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机电系统及设备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机电系统及设备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机电系统及设备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机电系统及设备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机电系统及设备建设标准

第1条机电系统及设备的选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机电设备应选择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环保卫生、维修简便的产品。

二、设备选择应首选性价比合理的国内产品,适当引进国外的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并做好统一技术标准和相关接口,有利系统设备集成化、模块化及网络兼容性,并逐步提高国产化比例。

三、初期设备数量应按近期需要配置,并预留远期设备加装位置。根据近、远期运量增长的需要,结合设备使用寿命周期,以及设备安装条件的可能,研究合理配置方案。

四、设备和电缆的安装不得侵入设备限界和紧急疏散通道的地面和空间,还要考虑安全保护和防盗报警的措施。

第2条供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外部电源方案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或混合式。各城市应根据本市电网构成的不同特点,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进行选择。中压网络电压等级可采用35kV、20kV、10kV。

二、主变电所应从城市电网取得两路独立电源,并做好电缆敷设路径选择,其中至少有一路应为专线电源。每座主变电所设两台主变压器,其容量按近、远期用电负荷设计,可分

期实施;占用面积按远期设计控制。

三、牵引变电所的分布应满足远期高峰运营的需要,并有两路独立电源,整流机组容量按近、远期运量的牵引负荷计算。当系统中任何一座牵引变电所故障解列时,应靠其相邻牵引变电所的过负荷能力,保证列车正常运行。

四、注入公用点的谐波电压、谐波电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的规定。牵引网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为直流750V或1500V。

五、降压变电所应有两路独立电源,设两台配电变压器,其容量应满足当一台变压器故障解列时,由另一台变压器承担本所全部一、二级负荷。对高架车站,可采用箱式变电所。

六、地下车站及隧道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其应急照明持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60min。

七、其他

(一)地下车站的照明应采用节能设施,其照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铁道照明标准》GB?T16275的规定。地面车站与高架车站的照度可按相关民用建筑设计标准执行。

(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应设电力监控系统,对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牵引网等进行控制、监视和测量。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杂散电流的腐蚀防护,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517及现行

行业标准《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的规定。接地宜采用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组成的综合接地方式。

(四)电气设备及材料应选用体积小、噪声小、低损耗、防潮、防火、阻燃、低烟、无卤、不自爆、维护少、安全、节能的定型产品。

(五)电缆在地下敷设时应选用阻燃型低烟、无卤的电缆;应急照明、消防设施的供电电缆,明敷时应选用低烟无卤耐火型电缆或矿物绝缘类不燃电缆。

第3条信号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信号系统配置应根据行车组织和运营要求、线路状态及车辆性能等条件,满足行车密度和列车运行安全的要求,满足故障运营或紧急状态下运行的需要。

二、信号系统宜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并易于实现自低水平等级向高水平等级的升级。系统水平的升级应尽量减少废弃工程。

三、在全封闭线路上,必须配置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应配置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宜配置列车自动驾驶运行系统及相应的车辆段(场)信号系统。系统的地面电缆和轨旁设施,宜尽量避开在轨道中心设置,或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乘客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四、部分封闭的线路,应设车内信号显示及自动停车或列车自动防护等列车运行安全防护系统设备;在线路设置道口处,应设道口信号及“列车优先通过”设施。道口监控方式应与公路交通信号协调一致,其相关设备应纳入信号系统。五、在全封闭线路上,根据运营需求,可配置列车全自动运行(无人驾驶)系统。

六、采用分段建设、分段投入的初期运营线路,或改扩建线路,在线路较短、行车密度不大(15对/h以下)的情况下,可设置临时过渡信号,其涉及行车安全的设备,应遵循故障———安全原则。

第4条通信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城市轨道交通宜设置独立的通信系统,系统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对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传送的需要。

二、通信系统宜由专用通信系统、商用通信系统、警用通信系统组成。专用通信系统可由传输、无线通信、公务电话、专用电话、闭路电视监视、广播、时钟、电源、乘客信息、网络管理等子系统组成。

