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心理健康多选题(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五章)资料

最新心理健康多选题(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五章)资料

最新心理健康多选题(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五章)资料
最新心理健康多选题(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五章)资料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99、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D)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

200、以下陈述中正确的是( AB )。

(A)精神障碍患者的一心理活动并不一定都是异常的

(B)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必须要接受系统治疗

(C)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是偏离常态的

(D)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颁通过一心理咨询矫正

20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BC ).

(A)变态心理的定义(B)变态心理的种类

(C)异常心理的特点(D)异常心理的转归

202、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

(A)明确提出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科学判断

(B)是东方科学发展的产物

(C)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有关

(D)始于公元前400年

203、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 AD )。

(A)把一心理异常现象扣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B)变态心理只能使用神经科学进行解释

(c)变态心理学渐渐融入精神病学

(D)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204、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 ABCD )。,

(A)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渡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B)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

(c)性心理的“退化”或“目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

(D)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

受到挫折

205、巴甫洛夫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的基本概念包括( BD ),

(A)消退(B)兴备

(c)分化(D) 抑制

206、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CD )。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207、正常心埋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包括( AB ).

(A)内省经验标准(B)社会适应标准

(c)人格的稳定性(1))主客观相统一

208、根据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一般应

该(ABC )。

(A)符合社会准则(B)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c遵守道德规范(D)能完成社会要求的各种活动

209、按“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包括( ABD )

(A)主一客观世界统一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情感与理智协调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210、“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 ABD )。

(A)自我意识对身体状态的反映

(B)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c)对“自我概念”的扭曲

(D)“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211、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ABD )。

(A)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征状基本消失以后

(B)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

(C)必须停药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

( D)必须密切地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212、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感知综合障碍(B)感觉障碍

(c)躯体障碍(D)知觉障碍

213、关于“感觉障碍”的类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

(A)感觉过敏(B)内感性不适

(c)外感性过激(D)感觉减退

214、根据幻觉涉及的感受器官的不同,幻觉类型包括( ABC )。

(A)幻听、幻视(B)幻嗅、女昧

(C)幻触(D)内脏性幻觉

215、根据幻觉体验的不同真实性,幻觉可以分为( BC )。

(A)内脏幻觉(B)真性幻觉

(c)假性幻觉(D)躯体幻觉

216、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幻觉又可以分为( ABD )。

(A)心因性幻觉(B)功能性幻觉

( c)假性幻觉(D)思维鸣响

217、关于思维鸣响,正确的说法包括(AD)

(A)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幻觉

(B)认为别人能知道自己没表达的思想

(c)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妄想。

(D)能听到自己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内容

218、下列描述中符合“感知综合障碍”的含义的是( ACD )。

(A)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走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B)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

(c)感觉周围的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

(D)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

219、思维形式障碍包括( BD ):

(A)强迫观念(B)思维插入

(c)思维鸣响(I))思维贫乏

220、下列表现中符合“思维奔逸”的主要表现的是( ABCD )

(A) 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B)思维活动量增加

(c)思维联想速度加快(D)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滔滔不绝

221、“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的临床特点是( BD )

(A)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

(B)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

(c)对问题的思考吃力,反应迟钝

(D)给人感觉惠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

222、强制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D )。

(A)思潮丈量涌现并不受意愿支配

(B)某种观念反复出现而无法摆脱

(c)思维的内容与环境保持联系

(D)思潮的内容往往杂乱多变

223、妄想是( ABC )。

(A)是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B) 一种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的病性思维

(c) 一种建立在毫无根据的设想的基础上并违背逻辑的思雏

(D) 一种表现为用普通概念来表示某些特殊含义的思维

224、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有( AC )。

(A)对荒唐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讲道理、进行教育以及亲身经历来纠正

这种结论

(B)与人交谈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丁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中夹杂了不必

