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综合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1~5:√×√×√ 6~10:√√××√ 11~13:√√√

1、油水混合物在井筒中的流动是两相流动。

2、流型图直观地表示了各种流型在管道中流动的外观特征。

3、均相流动模型可较准确地计算泡状流的流动规律。

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油井含水率越高,则井口产出液的温度越低。

5、一般情况下,在垂直多相管流的压力损失中重位损失所占的比重最大。

6、忽略滑脱时,气液混合物的体积含气率等于空隙率。

7、分相流动模型可较准确地计算环状流的流动规律。

8、丹斯—若斯方法和哈格多恩—布朗方法都是分流动型态计算的方法。

9、在计算环空气液流动时可采用当量直径来计算流速和摩擦系数。

10、天然气在井筒中的流动是单相流动。

11、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油井产量越高,则井口产出液的温度越高。

12、在泡流条件下,加速度损失所占比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13、垂直井筒气液流动中,泡状流的滑脱损失大于段塞流。

二、选择题(可能有多个答案)

1、水、水蒸气共同流动的体系是一个:(BC)

A)单相流体系B)两相流体系

C)单工质体系D)双工质体系

2、油气混合物在垂直井筒中流动可能出现的流动型态是:(ABCDF)

A)泡状流B)弹状流

C)段塞流D)环状流

E)层状流F)雾状流

3、垂直向上气液两相段塞流中,描述准确的是:(AC)

A)气液滑脱速度v s>0 B)气液滑脱速度v s<0

C)气液滑动比s>1 D)气液滑动比s<1

4、均相流动模型可准确地计算哪种流型的流动规律(A)

A)泡状流B)段塞流

C)层状流D)环状流

5、在垂直向上气液两相流动中,滑脱损失最小的流动型态是:(B)

A)泡状流B)雾状流

C)段塞流D)环状流

6、气液两相流的研究方法包括:(ABD)

A)经验方法B)半经验方法

C)数值计算方法D)理论分析方法

7、以下流型属于水平管道中油气混合物的流动型态的是:(ABCDEF)

A)泡状流B)团状流

C)段塞流D)环状流

E)层状流F)雾状流

8、在垂直向上气液两相流中,流体的真实密度ρ与流动密度ρ’的关系为(A)

A)ρ > ρ’B)ρ = ρ’

C)ρ < ρ’

9、分相流动模型可准确地计算哪种流型的流动规律(CD)

A)泡状流B)段塞流

C)层状流D)环状流

10、洛克哈特—马蒂内利方法可通过计算哪些参数来确定压力梯度的?(CD)

A)全液相折算系数B)全气相折算系数

C)分液相折算系数D)分气相折算系数

11、不属于垂直气液两相管流的流动型态是:

( BC )

A )泡状流

B )雾状流

C )波状流

D )环状流

12、气相折算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BD )

A )气相体积流量除以气相所占管道截面积

B )气相体积流量除以整个管道截面积

C )气相实际速度乘以空隙率

D )气相实际速度除以空隙率

13、多相流动的压力损失由哪几部分组成?

( B )

A )重力损失

B )摩擦损失

C )滑脱损失

D )加速度损失 三、简答题

1、 与单相液流相比,气液两相管道流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气液两相流动的基本特征是:

(1)体系中存在相界面,相间出现质量和能量的交换时伴随着机械能的损失。 (2)两相的分布情况多种多样。 (3)两相流动中存在滑脱现象。

(4)沿程流体体积流量有很大变化,质量流量不变。 2、 解释液相的实际速度与折算速度的概念。

答:液相的实际速度为液相体积流量与液相实际过流断面面积的比值;

液相的折算速度为液相体积流量与管道断面面积的比值。 3、 影响气液两相流流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两相流的流型不仅与各相介质的体积比例有关,而且还与介质的流速、各相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密度、粘度、界面张力等)和流道的几何形状、壁面特性以及管道的安装方式等有关。 4、 写出多相流动总压力梯度的表达式,并分别解释各项、各变量的含义

答:dh dv v d v g dh dp m m

m m m m ρλρρ++=??

?

??22

其中右侧第一项为重力梯度或举高梯度,第二项为摩阻梯度,第三项为加速度梯度。p 为压力,h 为高度,ρm 为混

合物真实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λ为摩擦系数,v m 为混合物速度。

5、 与均相模型和分相模型相比,漂移模型有何优越性,其作用是什么?

答:漂移模型既考虑了气液两相间的滑脱,又考虑了空隙率和流速沿过流断面的分布,因而较为准确。其作用是利用体积含气率计算真实含气率或计算气相实际速度。

6、 怎样计算垂直同心环空气液两相流动的相量直径和相量粗糙度? 答:对于一外管内径为D o ,粗糙度为k o ;内管外径为D i ,粗糙度为k i 的环管,

相量直径为:i o e D D D -=; 相量粗糙度为:???