三、传输子系统应利用光纤,采用光传输设备组网为通信各子系统,以及信号、供电、防灾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自动售检票等专业的信息提供可靠的传输通道。

四、无线通信子系统主要包括正线无线通信和车辆段(场)无线通信,本系统宜采用数字集群移动通信技术。

五、公务电话子系统宜采用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组网,其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制式系列。亦可利用公用电信网组建。六、专用电话子系统应包括调度电话、站内专用电话、站间行车电话及轨旁电话。

七、闭路电视监视子系统应提供列车运行、防灾救援、设备安防及旅客疏导等方面的视频信息。

八、广播子系统包括车站广播和车辆段(场)广播系统。车站广播应向乘客提供列车运行、安全及向导等服务信息,同时向工作人员发布指令和通知。

九、乘客信息子系统宜由控制中心、车站及车载等设备组成,为站内和列车内的乘客提供列车运行、公告、紧急疏散指示等运营信息,以及新闻、商业广告等公共信息。

十、商用通信系统、警用通信系统宜与专用通信系统同步建设、统筹实施、资源共享。

第5条通风与空调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隧道排热通风应尽可能利用自然冷源,采用活塞通风。当采用活塞通风不能达到排除余热、余湿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二、地下车站通风与空调系统可采用开式运行、闭式运行。若采用站台屏蔽门式系统应经过方案论证。

三、地下车站设置空调系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车站采用机械通风时,站内夏季的空气计算干球温

度超过30℃。

(二)当地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度超过25℃。

四、当地下车站设置空调系统时,车站公共区设计干球温度:在双层车站中,站厅宜比地面室外低

2℃,站台宜比站厅低1℃;在单层车站中,站台宜比地面室外低2~3℃,但不应高于30℃,相对湿度均为

45%~70%。每人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小于126m3/h,且新风量不应少于系统总风量的10%。

五、区间隧道夏季最热日的日平均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列车车厢不设置空调时,不得超过33℃。

(二)列车车厢设置空调,车站不设置屏蔽门时,不得超过35℃;车站设置屏蔽门时,不得超过40℃。

(三)隧道通风系统的通风量应保证隧道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3次供应人员的新鲜空气量要求:当采用活塞通风或机械通风时,不应少于30m3/h;当采用闭式循环运行时,不应少于126m3/h。

六、通风与空调设备传至车站站台和站厅的噪声不得超过70dB(A),传至地面风亭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七、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内必须具备事故通风及防烟、排烟系统功能。

第六十四条给排水与消防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给水系统:

(一)给水系统应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对水量、水压、水质和水温的要求。坚持节约用水、综合利用的原则,选用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节水和节能设备。

(二)给水水源应优先选用城市自来水,否则可采用其他可靠的水源。

(三)车站给水系统应采用生产、生活与消防分开的给水系统。生活用水的水质、水压和用水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生产用水的水压和用水量按工艺要求确定。

(四)消防用水应按如下规定:

1. 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应由城市自来水管引入两路消防给水管,并设置为环状管网的消火栓给水系统。如地下车站只有一路自来水源,应由相邻地下车站再引一路,两站水源互为备用。

2. 地面、高架车站及地面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消防用水量:地下车站为20L/s;人行通道、折返线及区间隧道为10L/s。

二、排水系统: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种污水排放,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规定,并分类集中、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二)地下工程开口部位的雨水量按口部汇水面积及当地5

0年一遇的暴雨强度计算确定。

(三)在地下车站内的低洼处,自动扶梯的基坑、厕所、露天出入口及敞开风口等应设排水泵房组成车站排水系统。(四)区间隧道应沿轨道设置纵向排水沟,在线路最低点、隧道洞口应设排水泵站;地下折返线检修坑等不能自流排水的低洼处应设局部排水泵房。

第六十五条设备运转的监控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综合监控系统(ISCS),均应以功能需要,经济实用为原则配置相关设施,并以全线装备的整体水平均衡选