要的细节

(C)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

(D)以一些普通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自己解释,别人

无法理解的含义

225、“原发性妄想”的主要特点有(ABCD )。

(A)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

(B)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

(c)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D)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

226、原发性妄想的形式包括( BC )。

(A)妄想感觉(B)妄想知觉

(c)妄想心境(D)妄想焦虑

227、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BCD )。

(A)强迫性穷思竭虑属于强制思维(B)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C)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D)强迫性对立观念属于强迫观念

228强迫观念的主要表现是( AC )。

(A)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脑海中

(B)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涌现在脑海中

(c)知道没有必要并努力摆脱,但无法摆脱

(D)内容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且杂乱、多变

229、关于“超价观念”,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BCD )。

(A)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

(B)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C)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D)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

230、关于“注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BCD )。

(A)注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

(B)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有重要意叉

(c)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池

(D)智能活动也需要注意的参与

231、下列情况中,符合“瘸呆”的特点的是( BC )

(A)先天大脑发育不良(B)后天获得的知识、能力下降或丧失

(c)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f))意识常常不能保持清醒

232、“自知力完整”是指患者具有( ABD )的特点。

(A)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B)主动地叙述自己的病情

(c)可观察的行为变化(D)主动地要求治疗

233、“自知力”是精神科的一个重理指标,它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 ACD )

(A)判断患者有无精神障碍(B)判断是否与心理应激相关

(c)判断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D)判断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234、情绪的表现包括( ABD ) .

(A)自我评价过低(B)自信心不足

(c)内心体验缺乏(D)愉快感缺失

235、德国精神病学家bebsattel说过,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耍的,所以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这是因为( ABCD )

(A)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

(B)焦虑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

(c)焦虑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

(D)焦虑推动着人格的发展

236、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ABD )等类型。

(A)道德性焦虑(B)客体性焦虑

(c)心因性焦虑(D)神经性焦虑

237 、A Lewis (1967)基于文献复习和临睐实践,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 ABCD )的特点。

(A)焦虑情绪指向未来

(B)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

(C)焦虑情绪是一种不快的和痛苦的体验

(D)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238、我们把焦虑情绪稍加归并和简化后,焦虑症状主要包括(BCD )。

(A)明显的人格障碍

(B)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C)精神运动性不安

( D)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239、病理性焦虑的主要表现包括( ABD )。

(A)无名焦虑(B)精神运动性不定

(c)抑郁情绪(D)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240、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CD ):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241、精神运动性兴奋常K分为( AB )。

(A)协调性(B)不协调性

(c)先天性(…后天性

242、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的表现包括( ACD )。

(A)行为增多(B)意志减退

(c)行为可理解(D)动作有目的

243、刻板动作的特点是(AC )。

(A)反复地重复某一动作(B)动作违背个人意愿

(c)常伴随有刻板的言语(D)能体验到内,心痛苦

244、关于紧张症性综合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

(A)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

(B)紧张性木僵可单独出现

(c)紧张性兴奋可单独出现

(D)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

245关于“强迫动作”,下列表述中止确的是( ABC )、

(Al患者感到痛苦,但又无法摆脱

(B)多见于强迫症

(c)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

(D)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46、“强迫动作”包括(BC )。

(A强迫性意向(B)强迫检查

(c)强迫性洗涤(D)强迫性穷恩竭虑

247关于“精神分裂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 )。,

(A)是一组器质性障碍症候群

(B)患病期的患者基本丧失自知力

(c)患者的情绪、情感以及行为极其脱离现实

(D)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一致

248、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 AC )。

(A)自如力受到破坏(B)智能低下

(c)精神活动不协调(D)意识障碍

249、抑郁发作的特点是( AC )。

(A)情绪低落(B)思维混乱

(c)动作减少(D)感觉过敏

250、根据神经症的定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有自如力

(B)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c)痛苦程度基本一致

(D)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251、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是( AC )。

