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横渠书院简介

横渠书院简介

横渠书院简介
横渠书院简介

横渠书院简介

横渠书院是了为纪念北宋著名哲学家、关学创始人张载(1020-1077)而建立的。张载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眉县(今陕西宝鸡眉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在历史上,陕西境内的横渠书院有四处:眉县横渠书院(两处)、临潼横渠书院及凤翔横渠书院。

眉县横渠书院

眉县横渠书院有东西两处。

东横渠书院位于今宝鸡眉县横渠镇张载祠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眉县崇寿院。与张载同时期的苏轼(1037-1101,字子瞻)曾在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签署凤翔府判官时因大旱至眉求祷于太白山,过崇寿院时作《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诗,其弟苏辙(1039-1112,字子由)亦和有《次韵子瞻太白山下早行题崇寿院》。据民间传说,崇寿院为青年张载求学之地。熙宁三年(1070),张载辞官返回横渠镇,以讲学为务,其讲学的地方就是崇寿院。当时该院已经衰败,张载在院内一所房子的东西窗户上分别张贴了所撰的《砭愚》和《订顽》(后易名为《东铭》和《西铭》),并将崇寿院命名为横渠学堂。横渠学堂即后来所建横渠书院的前身。据明代眉县学者刘九经万历年间所纂的《眉县志》记载,元贞元元年(1295)朝廷下诏在眉县横渠镇张载故居建立张子特祠。泰定四年(1327)又诏在祠内创建横渠书院,文礼恺有记。此时,严格意义上的横渠书院才算是创建了。后历经明清两代,横渠书院屡圮屡修,诸如:明洪武十四年(1381)眉县县令林思正修书院,万历三年(1575) 眉县县令姚继先重修书院,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眉县县令陈石麟重修书院,康熙五十一年(1712)与光绪十一年(1885)也曾两次重修书院。值得注意的是,清康熙二十三年陈石麟重修书院时,康熙皇帝为张载赐“学达性天”匾。清末,在清廷“各省书院一律改设学堂”的诏命下,张子祠内横渠书院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时任眉县县令的程壎改建为高等小学堂,宣统元年(1909)又改名为“眉县第二高等小学堂”。民国以来,“学堂”又易名为“横渠高等小学堂”、“横渠镇中心小学”、“横渠小学”、“横渠中学“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张载祠的逐步修复,横渠书院故有的讲学传统日益被世人所追缅。

西横渠书院位于眉县县城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三十年(1765),时任眉县县令的周家琰主持在原旧察院的基础上建横渠书院,即西横渠书院。道光七年(1872),眉县县令褚裕仁又为之立碑记。书院悬挂有“宋儒横渠先生讲学处”匾额。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名为“眉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民国以来,又易名为“中山街小学”、“眉县实验小学”等。

临潼横渠书院

临潼是张载去世之地。宋熙宁十年(1077)张载辞官西归,行至临潼病卒于驿舍。临潼士绅建张子祠和横渠书院以示纪念。然而,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时任临潼县令的赵于京痛惜张子祠片瓦不存,故在原旧察院废址上重建横渠书院;并作《建横渠书院碑记》,“思以时讲学于中,使世知文武既往,道固至今在关西”。乾隆初年,知县朱一蜚因见“书院倾圮日久”,主持修扩横渠书院。乾隆四十九年(1784),县令蒋勳又主持对横渠书院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光绪三十年(1904),临潼横渠书院在清末“旧有书院”改建为“新学堂”的浪潮中被时任知县李嘉绩改建为高等小学堂。民国以来,临潼横渠书院故址屡被易名为“书院门小学”、“华清小学”等。

凤翔横渠书院

凤翔横渠书院附设于凤翔张子祠内。凤翔张子祠建于凤翔府址(处于今宝鸡凤翔县东大街),然其始建时间不详。据现居凤翔的张载后裔张崇谦考证,有宋末建、金建、元建等诸说。至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凤翔知府沈自彰主持重修张子祠和横渠书院;两年后(1620)沈氏又移文直隶永平府,请永平知府史文焕在其所属滦州张载后裔中选择品学兼优者至凤翔承祀。天启二年(1622)张载后裔孙张文运率子张承胤,孙张元福、张元寿从滦州迁居凤翔。自天启二年张载十四世孙张文运迄民国九年二十四世孙张建邦,凤翔张载后裔中有八位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及奉祀官。明清两代凤翔张子祠多次被扩修,至民国时期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规模最为宏大的官方祠堂之一,受到政府的有力保护。如冯玉祥将军曾布告:“横渠祠堂载入史典,有人扰害,定予处斩。”

凤翔横渠书院因附设于张子祠内(祠分三部分:前为横渠书院,中为祭祀祠堂,后为后嗣住宅),为凤翔府张子祠的盛况所掩,多为史书所不载;但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讲学地之一,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张载后裔张仲正于横渠书院收徒讲学,

在关中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人也被尊誉为“西府孔子”。据凤翔张载后裔回忆,凤翔横渠书院内的藏书丰富,其中有不少孤本遗作,甚至藏有唐伯虎等名家字画,惜毁于文革中。建国后,随着凤翔张子祠遭到破坏(目前仅存大殿、启贤祠等少数建筑),先后被卫生局、幼儿园占据,凤翔张子祠及所属横渠书院也逐渐淹没无闻。

按:长期以来,宝鸡文理学院将眉县、凤翔横渠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并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12月成立了宝鸡文理学院横渠书院。目前,横渠书院为宝鸡文理学院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尝试将传统书院文化转换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大学教育体制内发扬书院精神,研究和传播以关学为重要内容的传统文化。

明清之际的关学与张载思想的复兴

——地域与跨地域因素的省思

吕妙芬*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明清之际张载学术地位提升、思想重获重视的情形。全文主要分为两部分:(1)从地方学术史的视角,主要讨论明中叶以后关学的发展及学术系谱的建构活动;(2)从思想观念史的视角,讨论张载的思想在沉寂多时之后,再度涌现于明清之际的学术论域中。本文强调不同研究视角确实能开出独特的见解与学术脉络,地方社会史与学术思想史两种研究视角具有不可偏废的重要性。

关键词:张载,关学,冯从吾,气论,礼教

一、前言

本文主要从地方学术史与思想观念史两种视角,来探讨明清之际张载(1020-1077)学术地位提升、思想重获重视的情形。全文主要分为两部分:(1)从地方学术史的视角,主要讨论明中叶以后关学的发展及学术系谱的建构活动,特别着力说明冯从吾(1556-1627)对关学建构的贡献,并说明张载的地位如何在建构这波地域学术传统的同时,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在这部分,我也将讨论晚明关中士人对张载文献的保存及出版、张载祠祀的兴建的贡献,以及他们如何透过具体行动提升张载个人及其家族的政治地位,强化张载家族与关中故里地域性纽带的关联性。(2)从思想观念史的视角,将分别从“明代气论思想”与“礼学复兴”两方面,讨论张载的思想在沉寂多时之后,再度涌现于明清之际的学术论域中。除了试图提供明清之际张载思想复兴的思想史脉络外,也将进一步讨论明清学者的气论与张载气论的异同。这篇论文的主旨也呼应陈来对儒学普遍性与地域性问题的省思1,强调不同研究视角确实能开出独特的见解与学术脉络,地方社会史与学术思想史两种研究视角具有不可偏废的重要性。

* 吕妙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1 陈来:《儒学的普遍性与地域性》,《天津社会科学》2005 年第 3 期,页 4–10。

二、张载与明清之际的关学

(一)冯从吾与“关学”的建构

北宋以张载为核心的关中理学,曾经盛行一时。张载及其弟张戬,门人吕大忠、吕大钧(1031-1082)、吕大临(1092 年殁)、苏昞、范育、游师雄、李复(1052-1128)、张舜民等所形成的学派2,曾达到与周敦颐(1017-1073)、邵雍(1011-1077)、二程之学并称的实力,故有“关学之盛,不下洛学”之说3。不过,张载之后,随着北宋衰亡,弟子“三吕”与苏昞转入程门,关学一度式微,遂进入南宋“百年不闻学统”的命运4。

后代学者根据现存史料所整理的关中理学发展史5,可简述如下:关中学术在元代相当衰微,虽仍有杨奂(1186-1255)、杨君美(1218 年进士)、杨恭懿(1224-1293)、萧(1241-1318)、同恕(1254–1331)等学者,但影响力有限6。明代早期主要受到河东薛瑄(1389-1464)的影响,栽培了张杰(1421-1472)、张鼎(1431-1495)、王盛、段坚(1419-1484)、周蕙等后学。明代中叶以降,关中儒学有再度复兴的迹象。先有三原的王恕(1416-1508)、王承裕(1465-1538)父子致力地方学术的发展,形成三原学派;再有吕柟(1479-1542)、马理(1474-1556)把关中讲学带到一个高峰,甚至可与当时兴盛的阳明学相抗衡7。明末到清初之际,则以冯从吾和李颙(1627-1705)的讲学最为著名,二人均以关中书院为讲学基地。目前学界研究关学思想,也常以张载、

2 陈俊民:《张载哲学与关学学派》(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0),页 15–17、42;龚杰:《张载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页 198。张载之弟张戬的女儿嫁吕大临,故张、吕二家有联姻关系,蓝田吕氏是当地大族。张世敏指出,当时关学的领袖和思想支柱虽是张载,但关学的政治支柱是蓝田诸吕,此为当时关学得以形成发展,并与洛学、新学构成鼎立态势的重大政治因素。参见张世敏:《关学的形成与发展》,https://www.doczj.com/doc/784444329.html,/zhangzaici/gxdxcyfazhan.htm

3 黄宗羲著,全祖望补定:《增补宋元学案》(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84),卷 31,页 1a。

4 全祖望:“关洛陷于完颜,百年不闻学统。”见黄宗羲著,全祖望补定:《宋元学案》,卷 100,页 1a;陈俊民:《张载哲学与关学学派》,页 15–19。

5 所谓后代学者整理的关中理学史,即本文所强调的明代中期以后的学者对关中学术史的整理,冯从吾的《关学编》具有开创性的地位,其影响甚至及于今日,见下文讨论。

6 冯从吾:《关学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卷 2,页 17–25;黄宗羲著,全祖望补定:《增补宋元学案》,卷 95,页 1a–4a。方光华等:《关学及其著述》,收入“古都西安”丛书(西安:西安出版社,2003),第2章。

7 冯从吾:《关学编》;亦参见《明儒学案》(台北:华世出版社,1987)的《河东学案》、《三原学案》。关于关中讲学历史,见陈时龙:《明代关中地区的讲学活动》,《政大历史学报》,第 27 期(2007),页 215–253;第 28 期(2007),页 93–130。

