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皋规划

如皋规划

如皋规划
如皋规划

如皋城市规划

一、发展背景

沿江开发地区的SWO■分析

(一)、内在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该区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及苏南沿江发达地区苏、锡、常的强力辐射范围内,且有外贸口岸作依托,兼有工贸与科技信息灵通、产品原料流通畅达、货物转口匀速边界的优势。

如皋临江地区有优越的公路、铁路、港口条件,规划利用好这段岸线是如皋市面临的发展机遇,珐合“十五' 、“十一五”期间引进外资,开发“两头在外”的工业项目,建设公用深水码头,大幅度增加如皋港区的吞吐量,沿江地区将成为江北产业带中的重要节点。

长江港口:如皋港区距南通港仅28 公里,距上海吴淞口约127公里,溯江而上可至南京(2003 公里)、芜湖、汉口等沿江城市。岸线具备开辟深水港、建造万吨级泊位的良好条件,是良好的避风港,建港条件优越。

内河交通:如皋港引河可与如(皋)泰(兴)运河连接,港区后方发达的内河运输网络可以充分利用;毗邻万吨级码头的四号港,可作为外江港池,直抵宁通一级公路引河大桥。

公路:随着宁通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使本区与长江沿线、苏南地区有着便捷的联系,规划建设皋(如皋)张(张家港)汽渡、苏通第二通道将进一步加强如皋与苏南地区的联系。

如港公路、204 国道沟通沿江地区与如皋市区的联系,与如港路正交的宁通高速公路从沿江地区北部由西向东穿过,附近共有葛市、二案、九华三个出入口。拟建的沿江公路从沿江地区南部穿过。

铁路:苏北新长铁路在如皋市境内长约48 公里。计划向港区方向铺设支线,提高港区和工业区的集散能力。

2 .资源优势

如皋市沿江地区位于市域南部,岸线资源、淡水资源丰富,南通市现有160 多公里的长江岸线,自然形成的深水岸线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已被开发利用,唯如皋港区尚有近15 公里可供开发的优良岸线。由于毗邻长江,拥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沿江地区有广阔的滩涂和宽深的连片国有平坦土地,居民少、建筑物少,开发成本相对比较低廉,为如皋沿江地区经济后发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保障。

长青沙等岛总土地面积两万多亩,岛上大气、水土环境质量总体在二级以上,土壤环境背景值较低。树木20 万多棵,果园、竹林初步形成了环岛林带、农田林网。岛上有保护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江边芦苇丛生,四季候鸟栖居,野鸡、野鸭、天鹅、野兔等野生动物常年可见。有高产稳产农田

1 万多亩,土壤主要为冲积黄土或冲积黄粘土,耕层深厚肥沃,现该岛作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

如皋科教发达,拥有较高素质和较低价格的劳动力资源。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条件好、能力强、

质量高,建筑、基础材料、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等产业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培养了一大批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同时,劳动力价格水平较低,能有效降低投资者的用工成本。

3 .产业基础

如皋市位于长江北岸,是苏中地区接轨苏南、服务苏北的经济前沿,可以有力地接纳沪宁产业带的经济辐射。如皋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一定骨干、大中型企业(集团),已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食品工业、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工业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的经营,已开发近10平方公里,已利用 5 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化工油品生产、港口仓储和电子零件集散的结构特色。

物流产业:港口现有21 万吨油品仓储能力,03 年再增加20 万吨容量,成为苏中最大的石化仓储基地。

石化产业:具有50 万吨燃料油净化能力,燃油储运能力将进一步增强,2005 年之前将

建成年生产沥青500 万吨的能力,区内石油化工生产已经形成规模,并形成产业链。

生态农业:长青沙岛自然生态保持良好,岛上以“干冲浪”大米、“绿沙王”西瓜为主的绿色食品已形成较好的市场需求。

4 .政策优势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已进入全省沿江重点开发方阵,在开放、用地、投融资、户籍、水环境保护、岸线管理、港口发展、联动开发、人口等政策上给予扶持,重点加快建设。南通市、如皋市有关部门相应制定了有关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将大大的提高沿江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推进地区开发。

(二)、自身劣势

1 、所在区域整体实力有待提升,南通市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 个沿海城市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中,与苏州、嘉兴一样接壤上海。但是,由于长江天然门槛和产业基础的缘故,南通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不如苏南的无锡、苏州,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开的趋势。

南通由于位于长江北岸,在90 年代长江三角洲快速崛起的过程中,相比之下,与上海之间的经济互动较弱,同时,所属县市的经济实力也较脆弱,南通市委、市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缩短与苏南先进地区的差距。

