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导学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导学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导学案

有志者事竟成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师寄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一滴水的旅行的所见所闻。

2. 体会本文的写景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重难点】

了解一滴水的旅行的所见所闻;体会本文的写景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自主突破】

1.给黑体字注音。

轻盈()驿道()矗立()闸口()苍劲()翡翠()眺望()擦拭()模样()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更正。

⑴一些薄云略过月亮是,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______改成_______

⑵黎明时分,我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暄腾奔流的金沙江边。

______改成_______

3.选词填空

①我是一片雪,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A.轻捷B.轻盈C.轻快

②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

A.喧哗B.叫喊C.咆哮

③在宽阔的丽江坝中,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

A.流淌 B.流着C.流过

4. 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徜徉于春天五彩斑斓

....的花园中,平日那些萦绕胸怀的琐事已荡然无存。

B. 明代的李时珍处心积虑

....,亲自品尝百种草药,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

C. 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

....一些老朋友。

D.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

....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5.作者为什么用第一人称来写?

6.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7.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8.能不能把第三自然段删去,为什么?

【拓展延伸】

9.假如你现在就站在丽江古城上,你想对丽江古城说些什么?

【总结反思】

参考答案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1. yíng yìchùzhájìng fěi tiào

2.(1)略-----掠(2)暄---喧

3.①B ②A ③A

4.A

5.为的是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便于抒发自己的感情。

6.拟人;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多角度多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景物和人文风情。

7. 一滴水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

8.不能,因为第三段是写的丽江古城的兴建和名扬世界;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旅行的。

9. 古城真正美丽的内涵孕育在古城几百年的文化之中,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奇妙的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泊。我游览许多地方,却从来没有感受过丽江这样的宜人的气候;我喝过许多地方的水,却从来没有喝过丽江这样清甜的水;我欣赏过许多地方的景色,却从来没有见过丽江这样美的景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中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 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今天,让作家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带我们去游历丽江,感受丽江。 二、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 眺.望(tiào) 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 (pái huái) 斑斓.(lán) ..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2.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3.背景链接。 作者在自己的微博写道: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三、合作探究

一滴水经过丽江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人教部编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 3.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明确:绿色、晶莹夺目。 词语:色彩斑斓美丽如画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仔细阅读,学习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写法。 3.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着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2 .通过查询资料,回答“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3.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驿道()草甸()砚池()蘸到()模样() 翡翠()眺望()擦拭()硕大() 4.解释下面词语。 漫溢: 苍劲: 眺望: 硕大: 依止: 轻盈: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课文梳理】 5.读课文,感知文意。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一滴水的行踪(玉龙雪山——丽江坝的草甸——落水洞——四方街——城外果园和田地——金少江——大海)。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时空多维度把景物组合串联在了一起。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雪山时沿途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城,跃入江流 【课堂探究】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景物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1)在玉龙雪山顶望丽江坝、流下雪山时沿途所见、跌落到黑暗的落水洞、黑龙潭边看到游人和自然景物、大水车上的眺望、玉河内的徘徊、在四方街看到的人文景观、看古城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丽江之美。 3、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觉独特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丽江之美。 2、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觉独特的特点。 【课前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砚()蘸()矗立()()翡翠()()硕大()()2、根据拼音写汉字。 (1)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xuān huá()。、(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一个银匠,正在cā shì()一只硕大的银盘。 (3)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xuān téng()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4)我看见了潭边的tíng tái lóu gé(),看见了花和树。 (5)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啊。 3、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2000年,年仅41岁的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评委认为这部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著名军旅作家柳建伟更是肯定地说,阿来将以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学习构思之美

