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被动双元红外探测器

被动双元红外探测器

被动双元红外探测器
被动双元红外探测器

无线高智能方向幕帘红外探测器使用说明书

型号:HC-302-C

文档版本 20051001-R2.0

本资料著作权属于中国·华昌伟业公司所有。未经著作权人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摘录、复制或翻译。侵权必究。

本公司保留在事先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根据产品改进或其它原因修改本安装使用手册的权利。

请您在安装及使用本产品之前仔细阅读安装使用手册。注意安装使用手册和产品上所有注意事项。不要使用非本产品的附件,除非得到制造商的许可,因为它们可能引起火灾或造成产品损坏。对于不按照安装使用手册及产品所有注意事项条款使用本系统而导致的任何事故,用户自行负责。

一、概述:

HC-302-C是一种采用了光谱分析,光量子探测、方向性分析等尖端技术的高智能方向幕帘红外探测器。通过对人体发出的远红外光谱进行智能分析、量化计算,准确地对人体移动方向作出识别,光量子探测使探测器更加稳定、更省电。

适合目前现代家居阳台落地窗、超大窗户等使用。

1、具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2、精细的全范围温度补偿;

3、含微处理,CPU控制,防小动物;

4、真正实现无线(纯内电供电、无线发射信号)安装方便;

5、超微功耗设计(整机正常工作电流≤70uA ,节电模式下纯内电可连续工作两年以上);

6、多工作模式:

1)节电模式(两次报警最小时间间隔为6分钟)

2)测试模式(两次报警最小时间间隔为10秒)

3)普通模式(两次报警最小时间间隔为60秒)

7、低电压提示:当电池电压不足时,探测器向主机发出低电压信号,并每隔30分钟黄色指示灯连

闪5次,主机收到低电压信号每隔30分钟发出三声短响;

8、可编程功能:能与任何品牌无线报警主机兼容;

外观示意图

二、工作状态设定

1、跳线A(方向选择)

A连通为无方向识别,A断开为有方向识别

2、跳线B(返回时间选择)

B连通返回时间为5分钟;

B断开返回时间为15分钟

3、跳线C1、C2(灵敏度选择)

C1、C2均连通灵敏度为低档(8m)

C1、C2只连通其中一个灵敏度为中档(10m)

C1、C2均断开灵敏度为高档(13m)

4、跳线D(指示灯选择)

D连通,指示灯亮;D断开,指示灯不亮

两种状态均可发射报警信号

5、跳线E、F(工作模式选择)

E连通为测试模式,两次报警最小时间间隔为10秒;

E断开、F连通为节电模式,两次报警最小时间间隔为6分钟;

E、F均断开为普通模式,两次报警最小时间间隔为60秒;

出厂设定:

1、灵敏度设定为中档;

2、报警时指示灯亮;

3、工作模式为节电模式;

功能设置状态示意图

三、工作原理

1、打开探测器外壳,将电源正极的绝缘片拨出,把电源开关拨至ON,红色、黄色指示灯亮,并发射一次信号;

2、自检60 秒后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3、跳线A 断开(有方向识别):

1)当人体从外向内穿越幕帘,则红色指示灯亮,并发射报警信号:

A:在10 秒(测试模式)时,只发射一次报警信号,10 秒钟后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B:在1分钟(普通模式)或6 分钟(节电模式)时,发射二次报警信号,即:10 秒后发射第二次报警信号,1分钟或6分钟后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2)当人体从内向外穿越幕帘,则黄色指示灯亮,不发射报警信号,在5 分钟(跳线B 连通)、15 分钟(跳线B 断开)、10 秒钟(测试模式下)内返回,则探测器不报警。

4、跳线A 连通(没有方向识别):

当人体从内向外、从外向内穿越幕帘,则红色指示灯亮,均发射报警信号。

5、如电池电量不足时,探测器向主机发射2次低电压信号(间隔为10 秒),此后每隔30分钟黄色指示灯

连闪5次,每60分钟发射一次低电压信号。12小时以后停止探测工作,红、黄两个指示灯一直闪烁至没电。

四、技术规格

工作电压:DC6V (2节CR123A高能量电池)

工作电流:正常探测电流≤70uA,静态≤30uA,报警电流≤14mA

发射频率:315MHz

发射距离:≥150米(无障碍、无干扰)

探测角度:上下110°、左右10°

覆盖范围:覆盖范围示意图

探测距离:三级可调:8M、10M、13M

感应器:特制低噪双元结构

抗电磁干扰:≥30V/m

抗白光干扰:≥6500LUX

自检:上电自检(上电有60秒钟自检时间)

定时自检(每隔12小时自检一次,并发射自检码)

工作环境:工作温度-10 ℃~60 ℃、

相对湿度5%~95%无霜

保存温度:-20 ℃~70 ℃

外形尺寸:126×64×41mm

覆盖范围示意图

五、安装

1、当入侵者的移动轨迹与探测范围成切线时,探测器灵敏度最高,覆盖范围的边界是以该方式确定的;

2、探测器水平固定安装在墙上,定向窗指向外侧,安装高度为1.7~2.2米,探测器与窗之间的距离为0.5~1米以上,以感应窗为顶点形成一幅远达8~13米,上下角度110 度的红外幕帘,在探测距离为13米处,幕帘厚度为1米;

3、必须安装在室内气流、温度变化不大的位置或空间。

a、不能正对着玻璃或强光的位置进行安装;

b、不能正对冷热源体或冷热通风口的位置进行安装;

c、不能正对易摆动及阳光可照射物体的位置进行安装;

d、不能安装在夹道风强的地方;

e、不能安装在大功率电器和有信号接收、发射的电器附近;

5、该探测器只能安装在室内(切勿安装在室外);

6、该探测器刚开启时,对周围环境有1分钟左右的感知时间,待红外探测器开启1分种后,再进行设防;

7、当入侵体被红外探测器探测到时,需几秒钟的分析确认时间,方能发射报警信号,以免误报、漏报。

六、装设

(一)万向支架的安装

1、将高智能方向幕帘红外探测器的外壳打开,拆出电路板,选好万向支架安装位置,按下图示将万向头装在底壳上并固紧,再将电路板装入底壳后装上面壳。

2、将万向支架固定在需安装的墻上,再将万向头用力套入万向支架上,进行步行测试对探测调整角度。

(二)探测器的安装:

