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

重庆别称大全

重庆别称大全 山水之都(山城、江城) 有山无水,枯燥;有水无山,单调。重庆有山有水,在全国独具特色。重庆依山而建,房屋道路错落有致,展示着山城错落之美;长江、嘉陵江两江环绕渝中半岛,朝天门两江汇合的壮丽之美,显示着江城水的灵性。山水交融,鱼和熊掌兼得! 火锅之都 重庆火锅,风靡全球。在中国火锅之都的竞争中,重庆直接PK掉四川成都,实至名归。要想吃到正宗的麻辣火锅,必须来重庆。重庆火锅以其规模大、人数之众、种类齐全丰富、民风浓烈,在全国首屈一指。2006年的一次统计显示,在北京、上海的火锅店中,重庆人经营的或冠名“重庆”的火锅店占火锅市场的70%。重庆的麻辣火锅养育了巴山渝水的帅哥靓妹,更养育了重庆人豪爽直率的性格。重庆的火锅品种多样、吃法多样。没吃过火锅,等于没来过重庆! 美女之都 “到了北京嫌官小,到了深圳嫌钱少,到了重庆,嫌结婚太早”。这是全国人民流行的口头禅。重庆有句人人都会的口头禅:“重庆的山,重庆的水,重庆的女娃儿最最美”。重庆的饮食习惯和地形造就了重庆成为中国美女的集中营,靓丽的脸蛋,火爆的身材,让人直流口水。重庆靓妹的火爆性格、直来直往也令外地人深有感受。其实重庆妹儿表面上给人“凶”的感觉,内心还是温柔得很。 陪都与战时首都 重庆,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却具有“双都”的身份,即“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从1937年11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到1946年5月5日发布《还都令》(还都南京)的八年半期间,重庆一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作为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领导国内外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中国人民的名族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在国府于1940年9月6日定重庆为“陪都”至解放军于1949年11月30日解放重庆的九年多期间,重庆也是中国的陪都。1946年10月10日,《世界日报》载文引述国民政府当局决议称:“感于重庆对国家的伟大贡献,和将来所处地位的重要,所以在抗战胜利前夕,即明定重庆为永久陪都,以示国家重视重庆之至意”。当时全中国抗战的“精神堡垒”——解放碑,依然屹立在重庆市中心。 雾都 如果说重庆以前的雾是污染,那重庆现在的雾就是美感。随着重庆环境的极大改善,重庆的雾越来越给重庆增添一份姿色。雾给重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之美。看得透的重庆很美,看不透的重庆也美。在有雾的天气登高望远,仿佛置身仙境,拥有超凡脱俗之感,这就是“雾都”重庆。 桥都 重庆堪称“中国桥都”和“桥梁博物馆”。目前重庆地区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有6000座以上,桥型千变万化,种类多而齐全,技术含量高。其中,长江、嘉陵江上主跨径15

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规划控制管理规定.doc

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规划控制管理规定 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规划控制管理规定 (2003年7月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总体控制要求 第三章形象要素控制要求 第四章重点地块控制要求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的实施,保护和改善渝中半岛江城、山城风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及《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文本》(以下简称文本)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渝中区西起佛图关、鹅岭,东至朝天门,北到嘉陵江,南界长江,总面积9.47平方公里范围内,从事与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有关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渝中半岛规划控制遵循减量、增绿、留白、整容和优化城市功能、控制建筑容量、疏解居住人口、增加开敞空间的原则。 第四条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文本确定的指导原则和控制要求,不得擅自更改。确需变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五条渝中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渝中半岛规划控制管理工作。 第二章总体控制要求 第六条加强商贸、文化、自然与人文景观及其与之配套的大中型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弱化居住和工业功能。 第七条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住宅总量,减少渝中半岛的常住人口。禁止将经批准的规划所确定的非居住建筑更改为居住建筑。 第八条严格保护和适度扩大现有的公园绿地和开敞空间,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各类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公共绿地。对佛图关公园、鹅岭公园和枇杷山公园的边界和周边环境应按控制范围和规划设计要求进行保护。

