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区域地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地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地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地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区域的含义。

●课标解读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展示一个区域图,用情景导入法,导入新课——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区域的主要特征”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区域空间结构”,并完成【思

考交流】2、3;③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3、区域产业结构”并完成【思

考交流】4。→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3活动讲解研析“区域的基本特征”。

步骤8:师生互动完成“探究3”【问题导思】1、2。←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步骤9:教师通过教材P6图1-10和【例3】讲解研析“如何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步骤10: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第6题。→

错误!

(见学生用书第1

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人们生活中常说的地区和区域是一个概念吗?

【提示】地区与区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区域是一个具有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大到全球,小到某一个特定的地域。既可以是自然地理意义的区域,也可以是具有人文地理意义的区域。地区的概念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局限于“大洲、地区、国家”的框架之中;二是局限于“国家或地区”的框架之中;三是局限于特定的地域之中,如可以

1.概念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3.区域的分类

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二者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2.乡村地域的范围比城镇地域的范围大得多,其重要性也就更大吗?

【提示】不一定。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其重要性与区域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区域重要性的衡量标准不同,其重要性也就不同。例如:从区域发展角度来说,城镇地域是区域的中心,带动区域发展,重要性比乡村地域大;从环境效益角度来说,乡村地域的环境污染小,要比城镇地域重要性大。

4.区域空间分布形式

3.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不是说上海市今后的发展只关注城镇地域就可以了?

【提示】从总体上看,上海市包括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由于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因此上海市今后的发展不应忽略乡村地域。

5.区域空间结构

1.

(1)概念: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

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主要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1)原因: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2)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3)过程

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前期农业经济占

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经济比

重迅速上升―→三次产业的产值

比重呈现出“三、

二、一”的格局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

(见学生用书第2页)

1.区域都有明确界线吗?

【提示】有的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等。

2.举例说明区域优势和特色?

【提示】如矿区的矿产资源优势,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特色,中心商务区的商业和服务功能。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

(2)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方向B.生活特点

C.发展水平 D.生活条件

【解析】第(1)题,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基本是沿着400 mm年降水量线划分的,而湿

润区和半湿润区是沿着800 mm年降水量线划分的,这说明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但区域的边界并不都是明确的。区域的划分是根据区域特征来划分的,而非人们的主观意愿。第(2)题,不同类型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

【答案】(1)B (2)A

1.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2.区域空间结构可分为哪两类?

【提示】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1.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看,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面及网络4个基本要素组成。

①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如工业点、商业网点等,它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②区域空间中的线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呈现出的线状分布形态,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线包括交通线、通信线、能源供给线等。③空间结构中的面是指区域内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表现出的面状分布状况,最常见的有农业空间分布所呈现的面、各种市场所呈现的面等。④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网络是由相关的点和线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络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使连接起来的点和线产生单个点或线所不具备的功能。

2.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的。生产力是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的原动力,劳动地域分工是形成区域空间结构的直接原因。区域空间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读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区域发展早期区域发展中期区域发展晚期

(1)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图中区域空间结构大致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该区域由发展早期→发展中期→发展晚期,交通条件有何变化?

(3) 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核心的范围在________,外围空间的范围在________,这说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在不断________。

【解析】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空间结构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中期,发展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更加密集;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到区域的各个部分。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变少;区域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答案】(1)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

(2)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1.如何根据产业的比重判断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提示】一般情况下,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说明该区域正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

2.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但农业不发达。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能反映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影响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差异表现及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图示法记忆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分析下面两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

不同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

不同国家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图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解析】要求懂得“两类国家”“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及其对应的数理关系。重在考查读图计算水平,培养推理计算能力和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一步,读上图,用直尺量读,按坐标计算出两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步,运用“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计算出两类国家的人口总数及其比值。第三步,读下图,用量角器量出两类国家三大产业各

占的角度,运用“某类产业的产值=国内生产总值×某类产业所占角度

360

”的公式,分别计算

出两类国家三大产业的产值及其比值。这样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答案】 C

(见学生用书第4页)

教材P5图1-9 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

[图表展示]

[解图精要]

湖南省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推动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大、中、小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使得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渐趋均衡的特点。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图表应用]

1.湖南省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提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1980年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2000年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到2020年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

2.湖南省人口结构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提示】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湖南省城市和交通有什么变化?

【提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交通运输由线状发展为网络状。

4.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提示】区域人口和产业的分布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教材第3~4页活动,第3题

【点拨】教材安排了图1-5、1-6、1-7三幅插图,要求学生对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三种典型区域进行剖析,着重引导学生从区域的人类活动差异方面来加深对区域差异的理解。这种区域差异可从人口分布、产业分布、产业结构、对外经济联系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答案】三个图片分别显示了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的景观。这三个区域的

【点拨】第一步:在活动过程中,应明确以下问题:

(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三次产业的比重有何异同?