(A)意识的心理冲交(B)具有躯体机能障碍且是器质性的

(c)持久的精神痛苦(D)具有人格特质基础而非人格障碍

25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是( ABCD )。

(A)闯入性回忆(B)过度警觉

(c)失眠(D)情绪迟钝

253、适应障碍是指( AC )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A)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B)由于精神障碍

(c)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D)受到过多关怀

254.适应障碍在发病时间上的特点是( AD )。

(A)通常在遭受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

(B)通常在遭受生活事件后数小时内起病

(c)病程一般不超过3个月

(D)病程一般不超过6十月

255、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D )。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的意见过分敏感

(c)一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地夸大潜在危险

256、睡眠障碍包括( ABCD )等类型。,

(A)失眠征(B)嗜睡症

(c)睡行症(D)梦魇

257、第五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志包括( AB )。

(A)适应环境(B有幸福感

(c)追求第一(D)受到赞扬

258、许又新认为心理健康可“用( ABD )的标准去衡量

(A)操作(B)体验

(c)评价(D)发展

259、评估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包括( ACD )。

(A)心理活动的强度(B)心理冲突的类型

(c)环境适应的能力(D)心理自控的能力

260、郭念锋提出的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包括( BD )。

(A)心理活动的灵活性(B)自信心

(c)神经活动的平衡性(D)暗示性

261、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强度的因素包括( ABC )。

(A)认识水平(B)生活经验

(c)性格特征(D)事件性质

262、心理自控能力好的人,往往( ABCD )。

(A)不过分拘谨(B)不过分随便

(c)情感表达恰如其分(D)行为自如、言语通畅

263、心理异常包括( AD )。

(A)确诊的神经症(B)严重心理问题

( C)一般心理问题(D)各种人格障碍

264、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 ABC )、

(A)心理健康的人(B)心理不健康的人

(C)心理正常的人(D)心理异常的人

265、心理咨询主要针对那些( BCD )的人而进行。

(A)有精神疾病(B)没有精神症状

(C)心理健康状况欠佳(D)心理健康

266、关于健康心理活动,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BCD )。

(A)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心理过程

(B)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

(c)它是围绕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的过程

(D)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267、在压力作用后,出现滞后型临床症状,是由于潜在的模糊观念(ABD )。

(A)因类似情境出现而被还原

(B)因被赋予新意义而明朗化

(c)再次发生效用并重新隐藏了起来

(D)再次发生效用并表现在临床相上

268、从动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活动( CD )。

(A)是一种稳定的一心理状态(B)始终能发挥出自身功能

(c)有利于个体生存与发展(1))可围绕常模上下波动

269、躯体疾病患者一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 ABCD )。

(A)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B)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c)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D)精神偏离正常状态

270.在医院中,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应包括( AB )。

(A)医生诊治患者的躯体疾病

(B)医生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

(c)医生按照患者的要求行事

(D)患者应减轻医生的精神压力

271.医生如果出言不慎,可使一些有( ACD )倾向的患者产生医源性心身疾病。

(A)易受暗示(B)固执己见

(c)歇斯底里(D)神经官能症

272.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我们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包括(ABCD )。

(A限定心理健康咨询的范围、对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

(B)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自我一心理保健的需要

(c)咨询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D)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进行职业培训

273.对心理不健康状态的“自然发展的预期”,包括( ABC )。

(A)心理不健康导致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下降

(B)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地缓解

(c)不艮的情绪和行为会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

(D)成为脑器质性疾病的易感人群

274.刚出现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若自然发展,其结果可能是(ABD )。

(A)部分人的不良情绪因迁延时间久而泛化

(B)部分人三个月内有可能出现了自行地缓解

(c)部分人很快就可出现严重的躯体性疾病

(D)部人分成为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易感者

275.“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是指在心理不健康状态出现后,来自( ACD )的支持。