? ??++????

??

+=i o i i i o o

o e D

D D k D D D k k 。 7、 解释气液两相流动的经验方法

答:经验方法是从气液两相流动的物理概念出发,或者使用因次分析法,或者根据流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得到反映某一特定的两相流动过程的一些无因次参数,然后依据实验数据整理出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经验关系式。 8、 解释气相的实际速度与折算速度的概念。

答:气相的实际速度为气相体积流量与气相实际过流断面面积的比值;

气相的折算速度为气相体积流量与管道断面面积的比值 9、 研究气液两相流流型分类和过渡条件的意义是什么?

答:气液两相流动中,流型不同,不但会影响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和传热传质性能,而且会影响对两相流参数的准确测量。因此,两相流流型是两相流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 10、 解释摩擦阻力分液相折算系数的概念及其作用。

答:设气液两相流动为均匀流动,管径为D ,流段长度为dz ,流速v 沿程不变,质量流量为G ,此时流体与管道的摩擦阻力为dF 。若管道的D ,dz 保持不变,但通过管道的流体为单相液体,其质量流量等于两相流动中液相的质量流量,此时流体与管道的摩擦阻力为dFol ,分液相折算系数为dF 与dFol 的比值。引入该系数的作用是将两相流摩擦压降的计算与单相流摩擦压降的计算关联起来,从而将两相流摩擦压降的求解转化为求折算系数的问题。 11、 气液两相流体力学中,常用的两相流动模型有哪些?

答:常用的两相流动模型有流动型态模型、均相流动模型、分相流动模型和漂移流动模型等。 12、 怎样将油气水混合物的三相流动简化为气液两相流动?

答:在处理油气水的三相流动时,可将油水混合物按照体积含水加权平均合成一具有平均物理性质的液相,然后将三相流动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动处理,该方法忽略了油水两相之间的滑脱,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13、 5、多相流计算中为什么要首先计算油、气、水等油藏流体的高压物性?

答:油藏流体的高压物性将影响多相流体的流动特性;另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是压力和温度的敏感函数,必须首先计算出物理性质才能计算出流体的体积流量,进而计算流体的压力梯度。 14、 安萨瑞方法和丹斯—若斯方法流型图的建立依据有何不同?

答:安萨瑞方法是机理模型的代表,它的流型图是根据严格推导得到的流型判别式计算而得到的;阿济兹—戈威尔—福格拉锡方法是经验性模型的代表,它的流型图完全是根究实验结果绘制的。 四、问答题

1、 什么是质量含气率和体积含气率?试推导出两者相互间的关系式。

答:质量含气率: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混合物总质量G 中气相质量所占的份额。

g l g g G G G G G x +=

=

体积含气率:单位时间流过过流断面两相流体(混合物)总体积Q 中气相所占的份额。

l

g g

g Q Q Q Q

Q +=

=

β

两者间的关系: ()

l

g

g

l g

l x x x

x ρρρρρρβ-+=

??

?

? ??-+=

111

或()x g l g

l l g =++?? ??

?=+-ρρβρρβ

ββρρ111

2、 气液两相流体力学中,常用的两相流动模型有哪些?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模型。 答:常用的两相流动模型有流动型态模型、均相流动模型、分相流动模型和漂移流动模型等。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模型,而且常常将前面介绍的各种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 比较洛克哈特-马蒂内利方法和贝克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1) 洛克哈特-马蒂内利方法属于分流态计算的方法,贝克方法属于分流型计算的方法。

(2) 洛克哈特-马蒂内利方法适用于小管径、小流量的条件,贝克方法适用于大管径、大流量的条件。 联系:(1) 洛克哈特-马蒂内利方法和贝克方法都使用了摩擦阻力的分气相折算系数方法。

(2) 贝克方法在计算雾流的压降时采用了洛克哈特-马蒂内利方法中气液两相都是紊流的计算方法。 4、 气液两相流中,流动密度和真实密度相等的条件是什么,并证明之?

