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_卜晓燕

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_卜晓燕

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_卜晓燕
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_卜晓燕

湿地土壤氮元素测定方法

湿地土壤氮元素测定方法 湿地土壤氮元素的测定分为:全氮的测定,氨氮的测定,有机氮的测定,硝态氮,亚硝态氮。 氨氮的测定 原理: 目前一般采用KCl溶液提取法,其原理是将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NH4+及水溶性NH4+浸提出来,再用MgO蒸馏。此法操作简便,条件容易控制,适于含NH4+-N较高的土壤。 操作步骤: 称取土样10g,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2mol/lKCl溶液50ml,用橡皮塞塞紧,振荡30min,立即过滤于50ml三角瓶中(如土壤NH4+-N含量低,可将土液比改为1:25)。吸取滤液25ml放入半微量氮蒸馏器中,把盛有5ml 2%硼酸指示剂溶液的三角瓶放在冷凝管下,然后再加12%MgO悬浊液10ml于蒸馏器中蒸馏。以下步骤同全氮测定,同时做空白试验。 全氮的测定 方法:半微量开氏法 开氏法测氮的原理 在盐类和催化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使有机氮分解为铵态氮。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硝态氮)。含有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测定,在样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锰酸钾将样品中的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后,再用还原铁粉使全部硝态氮还原,转化为铵态氮。其中硫酸钾在消煮过程中可提高硫酸沸点,硫酸铜起催化作用,以加速有机氮的转化。硒粉是高效催化剂,可缩短转化时间。但此法操作繁琐,测定一个样品大约需要40~60min,不适合大批量样品分析,也不适合处理固定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较高的土壤。 硝态氮的测定 原理: 土壤中硝态氮是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性氮素,土壤中硝态氮测定方法有多种,其标

准测定方法为酚二磺酸法。此法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根据酚二磺酸与HNO3作用生成硝基酚二磺酸,此反应物在酸性介质中为无色,在碱性条件下为稳定的黄色盐溶液。但土壤中如含CL-在15mg/kg以上时,需加AgNO3处理,待测液中NO3--N的测定范围为0.10~2mg/kg。 操作步骤: 称取50g新鲜土样放在500ml三角瓶中,加0.50gCaSO4 2H2O和250ml水,塞后振荡10min。放置几分钟后,将上清液用干滤纸过滤。吸取清液25~50ml于蒸发皿中,加约0.05gCaCO3,在水浴上蒸干、(如有色,可用水湿润,加10%H2O2消除),蒸干后冷却,并迅速加入2ml酚二磺酸试剂,将皿旋转,使试剂接触所有蒸干物,静置10min,加水20ml,用玻璃棒搅拌,使蒸干物完全溶解。冷却后,渐渐加入1:1NH4OH,并不断搅拌,溶液呈微碱性(黄色),再多加2ml,然后将溶解液定量地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在分光光度计上用光径1mm比色槽进行比色,波长为420 nm,以空白溶液调节仪器零点。

江汉平原湿地农业技术体系探讨

江汉平原湿地农业技术体系探讨 江汉平原湿地农业技术体系探讨 江汉平原湿地农业技术体系探讨 2007-04-21 农学论文 长江流经宜昌段后,沿荆江进入一个相对低缓的地带。其间河网密织、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湖泊型湿地景观。明清以来,迫于人口压力,人们对该湿地地区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开垦,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的发达地区。针对这片开垦地域农业面临的各方面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将国际上的“湿地”概念引入到对本地区农业的研究上,相继提出了要发展湿地农业的思想[1~5]。我们在完成中日技术合作“湖北省江汉平原四湖涝渍地综合开发计划”和湖北省“九五”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江汉平原涝渍地综合开发研究”的过程中,对江汉平原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建立我国南方湿地农业技术体系作一些有益的探索。1“湿地农业”的提出“湿地农业”的概念是在“湿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水(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是湿地的基本特征。国际上提出湿地的概念,主要是鉴于该类自然资源对调节自然环境和保护生物物种的绝对重要性,即所谓“大地之肾”的特点提出来的,其核心是要加强对湿地的保护[6~7]。但对我国江汉平原乃至长江流域来讲,近600年来,已有大片的湿地被开垦成了以水稻田为主的人工湿地,该湿地的主要功能已转变成农业经营的基础条件、生产农产品的功能上来。在该地区农业经营中,除要保护好依然存在的部分自然湿地、发挥湿地的生物和生态功能外,农业的经营本身还或多或少受到本区湿地特征的影响,如何根据其特点进行农业经营、处理好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湿地农业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针对南方多雨的特点,在有效排水和农业利用上就创造了一套成功的方法,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了著名的“桑基鱼塘”系统,在长江