重庆未来的三大新地标

重庆未来的三大新地标 一.弹子石人人楼 重庆市南岸区政府将在长江南岸的弹子石新建一座外形酷似“人人”两字的大楼[1] ,该建筑为弹子石CBD总部大楼,设计高度为280米,共计70层,高楼主体以重庆的形象标志“人人重庆”为参照建设,是一座集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用楼[2] 。该项目已于2012年开工,预计在2017年建成。建成之后将成为重庆实体性的“人人”标志建筑物。理所当然将成为重庆未来新地标的代表之一。 二.重庆101大厦 重庆101大厦,为重庆渝中区正在兴建的地标级摩天大楼,整体项目由2座摩天大楼组成。项目分为两期,一期占地面积456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57米,由原重庆JW万豪酒店改造升级为万豪行政公寓;二期为全新修建的摩天大楼,占地面积881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31米,共101层,规划引入丽思卡尔顿五星级酒店、360度环绕景观的私人会所、铂金超甲级写字楼和国际品牌高端购物中心等形态,建成后680米海拔高度将成为渝中半岛新高度。此项目于2014年动工,2018年底建成

三.重庆来福士广场 重庆来福士广场地处重庆核心地段朝天门广场与解放碑之间,由世界知名建筑大师摩西.萨夫迪执掌,塔楼设计源于重庆积淀千年的航运文化,分别以350米及250米的高度化形为江面上强劲的风帆。象征重庆“梯坎”面貌的水晶廊桥长达400米,将4栋塔楼彼此连接,在60层楼、250米的高空中集合了酒店、购物、休闲中心等舒适宽敞的公共空间,在夜晚犹如一条璀璨的琉璃锦带立于朝天水域。绿植花园从裙楼顶部延伸至塔楼,布满建筑体北向,成为南望渝中半岛一处标志性的立体绿墙。 此项目由新加坡凯德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额达240亿元,而项目设计的亮点是连接4座塔楼、位于60层楼高空、长达400米的“水晶廊桥”,其晶莹剔透的玻璃构造,将把公共空间及城市花园带到重庆的上空,身处廊桥内,重庆江景、山景将尽收眼底。 此项目于2013年动工,预计五年内建成投入使用。整个项目寓意“扬帆远航”的重庆精神,诠释了“古渝雄关”的壮美气势,建成后将成为重庆的标志性建筑。

城市形象设计之重庆

城市形象设计之重庆 摘要:中国城市发展到今天,每个地方统统高楼林立,钢筋水泥随处可见,千城一面已经让人视觉疲劳。如何才能在众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关于城市形象的设计已是大势所趋,甚至是当务之急。现我以重庆的城市形象为例说明,城市设计的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城市的形象。 关键词:重庆昆明城市形象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城市形象定位 作为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总体特征和风格的反映。城市形象设计要求突出城市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以形成城市凝聚力,提高城市知名度,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城市形象设计,是指从城市整体社会氛围、文化氛围角度,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布局、文化传统、地方特色等方面对城市的物质形体空间以及形成和运作的全方位的设计。 城市形象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门很受关注的学科,但是在中国来说还比较陌生,即使有一些了解,大多也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上;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形象竞争已开始,例如旅游,如何确定自身在未来的定位,以及凸显自己的个性,从而在竞争中胜出,也成了各地政府开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城市形象设计作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1] 1.城市形象的相关信息 1.1城市构成的两大体系: 城市形象设计和城市空间设计。 这两体系分别强调了,文化空间和物质服务空间(非物质空间和物质空间),物质服务空间是城市形象的基础; 1.2城市形象: ①地理环境②文化传统③地方特色④城市布局 1.3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城市形象途径): ①路径②边界③节点④区域⑤标志 1.4公共空间要素: ①城市形象定位②城市标志③城市色彩④标志性建筑⑤城市街具

重庆观音桥商圈分析研究

重庆观音桥商圈市场调查与研究报告 深圳市新摩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1、重庆江北区观音桥商圈概况 江北区观音桥位于重庆渝中半岛和北部地区的几何中心,是传统的商贸繁华区域,是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五大商圈之一,是江北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观音桥商圈范围南起建新南路下穿道,以建新西路为界;北至泰兴电脑城、茂业百货,东至龙湖北城天街,区域面积达42.42公顷。 观音桥商圈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平方公里,是集商业购物、商务办公、金融贸易、总部基地、文化娱乐、酒店美食、生态旅游、会展表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区。 观音桥商圈是一个目前重庆功能分区最合理,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步行街系统完善、交通组织畅达、生态环境优美于一体的现代化步行街区。观音桥商圈以商贸发展为主导、步行街区为载体、以零售为基础、以购物休闲为主题、以都市景观为标志的重庆北部商贸中心核心区。 观音桥步行街按区域功能可划分为步行街及其下的佳侬地下商业街、观音桥广场、现代广场、北城天街购物广场、黄金海岸购物中心,嘉陵公园以及其下的金源不夜城。其内有新世纪百货、新世界百货、重庆百货大楼、深圳茂业百货、远东百货、UME国际影院、金源不夜城、CEPA香港城、家乐福超市、福建永辉超市等大型商场。经营劳力士、帝舵、MANGO、GUESS、哈根达斯、星巴克、MINI COOPER、BMW Lifestyle等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观音桥商圈是重庆乃至西南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超大型购物中心和百货以及品牌专卖店集群。