答:流动密度ρ’的计算方法为l g ρββρρ)1(-+=',真实密度的计算方法为l g ρφφρρ)1(-+=,两者相等的就要求体积含气率β等于截面含气率φ,这就要求滑脱速度为零,即两相实速度相等。

g

l

l g g l

l g g g g l

g g v v

A A A A v A v A v Q Q Q +=

+=

+=

β

若g l v v =,则:φβ=+=

+=

l

g g l

g g A A A Q Q Q ,流动密度就等于真实密度。

5、 已知某不饱和油藏单井生产时,地面油产量Q o ,生产气油比R p ,不含水,井口温度和压力分别为T 0和p 0,写

出井筒中某点(温度和压力分别为T 和p )油相和气相实际体积流量的计算步骤。 答:(1) 计算温度和压力为T 和p 条件下的气体压缩因子Z 和原油体积系数B o 。

(2) 计算温度和压力为T 和P 条件下的溶解油气比Rs 。 (3) 该条件下原油的体积流量为Q o ×B o 。

(4) 该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流量为

)(0

0Rs Rp Q pT T

Zp o -?? 6、 气液两相倾斜管流中,持液率与倾角有怎样的依存关系?原因是什么? 答:气液两相倾斜管流中,持液率随倾角的变化如图所示。

持液率的最大值出现在+50°附近,最小值出现在-50°附近。这一现象可以用重力和粘度对液相的影响来说明。在上坡流动中,当管子倾角沿正方向增加时,重力使液体的流速减小,增加了滑脱和持液率。随角度的进一步增加,液体在管道中搭接起来,减少了两相间的滑脱,因而减少了持液率。在下坡流动中,当角度沿负方向增加时,重力使得液体流速增大,减少了持液率。当角度沿负方向进一步增加,有更多的液体与管表面接触,粘性的拖曳使得液体的流速减少,持液率增加。 五、论述题

1、论述井筒压力分布计算过程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答: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 流体物性参数的计算精度;(2) 温度场计算的精度;(3) 压力梯度计算方法本身精度;(4) 迭代计算方法不可避免的误差。

2、如何依据自喷井生产的井口压力和井深来计算井底流压?试分析影响该算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答:已知井口压力和井深,可采用按压力增量迭代的方法计算井底流压,影响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1) 流体物性参数的计算精度;(2) 温度场计算的精度;(3) 压力梯度计算方法本身精度;(4) 迭代计算方法不可避免的误差。

自动控制理论系列课程

《自动控制理论》系列课程 课程介绍 (适用于05版教学计划)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组 2006.4

自动控制理论 A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Part A 课程编号:04200220 总学时:72 课堂教学:72 实验/上机:0 学分:4.5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 选课对象: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机学A》、《电力拖动基础》等。 内容概要:介绍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自动控制理论的经典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介绍采样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校正方法。建议选用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自动控制理论》第2版,夏德黔翁贻方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自动控制原理》,吴麒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现代控制工程》,绪方胜彦著,卢伯英等译,科学出版社,1984 《自动控制原理》,孙虎章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4 自动控制理论 B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Part B 课程编号:04201631 总学时:56 课堂教学:56 实验/上机:0 学分:3.5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选课对象:自动化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自动控制理论A》 内容概要: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基础部分,包括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控制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线性定常系统的 综合等内容。介绍经典控制理论中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计算,包括描述函数分析 法和相平面分析法。 建议选用教材:《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王孝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黔,翁贻方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王照林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 《线性系统理论》,何关钰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数据库课程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java版完整代码)

课程设计报告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指导教师 201X年X月X日

目录 一.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 1.1.1功能划分……………………………………… 1.1.2功能描述……………………………………………1.2性能需求………………………………………………… 1.3数据流图……………………………………………… 二.总体设计………………………………………………… 2.1数据库概念设计………………………………………… 2.2功能模块………………………………………………… 三.系统详细设计…………………………………………… 3.1数据库逻辑设计………………………………………… 3.2各模块功能……………………………………………… 3.2.1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3.2.2职工工资管理系统………………………………… 3.2.3职工津贴管理系统………………………………… 四.系统实现………………………………………………… 4.1界面截图………………………………………………… 4.1.1主界面及工资基本信息界面…………………… 4.1.2登录界面………………………………………… 4.1.3系统主界面……………………………………… 4.1.4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界面………… 4.2设计代码………………………………………………… 五.实验总结…………………………………………………

1、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 1.1.1功能划分 (1)、员工信息表;及时反映员工的基本信息 (2)、员工津贴表,反映员工津贴 (3)、员工基本工资表 1.1.2 功能描述 (1)、基本工资的设定 (2)、津贴的设定 (3)、计算出月工资 (4)、录入员工工资信息 (5)、添加员工工资信息 (6)、更改员工工资信息 1.2性能需求 此工资管理系统对工资数据精度的计算能在默认情况之下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小数,即是精确到分的计算。但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数计算精度的设定,最大能允许保留小数点后5位的精度。在时间特性上,当用户发出命令请求时的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对数据更新处理、工资数据的查询检索等上,同样要求系统响应时间不会超过0.5秒时间。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多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文件格式的磁盘上的数据均能实现信息的互通,及共享。当服务器移植到其他的系统平台,如:Linux平台下时,同样能和其他的系统进行数据存取同步,不会出现系统之间互不兼容的情况,系统支持多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系统有巨大的强健性。本课程设计是用Java语言编写,mysql数据库。 1.3数据流图 根据工资管理要求及用户需求调查分析,得到以下数据流图 图1.1第一层数据流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 (1)