土壤有机碳分类及其研究进展1

土壤有机碳( SOC)是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平衡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进而影响土壤质量的优劣和作物产量的高低,因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土壤乃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土壤有机碳包括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环境条件影响强烈的、易氧化分解的、对植物和微生物活性影响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根据测定方法和有机碳组分不同,土壤活性有机碳又表述为溶解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Microbial biomass carbon)、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土壤有机碳的有效性和土壤质量。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开始较早, 在20世纪60年代, 就有学者开始进行全球土壤有机碳总库存量研究。但早期对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算大都是根据少数土壤剖面资料进行的。如1951年Rubey根据不同研究者发表的关于美国9个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 推算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710 Pg。1976年Bohn利用土壤分布图及相关土组( soil association)的有机碳含量, 估计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2946Pg。这两个估计值成为当前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上下限值。20世纪80年代,由于研究全球碳循环与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需要,统计方法开始被应用于土壤有机碳库存量

的估算。如Post等在Holdridge生命带模型基础上,估算了全球土壤碳密度的地理分布与植被及气候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全球1m 厚度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1 395 Pg。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技术的发展, 为土壤有机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3S技术被应用于区域或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大小、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发达国家已在区域尺度上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如俄罗斯在1B250万土壤分布图上建立了土壤碳空间数据库,计算出俄罗斯0~ 20 cm、0~ 50 cm和0~100 cm等不同土层有机碳库存量,估计出俄罗斯土壤有机碳库存总量为34211 Pg,无机碳库存总量为11113 Pg,土壤总碳库存量为45314 Pg,并绘制了俄罗斯0~ 100 cm土层无机碳库存量分布图。加拿大建立了1B100万的数字化土壤分布图及土壤碳数据库,并计算出加拿大0 ~ 30 cm 土层和0 ~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库存量分别为7011 Pg和249 Pg。 世界各国不同研究者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算方法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所用资料来源与土壤分类方式不同,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计值有较大差异。全球土壤1 m内土壤有机碳库大约是植被碳库的115~ 3倍,如此巨大的土壤有机碳库,即使其发生很轻微变动,都会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之一。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学者非常关注土壤碳循环研究,并在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研究

银川市湖泊湿地的演变及恢复与保护浅析

银川市湖泊湿地的演变及恢复与保护浅析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JournalofAgri.andFores.Sei.&Teeh.2011,52(03):43—4443 银川市湖泊湿地的演变及恢复与保护浅析 汪淑萍 (宁夏银川市绿化养护管理站,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由于古黄河冲刷与引黄古渠涨水等原因造就了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银川市拥有了丰富的水资源.但受到气候干 旱,围湖造田,改湖建塘,城市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湖泊面积骤减.随着"生态立市",打造"塞上湖城"的规3t,j,银川市又呈 现出"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景象.但"湖城"持续性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问题,需要加强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使湖城"落 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尽收眼底. 关键词:湖泊湿地;历史演变;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2011)03—0043-02 从地理位置看,银川这座城市的西,北,东面都是沙漠盘 踞,年降水量仅200mm,蒸发量却达1600mm,应该是一座干 燥之城.然而,银川市却是一个被水包围的城市,所以历史上称 银川为"水抱城". 1丰富水资源的形成原因 地处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银川市,怎么会有如此丰富的水 资源呢?究其原因是黄河与古渠造就了湖泊湿地,形成了丰富 的水资源.一方面,古黄河冲刷银川I平原时,河床曾多次来回摆 动,留下来的许多故道便形成了湖泊湿地;另一方面,由于古代 的灌溉系统并不太完善,渠道沟沟岔岔,星罗棋布,遇涨洪水时 往往渠水泛滥成灾,导致渠道旁的低洼地带形成积水湖泊.不 过近代新修了一些排水沟,渠与沟不但把湖泊湿地串联起来,