观音桥商圈的销售总额将突破1000亿元,率先跻身全国一流的千亿级品牌商圈。有日渐取代解放碑商业购物步行街之势,而且现在的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观音桥商圈商业环境分析: ▼观音桥商圈人流量在与日俱增,其辐射消费范围为江北、渝北、北部新区及渝中区,商业形态主要以购物中心、百货为主,家电、建材、娱乐、餐饮等配套的业态形式。 ▼随着观音桥步行街各大型企业的纷纷抢驻,商圈已经培育成形,北京华联、北城天街、茂业百货、远东百货、新世纪百货、金源不夜城、永辉超市等大型企业集团的经营已步入成熟阶段, 江北商业氛围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气氛日渐浓厚,市政配套设施齐全,商业潜力巨大。 ▼观音桥步行街及步行街周边地区的商用物业正成为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客户所瞄准的第一投资对象。观音桥作为江北区乃至整个北部城区的商业、商务、金融中心,具有巨大的商务需求。随着中信大厦及周边地区的一批高档专业纯写字楼和商务公寓的相继推出,为观音桥区域的商务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促进了区域内商务品质和商务氛围的升级。 3、重点商业调查情况 重庆观音桥新世界百货 香港新世界百货重庆店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的核心位置,紧临观音桥步行街,东接建新北路,西临嘉陵公园,北面规划为城市绿化休闲广场。作为重庆第二大商圈,观音桥周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商务、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齐全。 1F 国际名品、化妆品、名表、女鞋、屈臣氏 2F 女士时尚装、珠宝、潮流配饰 3F 女士职业装、女士手袋、女士内衣、配饰、美容中心、促销场 4F 男士正装、男士休闲装、男士配饰、男鞋、男士皮具、咖啡厅

浅谈重庆市旅游的发展(一)

浅谈重庆市旅游的发展(一) 摘要:本文对重庆都市旅游的特色资源及其自身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发展都市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都市旅游;重庆;对策 重庆是一座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立体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都市旅游,绝不只是看看广场,逛逛商场,烫烫鸭肠。重庆独特的地理风貌、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说明它完全是有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前景的。因此,如何把握重庆发展都市旅游无可代替的优势,把都市旅游特色发挥到极致,将都市旅游产品建设成为世界级品牌,成为重庆旅游乃至重庆的象征,是重庆发展旅游业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和主要问题。 一、重庆发展都市旅游的意义 依托大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特点,以丰富多彩的都市和都市生活为载体,整合都市的相关资源和产业,把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各种产业融为一体,作为自身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和目标定位,展现都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形成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这就是都市旅游1]。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最大的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以及水陆空交通枢纽,创新、建设、发展和繁荣山城都市旅游,对于促进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5]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都市现代化建设速度,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和发展大农村的综合能力,缓解城乡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与矛盾,不断提高城乡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其快速赶上和超过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重庆人杰地灵,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历史与当代交相辉映,商贸与文化互为融合。重庆市的都市旅游是在直辖以后发展起来的,目前,都市旅游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业发展规模小,只是片区性地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旅游产品还是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旅游线路的互补性不强。重庆的旅游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尽管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地区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体看,它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小,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作用不明显。其具体问题如下: (一)重庆蕴藏着发展都市旅游巨大的潜力 重庆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市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7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它在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旅游资源。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才树立起“山城”重庆的城市形象,重庆是2007年中国最美城市第六位。城市规模是发展都市旅游最基本的条件,重庆在城市规模和功能方面也已有了自己的优势,发展都市旅游的规模和功能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档次:它既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又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和全国的特大城市;工商业发达,购物点非常集中,商业街区具有国际氛围。 (二)都市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的建设宣传缺乏自身特色 发展都市旅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留住旅游者,为此,必须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壮大发展,才能带动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到北京和上海的旅游者不仅仅是中转集散,并且还以那里作为“旅游目的地”,是冲着故宫、长城等文物古迹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游览;是冲着商业大都会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购物。目前,到重庆的旅游者大都是冲着长江三峡和大足石刻而来的过境旅游者,“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还不醒目、不突出,旅游集散地仍是重庆的主要功能,旅游产品还没有升级为都市旅游品牌。