吕柟、冯从吾、李颙的次第发展来理解关学思想内容的变化8。

上述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与变化虽然有一定的历史根据,譬如薛敬之(1435-1508)之于周蕙、吕柟之于薛敬之,确有师承渊源9,吕柟在关中的讲学也的确对提振关学有贡献,并不断为后人所纪念、颂扬10;然而,这种系谱式的地方学术传统的呈现,其实更多仰赖学者们对地方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反思的工作,才能真正彰显。换言之,清晰的学术传统与脉络往往相当程度上是后代人为建构的结果。对于关中理学史的整理,晚明的冯从吾无疑是最重要的贡献者,虽然稍早的吕柟已经开始做了一些努力11。

冯从吾是西安府长安人,受业许孚远(1535-1596)门下,举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曾任左副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万历二十年(1592)因上疏指责皇帝,罢官回籍,潜修著述,并在地方上与张舜典、周传诵等学者共同讲学,吸引许多人参与12。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陕西布政使汪可受(1620 年殁)等地方官员的支持下,将城南小悉园别业改建为关中书院,仍由冯从吾、周传诵二人主盟,作为关中人士讲学之所,在此也创造了晚明关中讲学的高峰13。据称负笈求学者从四方来到关中书院,盛况可与当时的东林书院,以及江右、徽州的书院相媲美14。

冯从吾在关中除了讲学培育后进外,也从事整理关中理学史的工作。冯从吾对关中的学术传统有很深的敬意,万历三十九年(1611)冬天,他到池阳讲学,曾率领数十门人一同拜谒关中先贤王恕、王承裕、马理、张原(1473-1524)、温纯(1539-1607)的祠墓,并说:

吾关中如王端毅[王恕]之事功,杨斛山[杨爵]之节义,吕泾野[吕柟]

8 陈俊民:《张载哲学与关学学派》,页 63。

9 冯从吾:《关学编》,卷 3,页 32;卷 4,页 41。

10 例如冯从吾:“论者谓关中之学自横渠张子后,惟先生(即吕柟)为集大成云。”见氏著:《关学编》,卷 4,页 46。

11 关于元、明关中学者对张载文化资产的运用,以及冯从吾建构关学的意义,参见 Chang Woei Ong, “Zhang Zai’s Legac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xue in Ming China,” Ming Studies 51–52 (2006): 58–93; Chang Woei Ong, Men of Letters within the Passes: Guanzhong Literati in Chinese History, 907–1911 (Cambridge and 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8), ch. 3。

12 冯从吾初于长安城南宝庆寺讲学。张舜典和周传诵的传,见冯从吾:《关学编》,页 74–77。

13 何载图:《关中书院志》(明万历年间刊本,台湾故宫博物院制缩影资料),卷 1,页 1a–10a。亦见冯从吾:《关中书院记》,《少墟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卷 15,页 1a–5b。

14 当时东林、关中书院,及江右、徽州等地书院的主盟人主要为高攀龙、冯从吾、邹元标、余懋衡,他们曾经一起在北京讲学,又都是魏忠贤打压的对象。天启四年张讷上疏奏请拆毁全国书院时,也特别指名这些书院和主讲学者,故其间政治意涵不可忽视。张讷奏疏,见《明熹宗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6),卷 62,页 2911。关于天启年间冯从吾等人讲学涉入的政治斗争,见黄森茂:《论天启年间首善书院讲学之兴废始末》,《中国文学研究》第 20 期(2005),页 211–244。

之理学,李空同[李梦阳]之文章,足称国朝关中四绝。然事功、节义系于所遇,文章系乎天资,三者俱不可必。所可必者,惟理学耳。吾辈惟从事于理学,则事功、节义、文章随其所遇,当自有可观处,不必逐件去学而后谓之学四先生也。15

冯从吾在这个充分显示尊崇乡贤的礼仪动作中,表达了他对理学的崇高信念,认为关乎道德修养的理学是人人必修习的功课,也是其它学问的基础,故也最足以代表关中精神。由此可说明他何以致力于编纂关中理学史的工作,其成果则是《关学编》一书。

《关学编》编纂的目的,除了保存历史、建立关中理学的道脉系谱,更有欲透过整理先贤事迹言行,激发当代士人延续张载所开创的关学学风之意。该书编纂的原则是:专门辑录关中理学者,历代名臣并不泛入16。《关学编》虽列了四位上古学者为前传,但主要上自张载始,下讫王之士(1528-1590),总共收有关中理学家四十四人,并在明清多次刊行17。根据我以“中研院”汉籍数据库搜寻的结果,“关学”一词确实在《关学编》之后才被使用。虽然明初学者已普遍使用“濂洛关闽”的词汇18,不过这主要用以标志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1130-1200)的个人之学,亦即虽以地域为名,实指涉个别学者之学问,并不具有标志整体地域学术传统的意义。类似的用法今日仍为某些学者所使用,例如龚杰即以“关学”为张载建立于北宋的一个理学派别,上无师承,下无继承,在南宋初年即告终结,他对关学的判准主要根据张载之学的特色,而非地域性的关中19。不过大体而言,自从冯从吾借着《关学编》明确将“关学”定义为“关中理学”,即以地域性的理学传统作为关学的范畴之后,这个用法与意涵广为后学接受,此也是今日学界普遍理解“关学”的意义。

我们可以透过比较地方志的史料,进一步说明《关学编》对关学建构的意义。元代的《类编长安志》并没有关中理学的史料20。嘉靖年间由吕柟、马理纂修的《陕西通

15 冯从吾:《少墟集》,卷 11,页 1a–b。

16《关学编凡例》,收入冯从吾:《关学编》卷首。

17 包括附传,共四十四人。《关学编》在晚明有万历三十六年朝邑世德堂刻本,清代又有多次重刊。见吴有能:《冯从吾理学思想研究:一个意义结构的展现》(台湾清华大学硕士论文,1991),页 46–49。

18 例见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卷 171,页 4013;黄训编:《杨士奇传录》,《名臣经济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卷 12,页 1b (总页 212)。丘浚:《设学校以立教三》,杨士奇:《吴文正公祀议》,分别收入《名臣经济录》,卷 26,页 3b (总页 519);卷 30,页 11a (总页 648)。

19 例如袭杰:《张载评传》,页 206。

20 骆天骧纂修:《类编长安志》(北京:中华书局,1990)。

志》中有乡贤传,主要是依照各府、按年代编排,在经史子集各类文献中虽包括了张载等理学家的作品,但也是依照年代编纂。“理学”并没有成为一个特定范畴21。同样地,冯从吾参与编修的万历版《陕西通志》也没有为“理学”特辟一类,虽然《关学编》所收录的学者大部分均在此方志中有传,吕大防、王恕、韩邦奇(1479-1555)分别置于“名相”和“名卿”,段坚在“循吏”,其他理学家多置于“儒林”。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张载的传也在“儒林”项下,但却被放在元、明诸儒之后,这种安排与《关学编》有意强调张载做为关中理学开创者和奠基者的形象,相差颇远22。

再者,如果我们比较冯从吾与稍早的关中学者在保存与表彰张载所代表地方学术传统方面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冯从吾的突出之处。我们检视王恕、马理的文集,发现他们很少言及张载。相对地,吕柟较常提到张载,也很推崇张载的成就,例如他说:“横渠子厚精思力践,执礼不回,发为《西铭》、《正蒙》诸书,开示后学,故殿中丞(按:指张载父亲张迪)之寿赖以至今数百载常存也。”23吕柟称赞张载之书“皆言简意实,出于精思力行之后,至论仁孝、神化、政教、礼乐,自孔孟后未有能如是切者也”24。又有感于其书散失甚多,文集收录不全,且因未适当编辑而散漫无统纪,故曾将张载的遗著粹抄成书,加以注释,成《横渠张子抄释》一书,由解梁书院出版25。另外,吕柟在讲学中也曾向门人谈论关中先儒周蕙、薛敬之之事,显示其对关中先贤学问的认识与肯定,并有传承之功26。

尽管如此,吕柟并不像冯从吾明确地把张载和宋元以降关中地区的理学传统做紧密的联系,也没有像冯从吾以致力于整理、发挥关中理学传统为职志。相对而言,吕柟对于理学学术更具有一种超越地域限制的看法。举例而言,他最景仰的理学家是程颢(1032-1085),他在十七八岁时,曾梦见程颢、吕祖谦(1137-1181)二人在泾野草堂之上,吕柟升阶质疑,聆听教导。即使在梦中,他也受到极大的启发27。他对张载的评价是介于程颢与朱熹之间:“方伯淳则不足,方元晦则有余。伯淳已近乎化,元晦亦几于大,张子之化十三,其大十九。”28

21 赵廷瑞修,马理、吕柟纂:《陕西通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22 汪道亨修:《陕西通志》(万历年间刊本,藏“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卷 24,页 38a–42b。

23 吕柟:《徐氏双寿序》,《泾野先生文集》(台南:庄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卷 2,页 25b–26b。

24 吕柟:《横渠张子抄释序》,《泾野先生文集》,卷 4,页 17b–18a。

25 此书成于嘉靖五年(1526)。

26 吕柟:《泾野子内篇》(北京:中华书局,1992),页 49。

27 吕柟:《二程子抄释序》,《泾野先生文集》,卷 4,页 18b–19a。

28 吕柟:《泾野子内篇》,页 11。当然,人可以同时具有强烈的地域意识与超地域意识,对于“道”无南北差异的看法,也相当普遍地存在于士人心中,例如极力提倡北学的孙奇逢,也有如此的表述。

吕柟除了抄释张载之文,也抄释周敦颐、二程之文,同样由解梁书院印行29。后又条释《朱子抄释》出版30。可见他对文献的抄释,更多是在宋明理学大传统下的考虑,并没有明显地域因素。另外,我们从几次外地学者拜访吕柟的对话,看见当外地学者先提起并称赞“横渠以礼教人”的关学特色时,吕柟的回答都没有把张载的礼学和关中地域联系起来,反而总联系到更古老的儒学传统31。最明显表达吕柟不受狭义地域限制来看待理学传统的是他以下这段话:

问:?宋时贤人辈出,多有方所。?先生曰:?一地方怎能得?如周子,湖广人;二程,洛阳人;张子,陕西人;朱子,新安人。四五百年,生

得数人而已。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然今不可为地方限量,当以圣

贤为必可至。?32

由此可见,虽然吕柟对于保存张载文献、致力地方学术工作有极大的贡献,但他更多是从传承整个儒学传统的角度思量,并不特意宣扬关中地方性的儒学传统33。相对地,虽然冯从吾也是举国闻名的大儒,他与邹元标(1551-1624)等人在北京首善书院讲学造成极大轰动,故不论是实际交友网络或对学术的关怀,冯从吾都有超越关中地域的向度;但是他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地域认同,并致力于整理地方理学史的工作,因此也是在他手中,关学以及张载与地域传统的联系,获得进一步的确定34。