土壤化学课程论述题-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酸化

一、论述不同生态、耕作管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组成和性质特征 一、论述不同生态、耕作管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组成和性质特征。 土壤有机碳(SOC)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遗体、排泄物、分泌物及其部分分解产物和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碳量是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量以及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损失的平衡结果。土壤有机碳量(1500Pg)约为陆地生物量碳(620Pg)的2.4倍,其动态平衡不仅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且其固存与排放对温室气体含量、全球气候变化也有重要影响。然而,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态组成和转化有所差别。(一)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不仅本身维持着大量的碳库(约占全球植被碳库的86%以上),同时也维持着巨大的土壤碳库(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73%)。森林植被下,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主要为地表的凋落物。因此,其表土层很薄,一般仅2~7 cm,此层中有机碳含量可达到368mg/kg,其下虽有一深厚的腐殖质层(约40~70cm),但其含量已较上层急剧减少。森林土壤中的有机碳主要来自于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补充与累积,是进入土壤中的植物残体量以及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损失量的平衡结果。 (二)草地生态系统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草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合成有机物质,植物枯死后凋落于土壤表面,形成凋落物层进入土壤库,其中一部分凋落物经腐殖化作用,形成土壤有机碳固定在土壤中,这部分有机碳经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矿化作用,部分分解产物被植物再次利用,构成了生态系统内部碳的生物循环。此外,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碳还有一部分通过植物自身的呼吸作用(自养呼吸)、草原动物呼吸、凋落物层的异养呼吸以及土壤的呼吸代谢作用将碳以CO2的形式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构成了草地植被-土壤-大气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凋落物、土壤腐殖质构成了系统的三大碳库。 (三)湿地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湿地作为一个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和土壤发育潜育化3个基本特征。湿地虽然只占地球陆地表面的很小部分,但在陆地碳库中却占有显著的份额。据估算,湿地占了全球陆地碳库的12%~20%。 一旦有机物质沉积在湿地土壤表层或矿物土壤中,便成为湿地生态系统异养食物链的一部分,在土壤性质、水文和土地利用活动的影响下,通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

湿地经典习题

湿地经典习题 1.(18分)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因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它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下图回答。 ⑴、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北部的平原, 是 (珍禽)的重要栖息地。 ⑵、简要分析该地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 ⑶、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日前, 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⑷、火灾频发,湿地退化,鸟类迁移,使“鹤乡”齐齐哈尔市魅力大减,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是什么? 2、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36分) (1)、获取“长江中游湿 地50年的变迁”图 的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 什么?(4分) (2)、写出图示区域中平原的名称。与东北的三江平原相比,它们作为商品农业基地的自然区位优势是什么?(8分) (3)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10分) (4)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答出四点)(8分) (5)从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简述其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6分) 湿地经典习题

1.(1)松嫩(2分)丹顶鹤(2分) (2)地势低,水源较充足;植被茂密,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4分) (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4分) (4)靠人工措施补充湿地水量;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迁移湿地核心区人口;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繁殖丹顶鹤(6分) 2、(1) 遥感技术(2分)和地理信息技术(2分) (2)江汉平原(2分)和洞庭湖平原(2分)。位于我国的亚热带,热量条件好(3分),一年2~3熟,复种指数高(3分)。 (3)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4分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3分)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3分) (4)(至少答出四点)(8分)①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 (5)①减少洪水的威胁(2分)②扩大武汉与长江上游地区的联系(2分)③缓解能源消费给武汉的压力,减轻城市大气污染。(2分) 3、遥感技术需要借助不同的运载工具来完成任务(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运载工具不同来分类,A属于遥感,B属于遥感。(2分)(2)A、B两种遥感方式中,遥感范围较大的是(填字母),对地面物体分辨率较高的是(填字母)。(2分) (3)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由于地面物体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或辐射的也各不相同。(2分) (4)阴雨天气时,国家防汛总指挥部要收集某个区域地面受灾情况的详细信息,最适合采用的是() A.红外线遥感B.可见光遥感C.微波遥感D.紫外线遥感 3、(1)航空(飞机)航天(卫星)(2)BA(3)传感器电磁波(4)C

