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工程实验指导书1

系统工程实验指导书1

系统工程实验指导书1
系统工程实验指导书1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年12 月 6 日

实验一简单库存模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TELLA软件的基本操作

2、加深对系统动力学主要要素和基本思想的理解

3、学会利用STELLA软件建立一阶反馈系统模型、仿真运行及结果分析

二、实验要求

1、简单库存模型各变量及其因果关系图如下图:

Y

2、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L I?K=I?J+DT*R1?JK

N I=1000

R R1?KL=DK/Z

A D?K=Y-I?K

C Z=5

C Y=6000

3、要求利用STELLA建立上述库存模型的流图,仿真计算并分析结果

三、实验步骤

1、确定水准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常量及水准变量初值;

2、熟悉STELLA软件操作指导,建立模型的四个基本构造块为:栈(stock)、

流(flow)、转换器(converter) 、连接器(connector),设置仿真参数(采用默认值);

2、根据因果关系图连接流;

3、确定水准方程、速率方程、辅助方程、赋初值方程和常量方程;

4、建立模型仿真结果分析所需的数据模块;

5、仿真及结果分析

四、实验结果

1.简易库存模型:

2.简易库存模型输出特性示意图:

(1) 表格:

.

(2)曲线:

3.量化分析模型及仿真计算公式:

I(t) = I(t - dt) + (R1) * dt

INIT I = 1000

INFLOWS:

R1 = D/Z

D = Y-I

Y = 6000

Z = 5

五、实验分析:

实验一通过简易的流图模型以及dynamo方程导出了如上所述的简单库存系统输出特性示意图以及简单库存系统仿真计算结果表。

实验二二阶库存系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系统动力学主要要素和基本思想的理解

2、学会利用STELLA软件建立二阶反馈系统模型、仿真运行及结果分析

3、分析二阶系统的特点

二、实验要求

1

2、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L G?K=G?J+DT*(R1?KL-R2?JK)

L I?K=I?J+DT?R2?JK

R R1?KL=D/Z

R R2?KL=G?/W

R R3?KL=200

A D=Y-I?K

C Y=6000

C W=10,Z=5

C I=1000 ,G=8000

3、要求利用STELLA建立上述库存模型的流图,仿真计算并分析结果

三、实验步骤

1、确定水准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常量及水准变量初值;

2、建立模型的四个基本构造块为:栈(stock)、流(flow)、转换器(converter) 、

连接器(connector),设置仿真参数(采用默认值);

2、根据因果关系图连接流;

3、确定水准方程、速率方程、辅助方程、赋初值方程和常量方程;

4、建立模型仿真结果分析所需的数据模块;

5、仿真及结果分析

四、练习

改变各参数(Z、W及水准变量初始值)的值,观察水准变量和速率变量变化情况,分析参数对其仿真结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

1. 二阶库存系统模型:

2. 二阶库存系统模型输出简易模型示意图:

(1)图表:

(2)曲线:

3.量化分析模型及仿真计算公式:

G(t) = G(t - dt) + (R1 - R2) * dt

INIT G = 8000

INFLOWS:

R1 = D/Z

OUTFLOWS:

R2 = G/W

I(t) = I(t - dt) + (R2) * dt

INIT I = 1000

INFLOWS:

R2 = G/W

D = Y-I

W = 10

Y = 6000

Z = 5

六、实验分析:

实验二是以简单库存系统为基础,绘制了二阶负反馈结构模型,通过dynamo 方程的量化分析模型及仿真计算,得到如上图的二阶库存系统输出特性示意图及二阶库存系统仿真计算结果表。

实验三高校发展规模问题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根据具体问题建立模型的因果关系图;

2、应用STELLA软件建立流图统模型、仿真运行及结果分析;

3、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具体模型。

二、实验要求

1、高校发展规模问题:教学型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教师(S和T)是按照一定

的比例而相互增长的。已知某高校现有本科生10000名,且每年以SR的增幅增加,每一名教师可引起本科生人数增加的速率是1人/年。学校现有教师1500名,每个本科生可引起教师增加的速率(TR)是0.05人/年。用STELLA 软件分析该校未来几年的发展规模,要求:

(1)独立画出因果关系图和流图(包括相应的DYNAMO方程);

(2)对流图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未来3~5年的在校本科生和教师

的人数变化情况。

三、实验步骤

1、确定水准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常量及水准变量初值;

2、建立模型的四个基本构造块为:栈(stock)、流(flow)、转换器(converter) 、

连接器(connector),设置仿真参数(采用默认值);

2、根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并根据因果关系图连接流;

3、确定水准方程、速率方程、辅助方程、赋初值方程和常量方程;

4、建立模型仿真结果分析所需的数据模块;