1、与前面一般的游记相比,本文在写作视角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概括一下“一滴水”在丽江见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第1~第4段)自玉龙雪山流下,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看过了初建的丽江城,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 见到了: (第5段~6段)跌落落水洞,昏睡数百年后再次醒来。 见到了: (第7段~第15段)登上水车,远眺古城全貌。 见到了: 跨入小店,领略巴东文字的魅力; 投身民居,体验百姓生活的恬淡; 穿城而出,欣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和旷野宁谧澄澈的美。 (第16段)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丽江之行。 四、品析语言之美 1、朗读课文,把自己想象成这“一滴水”,感受这滴水奇幻的生命旅程,说说你最喜欢的画面。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和同学们分享,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示例: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这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赏析:作为一滴经过丽江的水,“我看到了玉龙雪山的美景,近处是开满杜鹃和山茶花的山坡,远处是巍峨的皑皑雪山。我是如此欢快,喧腾的瀑布,潺潺的小溪,一切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活力。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 摘抄优美句子: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及答案docx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仔细阅读,学习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写法。 3.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2 .通过查询资料,回答“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驿道()草甸()砚池()蘸到()模样() 翡翠()眺望()擦拭()硕大() 4.解释下面词语。 漫溢: 苍劲: 眺望: 硕大: 依止: 轻盈: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5.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课堂探究】

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景物?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2.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方面的特点。3.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5)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拓展练习】 假如你是一个丽江古城的导游,请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丽江古城其中的一处景致。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略。 2.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3.驿道(yì)草甸(diàn)砚池(yàn)蘸到(zhàn)模样(mú)翡翠(fěi)眺望(tiào)擦拭(shì)硕大(shuò) 4.漫溢:指水满向外流。 苍劲:指(树木、诗文、字画、歌声等)苍老挺拔。 眺望:指从高处远望。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依止:依托;依附。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导学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3.理解从丽江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自主学习】 1.字音 驿()道矗()立闸()口 翡()翠砚蘸()目眩()神迷 2.解释下列词语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晶莹夺目: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提示: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 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2.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丽

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或:丽江古城以建筑的独特驰名中外,游览丽江,必观赏其建筑特色,请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的古建筑? 【拓展延伸】 3.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扶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此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带答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道chù()立苍jìng() 犹yù() fěi()翠擦shì() shuò()大sù()愿 目xuàn()神迷五彩斑lán() 灯火lán()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苍劲苍翠排排重重曲折蜿蜒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________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________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________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B.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范围宽泛,充分体现了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特点。 C.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此推动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晚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要我感谢什么人,________只能感谢一次,________我想把这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美妙音乐的人们,________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沉闷可怕。 A.无论因为所以但是

B.如果而且那么假如 C.如果那么而且因为 D.假如然而那么由于 5.根据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有语病的话。 ①为什么要学习呢?②这是因为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检验知识本身的真伪。③人的天性就如野生的花草,学习则好比修枝剪叶。④不仅如此,精神上的许多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善。 (1)为使话题统一,应删去第________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上下文关联词使用连贯,第________句的“________________”应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用词准确,应将第________句的“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含教学反思)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学习相关写作方法。 3.感受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

《一滴水经过丽江》名师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1.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 2.了解丽江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课前让学生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故事,了解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江 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江介绍。 2名同学预先准备好了导游词。学生介绍丽江。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江 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

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老师总结游记文章可以以地点变换为线安排结构。 (三)品味探究——怎样的丽江,怎样的水滴 1.让学生联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最喜欢哪处的风景,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在谈为什么喜欢的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赏析句子。 2.根据对课文的品读对语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这是_________的丽江。 (美丽、祥和、宁静、美好、人们安居乐业、充满文化氛围……) 3.品读“水”的形象。 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学生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说说“水”的形象。参考:憧憬和向往美好、执着追求、善于发现美好、敬仰传统文化、对未知充满好奇和热情、积极快乐…… 4.探究主旨 这滴水为什么一定要流过四方街? 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如何理解这句话? 示例:因为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而下,就为了去往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终于”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1.学生小组交流:如果你变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会有怎样的经历?(启发学生想象,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五)体验反思——一滴水的视角 请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以物为叙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猫、一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学案设计-附答案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游踪,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写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丽江的美。 3.领略古城魅力,培养自己发现美、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默读课文,标画出疑难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矗.立( ) 目眩.( ) 开闸.( ) 徘徊.( ) 翡.翠( ) 砚.池( ) 蘸.( ) 擦拭.( ) 喧.哗( ) 苍劲 ..( ) 眺.望( ) 喧.腾( ) 硕.大( ) 映.照( ) 奔.流( ) 亭台楼阁.( ) 目眩.神迷( )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矗立: (2)徘徊: (3)眺望: (4)喧哗: (5)苍劲: (6)映照: (7)硕大: (8)亭台楼阁: (9)五彩斑斓: (10)目眩神迷: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