择,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车站、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主变电所应设FAS。FAS按全线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的原

则,系统按中央级和车站级两级监控方式设置。车站内每个防烟分区为一个报警区域。

二、FAS实现对车站消防广播、警铃、消防水泵、防火卷帘等相关消防设备的自动控制;并由控制中

心或车站及时发送火灾报警信息及控制命令。

三、FAS与通信系统公用广播及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互联,并具有火灾事故广播的优先级。

四、BAS监控的对象包括:车站公共区及主要设备管理用房的环境参数,隧道通风、车站采暖、通风

空调、空调水系统及采暖热源、车站及区间给排水、自动扶梯及电梯、照明、事故电源等设备。

五、正常运行工况由BAS监控的防排烟、送排风等设备及与消防相关的其他机电设备,在火灾发生

时,BAS接受FAS发送的火灾信号并启动相应的火灾运行模式,实现相关防排烟设备的联动。

六、IBP盘作为紧急情况下车站BAS系统的后备措施,可直接通过BAS控制器控制现场设备按规定

的模式运行,并显示模式的运行状况,具有最高控制权。七、为适应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宜将变电所自动监控PSCADA、BAS、FAS等子系统集成

为综合监控系统,建立统一的监控层硬、软件平台,实现相关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功能。

八、综合监控系统面向的对象为控制中心的行调、电调、环调、维修调度及车站值班站长、值班员;系

统采用两级管理、三级控制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应由信息管理层、控制层及设备层构成。可将3、4个

站作为一个区域,设区域数据服务器和数据库,其他车站仅设工作站。

19

九、综合监控系统应具备对监控对象的模式控制、群组控制及重要设备的点控功能。相关的安全联

锁功能由控制层实现,控制层应具有相对独立工作的能力。

十、综合监控系统可采用工业以太网标准独立组网或共用通信骨干网通信级网络结构。

十一、弱电控制系统宜考虑UPS电源系统合理整合,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电源系统的投资。

第六十六条电梯、扶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车站站台设置的自动扶梯数量和楼梯宽度的总量,应根据高峰小时客流量,按各口部提升高度

及其客流不均衡系数计算确定,并满足乘客紧急疏散能力。

二、自动扶梯与步行梯的设置,可按表7的规定执行。当两台自动扶梯平行设置时,应设置备用自

动扶梯或楼梯,其楼梯宽度不宜小于18m,并统筹考虑为行动不便的乘客服务的相应设施。

自动扶梯与步行梯设置表7

提升高度H(m)上行下行备用

H≤6步行梯(或扶梯)步行梯

6<H≤12自动扶梯步行梯(或扶梯)

当上下行均设自动扶梯时,应加设步

行梯或自动扶梯为备用

12<H≤19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增加备用步行梯(或扶梯)

H>19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增加备用自动扶梯

注:①H分别指站台至站厅,或站厅至地面高度。无站厅时,指站台至地面的高度。

②(或扶梯)表示在重要车站或主要楼梯口,也可设自动扶梯。

三、当出入口或换乘通道的水平距离超过100m时,宜增设自动步道。

四、作为事故疏散用的自动扶梯,其电源应按一级负荷供电,并具有逆向运转功能。

五、垂直电梯及其箱体结构宜采用透明材料,或设置电视监控、电话报警等安全防范设施,但不能作

为紧急疏散用。

六、垂直电梯在站台上的开门方向不宜面向站台边线,否则应采取防挡安全措施。

20

官方: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2016-2020).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2016-2020年)及线网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规划单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五年九月