将探测器水平安装,定向窗一端向外,报警指示灯一端向内,底壳平贴墙面,用双面胶或用万向支架上的螺钉固定,可调整左右角度,以达到安装要求。

1)方向幕帘的横向安装,水平固定安装在墙上,定向窗指向外侧,有指示灯一边向内;

2)安装高度为1.7~2.2米;

3)探测器与窗/门之间的距离必需在0.5以上(如下图示);

4)切记:不可以安装在北方城市有些窗是双层玻璃之间的夹缝中;(如下图示)

5)在大面积的窗户防范安装中,如一边墙与玻璃窗直接连接,别一边墙与墙连接时,正确安装位置是安装在墙与墙连接的一侧;(如下图示)

6)在卧室落地玻璃窗/门安装示意图;(如下图示)

七、录码及编码

录码:如主机是通过内部通讯协议进行自动录码,则操作主机进入录码状态;打开探测器电源开关,听到主机发出“嘀”一声长响,证明录码成功。

注:录码时主机必须收起天线,开启录码器,如录码效果不好,应重新操作。

编码:如主机是通过编码芯片进行无线通讯的,则将探测器外壳打开,在插针编码处根据实际需要对该探测器进行编码。

注:A0~A7代表8位地址

D0~D3代表4位数据

八、步行测试

探测器安装时应对探测器的探测角度及距离进行步行测试,确保探测器安装角度及距离在有效区域;

测试模式(10秒)只是应用于安装调试过程中使用,安装测试完成后必须使用节电模式(6分钟)或普通模式(1分钟)进行正常工作,绝对不能使用测试模式(10秒),来进行正常工作;

正常工作过程中,探测器的灵敏度必须调到中档(10米)或低档(8米),尽量不使用高档(13米);

安装面盖时,应检查防拆开关弹簧是否损坏、探测器面盖是否盖好,并上好镙钉;

具体测试方法:

1、将跳线E连通,其余为出厂设置;

2、模拟入侵者在探测区内活动,指示灯亮,并发射报警信号,此时应保证主机接收到该报警信号;

3、经10秒后探测器进入第二次探测工作;

4、步行测试完成后,将跳线E断开。

九、电池更换方法

1、如探测器黄色指示灯每隔30分钟连闪5次,说明电池电压不足,应及时更换;

2、向本公司及经销商购买2节CR123A 高能量电池,放入电池槽中(注意正负极不要接反)。

3、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1)电池储存环境温度不得高于45 ℃,不得低于-20 ℃,否则有可能损坏电池中的塑料部件造成漏液;储存环境的湿度应控制在70% 以下,以防止因腐蚀或绝缘性降低而造成的自放电。

2)尽管电池中安装了防爆装置,但由于电池中含有易燃的金属锂和有机电解液,使用时应严格遵守以下事项,以免电池因使用不当,导致电池鼓胀、泄漏甚至起火或发生爆炸。

勿短路、勿充电;

严禁过放电、挤压、焚烧或拆卸;

严禁在允许的温度范围之外使用或加热;

不得直接在电池表面焊接,严禁用户自行组合电池;

严禁新旧电池混用或与其他类型的电池混用;

使用过的电池应按照当地环保规定处理。

十、注意事项

1、运输安装时切勿跌落或撞击探测器,以免损伤内部红外传感器;

2、请勿触摸红外传感器,以免弄污感应镜面;

3、测试完应对所有设置设为正常工作所希望的设置状态;

4、定时对探测器进行步行测试;

5、在不使用(运输、仓储)时开关拨到OFF状态十一、认证

本产品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证书编号:20030319010000104

双鉴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

微波—被动红外复合的探测器,它将微波和红外探测技术集中运用在一体。在控制范围内,只有二种报警技术的探测器都产生报警信号时,才输出报警信号。它既能保持微波探测器可靠性强、与热源无关的优点又集被动红外探测器无需照明和亮度要求、可昼夜运行的特点,大大降低探测器的误报率。这种复合型报警探测器的误报率则是单技术微波报警器误报率的几百分之一。简单的说,就是把被动红外探测器和微波探测器做在了一起,主要是提高探测性能,减少误报。除此之外,市场上也有把微波和主动红外、振动探测器、声音探测器等组合的产品,大家可参考说明书了解。 被动红外探测技术是一探测人体红外辐射与背景物体(墙、家具、树木、地形等)红外辐射相比较而产生的差异部分依据的,背景红外辐射量往往是微弱而稳定的。入侵者(包括各种动物在内)的红外辐射量往往是大的,可以引起警报信号。如果只用一种技术进行探测,各种动物(如狗、猫、老鼠等)及各种非动物的红外辐射源(如暖气、强灯光、太阳光等)往往也会引起警报的,这种报警是符合工作原理的,专门从事双技术探测器研究的科研人员,将微波探测技术和被动红外探测技术组合在一个机壳里构成一种入侵探测器。组成的这种双技术探测器,都选用了不同的工作原理的两种技术组合在一起,使从工作原理上无法避免的误报警的到了抑制。因为双技术探测器要求两种技术都提供报警信息时,才提供一个触发报警信息。其中任何一种提供报警信息,都不触发报警。因此使误报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也扩大了探测器的使用范围 微波红外复合探测器的内部结构 下图中是一款有线红外微波复合探测器,其中最上端部分为信号接收、信号处理、信号输出部分;中间为微波探测,下端为红外探测;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调试指南_百度文库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调试指南 探测器安装的一般原则 设置在通道上的探测器,其主要功能式防备人的非法通行,为了防止宠物、小动物等引起误报,探头的位置一般应距离地面50 M 以上。遮光时间应调整到较快的位置上,对非法入侵作出快速反应。 设置在围墙上的探测器,其主要功能是防备人为的恶意翻越,顶上安装和侧面安装两种均可。 顶上安装的探测器,探头的位置应高出栅栏,围墙顶部25 M,以减少在墙上活动的小鸟、小猫等引起误报。四光束探测器的防误报能力比双光束强,双光束又比单光束强。 侧面安装则是将探头安装在栅栏,围墙靠近顶部的侧面,一般是作墙壁式安装,安装于外侧的居多。这种方式能避开小鸟、小猫的活动干扰。 每一种方式都又他们自己的优点或缺陷,工程商对每一种安装方式都又他们自己的偏爱。用户应根据自己建筑物的特点和防盗要求加以选用。 特别提醒 1.线路绝对不能明敷,必须穿管暗设,这是探测器工作安全性的最起码的要求。 2?安装在围墙上的探测器,其射线距墙沿的最远水平距离不能大于30 M,这一点 在围墙以弧形拐弯的地方需特别注意。 3.配线接好后,请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试探头的电源端①、②端子,确定没有短路故障后方可接通电源进行调试。 探测器的工程调试 投光器光轴调整 打开探头的外罩,把眼睛对准瞄准器,观察瞄准器内影响的情况,探头的光学镜片可以