(3)如何运用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来判断区域的发展水平?

(4)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第二步: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第三步:阅读表格中的产业比重数值,进行判读。

【答案】 1.A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因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而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A、B两地区工

业相对发达,因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C、D 两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因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在20%左右;D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为三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

2

3.产业结构有

区域的基

本含义主要特征空间结构类型空间

分布产业结构差

异产

分发

(见学生用书第6页)

2010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据此完成第1~2题。

1.北京东城区作为一个区域( )

A.其边界是模糊的

B.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与区域外部没有联系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崇文区原为乡村地域,并入东城区后成为了城镇地域

B.西城区没有区域特点,所以并入了宣武区

C.崇文区与东城区之间没有差异,所以并入了东城区

D.东城区、西城区已经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解析】第1题,东城区属于行政区域单位,它的划分以行政区划为指标。第2题,北京市中心四区都属于城镇地域,由于社会经济原因进行了合并,北京市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已经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答案】 1.C 2.D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澳大利亚相邻气候区

①界线是明确的②界线是模糊的③表现出明显相似性④具有显著差异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从空间分布形式看,悉尼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状( )

A.面 B.网络 C.点 D.岛

5.图中大部分区域的产业结构呈现出________的格局( )

A.一、二、三 B.三、二一

C.三、一、二 D.二、三一

【解析】第3题,气候区是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划分的,它们在空间上是递变的,因此,气候区的界线是模糊的;相邻气候区是不同的区域,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第4题,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悉尼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点状。第5题,“大部分区域”是关键词,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区域降水较少,气候干旱,人口、城市和产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大部分地区为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产业结构呈现“一、二、三”格局。

【答案】 3.D 4.C 5.A

6.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________。

(2)从总体上看,区域①和区域②有何区别和联系?

(3)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描述出天津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该变化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思考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区别和联系时,可借助下图进行:

第(1)题,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表现为点状。第(2)题,区域①为乡村地域、区域②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重点)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 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划分

3.区域产业结构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①含义: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②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①主要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②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①趋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②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自主诊断] 正误判断 (1)区域的界线一定很明确。 ( )

(2)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说明区域具有相似性。 () (3)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级行政区,那么上海市今后的发展只关注城镇地域就可以了。() (4)我国有些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小,说明农业不发达。() (5)第二产业比重越大,那么经济越发达。() 【提示】(1)×区域有自然区域,也有人为划分的区域,区域有的有明确界线,如行政区,有的界线模糊,如干湿区。 (2)×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3)×从总体上看,上海市包括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由于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因此上海市今后的发展不应忽略乡村地域。 (4)×产业结构一般代表比例关系和产业地位,并不代表发达程度。 (5)×一般情况下,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说明该区域正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合作探究·攻重难] 材料某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全国32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奉献了

地理《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 (三)、区域空间结构 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 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 3、通过让学生阅读宁波市轻轨发展规划图,讨论轻轨建设将给宁波的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区域产业结构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3、展示2006年我国、浙江省、宁波的三次产业比例图,让学生讨论这三外区域怎样优化产业结构?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水平如何?宁波的产业结构表明宁波在浙江省内的经济地位如何? 4、引导学生做课后活动1(P7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 义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1.区域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分类。 2.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差异。 3.学会利用各种统计图表比较分析区域的差异及发展变化特点。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 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界线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界线有的是明确的,也有的是模糊的 异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特色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联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主要类型 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4.空间分布形式 区域农业交通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 形式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产业内容

第一产业 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1)含义: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主要表现???? ?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2)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 产业比重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1)趋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总结深化] 1.理解区域特征 特征 作用 备 注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进行区域划分、确定 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实 有的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 虚 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 植被区等 区域内部表现出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 依据 不同区域之间也有相似性,区域内部也有差 异性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 基本含义(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活动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基本含义; 2、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结论】 A 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 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 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 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 济区、贸易区等。 E 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 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练习

专题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热点考向预测] 考向一区域产业结构 (2015·成都二诊)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2010年产业结构表(下表)。据表回答1~2题。 1. A.城市职能B.交通运输条件 C.劳动力素质D.矿产资源条件 解析:选A。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必然发达,故城市职能决定其产业结构不同于其他省市。2.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 ) A.水陆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 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D.技术力量雄厚 解析:选B。环渤海区域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所以第二产业主要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 考向二区域发展阶段 (2015·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3~4题。 3.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政策 C.人才D.市场 解析:选C。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4.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选B。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5.(2015·山东德州二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都沿长江分布。(2)两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的河流流经而水源丰富、水运便利;两地都是人口稠密地区而市场广阔。 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1题。