人工湿地植物种类

科属植物中名类型学名应用工艺 香蒲科香蒲挺水Typha orientalis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禾本科芦苇挺水Phragmites australis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皇竹草湿生、挺水Sympnytum peregrjnum lede 潜流湿地 菰挺水Zizania latifolia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芦竹湿生、挺水Arundo donax Linn. 潜流湿地 薏苡湿生、挺水Coix lacryma-jobi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水稻挺水Oryza sativa L 表流湿地 花叶芦竹湿生、挺水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 潜流湿地 虉草湿生、挺水Phalaris arundinaced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李氏禾浮水Leersia Sw hexandrs Sartz. 氧化塘 莎草科荸荠挺水Heleocharis dulcis 表流湿地 水葱挺水Scirpus validus 潜流湿地、表流湿地 风车草湿生、挺水Cyperus alternifolius ssp.flabelliformis 潜流湿地 纸莎草挺水Cyperus papyrus 潜流湿地 藨草挺水Scirpus triqueter 潜流湿地、表流湿地 针蔺挺水、浮水Eleoch aris congesta subsp. Japonica 表流湿地、氧化塘茳芏挺水Cyperus malaccensis 潜流湿地、表流湿地 睡莲科荷花挺水Nelumbo nucifera 表流湿地 芡实浮叶Euryale ferox.景观塘 荇菜浮叶Nymphoides peltatum 景观塘 萍蓬草浮叶Nuphar pumilum 景观塘、氧化塘 睡莲浮叶Menyantehes trifolia 氧化塘、景观塘 天南星科菖蒲挺水Acorus calamus 潜流湿地、表流湿地 马蹄莲湿生、挺水Zantedeschia aethiopica 潜流湿地、表流湿地 大薸浮水Pistia stratiotes 氧化塘 芋挺水Colocasia esculenta 表流湿地 海芋挺水Alocasia macrorrhiza (L.) Schott 潜流湿地 泽泻科泽泻挺水Alisma plantago-aquatica 表流湿地 慈姑挺水Sagittaria trifolia 表流湿地 泽苔草挺水、湿生Caldesia parnassifolias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三白草科蕺菜湿生Houttuynia cordata 表流湿地 伞型花科水芹菜浮水、挺水Oenanthe javanica 氧化塘、表流湿地 十字花科豆瓣菜浮水Nasturtium officinale 氧化塘、表流湿地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约旦水资源部秘书长:海水淡化是一个解决方案 2012-03-18 约旦水资源部秘书长认为,海水淡化是约旦必须采取的解决方案,采用这一方案可以补充水资源缺口,解决复杂的跨界水资源、缺少资金、政策的和能力建设等问题。 约旦是全球第四个最为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最低。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3月18日 】

1.1真空冷冻原理 海水三相点是使海水汽、液、固三相共存并达到平衡的一个特殊点。若压力或温度偏离该三相点,平衡被破坏,三相会自动趋于一相或两相。真空冷冻法海水淡化正是利用海水的三相点原理,以水自身为制冷剂,使海水同时蒸发与结冰,冰晶再经分离、洗涤而得到淡化水的一种低成本的淡化方法。与蒸馏法、膜法相比,能耗低,腐蚀、结垢轻,预处理简单,设备投资小,并可处理高含盐量的海水,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商业化,主要原因在于过程中产生的三相点蒸汽难以去除和冰晶的输送、洗涤较难。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开发的真空冻-汽相冷凝海水淡化技术采用低温金属表面,使三相点蒸汽直接冷凝成冰的方法,成功的解决了蒸汽的去除问题,并在实验室完成了小型试验装置。真空冷冻-汽相冷凝海水淡化技术工艺包括脱气、预冷、蒸发结晶、冰晶洗涤、蒸汽冷凝等步骤,淡化水产品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1.2工艺研究 1.2.1脱气 由于海水中溶有的不凝性气体在低压条件下将几乎全部释放,且又不会在冷凝器内冷凝。这将升高系统的压力,使蒸发结晶器内压力高于二相点压力,破坏操作的进行。显然减压脱气法适合本系统。 1.2.2预冷 海水脱气后可与蒸发结晶器内排出的浓盐水和淡化水产生热交换,预冷至海水的冰点附近。 1.2.3温度和压力 它们是影响海水蒸发与结冰速率的主要因素。 1.2.4冰-盐水是一固液系统 普通的分离方法均可使冰-盐水得到分离,但分离方法不同,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减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比常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低得多。 1.2.5蒸汽冷凝 在蒸发结晶器内,除海水析出冰晶以外,还将产生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必须及时移走,才能使海水不断蒸发与结冰。 2蒸馏法海水淡化及其特点 2.1蒸馏法原理 把海水加热使之沸腾蒸发,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的过程即为蒸馏法。蒸馏法是最早采用的淡化法,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所得淡水水质好等。蒸馏法有很多种,如多效蒸发、多级闪蒸、压气蒸馏、膜蒸馏等。 2.2蒸馏法特点

