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美国核力量概况

2017年美国核力量概况

2017年美国核力量概况
2017年美国核力量概况

2017年美国核力量概况

2017年初,美国国防部拥有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等核武器运载工具超过800件,核弹头4480枚。美国在2009年9月公布的核弹头数量为5113枚,至今,美国削减了约633枚核弹头。美国核武库中的大部分核弹头并未真正部署,而是处于储备状态。据估计,美国目前部署约1740枚核弹头,其中约1590枚战略核弹头部署于弹道导弹上和美国轰炸机基地,其他150枚战术核武器部署于欧洲。剩余2740枚核弹头约占总数的61%,处于储备状态,以应对技术或地缘政治的突发情况,其中相当一部分核弹头计划在2030年前退役。除国防部核武库内的核弹头外,美国能源部还监管约2300枚已退役未拆解核弹头,因此美国共拥有约6780枚核弹头(参见表1)。新版《战略武器削减条约》的实施根据新版《战略武器削减条约》的规定,美俄双方每6个月公布一次战略核武库部署情况。截至2016年9月1日,美国拥有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等核武器运载工具681件,携带1367枚战略核弹头。核武库数量降低的原因是美国移除了部分发射井内的洲际弹道导弹,减少了几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射筒数量,同时对几架

B-52H轰炸机进行了去核化。自2011年2月新版条约生效以来,美国共削减433枚战略核弹头和201件运载工具。预计约50枚“民兵Ⅲ”洲际导弹已从发射井移除,因为新版《战略

武器削减条约》要求美国将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从450枚削减到400枚。但是50座发射井并不会被摧毁,而是将会被正常维护以便在需要时重新部署导弹。沃伦空军基地的空置发射井以及范登堡空军基地的4处试验发射井原计划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完成拆除。据估计,由于从2016年3月至今,美国一直在对B-52H进行去核化改装(不再携带核巡航弹的改装),所部署的战略轰炸机减少了10架。共有30架已部署和12架未部署B-52轰炸机将被改造成为非核配置轰炸机,从而使2018年美国部署的战略轰炸机数量能够少于60架。美海军已经开始将每艘核潜艇的导弹发射筒从24具削减至20具。据估计已经有10艘核潜艇完成了改造,整个改造计划将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总目标是在2018年前,将部署的潜射弹道导弹削减至240枚以下。▲美国核武库中的大部分核弹头并未真正部署,而是处于储备状态,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加载到导弹或飞机上,同时核武库中的很多弹头在未来将会退役核武器现代化美国正在对其核武器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进。未来10年,美国政府计划投资3500亿美元升级并维持现有核力量和相关设施,包括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具备核打击能力的新型远程轰炸机、新型空射核巡航导弹、新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新型具备核打击能力的战术战斗机、全速生产W76-1核弹头、初始生产B61-12核航弹和W80-4核弹头,对核指挥控制设施进行现代化改进,建设新的

核武器生产和模拟设施。除此之外,美国还计划重新设计弹道导弹弹头,改进后的弹头将具备通用性。计划基于现有武器设计,结合不同弹头的部件进行大幅改进,研发一种全新的弹头。根据国家核安全局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第一型改造后的通用弹头代号IW-1或W78/W88-1,美军将为其研制一种通用核装药。该弹头将于2020年开始正式研制,2030年首批交付,一直生产至2040年,成本将超过150亿美元。IW-2将结合W87和W88弹头的相关技术,计划于2023年开始研制,2034年首批交付,成本将超过170亿美元。IW-3将是W76-1的改进型,成本将超过180亿美元。但是目前还不清楚美国国会将选择批准投资这一昂贵项目,还是选择延寿改进现有弹头。此外,IW需要重新设计,这可能会违反2010年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做出的承诺。该报告表示美国将不会发展新型核弹头,而是考虑全面延寿项目,包括对现有弹头进行翻新、重新利用不同弹头的核部件、更换核部件。《核态势评估报告》还指出,延寿项目仅使用基于现有试验设计改进的核部件,并不得用于支持新的军事能力。引入新的或改进后的特征,可能会提升武器的军事能力,但是是否违背承诺还取决于对“新”军事能力的定义。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将会提升核武器的精度,以降低改进后弹头的当量,并提升性能。▲根据新版《战略武器削减条约》的规定,美俄双方每6个月公布一次战略核武库部署情况。截至2016年9月1日,美国已将战略核弹头