一、规划基本情况 (一)规划背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成都市规划部门开始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确立了由十字骨架构成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形态,2000年编制完成第一版《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5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08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4-2015年)》,2011年在原有轨道交通线网基础上重新编制新一轮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7年),2015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调整方案》。 随成都城市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引导支撑天府新区规划发展、支持“双核共兴”规划目标、进一步完善中心城线网、缓解中心城拥堵、城乡统筹发展、支持外围新城的发展需求,对《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进行修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规划概况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2016-2020)及线网规划》方案新建项目为: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修编后规划共新建线路124.2km,其中地下线78.1km,高架线46.1km,规划新建车站66座,车辆段4处,停车场4处,主变电所9座,工程总投资774.6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编码: 520304 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 学时:64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是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全面传授运营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材与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教师与业界精英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相结合等原则,着力提高教学效果。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和理论知识的拓展提高,加上课堂讨论、课外练习、小组研究,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与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能够对城规交通的运营管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行车效率,为将来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和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提供知识保障。 2、课程容及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和发展 本章课时:6课时 教学容 一、概述 二、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 三、国城市轨道交通 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特征 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了解专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 本章课时:6课时 教学容: 一、列车运行设备 二、客运服务设备 三、其他设备 教学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常用轨道交通设备的特点;掌握轨道交通设备的类型与原理。 2、使学生知道怎样能确保轨道交通设备可靠有效的工作。 第三章客运计划 本章课时:8课时 教学容: 一、客流计划 二、全日行车计划 三、车辆运用计划 四、列车开行方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客流、客流计划、行车计划等相关概念。 2、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全日行车计划编制方法及列车开行 方案。 第四章列车运行图 本章课时:4理论课时+6个实践课时 教学容: 一、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 二、列车运行图的图解表示与分类 三、列车运行图的要素 四、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总体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总体要求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决策、建设和管理水平,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推进技术进步和车辆、设备国产化,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修订本建设标准。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是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和项目后评价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运量、大运量、中运量系统、钢轮钢轨系统的新建工程项目。市域轨道交通系统、有轨电车系统、跨座式单轨等轮轨系统,既有线的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低耗高效,节约能源、资源和土地,保护环境和文物古迹;充分体现地区特色,力争

实现项目生命周期内价值的最大化。 第五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应超前规划,适时建设,量力而行,有序发展。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做好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规划。从实际需求和可能出发,把握项目建设条件和建设时机,合理安排项目建设。 第六条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应与铁路、民航、公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规划建设进行有机衔接,促进城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立,满足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运输服务需求。 第七条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应与城市远期总体规划相符合,重点选择近期10~15年内的建设项目、建设时机、建设时序和建设规模,落实建设资金,做好沿线土地利用和控制规划,支持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发展,初步构成线网基本骨架,形成初始规模效益。 第八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应树立网络化资源共享理念,开发轨道交通资源,开拓经营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代码:520304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包括地铁、轻轨、城际铁路)从事客运组织与服务、行车调度、票务管理、车站设备运用、接发列车、调车等工作,同时也可从事铁路运输客运、行车的相关工作。 2、就业岗位(群) 初始岗位主要有站务员、行车值班员;发展岗位群主要有客运值班员、值班站长、站长、调车长、车场调度员、行车调度员等。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

理 公司票务中心车票管理及相关工作。 (1)自动售检票票务设备管理规定 (2)票务工器具的管理规定 (3)票务钥匙及门禁卡管理规定 2.车票使用与管理 (1)车票安全规定 (2)车票保管规定 (3)车票发售规定 (4)车票交接规定 (5)车票回收规定 3.现金使用与管理 (1)现金安全、交接规定。 (2)收益管理规定和办法假钞识别与处理;钱箱运 输及回收规定;钱箱清点;售票员结算;预制票的保管 和交接。 (3)备用金管理规定和办法备用金的使用和保管。 4.乘客票务事务处理? (1)正常票务事务的处理 ?储值票退票的处理 ?付费区储值票余额不足的处理 ?超时、超程处理 (2)异常票务事务的处理 ?单程票异常处理 ?储值票异常处理 (3)无票乘车事务处理办法 (4)疏散、清客时的票务处理办法 5.票务差错、违章管理 (1)票务差错、违章定义及内容 (2)票务差错、违章处理原则 6.票务设备故障处理 能力要求: 1.具有获取知识; 2.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创新能力; 4.自主学习和网络学习能力。 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 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 3.健康的身心素质; 4.具有一定人文、科学素养。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80公里,而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300公里。 1958年8月,北京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9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1965年3月,中铁四局集团抽调所属第一工程处、地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机械厂筹建组、机械经租站、修配厂及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艰难困苦的掘进。 步入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疏通堵塞的唯一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悉,中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30多条,总长650公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在加速地铁里程的拓展,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长春、成都和哈尔滨在动工兴建地铁,杭州、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鞍山、合肥、佛山和乌鲁木齐在积极筹建地铁。首都北京现有地