直接用手在180°范围内左右调整,用螺丝刀调节镜片下方的上下调整螺丝,镜片系统有上下12°的调整范围,反复调整使瞄准器中对方探测器的影响落入中央位置。 在调整过程中注意不要遮住了光轴,以免影响调整工作。 投光器光轴的调整对防区的感度性能影响很大,请一定要按照正确步骤仔细反复调整。 受光器光轴调整 第一步:按照"投光器光轴调整"一样的方法对受光器的光轴进行初步调整。此时受光器上红色警戒指示灯熄灭,绿色指示灯长亮,而且无闪烁现象,表示套头光轴重合正常,投光器、受光器功能正常。 第二步:受光器上有两个小孔,上面分别标有"+" 和"-",用于测试受光器所感受的红外线强度,其值用电压来表示,称为感光电压。将万用表的测试表笔(红"+"、黑"-" 插入测量受光器的感光电压。反复调整镜片系统使感光电压值达到最大值。这样探头的工作状态达到了最佳状态。 注意事项:四光束探测器有两组光学系统,需要分别遮住受光器的上、下镜片,调整至上、下感光电压值一致为止。较古老的四光束探测器两组光学系统是分开调节由于涉及到发射器和接受器两个探头共四个光学系统的相对应关系,调节起来相当 困难,需要特别仔细 调节,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误报或者防护死区。ABF 四光束探测器已把两个部分整合为一体调节,工程施工容易多了。 遮光时间调整 在受光器上设有遮光时间调节钮,一般探头的遮光时间在50m/s?500m/s间可调,探头在出厂时,工厂里将探头的遮光时间调节到一个标准位置上,在通常情况下,这个位置是一种比较适中的状态,都考虑了环境情况和探头自身的特点,所以没有特殊的原因,也无须调节遮光时间。如果因设防的原因需要调节遮光时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一般而言,遮光时间短,探头敏感性就快,但对于像飘落的树叶、飞过的小鸟等的敏感度也强,误报警的可能性增多。遮光时间长,探头的敏感性降低,漏报的可能性增多。工程师应根据

报警探测器的接线方式

报警探测器的接线方式 一个防盗报警系统其主要部件是由报警主机板、前端探测器和警讯发送装置(联网报警通讯和现场声光报警)组成的。前端探测器包括了被动红外、红外加微波双鉴、红外对射、红外护栏、手动报警、火宅探测、玻璃破碎等等,根据不同的功能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前端探测器是报警系统的传感器,报警系统对外界警情的侦测就是通过前端探测器来完成的。就前端探测器和报警主机间的联系、信号传递,说到底就是一个开关量信号的传送和接收过程。所谓开关量信号,就是一个电气回路的开路和短路过程。以常规报警系统一般采用常闭工作模式为例,系统加电正常工作时,如果探测器失电或被警情触发,探测器内的继电器发出动作,将触点由闭合状态改变为断开状态,当报警主机侦测到对应防区端口的这一变化时,就会根据当前的状态设置采取相应的反应(包括忽略、报警、信号输出等)。 就目前的报警主机,针对前端探测器传递的信号通过编程,可以有三大类处理方式,第一类是常规的报警信号处理,报警主机接到这类信号时,如果报警系统处于布防状态,则将根据所编程的模式类型发出相对应的警情触发,而如果报警系统处于撤防状态,则系统不会对这类信号作出报警触发;第二类是那些经过报警主机编程设置为24小时响应或手动紧急报警的模式,当属于这些模式的探测器传递了报警信号,则不管是否处于布防状态均会发出相对应的警情触发;而第三类则是线路损坏、设备拆动、破坏的报警信号处理,这类信号的传递是为了加强报警系统的自我防范,一旦接收到这类报警信号,报警主机不管是否处于布防状态均会发出设备被拆动的警情。而探测器防拆报警功能的启用与否,与探测器的接线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探测器接线采取了无防拆方式接线,报警主机就无法探测自身系统设备的安全,如果接线方式采取了有防拆接线,或者采取了单线末接线方式、双线末接线方式,则系统就具备了探测自身系统设备安全的功能。当然,如果探测器按照以上三个之一的方式进行接线,那么报警主机在编程时就一定要将涉及这些设备的防区编程为对应的防拆防区、单线末防区或双线末防区,如果设置方式和接线方式未能一致,报警系统将一直认为设备处于破坏状态而不断报警无法正常工作。 那么探测器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接线方式达到不同的防拆功能的呢,这就是本篇要重点谈的问题。前端探测器的引线端口一般有六个:电源+(一般标记为+)、电源-(一般标记为-)、报警信号常闭输出(一般标记为NC或ALARM)、报警信号公共端(一般标记为C或ALARM)和两个拆信号输出口(一般标记为T或TAMPER),通过不同的线路接线和电阻配接,共有四种主要的方式,在这里我们以Pyronix XS双元被动红外探测器为例说明: 1.无防拆接线不启用探测器的防拆功能,报警系统无法感知探测器是否遭到破坏,这种方式的接线在报警主机不设置单独的防拆防区或防拆设置,探测器的信号线材只需四芯。其接线方式最为简单、可靠,但安全性差。在这种接线方式下,报警主机只能感知探测器是否被警情触发,而无法探测到其它诸如盒盖被打开,线路被破坏(当线路被短路报警系统依然认为探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指南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指南 一、探测器的安装方法 (一)支柱式安装 比较流行的支柱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早期比较流行的是圆形截面支柱,现在的情况正好反过来了,方形支柱在工程界越来越流行。主要是探测器安装在方形支柱上没有转动、不易移动。除此以外,有广泛的不锈钢、合金、铝合金型材可供选择也是它的优势之一。在工种上的另外一种做法是选用角钢作为支柱,如果不能保证走线有效地穿管暗敷,让线路裸露在空中,这种方法是不能取的。 支柱的形状可以是"1"字形、"Z"字形或者弯曲的,由建筑物的特点及防盗要求而定,关键点在于支柱的固定必须坚固牢实,没有移位或摇晃,以利于安装和设防、减少误报。 (二)墙壁式安装 现在防盗市场上处于技术前沿的主动红外线探测器制造商,能够提供水平180°全方位转角,仰俯20°以上转角的红外线探测器,如ALEPH主动红外线探测器HA、ABT、ABF 系列产品,可以支持探头在建筑物外壁或围墙、栅栏上直接安装。 (三)探测器安装的一般原则 设置在通道上的探测器,其主要功能式防备人的非法通行,为了防止宠物、小动物等引起误报,探头的位置一般应距离地面50 M以上。遮光时间应调整到较快的位置上,对非法入侵作出快速反应。 设置在围墙上的探测器,其主要功能是防备人为的恶意翻越,顶上安装和侧面安装两种均可。 顶上安装的探测器,探头的位置应高出栅栏,围墙顶部25 M,以减少在墙上活动的小鸟、小猫等引起误报。四光束探测器的防误报能力比双光束强,双光束又比单光束强。 侧面安装则是将探头安装在栅栏,围墙靠近顶部的侧面,一般是作墙壁式安装,安装于外侧的居多。这种方式能避开小鸟、小猫的活动干扰。 每一种方式都又他们自己的优点或缺陷,工程商对每一种安装方式都又他们自己的偏爱。用户应根据自己建筑物的特点和防盗要求加以选用。 (四)特别提醒 1.线路绝对不能明敷,必须穿管暗设,这是探测器工作安全性的最起码的要求。 2.安装在围墙上的探测器,其射线距墙沿的最远水平距离不能大于30 M,这一点在围墙以弧形拐弯的地方需特别注意。