重庆市四大城市功能分析

重庆市四大城市功能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着提高,但人口不断的增加,造成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心高楼林立,城市道路狭窄,私家车的不断增多,造成交通拥挤,城市中心地区商业建筑设施过多,绿地面积过少,给人们休憩带来不便。重庆城市规划决定着未来重庆的发展,重庆的交通、经济、文化、政治功能在传统的城市中心已经形成,但集居住、工作、休憩、交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在传统的城市中心并未形成。本文结合重庆市现状,通过对重庆市的居住、休憩、工作、交通四大城市功能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以实际案例分析说明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居住工作休憩交通 近几年,重庆市坚持建设五个重庆的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品质和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大幅改善,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切实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为市民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卫生、文明的宜居城市环境。下面我就结合《雅典宪章》对居住、工作、休憩、交通四大城市功能进行简单分析。 一、首先说下居住,居住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密度过大,缺乏敞地及绿化;太近工业区,生活环境不卫生;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噪声干扰;公共服务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因而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重庆市拥有三千万人口,人口密度大,必须在城市中心修建大量商业住房,方便人们的生活出行,而大多数商业住房都是沿街修建,住房旁边就是公路,对于车流量巨大的重庆市,显然给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噪音干扰,尾气的排放对于居住环境是个极大的影响。许多工业厂房位于市中心,居民住房接近工业区,这对于市民来说是严重影响居住环境的,就以以前的重钢来说,位于市中心,工业排污给居民带来极大不便;位于九龙坡区的电厂,工业生产使得周围居民不敢开窗户。城市中心,用于商业运作的设施太多,而有利于居民的公共设施就显得太少,当然有些地方还是专门建有许多公共设施,但大多数地段是没有的,如此的分布

两江四岸规划

[策略2]重点选取沿江工业遗址注入现代城市功能 创造性地重新利用有历史价值的重要工业设施于: 1. 社区设施 2. 住宅设施 3. 商业设施 案例研究:多伦多Distillery区 多伦多Distillery区成功将由历史价值的重要工业设施转变为社区服务设施、住宅服务设施、以及商业活动设施 案例研究:伦敦Tate现代博物馆 伦敦Tate现代博物馆成功将一座废弃的工业设施转变为一座世界级艺术博物馆,并成为著名的文化游览点 现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遗迹 案例:多伦多Distillery区 案例:伦敦Tate现代博物馆 人文策略 SocIAL & cuLTuRAL STRATEGY

[策略3] 创造沿江新活动平台,激发水岸/水上文化兴盛 通过创造性利用或转变新的以及现有的滨河特色之处营造重庆河道的新体验,包括: 1. 殖民时期的建筑 2. 各类船舶 3. 滨河基础设施 现状:重新利用潜在的滨河特质 人文策略

[策略3] 创造沿江新活动平台,激发水岸/水上文化兴盛 案例研究:殖民时期风格建筑的重整:柬埔寨金边、越南胡志明市、中国厦门 修复城市中殖民时期建筑,例如胡志明市、金边以及厦门,并为其周边增添美学与历史价值。这些建筑是/或能成为该地区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案例研究:巴黎Batofar 创造性地重新利用河道的各种特色之处,例如船舶、码头等,创造出新颖且富有想象力的空间, 以满足水上活动的需求。Batofar 由以前的驳船区域改造而成,现在成为一个沿河夜间俱乐部。 人文策略 SocIAL & cuLTuRAL STRATEGY