(A)亲朋好友(B),心理咨询师

(c)援助机构(D)社会福利机构

276.按“结构效度”的理论,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 ABCD )。

(A)身体健康水平(B)社会变迁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目录 一、心灵之约——心灵驿站就在你身边/2 二、心灵之约——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常见心理问题/3 三、心灵之约——人际交往篇/6 1、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6 2、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 7 3、善用交际技巧/ 8 四、心灵之约——学习心理篇/ 10 1、如何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10 2、考研必备的六种素质/ 11 五、心灵之约——情绪情感篇/ 12 1、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和控制/12 2、掌握快乐的钥匙/ 13 3、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14 4、感情挫折调试技巧/15 六、心灵之约——实用篇/ 16 1、对心理咨询的几大误区/ 16 2、哪些人应该心理咨询?/ 17 3、保持快乐的秘诀/18 4、实用心理学10条/19 5、改变一生的五句话/20

心灵之约—— 心灵驿站就在你身边 倾听你的心声,诉说你的烦恼,给心灵一片蓝天 当你遇到重大的选择,犹豫不定时;当你无法自行调节,学习压力时;当你孤独无人理解,伤心时;当你人际关系处理有疑难时;当你在经历考试失败、失恋,心灵创伤时;当你在经受挫折精神,一蹶不振时;当你对自己不了解,对未来困惑时;当你遇到突发事情、超出心理承受力时;当你及父母关系处理不好时;当你长期处于心情压抑,无法缓解时,你有以下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地址:明德楼206室 接待时间:周一至周五16:30-18:00 我们相信:我们拥有了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思想和健康的心理,我们就拥有了美好 成长,带走的不只是时光,还带走了当初那些不害怕失去的勇气。 心灵之约—— 心理健康的标准 给心灵一个空间,给自己寻找一个方向,给生活一份希望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社会的关爱,这是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然而仅有外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方能使修身养性与时俱进。谈心话题的着眼点也正在于此。心理健康了,身体棒了,学习就会更得诀窍,事业就会更有成就,社会也就会更加美好和谐。 中学生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吧!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注意心理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诸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中学生在身心发育中注意心理健康努力修身养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五个高峰并呈现出五个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要高峰,探讨高峰和超常行为高峰,并由此产生奇、胜、变、动、疑五个行为特点,也因此产生心理矛盾,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对传统认识的批判、渴望自我意识的独立、渴望丰富的社会需要。若是在这些方面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或者心理危机和心理疾患。因此,注意心理健康,做到心理平衡,使之有一个比较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次,从中学生成长的现实情况来看,注意心理健康也是很必要的。 中国心理协会2003年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调查表明:我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13%是一个什么数字概念呢?我国青少年有3.6亿,也就是说在3.6亿青少年中有四千七百人有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障碍患病率又占到了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到百分之三十二。这一事实提醒中学生朋友,注意心理健康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中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习惯,一般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或环境而逐渐适应,这就是习成自然。比如南方人初迁北方,还不习惯那里的气候,住久了,也就习惯了。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我们通常说的好习惯好风尚、不良习惯、不良风尚,就是属于这个范畴。 习惯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都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极富哲理,长期的习惯会养成一定的性格,这就是习与性成。养成了一定的性格,就会影响自己的做人准则和命运。习惯能决定命运,习惯也确实太重要了。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认识其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付诸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首要是着力打造学做人的好习惯,要做到讲礼貌、讲诚信、守公德、遵法纪。做人的好习惯养成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会相得益彰。学习做人,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入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020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选作文大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选作文大全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下面由来给大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不能正确估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己不“认识”自己。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是很有道理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心理常常使一些同学偏激,喜欢怀疑和争论,缺乏虚心请教精神,非常自信,行动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中间有的看问题总是抓住一点就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么好的不得了,要么坏的一无是处;有的则把教师、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和忠告视为对其独立性的一种限制,因此往往听不进去,并在心里上产生反感。无数事实证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好比是“盲人骑瞎马”,很难办成大事。 民间有“当事者迷”的说法,这不无道理。要使学生不“当事者迷”,能正确认识自己,教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学会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不足之处进行客观判断,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真实的评价,这样把两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就能比较准确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应学会自我控制,学会辩证地认识自己,即自己既不是完美无缺,也不是一无是处。在肯定自己的优点,发扬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应努力改掉自己的缺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可能的话,还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学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 再一个就是经常严格地审视自己,既不自我欺骗,也不放纵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要有一定的约束,克服心理上的偏激。 常言说得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是聪明的人。如果我们的小学生都能学会认识自己,勇于创新不断进取,那么将来伴随他们的一定是成功。 做为小学老师,我们应该抓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做正确的引导,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班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长的协助,更有教师耐心的指导,下面我就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小结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石灰沟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