有线被动红外探测型号 有线被动红外探测器参数介绍

有线被动红外探测型号有线被动红外探测器参数介绍 有线被动红外探测型号有哪些?这是一款特殊的四鉴(红外+红外+微波+专用集成电路)合成的室外入侵探测器。依靠其先进的高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处理3个感应器的信号,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能在2种敏感等级上有3种不同的检测模式,为给现场环境选择最好的检测方法,并在最佳的检测能力和最低的误报率之间的得到最佳的比率。探测器还有微波单独检测的B模式,以避免涂料喷洒在镜头上带来损害。其独特的防水设计非常适合户外安装。以下是有线被动红外探测器参数介绍。 以此同时,还有其他功能,如微波防遮挡技术和报警记忆等功能。

功能说明: -双红外和微波检测技术-微带脉冲传输技术 -微波防遮挡技 术-4平面上18光束菲涅耳透镜带 -温度线性补 偿-垂直调整 -检测模式-B-“或”-“与” -抗氧化光学零件 -检测灵敏度可 选-墙体安装、墙角安装 -记忆报警模 式-整体视角:90°探测器距离:12米 -抗太阳 光 -Ip 65防水设计 -防宠物25 斤-通用链接器可选

技术参数: 电源规格:9-12V DC 消耗电流:30mA 微波评率:10.525G 自检时间:110s 安装高度: 1.5m-2.4m 报警时间:2s 抗RFI/EMI: 0.1-500MHz/3V/m 抗白光: >100000LUX 温度补偿方式:数字方式温度补偿 使用温度: -10℃/+55℃ 使用湿度(RH):95% 灵敏度: 2级可调 检测速度: 0.2m/s to 3.5m/s 尺寸:160mmX65mmX50.5mm 探测范围: 12mX12m 110°(标准透镜) 12mX3m 12°(幕帘透镜) 12mX12m 110°(防宠物透镜)

红外探测技术及红外探测器发展现状

红外探测技术及红外探测器发展现状 中国安防行业网2014/7/25 14:10:00 关键字:红外,探测技术,发展现状浏 览量:6731 一、技术现状 红外探测技术目前主要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种研究领域。 其中,中红外探测技术由于中红外线的高强度和高穿透性,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最为成熟,甚至可以分析物质的分子组成; 远红外的主要优点就是其穿透性,可用于探测、加热等,应用也比较广泛。 只有近红外,由于其强度小,穿透力一般,故长期以来没有引起重视,只是近些年来才成为研究热点,因为用近红外技术可以做某些成分的定量检测,最关键的是还不必破坏试样。 (一)技术优势 红外技术有四大优点:环境适应性好,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优于可见光;隐蔽性好,不易被干扰;由于是靠目标和背景之间、目标各部分的温度和发射率差形成的红外辐射差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红外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二)制约因素 目标的光谱特性;探测系统的性能;目标和探测口之间的环境和距离——这三大因素是红外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为充分利用大气窗口,探测器光谱响应从短波红外扩展到长波红外,实现了对室温目标的探测;探测器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上了两大台阶,相应的系统实现了从点源探测到目标热成象的飞跃;系统从单波段向多波段发展;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探测器,为系统应用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三)国内领先技术 红外探测器芯片一直受制于西方政府和供应商。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12年4月,高德红外用2.4亿元超募资金实施“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项目”。2014年2月25日,高德红外公告,公司“基于非晶硅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项目成果已获湖北省科技厅鉴定通

报警系统:单鉴、双鉴、三鉴、四鉴的区别

请大家帮忙解答:单鉴、双鉴、三鉴、四鉴的区别,谢谢! 我这也是手出来的大家一起来学习: 为了克服单一技术探测器(单鉴)的缺陷,通常将2种不同技术原理的探测器整合在一起,只有当2种探测技术的传感器都探测到人体移动时才报警的探测器称为双鉴探测器。市面上常见的双鉴探测器以微波+被动红外居多,另外还有红外+空气压力探测器和音频+空气压力的探测器等产品。为了进一步提高探测器的性能,在双鉴探测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微处理器技术的探测器称为三鉴探测器。在三鉴探测器上再增加另一种技术的探测器成为四鉴探测器。 探测器分很多种,报警探测器是用来探测入侵者的入侵行为。需要防范入侵的地方很多,可以是某些特定的点、线、面,甚至是整个空间。探测器由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在入侵探测器中传感器是探测器的核心,是一种物理量的转化装置,通常把压力、震动、声响、光强等物理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量(电压、电流、电阻等)。信号处理器的作用是把传感器转化的电量进行放大、滤波、整形处理,使它能成为一种能够在系统传输信道中顺利转送的信号。 被动红外报警探测器 在室温条件下,任何物品均有辐射。温度越高的物体,红外辐射越强。人是恒温动物,红外辐射也最为稳定。我们之所以称为被动红外,即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