数量削减至1367枚核武器政策与规划根据2013年6月24日发布的第24号总统政策令,美国国防部和战略司令部对核战争计划进行修正。国防部消息称核规划的更新已经完成,即将出台新计划。为了实践与对计划进行调整,美军在2016年进行了几次核打击演习。其中包括了美国战略司令部在4月进行的“全球闪电16”核指挥控制演习,演练了战略轰炸机的快速发射。此后美军连续进行了6次远程导弹试射。2016年2—3月,五角大楼进行了3枚潜射弹道导弹、2枚洲际弹道导弹和1枚空射巡航导弹的试射。美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在8月再次进行名为“极地咆哮计划”的轰炸机试验,出动6架B-2A和B-52H飞越北极、北海、波罗的海和北太平洋上空,模拟打击演习。10月和11月,美军战略司令部的“全球雷鸣”演习对进攻性核打击行动的指挥和控制进行了演练,同时还在美国各地对其他任务进行了演练。▲正在进行测试的B61-12核航弹,该弹将是美国未来战术核武器的主要型号陆基弹道导弹美国空军目前拥有400枚井基部署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分属于3个空军联队: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第90导弹联队、北达科他州米诺特空军基地第91导弹联队和蒙大拿州马尔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第341导弹联队。除了这400座有导弹的发射井,还有另外50座发射井可以在必要时装载导弹。每个导弹联队包括3个中队,每个中队负责50座发射井,由5所控制中心共同控制。美国洲际弹道导弹部队

“民预计共有800枚弹头,但在通常情况下仅有400枚被部署。兵-3”能够携带两种类型的核弹头:一种是Mk-12A再入飞行器携带的当量为33.5万吨的W78弹头(“民兵-3”可携带3枚);另一种是Mk 21再入飞行器携带的当量为30万吨的W87弹头(“民兵-3”可携带1枚)。目前每枚“民兵-3”导弹均携带1枚核弹头。为使“民兵-3”导弹能够服役至2030年,美国10年耗资数十亿美元,于2015年完成对其的现代化延寿改进。尽管美国没有部署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但是改进后的“民兵-3”导弹基本上除壳体外已经是全新的导弹。改进工作包括翻新Mk-12A和Mk-21再入飞行器的保险、引信和击发部件。对外宣布的上述改进工作的目的是延长再入飞行器的服役时间,但是实际可能还包括改进“爆炸高度补偿”,从而提升弹头打击精度。改进的首要工作是更换Mk-21的引信,此项工作在2013年8月进入6.3阶段。空军计划共改进693枚引信,计划成本为8.3亿美元。该项成果也被应用于海军

W76-1/Mk 4A和W88-1/Mk 5弹头的引信升级。同时美国空军还正在对洲际弹道导弹的指控系统进行升级,从而实现从“军事星”(MILSTAR)到新型“先进极高频卫星”(AEHF)的转变。改进工作包括对发射控制中心的发射控制终端进行升级。发射控制中心从国家最高指挥部接受紧急行动指令。改进后的发射控制中心能力得到扩展,改善了操作人员的控制,使用先进安全构架,极大地提升了紧急行动指令的传输速

度,同时洲际弹道导弹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军事星和新型先进极高频卫星两种卫星。美国空军已经开始研制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名为陆基战略威慑系统(GBSD),计划于2028~2035年开始替代“民兵Ⅲ”系统。该项目于2016年8月通过里程碑A,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技术成熟与风险降低阶段。空军计划采购666枚导弹,其中400枚用于部署,剩余的用于试验发射和备用,预计30年寿命周期的成本将达850~1000亿美元。空军表示陆基战略威慑系统将满足目前作战需求,同时兼具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不断升级改进,从而服役至2075年。新导弹的射程将优于“民兵-3”导弹。陆基战略威慑系统的有效载荷将选用目前的Mk-12A和Mk-21再入飞行器,同时配置单弹头和多弹头,采用新的引信提升瞄准能力。21世纪30年代,Mk-21将用于携带通用弹头IW-1。为此,GBSD需要重新配置有效载荷舱,并且需要比“民兵Ⅲ”导弹更大的投掷质量。“民兵-3”系统在2016年进行了5次实际发射和多次模拟发射。前2次测试发射在2月20日及25日,“民兵-3”从米诺特空军基地第91导弹联队的发射井发射。试射由奥福特空军基地第625战略作战中队执行,发射指令是由空中指挥所E-6B飞机发出,试验由部署在范登堡空军基地的第91导弹联队的工作人员配合完成。每枚导弹搭载1枚模拟单弹头飞行约6758千米,落入太平洋夸贾林环礁的弹着区。这是美国空军连续第2年在1周内进行2次洲际弹道导弹试射。