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

心理健康知识有关资料

心理健康知识有关资料 1、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和心理的关系是:身体和心理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互动的。躯体患病,难免给人带来心理压力,而心理疾病也同样会诱发各种躯体疾病。 2、世界精神卫生日是每年的10月10日。 3、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 4、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趋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取决于学生的内部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如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奖励而进行的学习。 5、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优势。人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符号、分析、逻辑推理、计算数字等抽象思维的功能,是抽象思维中枢;右半球主要具有非言语的、综合的、形象的、空间位置的、音乐的等形象思维的功能,是形象思维中枢。左右两半球交替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学习疲劳出现。 6、人的大脑左半球控制右半身,右半球控制左半身。 7、说出几个心理学家的名字。如:弗洛伊德、容格、马斯洛、皮亚杰、斯金纳、罗杰斯。 8、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人、成才、健康的基础。 9、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10、消除自卑心理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学会正确归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进行自我表扬、自我激励。 11、成语"杯弓蛇影"是心理学中的什么现象(D) A.功能固着 B.幻觉 C.思维定势 D.错觉 12、张某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一直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的直接上级李某对他的评价极高。但由于多年未曾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不匹配,以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王某将这一现象反映给李某,但李某回答:“不可能!张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我是了解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现象!”李某的判断,是社会知觉中的:D A. 第一印象效应 B. 晕轮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定型效应 13、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 A.运动表象 B.一般表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最新资料推 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 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错误一: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一个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身体不适不意味着就是生病,心理问题不等于是精神疾病。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注意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注意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咨询师就如同运动教练和身体保健师,是人的心理运动和保健的指导者。 错误二: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 不敢去做心理咨询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而把一切心理问题付诸心理咨询并期望手到病除、豁然开朗,则是对心理咨询的另一种错误理解。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溶的,所以来访者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错误三:心理咨询师都是算命先生 来访者往往对心理咨询师期望过高,以为通过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心理咨询师洞悉一切,妙手回春。实际上,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它要求来访者提供详尽的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结症,利于心理咨询师作出正确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因此,不要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算命先生,以为心理咨询师不能一眼猜出自己的事就是水平不高。 错误四:心理咨询就是被动的医患关系 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患者常常习惯被置身于被动的医患关系中。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的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心理咨询师,期待着心理咨询师解决一切。然而,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的成长的作用。最终起作用的还是来访者本人主观能动意志和改变成长的努力。 错误五: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做作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忽视或者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心理咨询作为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程序,它与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识,而心理咨询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心理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者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相关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相关资料你觉得你的心理健康吗?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为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XX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此后,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才能用信任、友爱、宽容、尊重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选择“”是为了让大学生便于记忆,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随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全国的高校得到认同,全国高校都利用这一天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甚至认为这一天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车宏生教授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的举行,说明心理学受到老百姓的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心理学,希望这个活动能推广到全国各地。”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