5、仿真及结果分析

四、实验结果:

1.数据流图:

2.数据表与曲线图:

(1)表:

(2)曲线:

3.相关函数:

实验四 AHP 建模训练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AHP 建模步骤的理解;

2、学会使用Yaahp 软件

二、 实验要求及步骤

1、在Yaahp 中建立以下的投资方案选择模型

2、根据判断矩阵标度定义在Yaahp 中建立以下判断矩阵:

结果:(1)实验图:

B 3

C 3

(目的)

(准则)

(方案)

2.计算结果:

3、计算最优投资方案;

因为权重0.4705>0.4087>0.1208。

对应备选方案分别为兴建工厂,购置资产,存入银行。所以,投资方案最好选择兴建工厂。

4、熟悉Yaahp软件的数据输出功能:

标度类型:e^(0/5)~e^(8/5)

最终结果

----------------------------------------------------------------------------------

备选方案权重

兴建工厂0.4705

购置资产0.4087

存入银行0.1208

----------------------------------------------------------------------------------

1. 投资效果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对总目标的权重:1.0000; \lambda_{max}:3.0000

----------------------------------------------------------------------------------

投资效果风险收益流转Wi

风险 1.0000 2.2255 1.4918 0.4718

收益0.4493 1.0000 0.6703 0.2120

流转0.6703 1.4918 1.0000 0.3162

----------------------------------------------------------------------------------

2. 风险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 对总目标的权重:0.4718; \lambda_{max}:

3.0000 ----------------------------------------------------------------------------------

风险兴建工厂购置资产存入银行Wi

兴建工厂 1.0000 0.8187 4.0552 0.4052

购置资产 1.2214 1.0000 4.9530 0.4949

存入银行0.2466 0.2019 1.0000 0.0999

----------------------------------------------------------------------------------

3. 收益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171; 对总目标的权重:0.2120; \lambda_{max}:3.0178 ----------------------------------------------------------------------------------

收益兴建工厂购置资产存入银行Wi

兴建工厂 1.0000 1.8221 3.3201 0.5289

购置资产0.5488 1.0000 2.7183 0.3317

存入银行0.3012 0.3679 1.0000 0.1394

----------------------------------------------------------------------------------

4. 流转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171; 对总目标的权重:0.3162; \lambda_{max}:3.0178 ----------------------------------------------------------------------------------

流转兴建工厂购置资产存入银行Wi

兴建工厂 1.0000 1.8221 3.3201 0.5289

购置资产0.5488 1.0000 2.7183 0.3317

存入银行0.3012 0.3679 1.0000 0.1394

----------------------------------------------------------------------------------

附录:判断矩阵标度定义

标度含义

1 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2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两个要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的重要性标度

实验五应用AHP进行超市选址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根据具体问题建立AHP模型;

2、学会应用Yaahp软件进行综合分析;

3、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具体问题。

二、实验要求

1、超市选址问题描述:某超市连锁集团打算在上海D1、青岛D

2、成都D3三

地选择一个城市进行投资,经过专家分析得到影响超市选址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市场吸引力B1、零售环境B2和竞争态势B3,其中评价市场吸引力的主要有投资成本C1、物流C2和协同效应C3三个指标,评价零售环境的主要有市场增长潜力C4、进入壁垒C5和人均零售额C6三个指标,评价竞争态势的主要有主要竞争对手C7、市场饱和度C8和网点密度C9三个指标,经过

2、要求:

(1)在Yaahp中绘制选址问题的AHP评价模型;

(2)利用Yaahp计算各子指标层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系数;

(3)建立超市城市选址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及权重分配、打分等级划分)3

利用Yaahp选择最优城市。

三、实验步骤

1、确定超市选址问题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2、在在Yaahp中绘制选址问题的AHP评价模型;

3、建立各级判断矩阵(注意要根据具体的评价尺度);

4、针对要求2利用Yaahp计算各子指标层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系数;

5、针对要求3计算方案层各方案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系数,选择最优方案(若一致性判断不满足要求,可局部自行调整相应的判断矩阵)。

四、实验结果:

1.AHP图:

标度类型:e^(0/5)~e^(8/5)

五、实验心得:

此次实验,是我对层次系统分析法理解更加深刻了,丰富了我的知识,使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加强了我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能够更加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同时,我对系统工程这门课,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们非常实用的课程,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指导书 伟丰编写 2014年12月

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 2、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容 运用算术逻辑运算器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三、实验仪器 1、ZY15Comp12BB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一台 2、排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输入开关(INPUT)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数据显示灯已和数据总线(“DATA BUS”)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容。