第3次试射也在范登堡进行,使用了来自马尔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第341导弹联队的1枚洲际弹道导弹。这枚导弹同样未搭载核弹头,最终落入贾林环礁。此次试验发生在“三叉戟Ⅱ”潜射弹道导弹在大西洋试射的5天后。除了从范登堡基地发射的3枚“民兵Ⅲ”导弹外,空军还进行了2次电脑模拟的发射:第一次于2月9日在沃伦空军基地进行;第二次于9月21日在米诺特基地进行,此次模拟发射还使用了E-6B空中指挥机向导弹中队成员转发发射指令。▲“民兵Ⅲ”导弹发射井。为使该弹能够服役至2030年,美国持续10年时间耗资数十亿美元,对其进行现代化延寿改进,并于2015年完成▲英国海上核威慑能力的核心来自于美国提供的“三叉戟”系列弹道导弹。图为英国海军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海军共有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其中8艘部署于班戈海军基地附近的太平洋海域,6艘部署于金斯湾基地附近的大西洋海域。通常14艘核潜艇中有12艘处于部署状态,2艘处于检修状态。但是12艘部署状态的核潜艇中也有部分进行小幅维修,因此一般实际的部署数量为8~10艘,其中4~5艘在各自巡逻海域处于高度警戒状态。为满足新《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到2018年部署运载工具不超过700件的要求,美国海军开始将每艘“俄亥俄”级潜艇上的导弹发射筒数量从24具减少到20具。据估计已经有10艘核潜艇完成了改造,剩余的4艘潜艇将在2017年完成改

造。据海军和德雷伯实验室表示,从2017年开始,“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将会被延寿型的D5LE替代,该弹配置的新型制导系统能够“更加灵活地支持新的任务”,同时还能够提升导弹的精度。D5LE在剩余服役期内(到2042年)将会装备在“俄亥俄”级的潜艇上,同时也会被部署在英国海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到2018年,美军弹道导弹核潜艇部队将仅部署240枚潜射弹道导弹,而2年前的部署数量为288枚。每枚“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最多能运载8枚核弹头,但是通常只搭载4~5枚,因此每艘潜艇会装备约100枚弹头。所有部署的潜艇理论上都会装备相同数量和类型的核弹头,但

是为提供最大限度的瞄准灵活性,每艘潜艇上不同导弹的有

效载荷会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通常,在部署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共携带900~1000枚弹头,但是由于个别潜艇的维护状况

不同,实际的数量可能更低。美国潜射弹道导弹目前装备2种基准核弹头的3个型号,即10万吨级的W76-0(已经逐渐退役)、新型10万吨级的W76-1(W76-1为W76-0的改型,提升了安全措施)和45.5万吨W88。此外携带W76-1的Mk-4A

再入飞行器装备了新型保险、引信和击发装置,相对于老式Mk-4/W76系统,它具备更好的瞄准能力。约1600枚W76-1弹头正在德克萨斯州潘特克斯工厂进行全速生产,目前已经

完成75%,预计2019年全部完成。据估计,目前弹道导弹核潜艇上部署的W76弹头均为W76-1,所有剩下的W76-0作为备

用弹头以及生产W76-1的原材料。一旦W76-1的生产完成,W76-0将会全部退役,W76的库存将会减少一半。美国还向英军弹道导弹核潜艇提供Mk-4A/W76-1弹头。英军核潜艇装备的弹头被认为是W76的微调改进型。自1960至今,