[特质] 1.经济本底: 发达的工业基础 重庆为川东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工业商贸中心城市,在西南地区的经济格局中扮演极重要角 -色。曾三次设都,三次直辖。军工企业、机床、船舶、汽车、摩托车等机械制造业、运输业始终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根 -基。 直辖后的十年在电子科技、医药化工、汽车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方面快速提升成为中国西 -部的产业创新基地。 2006-2007年,重庆GDP增速从全国22位一跃攀升到第3位;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0%以上,发 -展速度居全国前列。 2.直辖市效应:从工业中心向综合经济中心转型 1997年起,重庆由中央直辖,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并能全方位的体现,重庆将面对一个从传统的工业城市转变为综合型的经济中心的挑战。 人口的增长 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人口将由现在的300万增加到635万。 城区规模扩张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核心城市,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将增加到680平方公里。 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成-渝经济圈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第四极,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3.两江四岸:重庆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标志 历史的两江:城市生长、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古代的重庆,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长江和嘉陵江的水道,在两江汇口处就自然成为江河运输的枢纽和中继站,重庆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在的两江:功能利用失衡、经济价值未能释放 -随着历史变迁,两江对于重庆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四岸经济逐渐衰退;并且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两江四岸的再次开发非常迅速,但两江四岸的重要功能和无限潜力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土地开发稍显无序,土地价值未能得到最大利用。 未来的两江:城市再生的引擎和标志 -重庆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因河而盛。两江四岸将是重庆再兴的核心动力,将是重庆国际都市形象的集中体现区,将是市民娱乐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经济策略 经济特质 EcoNomIc coNTEXT

火凤凰--新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的诠释与解读

火凤凰--新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的诠释与解读 作者:張燚谭宏张锐刘进平李芹燕等 10年09月27日 (本文为2008年度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課题<新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组和核心成員为張yi\谭宏\张锐\刘进平\李芹燕的等) 重庆是一个有着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市,也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的大都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历史上的重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必须提炼出有鲜明个性的城市形象定位,才能让新重庆成为一个更有特色的城市,一个更有魅力的城市。经过大量资料分析、实地访谈和调研发现,“激情”是这座城市文脉的主线,是这座城市的性格,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这座城市居民性格特质最好的概括。 ③火凤凰——浴火重生 如果说香港愿意把自己比作一条龙,以“飞龙”的城市形象标志象征香港不断蜕变、不断演进的进取精神和香港人勇于冒险创新、不达目标绝不放弃的坚毅意志,那么,重庆更愿意把自己比作一只火凤凰。“火凤凰”不仅象征吉祥、和谐,更因其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涅磐传说而代表自省、自强、进取和奋斗的精神。 重庆的历史文化一直与“火凤凰”有着血缘联系。早在3000多年前古代巴人就崇拜“太阳鸟”,《山海经?海内经》对巴人的起源记载如下:“西南有巴国,太嗥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已故史学家董其祥先生认为,咸鸟应当就是凤鸟,也叫“玄鸟”,“玄鸟氏”就是“咸鸟氏”,传说太嗥氏继太嗥王天下的一个东方部族“少嗥氏”是以凤为图腾。2001年10月丰都袁家岩发掘出“汉代神鸟”,现为三峡博馆五件镇馆之宝之一。更有重庆人蔡跃宏,把直辖后的巴渝地图40个城市节点相连后,生成形成一只美丽的“巨鸟”图案,酷似古代巴人的“朱雀”(火凤凰)图腾。这一发现,经媒体广泛关注后得到重庆人的普遍认同。“火凤凰”表达了重庆双重喜庆的吉祥之意,“火凤凰”代表了这片有着千年历史和美丽自然山水的土地博大开放的胸襟和情怀,“火凤凰”凝聚了重庆人向上、积极、奉献的价值观念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火凤凰”生动描绘了这座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城市的鲜明个性,“火凤凰”更蕴涵了重庆迈向开放和深化变革的巨大社会能力,象征着重庆灿烂辉煌的明天。

重庆封建时期城市演变

封建时期重庆主城区发展演变 1.前言 重庆至建城开始,因地形限制,便不能像一般中原城市那样,采用中轴对称,宫城居中的建城方式,而是因地制宜的在沿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建市。城市形态从秦汉时期的南城北府,演变到三国时期城廓合一,城市发展慢慢走向正轨,到宋元时期,城市面积逐渐增大,重庆发展成为西四川东部的交通要道和商业贸易中心之一。到明清时期,江北县城重新得到发展,成为保护渝中主城区的军事堡垒(见附图1重庆历史复原图),重庆城也因为两江交汇的独特区位变为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多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演变图见图2)。清朝末年,重庆城码头林立,商贾云集,下半城因地势低平且沿长江,是商贸和官衙所在地,上半城地势较高,为普通居民居住地(见图1)。 2.重庆主城区发展演变 2.1巴人入川-城市萌芽 巴族,最早出现于陕南川北地区,后因战乱等各种原因,于战国时期迁入川东。由于战事频繁,巴国于百余年间迁五都。建都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后,两江地区得到开发,建立了一些作为军事据点和行政中心的城邑,出现了市集。 在当时,中原已普遍建立城垣,而经济和技术条件落后的巴人,只能择山就势,于坡陡水急之地,以山为城,以水为池,建立城市。当时的江州(今重庆江北一带)背山面水,被视为风水宝地(如图3所示)。 图1 清江北县城及重庆主城图 图2 重庆城市演变图

