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6.2.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和手足口病专题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A型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

A.< 37.5℃

B.>37℃C>38.5℃ D.>38℃ E.>

36.5℃

2.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临床诊治病人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

A.1周B.8天C.15天D.10~14天E.6天

3.《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指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最有效的预

防措施是( )

A.生活、工作场所通风B.不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病人接触C.注意个人卫生D.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

所内戴口罩E.服用中西药物

4.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是( )

A.1~2月B.4~7月C.8~9月D.10~12月E.全隼5.手足口病的多发年龄是( )

A.5岁以下B.2岁以下C.学龄前D.18岁以下E.各种年龄

【X型题】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胸片检查可见( )

A.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B.呈网状改变C.大片状阴影D.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E.阴影消散吸收较快,肺部阴影与

症状体征相符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出院必须具备的标准是( )

A.体温正常7天以上B.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C.X线胸片有明

显吸收D.心功能恢复正常E.肝功能基本正常

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方式为( )

A.短距离空气飞沫B.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C.密切接触

D.性传播E.血液传播

9.禽流感流行病学接触史是指( )

A.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B.有病死禽接触史C.与被感染的禽

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D.与禽流感病人有密切接触

E.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

10.能够灭活肠道病毒的因素有( )

A.胃酸B.高锰酸钾C.紫外线照射D.漂白粉E.乙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发热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但儿童忌

用阿司匹林,因该药有可能引起一。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__、____、____。

3.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接触史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一般为天。

4.棉纱口罩更换的时限为____小时。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一。

6.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一引起的传染病。

7.手足口病主要的侵犯部位是一、_ ___、____、____4个

部位。

8.手足口病皮肤损害的“四不特征”如下:____、一、

___ _、-。

9.手足口病的皮疹“四不像”是指,不像—__、不像____、不像

___ _、不像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一”)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外周白细胞计数一般均升高。( )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早期不能用抗病毒药。( )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空气消毒可用0.5%的过氧乙酸喷雾。( )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人尸体用0. 5%过氧乙酸浸湿的棉球或纱布堵塞人体孔道,再用0. 5%过氧乙酸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病人和恢复期病人均有很强的传染性。( ) 6.保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易感者的最好办法是注射有效的疫苗。( ) 7.成年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

8.托幼机构及小学等未预防手足口病可用去垢剂进行表面消毒。( ) 9.新生儿手足口病发生全身感染影响心、脑、肝等重要器官时,病情常危重,愈后差。( )

10.手足口病患儿的衣物、玩具等用品可用煮沸或紫外线照射的方法进行消

毒。(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禽流感疫区

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症妆和体征。

2.简述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

3.试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4.何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5.试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6.简述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并发症。

7.试述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要点。

8.试述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A

4.B

5.A

6. ABCD

7. ABC 8.ABC 9.ABCDE 10. BCD

二、填空题

1.Reye综合征

2.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实验室传播

3. 14

4.4

5.呼吸道传播

6.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7.手足口臀

8.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瘢

9.蚊虫咬药物疹口唇牙龈疱疹水痘

三、判断题

1.- 2.- 3.+ 4.+ 5。一6.-

7.+ 8.一9.十10.+

四、名词解释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I’):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

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

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

2.禽流感疫区: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 km的范围。

五、问答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症状与体征如下: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

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

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哆音,或有

肺实变体征。

2.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符合以下5项标准中的一种即可诊断。其5 项标准是:①呼嗷困难.呼吸频率>30次Imin;②低氧血症,在吸氧3~5 l,/min条

件下,动脉氧分压<70 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2)小于93%:或可诊

断为急性肺损伤或急性窘迫综合征;③多叶肺病变且病变范围超过1/3或x线胸片

显示48小时内病灶进展大于50%;④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⑤具有严重基

础性疾病或合并其他感染或年龄大于50岁。

3.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如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

清洁鼻子后要洗手;②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③不共用毛巾;④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分休息;⑤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抵抗力。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①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②保持空调的良好性