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探讨

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探讨 朱林 摘要:湿地是陆生以及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多功能的过渡性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是“地球之肾”。当前世界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水环境的恶化也比较严重,湿地作为比较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促进水土保持,实现水源的涵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积极促进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实现。本文根据天津地区的湿地,对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土壤除了能够为生物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还能够利用土壤孔隙、土壤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实现水源涵养。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一般情况下只是土壤蓄水。湿地土壤也有一定的水源涵养功能,能够调节水分分布,从而实现对供水、干旱等灾害的抵御,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促进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有助于促进湿地水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避免出现湿地退化的问题。水源涵养功能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重要内容,水源涵养能够保证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1 影响湿地土壤蓄水能力的因素 土壤的蓄水能力其实是受到可蓄水土壤层的厚度以及其单位蓄水能力的影响。单位土壤厚度的蓄水能力会受到土壤性质的制约,还有土壤孔隙、粒径、土壤结构、容重、水分以及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1],这些都会关系到土壤的持水性。 1.1 土壤的孔隙 水在土壤中的储存主要是通过土壤孔隙,土壤的孔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非毛管孔隙相比于毛管孔隙更加敏感,非毛管孔隙比较复杂,孔隙会受到生物、物理以及化学因素的影响,植被是影响非毛管孔隙生长、寿命等的决定性因素。非毛管孔隙不仅能够形成根系,还能够为形成孔隙的动、微生物提供基础,落叶以及枯枝能够促进大孔隙的稳定发展。植物根系的死亡以及生长都会产生大孔隙,会对植物以及环境产生影响。森林土壤中植物根孔会随着深度的加大而逐渐降低。湿地中的水分胁迫程度不高,湿地植物的地下根茎能够形成比较强大的根孔体系。 1.2 粒径、土壤结构 土壤颗粒以及结构之间有孔隙,颗粒是土壤构成的重要要素,主要分为3个级别,有沙粒、粉粒、粘粒[2],这是按直径由大到小进行划分的。如果土壤的粗沙粒含量比较多,蓄水的孔隙较大,水分比较容易流失,对于水源的涵养是极为不利的。粘粒较多,蓄水能力也比较弱。 土壤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土壤的孔隙以及非毛管孔隙度。土壤结构主要是由土壤的有机质、粘粒、生物因素等影响的[3]。土壤侵蚀会对土壤的粒径以及结构产生影响,使土壤的蓄水能力降低。 1.3 水分含量 土壤的蓄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然含水量影响,含水量低的土壤,其蓄水能力更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会受到降水、气温因素的影响,如果气温升高,水分就会蒸发,有些冬季饱和的土壤在夏季有很强的蓄水能力。在雨季,由于降水量比较大,土壤处于饱和的状态,蓄水能力就会比较差。 1.4 有机质 土壤中的有机质能够对其持水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壤结构,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比较高。有机质含量比较高时,增加有机质的含量能够促进任何土壤持水能力的提升,有机质

宁夏银川市(六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宁夏银川市(六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气候特征不属于南极地区的是() A.极光B.烈风C.干燥D.酷寒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南极地区的气温、降水均低于北极地区,风比北极地区大,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造成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 【详解】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南极大陆是风暴最频繁、风力最大的大陆,风速在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大风在南极是经常可以遇到的。南极地区年降水量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所以南极气候有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气候特征。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牢记即可。 2.港澳地区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往往采用“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正确理解是() A.建设高层建筑B.建设海底城市C.向青藏高原移民D.填海造陆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根据香港位于东南沿海,珠江口东岸,是著名的国际贸易、航运中心,地狭人稠,记性分析解答。 【详解】 香港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的这一系列限制性因素,发挥资金雄厚、技术发达的优势,采取“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扩展生存空间。“上天”和“下海”分别指的是:建设高层建筑和填海造陆。故选:AD。 【点睛】 本题考查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措施,理解记忆即可。 3.长江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是荆江段,该河段位于长江游 A.上游B.中游C.下游D.源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荆州市荆襄河生态湿地公园规划

