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34整式的加减3教案北师大

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34整式的加减3教案北师大

整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

2.进一步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符号意识

3.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重点灵活准确地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难点

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

用具

课件

教学

环节

说明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回顾上一章学习的有理数运算:由于引进了负数,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当由数扩展到整式时,也要学习整式的运算。

回顾整式的定义,猜测整式的运算是什么?整式的加减是什么加减是什么的加减?

课程讲授三个题组练习,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1、对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基本概念

2、合并同类项练习和去括号法则练习

3、列代数式练习

和学生共同回忆以前的知识,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兴趣,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节知识内容,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动手实践

验证猜想

【探究活动一】

学生任写一个两位数,将两数字交换位置后得到的结果与原数相加,写出自己得到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结果,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1:这些和有什么规律?

讨论2:这个规律对任何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

【探究活动二】

每名学生任写一个三位数,交换它的百位与个位数字,又得一个数与原数相减,思考结果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何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为什么?

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自然地认识到整式的化简实质上就是整式的加减。

通过两个两个数字游戏,使学生通过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

归纳探究

【议一议】

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

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和运算结果

归纳: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通过上面的两个数字游戏,学生实际上已经经历了整式加减运算的两个步骤,新的问题的提出,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总结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例题讲解

例1、计算

(1)2x2-3x+1与-3x2+5x-7的和

(2)-x2+3xy-0.5y2与-0.5x2+4xy-1.5y2的差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对本节的法则进行巩固练习,训练学生的运算技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巩固提高

书本96页随堂练习1—4

97页习题3.7 2 (1)(3)

随堂练习由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针对性的进行板书,

训练学生熟练规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小结师生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反思、体会课堂中所学内容并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升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整式的加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使知识形成体系,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

布置

习题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圆是弧

B.所有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C.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三个钝角

D.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答案】B

【解析】根据圆的有关概念对A进行判断,根据正多边形的定义对B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C,D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 半圆是弧,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各边都相等且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此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有三个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有两个钝角;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有两个钝角;故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有关概念,多边形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这些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下列四大手机品牌图标中,是轴对称的是()

A.B.C. D.

【答案】A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下列标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解答时要注意: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沿对称轴叠后可重合;判断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图形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

4.如图,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找到了两个标志点A(2,1),C(0,1).则“宝藏”点B的坐标是()

A.(1,1)B.(1,2)C.(2,1)D.(l,0)

【答案】B

【解析】根据点A、C的坐标可知平面直角坐标系,据此可得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

则“宝藏”点B的坐标是(1,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根据已知点的坐标确定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已知BC=7,EC=4,那么平移的距离为( )

A.2 B.3 C.5 D.7

【答案】B

【解析】观察图象,发现平移前后,B、E对应,C、F对应,根据平移的性质,易得平移的距离=BE=BC-EC=3,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由题意平移的距离为:BE=BC-EC=7-4=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本题关键要找到平移的对应点.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长度都等于平移的距离.

6.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卷七有下列问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几何?”意思是:现在有几个人共同出钱去买件物品,如果每人出8钱,则剩余3钱:如果每人出7钱,则差4钱.问有多少人,物品的价格是多少?设有x人,物品的价格为y元,可列方程(组)为()

A.

83

74

x y

x y

-=

?

?

+=

?

B.

83

74

x y

x y

+=

?

?

-=

?

C.

34

87

x x

+-

=D.

34

87

y y

-+

=

【答案】A

【解析】设有x人,物品的价格为y元,根据所花总钱数不变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设有x人,物品的价格为y元,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83

74

x y

x y

-=

?

?

+=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

7.如图,利用直尺圆规作∠AOB的角平分线OP.则图中△OCP≌△ODP的理由是

A.边边边

B.边角边

C.角角边

D.斜边直角边

【答案】A

【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解答.

【详解】解: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可知,OC=OD,CP=DP,

又∵OP是公共边,

∴△OCP≌△ODP的根据是“SSS”.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悉角平分线的作法,找出相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如果∠1=40°,∠2=30°,那么∠A=()

A.40°B.30°C.70°D.35°

【答案】D

【解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ED=∠A′ED,∠ADE=∠A′DE,一,再根据平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

【详解】因为折叠使∠AED=∠A′ED,∠ADE=∠A′DE,所以∠1+∠AEA′=180°,因为∠1=40°,所以∠AEA′=140°,即∠AED=∠A′ED=70°,同理求出∠ADE=∠A′DE=75°,因为ΔA′DE的内角和180°,所以∠A′=180°-70°-75°=35°,即∠A=35°.