图1-l 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图1-2中已将实验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箭头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其它均为电平控制信号。实验电路中的控制时序信号均已部连至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进行实验时,还需将S3、S2、S1、S0、Cn、M、LDDR1、LDDR2、ALU_G、SW_G 各电平控制信号与“SWITCH”单元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进行跳线连接,其中ALU_G、SW_G 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按动微动开关PULSE,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五、实验步骤 l、按图1-2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图中箭头表示需要接线的地方, 2、用INPUT UNIT的二进制数据开关向寄存器DR1和DR2置数,数据开关的容可以用与开关对应的指示灯来观察,灯亮表示开关量为“1”,灯灭表示开关量为“0”。以向DR1中置入11000001(C1H)和向DR2中置入01000011(43H)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各个控制电平的初始状态为:CLR=1,LDDR1=0,LDDR2=0,ALU_G=1,SW_G=1,S3 S2 S1 S0 M CN=111111,并将CONTROL UNIT的开关SP05打在“NORM”状态,然后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

动力系统测试实验指导书

微小型飞行器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实验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创新实践基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小型飞行器动力系统拉力、扭矩、功率、耗油率、电流和转速等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螺旋桨拉力、扭矩和需用功率等参数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2.掌握内燃机输出功率和耗油率等参数随螺旋桨参数及转速的变化关系,掌握电动机电流等参数随螺旋桨参数及转速的变化关系; 3.熟悉螺旋桨关键参数对螺旋桨性能的影响,熟悉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匹配关系; 4.了解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等参数的测试。 5.制定动力系统综合测试试验大纲。 二、实验内容 1.测试同一螺旋桨的拉力、扭矩、需用功率随转速的变化趋势。 2.测试内燃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匹配特性。 3.测试电动机电流、功率随螺旋桨参数和转速的变化趋势。 注:2、3项试验选做一项。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微小型飞行器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平台 2.待测发动机、螺旋桨,燃油,及相关辅助设备 3.电动机测试仪(或电压表、电流表) 微小型飞行器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如下图所示: 该测试系统主要由①台架主体、②油门伺服系统、③测试系统、④显示系统几部分组成。台架主体用以安装待测动力系统,采用摇床式结构。油门伺服系统用以精确控制发动机油门,由步进电机、控制器、驱动器组成。测试系统能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处理数据、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可以进行转速、推力(拉力)、扭矩、耗油率等参数的测量。显示系统由各传感器对应的二次仪表及伺服系统控制器组成,可以直观地读数,同时可以供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微小型飞行器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平台 四、实验原理 将发动机稳固安装在摇床式发动机试车台上,使用力学、光学、电学等传感器对动力系统的拉力、扭矩、转速、耗油率、电流等参数进行测量,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五、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转接件,将待测发动机稳固地安装在试车台上。 2.将待测螺旋桨稳固地安装在待测发动机上。 3.连接好拉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耗油率传感器(可选)、伺服舵机(可选)的连线,如果进行电动机的测试还需要连接好专用测试仪或电压表和电流表。 4.连接好测试总线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头。 5.插好各传感器数据采集二次仪表的插头并通电,将各仪表的数据清零。 6.启动测试软件,并进行有关参数的设置。 7.人员撤离螺旋桨旋转平面,启动发动机,确保发动机能在高低速情况下均能稳定工作。 8.开始数据采集,将发动机的转速从低速逐渐调至高速。反复测量三遍。 9.更换新的螺旋桨,并仔细检查螺旋桨和发动机是否连接可靠,重复第8

环境监测实验知识讲解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分析实验教案任课教师:赵艳琴 河北联合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五. 差值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 掌握差值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酚类化合物在酸、碱溶液中发生不同的离解,其吸收光谱也发生变化。 λ为210nm 例如,苯酚在紫外光区有两个吸收峰,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 max λ位移至235nm和288nm: 和272nm,在碱性溶液中, max 图1为苯酚在两种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分析中,有时利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光谱变化的规律直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 图1 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 曲线A:在0.1mol/L KOH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B: 在中性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A-B:苯酚的差值光谱

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杂质,干扰苯酚在紫外区的直接测定。如果将苯酚的中性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测定苯酚碱性溶液的吸收光谱,利用两种光谱的差值光谱,就有可能消除杂质的干扰,实现废水中苯酚含量的直接测定。这种利用两种溶液中吸收光谱的差异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差值吸收光谱法。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 10个);吸量管(10mL,5mL)。 试剂:苯酚标准溶液:称取苯酚0.004 mol·L -1;KOH 溶液:0.1mol·L -1。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将10个50 mL 容量瓶分成两组,各自编号。按表1所示加入各种溶液,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表1 配制溶液数据表 2. 绘制苯酚的吸收光谱 取上述第3号的一对溶液,用1cm 吸收池,以水作参比溶液,分别绘制苯酚在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光谱(250nm-320nm)。然后用苯酚的中性溶液作参比溶液,绘制苯酚在碱性溶液中的差值光谱,将数据填入表2,找差值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3. 测定苯酚两种溶液的光谱差值 从上述绘制的差值光谱中,选择288nm 附近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max λ,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固定测定波长为max λ, 然后以中性溶液为参