已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全国大学生活动的一个著名的品牌,其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 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长久以来,5月本身就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活力和激情。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首选的活动日当然是5月。其次,鉴于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由此导致缺乏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动就是要提倡大学生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珍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让心灵充满阳光。“”取其谐音便是“我爱我”,充分体现了该活动的宗旨和目的。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载体,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理念,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全方位的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适应环境、管理自我、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各方面的能力。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大全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孩子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是天下父母的心愿。若能学业有成、建功立业,服务社会,更让父母无比欣慰,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在此。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困扰,如不及时给予帮助,不仅会影响到孩子近期的正常发展,而且还有可能积累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的幸福。 未来社会必然是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方式不断调整,新生信息应接不暇。面对未来的挑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困扰,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将是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人并不是被别人打垮的,而是被自己击败的。事实上,能击垮人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人们面对生活的不幸和困难时所抱有的不健康的心态。 新的时代,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关注点。心理健康作为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教育本身的内涵。“提升国民幸福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样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为提升下一代公民的幸福感服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稳定的情绪状态,有效的自我调控能力,并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能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和挫折,真正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1、听一听: 满足使穷人变成富翁,不满足使富翁变成穷人。同一件事物,不同的心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举个例子,一名同学什么都挺好,就是有点懒惰,你如果专盯着他的缺点看,其它的优点视而不见,你就会对此同学产生偏见.很难友好相处,但是你如果懂得人人都有缺点,他这点小缺憾可以容忍,他其他的优点可贵而值得你学习或借鉴,那么你可能与他顺利交往甚至成为朋友,这前后两种态度相比,哪种心理更健康呢?哪种心理更可取呢?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古时有杯弓蛇影,忧虑成疾,现代有焦虑性高血压、胃溃疡、失眠症,所以说健康心理不可缺少! 2、知一知: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这只是众多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虽然各种概念在细节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们都突出了“适应”和“潜能”这个重要的地方: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门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位同学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焦虑症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2004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2004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化的加剧、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压力的加大,抑郁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4.恐怖症恐怖症是对某种特定情景或物体产生强烈的恐惧,明知无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社交恐怖症。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社交场所和对象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有的学生不敢与他人目光相对,不敢和异性说话或交往,一看到对方就脸红心跳。有的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变的异常紧张,甚至盗汗、心跳过速。有的学生不敢和陌生人见面等。恐怖症对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明显症状是情绪紊乱,思维破裂,在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方面都有严重障碍,思想和行为失去逻辑,脱离现实,哭笑无常。患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高度不协调,并常出现错觉和幻觉。如时常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等。 6.强迫症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抗强迫同时存在,二者冲突导致了病人紧张不安、痛苦难忍的情绪状态。患者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如屈从于强迫观念的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询问及奇怪计数等。其实大多数人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观念,如不停地考虑即将发生事情的对策。但正常人的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也不会对其它行为产生明显的干扰。患有强迫症状的个体常有自卑、缺乏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内疚倾向及容易感到威胁等性格特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还有许多,有的会直接表现在身体疾病中,如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常患有紧张性头痛、心率不齐、神经性皮炎、十二指肠溃疡、月经不调等。其中不少患者都和心理有关。三、常见心理问题的案

关于心理健康的手抄报的资料

关于心理健康的手抄报的资料心理健康手抄报是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手抄报。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工具。不仅省力,还可以让每个孩子有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手抄报内容,供大家参考! 关于心理健康的手抄报资料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与人为善、乐于人交往、和同学和睦相处、对同学充满热情、能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同学尊重、信任、不产生嫉妒、憎恨。 3、心情开朗、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工作和学习不是为负担,应视为乐趣,努力把自己才智在学习中发挥出来。 心情开朗、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工作和学习不是为负担,应视为乐趣,努力把自己才智在学习中发挥出来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控制能力好,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和嗜好(比如