教学设计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材分析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本节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的主要特征、空间结构及产液结构出发,让学生对区域的基本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1.业结构等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域的含义和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2 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3 【教学难点】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概念及其主要动力。 ◆课前准备 ◆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我们在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在必修三我们开始学习区域地理。通过观看“中国区域划分图”让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板书:区域的基本含义 提问: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通常是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的地域空间。那么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板书:区域的主要特征. 提问: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 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提问:区域的主要特征和含义是什么? 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内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新疆长绒棉基地。 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优势、特色与功能,如北京的政治文化功能,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自然景观特色。 开放性,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如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承转:了解了区域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接下来我们看到课本第4页的活动1,请同学们从交通

《区域的基本含义》拓展提升B

《区域的基本含义》高考通关题组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在该方案中,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这说明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 B.城市化水平 C.区域的开放程度 D.区域的对外联系 2.从总体上看,该城镇()。 ①没有农业活动 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④带动了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2019年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图(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中国和美国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产业产值大于美国 B.中国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美国

C.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大于中国 D.美国的产业结构更合理 4.与美国相比,中国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技术先进 C.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D.工业基础雄厚 读某年我国①②③④四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5—6题。 5.该年某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0.1:55.3:40.6,图中与该地区产业结构最类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陆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受此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将受到极大冲击,产值迅速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不会受任何影响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7—9题。 7.澳大利亚相邻气候区()。

①界线是明确的②界线是模糊的③表现出明显相似性④具有显著差异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从空间分布形式看,悉尼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状()。 A.面 B.网络 C.点 D.岛 9.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区域空间结构中一般表现为岛状的是()。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路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④② C.③① D.③④

高二地理学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④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⑤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相对位置关系和⑧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⑩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产业结构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 ? ? ? ? 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 ?? ? ?? 种植业 ?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 ?服务业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21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22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23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24就业比重以及○25内部构成等。 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探究材料】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川东”“川西”,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1.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地区”这一说法,它与区域是同样的概念吗? 2.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 3.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活动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基本含义; 2、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结论】 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

名校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以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高山地区等地的旅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的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区域的主要特征; 学时难点 区域的主要特征

教学活动 【讲授】 【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来学习必修三的区域地理。什么是区域呢?请先来看看四幅图。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请同学们说明这些景观所反映的环境特征,如果让你在地球上寻找图中的地方,你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吗? (生):依次为 热带草原: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败的景象 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沙漠: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沙丘连绵 高山地区: 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可以在非洲找到它们。 师:同学们判断的非常正确。除了在非洲,其他大洲或大陆上能否看到这样的景观呢? 生:可以的。 师:这些景观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以非洲为例,我们看看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

第一节区域地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区域的含义。 ●课标解读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展示一个区域图,用情景导入法,导入新课——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区域的主要特征”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区域空间结构”,并完成【思 考交流】2、3;③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3、区域产业结构”并完成【思 考交流】4。→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3活动讲解研析“区域的基本特征”。 ↓ 步骤8:师生互动完成“探究3”【问题导思】1、2。←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 步骤9:教师通过教材P6图1-10和【例3】讲解研析“如何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步骤10: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第6题。→ 错误!

(见学生用书第1 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二十七)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发展阶段

考点集训(二十七) 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发展阶段对应学生用书p293 一、选择题 都市圈区(是)指由其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它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区(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山东都市圈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山东省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D) A.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 C.跨区域的人口迁移 D.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 [解析]由都市圈(区)的涵义可知,都市圈(区)内的各个城市之间联系密切,信息、资金、人口、物质流动交换频繁,得益于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和发展。选项D正确。 2.山东省六大都市圈(区)的形成,有利于(A) A.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分工与协作 B.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郊区城市化 C.减轻大城市的土地承载压力,有效遏制环境恶化 D.中小城市服务等级提高,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网络 [解析]都市圈(区)的最大特点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密切,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存在产业分工与合作。选项A正确。 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江城”出处可以追溯到唐朝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