《控制系统CAD》实验指导书

《控制系统CAD及仿真》实验指导书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一SIMULINK 基础与应用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Simulink 系统的界面、菜单、工具栏按钮的操作方法; 2、掌握查找Simulink 系统功能模块的分类及其用途,熟悉Simulink 系统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 3、掌握Simulink 常用模块的内部参数设置与修改的操作方法; 4、掌握建立子系统和封装子系统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00 ()(0.11)(0.0011) G s s s s = ++ 应用Simulink 仿真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2.PID 控制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数学模型为: 1 ()(1)()d p i d T s U s K E s T s T s N =+ + 其中采用了一阶环节来近似纯微分动作,为保证有良好的微分近似效果,一般选10N ≥。试建立PID 控制器的Simulink 模型并建立子系统。 三、 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实验二 控制系统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时域分析 2、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频域分析 3、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4、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分析 二、 实验内容: 1、时域分析 (1)根据下面传递函数模型:绘制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在图上读标注出峰值,求出系统 的性能指标。 8 106) 65(5)(2 32+++++=s s s s s s G (2)已知两个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和2G (s),绘制它们的单位脉冲响 应曲线。 4 5104 2)(2 321+++++=s s s s s s G , 27223)(22+++=s s s s G (3)已知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初始条件,绘制其零输入响应曲线。 ?? ??????????--=????? ???? ???212107814.07814.05572.0x x x x []?? ????=214493 .69691.1x x y ??? ???=01)0(x 2、频域分析 设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2G (s)和3G (s),将它们的Bode 图绘制在一张图中。 151)(1+= s s G ,4 53.0)(22++=s s s G ,16.0)(3 +=s s G 3、根轨迹分析 根据下面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绘制系统根轨迹,并分析系统稳定 的K 值范围。 ) 2)(1()()(++= s s s K s H s G

运筹学与系统工程上机实验指导书_实验五

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上机实验指导书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专业 2013-2014(1)学期 上机实验五:使用Lingo 求解动态规划和排队论问题 一、 实验目的 在熟练编写和运行Lingo 程序的基础上,使用Lingo 进行求解动态规划和排队论等深层次优化问题的练习。 二、 实验要求 1、根据本指导书学习Lingo 对典型动态规划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 2、根据本指导书学习排队论相关函数的具体使用方法,对典型的随机服务系统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 3、独立完成相关使用题目的分析、建模和使用Lingo 软件的求解过程。 三、 相关知识 1、动态规划问题模型及典型使用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是将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转换为若干阶段的子问题,从而将动态的多阶段问题简化为静态的单阶段决策问题,一般需要采用递归算法进行求解。动态规划问题的一般模型为: {}1111()max(min)(,)(),1,,2,1 ()0 k k k k k k k n n f S V S u f S k n n f S ++++=+=-= 动态规划的典型使用包括:最短路径问题、动态生产计划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背包问题、旅行商问题、随机性采购问题、设备更新问题等。按照决策变量取值的不同,也可以分为连接型动态规划和离散型动态规划问题。无论是连续问题还是离散问题,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可将问题划分为k 个阶段(k=1,2,…,n ),并能构建多阶段模型(最优指标函数Vk,n ,状态Sk 、决策uk 、状态转移方程Tk )。 2、随机服务系统相关Lingo 函数 随机服务系统由输入过程(反映顾客总体的特征)、排队规则(反映队伍特征)及服务机构(反映服务台的特征)所组成,对随机服务系统的描述如图1所示,可用符号M/M/1表示泊松输入、负指数服务、一个服务台组成的随机服务系统。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样本

附录2: 实验指导材料 实验指导 实验1 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实验2 水中碱度的测定 实验3 水中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4 水中阴阳离子的测定 实验5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6 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 实验7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8 生化需要量的测定 实验9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实验10 固体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实验一、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一、色度 ( 一) 铂-钴标准比色法 仪器: 1.50mL成套具塞比色管, 2.离心机。 试剂 : 1.铂-钴标准溶液: 称取1.246g氯铂酸钾K2PtCl6, 再用称量瓶称取1.000g 干燥的氯化钴CoCl2·6H2O, 共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0mL HCl , 将此溶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 再稀释至标线, 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步骤: 1.标准色列的配制: 取50mL比色管11支, 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mL,