职能:巴国政治军事中心城市,为基本的交换场所。 空间结构形态:受地形条件影响大,城市布局背山面水,大、小聚落散点布局,城市并没有固定的平面形态,以山水作为天然保护屏障。 城市特征: ①.城市处于初级阶段。此时的江州城,只能算作城市雏形,其功能和结构主要围绕军事堡垒来建造,作为工商业的“市”不稳定,市在城市功能中,所处地位也是“内逊于外”,因此以外贸为主,城内市场处于从属地位。 ②.城址不定,形制不定。有学者认为,“巴之江州非固定之处。疑以江州之名,初只施于广德屿,渐移于畜沮,及阳关,后至江北嘴。”(图4), 城市形制也没有固定平面形态, 而是顺应地形,或团或带。 ③.城市规模较小。此时的江州城,地处偏僻,经济实力较弱,城内许多居民仍从事农业生产,城市形态有城乡混合的特征。 图3 江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资料来源《过去·历史·未来》胡煜辉博士论文 图4 江州地点变化 资料来源《过去·历史·未来》胡煜辉博士论文

渝中区功能结构

渝中区功能结构 渝中区位于北纬29°31′50″-29°34′20″,东经106°28′50″-106°35′10″,地处重庆市西南部,长江、嘉陵江汇流处。渝中区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为东西向狭长半岛。渝中区东、南濒临长江,与南岸区水域相邻;北面濒临嘉陵江,与江北区水域连界;西面与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接壤。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和中心城区。她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幅员面积23.71平方公里,人口逾66万,是著名的“山城”、“江城”、“不夜城”;她拥有3000多年历史,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区共荣获各类全国性荣誉称号93个,其中属重庆市唯一的荣誉称11个

作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中区具有“四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地位。 渝中区是重庆的金融中心。区域内聚集了全市90%以上的市级金融机构、汇集全市90%以上的金融资产。金融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形成了以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为核心,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为主体,证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功能辐射全市及周边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形成集律师、会计、审计等服务金融业发展的完整配套。2007年全区金融业实现GDP44.8亿元,创造了全区23.66%的区级税收收入,实现了全市20.16%和39.48%的存、贷款余额,是全市金融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渝中区是重庆的商贸中心。区域内商业网点密集、业态丰富,汇聚了重庆商社集团、美美时代百货、太平洋百货、重庆百货、新世纪百货、王府井百货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的影响力、辐射面不断扩大,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1/ 8强。 渝中区是重庆的信息中心。区域内集中了重庆电信、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出版集团、西南信息中心等全市主要的邮电通信、新闻媒体、网络媒介、出版机构,以及一大批行政机构,是各类信息资源的富集之地,同时,信息要素市场体系日臻完善,连接到户、辐射四方的信息高速公路初具雏形,政务信息化、商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走在前列,在全市信息汇集、交流、扩散

重庆近代史调研

家乡近代史调研 重庆往事 胡非1751619 60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7年12月10日