【点睛】

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平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熟练掌握折叠会出现相等的角和线段. 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cm、4cm,则第三条边长度可以是()

A.1cm B.10cm C.7cm D.5cm

【答案】D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应是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这样就可求出第三边长的范围.

【详解】解:4-3<x<4+3,

则1<x<1.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则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

10.已知3a=6,3b=4,则32a﹣b的值为()

A.3 B.4 C.6 D.9

【答案】D

【解析】根据同底数幂除法法则计算.

【详解】解:∵3a=6,3b=4,

∴32a﹣b=(3a)2÷3b=36÷4=9,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同底数幂除法,熟练掌握同底数幂除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题

11.计算:

4222x 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对于本题4222x x x ++=--,其最简公分母为x-2,所得通分结果为4-22

x x -- .先选取各项分式的最小公分母,可以得到最小公分母为:x-2.将各分式合并为一个分式,把分子合并即可得到通分结果.

【详解】通分,得4-2

2x x --

合并同类项,得2-2x

x -

得: -1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考查分式的加减,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分式中分母不为零.

12.如果p (a+b,ab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 (a,-b) 在第____________象限.

【答案】二

【解析】试题解析:()P a b ab +,在第二象限,

00a b ab ∴+,,

00a b ∴<<,,

0b ,∴->

∴点()Q a b -,在第二象限.

故答案为:二.

13.如果22(1)25x m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6或?4.

【解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确定出m 的值.

【详解】∵多项式()22125x m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2(15)2,m -=

开方得:m?1=5或m?1=?5,

解得:m=6或?4,

故答案为6或?4.

【点睛】

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已知OM a ⊥,ON a ⊥,所以OM 与ON 重合的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解析】观察图形可得OM 、ON 都经过点O ,根据垂线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OM 与ON 重合的理由是: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点睛】

本题需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5.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周长是20,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OD=3,则△ABC 的面积是 .

【答案】1.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连接OA ,

∵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

∴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都相等,

∵△ABC 的周长是20,OD ⊥BC 于D ,且OD=3,

∴S △ABC =12

×20×3=1.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16.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30A ?∠=,先以点C 为旋转中心,将AB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11A B C ?,然后以直线1A C 为对称轴,将11A B C ?轴对称变换,得12A B C ?,则12A B 与AB 所成的α∠度数为__________度.

【答案】75

【解析】由旋转、轴对称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性质作答.

【详解】解:∵△AB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A 1B 1C ,

∴∠BCB 1=45°,

∴∠ACB 2=180°?∠ACB?∠BCB 1=45°.

而∠B 2=∠B 1=∠B =90°?∠A =60°.

又∵∠α+∠A =∠B 2+∠ACB 2,

∴∠α=7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旋转与轴对称的性质:旋转前后,轴对称前后的对应角相等.

17.如图是一组密码的一部分,为了保密,许多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密码.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找到破译的“钥匙”.目前,据此“钥匙”已破译出“动脑思考”的真实意思是“装好收获”.请破译“正在做题”真实意思是_____.

【答案】我爱数学

【解析】根据题意找出破译的“钥匙”,以此来破译“正在做题”真实意思即可.

【详解】∵“动脑思考”的真实意思是“装好收获”

∴每个格子对应的是该格子往右1个单位长度,往上2个单位长度所对应的格子

∴“正在做题”真实意思是“我爱数学”

故答案为:我爱数学.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图形类的规律问题,掌握破译的“钥匙”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8.如图,已知:在ABC △中,点D ,E 是边BC 上的两点,且,AB BE AC CD ==.

(1)若90BAC ∠=?,求DAE ∠的度数;

(2)若120BAC ∠=?,直接写出DAE ∠的度数;

(3)设,BAC DAE αβ∠=∠=,猜想α与β的之间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答案】(1)45°;(2)∠DAE=30°;(3)α+2β=180.

【解析】(1)由题意得出∠BEA=180B

2∠?- ,∠CDA =180C

2∠?-,再在△ADE 中

利用内角和等于180°即可.

(2)同(1)理可快速得出答案.