加去离子水至标线, 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度的标准色列, 密封保存, 可长期使用。 2..水样的测定取50ml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 如水样色度过高, 可取适量水样,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与标准色列进行比色( 观察时, 可将比色管置于白磁板上, 使光线从管底部向上透过柱液, 目光自管口垂直向下观察) , 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计算 C =M V ×500 式中, C—水样的色度, 度; M—相当于铂钴标准溶液用量, mL; V—水样体积, mL 问题: 用铂钴标准法测定水的色度有何适用范围? ( 二) 稀释倍数法 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 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步骤 1.取100-150mL澄清水样置烧杯中, 以白色瓷板为背景, 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分取澄清的水样, 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 分取5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 管底部衬一白瓷板, 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 并与蒸馏水相比较, 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 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 三) 分光光度法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离心装置。 步骤

PLC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三菱)(精)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个重要环节.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使用所学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基本理论并获得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一 LC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任务实验目的 1.进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巩固、加深并扩大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细致踏实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将来从事生产和科学实验打下必要的基础。 4.直观察常用电器的结构。了解其规格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电器的方法。 5.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6.初步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及程序编制与调试方法。 应以严肃认真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踏实细致的作风对待实验课,并在实验课中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验方法 做一个实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实验前的准备;进行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分及写出实验报告。 1.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在实验前要能记住有关线路和实验步骤。 进入实验室后,不要急于联接线路,应先检查实验所用的电器、仪表、设备是否良好,了解各种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规格,熟悉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

方法,并合理选用仪表及其量程。发现实验设备有故障时,应立即请指导教师检查处理,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 联接实验电路 接线前合理安排电器、仪表的位置,通常以便于操作和观测读数为原则。各电器相互间距离应适当,以联线整齐美观并便于检查为准。主令控制电器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联接导线的截面积应按回路电流大小合理选用,其长度要适当。每个联接点联接线不得多余两根。电器接点上垫片为“瓦片式”时,联接导线只需要去掉绝缘层,导体部分直接插入即可,当垫片为圆形时,导体部分需要顺时针方向打圆圈,然后将螺钉拧紧,下允许有松脱或接触不良的情况,以免通电后产生火花或断路现象。联接导线裸露部分不宜过长。以免相邻两相间造成短路,产生不必要的故障。 联接电路完成后,应全面检查,认为无误后,请指导老师检查后,方可通电实验。 在接线中,要掌握一般的控制规律,例如先串联后并联;先主电路后控制电路;先控制接点,后保护接点,最后接控制线圈等。 3.观察与记录 观察实验中各种现象或记录实验数据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主要的步骤,必须认真对待。 进行特性实验时,应注意仪表极性及量程。检测数据时,在特性曲线弯曲部分应多选几个点,而在线性部分时则可少取几个点。 进行控制电路实验时。应有目的地操作主令电器,观察电器的动作情况。进一理解电路工作原理。若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断开电源,检查分析,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 注意:运用万用表检查线路故障时,一般在断电情况下,采用电阻档检测故障点;在通电情况下,检测故障点时,应用电压档测量(注意电压性质和量程;此外,还要注意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虚拟实验系统)

实验1 1位全加器 ?实验目的 ?掌握全加器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熟悉组成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的使用。 ?实验设备 与非门(3片)、异或门(2片)、开关若干、指示灯若干 ?实验原理 1位二进制加法器单元有三个输入量:两个二进制数Ai,Bi和低位传来的进位信号Ci,两个输出量:本位和输出Si以及向高位的进位输出C(i+1),这种考虑了全部三个输入量的加法单元称为全加器。来实验要求利用基本门搭建一个全加器,并完成全加器真值表。 ?实验步骤 各门电路芯片引脚显示于组件信息栏。 1. 测从组件信息栏中添加所需组件到实验流程面板中,按照图1.1所示搭建实验。 图1.1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流程图

2. 打开电源开关,按表1设置开关的值,完成表1-1。 表1-1 实验2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 ?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实验设备 74LS181(2片),74LS273(2片), 74LS245(2片),开关若干,灯泡若干,单脉冲一片 ?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如图2.1所示,实验中的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3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开关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A和B),并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显示灯相连,显示结果。 ?74LS181:完成加法运算 ?74LS273:输入端接数据开关,输出端181。在收到上升沿的时钟信号前181和其 输出数据线之间是隔断的。在收到上升沿信号后,其将输出端的数据将传到181, 同时,作为触发器,其也将输入的数据进行保存。因此,通过增加该芯片,可以通 过顺序输入时钟信号,将不同寄存器中的数据通过同一组输出数据线传输到181 芯片的不同引脚之中 ?74LS245:相当于181的输出和数据显示灯泡组件之间的一个开关,在开始实验后

福建工程学院《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系统原理 实验指导书 (本科)