2 、如皋地区经济地位亟需提高近年来如皋市抓住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历史包袱较重,产业基础不够深厚,以至于如皋市经济实力在南通各县市中相对滞后,与长江南岸同类型的沿江城市如张家港、江阴等相比,如皋的港口岸线利用、工业开发,外资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如皋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追赶跨越战略” ,今年经济建设呈现全面起跳的态势。

3、城市化水平较低,影响整体经济水平

如皋市人口基数较大,2002 年总人口145.28 万,位居南通市各县市首位,在全国也属人口大县(市)。城市化水平较低,非农水平35.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人口比例较大,一

方面不利子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只要能够很好地利用区域快速工业化的契机,实施城市化的战略,大量的具备相当文化水平的农村人口将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空间和产业转移。

4 、产业结构有待继续优化。

近年来如皋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但是成效不快,第一产业仍占有很大比例。而第二产业这主要以传统工业(机械、纺织、食品、电子、化工等)为主体,以数量扩张为特点,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较慢。临港仓储物流和工业所占的比例增加缓慢,生态农业和沿长江优越的旅游和农业资源条件仍未得到充分利用o

(三)、潜在机遇

1 、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崛起带来的机遇九十年代以来,以浦东开发为重点,上海的整体经济实力突飞猛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国际都市圈日益崛起,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更是为长江三角洲孕育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如皋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其丰富的动植资源和旅游资源将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挂设,将带来长江三角洲港口之间功能调整。南通港将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乙重要组成港,如皋港作为南通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中将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沿江开发与接轨上海,两者互为带动,互为促进。加快沿江开发将为如皋接轨上海创造更有利的基础和条件,接轨上海是如皋推动沿江开发进程直接、现实和重要的战略举措。随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设,日趋融合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开始走向多领域、大覆盖的互动合作,经济持续发展的上海作为龙头城市,其辐射功能更为显著,可以使如皋在更大范围、更多层次、更广领域吸纳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信息流,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要素和资源,进而在产业、要素、物流、政策、环境等方面接受大都市的辐射。随着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其经济发展战略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城市功能正在发生变化。接轨上海,就意味着吸纳上海转移的行业、产业,参与上海工业的分工与合作。同时,上海也是国外资本进入华东乃至整个大陆最重要的通道和跳板。接轨上海,就能触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脉搏、抢得引进国际资本的先机、开辟招商引资的快速通道。

2、沿江地区整体开发带来的机遇为了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江苏省委、省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加快沿江开发的战略决策。沿江地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在国际资本和产业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过程中,通过沿江开发,有利于沿江地区更好地吸引和集聚国内外的生产要素,促进沿江产业的大发展,有利于苏中加快融入苏南和快速崛起.

实行沿江开发,为如皋率先融入苏南提供了重大机遇。从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态势看,目前产业资本流转出现了由南向北的梯度转移,外商投资的增长速度在一些县(市)已呈现出

苏北赶超苏中、苏中赶超苏南的趋势。同时,随着苏南沿江开发力度的加大,这些地区的资本投入逐渐向北沿江地区集聚,必然对苏中沿江地区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如皋凭籍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将在沿江开发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为了更好的推进北岸沿江地区的发展,提出了突破行政界线,推进沿江两岸联动发展产业、联动开发产业园区、联动建设基础设施、实现南北共建共享、共兴共赢的目标。如皋市与张家港市南北呼应,两市联动开发已形成了方案。

因此,在这种宏观条件下,如皋沿江地区开发的关键,在于紧紧把握机会,联动发展,借外力实

现自身经济实力短时间内的腾飞。

3 、如皋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机遇为了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江综合开发战略决策,实现如皋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的目标,如皋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适时做出加快推进沿江经济综合开发的决策,扩大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的范围,建立如皋市沿江开发组织领导体系,实现经济中心建设的转移,加大开发、开放力度,在沿江地区培育如皋市经济增长极,建设新型的工业化港口城市。

( 四) 、现实挑战在区域整体经济实力提高的同时,区域内部的竞争也日益加剧。无论从国际上和国内的沿海地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的沿长江和沿杭州湾地区,都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重化工业,这对如皋沿江开发也构成了挑战和竞争。

沿江产业开发,对于地区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如何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沿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沿江地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发展目标

( 一) 、总体目标综合以上对于区域发展背景和沿江地区发展潜力的分析,拟定沿江地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如皋港岸线资源、黄金水道资源、土地资源、滩涂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如皋港的开发和开放推动沿江资源的综合开发,接轨上海、融人苏南,发展临港型工业基地、制造加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休闲旅游基地、生活服务基地,建成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 区)。

(1) 长江沿线的重要港区如皋港是南通市的重要港区,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宗散货中转石化仓储和外贸运输的口岸之一,是发展临江工业和公共货物运输的综合性港区。

(2) 临港型工业基地沿江地区是实现如皋经济腾飞的依托,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优势,重点引资发展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大用水量、大用地量的项目,建设成为钢铁冶炼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机电加工基地、船舶修造基地、电力能源基地。