《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空山》,长篇地理散文《》,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6年,他的作品《》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2.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的一个纪念。 三、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 1.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2.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3.作者又赋予“一滴水经过丽江”怎样特殊的含义? 四、跟随“水滴”,探寻丽江之美 1.“一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 2.丽江的美,美在哪里? 五、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滾晁导案**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经说: 环卩r Lrwh;匸二 写作 背景 读准 字音 辨清 字形 “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 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 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徘徊 咕咚 (yi)草甸(di cn)矗立(ch Q 闸口(zh a) ??? (p ahu a )翡翠(f rn)掺入(chm)砚池(ym)(zh c n)渠水(qu)擦拭(c ash i)硕大(shU」)(gud mg)老柏树(b d ) (排〈P&)排 列 「浇(葩0) 浇水 像(曲0)缠 绕 、饶(rdo) 富饶 chon)掺朵 cfin)惨淡 [银(yfn)银 饰彳垠(加无 垠 .限 (xidn)有限

同学们,你们去过丽江吗?丽江,许许多多的人梦想的旅游胜地,在 那里,最著名的就是丽江古城,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 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高原姑苏”等,说了这么多,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有什么好处? “一滴水”象征着作者自己,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丽江之旅。 题目点名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多角度展现丽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意义 2.联系课文,说说丽江坝的最色召何显暑特点? 丽江坝作为丽江古城具有代表性的中景,是玉龙雪山“一个美丽的大 盆地”那里有森林、田野和村庄,有几座小山,还有河流、深潭、落水洞, 充满了神秘感和绿 色美. 【品味亮点词语】 1.我足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轻盈动作小,心情悦。 理解 词语 轻盈; 喧哗: 驿道: 形容才苗条,动作轻快。 声音大而杂乱0 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祐等用的道略,沿途设令驿站。 高耸地立右. 啊LI :闸门处的水流通道。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C fi 法、绘画)老练而褴健育力。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也有 红色.紫色或无色的,右玻疇光泽.町做装饰品。 硕大:拓大,肥人,口大。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倾晁学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行文思路,梳理“水”的足迹;了解丽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丽江古城的魅力;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课文,梳理“水”的足迹,理清行文思路;通过圈划、批注、朗读佳句,全面了解丽江独特的魅力;通过品味语言、文本细读,感受“水”视角的情思与妙趣,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并培养热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懂得记录平凡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独特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一、导入 通过歌曲,引出课题,先从“经过”欣赏; 演唱《彩云之南》一小段; 通过创设情境和欣赏云南风情的风景与歌曲,激发学生对丽江的憧憬之情,产生学习动力; 二、“经过”——水之足迹 梳理游记线索,探讨并解决学生学习疑惑 (一)评价自己的答案与 展示答案的不同之处、理由,以及相同之处。 (一)展示导学案中典型的学生作业,请学生对比与自己的异同点。 让学生通过自读和一些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二)独立思考,简单交流,个答获齐答。

(二)探讨解决 学生的学习疑惑: 疑惑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丽江的?引导学生明确空间顺序——从高到低; 疑惑2:为什么水经过丽江前要落入落水洞沉睡? 引导学生明确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至此,文章脉络已清晰; 疑惑3: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滴水来游历丽江?(许多学生提出此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点拨铺垫,以及与“一棵树”“一阵风”“一只鸟”对比,让学生明白选择水的好处是可以“穿越时空”,延展丽江的深度与广度。 疑惑4:那既然写水,为何前两段要写到“雪”和“冰”? 引导学生明确“玉龙雪山”是地理标志,且为“水”苏醒后的兴奋心情铺垫,引出“水之情思”环节。 三、“一滴水”——水之情思通过水