说谎、逃课、抽烟、喝酒、痴迷网吧等) 6、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条件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的心理保证,人的智力划分往往通过智力测验,90以上是正常智力,70以下是弱智,智商并不一定与学习成绩成正比,有的学生智商高,但学习成绩不好,在校的学生90%以上智力水平相等,但是为何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习不好,关键是情商。智商是成才的基础,情商是成才的关键。情商是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情商低的人表现意志不坚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冲动、做事不规范、任性、不负责任。 7、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休息时善于放松、睡眠好。 8、人格完整,行为举止符合一贯的行为模式,有稳定兴趣。 1、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表现情绪不稳定、情绪脆弱,受到挫折易出现情绪问题,表现如下:(1)抑郁情绪:主要表现情绪低、自卑、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并有轻生之念。(2)情绪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而发脾气,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造成性格苦闷、孤独、猜疑等。(3)强迫症: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图片大全_心理健康手抄报资 料内容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 人才;其次是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 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 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2、消除孤独自卑心理——增强自信。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1、乐观者能在危难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中看到的是危难。 2、心理健康,受益你我他。 3、在强者的眼里,生活的每扇门都有拉手。 4、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 境也都能适应。 5、人有了奋斗目标,永远也不会迷航。 6、人生的路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下什么样的笔,走什么样的路,必须认真细致地探索,这样才会写出优美的文字,绘出美丽的图画。 7、不怕无能,就怕无恒。

8、只有不断地为别人着想,你的人生才会有意义,你才能不断进步。 9、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10、必须意识到你遇到的烦恼是生活中难免的,心理补偿是建立在理智基础之上的。人生就像一张磁盘,烦恼可以删除,快乐可以拷贝。 11、人生是一条船,自信是鼓帆的风;人生是一座山,自信是向上的梯。 12、人有恒,万事成;人无恒,万事空。 13、心理在于健康,心理在于理想素质的提高。 14、浪再大也在船底下,山再高也在人脚下。 15、不是烦恼太多,而是心胸不够开阔。 16、有健全的心理,争做健康的卫士。 17、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决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 18、别只看骑马如飞龙,也要看到他驯马时留下的伤痕。 19、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20、强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弱者让情绪控制自己。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技能,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发展性心理服务模式,而非单一的矫正性心理服务。其具有以下特点: (1)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2)服务功能的发展性 (3)服务内容的多样性 (4)服务形式的教育性。 其中服务功能具有发展、预、矫正三方面,而发展性最为重要,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商品经济角度可以将教育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至力于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和发展。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十条措施 1、以美好的情怀陶冶学生; 2、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 3、以“换位”的方式理解学生; 4、以进取的意识鼓励学生; 5、以尊重隐私的态度引导学生; 6、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 7、不以学生之短轻慢学生; 8、不以嘲讽口吻讽刺学生; 9、不以一时之怒斥责学生; 10、不以体罚形式整洁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妨碍学生心理发展,并且透过对学生心理的无形影响,给整个社会以及周围的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作为现代教师,他的心理状况应是健康的,而且应比一般的人还要健康。具体有以下标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事物和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敏锐的观察力及了解教育对象的能力; (2)信息组织与转换能力; (3)信息传递和接收能力; (4)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接纳教师职业 能了解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职业并致力于发展和创造,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 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理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4.健全的教育意志 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坚强的意志,具有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体现在: (1)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 (2)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 (3)沉着冷静的自制力。 5.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能正确处理与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精神卫生知识 一、健康与心理咨询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躯体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即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现代心理咨询:从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到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涉及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合理用药指导等各个方面。 近二十年来,国内都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肤浅,缺乏深入的交往和感情交流,传统意义上的人情味越来越淡。其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来自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大大减弱,人们遇到心理问题便不得不求助于