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③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4.禽流感是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近年已确定可直接感染人类引起疾病,严重者可因并发症导致病人死亡,称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本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并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一般力1~7天。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可引起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轻者仅有普通的感冒症状。重症病人二般均为H5Nl亚性病毒感染,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病人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m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发病1 周内很快进展为呼吸窘迫,肺部有实变体征,随即发展为呼吸衰竭,大多数病例终至死亡。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进展快、预后差,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病人常死于严重呼吸衰竭。

7.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如下:

(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

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

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殁脑脊液改变,脑电图、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8.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如下: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

后应立即洗手。

222/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医师分册)(第二版)

(4)每天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用漂白粉等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

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

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和控制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生、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1 调查目的 1.1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2 发现和追踪病、死禽类及人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1.3 发现人传人的线索,并寻找其证据,为及时做好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提供依据。 2 组织与准备 2.1 启动条件 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监测系统报告、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疫情通报等途径获知本辖区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发生经省级及以上农业部门证实的禽流感疫情。 (2)发现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3)发现人禽流感疑似、确诊病例。 (4)发现其他需要排除人禽流感的病例或需要开展调查的相关情况。 2.2 组织及实施 2.2.1县级卫生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禽流感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应在接到疫情报告后2小时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

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根据需要,可请求上级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2.2.2市级及以上卫生部门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派遣调查组前往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应邀或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派遣前往疫区指导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3 调查准备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组成员一般包括有关领导、流行病学工作者、临床医生、消毒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其它相关人员等。 3 调查内容和方法 3.1背景资料收集 3.1.1当地地理、气象、人口等资料的收集 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当地相关部门等方法了解当地的地理状况(如地理位置、流域、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植被、湖泊、河流、交通状况等)、气象资料(如年均气温、年均月气温、年均降雨量、年均月降雨量、年均湿度、当年月均气温及月均降雨量及月均湿度等)、农林业(土地使用、农业种植、养殖业、野生动物、候鸟迁徙情况等)、人口资料(最新的人口总数、年龄别构成、流动人口数)、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产值、医院数量及床位数、学校数量等)、其它相关资料如特殊风俗及生活习惯等。 3.1.2历史及横断面相关资料调查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禽流感(AI)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疫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3年冬、2004年春在泰国、越南、日本、韩国、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进入2004年,我国16个省份的40多个疫点,先后发生了H5N1亚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养禽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科学有力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并扑灭。但禽流感传染源的威胁依然存在,今后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突然发生的可能,以冬春季节多发,因此,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工作,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及病变 症状: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H5和H7的毒株。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3-5天,该病常突然暴发,流行初期的急性病鸡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程1-2天,症状变化很大。病鸡可见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鼻炎和结膜炎,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同时出现或不出现腹泻;体温升高,羽毛蓬松,鸡冠发绀。有的腿变红,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甩头,严重者可窒息死亡,产蛋率明显下降。 病变:头、颈及胸部皮下组织胶冻样浸润,消化道病变明显,喉头、腺胃粘膜、肌胃角质膜下及十二指肠粘膜、泄殖腔充血、出血;腿部肌肉有出血点、出血斑;胰腺表面有针头至芝麻大灰白色坏死点;典型的腹膜炎,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卵巢、输卵管、卵泡充血、出血。 二、认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和危害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潜伏期短,传染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可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毁灭性打击。因此,我国把该疫病列为一类传染病。 2、野生禽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传染源,尤其是野生水禽,他们都是禽流感病毒的正常带毒者,要彻底地消灭这些带毒者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野生禽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对家禽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野鸟迁移是造成禽流感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这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可能与野鸟迁移有密切关系。 3、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其血清型众多且变异频繁。H5与H7为高致病亚型。我国这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属H5N1亚型。 4、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传染给人类,使人发病甚至死亡,证明禽流感病毒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三、要进一步做好禽流感的防制工作 1、搞好科普宣传工作。使农村和城市的男女老少对其都有深刻的认识,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措施家喻户晓,使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成为大家自觉行动,上上下下齐心合力把预防工作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属首次发生,许多人员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型养禽场和养禽户,还比较重视。但农村散养家禽户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不防疫,又不消毒,总认为既是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也不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从不考虑社会经济意义,也不考虑公共卫生意义,这样的散养户还很多。在禽流感防制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疏忽和漏洞。因此,必须搞好科普宣传,使大家都认识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 2、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养禽场(户)。养禽场要严格控制饲养点的合理布局,要避免养禽场靠近河流和人员密集的地区,强力推进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彻底清扫冲洗,定期消毒),限制饲养人员流动,禁止车辆、杂物进入饲养场等,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入养禽场的一切渠道,确保家禽安全。要避免在一个养禽场内饲养多种家禽,尤其要防止多种家禽混养。 3、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检验工作和日常疫情监测。搞好进出口检疫工作,尤其是禽类及产品、观赏鸟、生物制品、各种动物及产品的检疫工作要加强,严格各项入境检验措施,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我国,同时要及时掌握世界各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清况,禁止从发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家禽及其产品。各地兽医卫生检疫部门要做好家禽流通领域的检疫工作,尤其是对集贸市场、活禽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场等进行重点检疫和监督检查,必须尽快健全农村兽医防疫检疫机构。确保机构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4、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工作。除了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外,搞好高致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水槎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简称“人禽流感”)是人类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在被A(H5N1)污染的环境后发生的感染。在2003年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爆发家禽和野生禽类的A(H5N1)病毒感染,其中有14个国家出现人禽流感病例。截止至2008年1月15日,由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的全球确诊病例共350例,其中2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62.0% [1]。我国大陆从2005年10月底确诊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以来,现已确诊30例,其中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6.7%[1]。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许多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从现有临床报道分析,发现晚、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是现阶段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如何尽早发现患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改善预后,是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建议(草案)基于2005年11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2]和世界卫生组织人禽流感相关建议[3,4],并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现状,整理制定成文,以指导临床人禽流感的诊治。 一、病毒学[5] 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结构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是多型性囊膜病毒,常为球型,病毒颗粒直径为80~120nm。A(H5N1)流