20《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业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业 班级:姓名:次数: 一、基础练习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喧哗()草甸()砚池()矗立()闸口()徘徊()目眩()翡翠()眺望()硕大()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喧哗闸口亭台楼阁 B.应照徘徊翡翠目眩神迷 C.犹豫跳望擦拭五彩斑斓 D.硕大漫溢照壁明扬世界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群古老的纳西族。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色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群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1)第①句修改意见:。 (2)第④句修改意见:。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 “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 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 的热带大花园。 A.②④①⑤③ B.⑤④①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5.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雨水的润泽中,我们读出了自然的脚步。八年级某班开展“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结合本次主题,替班长拟写一段活动主题词。 (2)结合本次主题,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①感怀自然歌曲 ②③ (3)请仿照例句,以“雪”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例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4)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酸雨问题 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表现之一。请你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①环境部门的负责人: ②医学专家: 二、阅读理解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有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仔细阅读,学习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写法。 3.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2 .通过查询资料,回答“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驿道()草甸()砚池()蘸到()模样() 翡翠()眺望()擦拭()硕大() 4.解释下面词语。 漫溢: 苍劲: 眺望: 硕大: 依止: 轻盈: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5.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课堂探究】 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景物?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2.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方面的特点。

3.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5)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拓展练习】 假如你是一个丽江古城的导游,请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丽江古城其中的一处景致。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略。 2.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3.驿道(yì)草甸(diàn)砚池(yàn)蘸到(zhàn)模样(mú) 翡翠(fěi)眺望(tiào)擦拭(shì)硕大(shuò) 4.漫溢:指水满向外流。 苍劲:指(树木、诗文、字画、歌声等)苍老挺拔。 眺望:指从高处远望。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依止:依托;依附。 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 5.(1)玉龙雪山顶上——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金沙江。 (2)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雪山时沿途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城,跃入江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含答案)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3.理解从丽江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自主学习】 1.字音 驿()道矗()立闸()口 翡()翠砚蘸()目眩()神迷 2.解释下列词语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晶莹夺目: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提示: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 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2.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丽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或:丽江古城以建筑的独特驰名中外,游览丽江,必观赏其建筑特色,请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的古建筑? 【拓展延伸】 3.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扶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此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练习题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练习题 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砚.池( )草甸.( )闸.口( ) 眺.望( )硕.大( )yì()道 chù( )立斑lán()fěi()翠 xuàn( )晕 2.选词填空。(将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1)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_______的兰花上。 (A.隐约 B.依稀) (2)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____在蓝天下面。 (A.矗立 B.伫立) (3)我是一片雪,____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A.轻捷 B.轻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眼睛看见了玉龙雪山。 B.丽江坝,那真是山间美丽的一个大盆地。 C.“行万里路”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旅途中的见闻便是最生动的教材。 D.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使我们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是________;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是________;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是________。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A.微风拂面萤火流逝屋檐滴水 B.萤火流逝屋檐滴水微风拂面 C.微风拂面屋檐滴水萤火流逝 D.萤火流逝微风拂面屋檐滴水 5.(江西中考改编)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3分) A.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原句:张望的时候,阳光把我融化成了一滴水。 改句: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D.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6.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建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2)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知能演练活用新人教版(含答案)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草甸.(diàn)驿.道(yì)矗.立(chù) B.苍劲.(jìn)犹豫.(yù)眺.望(tiào) C.硕.大(shuò)楼阁.(gé)目眩.(xuán) D.轻盈.(yíng)映.照(yīng)擦拭.(shì)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fěi()翠的玉器店。 (2)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lán()。 (3)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xuān()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我是一片雪,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2)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成了一滴水。 (3)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到地底下去了。 A.轻盈熔化掉落 B.轻快融化掉落 C.轻盈融化跌落 D.轻快熔化跌落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的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将其重新排序。(填序号)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①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②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③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④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⑤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⑥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5.选文中“我又化成了一滴水”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