摘要:本文从我对重庆气质的观察体会入手,根据本人暑期回到重庆的实地探访以及在写文章期间的阅读,由浅入深,探寻重庆的近现代历史文脉,旨在揭示城市的文化风韵总与历史息息相关,而土地上的人又是构成地域文化微小但不可或缺的分子,与社会相互影响。关键词:江湖山城两江大后方社会与个体 香港有一座重庆大厦,是20世纪50年代华侨为纪念抗战时期的重庆而建,也是后来备受推崇的文艺片《重庆森林》的取景地。大厦曾是香港的高档住宅区,如今成了廉价小商品市场和世界贫民区,来自各国的港漂们混居于此,形成一种神秘的氛围。穿过昏暗的过道,总觉得身边将发生各种各样电影里才有的情节。 有人说电影和重庆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我不以为然。重庆是我的故乡,即使我常年远离这座城市,我的皮肤依然记得江边湿漉漉的雾气,鼻子依然嗅得到巷子里“苍蝇馆子”飘出的老油味儿。重庆像那座大厦一样,人物各色混杂,散漫气质似乎无孔不入,趣味庞杂而又专心致志,只不过这种江湖味扩散到了整整一片巴渝之地,而不局限于狭小的一栋楼房。近几年的电影如《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对重庆江湖的描绘异曲同工。街头的人们自带着酒精度数,雾气穿过行人的脖子。 高考结束后我毅然决然地独自途搭到西藏,出发前在重庆停留了半月有余,穿街走巷,对我久别的故乡,这座建在山上的立体城市,这座江水孕育的码头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想来,它相比我后来路过的成都,以及我此刻置身的上海,更加看重城市记忆,至少在文字上。纵使成都的巴适生活依旧存在于随处可见的茶馆之中,大慈寺也还在太古里大隐隐于市,但过去的米市街、纱帽街、暑袜街等地名早已被食之无味的人民路、总府路、新华街等替代。重庆不一样,纵览它的地铁线路图,大坪、两路口、较场口、小什字等顺历史沿袭下来的名字,却依旧作为最重要的中转站活在当下。 重庆的历史,用语言是道不尽的,我只能尽我所能,结合我半个月来的足迹与思考,力图展现一个波澜壮阔的重庆近代史。 我冒昧把重庆近代史分为水和山两个部分,但它们又互相作为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码头文化是重庆的一大特色,据传享誉全国的重庆火锅,就是由码头所孕育的:码头船工用洋铁制一个有八格的锅,下面生小炉灶,成了火锅的雏形,吃的每一个人占一格,加作料,烫牛肉、牛杂等。重庆十七门九开八闭,据长江嘉陵,易守难攻。水孕育了重庆,历史无数次证实了这一点。 1259年,百万蒙古铁骑三路齐下,却整整40年攻重庆合川不克,蒙哥也在战争中受伤而亡,其后元军展开了王位之争,世界格局由此改变。这个暑假我走在合川钓鱼城的跑马道上,望向墙外崖下的三江合流,感慨于历史的奇妙与伟大。 重庆的近代史开始于水。清光绪2年(公元1867年),《烟台条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四川重庆府可由英国派员驻寓,查看川省英商事宜。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俟轮船能上驶后,再行议办”,为重庆的正式开埠埋下了伏笔。1890年3月,中英再签《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其第一款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商口岸,与各通商口岸无异。英商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运货,或雇佣华船,或自备华式之船,均听其便”。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正式开关收税,标志重庆正式开埠。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清朝须把重庆、苏州、杭州、沙市开放为通商口岸,重庆开始面向世界。

项目一 重庆概况

项目一认识重庆 【本章导读】 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重庆曾为战时陪都,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及航运、文化、教育、科技中心。 【学习目标】 熟记重庆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重庆市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气候与天气、水、土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熟悉重庆现行的行政区划分布及标志性的城市符号。 任务一重庆发展脉络 一、名称由来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宝鸡市凤县,因凤县境内的嘉陵谷而得名。流经四川省南充市到重庆市注入长江。长1119千米,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河流。 因古代流经重庆的嘉陵江被称为渝水,故重庆古名为渝州。至宋徽宗年间,改名为恭州。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2月禅让于宋光宗,光宗 为孝宗第三子,封恭王,其封国就是恭州。按宋代制度,由 宗室藩王入承大统者,其原封邑即称为“潜邸”,例于即位大 典中升为府,故同年8月就升恭州为重庆府。 对于命名为重庆现有三种解释: 宋光宗藩封在恭州,为一庆;后又由恭州承嗣天子大位, 又是二庆,故美其名曰“重庆”; 宋光宗即位时,其祖母宪圣慈烈皇后尚在,称寿圣皇太 后,其父亲孝宗称太上皇,这二位均临视了光宗的登基庆典, 故曰“重庆”,于是恭州就被命曰“重庆”府; 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中记录:“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治今彭水),之北为顺庆府(治今南充市),重庆介乎其间,所以称“重庆”。 二、漫漫变迁 1.奴隶社会时期 距今两万年至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今重庆地区。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今重庆地区的枳(zhǐ)、江州、垫江建都。 2.封建社会时期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为了便于对蜀地的控制,秦国采用封国制度,利用当地颇有号召力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给以封号,代为施政。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秦惠文王封原蜀王之子公子通为蜀侯。秦兵屯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