荆州市荆襄河生态湿地公园规划 说明书 靠植物园及两湖绿谷,长约1.2km,规划面积约21.4公顷。呈带状,南北长约荆州市荆襄河生态湿地公园规划 1.2公里,东西向宽约150米―200米,现状堤顶标高:3 2.15米―3 3.12米, 现状绿地高程:28.50米—30.30米之间;荆襄河水位情况:常水位28.85米; 一、项目背景 荆州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洪水位29.18米,29.60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黄海高程)。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第一批1、现状优势分析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1)水质较好,污染较少。 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2)自然生态状态较好,可塑造性强。 荆襄河位于建成区中部偏北的位置。从城市水系分析,荆襄河南接荆沙河,(3)防洪堤取消后的土方可用于场地内微地形景观营造,减少外运土方。东连西干渠,北接太湖港,是荆州市城市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绿地结2、现状问题分析: 构上分析,其位置位于城市三大绿核(即环城公园、植物园、中山公园)的三(1)两湖绿谷侵占绿地严重,河岸东侧近期实施难度较大。角几何中心,并与多个带状绿地相连接,是插入城市中心的重要的楔形绿地。(2)桥头垃圾乱扔,缺乏有效管理

随着防洪闸北移至徐桥路以北,与太湖港相接,荆襄河防洪功能取消,只保留(3)河岸西侧,荆沙大道以北有部分坟地,需迁坟。调蓄洪功能,故河岸两侧防洪堤功能弱化,湿地公园景观功能突显,为发挥荆(二)B段:北起沙桥门桥,南至雷家挡泵站,西临河滨路及武德路,东面襄河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以美林湖畔及荆沙大道为边界,长约1.5km,规划面积约35.01公顷。景明观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路以南大部分已施工完成,本次规划以提档升级为主。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编1、建设情况说明: 制本规划。 2010年完成荆襄河生态公园的规划及施工图设计,截止2013年底,荆襄 外河景明观路至雷家挡泵站段完成了包括拆迁、平堤、清淤、水岸线整治、水生植物栽植及园路、广场铺装、绿化、亲水平台等大部分的建设工作,但在“创二、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 荆襄河生态湿地公园全长约4.0公里,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为67.08公顷,园”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工程量大和缺少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部分规划分A、B、C三段。地段的建设还未实施,而已实施的地段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未按规划的内容实 (一) A段:北起太湖港与荆襄河节制闸处,南至景明观路,西临武德路,东施或未达到规划设计的景观效果,如镜湖岛未形成,静逸桥未施工,靠荆襄河 1 说明书南面的环境较差,形式单一,未达到设计的景观效果。样式,增强公园的整体协调性。 2、现状问题分析 1、现状优势分析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高锰酸钾氧化法) 土壤样品经粘磨过0.5mm筛,根据土壤全有机碳含量,计算含有15mg碳的土壤样品量作为待测样品的称样重,然后将样品转移至50ml带盖的塑料离心管中,以不加土样作为空白。 向离心管中加入25ml浓度为333m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在25℃左右,将离心管振荡(常规震荡即可)1小时,然后在转速2000rpm 下离心5分钟,将上清液用去离子水以1:250倍稀释,吸取1ml上清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至250ml即可。稀释样品用分光光度计在565纳米处测定吸光值。 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高锰酸钾的标准溶液,同样于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值,建立高锰酸钾的浓度和吸光值的线性直线方程,将稀释好的待测样品的吸光值代入方程得到氧化有机碳后剩余高锰酸钾的浓度,同样得到空白的高锰酸钾浓度,前后二者之差即为氧化活性有机碳后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变化值,根据假设,氧化过程中高锰酸钾浓度变化1mmol/L消耗0.75mM或9mg碳。其中能被333mmol/L高锰酸钾氧化的碳是活性有机碳,不能被氧化的碳上非活性有机碳。 高锰酸钾标准曲线配制:首先配制0(去离子水)、15、30、60、100、150、300mmol/L的高锰酸钾标准梯度溶液,从每个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吸取1ml标准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既稀释250倍),这样能够就得到浓度梯度为0、0.06、0.12、0.24、0.4、0.6、1.0、1.2mmol/L的标准高锰酸钾梯度溶液,然后同样用分光光度计在565纳米处测定吸光值,绘制高锰酸钾的浓度与吸光值间的标准曲线。注意标准曲线配制过程中尽量避光,以防高锰酸钾氧化消耗,可以将容量瓶套上信封袋以避光,还有容量瓶等一定要清洗干净,以防高锰酸钾氧化杂质而消耗,影响测定结果。 活性有机碳(mg/g) =高锰酸钾浓度变化值×25×250×9 称样重×1000