感病毒的基因组含有8个节段负链单股RNA,至少编码11种蛋白。每个RNA节段均与核蛋白(NP)和3种RNA多聚酶(PB2、PB1和PA)相连接形成RNP复合物。RNPs被一层基质蛋白(M1)所环绕,然后是含有病毒主要抗原的膜结构。禽流感的主要抗原有两种,一种呈棒状,能凝集一些动物的红细胞,称为血凝素(HA或H);HA为病毒表面最大的囊膜糖蛋白,在感染细胞中以单多肽链(HAo)形式合成,合成后裂解成重链(HA1)和轻链(HA2),两者又通过二硫键以共价键形式相连。HAo经裂解后,病毒囊膜才能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此时病毒颗粒方具有感染性,并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另一种呈蘑菇样,能使病毒颗粒从凝集的红细胞表面游离下来,称为神经氨酸酶(NA 或N)。N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合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表面游离下来,从而使病毒再感染新的细胞。除此以外,还有数目不清的少量M2突起。M2蛋白为甲型流感病毒囊膜中含量较少的第三种膜蛋白,它是具有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M2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病毒颗粒内的pH来减弱病毒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s, RNPs)与病毒核心部分M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 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目前有两类,一类针对M2蛋白的烷胺类药物,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另一类主要针对神经氨酸酶,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目前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达菲)、扎那米韦(Zanamivir)以及帕那米韦(peramivir),但在我国上市的只有奥司他韦。目前烷胺类药物在普通季节性流感中的耐药比例相当高,几乎100%耐药,而目前对我国已经分离的人禽流感病毒H5N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及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并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1、流行病学史 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3条或1.2+2+4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4+5条,或1.2+2+3+4条。 医学观察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2+3条。 符合医学观察标准的病人,如条件允许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也可允许患者在家中隔离观察。在家中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并由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观察中的病人病情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要立即由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鉴别诊断: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重症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非典型肺炎”: 一、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什么时间施行的?( ) A.2003.5.9 B.2003.5.4 C.2002.5.9 D.2002.5.4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法定传染病 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C.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高人禽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人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人禽流感防治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管理 2.1组织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人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内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禽流感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人禽流感防控技术专家组。 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和卫生行政部门指派,负责开展本单位或本地区的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在上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地区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2.2职责分工

