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 科学入门——简单的实验技巧(1-5)

1.3. 科学入门——简单的实验技巧(1-5)

1.3. 科学入门——简单的实验技巧(1-5)
1.3. 科学入门——简单的实验技巧(1-5)

1.3科学入门——简单的实验技巧(1)天平和质量、刻度尺和长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质量、长度的基本仪器;用基本的实验仪器测量质量、长度。

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视觉体验、触觉体验的过程知道凭感觉测量是不精确的;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进行测量,初步学会根据测量要求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精确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进行测量,根据测量要求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

三.教学准备:电子天平、体重秤、烧杯、蒸馏水、刻度尺、圆规、蒸馏水、细线

四.教学过程:

1.测量

◆活动1.6 我们的感觉可靠吗?

①学生讨论:观察书本上三张图片,说一说的你的感觉?

教师引导:再用直尺测量的方法测试你的感觉是否准确。

学生结论:我们的感觉有时候并不准确。

②学生体验:老师讲台上有A、B、C三个烧杯,分别盛有冷水、温水、热

水,先把右手手指伸入A、左手手指伸入C,再半分钟后一起伸入B。感觉记录:我的右手手指感觉到温水是的;

我的左手手指感觉到温水是的。

学生结论:我们的感觉并不可靠。

③学生体验:老师讲台上放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举手上台用手掂一下,并说

出你觉得有多重。

师生互动:在学生说出的质量和老师给出的准确质量比较过程中,进一步说明我们的感觉并不可靠。

2.天平和质量

教师活动:介绍质量定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生活中的物品常用“重量”代替“质量”,用太空失重说明重量和质量的区别:太空中水可以飘起来,是因为失去了重力的影响,但实际物质并没有改变。质量是一种固有属性,不随其他因素改变。单位为千克(Kg)= 公斤、克(g)。我们一般用各种天平来称量物体的质量。

展示称量仪器图片: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天平。

◆学生猜测:这些天平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托盘天平:实验室中称量药品,一般最多称量200g左右,精确度不高。

物理天平:用于较精确的小质量称量,科学研究使用。

电子天平:有较多种类,根据实际用途选用不同精确度的电子天平,如称量体重的电子天平、菜场的电子秤精确到0.1Kg,而实验室的电子天平最多可精确到0.0001g。

◆活动1.7 学生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天平进行测量

取用15g氧化铜粉末、称量一捆芹菜分别选用什么称量仪器?

称量体重(邀请学生称量体重)。

用电子天平称量铅笔、橡皮、烧杯、科学书本的质量。

依照书上的方法测量一听可乐中可乐液体的质量。

3.刻度尺和长度

教师提问引入:刚刚在上课的一开始我们已经用刻度尺对我们的感觉进行了测量验证,长度的测量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所接触,请一位同学说一说,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呢?

引导学生回答:1 Km=1000 m 1m=100cm

追问: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应该用哪个单位表示?学校操场一边的长度用哪个单位表示?科学书本的长度用哪个单位表示?

总结:对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可以准确、直观的描述其长度。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其他同学看一看他观察的动作准确吗?

引导学生得出测量过程中正确的观察方法:视线与刻度应垂直。

教师引导: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同学还知道其他测量工具吗?

PPT展示:工人用的卷尺、体育老师用的皮尺、裁缝尺、激光测距仪

总结:针对不同的测量场合,人们发明了许多有效的测量工具。

◆活动1.8 请同学测量一张科学书纸的厚度、测量书本上曲线的长度,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办法?

五、训练与评价:

1.在家中制作体重、身高测量表,用家用体重秤、卷尺记录一个月你的体重、身高变化。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1.3科学入门——简单的实验技巧(2)量筒和体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体积的常用计量单位;初步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体积测量与人类是密切相关,让学生亲自操作,初步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仔细观察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以及在探究活动中与人分享和交流思想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三、教学准备

量筒、木块、泡沫、石头、棉线、烧杯、水

四、教学过程

在体积的测量中,不同的测量对象同样需要不同的测量工具。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的,所以本节课可以以此为导入,然后再进行液体体积测量的教学。液体体积的常用测量工具量筒的使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使用量筒的时候需要做到一放、二看、三读,其中需要特别强调“二平”: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水银除外,与凸液面的最高点相平)。在液体体积的测量中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提醒学生:用滴管向量筒滴加少量液体的时候,需要将滴管垂直地放在量筒的上方逐滴加入。测量液体体积是其后测量容器容积及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基础,所以学会正确使用量筒至关重要

学生活动

活动1.9:测量体积

预期目标:学会测量固体、液体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活动建议: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中需要回顾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客观地记录测量结果的重要性。对容器容积的测量可以让学生先估计,比如可口可乐易拉罐的容积,酱油瓶的容积,矿泉水瓶的容积,让科学与生活贴近。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采用的也是差量法,提醒学生石块放入量筒的时候,需轻轻滑下,防止砸碎量筒底部。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拓展探究一下如何测量浮在水面上的小木块体积,其中小石块和小木块最好是长条形的,容易操作。

五、训练与评价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怎样测量飘在水面上的塑料泡沫的体积呢?