铁一号线、环线和复八线,总长54公里,已全部贯通运营。全长27.7公里的地铁五号线已动工。北京规划地铁网络12条新线,总长达408公里。 上海地铁发展简史 早在1956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1958年8月,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成立,以“平战结合”的功能要求,对上海地下铁道开始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试验研究。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因此不宜建设隧道工程。1959年8月,上海警备区领导机关提出:上海地下铁道应以“平战结合、以战为主”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地铁尽可能深埋入基岩层。市地铁筹建处组织科研、大专院校和设计单位,对上海地下铁道的埋设深度作浅、中、深3种方案的研究。对深埋方案探索后认为:如将地铁置于地下300~350米的基岩层,对功能要求、工程技术和建设经济均不合理。 1960年2月,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 1963年3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隧道处继续在浦东塘桥用直径4.2米盾构,分别在覆土4米和12米处,建成25.2米和37.8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试验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 1964年11月,上海市委决定结合战备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至1967年7月,完成一井一站和600米区间的两条隧道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止。11年后,地铁试验工程才得以继续,1978年,漕溪路段试验工程批准开工,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至1983年底,完成一井一站和圆形隧道913米、矩形隧道274米。试验成果:盾构掘进的轴线误差和地表沉陷都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隧道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可满足地铁隧道结构要求,防水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初步掌握槽壁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市区“乘车难”的矛盾日渐突出。1983年初,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探讨上海的多平面、大容量快速有轨交通工程。4月,市计委向市政府上报《关于建设本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项目建议书》,建议建设南起金山卫、北抵宝山、纵贯南北的快速有轨交通干线,穿越市区的中段为地下铁道。8月,市政府批准项目建议书,并成立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组织有关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985年3月,上海市地铁公司成立,接替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的地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1986年7月,市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建设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的请示报告。8月,国务院批准立项。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成立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石礼安兼任指挥。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本规范不适用于高速磁浮系统的建设和运营。 1.0.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满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并应做到以人为本、技术成熟、经济适用。 1.0.4 城市轨道交通应经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 1.0.5 本规范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基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尚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 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0.2 建设constru ction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安装、 调试验收和试运行,包括车辆和机电设备的采购、制造。 2.0.3 运营opera tion 为实现安全有效运送乘客而有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3.0.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3.0.2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发展模式和不同规划期的发展目标,提出网络规划布局以及线路和设施等用地的规划控制要 求。 3.0.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以乘客需求为目标,应做到资源共享和方便乘客使用。 3.0.4 城市轨道交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确保正常使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的要求。 3.0.5 城市轨道交通应采用质量合格并符合要求的材料与设备。 3.0.6 城市轨道交通应具有消防安全性能,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应具备乘客和相关人员安全疏散及方便救援的条件。 3.0.7 城市轨道交通应采取有效的防淹、防雪、防滑、防风雨、防雷等防止自然灾害侵害的措施。 3.0.8 车辆和机电设备应满足电磁兼容要求,投入使用前,应经过电磁兼容测试并验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

补充其他有效措施。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可参照执行。 (一)线网客流预测:在远景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基础上,预测项目远期设计年限建成的线网规模的全日客流总量、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总量和客流负荷强度;并对各条线路的客流进行总量控制与分析。

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 状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90

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08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km和236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km,总投资6000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03年-2006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