2.2.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卫生部负责全国人禽流感疫情防控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制订人禽流感应急处置的政策、技术规范和专项预案,指导各地做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卫生系统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组建国家级专家组为各省(区、市)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省级师资,组 织专家组对各省(区、市)的年度首例人禽流感病例进行诊断,组织开展对全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负责流感大流行及特别重大的人禽流感疫情应急控制的组织协调及社会动员,拟定国家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清单,开展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人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2)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防控工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应急预案和防控策略,进行社会动员并指导各地(市)县做好人 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人禽流感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组建省级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家组诊断本行政区域内人禽流感病例,开展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组织对重大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控制,拟定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清单,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人禽流感知识培训。 (3)各地(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区内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人禽流感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人禽流感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2.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国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及技术方案的制订, 组织、评估和督导疫情监测工作,负责全国疫情资料的汇总分析、反馈及上报,开展技术 培训,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实验技术操作规范及各级网络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收集、鉴定各省(区、市)送检的人禽流感病毒标本,开展人禽流感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及对省级检测结果的复核工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关于SARS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 A.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 B.常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C.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 D.肺部体征不明显 E.部分患者有腹泻 正确答案:B 2.根据传染病防治法,SARS的管理应( ) A.按丙类管理 B.按乙类管理 C.各省级卫生管理机构自行决定 D.各级医疗机构自行决定 E.按甲类管理 正确答案:E 3.SARS的首发症状是( ) A.腹泻 B.咳嗽 C.胸闷 D.发热 E.鼻塞 正确答案:D 4.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A.间接接触不易传播 B.患者的粪便一般没有传染性 C.隐性感染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D.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E.呼吸道症状显著的患者传染性低 正确答案:D 5.关于SARS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 ) A.可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B.儿童发病率高 C.有明显的居民楼聚集现象 D.农村地区病例少 E.主要发生于人口密度较大的都市 正确答案:B 6.SARS-CoV不常侵染的细胞是( ) A.肺泡上皮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淋巴细胞 D.神经元细胞 E.支气管上皮细胞 正确答案:D 7.有关SARS进展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

B.肺部阴影发展迅速 C.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存在 D.多数患者出现ARDS E.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进行性加重 正确答案:D 8.有关SARS患者外周血象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常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 B.血小板可减少 C.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D.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E.CD4、CD8细胞计数均降低 正确答案:A 9.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ARS下列哪项不正确( ) A.达到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 B.x线胸片示大片阴影并在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病灶面积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 C.中毒症状重,持续发热,经对症治疗3天以上,体温仍超过38℃ D.目的在于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肺的渗出及损伤 E.出现ARDS 正确答案:C 10.对于疑似SARS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收入双人或多人观察室隔离观察 B.按正常诊疗程序就医 C.安排家庭医学隔离观察,由CDC随访 D.收入单人观察室隔离观察 E.安排家庭医学隔离观察,并随诊 正确答案:D 11.有关SARS病原学检查错误的是( ) A.血清SARS-CoV抗体由阴性转变为阳性提示为近期感染 B.SARS-CoVPcR测定结果阳性可确诊SARS C.SARS-CoVPCR测定结果阴性可除外SARS D.SARS-CoV分离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SARS E.急性期到恢复期血清SARS-CoV抗体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提示为近期感染 正确答案:C 12.SARS的病原体属于( ) A.支原体 B.衣原体 C.原虫 D.病毒 E.细菌 正确答案:D 13.对SARS密切接触者的检疫期一般为( ) A.7天 B.21天 C.3天 D.14天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演练总结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演练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重大突发疫情的应对能力和防范意识,及时切断院内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人感染H7N9法》、 疫情防控方案(2017年第1版)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由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策划,于2017年2月23日上午10:30在我院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门诊预检分诊台接到1名自述发热、乏力、头疼的患者,分诊台护士立即为患者戴上口罩,戴上手套为患者测量体温(38.5℃),并对患者进行了详细询问,登记入册。考虑上诉症状,并根据体温结果,立即通知患者转至发热门诊。接诊医师详细询问了患者病史、外出史和暴露史等,结合患者在主诉中有接触鸡、鸭史,考虑人感染禽流感可能,立即报告主任,主任到发热门诊对病人进行查看,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通知医疗专家组到发热门诊会诊,确定患者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且考虑患者有明确鸡、鸭暴露史,不能排除人禽流感,收住我院感染科隔离观察室,按相应医疗救治程序进行处臵。 整场演练历时1小时30分,各部门各司其职,演练按照应急办制定的《开州区人民医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方 - 1 -