(3) 现代物流基地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内河航运优势、公路优势和铁路优势,策应区域内物流总量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沿江地区构建河陆联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区域现代化的物流基地。(3) 休闲旅游与生态农业基地结合长江沿江旅游规划,重点开发长青沙生态休闲度假区,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开发休闲度假的项目如特色养殖观赏、人工湖休闲垂钓、农村田园风光、水上娱乐等,建成长江北岸重要的休闲旅游基地、现代生态农业基地。依托生态农业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高科技产业,形成生物工程、生命科学基地。

(4) 现代化的港口城市( 区) 根据南通市总体规划,如皋沿江地区是南通市的重要“辅城” ,成为南通市乃至长江北岸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上强调“以人为本' 的理念,强调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配合沿江地区的产业开发,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和设施保障。配套建设现代化的居住生活设施,营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型港口工业城市(区) 。

(二) 、近期经济目标根据如皋市委、市政府《关于扩大港区范围,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综合开发的意见》,沿

江地区经过5—10 年努力,形成300-500 亿的工业总量,20-30 亿的财政收入,在经济总量上实现再造一个如皋的目标。

总体围绕“一年大变、三年突变、五年巨变”的目标实施沿江资源综合开发。

(1) 一年大变

2003 年,如港一级公路二案立交至江边确保 6 月底通车,年底全线贯通;园区内的框架

道路和江堤公路全部黑色化,道路两侧高起点绿化,美化,亮化,开工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包括皋张汽渡、如港公路至长青沙大桥汽渡口一级公路,长青沙至泓北沙的导流堤工程,110KV

变电所,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全力推进阳鸿石化储运项目、阳光大化工、TLA 沥青项目、

污水处理项目、区域供水项目、机电加工和精细化工两个工业园区项目、电厂项目和友谊沙的开发。

(2) 三年突变。完成道路、管线、水系、绿化以及与城市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开发长青沙、泓北沙、友谊沙,建设以长寿、花木为特色的疗养、保健、度假、娱乐项目和生命科学、生物工程项目,营造休闲旅游基地以及现代仓储物流基地;完成泓北沙、友谊沙围垦;初步形成滨江城市的功能分区。建设集行政、商贸、信息、文化、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商务区。

(3) 五年巨变。

拉开新型工业化港口城市的框架,确立沿江地区在如皋市的经济中心地位,形成以一个百亿元企业为龙头,几个十亿元企业为支撑,一批亿元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群体格局。跻身江苏省沿江开发区先进行列。

三、发展战略

(一) 、产业发展一一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沿江地区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港口、工业、旅游业的发展要协调与周边的关东,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积极融入和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发展。

置身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国际航运中心、沿海大通道、苏通长江大桥、“世博会'、产业结构调整等有利因素对沿江地区未来影响深远。结合长江岸线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协调沿江港口与城镇的关系;协调临港产业、生态旅游业与周边的关系。

宁通高速公路和苏通大桥的连通,如皋应树立“上海都市圈的如皋'的理念,积极主动地接受上海及周边发达地区的辐射,融入上海都市发展圈层。在产业上突出工业、外经贸、商贸、仓储物流、交通、旅游五大重点产业。通过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与上海衔接。

同时,苏北、苏中地区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已得到长足的发展,根据江苏省外向型经

济总体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城镇体系、发展沿江窗口地区、推动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全方位开发,是促进江苏省率先转变成外向型经济并入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步骤。

(二)、社会发展一一以港兴城、协调发展.

“依水建港,以港兴城,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这是所有港口城

市历史发展进程中“城港互动” 的基本趋势。随着临港工业开发速度加快,用地空间将由原来的西南侧向东、向北扩展。加快沿江地区的产业开发,必须与所在的城镇建设联系起来,近期依托长江镇,建设配套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与居民动迁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远期经济到达相当规模后,可以启动港口新城的建设;同时,以港口的开发和临港产业推动工业化进程,配套建

设居住服务设施,推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港口与城市均作为经济运作的载体,两者之间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沿江地区开发,必须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城市建设为契机,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开拓如皋市新的增长极,带动城市的各项事业的同步发展,建立现代化的滨江新城。

(三)、城市建设——全境拓展、有序开发沿江地区丰富的港口、土地、水资源,决定了地区多样化的功能开发,为了更好的整合资源,提高综合竞争力,必须对地区内的土地统筹规划,将沿江120 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规划的范围。实现全境拓展并不意味着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分片实施。在合理的划分功能片区的基础上,确定不同阶段各个片区的建设重点,协调分期建设。