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建城轨交通,编制城轨交通线网规划,初步估计线网规划总长度为1000~1500公里。总之,无论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数量、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还是已经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都非常庞大,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快,同时开工建设的线路多。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分析,1995年-2008年12年间,中国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从1个城市增加到10个,运营里程从43km增加到790km。日本东京地铁,50年间建设286km,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 -1969年,10年间建设100.5km。按年平均建设里程比较,北京、上海比东京快3倍多。上海、北京两市政府都提出每年建设40~50km 的承诺,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打破常规,4条线或6条线在同时开工建设,投资以每年100多亿速度在推进,中国城轨交通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详]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围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容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可参照执行。 (一)线网客流预测:在远景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基础上,预测项目远期设计年限建成的线网规模的全日客流总量、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总量和客流负荷强度;并对各条线路的客流进行总量控制与分析。(二)线路客流预测:预测全日客流量和各小时段的客流量及其比例、全日和高峰小时的平均运距及平均客流负荷强度、全日各级运距(每2km分级)的乘客量。 (三)车站客流预测:预测全日和早、晚高峰小时的各车站上下行的乘降客流、站间断面流量以及相应的超高峰系数;在大型社会活动期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32 适用专业: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学分: 二、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是一门研究轨道交通服务活动中的法律与法规的学科,是重要是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及轨道交通中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熟练地运用其进行客运服务工作以及客运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乘务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依据课程的工作领域分类,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课程紧紧围绕从事客运服务岗位工作需要的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和技能作为设计出发点,力求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及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知识及国家方针政策轨道交通法律关系和轨道交通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制度及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分清轨道交通运营中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达到运用所学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分析在轨道交通运营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2、提高学生依法分析问题、解决轨道交通客运纠纷的能力,从而为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三)素质目标 本课程将素质将于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表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复习题 项目一轨道交通线路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轨道交通线路简称线路,它是由路基和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2.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线路的平面,它表明线路的曲、直变化状态和走向。 3.线路的平面由直线、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组成组成4.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铅垂面上的投影,叫线路的纵断面,它可表明线路的坡度变化。 5.在轨道交通中,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向或越过另一股轨道的设备,称为道岔。 6.线路根据地形的变化,有上坡、下坡和平道。上、下坡是按列车运行方向来区分的,通常用“+”号表示上坡,用“一”号表示下坡。 二、选择题(不定选项) 1.常见的路基为(AD)路基。 A路堤式 B半路堑式 C半堤半堑式 D路堑式 2.线路在转向处所设的曲线为圆曲线,其基本组成要素有(ABCD)。 A曲线半径R B曲线转角Q C曲线长L D切线长度T 3.线路纵断面由(ABC)组成。 A平道 B坡道 C竖曲线 D缓和曲线 4.轨道是由(ABCD)道岔和其他附属设备等不同力学性质的材料组成的构筑物。