◆练一练:

(1)、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___________(填字母)个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__________。

(2)、小明把一块体积为50立方厘米的石头放入水中,它可以排开多少水?

()

A 5升

B 50升

C 0.05升

D 0.5升

(3)、mL是什么单位的英文缩写,代表()

A.公里,液体体积单位B.毫升,固体体积单位

C.毫升,液体质量单位D.毫升,液体体积单位

学习自评、互评表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1.3科学入门——简单的实验技巧(3)温度计和温度、加热器和加

热、计量时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应用自己的脉搏或心跳的规律可以粗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操作温度计、秒表、酒精灯,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

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热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烧杯、水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有三个新的测量工具:温度计、酒精灯和秒表。以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导入,让学生演示测量方法,学生的测量方法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让学生交流讨论正确的测量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自己测量水温、室温和手心的温度。当然不同的温度计用途不同,测量的范围也不同,比如我们测量体温的水银温度计就不适合用来测量热水的温度,还要提醒学生体温计中的水银有毒,使用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如果不小心食入,可以先吃生鸡蛋或牛奶解毒,再到附近的医院就医,而且温度计大多是玻璃制成的,易碎,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

加热器和加热这块内容,首先教师要讲解酒精灯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名称,让每个学生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需要提醒学生:切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外一个酒精灯或者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测量脉搏和心跳,教师需要做出示范,让学生把自己所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

活动1.10:温度计的使用

预期目标:学会使用温度计,正确读数和记录

活动建议: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或者气体温度的时候,需要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插入液体中,不可接触杯壁,待温度稳定之后才可读数,读数的时候需要将温度计垂直,视线与最高点相平。

活动1.11:用酒精灯加热水

预期目标:正确认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活动建议:认识酒精灯的构造,学会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切记提醒学生不能吹灭酒精灯,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另外一个酒精灯或者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加热水的这个装置是实验室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加热装置,学生需掌握,温度计可以用铁架台和铁夹固定。

活动1.12 &1.13:估计时间&测量脉搏和心跳

预期目标:会测量自己的脉搏以及使用听诊器测量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活动建议:让学生估计两次击掌之间的时间间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引导出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准确计量时间。脉搏和心跳的测量,有些同学可能找不准脉门和听诊器放置的部位,教师需作出示范。有些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同学不要进行此项活动。

五、训练与评价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人为什么会有脉搏?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的人每分钟心跳数为什么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基本保持相同呢?

◆练一练:

(1)做实验时,我们利用_____________来加热

(2)下列哪个说法正确?()

A 内焰的温度比外焰高。

B 内焰燃烧充分。

C 外焰燃烧不充分。

D 内焰的温度比外焰低。

(3)、下面是四位同学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学习自评、互评表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1.3科学入门——简单的实验技巧(4)液体移取和混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液体移取和混合的技巧。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室仪器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巩固新知,通过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科学实验操作的严谨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滴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描述。

三、教学准备

滴管、试管、广口瓶、水、滴瓶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通过实际动手操作,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对简单实验用具的使用熟练度。在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如果想移取几滴、或者少量的液体需要用滴管来完成,可以邀请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从氯化钠试剂瓶中移取5毫升液体,其他同学观察在这位同学的操作中,有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好,哪些是错误操作,让学生来交流纠正,达成共识。

液体移取中,需提醒学生滴管要垂直地放置在试管口的上方,不要接触到试管的内壁,防止交叉污染。如果移取大量液体的时候,直接倾倒就可以了,倾倒的时候,必须注意哪些细节性操作问题呢?可以让学生先发表自己的想法,如瓶盖需倒放在实验桌面上,标签对着手掌。液体混合这个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慢慢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其中具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学生不需要掌握。在实验观察的最后需要提醒学生实验后的药品怎么办?能不能倒回原来的试剂瓶或洗涤槽内呢?让学生再次回顾《实验室守则》中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14:混合液体

预期目标:学会移取液体的正确方法。

活动建议:教师应该首先示范倾倒液体、滴管的使用和试管震荡的方法,在液体混合时,教师不需要强调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只需要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点拨学生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五、训练与评价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在科学学习中,有时候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快速地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记录可采用文字、图形、表格、符号等形式将实验中一切可观察到的结果表达出来,你有哪些科学记录的“秘密武器”呢?大家交流一下吧!

◆练一练:

(1)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移取少量的液体。

(2)对下列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A.对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B.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C.使用滴管移取少量液体时,将胶头滴管倒放在实验桌上

D.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不可以吹灭酒精灯。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①使用量程为20厘米的刻度尺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

②使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体积为85mL的醋酸溶液

③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

④将实验中产生的液体直接倒在洗涤槽内

⑤将加热后的试管放回试管架上,冷却后再洗涤

⑥打开试剂瓶移取液体的时候,需将打开的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对着手

心,防止残留液沿瓶壁外流腐蚀标签。

A.②③⑥B.②④⑤C.②⑤⑥D.①②⑤

学习自评、互评表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