一、压床机构设计要求 1.压床机构简介 图9—6所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ABCDEF为其主体机构,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减速器的三对齿轮z1-z2、z3-z4、z5-z6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曲柄1转动,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阻力Fr而运动。为了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轴A上装有飞轮,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用的油泵凸轮。 2.设计容: (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 已知:中心距x1、x2、y, 构件3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 CE/CD、EF/DE,各构件质心S的位置,曲柄转速n1。 要求:设计连杆机构 , 作机构运动简图、机构1~2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滑块的运动线图。以上容与后面的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l号图纸上。 (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1和连杆4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

得的结果。 要求: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中的反作用力及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作图部分亦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 (3)凸轮机构构设计 已知:从动件冲程H, 许用压力角[α].推程角 δ。,远休止角δ?,回程角 δ',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见 表9-5,凸轮与曲柄共轴。 要求:按[α]确定凸轮 机构的基本尺寸.求出理论 廓 线外凸曲线的最小曲率半 径ρ。选取滚子半径r,绘 制凸轮实际廓线。以上容作在2号图纸上

二、压床机构的设计 1、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2)长度计算: 已知:X 1=70mm , X 2=200mm ,Y =310mm , ψ13=60°,ψ11 3=120°, H =210mm , CE/CD=1/2, EF/DE=1/2, BS 2/BC=1/2, DS 3/DE=1/2。 由条件可得;∠EDE ’=60° ∵DE=DE ’ ∴△DEE ’等边三角形 过D 作DJ ⊥EE ’,交EE ’于J ,交F 1F 2于H ∵∠JDI=90° ∴HDJ 是一条水平线, ∴DH ⊥FF ’ ∴FF ’∥EE ’ 过F 作FK ⊥EE ’ 过E ’作E ’G ⊥FF ’,∴FK =E ’G 在△FKE 和△E ’GF ’中,KE =GF ’,FE=E ’F ’, ∠FKE=∠E ’GF ’=90° ∴△FKE ≌△E ’GF ’ ∴KE= GF ’ 设计容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单位 mm (o) mm r/min 符号 X1 X2 y ρ' ρ'' H CE/C D EF/DE n1 BS2/B C DS3/D E 数据 70 200 310 60 120 210 1/2 1/4 90 1/2 1/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1

HEFEI UNIVERSITY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 09自动化(1)班 姓名 完成时间 2011.12.29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前言 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环境,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今天的社会中,自动化装置无所不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期我们开了自动控制原理这门专业课,下面主要介绍下我对这门课前五章的认识和总结。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传递函数的定义: 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当初是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1)零极点表达式: (2)时间常数表达式: 2.信号流图

(1)信号流图的组成 节点:用来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用符号“○”表示。 支路:连接两节点的定向线段,用符号“→”表示。(2)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关系 3.梅逊公式

其中:Δ=1-La+LbLc-LdLeLf+...成为特征试。 Pi: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第k条前向通路的总传递函数 Δi:在Δ中,将与第i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所在项除去后所余下的部分,称为余子式。 La:所有单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LbLc:两两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LdLeL: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回路传递函数”指反馈回路的前向通路和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只积并且包含表示反馈极性的正负号。 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 1.ζ、ωn坐标轴上表示如下: (1)闭环主导 极点:

当一个极点距离虚轴较近,且周围没有其他闭环极点和零点,并且该极点的实部的绝对值应比其他极点的实部绝对值小5倍以上。(2)对于任何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由如下的关系: ①系统的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 ②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积分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2.劳斯判据: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 劳斯判据指出: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否则系统不稳定,而且第一列系数符号改变的次数就是系统特征方程中正实部根的个数。 劳斯判据特殊情况的处理 ⑴某行第一列元素为零而该行元素不全为零时——用一个很小的正数ε代替第一列的零元素参与计算,表格计算完成后再令ε→0。 ⑵某行元素全部为零时—利用上一行元素构成辅助方程,对辅助方程求导得到新的方程,用新方程的系数代替该行的零元素继续计算。 3.稳态误差 (1)定义: (2)各种误差系数的定义公式

六年级综合科复习资料.