射。探测器安装后数秒种已适应环境,在无人或动物进入探测区域时,现场的红外辐射稳定不变,一旦有人体红外线辐射进来,经光学系统聚焦就使热释电器件产生突变电信号,而发出警报。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形成的警戒线一般可以达到数十米。 微波探测器 采用多普勒雷达的原理,将微波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装在一起。使用体效应管作微波固态振荡源,通过与波导的组合,形成一个小型的发射微波信号的发射源。探头中的肖基特检波管与同一波导组成单管波导混频器作为接收机与发射源耦合回来的信号混频,从而得到一个频率差,再送到低频放大器处理后控制报警的输出。微波段的电磁波由于波长较短,穿透力强,玻璃、木板、砖墙等非金属材料都可穿透。所以在安装时不要面对室外,以免室外有人通过引起误报。金属物体对微波反射较强,在探测器防范区域内不要有大面积(或体积较大)物体存在,如铁柜等。否则在其后阴影部分会形成探测盲区,造成防范漏洞。多个微波探测器安装在一起时,发射频率应该有所差异,防止交叉干扰产生误报。另外,如日光灯、水银灯等气体放电光源产生的100Hz调制信号由于在闪烁灯内的电离气体容易成为微波的运动 反射体而引起误报。使用微波入侵探测器灵敏度不要过高,调节到 2/3时较为合适。过高误报会增多。与超声波一样家庭也可以使用。超声波探测器 利用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20000Hz以上)来作为探测源的报警探测器成为超声波探测器,它是用来探测移动物体的空间探测器。 按照其结构和安装方法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将两个超声波换能器安装在同一个壳体内,即收、发合置型,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也称为多普勒型。其发射的超声波的能场分布具有一定

红外探测器原理

红外探测器原理 安防2007-10-16 10:17:07 阅读888 评论3 字号:大中小订阅 被动红外探测器 凡是温度超过绝对0℃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而温度低于1725℃的物体产生的热辐射光谱集中在红外光区域,因此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热。而任 何物体由于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本身温度不同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的波 长和距离也不尽相同,通常分为三个波段。 近红外:波长范围0.75~3μm 中红外:波长范围3~25μm 远红外:波长范围25~1000μm 人体辐射的红外光波长3~50μm,其中8~14μm占46%,峰值波长在9.5μm。㈠被动红外报警探测器 在室温条件下,任何物品均有辐射。温度越高的物体,红外辐射越强。人是恒温动物,红外辐射也最为稳定。我们之所以称为被动红外,即探测器本身不发 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探测器安装后数秒种已适 应环境,在无人或动物进入探测区域时,现场的红外辐射稳定不变,一旦有人体 红外线辐射进来,经光学系统聚焦就使热释电器件产生突变电信号,而发出警报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形成的警戒线一般可以达到数十米。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传感器(或称为红外传感器)及报警 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其核心是不见是红外探测器件,通过关学系统的配合作用可 以探测到某个立体防范空间内的热辐射的变化。红外传感器的探测波长范围是8~14μm,人体辐射的红外峰值波长约为10μm,正好在范围以内.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ared Detector,PIR)根据其结构不同、警 戒范围及探测距离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波束型和多波束型两种。单波束PIR采用反射聚焦式光学系统,利用曲面反射镜将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汇聚在红外传感器上。这种方式的探测器境界视场角较窄,一般在5°以下,但作用距离较远,可长达百米。因此又称为直线远距离控制型被动红探测器,适合保护狭长的走廊、通道以及封锁门窗和围墙。多波束型采用透镜聚焦式光学系统,目前大都采 用红外塑料透镜——多层光束结构的菲涅尔透镜。这种透镜是用特殊塑料一次成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三维探测模型研究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三维探测模型研究在入侵报警系统的运行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某些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不足之处。随着系统复杂度的增加以及系统建设和验收的要求,有必要对入侵报警系统进行效能评估。对于入侵报警系统而言,入侵报警探测器的探测空间是定量分析评估系统效能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根据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结构、工作机制和探测原理,分析、总结出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三维空间探测模型,并通过MultigenParadigmCreator和VegaPrime软件进行仿真,直观展示了探测器的三维探测空间,符合用户的视觉习惯,满足系统效能评估定量化、可视化和可查询分析的要求。 引言 入侵报警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探测非法入侵和防止非法盗窃等犯罪活动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入侵报警技术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在安防系统中责任重大、应用最为广泛,它利用高科技手段协助人们担任防入侵、防盗窃等工作,强大的功能使它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现代化迈进必不可少的措施。 入侵报警系统的效能就是对入侵报警系统如何有效地防范入侵的一种度量。为了保障入侵报警系统实现防范作用,切实担负起保护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目的,使入侵报警系统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真正成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有力技术支撑,准确地建立评估体系并适时地对入侵报警系统进行效能评估是很有必要的。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是入侵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很好地对入侵报警系统进行效能评估,就得先对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三维探测空间进行认真研究。因此,首先要了解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结构,然后掌握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进而研究其探测原理、探测区域及触发方式,并通过三维软件对其所探测的区域进行仿真,达到研究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三维探测模型的目的。 一、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三维空间成像研究 1.概述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是一个空间控制探测器,当警戒空间内的任意处出现入侵危害时,会立即发出触发信号。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红外辐射源,例如人体、小动物、房屋、车辆等都无时无刻不产生红外辐射。不同温度的