目录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1) 实验二SQL Sever中的单表查询 (3) 实验三SQL Serve中的连接查询 (4) 实验四SQL Serve的数据更新、视图 (5) 实验五数据控制(完整性与安全性) (7) 实验六语法元素与流程控制 (9) 实验七存储过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 (11) 实验八触发器 (12)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 2.掌握SQL语言的DDL语言,在SQL Server2000/2005环境下采用Transact-SQL实现表 的定义、删除与修改,掌握索引的建立与删除方法。 3.掌握SQL Server2000/2005实现完整性的六种约束。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并连接服务器。 2.创建数据库: (请先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 1)在SQL Server2000中建立一个StuDB数据库: 有一个数据文件:逻辑名为StuData,文件名为“d:\db\S tuDat.m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不受限制,文件的增长率为2MB; 有一个日志文件,逻辑名为StuLog,文件名为“d:\db\StuLog.l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为10MB,文件的增长率为10% 2)刷新管理器查看是否创建成功,右击StuDB查看它的属性。 3.设置StuDB为当前数据库。 4.在StuDB数据库中作如下操作: 设有如下关系表S:S(CLASS,SNO, NAME, SEX, AGE), 其中:CLASS为班号,char(5) ;SNO为座号,char(2);NAME为姓名,char(10),设姓名的取值唯一;SEX为性别,char(2) ;AGE为年龄,int,表中主码为班号+座号。 写出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 (1)创建表S; (2)刷新管理器查看表是否创建成功; (3)右击表S插入3个记录:95031班25号李明,男性,21岁; 95101班10号王丽,女性,20岁; 95031班座号为30,名为郑和的学生记录; (4)将年龄的数据类型改为smallint; (5)向S表添加“入学时间(comedate)”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datetime); (6)对表S,按年龄降序建索引(索引名为inxage); (7)删除S表的inxage索引; (8)删除S表; 5.在StuDB数据库中, (1)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82页的学生-课程数据库创建STUDENT、COURSE 和SC三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 并输入相关数据。 (2)将StuDB数据库分离,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下找到StuDB数据库的两个文件,进行备份,后面的实验要用到这个数据库。 6.(课外)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74页习题5的SPJ数据库。创建SPJ数据 库,并在其中创建S、P、J和SPJ四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要作好备份以便后面的实验使用该数据库数据。 三、实验要求:

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以下所附签名者代表已审阅并确认此份标准作业程序书所明列的细则且了解所有职责归属。

1.目的 1.1.为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提供微生物控制检测依据,最终保 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和检测。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解释,对规定内容进行检测。 3.2.生产部:负责车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 3.3.储运部:负责配料间的微生物控制。 4.作业内容 4.1.车间(配料间)空气菌落总数内控标准 4.1.1.制作间<1200cfu/m3,即<8cfu/平皿。 4.1.2.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1000cfu/m3,即<7cfu/平皿。 4.1.3.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含液洗库)、分装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 <800cfu/m3,即<5cfu/平皿。 4.1.4.抽检频率:制作间、预处理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分装间走廊、分装间、 冷配间、净瓶储存室、配料间(配料中转间)每周至少抽检一次。 4.1. 5.包装间每周抽检一次,不作为判定依据,只作为空气质量跟踪和检查的参考依据。 4.1.6.取样数量:制作间6个,冷配间3个,包装间5个,预处理间3个,净瓶储存室3个, 膏霜半成品库3个,液洗半成品库3个,半成品中转间2个,分装走廊3个、分装间5个,配

料间4个,配料中转间2个。 4.1.7.取样方式:取样皿按取样区域面积均衡放置(不得放于风口处或进出口处),暴露 时间5分钟,离地面不得低于40cm,不得高于1.5m。 4.1.8.检测方法:按照《车间洁净度检测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 4.1.9.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2.车间(配料间)空气霉菌内控标准 4.2.1.分装间、分装走廊、净瓶储存间、冷配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500 cfu/m3 , 即<3cfu/平皿。 4.2.2.制作间<1000cfu/m3 ,即<7cfu/平皿。 4.2.3.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800cfu/m3,即<5cfu/平皿。 4.2.4.每月至少抽检一次。 4.2. 5.取样数量同4.1.6;取样方式同4.1.7;检测方法:同4.1.8。 4.2.6.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3.纯水菌检内控标准。 4.3.1.纯水每天生产前抽检一次,内控标准<100cfu/ml。 4.3.2.取样:每天生产第一料加水前从出水口取样,分成两份作平行样,取平均值。 4.3.3.检测方法:同4.1.8。 4.3.4.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4.器具菌检内控标准 4.4.1.准灌装机料斗、输料管道、勺子(或铲子)、半成品桶内壁、导流槽等与膏体接触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解析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王永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15.3