综合科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1、四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2、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最冷的洲是(南极洲)。 3、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4、(伊索寓言)开创了文学题材的新形式,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 5、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食品)、(玩具)、(服装)远销外国。 6、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家电)、(机械设备)等走出国门。 7、21世纪我国的(汽车)、(电信设备)走出国门。 8、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9、地震发生时,一要(别往课室跑),二要(留在空旷的地方),三要(服从老师指挥)。 10、世界上已经灭绝的动物有(恐鸟)、(阿特拉斯棕熊)、(中国白臀叶猴)、(袋狸)等;世界上已经灭绝的植物有(毛脉蕨)、(封印木)等。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1、人生的五枚金币是(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中年)是人生的黄金年代。 2、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3、体重指数简称(BMI ),计算方式是: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以米为单位。) 评价标准为:BMI<18.5 (体重过轻) 18.5≤BMI<24.0 (体重正常) 24.0≤BMI<28.0 (超重) BMI≥28.0 (肥胖) 4、(科学)是(愚昧)和(迷信)的克星。 5、(20世纪)发生(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历时(4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历时(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的战争国(30多个),卷入战争人数(15亿),死亡人数(2000多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入的战争国(60多个),卷入战争人数(20多亿),死亡人数(5000多万)。 6、洁白的(鸽子)和翠绿的(橄榄枝)象征和平。 7、每年的(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8、在当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1016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函数变换、模拟电路、电路分析 总学时数:76 学分:4 适合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机械自动化、电器自动化、通信、包装工程等专业 (一) 课程教学目标 自动控制理论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侧重于理论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从建模分析到应用设计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内容十分丰富。通过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以便将来胜任实际工作,具有从事相关工程和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有关自动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包装工程等专业、工科及相关理科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并具有对简单连续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

本方法,如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等基本方法等。为各类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打好基础。 (三) 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或梅森公式以及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和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和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3、熟练掌握暂态性能指标、劳思判据、稳态误差、终值定理和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利用这些概念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分析,初步掌握高阶系统分析方法、主导极点的概念。 4、熟练掌握根轨迹的概念和绘制法则,并能利用根轨迹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偶极子的概念以及添加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熟练掌握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系统频率特性Nyquist图和Bode图的画法和奈氏判据,掌握绝对稳定系统、条件稳定系统、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稳定裕量、频域性能指标的概念,以及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6、熟练掌握校正的基本概念、基本校正方式和反馈校正的作用,初步掌握复合校正的概念和以串联校正为主的频率响应综合法,了解以串联校正为主的根轨迹综合法,掌握常用校正装置及其作用。 (四) 教学学时分配数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南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首页