冯从吾编纂《关学编》的工作得到了其它关中学者的高度肯定,张舜典赞其用心宏远,使得关学不致湮没无闻35;李元春(1769-1854?)嘉此为振兴关学的壮举36;李因笃(1631-1692)也特别表扬其为关学追溯源委、厘清道脉之功37。《关学编》的编纂

见汤斌:《孙夏峰先生年谱》(台北:广文书局,1971),卷下,页 13a。此处主要欲说明以提倡关中地域性学术传统而言,吕柟不及冯从吾。

29 吕柟:《宋四子抄释序》,《泾野先生文集》,卷 11,页 12b–13a。此书亦成于嘉靖五年(1526)。

30 吕柟:《朱子抄释序》,《泾野先生文集》,卷 11,页 13b。此书成于嘉靖十五年(1536)。

31 “江西有五人来见,先生谓之曰:‘若等为实,学动静当以礼。’一人对曰:‘是横渠以礼教人也。’先生曰:‘不特张子也,曾子亦然。虽孔子克己复礼,为国以礼,亦何尝不是。’”见吕柟:《泾野子内篇》,页 58、91、126。

32 吕柟:《泾野子内篇》,页 66。

33 参见锺彩钧:《吕泾野〈宋四子抄释〉研究》,收入龙宇纯先生七秩晋五寿庆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龙宇纯先生七秩晋五寿庆论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2),页 459–484。

34 见下文。

35 张舜典:《关学编后序》,收入《关学编》,页 62。从冯从吾《答李翼轩老师》一文可窥见他如何在文献中搜集撰写先正传记的情形,见《少墟集》,卷 15,页 41a–42a。

36 李元春:《关学续编序》,收入《关学编》,页 66。

37 见达灵阿、周方烱纂:《重修凤翔府志》(清乾隆三年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 10 中

及其对讲学的提倡,也使得冯从吾成为晚明关学集大成者。崔应麒(1571年进士)曾说:

然横渠氏,学足以名世而不得一遇世主。泾野能致其身于兰台虎观之上,以为大行之兆,而从游者遂寥寥无几。乃先生(按:指冯从吾)出则以直声动天下,居则以斯道裁吾党,斯又两君子交际其穷,先生有以独集其大也。38

李颙也说:“关学一脉,张子开先,泾野接武,至先生(按:指冯从吾)而集其成,宗风赖以大振。”39

冯从吾所整理、勾画出的关学传承脉络,也成为后世学者理解关中理学最重要的文献。黄宗羲(1610-1695)《明儒学案》所收录的关学学者及内容,并不出《关学编》的范围;后代增修关学史时,也主要在冯从吾《关学编》的基础上进行。王心敬的《关学续编》40、王维戊的《关学续编本传》41、李元春的《关中道脉》42、李元春和贺瑞麟(1824-1893)编的《关中两朝文钞》43、张骥的《关学宗传》,均有明显的延续性44。另外,《关学编》所载的关中理学系谱,也影响了后来地方书院祭祀的典制45。

其实在《关学编》以前,已有类似地域性理学史的著作产生,但主要在东南地区。金贲亨(1483-1568)的《台学源流》46、朱衡(1532 年进士)的《道南源委录》与杨

卷,页 26b–27a。

38 崔应麒:《关中书院志序》,《关中书院志》,卷首。

39 李颙:《二曲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卷 17,页 181。又如张绍龄曰:“我师少墟夫子崛起关中,继泾野先生后执理学牛耳。”收入冯从吾:《少墟集》,卷 3,页 73b。

40 王心敬:《关学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

41 王维戊的《关学续编本传》,收于《二曲集》附录二。

42 李元春的《关中道脉》我未能见,该书收集《增订关学编》、《张子释要》、《关中三先生要语录》、《关中四先生要语录》四种。参见刘学智:《关学及二十世纪大陆关学研究的辨析与前瞻》,《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 4 期,页 110–117。

43 此书我尚未见到,但根据张骥所言,李、贺二人亦主要承续冯从吾之作有所增益。见张骥:《自叙》,《关学宗传》卷首(陕西:陕西教育图书馆,1921)。

44 张骥在《关学宗传》的自叙中说到,冯从吾辑《关学编》,后李元春、贺瑞麟又有增辑,蔚然可观,可惜后继无人,他的《关学宗传》既有承继先贤续编之意,以关中地区的理学为范围,在体例上则仿周汝登的《圣学宗传》和孙奇逢的《理学宗传》。另外,从张骥遵循冯从吾将关学开派断自张载,把张载以前已具关学规模的儒者编入附传,亦可见冯从吾《关学编》的影响。张骥的自叙和编纂例言,收入《关学宗传》卷首。

45 李颙:《二曲集》,页 181。

46 金贲亨的《台学源流》(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是一部浙东台州理学史。金贲亨是浙江临海人,传见洪朝选:《江西提学副使金公贲亨墓志铭》,收入焦竑:《国朝献征录》,收入《明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91),卷 86,页 95a–98b。

应诏(1515-1588)的《闽南道学源流》47,都是早于《关学编》的类似体例之作。以学术文化的整体表现而言,明代的东南盛于西北,故对本地学术史整理反思的工作,东南领先是可以理解的。若以北方学界而言,《关学编》仍是开风气之作,不仅后来关中地区又有许多同体例的续编,河南中州亦有类似之作。清初以孙奇逢(1584-1675)为领袖的河南学圈,也陆续编纂《北学编》、《洛学编》、《中州道学编》等地方学术史著作48。这些著作的出现具有学术史上更广泛的意义,事实上明清之际有相当多学术史著作涌现,这类以地域性理学为主的编纂作品,仅是其中一部分49。

我们若考虑当时南北差异及晚明王学弊端等因素,或者Peter Bol所称 16 世纪有一种“向地方转向”(localist turn)的现象,以及在这波建构地方传统与认同的风潮中,全国性指标因素的重要性等50,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地域性学术史的建构工作。南宋以降,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往东南转移,北方无论在经济或学术文化各方面的表现,均逐渐失去与南方抗衡的力量,长期处于弱势。但是晚明江南随着市镇文化兴起,风俗变易,加上王学所引发的争议愈演愈烈,明亡之后,王学末流更成为士大夫大肆攻击的目标,甚至被指控为亡国的主因。此时的北方学者往往以中华文化发源地、纯正学风代表者的姿态出现,表现出欲重振当地学术传统、矫正南方士习的企图。例如,张舜典在《关学编后序》中说:

吾乡居天下之西北脊,坤灵淑粹之气自吾乡发,是以庖羲画卦,西伯演《易》,姬公制礼,而千万世之道源学术自此衍且广矣。51

47 二书均为福建理学史。朱衡是江西万安人,在督学福建时,录《道南源委录》(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但明代仅录陈真晟等四人,附录传很简略。杨应诏的《闽南道学源流》(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载杨时以后诸儒,终于蔡清,共百九十五人。

48 孙奇逢晚年在河南讲学,也致力于学术史的整理工作,尤对北方儒学史的编纂与提倡,投入极大心力。他于六十四岁编纂《理学宗传》,六十五岁修《新安县志》,七十四岁完成《中州人物考》,七十五岁完成《畿辅人物考》,又考苏门遗事,及编辑《圣学录》。孙奇逢又命魏一鳌辑《北学编》,汤斌纂修《洛学编》。孙奇逢看过《关学编》也受其一定的影响,可见《洛学编》的《凡例》;关于孙奇逢在中州的讲学情形,参见吕妙芬:《清初河南的理学复兴与孝弟礼法教育》,收入高明士编:《东亚传统教育与学礼学规》(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页 177–223。

49 关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理学相关的学术史著作,参见史革新:《清顺康间理学的流布及其发展趋势争议》,《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5 期,页 53–58。

50 Peter Bol, “The ‘Localist Turn’ and ‘Local Identity’ in Later Imperial China,” Late Imperial China 24.2 (2003):1–50.

51 张舜典:《关学编后序》,收入《关学编》,页 62。

他又说,《关学编》所载录均是学洙、泗,祖羲、文的学者,故此书不仅是记载关中之学,更是天下千秋万世之正学52。同样地,孙奇逢晚年献身修纂中州学术史,他讲到中州学术传统时也流露出一种“天下道脉在兹”的自信与骄傲:

洛为天地之中,嵩高挺峙,黄河蜿蜒,自河洛图书,天地已泄其秘,而浑庞淳朴之气,人日由其中而不知。至程氏两夫出,斯道大明,人知所趋的,学者于人伦日用至庸极易之事,当下便有希圣达天路径,是道寄于人而学寄于天。盖洛之有学,所以合天人之归,定先后之统,关甚巨也。53

关中和洛阳,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又是北宋张载、二程的家乡。虽然到了晚明,在经济、学术、文化各层面的实力均远落后于江南,但某些学者眼中的江南,奢糜成风、党争激烈、杂糅三教,早已“病入膏肓”,如今能重振中国纯正学统者,非北学莫属。因此,这些反思北方学术传统的学术史著作,往往透露着鲜明的地域意识,并有强调正学传统、欲重振本地学风甚至励进全国士习的意味。

冯从吾在关中讲学,试图超越程朱与陆王的学派之争,力排佛道、辨正学术,回归笃实重礼的关中精神,明显有发扬关学、矫正时弊的意图。而孙奇逢这一代走过明清鼎革的士人,对于晚明江南学风的反省更为深刻;年轻一辈如冉觐祖(1636-1718)等清初学者,对于阳明学的抨击更是毫无保留,他们的学术取向也明显呼应了清初崇儒重道、标榜“真理学”、打击江南士习的官方意识形态54。简言之,从冯从吾编纂《关学编》以重振关学,到孙奇逢等河南中州学者的类似作为,若置放在明清之际政治、文化、学术的大变局与地域间的竞争关系中观看,我们可以读出更丰富的意涵。

不过,明清之际学者的南北论述其实有更复杂的表述和认同方式。赵园指出,当时南方学者有以“南北”以论“夷夏”者,如王夫之(1619-1692)、黄宗羲均以北方狎于羯胡,又久经流寇之乱,故不及江南远矣;但也有如屈大均(1630-1696)、顾炎武(1613-1682)等南方遗民,强烈表达了对西北的倾慕之情,他们对西北的倾慕即是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此不仅显示地缘政治复杂的情感与竞争关系,也提醒我们不可过度简化复杂的认同表述方式55。