案》要求和步骤迅速展开。整个演练内容包括预检分诊人员处臵、发热门诊应急防控的反应、应急医疗队的反应、个人防护、院内感染控制和疫情报告管理等各个环节。整个演练过程由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全程跟踪评估,感染科全体人员和部分职工观摩了演练。演练结束后,分管院长、医疗救治、感染控制等各组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部分观摩人员就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照医院应急演练方案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总结和建议,特别对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专门进行了强调,确保在真正面对传染性疾病时万无一失。如:防护意识不强,医务人员使用手机未采取防护措施,预检分诊护士在接待患者前没有佩戴口罩等;某些演练人员方案熟悉程度不够,导致演练过程中某些环节衔接不够;接诊护士在实施演练步骤时过于拘谨,应采取边做事边沟通的方法;发热门诊和预见分诊台是否也应配备一部固定电话。李玖洪副院长指出,应对的及时性在防控传染病疫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急小组成员应时刻保持战斗状态,随时迎战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同时指出,这次演练也暴露了我院科室间配合存在的问题,这需要以后进一步通过演练来磨合,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应加强培训学习,积极整改,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臵能力。 此次应急演练,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办公室精心组织和策划,相关科室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切实贯彻“演练就是实战、练为战、不为看”的原则,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参与、组 - 2 -

031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学习要点 ㈠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 ㈡病原学特点 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和蛋白与已知的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差异较大,完全属于新一类的冠状病毒。病毒颗粒直径80~140nm。SARS病毒能在Vero 细胞和猴肾细胞中培养繁殖。将SARS病毒接种于猴子,可出现与人类相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SARS冠状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它人类冠状病毒。但当暴露于常用的消毒剂或固定剂后即失去感染性。SARS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急性期或恢复早期达高峰,约3个月后消失。IgG抗体较迟出现,但可长时间维持高滴度,IgG抗体可能是保护性抗体。 ㈢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强。个别患者可造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被称之为“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潜伏期患者传染性低或无传染性,康复患者无传染性。本病未发现慢性患者。从果子狸、貉等野生动物体内可分离出与人SARS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冠状病毒,提示这些动物有可能是SARS病毒的寄生宿主和本病的传染源,但有待证实。 传播途径:短距离的飞沫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讲话时,SARS病毒以气溶胶颗粒的形式喷出后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接触患者的体液或分泌物亦可导致感染。SARS亦可通过实验室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高危人群。患病后可获得较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于2002年11月中旬首先在广东省出现,随后蔓延到山西、北京、内蒙古、天津、河北、香港、台湾等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2003年初迅速波及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次流行全球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答案

一. 单选题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无症状携带者 D.不典型感染者 3. 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必须坚持做到哪“四早”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5. 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A.胸腺素

B.板蓝根 C.人血免疫球蛋白 D.都不是 6. 医院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必须向哪一个部门报告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人民政府 C.公安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 天 天 天 天 8. 以下哪项不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典型表现 A.发热,体温超过38℃ B.干咳、少痰 C.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D.乏力、头痛、关节肌肉酸痛 9.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B.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C.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 可存活10天

摄氏度加热90分钟,75摄氏度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病毒;75%乙醇5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 B.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C.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征 D.早期白细胞数升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及疫情处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及疫情处理 一、基础知识 (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指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所导致的疾病,简称人禽流感。 (二)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的一种,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所有的禽流感病毒皆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 禽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三)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 主要为病、死禽,以及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尤其是水禽。目前,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 2、传播途径 人传染人的可能性较小,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两种: (1)呼吸道传播

