、创新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实现规范化的日常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三级安全监督网络,落实安全责任。坚持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水平,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性评价、生产作业前安全“三查”和党员身边无事故、青年安全监督岗等载体活动,不断提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报告记录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师生综合素质 2007 ——四川省射洪县柳树中学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特色学校 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办学思路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明确学校办学方向,牢固把握四川省教育现代化发展脉搏,从自身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深化改革、丰富内涵,着力抓好学校特色建设,培育精神文化,提升办学品位,全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农村示范高中。 二、总体设想 (奋斗目标) 我校围绕“特色就是灵魂”为发展宗旨,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创建特色学校实验工作的通知》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要求各办公室在教育部的工作精神指示下、在学校行政和党委的工作意见指行下,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确立学期训练目标,勾勒三年发展规划,加强年段学生的训练工作,开展全校性的特色创建活动,以赛促练,以练促学,在训练比赛的基础上,努力使各班逐步形成“特色品牌班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全心打造学校特色建设品牌,全力提升学校优质、优效教育质量。

三、组织机构 组长:向小平 副组长:陈大志何道瑞李吉年杨国才 成员:文丰兵张森林周发树李果李兰英杨帆丁文见 三、具体纲要(实施途径) 柳中领导班子大胆决策,决心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于是制定了分三版块走的策略: 第一:自主学习,轻负高效,探索“271”课改新模式,努力培养考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苗子,初中为本校高中培养优质学生。 第二:探索艺体特长生的培养之路。 第三: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清晰的思路,引领学校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大步迈进。正确的思路,还离不开周全的策略。 分三个板块,分述如下: 第一板块:自主学习,轻负高效,探索“271”课改新模式的 发展规划 (一)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没有德,对国家、社会有害无益,德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良好的德对学习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原则,我校的德育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追求和谐;以活动为载体,追求生动;以习惯为重点,追求实效;以机制为保障,追求规范。”我们的德育核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林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遵循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板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能手、企业创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目标上,要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经营、流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生产经营中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在形式上,要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技术活动。 三、参加活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在全公司员工队伍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主要内容: 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技术、高素

质的人才竞争。培养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实现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职工群众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实施这一工程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教育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各单位要坚持岗位练兵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 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段远源张文雪 发布时间:2009-02-11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集中反映。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无须讳言,长期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旧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注重演绎,忽视归纳;二是在当今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专业对口教育根深蒂固;三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四是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素的缺失。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清华大学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

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创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改善国计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你想知道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吧! 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一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教育厅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教育、实训、指导、服务”的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全面推进我院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瞄准高等教育改革前沿,始终把创业教育作为我院学生工作的一项重点,继续加大创业教育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将扶持创业先进典型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

育氛围,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跳出普通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畴,找准切入点,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实现学生对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和成长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配以正确的引 导和硬件保障,不能强加意志。 (二)坚持以创新、创造为核心的导向原则。创新和创造是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创业教育建设过程要始终坚持贯穿这一理念,提倡创新精神,以创造为融合点。 (三)坚持把创业作为最终目标的建设原则。创业教育要重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以就业为起点,再就业中创业。 三、工作目标 (一)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历史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精神 三、准备工作 1、摄像拍照设备4部(如手机等) 2、提前查询长征相关资料,特别是会理会议相关资料 四、组织机构 (一)参与人员:会理一职中学生会部分成员 (二)人员分配 1、摄像:冉小文、罗莎 2、拍照:蔡正仙、余星灿 3、主持人:蔡正仙、张玲、尤婷 4、会议介绍:张玲、尤婷 5、长征故事:肖兴雯、周明俊、吴宇华、付伦发、曾天娴 6、诗歌朗诵:蔡正仙、付伦发 五、活动时间:2014.12.01 六、活动地点:会理会议遗址(红旗水库) 七、活动内容: (一)简介会理会议概况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革命力量,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长的长征。1935年,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来到了会理,并在会理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而我们今天所在的位置就是会理会议遗址。关于这次会议我们一般只闻其名,对会议本身了解却不多,现在我们就先请两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会议的相关情况。 会理会议是长征中一次重要的会议,它统一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延续。(二)讲述长征经典故事(《一袋干粮》、《陈赓被骗》、《半碗青稞面》等) 会理会议只是长征过程中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整个长征历经两年,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

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在这漫长的艰苦岁月中,无名英雄不计其数,但有关他们的故事却一代代流传下来。下面有请几位同学讲述一下他们所熟知的长征故事,带我们一起回到那段岁月,重温先辈 们的经历。 (三)诗歌朗诵(《七律·长征》、《长征歌》) 一个个故事虽小,意义却重大。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既能体会红军战士的不易,也能看到他们的优秀品质,无一不值得我们学习。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诗歌朗诵,共同感受长征的磅礴气势,伟大精神。 (四)长征精神感悟 今天,我们一起重温了长征,对于长征精神大家有何感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八、活动总结 请参与这次活动的同学撰写活动感受文章。

2020年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公司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达到最大化发挥,工作能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积极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通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通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能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公司“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