A钢轨 B轨枕 C连接零件 D道床 5.按线路与地面的关系可分为(ACD)。 A地下线路 B车场线 C地面线路 D地上线路 三、判断题 1.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也叫做下部建筑,它是轨道交通运输的基础。(√) 2.缓和曲线的特征为从缓和曲线所衔接的直线一端起,它的曲率半径p由无穷大逐渐增加到它所衔接的圆曲线半径R。(×) 3.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它的中心线来表示的。(√) 4.按线路与地面的关系可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等。(×) 5.道床直接支承钢轨,并通过扣件牢固与钢轨相联接。(√) 6.曲线半径越大,曲线阻力越小。(√) 7.曲线附加阻力与列车重量之比,叫曲线附加阻力。(×) 8.道岔的有害空间是限制列车过岔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思考题 1.钢轨的功用有哪些 答:钢轨的作用是支承和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运行,把车轮传来的压力传给轨枕,并为车轮滚动提供阻力的最小表面 2.道岔的几何要素有哪些 答:道岔的几何要素有道岔前部实际长度;道岔后部实际长度;道岔全长;道岔前部理论长度;道岔后部理论长度 3.试画出一副普通右开单开道岔示意图,在图上标注各组成部分和主要部件。各有何作用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新 编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新编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08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km和236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km,总投资6000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03年-2006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内容简介:目前,我国有许多城市正在规划和实施轨道交通项目,为及时全面地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提供标准服务,编者们将截止到2009年5月涉及轨道交通建设各个阶段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产品标准等汇编成册,供项目审批、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结算等单位使用。限于篇幅,《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未收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估算指标》GCG 101-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GCG 103-2008三种经济定额。 一、综合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二、基础类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GB5655-85)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GJJ/T119-2008)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4-2007) 地铁客运服务标志(GB/T18574-2001)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地下铁道标志(GB5845.5-86) 地铁限畀标准(CJJ96-2003) 三、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四、勘察规划标准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Y220-95) 五、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CB50446-2008)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CB50382-2006)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81-2006)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 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CJ/T170-2009)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CB/T50438-2007) 六、产品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GBl4227-2006)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G趴4892-2006) 轻轨交通车辆能用技术条件(CJ/T5021-1995)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7928-2003) 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J/I’287-2008)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车通用技术条件(CB/T20908-2007)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GB/T14894-2005)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讲解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 3.6小结 (13)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

第一章综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伦敦、巴黎、东京以及莫斯科等

轨道交通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正在建设中的XX市轨道交通明珠二期工程是市区轨道交通网主干线。全长22.03公里,中高架线1.582Km,敞开段落0.323Km,其余均为地下线。与已运行的明珠一期高架的宝山路站和虹桥路站相连,构成城市环线。 XX路站位于四平路以东,同嘉路以西,海伦路以北,天水路以南的矩形街坊内。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总长度286m,车站标准段宽度19.6m,站台宽度12m,有效站台长度142m,站厅层公共区面积1766m2。站台层公共区面积1542m2。设备管理用房分设于车站站厅层的西端,车站环控机房布置在站厅层中部的加宽段内东、西端地面上分设有2座区间通风亭和1个排热风亭,车站中部地面上设有1座新风亭和1座排风亭,车站冷却塔和膨胀水箱设在车站中部地面上。 安装工程内容:工程机电设备供应、安装、调试和投入正常运行以及维修、保养等项目。其中包括上述的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从降压变电所0.4KV馈出开关柜出线端开始,照明只到照明配电箱上桩头)。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照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要求执行;根据我国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及ISO9001的标准进行施工管理和验收。 1.2 机电设备系统设置 地下环控系统采用屏蔽门系统,即在车站公共区域设置了制冷、通风、排烟系统,在车站站台下及车行道设置了顶排热系统,在区间设置了活塞通风及隧道机械通风系统,车站设备和管理用房也设置了空调子系统。 相对来说,给排水系统比较简单,主要有地下车站和区间两部分组成。地下车站:给水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冷却循环用水;排水包括污水、废水和雨水排放;消防设消火栓给水。区间:由消火栓给水和通道废水排水组成,系统与地铁一号线类同。 电气部分主要是指动力照明系统。主要包括车站内动力配电系统(与降压变电所界面为车站降压变电所0.4kV馈出开关箱)、车站内照明配电系统(与建筑装修界面为车站范围照明总配电箱入配电箱处)、车站相邻半个区间一、二级动力照明配电系统及一侧区间的区间泵房及风机配电系统。 1.3 本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 ●国家批准颁发的机电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施工图例。 ●XX市质监总站颁发的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核验要求。 ●本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规定。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设规划定稿版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设 规划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及线 网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建设单位: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3.7