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进行了4050次海上战备值班。在过去的15年中,潜艇的战备值班次数下降了一半,从1999年的64次下降至2015年的26次。多数潜艇目前执行所谓的“优化警戒”任务,即将战备值班与演习相结合,偶尔还会返回母港。大多数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战备值班周期为77天左右,但是有时会持续得特别久,有的巡逻持续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最初设计的90天。2014年6月,“宾夕法尼亚”号(SSBN-735)核潜艇在经历140天的战备值班后返回基察普海军潜艇基地,这是“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最长的一次战备值班任务。2013年的几次战备值班时间也都超过了100天。冷战时期,大部分战备值班都在大西洋海域进行,而今,60%以上的战备值班都发生在太平洋海域,这反应了美国增加了威

慑中国和朝鲜的战略规划。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军核潜艇定期访问韩国港口。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之间,美军核潜艇偶尔造访欧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而如今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通常不会访问外国港口。但是在2015

年和2016年,有2艘潜艇在苏格兰的法斯莱恩核潜艇基地进行了访问。2015年的访问是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自2003年

来第一次访问外国港口。有分析认为,这次访问是美国向俄罗斯传递的一个强烈信号,表明其能够为北约提供安全保障。2016年10月下旬,1艘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访问了关岛,这是自1988年后美国核潜艇首次访问关岛,向朝鲜展示了美军的延伸核威慑能力。目前美军正在设计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X,计划于本世纪20年代末期替代“俄亥俄”级。新潜艇已定名为“哥伦比亚”级,其排水量与“俄亥俄”级相比增加了2000吨,导弹发射筒数量由24具减少至16具。SSBN-X 项目造价高昂,预计将占用未来30年内海军造舰经费的1/6,预计总成本约为970~1030亿美元,平均每艘潜艇的单价为81~86亿美元。首艇计划于2021年开始采购,2031年开始部署。在其服役期的前10年内,新潜艇将装备“三叉戟Ⅱ”D5LE 潜射弹道导弹。美国海军已经开始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的初期设计研制工作,新型导弹将最终取代“三叉戟”导弹。2016年美军从2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上试射了4枚“三叉戟Ⅱ”导弹。首次试射于2016年3月14—16日在太平洋海域的某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发射3枚导弹,试验代号为FCET-52(后续作战飞行试验),这是“三叉戟Ⅱ”导弹自1989年以来的第158、159和160次连续成功发射。第4次试射于8月31日在位于大西洋的“马里兰”号(SSBN-238)上进行,试验代号为DASO-27(演示与实地飞行试验),也是“马里兰”号完成中期寿命反应堆换料大修之后的鉴定试验。▲美国空军实际部署

的16架B-2A轰炸机全部位于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美国空军现役的AGM-86B空射巡航导弹,计划于本世纪30

年代被LRSO替代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目前拥有20架B-2A 轰炸机和89架B-52H轰炸机,其中18架B-2A和70架B-52H 具备核打击能力。美国空军实际部署60架(16架B-2A和44架B-52H)执行核任务。空军轰炸机分属于5个轰炸机联队下的9个轰炸机中队,部署在3个空军基地:北达科他州米诺特空军基地、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达尔空军基地和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每架B-2A可携带16枚核航弹(B61-7、B61-11和B83-1)。而每架B-52H轰炸机可携带20枚空射巡航导弹(AGM-86B)。正常情况下,B-52H轰炸机将不再携带核航弹。据估计,轰炸机分配有1038件核武器,包括528枚空射巡航导弹。但是部署在轰炸机基地的武器数量约为300件,其余700件集中存储于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柯特蓝空军基地。美国正在通过改进现役轰炸机的核指挥控制能力实现核轰炸机部队

的现代化升级,同时改进核武器(B61-12和LRSO),并研发新型战略轰炸机。轰炸机在规划和执行核打击任务时所使用的核指挥控制系统的改进项目包括“全球机组人员战略网络终端”(GlobalASNT)。它是一种新型固定与移动核武器指挥控制终端网络,采用了高空抗电磁脉冲加固措施,可为联队指挥所、任务部队、弹药补给中队和机动支援团队提供强生存能力的地面通信服务,能够接收发射指令,并将指令转发给轰炸