创新工作室实施方案

创新工作室实施方案【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和广大职工在建设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城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按照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在开展劳动竞赛的企业普遍建立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H标任务和创建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滨州经济社会建设和《滨州市总工会2011-2015年劳动竞赛规划》H标任务,以劳动模范挂帅、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激发广大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调动广大职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善于创新的积极性,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培育命名10-20家市级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打造1-3个在全国、全省立得住、叫得响、影响大的创新工作室品牌。创新工作室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推出一批优秀职工创新个人、优秀职工创新团队和优秀职工创新成果。 (三)创建原则 1.坚持示范引领,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劳模、高技能人才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创建创新工作室,以点带面,努力把技术创新人才个体优势发展为群体优势,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水平的全面提升。 2.坚持求真务实,注重质量。服务中心工作,强化“创新、协作、服务”意识,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贪多求全,注重创新工作质量。坚持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QC小组等活动,将创新工作室建设融入日常丄作,常抓不懈,注重实效。 3.坚持标准统一,形式多样。按照省总工会和相关行业系统劳模(高技能人才)创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实施办法(试行)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实施办法(试行) 华师教【2011】57号 一、目的 为使优秀本科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加强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生的重点培养,学校决定在保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培养优秀人才的氛围,培养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志向远大、德才兼备、心态平和的优秀人才,特在部分院系非师范本科生中实施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 二、选拔标准、比例与流程 (一)思想上和政治上表现良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社会责任感,谦虚谨慎,作风正派,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学业上有强烈的进取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专业学习成绩优良,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三)专业学习成绩优异者或在所学专业领域具有独到见解并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或业余科研和创作成果较显著,或在某一学科表现出特殊才能并得到认同。 (四)体现少而精的选拔原则,选拔比例一般不超过本专业年级学生总数的3%。 (五)选拔工作按照学年度实施。选拔对象为即将进入大学二年级的本科生;同时对在册学生进行年度考核,实行淘汰机制。 (六)各院系教学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遴选机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尤其要注重挖掘有特殊学术专长和有突出培养潜质的学生,使最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七)院系推荐名单确定后,上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工作小组进行考核面试,最终确定入选“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名单并公示。 三、培养措施 (一)入选名单经学校考核确认后,将采取学校、院系联合管理的 培养方式。 (二)各院系在学生培养中应体现高层次原则,为入选学生配备一名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授担任指导教师,鼓励院系成立优秀学生团队和指导教师小组,特别提倡跨学科的多元导师小组。努力使进入该计划的学生将来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跻身国际一流的学术队伍。学校对优秀指导教师实施奖励。 (三)有条件的学生,经过导师认可,可由院系及导师根据其兴趣和特长为其制定一套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四)根据学习的需要,经导师提议、教学主管院长(系主任)同意,可允许学生免听本专业部分课程;给予学生一年的优先选课权,满足学生修读跨年级、跨专业课程的修读需求。 (五)提供一次选修外籍教授讲授课程的机会,同时学校聘请知名教授作为专职学业导师或开设讲座和专题研讨课程班等。 (六)在按学分收费的情况下,学生本科在读期间,所修学分超过其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应修学分10个以内者,超出学分免费。 (七)参加一轮导师课题组研讨的机会。 (八)为其提供一次完整的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机会;实施高年级入选学生暑期科研计划,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训练。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高水平大学间学生研讨交流活动。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公司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通知》,结合公司将2014年确定为“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的契机。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

建设“国内一 流、国际先进”大型煤电一体化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以“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以体系完善和机制创新为保障,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强化科技创新实践,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主题”,即全面提升企业盈利 能力, 努力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四个理念”,即解放思想、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科技创新无止境的理念;增强“两个意识”,即增强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实现“五个提升”,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机组安全健

康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科技创新降本增效能力、提升公司技术装备水平。 主要目标: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公司科技管理体系更加科学,科技支撑力量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机制更加有效,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机组能耗不断下降,环保减排能力显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公司做强做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组织机构: 1、成立科技创新活动领导组 组长: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篇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案 XX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主持人: XX 主持单位: XX 通讯地址: XX 邮政编码: XX 联系电话: XX 传真: XX 电子邮箱: XXXX 合作单位: XX教育厅 XX年制 一、简表

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 B、专业大类 C、教学管理 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 项目 起止年月20XX.3 - 20XX.3 项目主持人姓名XX 性别男 出生年 月 XX年X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 职务 教授/院长/ 最终学位/授予国 家 博士/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 称 XX 邮政编 码 XX 电话XXX 通讯地 址 XX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 060702 战略管理本科生32 经济管理学 院

070801 管理学本科生32 经济管理学 院 070802 战略管理 本科生/研 究生32/32 经济管理学 院 080901 管理研究 方法本科生/研 究生 32/32 经济管理学 院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XX年 转型时期农业产业组织的演进机 理及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省科学 技术 二等奖 20XX 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 竞赛 全国银奖;20XX 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一等奖 (社科类) 项 目主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 博士 后 博士硕士 参加单位 数 5 5 2

持 单 位 主要成员 不含主持 人姓名 性 别 出生年 月 职称工作单位分工 签 章 胡旭 微 女 1964.1 2 教授XX 理论分 析 项目实 施 彭学 兵 男 1972.1 2 副教 授 XX 理论分 析 项目实 施 吕 品 男 1969.0 5 副教 授 XX 项目实 施 郭爱 芳 女 1977.1 1 副教 授 XX 项目实 施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