1.规划方案概述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包括14 条线路,总里程约496km。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确立的南京市近期(2014~2020年)修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达到 215.7km,分别为:1 号线北延线(迈皋桥站至二桥公园站,全长 7.2km,设5座地下站)、3 号线三期(吉印大道站至秣陵街道,全长 6.6km,设 2 座地下站)、4 号线二期(珍珠泉至中保站,全长 10.7km,设4个站)、5 号线(将军路站至方家营站,全长 37.2km,设车站 29 座)、6 号线(栖霞山至南京南,全长 32.1km,设站16 座)、7 号线(西善桥至仙新路,全长 35.7km,设车站25座)、8 号线一期(麒麟镇至西善桥,全长 29.8km,设16座车站)、9 号线(绿博园站至长途汽车东站,全长 18.0km,设车站15座)、10 号线二期(安德门至王五庄,全长 12.1km,设车站 8 座)、11 号线(滨江村站至大桥北路站,全长26.3km,设13座车站)。 2.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2.1.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地面线、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必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或隔声窗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适用专业:15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科生授课系部:机电系 计划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车站设备及运营组织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多个不同功能子系统,从而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运营组织概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本课程课程前导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认知实训》、后续课程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组织》。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基础知识,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线路,车辆,接触网,通信信号,环控等机电设备,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管理等运营管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初步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主要设备的基本使用能力。 (三)素质目标 树立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概念,具有进一步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教学内容: (1)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及发展; (3) 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种交通方式及其技术经济特征。 2?教学要求: (1)了解: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及发展; (2)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分类,有轨电车、轻轨、地铁、市郊铁路的运营特性及适用范围。 3 ?教学重点、难点和深广度及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的说明 (1)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2)难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种不同形式的运营特性及适用范围; (3)主要教学方法及手段:将各种不同形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及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 线路 1?教学内容: (1 )线路基础知识; (2 )高架结构工程; (3 )地下隧道工程; (4)车站建筑。 2?教学要求: (1 )了解:线路平面图及纵断面图,高架结构工程,地下隧道工程,限界的分类及限界图; (2 )理解:线路分类,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3)掌握:轨道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限界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3 ?教学重点、难点和深广度及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的说明 (1) 重点:线路分类,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组成要素,道岔的组成,限界的概念; (2) 难点:不同线路及其平纵断面对行车的影响,道岔对行车的影响; (3) 主要教学方法及手段: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线路及其平纵断面对行车的 影响,通过行车事故案例说明道岔对行车的影响,通过多媒体展示轨道、道岔等实物,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 车辆 1?教学内容:

地铁工程机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地铁工程机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特点的阐述9 1.1工程概述9 1.2专业概况及特点 11 1.2.1动力与照明系统11 1.2.2给排水及消防系统13 1.2.3通风与空调系统15 1.2.4 设备管理用房土建及装修工程16 1.2.5装配式综合支吊架系统17 1.3工程的特点及难点18 1.3.1地铁工程会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8 1.3.2地铁工程参建单位多,作业面狭小,时间紧,质量高18 1.3.3各设备安装单位预留孔洞多,需紧密配合18 1.3.4地铁工程对材料要求严格,甲供和甲控乙供材料多19 1.3.5地铁施工环境的复杂,要创造条件,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19 1.3.6机电安装承包商的各专业与系统的接口多19 1.3.7 防火封堵工程量大,部分区域难处理19 1.3.8 管线密集的地方要上综合支吊架 20 1.3.9对外部关系协调要求特别高20

1.3.10土建主体结构单位的移交时间,会影响进度计划的制定20 1.3.11轨行区作业有特定施工和技术要求20 1.3.12设备单体调试工作量大,站级或线级联调配合要求高 21 1.3.13成品和半成品的保护21 1.3.14安全必须动态管理21 1.3.15 文明施工要求高21 第二章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22 2.1概述22 2.1.1项目管理目标22 2.1.2项目管理原则22 2.2 施工组织机构22 2.2.1组织机构设置原则22 2.2.2施工组织机构框23 2.3部门职责24 2. 4岗位职责28 第三章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35 3. 1里程碑工期计划35 3.1.1XX地铁1 号线车站机电(风、水、电)安装02A标工程工期35 3.1.2各站工期计划35 3.1.3总体工期计划35 3. 2工期目标35 3. 3进度计划实施方案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