机、加油机和侦察机的机组人员。GlobalASNT预计将于2019年形成全面作战能力。另一项指挥控制系统改进项目为FAB-T(先进超视距系列终端)。该项目将取代现有的用于与MILSTAR星座通信的核指挥控制系统。新型FAB-T极高频终端可以实现与多个卫星星座的通信,包括AEHF卫星。FAB-T将为核部队和常规部队提供受保护的高数据速率通信,包括所谓的总统国家语音会议。空军表示,FAB-T将通过MILSTAR、AEHF卫星和增强型极地系统为国防部各种平台(战略平台和空中/地面指挥所)提供高度安全的一流通信能力。FAB-T终端还支持MILSTAR、AEHF卫星和增强型极地系统卫星的重要指挥控制任务。同时美国还在对战略轰炸机携带的核武器进行改进。研制首款防区外核航弹B61-12,按计划B61-12将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取代所有现有的核航弹。该炸弹将会使用现有B61-4核航弹战斗部的改进型。B61-12已经在B-2A轰炸机(和多种战术战斗机)上进行过综合投掷试验。B61-12同时还具有钻地功能,粗略预计,480枚炸弹将花费约100亿美元。美国空军还在研制一种新的名为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LRSO)的空射核巡航导弹。该导弹将于2030年开始替代现役空射巡航导弹AGM-86B。LRSO将采用现役空射巡航导弹W80-1弹头的改型——

W80-4弹头。该导弹原计划于2016年8月通过里程碑A,但由于未知原因推迟。该导弹的支持者称,对于未来潜在敌人的

新型空防体系,核巡航导弹需要使轰炸机能在尽可能安全的距离攻击目标,这能为美国在地域限制的情况下提供灵活的作战方式选择。反对者认为现有的巡航导弹也具备防区外打击能力,而且其他核武器也足已完成类似任务。LRSO本身是一种全新的导弹,与空射巡航导弹相比,其在军事能力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射程更长、精确性更高,同时隐身性也有所提升。但是这违反了白宫在2010年做出的保证,即“美国不会追求核武器的新能力”。2015年2月美国政府发布LRSO 发动机信息征询书,对三种发动机方案进行了信息征询:一是在基于现有发动机技术,对现有亚声速发动机进行改进,将性能提升5%;二是性能提升15%~20%的先进亚声速发动机;三是超声速发动机。目前的空射巡航导弹仅能搭载在B-52轰炸机上,而LRSO将同时适用于B-52、B-2和新一代远程打击轰炸机。LRSO项目的研发成本约为200亿美元,首枚导弹计划于本世纪20年代末开始部署。空军计划采购1000枚,但是仅有500枚装备核弹头,剩余500枚将用于30年服役期内的飞行试验,或作为备用导弹。此外,已经有数百枚现役空射巡航导弹被改造成常规武器(AGM-86C/D),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表示计划同时发展核常两型LRSO。考虑到美国已经部署了多种远程常规巡航导弹,并且还在研发更先进的型号,因此目前尚不确定空军能否说服国会投资常规型LRSO。事实上,空军已经决定使常规空射巡航导弹退役,而采用增程型联合

空对地防区外导弹。如果国会没有通过发展常规型LRSO的提议,那么该导弹的购买数量可能会从1000枚下降到几百枚。2016年9月,空军宣布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命名为B-21“突袭者”。B-21将于21世纪20年代末开始服役,30~40年代开始替代目前的B-52H和B-1B轰炸机。B-2A将会持续服役至本世纪50年代。空军计划至少采购100架B-21,每架飞机的成本为5.11~5.5亿美元(包括研制和工程费用),官方尚未公布该项目的总成本,按照以往轰炸机项目情况,该项目成本极有可能超标。B-21的设计和B-2非常相似,但是预计机身更小,武器搭载能力稍有降低。核武器包括B61-12核航弹和LRSO。B-21也能搭载多种常规武器,例如JASSM-ER巡航导弹。近年来,美军战略轰炸机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作战范围更加广泛。为了支持“大西洋决心行动”,美国欧洲司令部已经将战略司令部轰炸机保障和威慑任务纳入北约演习,增加了轰炸机在欧洲的任务频率。美国轰炸机还在欧洲参与了一些其他的演习,例如2016年8月的“极地咆哮作战”,2015年的“极地怒吼”。在上述两次演习中,B-52轰炸机一度部署到空射巡航导弹的预设发射点,这是一种侵略性展示,美国战略司令部方面表示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首次出现。美国核轰炸机在2016年还参加了其他几项演习,包括3月在挪威和西班牙的“冷回应行动”,4月在北美进行的“保持警惕行动”和“全球闪电行动”,6月在波罗的海和北欧的