淮阴工学院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年3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大型数据库课程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数据库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相结合,抓智力因素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 用制作一个小型管理系统。所设计的小型管理系统应包含输入输出、查询、插入、删除等基本功能。根据课程设计周时间的安排选择适当大小的设计课题,课题的选择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构的问题。根据题目的基本需求,画出流程图,编写程序,并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周。 四、课程设计分组 一人一组(每个人都不能重复) 五、课程设计课题 (见附件一) 六、课程设计课题选择 (1)具体课题题目附后 (2)一人一题,不允许重复。班长或学习委员进行协调 (3)如果对所给的设计题目不满意,可以自选题目(不能和其他人重复)。但需要经过老师的最终确认。自选题目应该满足:所设计的数据库应该具有添加、删 除、编辑、多层灵活查询等功能。 (4)所有的题目都要在第五星期五下午四点前最后确认 七、课程设计具体时间安排 (1)第六周之前各班进行课程设计的安排(已经完成) (2)第十八周周日点之前完成计划制定。(包括在你的系统内主要实现的功能和每个功能你准备在那一天完成,并写成电子文档上交,格式如图)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全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表示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吸水指数:单位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由于温度降低油气井开始结蜡时所对应的井底温度。 4.气举采油法:利用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将井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人工采油方法。 5.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 条件相同,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6.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动中,由于气液密度差,产生气体流速超过液体流速的现 象。 7.扭矩因素:对扭矩的各种影响因素。 8.配注误差:配注误差等于实际注水量与设计配注量之差同设计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9.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流体通过裂缝的流动能力。 10.气举启动压力:在气举采油过程中,压缩机所对应的最大功率。 11.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量。 12.注水指示曲线:表示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曲线。 13.冲程损失:抽油杆因弹性变性而引起的变化量。 14.余隙比:泵为充满的体积与整个泵体积之比。 15.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6.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7.面容比: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二:填空题 1.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 2.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液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喷)和(人工举升)两种类型。 3.表皮系数S与流动效率FE的关系判断:S>0时,FE(<)1;S=0时,FE(=)1;S<0时,FE(>)0 4.抽油机型号CYJ3-1.2-7HB中,“3”代表(悬点载荷30KN),“1.2”代表(最大冲程长度1.2米),“7”代表(减速箱额定扭矩7KN.M)和“B”代表(曲柄平衡)。 5.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工作筒)(活塞)(阀)三部分。 6.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早期注水),另一类是(注水井调剖)。 7.影响酸岩福相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面容比)(流速)(酸液类型)(盐酸质量分数)(温度)。8.为了获得更好的压裂效果对支撑剂的性能要求包括(粒度均匀密度小)(强度大)(破碎率小)(圆度和球度高)(杂质含量少)。 9.测量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回声仪),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为(示功仪)10.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主要有(冲砂)和(捞砂)两大类。 11.根据压裂过程中作用不同,压裂液可分为(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12.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惯性载荷)(振动载荷)和摩擦载荷。 13.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压裂液粘度)(油藏中岩石和流体的压缩性)(压裂液的造壁性)。 14.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油层中的渗流)(井筒中的流动)(嘴流)(地面上的管流)。 15.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包括(自喷采油)(气举采油)(电潜泵采油)(水利活塞泵采油)(水利射流泵采油)。 16.常规注入水水质处理措施包括(沉淀)(过滤)(杀菌)(脱氧)(暴晒)。 17.根据化学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而实施的化学堵水课分为(非选择性堵水)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资讯早知道、 公考咨询交流、 公考资料获取, 尽在河南中公网站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河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网讲师整理了河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河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解决关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中公教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同属于课程的下位概念,从逻辑学上说,它们在内涵上应该是不相容的,在外延上两者之和应当等于课程概念的外延。从这一原则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以学生获得的经验是学术性的或非学术性的来限定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其外延是相容的;如果以教育者的有意和无意、有计划和无计划来区分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其外延是不周延的;如果把隐性课程界定为校园文化、未预期的学习结果,则又超越了课程的内涵。因为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不管是学术的,还是非学术的)很难说是显性课程给的或是隐形程中习得的,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整体行为,不可割裂的。任何课程都是有计划的,如果某种东西不可计划,那么它至少不被称为课程,而只能叫做偶然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结果、计划性或存在的环境,在于学生的接受机制和教师的呈现方式上。 就学生的接受机制而言,可以分为有意接受和无意接受两种。对显性课程来说,学生总是意识到自己是在学习什么,明确地知道要往哪儿去,目的性比较强,一般都会采取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方式,不断地调节自己以求得最大限度地获得各种经验。而对隐性课程来说,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也不知道要往哪儿去,目的性不强,一般都是在无意识中获得各种教育经验,是一种自然的习得过程。但对教师来说,则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不管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接受教师影响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无意习得的全部经验,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 就教师的呈现方式而言,在显性课程中教师一般都采用明确的、直接的、外显的方式来呈现教育内容。所谓明确是指教育的痕迹极为明显,教师明白自己是在教,学生也明白自己是在学。所谓直接是指教师直截了当地把教育内容向学生传授,明确地告诉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应该做些什么,学了之后会有什么结果等等。所谓外显就是教育双方都能明白地看到教育的过程。而在隐性课程中教师则采用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所谓暗含就是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的痕迹不太明显,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在接受教师的哪一方面的教育,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习(教师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教某些东西),也不知道教师在教育自己。所谓间接是指教师不接向学生明示自己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和价值等,而是通过一定的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数据库课程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数据库课程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得分:课程设计报告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指导教师 201X年X月X日

目录 一.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 1.1.1功能划分……………………………………… 1.1.2功能描述……………………………………………1.2性能需求………………………………………………… 1.3数据流图……………………………………………… 二.总体设计………………………………………………… 2.1数据库概念设计………………………………………… 2.2功能模块………………………………………………… 三.系统详细设计…………………………………………… 3.1数据库逻辑设计………………………………………… 3.2各模块功能……………………………………………… 3.2.1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3.2.2职工工资管理系统………………………………… 3.2.3职工津贴管理系统………………………………… 四.系统实现………………………………………………… 4.1界面截图………………………………………………… 4.1.1主界面及工资基本信息界面…………………… 4.1.2登录界面………………………………………… 4.1.3系统主界面……………………………………… 4.1.4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界面………… 4.2设计代码………………………………………………… 五.实验总结…………………………………………………

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04106 铁路运输综合测试专业课复习方法、经验、参考书、考试大纲-新祥旭考研

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04106 铁路运输综合测试 专业课复习方法、经验、参考书、考试大纲 一、专业课代码及名称 04106 铁路运输综合测试 二、专业课参考书 1、《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三版)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杨浩 2、《铁路站场与枢纽》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李海鹰张超 三、考试大纲 《铁路运输组织学》 绪论:了解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及其特点,铁路行车组织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 第二篇车站工作组织,第一章概述:理解技术站办理的列车、货车种类及货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和作业地点(站内运行径路),掌握用图解方式说明不同种类列车在站内走行径路。 第二章调车工作:理解并掌握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种类、含义、用途、驼峰调车与牵出线调车比较具有的特点、驼峰作业方案与设备条件、机车台数的关系及其采用条件和优缺点,掌握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编制办法。 第六章技术站工作组织:理解并掌握货车集结的概念及货车集结停留时间的计算原理与方法、货物作业车技术作业及其合理取送顺序和取送次序的确定方法。第八章车站作业计划、调度指挥及统计分析:掌握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内容编制依据和方法。 第三篇车流组织,第一章铁路车流组织概述:理解编组计划、车流径路的含义和货物列车的分类方式。第二章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了解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形式和条件。 第三章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掌握分析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绝对条件的含义及数学描述、直线方向五个技术站的表格计算法的计