实验一先进智能仪表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YS—170、YS—1700等仪表的使用; 2.掌握控制系统中PID参数的整定方法; 3.熟悉Smith补偿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YS-1700单回路调节器与编程器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用图形编程器编写简单的PID仿真程序; 2.重点进行Smith补偿器法改善大滞后对象的控制仿真实验; 3.设置SV与仿真参数,对PID参数进行整定,观察仿真结果,记录数据。 4.了解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及顺序控制的概念,组成方式。 三、实验原理 1、YS—1700介绍 YS1700 产于日本横河公司,是一款用于过程控制的指示调节器,除了具有YS170一样的功能外,还带有可编程运算功能和2回路控制模式,可用于构建小规模的控制系统。其外形图如下: YS1700 是一款带有模拟和顺序逻辑运算的智能调节器,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对过程控制进行编程(当然,也可不使用编程模式)。高清晰的LCD提供了4种模拟类型操作面板和方便的双回路显示,简单地按前面板键就可进行操作。能在一个屏幕上对串级或两个独立的回路进行操作。标准配置I/O状态显示、预置PID控制、趋势、MV后备手动输出等功能,并且可选择是否通信及直接接收热偶、热阻等现场信号。对YS1700编程可直接在PC机上完成。

SLPC内的控制模块有三种功能结构,可用来组成不同类型的控制回路:(1)基本控制模块BSC,内含1个调节单元CNT1,相当于模拟仪表中的l台PID调节器,可用来组成各种单回路调节系统。 (2)串级控制模块CSC,内含2个互相串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可组成串级调节系统。 (3)选择控制模块SSC,内含2个并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和1个单刀三掷切换开关CNT3,可组成选择控制系统。 当YS1700处于不同类型的控制模式时,其内部模块连接关系可以表示如下:(1)、单回路控制模式

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指导书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综合实验指导书1 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 编著者:陈照强宋雪丽王毅 机械工程学院 2007年2月16日

一、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 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 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械技术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机械是现代工业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离不开机械。机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不论哪一种机械,从诞生以来都经历了使用—改进—再使用—再改进,不断革新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某一种形式的机械,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存在某些固有的缺点,这就迫使人们寻找新的工作原理,发明新型的机械.从而使得具有同一用途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种类。机械本身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但是这种发展却是缓慢的。各种机械发展到今天.单从机械角度对它们进行改进是越来越不容易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电子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从分立电子元件到集成电路(IC),从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向其他学科渗透,把人类带人了一个神化般的世界。信息技术(3C 技术)的主体包括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同机械技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古老的机械技术焕发了青春。在原有机械基础上引入电子计算机高性能的控制机能,并实现整体最优化,就使原来的机械产品产生了质的飞跃,变成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一代的机械产品或系统,这正是机电一体化的意义所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并使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今天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说电子技术在机电—体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对于一个机电一体化产品或设备,应将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所谓机电一体化,就是要以系统的整体的思想来考虑复杂机电系统许多综合性的技术问题。例如,—台多关节机器人,就存在着各运动部件之间的力耦合;各运动轴伺服系统的干扰和相互影响;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规律和运动精度之间的关系;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机器人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运动和机器人防护安全连锁的问题、这些问题即构成了机器人的系统技术问题,必须通过系统工程和系统设计的理论来解决。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通过一些元件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某一特定的功能,而系统工程则是为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而对系统的组成部件、组织结构、信息传递、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设计优化的技术。 系统设计的特点首先是具有综合性,它把系统内部和外部综合起来考虑。要设计一个复杂的系统,首先就要把系统分解成许多分系统,建立各个分系统的数学模型,最后再进行最优设计。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系统的均衡设汁,均衡设计就是要恰当地选择元件,以构成性能优异的系统。如果设计者只注重元件设计而忽视优化组合过程,则即使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元件也可能组成性能低劣的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融为一体构成的最佳系统,而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由五大要素构成、即动力源、传感器、机械结构、执行元件和电子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不仅与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通道有关,更与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密切相关。控制技术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探讨那些能够使各功能要素构成最佳组合的柔性技术和一体化技术,有机地和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化,即设计最优化、加工最优化、管理最优化和运行方式最优化。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分析分别用P、PI和PID调节时的过程图形曲线。 3、定性地研究P、PI和PID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 图2-15为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SUPCON JX-300X DCS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加入微分作用后都能改善系统品质,对于容量滞后不大,微分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噪声敏感的流量系统,加入微分作用后,反而使流量品质变坏。对于我们的实验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PI、PID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2-16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2-16 P、PI和PID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指导