基于景观格局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_于君宝

第11卷第1期湿地科学V ol.11No.1 2013年3月WETLAND SCIENCE March2013 基于景观格局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于君宝1,王永丽2,董洪芳1,3,王雪宏1,3,栗云召1,3,周迪1,3,高永军4 (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滨海湿地生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264003; 2.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4.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and Coastal Sciences,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Baton Rouge,LA70803,USA) 摘要:利用2000年和2009年的TM影像数据,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9种景观类型。利用ArcGIS9.3软件,依据2009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GPS土壤定点采样点的理化分析数据,计算出土壤有机碳密度,并进行空间插值,结合各景观类型分布面积,估算表层(0~3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研究区的总面积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为0.73~4.25kg/m2;2000年和2009年的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43×106t和3.17×106t。各景观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随着其面积的变化而变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景观类型是滩涂、灌草地、农田和盐田养殖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和限制人类活动、保护表层土壤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碳库的持续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景观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储量;滨海湿地;现代黄河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X142;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48(2013)01-001-06 随着大气中CO2浓度的迅速增加,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多的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1~4],国内外科学家在森林、草原、农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相继开展了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5,6]。湿地是一种独特且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泥炭沼泽具有很高的固碳价值[7,8]。尽管全球湿地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4%~6%,但其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20%~25%[9,10]。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湿地被疏干,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加快,导致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11]。因此,保护和加强湿地的碳储功能,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处,是中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也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13]。这里资源丰富,生境独特,景观类型多样,主要以滨海湿地、河流和河漫滩为主。由于黄河的频繁改道,快速演化性成为黄河三角洲的典型特征,同时由于受海水盐分作用,该区域生态环境及其脆弱。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所面临的快速开发势必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尤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到目前为止,国内在区域尺度上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已有不少研究[11,14~20],但有关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碳储量的具体资料未见报道。为此,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发挥景观生态学可以在较大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研究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优势[21~23],在区域尺度上开展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变化研究。利用2000年和2009年两期TM影 收稿日期:2012-04-26;修订日期:2012-09-2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050205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223;KZCX2-YW-359)、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Y02A071041)、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JQ201114)、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2B01)资助。 作者简介:于君宝(1968-),吉林省长春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修复。E-mail:junbaoyu@https://www.doczj.com/doc/739902969.html,; jbyu@https://www.doczj.com/doc/739902969.html, DOI:10.13248/https://www.doczj.com/doc/739902969.html,ki.wetlandsci.2013.01.006

湖北的自然地理.(精选)

湖北的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湖北省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地貌类型多样,有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以及层峦迭嶂的广大山区。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 全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岭脊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21.1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森林茂密,河谷幽深,最高处为神农架神农顶(海拔3105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地势由北向南降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巫山地质复杂,水流侵蚀强烈,相对高度一般在700~1500米之间,局部达2000余米。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水利资源丰富。西南山地为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大娄山和武陵山,呈北东-南西走向,海拔高度一般700~1000米,最高处为五峰境内狮子垴(海拔2152米)。东北山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山、大别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东南山地为蜿蜒于湘、鄂、