算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形式和条件。第四章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确定与执行,了解违反编组计划的概念。 第四篇列车运行图,第一章列车运行图概述:掌握列车运行图概念、分类及特征。第二章列车运行图要素:掌握车站间隔时间概念,τ不、τ会、τ连的含义及在运行图上的表示形式、追踪间隔时间概念、种类、运行图上表示方法列车运行图分类及特征。 第三章区段管内工作组织:理解区段管内货物列车铺画方案编制原理。第四章机车运用工作组织:了解机车长交路的计算、机车全周转时间的计算方法等。第五章动车组工作组织:了解动车组周转计划的编制原理。第六章重载货运专线列车运行组织:了解重载列车运行组织的原理。 第八章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掌握列车运行图编制步骤及所解决的问题。第五篇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第一章概述:了解铁路运输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理解能力瓶颈的观念。第二章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掌握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掌握全区段列车会车方案图(无技术作业停站),可以运用其计算区段的通过能力。利用扣除系数计算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方法。第六章铁路运输能力加强:掌握n需与G能的计算方法,加强通过能力措施的分类及三个途径的具体内容。 第六篇铁路运输生产计划,第一章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了解铁路运输生产运输生产计划、货运计划的概念。第二章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掌握技术计划的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计算办法。第七篇铁路运输调度工作,第一章概述,了解运输调度工作的概念、作业和调度调整的一般原则。第二章车流预测及车流调整:掌握车流预测及车流调整原理。第三、四、五、六章铁路运输调度工作:了解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铁路站场与枢纽》 第一篇站场设计技术条件,第一章线路种类及线间距离,掌握线路种类、铁路限界及相邻线路间的中心距离,了解电气化铁路车站内接触网架设;第二章线路连接,掌握道岔、线路连接形式、车场和站场咽喉的概念;第三章车站线路全长和有效长,掌握车站线路全长和有效长的规定,了解警冲标、信号机位置,坐标及线路实际有效长的计算方法。第四章站场平、纵断面及排水,了解站坪长度、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学习材料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考勤样本

湖南文理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报告 专业班级: 电信12101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刘长青 设计时间: .1.4- .1.10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数据需求 2、数据流图 3、数据字典 二、概念结构设计 三、逻辑结构设计 四、物理结构设计 五、数据库的实施 1、创立数据库 2、数据表的维护与创立 3、数据库索引和视图 4、查询操作 六、数据库触发器的规划和设计 七、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与维护 八、结论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 为物电学院设计一个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学生考勤等的管理,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包括: 学生基本信息表, 教师基本信息表, 班级表, 专业表, 课程表, 班主任表, 请假信息表, 上课出勤记录表。 1、数据需求: (1)学生基本信息表: 学号, 姓名, 性别, 班级, 专业, 院系(2)教师基本信息表: 姓名, 性别, 编号 (3)班级表: 班主任, 名称, 编号 (4)专业表: 专业名称, 编号 (5)课程表: 课程号, 课程名, 课程性质 (6)班主任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7)请假信息表: 编号, 学号, 原因,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请假天数, 申请请假时间, 班主任审批状态, 班主任审批时间(8)上课出勤记录表: 编号, 上课时间, 学号 2、数据流图:

3、数据字典 ( 1) 数据项 数据项: 学号 别名: 学生编号 含义说明: 唯一标识每个学生 类型: 字符型 长度: 9位 取值范围: - 取值含义: 前四位表示年, 第5,6,7位表示专业和班级, 第8,9, 表示学号 ( 2) 数据结构

钢结构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钢结构》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的典型特征。 (A)脆性破坏 (B)塑性破坏 (C)强度破坏 (D)失稳破坏 2. 当钢材具有较好的塑性时,焊接残余应力。 a、降低结构的静力强度。 b、提高结构的静力强度。 c、不影响结构的静力强度。 d、与外力引起的应力同号,将降低结构的静力强度。 3. 进行疲劳验算时,计算部分的设计应力幅应按。 (A)标准荷载计算 (B)设计荷载计算 (C)考虑动力系数的标准荷载计算 (D)考虑动力系数的设计荷载计算 4. 当温度从常温下降为低温时,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升高不多 5. 轴压铰接柱脚设计中,靴梁高度由所需的竖焊缝长度确定。 a、轴心压力 b、弯矩 c、剪力 d、弯矩,剪力和轴力 6. 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确定的。 (A)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 (C)屈服点 (D)极限强度 7. 有两个材料分别为Q235和Q345钢的构件需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采用E43焊条。 (A)不得 (B)可以 (C)不宜 (D)必须 8. 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项。 (A)强度和塑性都是钢材的重要指标 (B)钢材的强度指标比塑性指标更重要 (C)工程上塑性指标主要用伸长率表示 (D)同种钢号中,薄板强度高于厚板强度 9. 工字型组合截面受弯构件局部稳定验算时,翼缘与腹板宽厚比限值是根据导出的。