红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红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红外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红外技术的发展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耳利用水银温度计来研究太阳光的能量分布发现了红外辐射,从那时起,人们就致力于研究各种红外探测器以便更好地研究和探测红外辐射。在红外探测器发展中,以下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70年代,热成像系统和电荷耦合器件被成功地应用。 上世纪末以焦面阵列(FPA)为代表的红外器件被成功地应用。 红外技术的核心是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 单元红外探测器:如InSb(锑化铟)、HgCdTe(碲镉汞)、非本征硅,以及热电等探测器。 线列:以60元、120元、180元和256元等,可以拼接到1024元甚至更多元。 4N系列扫描型焦平面阵列:如211所的研制生产的4x288。 凝视型焦平面阵列(IRFPA): 致冷型256x256、320x240、384x288,更大规模的如640x512,1024×1024和1280×720 元阵列也已有了; 非致冷型160×120、320x240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384x288、640x480也已开始应用。 红外探测器按其特点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1970s-80s):主要是以单元、多元器件进行光机串/并扫描成像; 第二代(1990s-2000s):是以4x288为代表的扫描型焦平面; 第三代:凝视型焦平面; 第四代:目前正在发展的以大面阵、高分辨率、多波段、智能灵巧型为主要特点的系统芯片,具有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甚至具备单片多波段探测与识别能力。 目前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主流技术为热敏电阻式微辐射热计,根据使用的热敏电阻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氧化钒探测器和非晶硅探测器两种。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发展,其性能可以满足部分的军事用途和几乎所有的民用领域,真正实现了小型化、低价格和高可靠性,成为红外探测成像领域中极具前途和市场潜力的发展方向。 氧化钒技术由美国的Honeywell公司在九十年代初研发成功,目前其专利授权BAE、L-3/IR、 FLIR-INDIGO、DRS、以及日本NEC、以色列SCD等几家公司生产。非晶硅技术主要由法国的 CEA/LETI/LIR实验室在九十年代末研发成功,目前主要由法国的SOFRADIR和ULIS公司生产。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四个国家拥有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生产的能力,其核心技术仅有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掌握,日本和以色列则由美国取得技术许可,在其国内生产和有限制地使用。对我国的出口则设置了更多严格的限制,如大家遇到的帧频限制。

吸顶式红外探测器接线说明

485型吸顶式 红外探测器 1. 简介 1.1 概述 RS-HW-N01为高稳定性被动红外探测器。采用先进的信号分析处理技术,具有超高的探测和防误报性能。当有入侵者通过探测区域时,探测器将自动探测区域内人体的活动。如有动态移动现象,则会产生报警,设备为485输出,标准的Modbus-RTU协议,可二次开发。适合家庭住宅区、楼盘别墅、厂房、仓库、商场、写字楼等场所的安全防范。 1.2 参数指标 ■供电电源:10~30V DC ■功耗:0.4W ■技术话电:156.2895.6186 ■传感器类型:双元热释红外传感器 ■报警延时:30s、10s、5s输出可选 ■安装方式:吸顶 ■安装高度:2.5~6m ■探测范围:直径6m(安装高度3.6m时) ■探测角度:全方位360° ■信号输出:RS485 ■通信协议:Modbus-RTU ■工作环境:-10℃~50℃,≤95%,无凝露 1.3 功能特点 ■采用8-bit低功耗CMOS处理器 ■具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 ■抗RFI干扰:20~1000MHZ(如移动通信) ■三种报警延时输出可选

1.4 系统框架图 系统方案框图 2. 外形尺寸 1号设备 2号设备 3号设备 n 号设备 485总线 USB 转485或232转485 10~30V DC UPS 电源(选配) AC220V 市电 监控电脑

3. 安装与使用说明 3.1 设备安装前检查 设备清单: ■红外设备1台 ■合格证、保修卡、售后服务卡等 ■12V/2A防水电源1台(选配) ■USB转485(选配) 3.2 接线说明 宽电压电源输入10~30V均可。485信号线接线时注意A\B两条线不能接反,总线上多台设备间地址不能冲突。 线色说明备注 棕色电源正10~30V DC 黑色电源负 黄色485-A 蓝色485-B 3.3 安装说明 1)选定合适的位置,用螺钉将安装底板固定在天花板上,再将探测器挂上 2)建议安装高度为2.5~6m 3)安装位置应避免靠近空调、电风扇、电冰箱、烤箱及可引起温度迅速变化的物体,同时应避免太阳光直射在探测器 4)探测器透镜前面避免有物体遮挡,以免影响探测效果 3.4 使用说明 1)按说明接好线,然后盖上探测器盖盒 2)接通电源,指示灯闪烁,探测器进入自检状态 3)60s后指示灯熄灭,探测器进入正常检测状态,此刻如果有人在探测器覆盖区域内走动,LED指示灯亮,同时RS485报警输出 4)LED ON跳帧控制LED指示灯是否有提示,不影响探测器正常工作

主动红外与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区别及应用

主动红外与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区别及应用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是由电源、发光源和光学系统组成,接收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 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 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 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目前此类探测器有二光束、三光束还有多光束的红外栅栏等。 一般应用在周界防范居多,最大的优点就是防范距离远,能达到被动红外的十倍以上探测距离。 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探测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 但外界环境是:不但人体会发出红外能量,许多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散发红外能量,而在可见光中这种能量尤其突出,所以任何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抗白光干扰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指标。在室内光线稳定、红外能量比较恒定的情况下,这种探测方式表现非常好。但室外情况就不同了,长期以来被动红外红外探测在室外只有极少数厂家才能做到。正所谓室内室外一小步,科技含量三大步。 主动红外探测器设备选择 1.根据防范现场最低、最高温度及其持续时间,选择工作温度与之适合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若环境温度过低可使用专用加热器以保证探测器的正常工作。 2.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受雾影响严重,室外使用时均应选择具有自动增益功能的设备(此类设备当气候变化时灵敏度会自动调节);另外,所选设备的探测距离实际警戒距离留出20%以上的余量,以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3.在室外使用时一定要选用双光束或3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以减少小鸟、落叶等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4.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中所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波长分别在0.85μm 和0.95μm附近。前者有红曝现象产生,其隐蔽性不如后者好。 5.多雾地区、环境脏乱风沙较大地区的室外不宜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测器。 6.在空旷地带或在围墙上、屋顶上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时,应选择具有避雷功能

