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特性

任何一个电视系统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可观看的图像,图像的好坏要由人眼来鉴定。评价电视图像的的综合质量,需用多种仪器进行测量、比较和鉴定,但最终要由人眼观察并作出评定。应当充分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机理

人眼是一个构造极其复杂的器官,形状近似球体。当人眼注视外界某物体时,由物体发出或反射、透视的光线通过眼球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光敏细胞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视觉神经传递到视觉中枢,就产生了视觉。

视网膜上有大量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杆状细胞对明暗程度很敏感,对色彩分辨迟钝;锥状细胞既能区分光的强弱,又能分辨光的颜色;杆状细胞对弱光的灵敏度高,对强光失去作用;锥状细胞在强光下才起作用,产生色感,分辨细节。在弱光下杆状细胞起作用,只能看到黑白景象;强光下锥状细胞起作用,能分辨颜色和细节。电视系统中只考虑锥状细胞的视觉特性。

视敏特性

视敏特性是指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灵敏度的特性,即对辐射功率相同的各色光具有不同的亮度感觉。在相同辐射功率的条件下,人眼感到最亮的光是黄绿光(555nm),感觉最暗的光是红光和紫光。视敏特性可用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来描述。

亮度感觉

亮度视觉范围:人眼能够感觉到的亮度范围。这个范围很大,可达109:1。人眼总的视觉范围很宽,但不能在同一时间感受这么大的亮度范围。当平均亮度适中时,亮度范围为1000:1;平均亮度较高或较低时亮度范围只有10:1;通常情况下为100:1;电影银幕亮度范围大致为100:1;显像管亮度范围约为30:1。

人眼对景物亮度的主观感觉不仅取决于景物实际亮度值,而且还与周围环境的平均亮度有关。人眼的明暗感觉是相对的,在不同环境亮度下,对同一亮度的主观感觉会不同。

人眼的彩色视觉

人眼的锥状细胞有三种,分别对红、绿、蓝三种色光最敏感,称为红感细胞、绿感细胞、蓝感细胞。当一束光射入人眼时,三种锥状细胞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不同颜色的光对三种锥状细胞的刺激量是不同的,产生的颜色视觉各异,使人能够分辨出各种颜色。

人眼的分辨力

人眼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眼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称为分辨力,分辨力的大小用分辨角表示,分辨角也称视敏角或称视角。视力正常的人在中等亮度和中等对比度情况下,观察静止图像时,人眼能分辨的最小视角约为

1’~1.5’。人眼的分辨力因人而异,分辨力还与景物照度和对比度有关。

人眼的视觉暂留

当人们所见到的物体突然从眼前离开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并非同时消失,而会短暂的保留在视觉中,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视觉暂留的时间长短与光线的颜色,强弱,观看时间长短有关,一般在1/20秒左右。人眼的视觉暂留在电视技术中得到了具体应用,成为顺序扫描分解与合成电视图象的基础。

由于视觉惰性的残留时间有一定限度,当作用人眼的光脉冲重复频率不够高时,人眼已能分辨出有光和无光的亮度差别,因而产生一明一暗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闪烁效应。当光脉冲的重复频率增加到某个数值时,人眼觉察不到有闪烁效应,而是一个连续的感觉,我们把刚好感觉不到有闪烁效应的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并用fK表示。

利用断续投影进行测试,结果当重复频率超过每秒48次时,绝大多数人不再感觉闪烁,48次/秒就成了人眼不感到闪烁的临界闪烁频率。电视应当满足这个要求,每秒画面改换的次数应当大于(或等于)48。在电视技术中,临界闪烁频率是决定其场扫描频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视觉心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物体“动”的经验,在观察“动”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在时间很短,位移很小的情况下,尽管其位置变化的过程没有全部看到,但依靠“动”的经验,仍会产生物体位置连续变化的感觉。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