a 、整局cr cr <σσ b 、整局cr cr σσ≥ c 、y cr f ≤局σ d 、y cr f ≥局σ 10. 钢材的三项主要力学性能为: 。 (A)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 (B)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冷弯 (C)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 (D)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 11.确定轴心受压实腹柱腹板和翼缘宽厚比限值的原则是( ) A.等厚度原则 B.等稳定原则 C.等强度原则 D.等刚度原则 12.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容许长细比可以大于150的受压构件为( ) A.实腹柱 B.格构柱的缀条 C.桁架弦杆 D.屋架支撑杆件 13.经济梁高he,指的是( ) A.用钢量最小时梁的截面高度 B.挠度等于规范限值时梁的截面高度 C.强度与稳定承载力相等时梁的截面高度 D.腹板与翼缘用钢量相同时梁的截面高度 14.跨度l 为30m 的梯形屋架的起拱高度应为( ) 1000 500 100 20 15.普通钢屋架上弦杆在桁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系数为( ) 压弯构件工字形截面腹板的局部稳定与腹板边 缘的应力梯度max min max 0σσ-σ= α有关,腹板稳定承载力最大时的α0值是( ) 普通螺栓抗剪工作时,要求被连接构件的总厚度≤螺栓直径的5倍,是防止( ) A.螺栓杆弯曲破坏 B.螺栓杆剪切破坏 C.构件端部冲剪破坏 D.板件挤压破坏 18.在动荷载作用下,侧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宜大于( ) 19.发生弯扭屈曲的理想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形式为( )

最新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师授课系统

青岛理工大学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姓名: 班级:网络学号: 题目:教师授课管理系统 起迄日期:2012.12.31~ 2012.1.11 设计地点:计算机工程学院机房 指导教师:

目录 第1章概述 (3) 1.1 系统内容概要 (3) 1.2 开发环境简介 (3) 第2章需求分析 (5) 2.1 开发背景 (5) 2.2 开发目的 (5) 2.3 功能需求 (5) 2.4 数据要求 (6) 第3章系统设计 (7) 3.1 总体设计 (7) 第4章数据库设计 (8) 4.1 概念设计 (8) 4.2 逻辑设计 (10) 第5章详细设计 (12) 5.1程序结构的设计 (12) 5.2 页面设计 (15) 5.3 编码设计 (20) 第6章系统总结 (25) 6.1 总结 (25) 6.2系统不足 (25) 第七章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概述 1.1 系统内容概要 本系统名为教师授课管理系统,从名称中可以得知该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的授课问题。教师授课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用户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授课班级信息管理,以及授课记录管理。在本系统中主要功能有数据库管理员对教师信息的增、删、改、查,对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对授课班级信息的增、删、改、查,对教师授课记录的增、删、改、查,以及教师通过用户名、密码按照教师编号查询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授课信息。 教师授课管理系统的总目标是在SQL server数据库和先进的Java开发平台上,利用现有的软件配置一定的硬件,开发一个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易扩充的、易维护的、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的教师授课管理系统,实现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和授课记录的基本管理操作,为学校授课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教师、课程,班级信息,对授课安排提供决策参考。 1.2 开发环境简介 教师授课管理系统利用JSP技术动态设计前台页面,采用Java语言编写后台代码,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选用JDBC访问数据库来实现各种功能 1.2.1 JSP技术简介 JSP(Java Server Pages)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JSP技术有点类似ASP技术,它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htm,*.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jsp)。 利用JSP技术,动态信息由JSP页面来表现,JSP页面由安装在Web服务器或者使用JSP的应用服务器上的JSP引擎执行。JSP引擎接受客户端对JSP页面的请求,并且生成JSP页面作为对客户端的响应。自JSP推出后,众多大公司都支持JSP技术的服务器,如IBM、Oracle、Bea公司等,所以JSP迅速成为商业应用的服务器端语言。 1.2.2 Java语言简介 1995年,美国Sun Microsystems公司正式向IT业界推出了java语言,该语言具有安全、跨平台、面向对象、简单、适用于网络等显著特点,当时以web 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正在迅猛发展,java语言的出现迅速引起所有程序员和软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