中远红外探测器发展动态

中远红外探测器发展动态 1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的历史 红外探测成像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穿透烟尘雾霾能力强、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等优点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按照探测过程的物理机理,红外探测器可分为两类即热探测器和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目标红外辐射的光子流与探测器材料相互作用,并在灵敏区域产生内光电效应。因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光电探测器在预警、精确制导、火控和侦察等红外探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红外焦平面阵列可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可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是集光、机、电等尖端技术于一体的红外光电探测器H。目前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军事发达国家,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并获得了成功。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从第一代开始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按照其特点可分为三代。第一代(1970s~1980s)主要是以单元、多元器件进行光机串/并扫描成像,以及以4×288为代表的时间延迟积分(TDI,time delay integration)类扫描型(scanning)红外焦平面列阵。单元、多元探测器扫描成像需要复杂笨重的二维、一维扫描系统结构,且灵敏度低。第二代红外光电探测器是小、中规格的凝视型(staring)红外焦平面列阵。M×N凝视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元数从1元、N元变成M×N元,灵敏度也分别从l与N1/2增长M×N1/2倍和M1/2。而且,大规模凝视焦平面阵列,不再需要光机扫描,大大简化整机系统。 目前,正在发展第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探测器具有大面阵、小型化、低成本、双色(two-color)与多色(multi-color)、智能型系统级灵巧芯片等特点,并集成有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可实现单片多波段融合高分辨率探测与识别。因此,本文将重点综述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材料体系及其研究现状,并分析未来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材料选择及发展趋势。 2 三代探测器的材料体系与发展现状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材料很多,但真正适于发展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即响应波段灵活可调的双色与多色红外焦平面列阵器件的材料则很少。目前,主要有传统的HgCdTe和QWIPs,以及新型的二类SLs和QDIPs,共四个材料体系。作为

红外探测器主要参数定义

红 外 探 测 器 1.量子效率 在某一特定波长上,每秒钟产生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子数之比。对理想的探测器,入射一个光子发射一个电子,1)(=λη。当然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光子都可以被吸收,因此1)(<λη。 探测器对波长为λ处的量子效率可以表示为: hv P e I S //)(=λη 其中S J h .106260755.634-?=,是普朗克常数,e 是元电荷。 2. 响应率 输出信号电压S 与输入红外辐射功率P 之比即: )或(W A W V P S R /)/(= 3. 响应波长范围 单色响应率与波长的关系,称为光谱响应曲线或响应光谱。热敏型红外 探测器的响应率与波长无关。光电型红外探测器有峰值波长p λ和长波限c λ。 通常取响应率下降到p λ一半所在的波长为c λ。 光电探测器只有在小于c λ范围有响应,因此称为选择性红外探测器。

对于光子探测器,仅当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某一极小值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就是说,探测器仅对波长小于cλ,或者频率大于的光子才有响应。因此,光子探测器的响应随波长线性上升,然后到某一截止波长cλ突然下降为零。 而热型探测器响应波长无选择性,对可见光到远红外的各种波长的辐射同样敏感,在室温工作。灵敏度低、响应时间偏长,最快的响应时间也在毫秒量级。热释电探测器主要应用于被动式的传感器中,主要应用于防盗报警、来客告知等被动探测以及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的温度测量、温度检测等灵敏度不是很高的场合。此外,热释电材料是还是制备非制冷红外成像设备的重要材料。 常见红外光子探测器及响应波段 4.噪声 如果测量探测器输出的电子系统有足够大的放大倍数,即使没有入射辐射。也可以看到一些毫无规律的电压起伏,它的均方根称为噪声电压N,此噪声来源于探测器中的某些基本的物理过程。探测器的噪声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f/1噪声(闪烁噪声),暗电流噪声(热噪声)以及光电流噪声。 f/1噪声为低频噪声,在AlGaAs GaAs/QWIP中的影响很小,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制约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暗电流噪声和光子噪声,即载流子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技术探讨

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技术探讨 探测器的安装方法 1. 支柱式安装 支柱式安装是最普遍的安装方式,支柱有圆管和方管两种,圆管形支柱的材料市场上较多,而方管形支柱不会使安装在上面的探测器产生角向位移,使系统更稳定,所以在业界越来越流行。考虑到是户外使用,无论使用何种支柱,都应该采用金属材质,并做防锈处理。 支柱的形状可以是“I”型、“L”型、“Z”型,由建筑物的特点及防盗要求而定,关键在于固定支柱一定要牢固,不易摇晃,以利于安装、系统设防,减少误报,漏报。 每一种方式都有优缺点,所以工程商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防范要求因地制宜地选用。 2. 墙壁式安装 现在防盗市场上处于技术前沿的主动红外线探测器制造商,能够提供水平180°全方位转角,仰俯20°以上转角的红外线探测器,如ALEPH主动红外线探测器HA、ABT、ABF系列产品,可以支持探头在建筑物外壁或围墙、栅栏上直接安装。 3. 红外对射探测器安装的一般原则 A、设置在通道上的探测器 其主要功能式防备人的非法通行,为了防止宠物、小动物等引起误报,探头的位置一般应距离地面50 M以上。同时因在地面的物体都可具有较高的穿行速度,探头的遮光时间应调整到较快的位置上,对非法入侵做出快速反应。 B、设置在围墙上的探测器 其主要功能是防备人为的恶意翻越,顶上安装和侧面安装两种均可。顶上安装的探测器,探头的位置应高出栅栏,围墙顶部25 M,以减少在墙上活动的小鸟、小猫等引起误报。四光束探测器的防误报能力比双光束强,双光束又比单光束强。侧面安装则是将探头安装在栅栏,围墙靠近顶部的侧面,一般是作墙壁式安装,安装于外侧的居多。这种方式能避开小鸟、小猫的活动干扰。 每一种方式都又他们自己的优点或缺陷,工程商对每一种安装方式都又他们自己的偏爱。用户应根据自己建筑物的特点和防盗要求加以选用。 特别提醒 线路绝对不能明敷,必须穿管暗设,这是探测器工作安全性的最起码的要求。 安装在围墙上的探测器,其射线距墙沿的最远水平距离不能大于30 M,这一点在围墙以弧形拐弯的地方需特别注意。 配线接好后,请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试探头的电源端①、②端子,确定没有短路故障后方可接通电源进行调试。 安装在弧形或者不规则围墙上的探测器,其探测射线距墙弧沿的最大弦高不能大于15~20cm这样一个人体攀爬的动作距离,如超过就必须增加探测器数量来分割。考虑到成本,也可结合使用室外型的长距离多鉴探测器(如Aleph的XC-1XTN、RISCO的WatchOUT室外系列,Bosch的OD850),不过应仔细调整PIR的探测范围,以防误报,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在有树枝、落叶和飞禽较多的地方,应采用两光束以上的对射探测器,由于树枝、飞禽等体积相对于人体而言较小,一般只能遮挡一条光束,因此利用多光束探测器同时遮断才会报警的特性,可以有效防止误报。同时还可以利用对射的遮光时间调整功能,因为是同样遮断红外光线,落叶或者飞禽的遮断时间通常要短于人翻越围墙的遮断时间,因为速度是前者快。通过这两个措施,周界系统可以有效地区分误报。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50%以上的对射故障是由闪电或电涌所致。为防止直击闪电以外引起的受损和误报,整个周界报警系统必须良好的接地,探测器中也应安装一些电涌吸收管,在此种前提下,产品本身电路的防雷指标也很重要,一般以KV表示,ALEPH公司的XA系列对射产品的的防雷及电涌指标高达6KV。