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长江将武汉分割成南北,汉水将江北分成了汉阳与汉口。下图示意武汉市交通概况。读图完成3~4题。 3.汉水两侧的汉阳和汉口(C) A.按综合指标划分B.没有明确的界线 C.地形以平原为主D.为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汉水两侧的汉阳和汉口是按行政指标划分的,有明确的界线,处于江汉平原,故汉阳和汉口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 4.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体现了长江对武昌和江北(B) A.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B.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C.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D.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 [解析]桥梁起沟通作用,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说明武昌和江北间因长江阻隔,联系不便,故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体现了长江对武昌和江北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并不是对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自然地理分异是指自然要素的差异变化,武昌和江北自然地理环境有诸多相似之处,故该建设不能体现长江对武昌和江北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地域文化差异因多种因素形成,武昌和江北的地域文化既有相似也有差异,这并非仅仅因长江的阻隔而成,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会促进两地间文化的融合,并不体现长江对武昌和江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故选B。 读全球石化产业扩散模式图(图中带阴影的圆的大小表示对应量所占比例的大小),完成5~6题。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主要特征(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 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 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方向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水平 D. 生活条件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3题。 3. 该流域新垦区() 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 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 A. 河流明确的 B. 湖泊模糊的 C. 交通线模糊的 D. 山脉明确的 5.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 化学工业 B. 建材工业 C. 电子工业 D. 纺织工业 读“某年杭州两产业园区域图”,回答6~7题。 6. 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A. 整体性特征 B. 差异性特征 C. 联系性特征 D. 稳定性特征 7.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 地理位置差异 B. 气候、地貌差异 C. 人种分布差异 D. 技术条件差异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边界有实有虚 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 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9.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10.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主要特征(讲义)

3 征(讲义) 1. 了解区域的概念; 2. 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区域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难点: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二】区域的划分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 〔1〕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如国家、行政区等; ②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等;

③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④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或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的区域,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⑤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 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 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某一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等。 思考:人们生活中常说的地区和区域是一个概念吗? 提示:地区与区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区域是一个具有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大到全球,小到某一个特定的地域。既可以是自然地理意义的区域,也可以是具有人文地理意义的区域。地区的概念那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局限于〝大洲、地区、国家〞的框架之中;二是局限于〝国家或地区〞的框架之中;三是局限于特定的地域之中,如可以说〝上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不能说〝上海区域经济发达〞。 【三】区域的主要特征 1.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例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例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活动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基本含义; 2、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结论】 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 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塔山风景区、莱美工业区等。好吧,让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区域的概念。 板书一、区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概念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地球分为几个热量带?怎样划分? 【学生回答】 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区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或明确或模糊的边界。例如,一个县的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大洲的区域。一个工业区的区域等等,这就是区域的有界性。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④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⑤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相对位置关系和⑧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⑩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⑪对外联系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⑫乡村地域和⑬城镇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⑭工业、⑮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产业结构指⑯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一产业指⑰农业包括种植业⑱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⑲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⑳服务业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21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22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23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24就业比重以及○25内部构成等。 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探究材料】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

最新11区域的基本含义汇总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区域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区域的空间结构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和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能力。 2.自主学习,能够独立完成本节的预习自测,自我检查预习效果,总结知识和能力缺漏,学会运用趋于对比的方法分析区域问题。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学习内容 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熟练掌握区域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基础知识,区域的空间结构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和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 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注意扩展记忆。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要求:利用课前15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填空,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区域是指。 2.说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关系和形式。 说出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是指; 2、请说出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3、读课本图1-10,说出我国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1.关于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区域都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 B.同一级别的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 C.区域的分布位置都是非常明确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限的是 A .行政区域 B.文化区域 C.植被区域 D.气候区域 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的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 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4.下列产业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 .旅游业 B .林业 C .建筑业 D .商业 【我的疑问】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5、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学习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三、学习难点 1、区域的划分及其界线。 2、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 四、教育用具 导学案、课外材料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概念: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3、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和区域之间有显著的。 4、区域具有一定的。 5、区域之间是。 二、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和。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化水平、和等。 3、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和。 4、区域的空间分布形状有:、、、和。 5、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农业呈现状,交通运输线路呈现状和状,城市和工业呈现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呈现状。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3、完成P4活动题1: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4、完成P5活动题2: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一、单选题

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主要特征(练习)

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主要特 征(练习) 以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 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 2.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方向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水平 D. 生活条件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3题。 3. 该流域新垦区〔〕 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以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 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 A. 河流明确的 B. 湖泊模糊的 C. 交通线模糊的 D. 山脉明确的 5.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 化学工业 B. 建材工业 C. 电子工业 D. 纺织工业 读〝某年杭州两产业园区域图〞,回答6~7题。 6. 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A. 整体性特征 B. 差异性特征

C. 联系性特征 D. 稳定性特征 7.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 地理位置差异 B. 气候、地貌差异 C. 人种分布差异 D. 技术条件差异 以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边界有实有虚 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 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9. 以下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10.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以下问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A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D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有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该线,请你归纳4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 __;气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受海洋影响最大,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及名称〕 1. B 解析: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基本是沿着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的,而湿润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沿着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