52 同前注。另外,吕柟也曾描述关中风土淳厚,孕育强悍尚义的民性,流露出对家乡做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心的深厚情感。见锺彩钧:《吕泾野思想研究》,《中山人文学报》第 18 期(2004),页 1–29。

53 孙奇逢:《洛学编序》,汤斌辑:《洛学编》(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卷首,页 1a–b。

54 参见吕妙芬:《清初河南的理学复兴与孝弟礼法教育》。

55 关于明清之际士人的南北论述与自我认同,参见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

综上所述,尽管关学开创于北宋,不过张载之后,即面临衰微的命运,要到明代中叶,尤其吕柟、冯从吾的讲学,才真正再创高峰。吕柟虽也致力于关中地方史的整理,对于先贤的祠祀和学问也有延续、发挥之功,但若以发扬具地方意识之“关中理学”而言,其贡献无法与冯从吾相提并论。冯从吾不仅长期主盟关中地区的讲学活动,他编纂的《关学编》还赋予“关学”明确的界定与内容,并相当程度规范了后代对于“关学”的理解。透过建构关学传承的道脉系谱,以关中地域做为关学的重要判准,“关学”成为从张载创立以降绵延发展的地域学术传统。如此不仅更紧密地将张载之学与关中地方联系起来,也更鲜明地表彰了关中地域学术的独特精神样貌。

(二)张载地位的提升

本节将进一步探讨作为关学开创者的张载,在地方上被记忆、纪念的情形,检视当晚明学者们反省、整理、建构地方学术传统的同时,对于提升张载的地位是否也有具体的作为。

1. 张载的祠祀

张载死后,在南宋嘉定年间获谥,宋淳祐元年(1241)与周敦颐、二程、朱熹一同从祀孔庙,封为郿伯56。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儒”57,崇祯十五年(1642)改称“先贤”,然仅及于国学与阙里庙廷;直到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才通行天下58。因此,从朝廷祀典看,张载在宋明理学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虽然他的学问在南宋之后,其实少有传人。

尽管张载之学在关中快速衰微,但对于这位先贤,地方上仍有祠祀的建制,其中最著名的是张载家乡凤翔郿县横渠镇的张子祠。张子祠建于元代元贞元年(1295),又于泰定三年(1326)在祠后兴建横渠书院,成为祠与书院一体的结构。张子祠与书院从元代始建到清末历时五百余年间,虽曾衰颓于一时,但终未全废。张子祠前后共修葺十四次,书院也修葺了九次。目前则设有张载祠文物管理所59。

出版社,1999),第二章。

56 《宋史》记载张载于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不过根据《道命录》,直到嘉定十六年谥号仍未定。见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卷42,页821-822;卷417,页12725。见李心传辑:《道命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卷9,页9b-10b。关于张载谥号问题的考证,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张波提供。

57 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50,页1298-1299。

58 同前注,页1301;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7),卷7,页220;袁文关纂修:《同官县志》(台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卷5,页6a-b;罗彰彝纂修:《陇州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2,页9a。

59 张世敏、张立华:《张子祠、横渠书院、张子墓历代修葺考》,参见

https://www.doczj.com/doc/784444329.html,/zhangzaici/zzchqsyzzmldxqk.htm

我们从陕西地方志史料可以发现其他府、州、县也有祭祀张载的建制,祥见表1。

表1.关于张子祠祀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关中大多数的张载祠是建于明朝,特别是明中叶以后。这也大致呼应了关中地区的理学发展史,即在南宋后沉寂多时,直到了明中期以后才再度复兴的情形。根据吴有能的考察,关中地区的书院也多建于明中期以后60。因此我们可以说,随着地方士人群体及学术动能的增长,研究、反思自身传统的能力也提升,而在对学术传统反思与建构的过程中,作为学派开创者的张载也再度唤起人们的记忆及相关的纪念行动,关中张子祠的兴建工作也才能以获得新的活力。

另外,我们从关中士人对张载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也可以看到大致相符的趋势。嘉靖年间有吕柟抄释《横渠张子抄释》出版61,万历末年,凤翔知府沈自彰因久慕张载之学,除了重修横渠书院与张载祠外,也广搜张载遗著,编成《张子全书》,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出版62。《张子全书》在顺治、康熙、嘉庆、道光、同治年间又多次被重刊63。张载著作的结集出版对于提倡、研究张载之学有重大意义,而出版的时间与契机则与上述关于理学复兴与祠祀再兴相符合。另外,晚明关中士人也有不少搜集、

60 吴有能:《冯从吾理学思想研究:一个意义结构的展现》,页7-9。

61 吕柟在《张子抄释序》中曰:“横渠张子书甚多,今其存着止二铭、正蒙、理窟、语录及文集,而文又未完,止得二卷于三原马伯循氏。”见吕柟:《横渠张子抄释序》,《泾野先生文集》,卷4,页17b-18a。

62 见袁应泰:《张子全书序》,收入《张载集》(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3),页389-392。

63 不同年代出版的各版本序,收入《张载集》,页392-400。

编辑、出版乡贤著作的努力。薛敬之的《思庵野录》、王之士的《秦关全书》、南大吉兄弟与王阳明讲学的语录《越中述传》等都在晚明出版,张舜典的《鸡山先生语要》则稍后由李颙整理付梓64。上述种种学术活动都显示明清之际是一个全面反省、整理、建构、发挥关中理学传统的重要时期。

2.张载后裔重回关中故里

凤翔郿县虽是张载的故里,张载的墓地也在此,又建有张子祠,但是张载的后裔从南宋以降屡经迁徙,散落在滦州、长沙、南阳、福建、苏州、荆门、镇江等地65,晚明凤翔府已经没有张载的后裔居住,也没有亲人能够照顾张载的墓、祠。关学始祖的血脉竟然已在关中故里断绝,这对正在积极构建关学、联系张载与关中地域纽带的晚明士人,是何等令人不堪的事实。故冯从吾等地方士人及知府沈自彰希望能够觅得张载的后裔,并妥善照顾张载的墓、祠。也就是这时候,冯从吾因阅览河北滦州旧志,得知张载后人从金、元已流寓于滦,他立即写信给沈自彰与永平的王保宇66。万历四十八年(1620),沈自彰移文直隶永平府,请永平府知府史文焕(1598年进士)在其所属滦州张载后裔中选择品学兼优者,让凤翔府将他们迎归郿县定居67。在官府的积极作用下,最后张载第十四世后裔张文运(1630年殁),带着儿子张承绩,孙子张元福、张元寿、张元祥回到凤翔府定居,并被安排在张子祠内的张子书院讲学任教、俸祀先祖68。为了表达张子故里终于有人可以成胤,张承绩改名为张成胤69。另外,张载家族的家族编纂似乎也与冯从吾有关,因冯从吾曾进呈一部张氏家谱给沈自彰70;后沈自彰又在崇祯十六年(1643)撰写了一篇载有张载十四代世系的碑文,这篇碑文现在成为研究北方张载后裔的重要史料71。

64 参加冯从吾:《思庵野录序》、《秦关全书序》、《越中传序》,收入《少墟集》,卷13,页6a-8a、16b-18a、41a-43b;李颙:《题张鸡山先生语要》,《二曲集》,页222。

65 张世敏:《<横渠族谱>及其族系迁衍考》,见

https://www.doczj.com/doc/784444329.html,/E_ReadNews.asp?NewsID=630

66 我未能查到王保宇的名。见冯从吾:《与王保宇郡丞》二书、《答王苍坪明府》、《与沈芳扬太府》,收入《少墟集》,卷15,页60b-62b。沈自彰是大兴人,万历年间中进士,其传见达灵阿:《重修凤翔府志》,卷5,页73b。

67 张世敏:《<横渠族谱>及其族系迁衍考》;沈自彰撰有碑文,详述张载后十四世的世系,碑文见https://www.doczj.com/doc/784444329.html,/zhangzaici/zzchqsyzzmldxqk.htm

68 张承绩是张文运的三子。张元福、张元寿是张文运的长子张承嗣之子,当时张承嗣已亡。张元祥是张承绩的长子,见沈自彰撰的碑文。

69 张世敏:《<横渠族谱>及其族系迁衍考》。

70 冯从吾写给沈自彰的信言及:“横渠家谱寄在张心虞处,老公祖取而观之,何如。”见冯从吾:《与沈芳扬太府》,《少墟集》,卷15,页61a-62a。

71 沈自彰碑文,见https://www.doczj.com/doc/784444329.html,/zhangzaici/zzchqsyzzmldxqk.htm

(黑框为回归凤翔者)

寻找张载后裔并迎归凤翔的举措,实与关中士人欲为张载后裔争取朝廷世袭官位有关。明朝廷将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的官衔授予儒家先贤的后裔,景泰年间有颜子、孟子、程颐、朱熹、周敦颐、刘基的后裔承袭;曾子和子路的后裔分别于嘉靖、万历年间承袭;程颢、邵雍的后裔承袭于崇祯年间72。张载虽与周敦颐、二程、朱熹同列孔庙“先贤”,但其后裔一直未能承袭五经博士,主要就因为未能在关中找到后裔。冯从吾说:

吾乡横渠张子,其尊人当祀启圣祠,昨毕东郊公业已题请矣。至如后人,二百五十年,当道诸公止在吾乡物色,竟不可得。73

沈自彰也说:

二程、周子、朱子之后则世袭博士,借冠裳以光俎豆,徼国恩以荣奕叶。

72 张廷玉:《明史》,卷73,页1791。

73 冯从吾:《与王保宇郡丞》,《少墟集》,卷15,页60b。毕东郊即毕懋康,歙县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天启中累官右佥都御史,魏忠贤以其为赵南星所引,欲去之,御史王际逵劾其附丽邪党,遂削籍。崇祯初起南京通政使,历南京户部右侍郎,旋引疾归。

而张子之后则犹未沾,盖缘其五世孙以功食邑于滦,从此世为滦人,而陕中

无考,故莫有为之。74

可见冯从吾等关中士人对于张载的父亲张迪能够崇祀启圣祠、后裔能够世袭五经博士是十分重视的,他们也以具体行动积极争取75。当冯从吾从滦州旧志中得知张载后裔流寓滦州之后,他立即上报官府,并兴奋地说道:“国朝二百五十年阙典,直待今日,良为奇遇。”76果然,天启二年(1622)朝廷授予张文运五经博士衔,子孙世袭,以奉祀张子祀事77。张文运卒于崇祯三年(1630),张成胤以父忧未袭,又卒于崇祯六年(1633),后由张元祥于康熙元年(1662)袭五经博士78。张载的父亲张迪,也在清雍正二年(1724)获祀崇圣祠,称先儒79。因此,在晚明关中士人与官员的携手努力下,张载及其家族的地位都获得提升,享受了更高的尊荣。