(3)综合(1)(2)可总结出α与β的之间数量关系.

【详解】(1)∵AB=BE ,AC=CD

∴∠BEA=180B

2∠?- ,∠CDA =180C

2∠?-

在△ADE 中

∠DAE=180°?∠BEA ?∠CDA=180°?180B 180C

22∠∠

?-?-- =1

2(∠B+∠C )=12(180°?∠BAC )=1

2×(180°?90°)=45°

(2)∠DAE=30°

理由:∠DAE=180°?∠BEA ?∠CDA=180°?180B 180C

22∠∠?-?

--

=1

2

(∠B+∠C )=

1

2

(180°?∠BAC )= 30°

(3)α+2β=180

理由:∠DAE=180°?∠BEA?∠CDA=180°?180B180C 22

∠∠?-?-

-

=1

2

(∠B+∠C )=

1

2

(180°?∠BAC )

∠DAE=1

2

(180°?∠BAC )

α+2β=180.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9.△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AC于点E、D,若△ABC和△BCD的周长分别为21cm和13cm,求△ABC的各边长.

【答案】AB=AC=8;BC=5

【解析】首先设AB=AC=x,根据三角形ABC的周长为21cm,得到BC=21-2x,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AD=BD=y,可得CD=AC-AD=x-y,再根据△BCD的周长为13可得BD+CD+BC=13,即

y+(x-y)+(21-2x)=13,即可求出各边长.

【详解】设AB=AC=x

∵三角形ABC的周长为21cm

∴BC=21-2x

∵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

设AD=BD=y

则:CD=AC-AD=x-y

∵三角形BCD的周长为13cm

∴BD+CD+BC=13

即y+(x-y)+(21-2x)=13

x=8

21-2x=21-2?8= 5

8,5AB AC cm BC cm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0.已知:∠A =∠B ,AE =BE ,点D 在AC 边上,∠1=∠2,AE 和BD 相交于点O .试说明DE 平分∠BDC .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先证△BED ≌△AEC ,可得到DE =CE ,∠BDE =∠C ,即可得∠EDC =∠C ,所以∠EDC =∠BDE ,,即得证

【详解】证明:∵∠1=∠2,

∴∠1+∠AED =∠AED+∠2,即∠BED =∠AEC ,

在△BED 和△AEC 中,∠B =∠A ,∠BED =∠AEC ,BE=AE

∴△BED ≌△AEC ,

∴DE =CE ,∠BDE =∠C ,

∵DE =CE ,

∴∠EDC =∠C ,

∴∠EDC =∠BDE ,

∴DE 平分∠BD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与性质以及等角代换,关键在于充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与性质 21.(1)因式分解:x 2(x-y )+y 2(y-x )

(2)用简便方法计算:1252-50×

125+252 【答案】(1)()()2x y x y -+ ;(2)1

【解析】(1)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2)原式变形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解:

(1)原式=x2(x-y)-y2(x-y)

=(x-y)(x2-y2)

=(x-y)2(x+y);

(2)原式=1252-2×25×125+252

=(125-25)2

=1002

=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a+kb,ka+b)(其中k为常数,且k≠0),

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例如:P(1,4)的“2属派生点”为P′(1+2×4,2×1+4),即P′(9,6).(Ⅰ)点P(﹣2,3)的“3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

(Ⅱ)若点P的“5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3,﹣9),求点P的坐标;

(Ⅲ)若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P′点,且线段PP′的长度为线段OP长度的2倍,求k的值.

【答案】(Ⅰ)(7,﹣3);(Ⅱ)点P(﹣2,1)(Ⅲ)k=±2

【解析】(Ⅰ)根据“k属派生点”计算可得;(Ⅱ)设点P的坐标为(x、y),根据“k属派生点”定义及P′的坐标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解之可得;(Ⅲ)先得出点P′的坐标为(a,ka),由线段PP′的长度为线段OP长度的2倍列出方程,解之可得.

【详解】(Ⅰ)点P(﹣2,3)的“3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2+3×3,﹣2×3+3),即(7,﹣3),故答案为:(7,﹣3);

(Ⅱ)设P(x,y),

依题意,得方程组:

53 59 x y

x y

+=

?

?

+=-

?

解得

2

1

x

y

=-

?

?

=

?

∴点P(﹣2,1).

(Ⅲ)∵点P(a,b)在x轴的正半轴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