GE DD100 双鉴探测器安装说明

DD100系列双技术探测器安装说明

1、如图所示(图1:A.B&C)向左拆下盖板①; 2、打开探测器②,并拆下面板(图6); 3、根据需要在外壳上开1-2个进线孔③; 4、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在1.8-3.0米之间; 5、根据是夹角安装⑤还是平坦墙面安装④选择安装孔; 6、用探测器底座作为安装孔的模板来确定墙上孔位; 7、将底座固定在墙上; 8、剥去电缆外皮5cm,并将电缆穿过进线孔③然后固定在线卡中(图2); 9、如图所示接线(图3、4); l⑧为旋转支架的安装孔(图2); l可选的接线端子⑨; 10、如图6所示盖上探测器外壳,并拧上螺丝⑦,盖上盖板①。 本系列探测器为一种微波探测确认的被动红外防闯入探测器,安装时应发挥PIR的最大探测优势。最佳的探测方向应为与可能的闯入者的路径垂直或与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成对角线。 探测器就位 该双技术探测器具有很强的防误报警能力。但仍然要避免以下几种容易导致不稳定的情况: 容易影响被动红外探测的因素: ?阳光直射到探测器上; ?探测器的某个视野内有热源存在; ?探测器被强气流吹拂; ?视野内有大型的动物活动; 容易影响微波探测的因素: ?安装表面易受震动影响; ?金属的表面会反射微波的能量; ?塑料管中的水的流动; ?加热器或空调管直接朝向探测器。 ARITECH公司建议用户定期进行步行测试,并在主机端检测探测器工作是否正常。 仅限DD100(C)(PI)(PI=可识别小动物) 该探测器设计为可识别一定大小的小动物。在标准适用条件下,该探测器可识别重达20公斤的小动物而不报警。比较大型的动物可通过将探测器倒装在离地板0.9米处来忽略动物的影响。用于防宠物安装时的推荐安装高度为2.4米。 仅限DD105(C),双回路功能(跳线J1) 1、标准报警回路 防拆输出与报警继电器输出隔离,并且防拆回路采用末端电阻短接。 报警输出的接线柱3和4必须用于连接至报警控制主机。 接线柱5不能用于连接末端电阻,在此情况下,底座上的备用接线柱可被使用(图1的⑨)。2、线末回路 防拆输出与报警输出隔离。 防拆回路的阻抗为4.7k?。 报警输出的接线柱4和5必须用于连接至报警控制主机,报警输出回路的阻抗为4.7k?。

主动红外探测器技术手册

主动红外探测器技术手册 1、【基本信息】 1.1 器材名称:主动红外探测器(对射) 1.2器材型号:SBT-30S/60S/100S、SBM-50S/75S/100S/150S/、 SBQ-75S/100S/150S/200S/250S 1.3 器材种类:安防报警探测器类 1.4 器材品牌:SELCO 1.5 器材使用年限:3—4 年 2、【功能信息】 2.1 器材功能: 利用光束遮断方式的探测器当有人横跨过监控防护区时,遮断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而引发警报。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它总是成对使用:一个发射,一个接收。发射机发出一束或多束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光,形成警戒线,有物体通过,光线被遮挡,接收机信号发生变化,放大处理后报警。 2.2 器材应用:室内外均适用,一般安装在周界围墙上、建筑物外围防窗户、大门等。 2.3 器材优势:无 2.4 器材不足:遇到恶劣天气(大雾、大雨)比较容易误报警。 3、【参数信息】 3.1光束数:二光束(警戒距离:30m 60m 100m)、三光束(警戒距离:50m 75m 100m 150m)、四光束(警戒距离:75m 100m 150m 200m 250m) 3.2 工作电压:10.5~28VDC

3.3 消耗电流MAX:85mA 3.4 感应速度:50-700ms 可调 3.5 环境温度:-25 C ~+ 55C 3.6工作湿度:相对湿度三90% 3.7 防水性能:适合在室外安装 4、【使用信息】 4.1 器材检验: 功能检验的内容包括: 4.1.1在工作环境正常下,给探测器上电,设备是否能工作 4.1.2调节灵敏度,遮挡红外光速,探测器反应速度 4.2 器材安装条件: 4.2.1 主材准备 探测器接收端1 只探测器发射端1 只探测器底版2 只固定支架2 只4.2.2安装工具 16A 的小型电源配电箱(漏电保护器、两眼三眼插座)1套 2 .5平方毫米线径的电源拖线盘(规格10 /20/30 米)1套电锤(配6/10mm 钻头)1把为5mm十字螺丝刀1把为3mm 一字螺丝刀1把斜口钳1把剥线钳1把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特点与安装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特点与安装 前言 红外探测器是防盗报警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系统的灵敏性与稳定性,是整个系统品质的保障。中国安防厂商在这些年来,无论在技术的掌握与生产能力的提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这得归功于中国厂商不断吸收外商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并致力于降低成本,使中国安防产品开始得到工程商们的认同,加上低价对于甲方有着重要的吸引力,使得国产品在市场上成长迅速。虽然国产品的品质仍与进口产品有段差距,但在用户对安防产品不熟悉的情况下,中国安防产品仍极具竞争优势。 许多外国厂商也承认,以前外商大幅依靠技术优势来应对中国国产品的成本优势,但近年来差距已经缩小,优势渐减,可见中国厂商在技术上已经逐步赶上国外厂商,部分厂商更具有创新能力,推出具特色的产品,使得中国安防产品的水准大幅提高。这个现象主要来自许多厂商对于品牌意识与产品质量的重视,加大了投资与研发力度。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及特点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会发出特定波长10g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红外探测器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g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g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 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1?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gm 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件。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 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 ? 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 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被动红外深测器优缺点 优点:本身不发任何类型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较好,价格低廉。 缺点:容易受各种热源、阳光源干扰;被动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测器接收;易受射频辐射的干扰;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 如何正确安装与使用被动红外探测器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在安防工程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探测器。但要其正常使用,既要防止漏报, 又要减少误报,主要是将误报现象降到最低的限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要了解被动红外探测器的一些基本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