冯从吾、沈自彰等寻找张载后裔迎归凤翔故里的举动,对于当时积极构建、提振的关学也有重要意义。上文已说及,冯从吾明确把关学和关中地域联系起来,尽管后代关中理学家未必都受到张载思想的启发,也不见得能发挥张载之学,只因同为关中人又传承广义的理学传统,便被归入“关学”。正因为“关学”具有实质的地域意义,学派创始人张载的墓、祠、家族后裔与关中的地域纽带关系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家族血脉毕竟代表着张载生命具体、有形的传承,最理想的当然是张载的血脉与学术传承,都能在关中故里永续繁衍;若张载的家族血脉果真断绝于关中故里,似乎也寓示着其学问精神传衍的缥缈难测。

综上所论,明中叶以降关中理学经历了复兴,地方士人群体及学术动能均有增长。在这样的风气下,关学的建构与发扬也获得进一步的进展。冯从吾对此有极重要的贡献,在他手里,“关学”被定义为关中理学传统,并对主要学者和学术传承有所记录,在他积极倡导下,关中地方的讲学也开创了另一高峰。大约在同时期,我们也看到关中地区的书院建设更蓬勃,张载祠有更多的建制,士人对于张载遗书及其他先儒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也更积极。而寻觅张载后裔、迎归凤翔、积极为之争取世袭五经博士,并争取张迪崇祀崇圣祠的政治行动,也都在此时积极展开。据此我们可以说,当晚明

74 沈锡荣纂:《郿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卷14,页9a。

75 《郿县志》收有一篇萧大雅为张迪从祀启圣祠所写的文章,沈锡荣纂:《郿县志》,卷14,页11a-b。

76 冯从吾:《与王保宇郡丞》二,《少墟集》,卷15,页60b。

77 张廷玉:《明史》,卷284,页73037304;沈锡荣纂:《郿县志》,卷14,页7a-10b。

78 张廷玉:《明史》,卷284,页73037304;沈锡荣纂:《郿县志》,卷12,页8a-b。

79 赵尔巽:《清史稿》,卷84,页2534-2535。

人士建构关学的同时,作为关学始祖的张载,不仅地位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与稳固,张载个人的学问及其家族与关中故里的关系,也获得更实质而紧密的联系。

张载家族从关中故里消逝多年之后,已重新回归,持续繁衍,并因此获得朝廷世袭的恩典,与其他北宋四子享有同等额尊荣。我们不禁想问,张载的学说如何?是否也在消沉多年之后,在这波关学复兴与建构的潮流中,重新找回思想的生命力和传人?而在发扬张载的学说上,关中士人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此则是下一节讨论的重点。

三、张载之学再现明清思想论域

本节主要欲说明,张载的学说在沉寂多年之后,也同样在明清之际重获重视,再现其学术生命力。我们知道张载的学说有两大特色:气学与礼学。因此,本节将以张载思想的这两个特色,配合明中叶以降气论思想的发展与明清之际礼学复兴两方面,试图为明清之际张载之学的复兴提供某些思想史的脉络。

(一)明代的气论思想

张载的学问之所以能够在北宋时与周敦颐、二程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绝不仅止于学派的势力而言,同时也由于其思想内容的独特性和开创性。张载之学的最大特色在于一种深具本体宇宙论意涵的气论80。其实程朱思想与张载思想之间有相当的近似性,程朱重视本体论及体用二元的思维架构均与张载相近,但他们并不满意张载使用“太虚”这个词来指涉本体,朱子认为这是“夹气作一处”,即认为“太虚”一词的气的意味太重,不如用“理”来指称形上本体81。在宋明理学的发展史中,由于程朱学的强势,张载气论思想长期受到忽略,处于非主流地位,直到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学者们对程朱理气论的修正,转而强调气一元论,才再度涌出台面82。尤其在王夫之手中,

80简言之,具有形上本体义的太虚是作为气之本体,但同时太虚又与气永远相即不离地处在宇宙生生的创化之中。本文对于张载“太虚”与“气”的理解,采张亨、丁为祥等人得解释,以“太虚”为形上本体义的气之本体,“太虚即气”并不意味太虚等同气,而是强调两者相即不离、通一而二。张亨:《张载“太虚即气”疏释》,收入氏著:《思文之际论集——儒道思想的现代诠释》(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页192-248;丁为祥:《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二章。

81朱熹:《朱子语类》(台北:华世出版社,1987),卷99,页2538。关于张载“太虚”的概念,主要因为张载关于太虚的文字本身有歧义,后代学者对其“太虚”与“气”的关系也有不同解读。关于此,见张立文:《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页116-117。

82荒木见悟认为明代的气学主要是对朱子学某种程度的修正形态。见氏著:《气学商兑——以王廷相为中心》,收入氏著,廖肇亨译:《明末清初的思想与佛教》(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6),页13-47。亦参见陈来:《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收入氏著:《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页394-427。

透过阐释《正蒙》,不仅开创自我学问,也同时将张载之学推向另一高峰。

明代中期之后气论思想的复兴,已是学界的共识83。对此,过去学者有不少研究,早期强调唯物主义的见解,晚近已受到修正84。虽然学者们研究的立场和本身的观点往往造成解读上的歧义,故所梳理、挖掘出的思想变化轨迹也不尽相同,但是发展的趋势还是鲜明的,对主要代表性思想家的看法也颇一致85。罗钦顺(1465-1547)、王廷相(1474-1544)、吴廷翰(1491-1559)、王夫之、戴震(1723-1777)等人都是著名的气论代表性思想家86。

尽管谈到宋明理学中的气论思想,总会令人立刻联想到张载开创性的地位,但是否明清气论思想家都真的受到张载的启发?他们都赞同或忠实再现了张载的思想吗?张载之学是否真的在明清气论论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我想透过检视这些明清气论代表性思想家的文字,主要考察张载思想被援引、讨论的情形,即检视张载的气论是否在后代气学论述(discourse)中占据鲜明而重要的位置,借此说明其思想在明清气论思潮中的地位。

罗钦顺明确反对程朱视“理”为独立于气之外的实体,强调理气一体,他说:“理只是气之理,当于气之转折处观之。往而来,来而往,便是转折处也。”87罗钦顺通常被视为明代中期反对程朱理气论的思想先锋,我们检视罗钦顺的《困知记》,发现他确实提及张载的《正蒙》,对于张载的辟佛及部分言论,也表达了称许之意88。但他不同意张载“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之说,并质疑张载将理、气看做二物的观点89。整体而言,罗钦顺并没有太关注张载的学说,他的气论思想,与其说受到张载的直接影响,不如放诸元、明以来学者对程朱“理先气后”的修正传统中,更为适切90。

83陈来指出,从元明以来的朱子学,已有摆脱“理”之实体化的倾向,强调理气不分、气的第一性。见陈来:《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

84 荒木见悟:《气学商兑——以王廷相为中心》;丁为祥:《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

85 对明代气学的分类讨论,参见杨儒宾:《检证气学:理学史脉络下的观点》,《汉学研究》卷25第1期(2007),页247-281。

86 当然这些学者的作品不能完全涵盖当时气论的论述,而且不同学者所选择的代表性人物亦略有差距,如山井涌以罗钦顺、湛若水、王廷相为明中叶代表性学者,刘又铭所选择的则是罗钦顺、王廷相、顾炎武、戴震。不过,上述几位学者均是明代气论重要学者,应无异议。见小野泽精一、福光

永司、山井涌编,李庆译:《气的思想:中国自然观和人的观念的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页354-357;刘又铭:《理在气中》(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

87 罗钦顺:《困知记》(北京:中华书局,1990),页68。

88 罗钦顺认为气散而死,终归于无,无此物即无此理,故不可谓“死而不亡者”,并同意朱子对张

载此言的评论:“其流乃是个大轮回。”见氏著:《困知记》,页30。

89 同前注。

90 陈来指出从元代吴澄到明代胡居仁,均可看出对程朱“理先气后”的修正。荒木见悟也持同样看法。见荒木见悟:《气学商兑——以王廷相为中心》;陈来:《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这里基本上把程颐和朱子的理气论合论,然若更细致地看,两人尚可进一步区分,锺彩钧指

历年株洲地区湖南文化常识考题汇总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历年考题演练 2012年 1.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它是在湖南哪个地方出土的( ) A.茶陵 B.醴陵 C.攸县 D.宁乡 2.株洲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在战国时期,株洲应该属于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 A.秦国 B.齐国 C.燕国 D.楚国 3.有一位湖南湘潭籍着名画家,他的花鸟虫鱼写意画,活灵活现,极富生活情趣,被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他是以下哪一位画家( )A.齐白石B.吴道子C.张大千D.张择端 4.屈原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下列习俗哪一项与他有关( )A.吃元宵B.吃粽子C.吃月饼D.吃荠菜煮蛋 5. 湖南和平解放过程中,在长沙起义的两位领导人是( ) A.李立三、陈明仁 B.程潜、陈明仁 C.程潜、左权 D.左权、李立三 2011年 6. 株洲有很多以“神农”命名的景观或建筑,如神农公园、神农阁,还有正在建设中的神农城,请问这是为了纪念()A. 炎帝B.黄帝C.禹D.尧 7. 明朝时,文坛出现了著名的茶陵诗派,它反对内容苍白、文风萎靡的文体,主张诗歌要抒发性情,其开创者是()A.周敦颐B.何绍基C.李东阳D.贾谊 8. 参观长沙望城某纪念馆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学习他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请问“他”是() A.刘少奇B.罗盛教C.欧阳海D.雷锋 9. 中国近代史上,三湘大地人才辈出,他们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A.黄兴B.蔡锷C.陈天华D.宋教仁 10. 张大爷是个戏迷,酷爱湖南地方戏剧。下列不属于湖南地方剧种的是() A.祁剧B.京剧C.花鼓戏D.辰河戏 2010年 11.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杰出贡献的是①程潜②左权③陈明仁④李立三(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2.“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揭示了哪一书院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 A.石鼓书院B.岳麓书院C.白鹿洞书院D.嵩山书院 13.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 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湖南的( ) A.蔡锷B.梁启超C.康有为D.谭嗣同 【展示世博株洲元素】在上海世博会这个世界瞩目的大舞台上,株洲元素也在散发着光芒。以双“魔比思环”为创意建设的世博湖南馆,灵动大气,其主创人员就是株洲人鲁晓波。 (1)7月25日,世博湖南馆将举办“株洲日”,请休推荐株洲的“入博”产品。(2分) 2009年 14. 2009年5月,中宣部等11部委联合发起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推选活动正式启动。假如要你推荐湖南的感动中国人物,你会推荐( ) A.雷锋、袁隆平B.姚明、“鱼片”刘朝华c.杨利伟、宋祖英D.徐特立、“铁人”王进喜15.明朝时,文坛出现了著名的茶陵诗派,它反对内容苍白、文风萎靡的文体,主张诗歌要抒写性情,其开创者是( ) A.马致远B.陆游C.李东阳D.吴承思