一、实验准备和实验注意事项 1.本课程实验使用专门的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设备,使用前后均应仔细检查主机板,防止导线、元件等物品落入装置内导致线路短路、元件损坏。 2.完成本实验的方法是先找到实验板上相应的丝印字及其对应的引出排针,将排针用电缆线连接起来,连接时要注意电缆线的方向,不能反向连接;如果实验装置中引出排针上已表明两针相连,表明两根引出线内部已经连接起来,此时可以只使用一根线连接。 3.为了弄清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前面几个实验的控制信号由开关单元“SWITCH UNIT”模拟输入;只有在模型机实验中才真正由控制器对指令译码产生控制信号。在每个实验开始时需将所有的开关置为初始状态“1”。 4.本实验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的指示灯亮时表示信号为“0”,灯灭时表示信号为“1”。 5.实验接线图中带有圆圈的连线为实验中要接的线。 6.电源关闭后,不能立即重新开启,关闭与重启之间至少应有30秒间隔。 7.电源线应放置在机内专用线盒中。 8.保证设备的整洁。

二、实验设备的数据通路结构 利用本实验装置构造的模型机的数据通路结构框图如下图。其中各单元内部已经连接好,单元之间可能已经连接好,其它一些单元之间的连线需要根据实验目的用排线连接。 图0-2 模型机数据通路结构框图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4.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l81)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设备 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l所示。其中两片74LSl81以串行方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ALU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三态门由ALU-B控制,控制运算器运算的结果能否送往总线,低电平有效。 为实现双操作数的运算,ALU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DR1、DR2(由74LS273实现)锁存数据。要将数据总线上的数据锁存到DR1、DR2中,锁存器的控制端LDDR1和LDDR2必须为高电平,同时由T4脉冲到来。 数据开关(“INPUT DEVICE”)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过三态门(74LS245)后送入数据总线,三态门由SW-B控制,低电平有效。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和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上的内容。 图中已将用户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圆圈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外,其它均为电平信号。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只需将“W/R UNIT”的T4接至“STATE UNIT”的微动开关KK2的输出端,按动微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ALU运算所需的电平控制信号S3、S2、S1、S0、Cn、M、LDDR1、LDDR2、ALU-B、SW-B均由“SWITCH UNIT”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其中Cn、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l、LDDR2为高电平有效。 对单总线数据通路,需要分时共享总线,每一时刻只能由一组数据送往总线。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指导

实验一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菲罗啉(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 物Fe(phen)2+3 ,其lg K =21.3,κ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10 μg·mL -1铁标准使用液。 (2)100 g·L -1盐酸羟胺水溶液50mL 。用时现配。

单回路控制系统实验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

单回路控制系统实验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实验三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四双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五锅炉内胆静(动)态水温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三 实验项目名称: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型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过程控制系统 实验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和投运方法。 3.研究调节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静、动态性能的影响。 4.了解P、PI、PD和PID四种调节器分别对液位控制的作用。 5.掌握同一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要求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3-4所示。被控量为中水箱(也可采用上水箱或下水箱)的液位高度,实验要求中水箱的液位稳定在给定值。将压力传感器LT2检测到的中水箱液位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中水箱液位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

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实验对象及控制屏、SA-11挂件一个、计算机一台、万用表一个; 2.SA-12挂件一个、RS485/232转换器一个、通讯线一根; 3.SA-44挂件一个、CP5611专用网卡及网线、PC/PPI通讯电缆一根。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本实验选择中水箱作为被控对象。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F1-11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其余阀门均关闭。 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按二种方案分别叙述。 (一)、智能仪表控制 1.按照图3-5连接实验系统。将“LT2中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 图3-4 中水箱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 成绩: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Computer Organization Lab Repor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 姓名:____学号:_____ 实验日期:____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Dais-CMX16+达爱思教仪的各部分功能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十六位机字与字节运算的数据传输格式,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及进位控制的组合功能。了解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 完成算术、逻辑、移位运算实验,熟悉ALU运算控制位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环境 Dais-CMX16+达爱思教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示。ALU运算器由CPLD描述。运算器的输出经过2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2个运算寄存器AX、BX的数据输入端分别由4个74LS574锁存器锁存,锁存器的输入端与数据总线相连,准双向I/O输入输出端口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2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 图1-1 运算器数据通路 图1-1中,AXW、BXW在“搭接态”由实验连接对应的二进制开关控制,“0”有效,通过【单拍】按钮产生的负脉冲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实现AXW、BXW写入操作。 表1-1 ALU运算器编码表 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M M13 M12 M11 功能M M13 M12 M11 功能 M S2 S1 S0 M S2 S1 S0 0 0 0 0 A+B+C 1 0 0 0 读B 0 0 0 1 A—B —C 1 0 0 1 非A 0 0 1 0 RLC 1 0 1 0 A-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