赣边境的幕阜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最高处为九宫山老鸦尖(海拔1656米)。 全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为鄂中丘陵,一为鄂东北丘陵。鄂中丘陵包括荆山与大别山之间的江汉河谷丘陵及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水流域丘陵。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宜农宜林。 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大部分海拔20-100米。地面平坦,湖泊密布,河网交织。鄂东沿江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这一带因注入长江的支流短小,河口三角洲面积较窄,加之河间地带河湖交错,因而呈现狭窄收缩之势,远不及江汉平原坦荡宽阔。 河流湖泊 中国“江、淮、河、汉”四大水系,湖北独占两条。长江自恩施巴东进入湖北境内千回百转,流贯省内26个县市,湖北省境内流长1061千米。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穿越秦巴山地进入鄂西,经十堰、襄阳、宜城、钟祥、仙桃等地,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湖北省境内流长928千米,被称为“湖北的多瑙河”。清江发源于恩施利川齐岳山,自西向东横贯恩施州,至宜都汇入长江,省境内流长425千米,被誉为“土家族的母亲河”。据统计,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汇总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因此,科学的选择和配置水生植物对人工湿地系统和景观的营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目前国内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把水生植物分为 4 类: (1)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香蒲、黄菖蒲、燕子花、慈姑、芦苇、灯心草、蒲苇等。 (2)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是指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凤眼莲、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等。 (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的根不生于泥中,植株部分漂浮于水面之上,部分悬浮于水里,如满江红、水鳖、浮萍等。 (4)沉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整个植株全部没于水中,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于水面,如金鱼藻、菹草、苦草、黑藻等。 二、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1)水生植物的景观功能水生植物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色、闻香、还能赏姿,并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荷叶青翠而洁净,叶型如伞,大而美观。荷花淡雅清香,气质高贵。菖蒲是常绿水生观叶植物,与碎石相配以增加景观效果。芦苇丛植于水边,微风轻拂,哗哗作响,体现了动和静集合。 (2)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水质的净化功能上: ①直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②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 ③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 水生植物除了可以改善水质外,还具有维护物种多样性,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改善土壤等生态功能。 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 (1)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许多麻烦。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2)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 ①抗冻、抗热能力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的污染物,因此所选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围的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3)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 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4)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会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因此,应着重选用常绿冬季生长旺盛的水生植物类型。 (5)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所选植物根

土壤有机碳损失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损失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土壤有机碳组成及分组、 土壤有机碳的迁移和流失产生的机理及其后果、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外源物质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及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迁移;流失;矿化;激发效应

1.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概况 土壤有机质(SOM)是由一系列存在于土壤中组成和结构不均一、主要成分为C和N的有机化合物组成。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碳为土壤有机碳。现有土壤有 机碳的含量是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作物残余物数量、组成植物根系及其他返还至土壤中有机物的函数。 1977年, Bolin根据不同研究者发表的美国9个土壤剖面的碳含量,推算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710Gt( 1Gt=109t=10 15g=1Pg);1976年,Bohn 利用土壤分布图及相关土组的有机碳含量,估计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储量2 946Gt,1982 年, Bohn和Schleisinger分别重新估计全球SOC库储量为2200Gt和1500Gt(土层深度为1m);1996年,Batjes将世界土壤图按经度、纬度划分为基本网格单元,计算出全球1m土层的有机碳贮量为1462~1 548Gt。目前,普遍认可和引用的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400~1500Gt。其他学者研究还表明,在2~3m深度范围的土层中还贮存着约842Gt的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储量在不同类型、不同植被覆盖土壤中差异较大。Houghton研究表明,全球热带森林土壤中有机碳储量为187Gt,温带森林为117Gt,极地森林为241Gt,热带疏林及稀树草原为88Gt,温带疏林草原为251Gt,沙漠为108Gt 冻土苔原为163Gt,耕地为131Gt,湿地为145Gt。Trumbor研究表明,热带土壤0~23cm土层的碳储量与温带土壤相似,但热带土壤在深层存有更多的碳。森林植被下,表土层( 2~7cm)的有机碳含量可达到368mg/kg,其下深厚的腐殖质层(约40~70 cm)的有机碳含量已较上层急剧减少;草本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变化较平缓;灰钙土、漠钙土因植物生物量很少,分解又很强烈,因而全剖面 各土层的碳含量均极低[1]。 2.土壤有机碳组成 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活的有机体(包括土壤动物、作物根系和微生物体)。土壤腐殖质按化学分组可分为2类:①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如石蜡、脂肪族有机酸、酯类、醇类、醛类、树脂类和含氮化合物等非腐殖质类物质;②土壤特有的腐殖质类物质,根据颜色和溶解性一般被分为富非酸、胡敏酸、胡敏素。土壤中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和活的有机体被称作有机残体或土壤有机物,其中一部分是土壤动物和作物根系,另一部分是土壤微生物体[1]。3.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 土壤中的碳包括有机碳(Organic Carbon)和无机碳(Inorganic Carbon),其中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