传媒公司简介范文.doc

传媒公司简介范文 江西新艺传媒表演有限公司成立四年来,一直为房地产、化妆品、汽车、电器和服装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具有专业的规划、组织和执行服务团队和整体项目运作能力。公司定制适合您的活动计划。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让客户轻松享受高品味、高水平的专业生产服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其周到、快捷、完善、优质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该公司因其非凡的业绩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相当的声望。 公司现拥有专业的舞台音响和灯光设备、资深的策划和执行团队、丰富的多才多艺的节目和嘉宾主持,并具备承办大型公共和商业演出的资质。我公司常年承办各类大型演出活动,如:江西及周边地区各类大型品牌文艺演出、各类庆典晚会、歌友会、新产品发布及各类演出策划等。,并提供主持歌手、舞蹈和各种客座艺术家。 经营范围 承办艺术演出 承办各种大、中、小型演出 演出:企业年会、公司答谢、新年晚会、圣诞晚会、迎宾晚会、春节晚会、鸡尾酒会、开业典礼、周年庆典、房地产开业典礼、剪彩仪式、艺术表演、新产品发布、促销活动等。规划和实施 舞台:舞台建设、舞台音响、舞台灯光、舞台美容一站式服务!明星代理:明星代理,明星广告代言,明星演出策划,影视广告拍摄,明星签约推广 公关礼仪:会议服务,庆典服务,品牌推广,婚庆服务演出设备:舞台,

灯光,音响,舞蹈设计制作。舞台特效签约艺人 提供艺人 1,主持人:电视主持人、广播主持人、晚会主持人、娱乐主持人、推广主持人、会议主持人 2,歌手:民族、美国之声、流行、摇滚、模仿秀等 3,舞蹈:现代舞、民间舞、古典舞、风情舞、街舞、芭蕾、拉丁舞、蛇舞等 4。模特:平面模特、车展模特、t台模特、房展模特、时装模特、内衣模特、彩绘模特、人体模特、产品展示模特、外国模特等。 5、礼仪:展览礼仪、剪彩礼仪、奠基礼仪、商务礼仪、鸡尾酒会礼仪、颁奖仪式礼仪、会议礼仪、推广礼仪等。 6,器乐:萨克斯演奏、唢呐演奏、葫芦丝演奏、长笛演奏、二胡演奏、琵琶演奏、古筝演奏、电子小提琴、小提琴组曲、女子12乐坊等。 7、乐队:交响乐团、军乐队、威风锣鼓、打击乐乐队、爵士乐队、民间音乐团体电声乐队等。 8、舞龙、舞狮 9、武术表演:中国功夫、少林刀棍、跆拳道、空手道、团体表演 10、其他表演:魔术、男女杂技、杂技、相声小品、双春、花式篮球、二重唱、中国特技等 11、明星代理:国内明星、港台明星、网络歌手、外国明星等 12、外国演员 etc

山东书院简介

山东书院简介 山东书院简介 圣泽书院位于山东汶上。相传为孔子与弟子讲学之处。北魏孝昌二年(526)就此建立讲堂。唐天宝十二年(753)刻吴 道子所画“宣圣兖公小像”,刻像由徐浩题额、颜鲁公(颜真卿)书《夫子庙堂记》。宋元佑四年(1089)知县周师中重修。元至元三十年(1293)东平教授马栋庵置地12亩进行扩建,藏书 千余卷,并亲临讲学。明嘉靖二年(1523)抚按陈凤梧求遗址,知县吴瀛建于城内西南隅,仍名圣泽书院。隆庆元年(1567)以后相继增修。万历元年(1573)改名为复古书院,十二年(1584)又复旧名“圣泽”。明嘉靖至清道光元年共有学田2254亩,另有南汪湖租地610亩。至光绪十九年(1893)又增学田3900亩。光绪三十年改为高等小学堂。 弦歌书院位于山东武城。金大定间建。院有祠,祀孔子及子游。明隆庆元年(1567)知县金守谅移建于县治南,易名学道书院。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小学堂。 郑康成书院位于山东淄博。创始年代不详。金代末年毁于兵火。元延祐二年(1315)、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嘉靖五年(1526)、二十四年均曾予修建。据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县王琮《修缮郑康成庙碑文》载:“县治之东距十余

里有山曰黉山。汉儒郑康成关陕业终之后,避地于斯,以经学教士子,因卜筑于山之麓。故今有晒书台、有鞭书草,炳炳载入传说,铭碣不及。” 尼山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又名尼山诞育书院。尼山为孔子诞生地。宋庆历三年(1043)孔子46世孙孔宗愿即庙为学,后毁于火。元(后)至元二年(1336)中书左丞王懋德奏准创尼山书院,保举彭璠为山长。《尼山创建书院》载“凡齐鲁之境贤卿大夫,民之好事者,出钱而劝成之。择木于山,陶甓于野,佣僦致远,牵牛车,服力役,连畛载途,饮饷相望。”元末衰败。明永乐十五年(1417)重建。弘治七年(1494)61代衍圣公孔弘泰、四氏学学录孔公璜重修。主要为祭祀之所,亦有少量讲学活动,山长、学录是书院的主祭者,亦为政府官员。现尼山东麓门前仍有“尼山书院”石碑1座,门内正殿3间,两厢各3间。 龙山书院位于山东东平。元至元三十年(1293)东平路总管严忠济创建于龙山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东平知州普尔泰与州绅孟贞奎、王毓俊等重建于北门里路西马公祠旧址。道光二十六年(1846)州遭大水,书院亦被灾,知州吴炜移建于东门里路北(今东平一中校址)。修筑讲堂9间,斋舍28间,办公室6间,同治二年(1863)修试院(考棚)于院东,建堂室24间,号舍30间。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高等小学堂。

书院制及书院联盟拓展高校学业新模式

书院制及书院联盟拓展高校学业新模式 在华东师范大学积极倡议下,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10所高校于2018年6月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书院联盟成员单位包含书院20家,覆盖本科生2万余名。经过近两年的 发展,这一书院联盟已成为打造长三角地区高校一体化协同推进立德树人的标志 性工程。 “书院联盟”是高校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除“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外,还有201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发起成立的亚太高校书院联盟等。如果说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是高校在第一课堂范畴、基于学科专业教育的合作办学;那么,书院联盟则可视为高校在第二课堂、基于学生通识教育等进行的合作 办学,这是合作办学的全面拓展,能充分共享高校教育资源,为大学生营造健康 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高校都在探索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在实行书院制的高校中,学生有两个“身份”,某学院的学生以及某书院的学生。学院给学生学科专业知 识教育,而书院则主要依托宿舍生活环境,给学生配学业导师,鼓励不同年级、 不同专业学生混合居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活,开设通识教育讲座、研讨 课等建设学习生活社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促 进学生身心、人格健康发展。 很显然,要办好书院制,首先需要学校重视人才培养。如果学院制都没有建设好,即对学生的学科专业教育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自然也很难重视书院制建设。其次,需要转变传统的寄宿教育管理理念。寄宿教育不只是给学生提供集体宿舍,对学 生提出各种住集体宿舍的纪律、安全及卫生等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学业导师 制度,由学业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学业 规划。学业导师不是传统的宿舍管理员,而是高校中有丰富人生经验、能给学生 人生指引的教师。此外,基于宿舍生活的书院制管理,既要发挥学生自主管理、 自我教育的作用,诸如鼓励学生自建社团、自办刊物、自主开展文体活动,同时 需要学校为学生的素质拓展提供课程与活动资源,如打造具有书院特色的通识教 育课程,开展与学科专业教育衔接的学术探讨、交流活动等。 实行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高校携手建立书院联盟,既可以交流各自探索书院制 建设的经验,也可以共享高校资源。据介绍,“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就着力打

文化传媒板块一览及简介

文化传媒板块一览及简介 证券简称证券代码公司简介机构评级 浙报传媒600633 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公司以投资与经营现代传媒产业为核心业务,主要从事报刊杂志的广告、发行、印刷及新媒体业务。湘财证券增持 光大证券买入 中信证券增持 光线传媒300251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和运营商之一。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电视节目和影视剧的投资制作和发行业务。电视栏目、演艺活动和影视剧是公司的三大传媒内容产品。招商证券审慎推荐 中信证券增持 招商证券审慎推荐 盛通股份2599 公司主要从事全彩出版物综合印刷服务,并定位于出版物和商业印刷的高端市场,主要承印大型高档全彩杂志、豪华都市报、大批量商业宣传资料等快速印品以及高档彩色精装图书。暂无数据 中文传媒600373 2009年8月公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向出版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出版集团其所持有的出版、印刷、发行、影视制作、贸易、物流、投资以及文化地产等出版文化传媒类资产的方式进行重组,重组完成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变更为出版文化传媒类业务。国联证券推荐申银万国增持 国联证券推荐 天舟文化300148 天舟文化主要从事图书发行服务和内容策划服务。发行方面,公司在湖南、北京、江苏等地拥有7家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拥有300多个合作经销网点。国海证券中性 海通证券增持 信达证券买入 中南传媒601098 本公司是一家拥有“多介质、全流程”产业业态的大型出版传媒骨干企业集团。本公司拥有出版、印刷、发行、印刷物资供应等一套完整的出版业务产业链,还拥有报纸、网站、户外框架媒体等其他业务。国海证券增持 国海证券增持 海通证券增持 华策影视300133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有浙江金球影业有限公司、浙江金溪影视有限公司、杭州大策广告有限公司,是国内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度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度 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9月成立了第一个书院——彭康书院,以交通大学西迁时老校长彭康的名字命名,是由当年入校的东校区2006年新生组成的新书院。2007年,成立了由当年入校的东校区2007级学生组成文治书院和由当年入校的西校区2007级学生组成的宗濂书院。2008年,在以上三个书院的成功运行基础上,学校新建了仲英、南洋、崇实、励志、启德5所书院,形成8大书院鼎足而立的崭新格局。一个书院往往由跨度很大的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全校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均名列书院成员,最大的书院学生人数达3400余人,最小的书院也有学生近600人。书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的社区,目标指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心智和体魄的成长、素质和能力的增强、学业和实践的精进提供广阔空间。书院崇尚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所成立的党总支委员会其多数成员为学生,其中副书记在学生中选举产生。同时,学业导师、常任导师、学生兼职导师、管理服务人员均要承担书院育人重要职责。书院各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文化品格,龙腾虎跃,各展其长,形成强烈互补和鲜明特色。书院也是开放的,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李元正、潘宗光、安芷生等著名人士相继出任书院院长或名誉院长。在书院覆盖本科生的情况下,各学院不再从繁重的学生事务方面直接管理本科生,而主要通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教师指导发挥育人的主体作用,从而极大地解放了教育生产力,也与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可以看出,设立书院,不是单纯地回到过去,也不是简单地模仿欧美一些大学的住宿学院制,而是赋予书院新的内涵。它是一种学生社区的新形式,是本科生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离开父母后来到的一个新的“大家庭”。在书院倡导一种文化,能呼唤已经失去的东西,抵御社会的各种诱惑。用爱心和善意来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西安交通大学书院的管理与划分是以学生宿舍楼的物理空间为依托,相对集中的学生宿舍楼群构成一个书院,形成一个小的社区文化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书院的成员。实现学生多学科、多年级的广泛交融。 书院与学院互为补充,学科为本与学生为本并重,学院的专业培养与书院的素质教育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学院集中精力搞好专业教学和科研,书院承担学生的全面发展工作,包括通识教育、素质提升、领导力培养、社会实践、心理