心理咨询人员。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文化水平低的地区,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很不够。他们认为:生病就该吃药,就该动手术来解决。如果对他们说谈话也能治病,他们会视为天方夜谭。只有文化水平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能逐渐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一样,能作用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 精神卫生问题,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精神疾病包括十大类近400种。轻性精神障碍可能仅仅是心烦、失眠、情绪不稳等神经症样的患病率为35.19‰,而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患病率为13.47‰,表现则言行失常,殃及社会。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心理活动方案大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心理活动方案大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的 加深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解决一些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帮助同学们树立健康心理意识,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培养健康健全人格。 二活动主题: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典范校园 三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20__.5.3――20__.5.30 五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月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__.5.3下午活动时间 活动对象:高一高二心理委员班长 活动形式:召开动员大会――公布心理健康月活动启动及相关系列活动具体安排。 (二)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 参赛年级:高二年级 时间:5月3日――5月20日 要求:环绕高中生学习生活主题选择相关怀理知识案例等,内容积极健康。其中手抄报版面编排合理;文字信息量占整版面的75?或以上;绘画小报和征文环绕主题不要走题。

每班于5月16日前上交2份作品予以参评。 5月17日――5月20日进行优秀心理手抄报评选。 5月23日――5月30日进行优秀心理手抄报展览。 (三)心理剧大赛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使更多学生学习和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互动情境有所体验和思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展现学生的时代青春风采。特举办“时代青春舞台我来展示”学生校园心理剧表演大赛。 1 校园心理剧简介 校园心理剧就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以通过心里话诉说对话情境表演等方式由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能力,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身边生活的体验,关注自我心灵的健康,进而达到宣泄释压和领悟的目的。 2 活动主题 按照“时代青春舞台我来展示”主题范围的要求,科学确定心理剧要解决的问题。要选择典型的有一定深度的和易于通过舞台展示的心理问题,同时要做到主题鲜亮。 3 设计参赛剧本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5?25”心理健康日心理学知识宣传手册 一、心理学含义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的正式定义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我国心理学发展概况 心理学在中国不是由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直接演化来的,而是由西方心理学传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 这一时期大约为明代末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公元16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海外扩张的形势下。有的传教士来华后,学会中文,著译了不少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书籍,这类书中都包含了一些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心理学思想,这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想。 2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 这一时期约在清代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有两条渠道,一是直接传入,一是通过日本间接传入。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重要城市设立“教会学校”。在1896年著名学者康有为编《日本书目志》时,在中国首次出现汉译

“心理学”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这时期促进西方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还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直接推动了心理系和心理研究所的设立。积极提倡和发展心理科学,对后来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是有深远影响的。 3中国心理科学的创建与早期发展 1920年前后,中国的第一辈心理学者唐钺、陆志韦、陈鹤琴、张耀翔等赴美留学,相继归国,分别在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教授心理学课,使西方心理学从此广泛地传播开来。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系,并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在这一年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心理系改为东南大学心理系,成为当时中国有独立心理系的唯一大学。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心理学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很快地设臵了心理学研究机构,重建了中国心理学会,学习辩证唯物论哲学和巴甫洛夫学说以及苏联心理学,并试图改造西方的心理学。心理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新生力量的工作都逐步开展起来,为心理学的发展打下新的基础。但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一场动乱全面扼杀了心理学。直至打倒“四人帮”之后,经过恢复又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中国心理学在整个80年代和步入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心理学各方面的工作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科研和教学工作逐步稳定发展。

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

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早在1948年WHO就提出了“健康”的标准,不但是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趋于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简单的说,心理健康的人至少应该有工作、有朋友、有现实感、有乐趣。他们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能够悦纳自己,愿意努力发展身心的潜能;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无谓的怨尤。他们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作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有效的适应环境。对于生活中出现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是企图逃避。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关注心理健康、积极调节心态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都非常重要。 但是,心理健康并不等于没有烦恼,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怎样去面对那些不如意、不顺心甚至挫折、危机则尤其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素质,即便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会陷入情绪低谷,也会有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时候,有时,积极求助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是解决问题、从经历中获得成长的开始。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2)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不脱离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3)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

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知识宣传资料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导语:如今社会发展节奏太快,导致了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关于心理健康,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编辑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XX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XX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