吸入含有禽流感病毒的飞沫或飞沫核。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禽类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3、易感人群 由于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目前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尚不易感,然而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性。 一般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与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触人群、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包括医务人员)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 4、潜伏期 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5、传染期 病人在潜伏期末至症状消失前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 (四)临床特征 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五)临床辅助检查 1、外周血象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生化检查 出现酶学指标异常升高,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 3、影像学检查

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试题及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培训试卷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H7N9禽流感传染源是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密切接触。 2、H7N9禽流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 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3、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原体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染病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传染病。 4、H7N9禽流感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 离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5、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 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选择题: 1.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A C D ) A.标准预防原则。 B.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C.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D.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采取措施:(A D ) A.及时进行隔离。 B.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C.陪伴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D.指导患者注意呼吸道卫生及手卫生。 3.为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医务人员做到:(D )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转院、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4、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B C) A.发热(腋下体温≥38℃)。 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护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并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聚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严禁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二、防护用品的标准及使用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级标准。 (一)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二)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氛围长方形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三)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四)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纽扣位于背部。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最新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 识(最新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17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最新版)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05年11月为止,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三、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四、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A.<37.5℃ B.>37℃ C.>38.5℃ D.>38℃ E.>36.5℃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潜伏期为() A.2~21天,多为14天 B.12天 C.14~25天 D.10天 E.21天 3.医院如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自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2小时内 B.6小时内 C.24小时 D.9小时 E.<10小时 4.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A.1周 B.8天 C.15天 D. 10—14天 E.6天 5.轻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用普通鼻导管上氧,流量为1~3 L/min,如面罩高流 量给氧,流量应为() A.2—6L/min B.3—9L/min C.4—9L/min D.10—15 L/min E.16—18 L/min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衣原体 B.冠状病毒 C.支原体 D.军团菌属 E.立克次体 7.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为() A.2天 B.10天 C.12天 D.14天 E.21天 8.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应戴多少层的棉纱口罩() A.4 B.6 C.2 D.10 E.12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患者所在的病区用空气乳酸加热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下列哪项正确() A.面积为4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6mL B.面积为50m2 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0mL C.面积为60m2 的房间乳酸用量为8mL D.面积为7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2mL E.面积为100m2 房间乳酸用量为18mL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确认、疫情处臵、疫情监测、免疫、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流行病学特点 2.1.1 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孔雀等多种禽类易感,多种野鸟也可感染发病。 2.1.2 传染源主要为病禽(野鸟)和带毒禽(野鸟)。病毒可长期在污染的粪便、水等环境中存活。 2.1.3 病毒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野鸟)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和精液等媒

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 2.2 临床症状 2.2.1 急性发病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 2.2.2 脚鳞出血; 2.2.3 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和面部水肿; 2.2.4 鸭、鹅等水禽可见神经和腹泻症状,有时可见角膜炎症,甚至失明; 2.2.5 产蛋突然下降。 2.3 病理变化 2.3.1 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广泛充血、出血;腺胃粘液增多,可见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之间交界处粘膜可见带状出血; 2.3.2 心冠及腹部脂肪出血; 2.3.3 输卵管的中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卵泡充血、出血、萎缩、破裂,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 2.3.4脑部出现坏死灶、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管套、神经胶质灶、血管增生等病变;胰腺和心肌组织局灶性坏死。 2.4 血清学指标 2.4.1 未免疫禽H5或H7的血凝抑制(HI)效价达到24及以上(附件1); 2.4.2 禽流感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阳性(附件2)。 2.5 病原学指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教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教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并且推测这一病毒可能通过基因重配或突变演变为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即一旦发生疫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实验室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凿证据,但出现了一些聚集性发生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 由于种属屏障的原因,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多不易感。但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体,无特异性抵抗力。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四)流行季节 多发生于冬春季,通常伴随着禽尤其是家禽中禽流感爆发,呈零星分布。 (五)流行强度 禽流感是禽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可发生大面积、跨区域流行。一般情况下,禽流感较难传染给人,但近几年禽流感特别是H5N1亚型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情况屡有发生,感染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值得关注。人群的发病与人和动物接触的密切程度、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其变异情况相关。 二、临床特征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d,通常为2~4d。 2.临床症状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