2019年高考天津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暮.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泄.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换.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瞭.(liáo)望天暮.(mù) 俯瞰.(kàn) B.黑魆.(xū)魆摇曳.(yè) 萦.(yíng)绕 C.皓.(hào)月倾泄.(xiè) 一模.(mó)一样 D.瑰.(guī)丽变换.(huàn)莫测苍穹.(qióng)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飘洒瞬息万变出神入化 B.散落瞬息万变鬼斧神工 C.散落浩如烟海出神入化 D.飘洒浩如烟海鬼斧神工 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 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6篇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6篇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6篇 文化传媒就是传媒业当中的一个延伸领域,用现代的传播手段,通过传媒来进行文化的传播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下面是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欢迎参阅。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1 上海耀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前瞻性部署、专业化运作和规模化经营的新兴文化创意企业,总部位于上海,业务涉及影视剧创作、制作、演出经纪等多方领域。公司拥有一支年轻而富有创造力的核心团队,开发制作了电视剧《心术》《兰陵王》《离婚律师》《千金女贼》等影视作品,取得了优异的收视成绩及良好的社会反响;已有签约艺人张萌、魏千翔、贾景晖、田雷、陈欣予、李彧、孟丽、张雨剑、周宸佳、朱茵、姚安濂、臧洪娜等。除此以外,《三个奶爸》《女不强大天不容》《幻城》等多部重量级作品陆续制作中。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2 北京文化传媒公司,1999年,一批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过的深谙北京本土文化的优秀影视制作精英组建了影视制作团队,经过几年的努力于201X年4月8日正式成立北京龙恩昌德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企业宣传片宣传片拍摄影视制作广告片拍摄广告片制作风光片制作风光片拍摄动画制作,公司成立至今已为数十家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策划拍摄编辑制作了宣传片广告片,专题片一经播出为客户提升企业形象助推业绩,制作精良的宣传片形象片广告片成为客户与同行拉开距离的催化剂! 201X年2月5日,承蒙广大客户的厚爱与支持,公司规模扩大和创作团队得到优化,北京龙恩昌德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千影神韵文化艺术传媒

有限公司。千影神韵拥有一流的前期拍摄后期编辑制作设备、专业的制作团队、电视台策划编导,新公司秉承客户为先为的原则,充满激情的继续服务于新老客户! 北京有千百家影视制作公司,但千影神韵只有一家。集影视前期策划、拍摄、后期制作、栏目包装为一体,作为专业的宣传片、专题片、风光片、广告片、电视栏目等的优质智造商,千影神韵凭借对市场 的敏锐洞察力和对动态市场的强大把控力,帮助一个个知名企业提升企业形象,推动着北京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多年来,成就了一支视角独特,技术精湛,思路开阔,反应迅速的专业精英制作团队。千影神韵现有员工36人,其中导演、编导、影视策划、摄像师、剪辑师、动画设计师、音效师、化妆师等20余名专业人员,本着技术上追求卓越,服务上精益求精的宗旨,他们在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责,追求完美,以确保每个项目准确高效的达成。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3 中国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热衷于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尤其民族音乐是其致力推广的主要对象。中国国际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是文化艺术的成功推广者,是沟通、运作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地区文化娱乐及影视项目的金色桥梁。携手诸多国内外名流艺术家给观众献上数不尽的饕餮盛宴,赢得无数的掌声和扬。中国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优秀规模的策划执行团队;先进的制作设备、强大的海内外演员资源和整体运作能力,保障了各类大型项目策划执行的成功高效,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商业信誉。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4 深圳市星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文化营销为核心手段的大型营销型传媒机构,是业界首家以文化营销为核心定位的文化传媒机构。其业务范围覆盖了

东坡书院的介绍

东坡书院的介绍 东坡书院,又称“东坡祠堂”,也称“蜀山书院”。座落在宜兴西蜀镇蜀山南麓,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 苏东坡,名轼,四川眉山人。他在北宋元丰年间,曾先后三次来到宜兴,对阳羡山水怀有眷恋之情。他看到独山峰峦如黛,清溪萦绕的迷人景色,曾感慨地说:“此山似蜀”。他在《桔颂》是声称,要在这里买一小园,种桔三百本以度晚年。他吟有“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之句,后因仕途坎坷,未得如愿以偿。宜兴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就将独山改名为“蜀山”,并在东坡讲学处建造“似蜀堂”。明天顺年年间,宜兴人工部侍郎沈晖建筑造了“东坡书院”,占地三十多亩,讲堂六楹,中立苏轼像,每月朔望讲学,清康熙、乾隆间都曾修葺,后毁于咸丰太平军之役,同治八年重建,光绪八年再修,每逢东坡诞辰举行纪念活动。1983年,丁蜀镇政府再修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屋宇四进,总面积为一千多平方米。书院前有小河,叫“书院浜”。大门上有舒同所书“东坡书院”额,进门一条砖石甬道,左坡有“石牛池”,内有怪石如石牛,两旁为“砚池”。左新建有碑廊,陈列历代碑刻。第一进,面阔七间,前左右有石鼓墩。西面二间保存匾额三块:一为清翰林院编修吏部侍郎周家楣手书的:“东坡买田处”,二为清浙江巡抚任道榕手书的“讲堂”;三为清道光江宁布政使杨能格手书的“似蜀堂”;第一进与第二进倚东墙有屋二间,栋梁窗格较讲究。第二进是主建筑,七间。上悬三块匾额,是第一进三块匾的复制品。大厅宽畅,可容三、四百人。檐下斗拱,东西枋上雕云鹤、卷草,中枋刻人物画像,中间神座,朱漆贴金,出于名匠之手。正面墙上,嵌碑刻七块,皆清代重修书院的碑刻。东边是三间二层楼房,西面二间是“湖山拱秀厅”。第三进天井的东西,各有侧室三间。第三进建筑古朴,前部原为“讲堂”,后部名“似蜀堂”。由此上行,地势渐高,登上石级可上最后一进。第四进原是七间楼房,登楼可见市镇全景和太湖远景,楼早已焚毁,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建,建国后政府加以修葺。 在宜兴闸门乡永定村,有宋元丰七年,苏东坡手植于邵氏庭院的“西府海棠”,所以又称“东坡海棠”,每逢春日海棠盛开。 历史沿革 宜兴简称宜。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置阳羡县,属会稽郡。东汉顺帝四年(公元129年)改属吴郡。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以表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之功,设义兴郡,辖阳羡,国山,临津,永世,平陵,义乡六县。隋废郡,改为义兴县,属常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避讳,取“义者宜也”之义改名宜兴县,仍属常州。元初升宜兴府,元贞元年(1295年)立宜兴州,属常州路。明复称宜兴县,属常州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分置宜兴、荆溪二县,1912年省荆溪县入宜兴县。19 14—1927年属苏常道。 1949年属苏南行署区常州专区,1953年1月26日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56年

2018年衡阳市石鼓区公开招聘教师

2018年衡阳市石鼓区公开招聘教师 学校简介 一、人民路小学 人民路小学创建于1944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牌老校,已载入国家《教育大辞典》。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11079 平方米,有41个教学班,学生 2109人,教师109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学校配有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电脑室、舞蹈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十四间教学功能室,校园环境优美,育人氛围浓厚。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红十字工作模范学校。 二、都司街小学 衡阳市石鼓区都司街小学创建于1935年,原名“尚志”小学,又名“朝晖”小学,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一流,是一所历史悠久、社会声誉高的窗口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湖南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先进单位”、“湖南省红领巾示范校”、“湖南省体育工作优秀学校”、“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衡阳市教改教研先进单位”、“衡阳市教育教学常规先进单位”。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的综合型人才为办学目标,走“重仁义道德,立鸿鹄之志,育儒雅之士”的特色之路。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参加市、区多项质量检测均名列前茅,多次在衡阳市文艺展演和读书活动

中获得金奖,《小学法制教育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通过国家、省、市级立项并获奖,多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各项教学比武活动中获奖。 三、建设新村小学 衡阳市石鼓区建设新村小学创建于公元1985年,毗邻湘江与蒸水交汇处的衡阳名胜古迹石鼓书院。位于石鼓区建设新村65栋,北邻建设路,西至雁栖桥。2011年9月为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与原望城路小学合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学校现有教职工48人,17个教学班,学生800余名。学校占地面积5741平方米,校舍面积5002平方米,绿化面积1356平方米。目前,学校建有16间多媒体教室及各种功能室,拥有标准的的环形跑道,硅PU球场。学校布局合理,大小花坛分布在道路场馆周围,绿树花草掩映其中,整个校园宛如幽雅宁静的公园。 在多年的办学积淀中,建设新村小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衡阳市三星级文明单位”、“衡阳市抗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校”。 四、荷池路小学 石鼓区荷池路小学创办于1956年,地处潇湘街34号,校园环境幽雅,芳香诱人。学校硬、软件设施过硬,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近千名,教师46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在品位提升、内涵发展的征程中,秉承其前身湘南学社的优良传统,因校制宜,以“高洁、雅学、正德、容让”为校训,以“沉根自养,和而不同”为学校精神,围绕“荷品和行”的建设主题,潜心打造“至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刻字石壁“忠、孝、廉、节”