充分考虑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合理划分片区和阶段,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开发。借鉴国内成功开发区的经验,为了加快实施沿江地区的开发,采用成片整体开发战略。成片开发按空间尺度可分为大规模成片开发和小规模成片开发,前者如整个地区,后者如划分为多个园区。成片开发可以由中外投资者(特别是大公司、大财团)承包一个划定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分期和分区建设的划分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四)、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持续发展

沿江各个功能组团的引进、确定和资金的投入及运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效益核心,同时为了确保地区长久持续发展的可能,要致力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要创造富有活力、安宁、舒适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氛围。效益原则应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

沿江开发要注重与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融合、共生,开发与建设的强度要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和在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产业部门应严格实施环保法规,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区为重点,大力开展沿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确保饮用水和生态安全。加强生态建设,保持长江流域特有的自然风貌,植树造林,建设沿江河、沿路和工业区与生活区的人工生态林带,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创造宜人的、协调的人居环境,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四、实现措施

1、城市经营所谓经营城市,就是将城市视为一个巨大的资源聚合体,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人力作用资本及其延伸资本,进行集聚、重组和运营,实现资源在容量、结构和秩序上的最大化、最优化。经营城市是基于经济体制转型的一种政府行为方式变革,所

采用的模式往往与城市政府自身职能转变和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相关联。对于沿江地区开发,应积极采取经营城市的手段。

(一)、土地:政府可资经营的最大活化资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用市场的眼光重新认识城市、审视城市。每一个城市都是城市政府运用公共资金长期投入的积淀,是城市总体资本的实物形态;同时,每一个城市还只有唯一性的空间利用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实际上就是城市政府所垄断的最大的一笔有形公共资产和无形社会资产。

(二)、资金导向和功能导向:明确经营城市的目的

经营城市策略的提出,是在资金成为城市发展最大制约瓶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筹措

建设资金是城市经营的一个直接目的。但从经营城市最终意义上的目的来说,经营城市是为了不断增强和优化城市功能。当前一些地方的城市经营实践,更多地呈现出一味追求资金和利润最大化的倾向。这种以资金为单一导向的城市经营往往容易与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产生:中突。资金导向的城市经营往往立足于近期发展,而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则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对城市功能优化与提升的系统综合作用。如皋沿江地区在城市经营中要防止本末倒置,既要给城市发展输血,更要给城市发展造血。

(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产:环境与文化资源的经营良好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是如皋城市经营的一笔无可估价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产。对这两种资源不仅要保护好,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城市经营的策略运作好,以最大化地生成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如皋城市软环境建设的水平。

(四)、城市形象和注意力经济:知名度、美誉度的经营注意力经济是新经济时代的全新概念和必然产物,城市个性、知名度、美誉度等是构成注意力经济的重要元素。城市品牌、城市个性既是城市经营的内容,也是城市经营的结果。在这方面,如皋尤其需要集中专门力量开展专题研究,加大对城市包装、宣传和推介的力度。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高品位进行如皋港口城市形象设计,多渠道、多层次包装如皋沿江地区,宣传如皋沿江地区,推介如皋沿江地区。

2、制度创新

当代国家与地区的主要动力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更带有根本性。

(一)、政府职能定位:寻找有为和无为的契合

沿江地区开发必须创新体制,开放开发。以市场为导向,用最好的资源和优势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大量注入,走出一条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资的沿江开发路线。建立投资与管理主体分离的基础设施投资体制。

政府管理经济的思维也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从以往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为主转变到制定规则、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上来,提高政府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政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政府职能积极延伸到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进入的那些领域,例如社会公共产品的制造、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

(二)、土地制度创新:应用市场机制平衡多元发展主体需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质量,土地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应成为如皋城市建设、发展和经营的战略内容。政府应把土地供给当作介入经济运行模式的一种手段和资本。当前,如皋应针对土地使用和管理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加紧土地制度创新。一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二是处理好农业用地权属转换过程中的利益矛盾.政府在将农业用地改造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中,要按照市场方式进行运作,必须给予农民必要的利益补偿和社会保障,以有利于城市发展为前提,兼顾城市政府与农民的利益。

3 、接轨上海、融入苏南一是加强政府沟通。加强两地政府之间的对口联系、沟通交流,创设对接联动机制,推动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拓展经济合作的空间。二是拓展企业联系。如皋不少工业企业在上海和苏南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网,有着比较固定的业务联系。在巩固这些业务联系的同时,要促成更多的两地企业联姻。面对“世博会” 带来的商机,要积极参与大上海建设,服务大上海发展。三是发挥人文优势。如皋在沪创业和工作的人数众多,许多人事业有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要充分依靠这一优势,请他们为如皋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献计献策,牵线搭桥。四是利用会展交流。对上海大量的会展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寻找各种契机推介如皋,扩大如皋对内对外的经济交往。五是借助中介机构。更多地寻求与上海招商中介机构的合作,通过中介招商、委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