传媒公司简介模板

传媒公司简介模板 灵臻传媒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全品牌战略服务、全媒体整合代理、新媒体开发与运营、公关互动营销、影视拍摄制作的综合性传 媒集团。旗下拥有深圳市灵臻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市口岸商旅传媒 有限公司、香港灵锋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市灵智品牌营销顾问有限 公司、深圳市灵臻易美公关策划有限公司、深圳灵鱼影视有限公司、东兴市口岸商旅传媒有限公司共七家子公司。 灵臻传媒集团立足深圳本土十七年品牌沉淀,以国际视野洞察企业发展方向,以多元战略聚合品牌成长动力,以优质媒体传递品牌 荣耀,立志“成为广告传媒业的引领者”。 打造广告传媒产业链,助力企业品牌成长在品牌服务领域,灵臻凝聚了两岸三地的行业尖端人才,拥有强势品牌策划及创意设计实 力的精英团队,为客户提供从市场调研、品牌诊断、品牌规划到品 牌的定位、创意、设计、公关、媒介等系统品牌整合代理服务,着 力于解决客户市场销售和品牌快速提升。 在媒体领域,灵臻广告深谙媒体发展趋势,在建立具有广泛的媒体资源与极具竞争力的媒体购买优势的媒介代理同时,不断开发自 主高端媒体资源,逐步构建全面而丰富的自有媒体版图,从而实现 代理媒体和自有媒体的有效联动互补,达到更具优势的媒体投放组 合效果,并为客户提供全面而专业的媒体策划服务,使客户的媒体 投放得到最大的回报。 光线传媒(ENLIGHTMEDIA)成立于1998年,经过19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 主营业务包括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电影投资、制作、宣发,电视剧投资、发行,艺人经纪,新媒体互联网、游戏等。其日播娱乐 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音乐风云榜》均已连续播出10年以上,发行的电影《泰囧》(12.66亿)《致青春》(7.26亿)成为现象 级影片,2012、2013年投资制作发行影片20部,总票房超过40亿。

国学学术论文欣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疏注及新解

国学学术论文欣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疏注及新解 廖名春 【英文标题】The Comments and New Interpretation of "It's Difficult to Raise Woman and the Villain" 【作者简介】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 【内容提要】现代人攻击孔子,斥其轻视妇女,证据当属《论语·阳货》篇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本文在对历代此篇有关“女子”的注疏的意蕴梳理之上,结合其中具有启示意义的宋人“女子”为特称说和今人对“与”字的解释,从古代汉语的后置定语语法使用现象入手,对“女子”的指称提出“象小人一样的女子”合乎孔子思想逻辑的新解,以证“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真意。 【关键词】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皇侃/邢昺/陈大齐/杨伯峻/定语后置 《论语》一书中,孔子最为现代人所攻击的恐怕当属《阳货》篇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人们一讲到孔子,就指斥其“轻视妇女”。证据就是此章有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①不过,从宋代以来,权威的注释却完全看不出孔子有“轻视妇女”的思想。了解《论语》此章的真相,澄清这些不同诠释的是非曲直,关乎孔子思想与儒学的大本,非常值得探讨。 一、“女子”为全称说注疏意蕴 汉代以前的古注没有涉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句,但东汉人对此章的明引暗引却多有之。如安帝时司徒杨震(59-124)上疏: 《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昔郑严公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春秋》贬之,以为失教。夫女子小人,近之喜,远之怨,实为难养。《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言妇人不得与于政事也。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断绝伯荣,莫使往来,令恩德两隆,上下俱美。② 汉灵帝时大鸿胪爰延(168-188年间卒)上封事: 昔宋闵公与强臣共博,列妇人于侧,积此无礼,以致大灾。武帝与幸臣李延年、韩嫣同卧起,尊爵重赐,情欲无厌,遂生骄淫之心,行不义之事,卒延年被戮,嫣伏其辜。夫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滥,物情生怨。故王者赏人必酬其功,爵人必甄其德,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邪臣惑君,乱妾危主,以非所言则悦于耳,以非所行则玩于目,故令人君不能远之。仲尼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盖圣人之明戒也。③ 荀悦(148-209)《前汉纪》也说:

中国古书院介绍

第一部分书院介绍 书院定义 中文名称:书院 英文名称:ancient college 定义:专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臵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基本介绍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於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所创设的丽正修书院。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後,在北宋盛极一时。这时

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随後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直到戊戌变法,中国的书院全部消失。 自民国年代起在香港、台湾均有不同学校称作「书院」,但已与古代的书院有所出入。 ①、中央官府设立,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②、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③、也有叫书屋的,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 1. 唐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玄宗开元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臵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2. 宋至清: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元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明清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清光绪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宋〃王应麟《玉海〃宋朝四书院》、宋〃洪迈《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中国教育史42327

中国教育史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二、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学衰变 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2、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 3、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 (二)、私学兴起 兴起的原因:1、政治经济的变革,社会的变动,官学的衰落 2、“士”作为一个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私学的创办者都已各种“治国治民”相标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三、私学的历史特点 1、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个体经济基础上。 2、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心地主阶级为首,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 治的阶级联盟。 3、私学它是有四家根据社会或个人需要而设立的,它是分散的,学在四方。 4、私学是政教分设 5、私学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6、私学是官师分离 7、私学思想自由 8、私学的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的“六艺”教育 四、孔丘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通过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风气传播开去,就会影响政治。(2)与经济的关系: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庶富教” (3)、与军事的关系:“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求; (4)、与行政、法律的关系:“道之以政,齐之以行,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论教育对象问题-----有教无类 (1)内涵: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 可以入学受教育。 (2)意义: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 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三)、论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 (1)内涵:将学习与做官联系起来 (2)依据:《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也,禄在其中矣” (3)意义: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 对后世的读书做官制度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教育内容---六经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3篇(完整版)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3篇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3篇 文化传媒就是传媒业当中的一个延伸领域,用现代的传播手段,通过传媒来进行文化的传播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下面是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欢迎参阅。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1 上海耀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前瞻性部署、专业化运作和规模化经营的新兴文化创意企业,总部位于上海,业务涉及影视剧创作、制作、演出经纪等多方领域。公司拥有一支年轻而富有创造力的核心团队,开发制作了电视剧《心术》《兰陵王》《离婚律师》《千金女贼》等影视作品,取得了优异的收视成绩及良好的社会反响;已有签约艺人张萌、魏千翔、贾景晖、田雷、陈欣予、李彧、孟丽、张雨剑、周宸佳、朱茵、姚安濂、臧洪娜等。除此以外,《三个奶爸》《女不强大天不容》《幻城》等多部重量级作品陆续制作中。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2 北京文化传媒公司,1999年,一批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过的深谙北京本土文化的优秀影视制作精英组建了影视制作团队,经过几年的努力于201X年4月8日正式成立北京龙恩昌德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企业宣传片宣传片拍摄影视制作广告片拍摄广告片制作风光片制作风光片拍摄动画制作,公司成立至今已为数十家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策划拍摄编辑制作了宣传片广告片,专题片一经播出为客户提升企业形象助推业绩,制作精良的宣传片形象片广告片成为客户与同行拉开距离的催化剂!

201X年2月5日,承蒙广大客户的厚爱与支持,公司规模扩大和创作团队得到优化,北京龙恩昌德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千影神韵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千影神韵拥有一流的前期拍摄后期编辑制作设备、专业的制作团队、电视台策划编导,新公司秉承客户为先为的原则,充满激情的继续服务于新老客户! 北京有千百家影视制作公司,但千影神韵只有一家。集影视前期策划、拍摄、后期制作、栏目包装为一体,作为专业的宣传片、专题片、风光片、广告片、电视栏目等的优质智造商,千影神韵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对动态市场的强大把控力,帮助一个个知名企业提升企业形象,推动着北京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多年来,成就了一支视角独特,技术精湛,思路开阔,反应迅速的专业精英制作团队。千影神韵现有员工36人,其中导演、编导、影视策划、摄像师、剪辑师、动画设计师、音效师、化妆师等20余名专业人员,本着技术上追求卓越,服务上精益求精的宗旨,他们在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责,追求完美,以确保每个项目准确高效的达成。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3 中国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热衷于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尤其民族音乐是其致力推广的主要对象。中国国际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是文化艺术的成功推广者,是沟通、运作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地区文化娱乐及影视项目的金色桥梁。携手诸多国内外名流艺术家给观众献上数不尽的饕餮盛宴,赢得无数的掌声和扬。中国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优秀规模的策划执行团队;先进的制作设备、强大的海内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是全港唯一设书院制度的大学,现有成员书院为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和逸夫书院。在2006年成立了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2007年又多添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省书院。所有全日制本科生均被派往一所书院。 书院是和谐融洽的群体,各有宿舍、饭堂及其它设施。书院着重全人发展,提供各种非形式的教育,创造亲切和睦的环境,让师生或朋辈间可融洽交流沟通,且有利为同学提供关顾及辅导服务。书院鼓励其属员进行研究工作,并积极推动各种文化活动。书院亦见证了不少令人难忘的人情故事。 书院提供各种机会,同学可从中选择,为学生生活添上色彩。书院除举办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外,还有各类研讨会,以及语文、信息科技、领袖训练、文化及健体训练班和社会服务计划。书院学生会亦组织多种课外活动。 崇基学院 崇基学院于1951年10月由香港基督教会创立,应社会需要为本地基督教徒提供高等教育,宗旨在依据基督精神,培育学生自由开放的胸怀与心智;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传统中西文化了解,另一方面训练他们的分析及解决能力,处理现代社会种种挑战。

1956年,崇基学院迁入新界马料水现址;1959年起,学院获香港政府补助经费,直至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崇基学院为成员书院之一。院内现设有神学院培育基督教神职教牧人员,及校牧室以推动校园团契生活、主日崇拜,及提供信仰人生咨询服务。 崇基学院一向致力培养学生之领导及组织能力,十分注重学生群育活动。举办组织包括学生会、系会、级社、属会、兴趣小组、走读生舍堂及各宿舍宿生会。崇基学院经常举办各类型之社会与学术文化活动,包括「崇茶馆」师生聚谈、晚上于宿舍举行的「宿舍夜话」聚会,及参观特色丰富的地方和机构等。每年10月校庆期间并举办「系际比赛」、「嘉年华」、「环校跑」和「千人宴」,是全年最精彩的学院活动。 崇基学院师生定期举办校园活动。除研讨会和师生聚谈,以讨论教育及其它课题外,并定期举行午餐聚会及周年教育研讨会。1982年起成立的「黄林秀莲访问学人计划」不时邀请海外著名学者莅校作短期访问,以广师生视野;1996年又成立了「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以促进教职员及学生从事跨科际学术研究。 学院同时设有多个奖学金、助学金及奖项、优质活动奖励计划、暑期研究计划津贴、学生交流计划津贴等;又成立多项专为新生而设之奖学金,当中不少由崇基校友资助,旨于鼓励同学积极求学及参与群育活动。另外,学院全年均会举办各类交流、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