“波罗的海行动”,9月在北美的“草原警戒行动”,10月、11月在北美的“全球雷鸣行动”。▲意大利组装的首架F-35A 已于近日完工下线战术核武器美军核武库目前只拥有一种战术核武器,即B61核航弹。B61核航弹有3种型号,分别为B61-3、B61-4和B61-10(B61-7和B61-11为战略型),共计500枚。其中150枚(B61-3和B61-4)部署在5个欧洲国家的6座空军基地:意大利阿维亚诺和盖迪、德国比歇尔、土耳其因契尔利克、比利时克莱恩·伯格和荷兰沃尔凯尔。该数字表明美国自2009年来单边减少了30枚核航弹。比利时、荷兰、土耳其、德国和意大利空军的战斗机均可携带美军战术核武器以执行核打击任务。在正常情况下,战术核武器由美国空军管理,只有经过美国总统授权、北约批准后方可实战使用。北约已经批准对欧洲核武器进行全面现代化(包括弹药、飞机和武器储存系统)。计划21世纪20年代早期在欧洲部署B61-12,届时B61-3和B61-4将被美国召回。B61-12采用B61-4的核装药,最大当量可达5万吨,换装了精确制导组件,可提升命中精度和防区外作战能力,能够帮助决策者针对不同目标选择起爆当量,减少附带损伤。B61-12具备钻地能力,增强了其打击地下目标的能力。美国空军已经开始启动B61-12核航弹与F-15E、F-16等战斗机的整合工作。自2015年起已开展多次飞行试验,当年11月在托诺帕靶场的1架F-15E战斗机上进行了全制导投放试验,集成工作将持续到2018年。F-35A

将于2024年具备B61-12的投掷能力。目前几个承担核打击任务的北约盟国都计划采购美制F-35A战斗机。荷兰已经接收了首架F-35A;意大利的首架F-35A在2015年9月进行了首次试飞;土耳其的采购计划正在进行;比利时正在F-35A和法国“阵风”之间进行选择;德国计划将执行核打击任务的EF-2000战斗机的服役期延长至本世纪20年代。北约在过去4年内正在筹备武器贮存安全系统延寿计划。这项工作将会升级6座活动基地(阿维亚诺、比歇尔、盖迪、克莱恩·伯格、因契尔利克和沃尔凯尔)和1座训练基地(拉姆施泰因)的指挥、控制和安全系统。北约年度核打击演习“坚定正午”于2016年9月在比利时沃尔凯尔空军基地举行,参加演习的包括来自比利时、德国、希腊、意大利、荷兰、波兰、土耳其和美国的飞机。其中希腊和波兰空军作为非核支援力量参与。

2017年艺术教育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2017年艺术教育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9月

正文目录 1. 序言:三大逻辑+三大支撑力 (6) 1.1. 国家层面:素质教育推广进行时,政策支撑释放红利中 (6) 1.2. 需求视角:消费升级观念转变,教育培养多元升华 (6) 1.3. 教育行业维度:艺教引领新风尚,行业新空间尚在 (6) 2. 热潮涌动:植根艺术沃土,教育产业逐步升温 (7) 2.1. 政策篇:快车道开启,政策红利频现 (7) 2.2. 社会篇:k12教育群体领军,就业结构变迁牵引 (8) 2.3. 消费需求篇:知识经济开启教育消费时代,消费升级引领艺术培养习惯 (11) 3. 解码格局:三足鼎立格局初成型,子领域投资契机显现 (14) 3.1. 艺术教育普及度有待提升,蕴藏千亿级别市场空间 (14) 3.2. 三足鼎立局面基本形成,行业生态圈正构建 (19) 3.3. 艺教市场加速洗牌,互联网+注入全新力量 (23) 4. 他山之石:艺术教育站上高地,异地复制+流量留存+品牌构建是关键 (27) 4.1. 对标欧美艺术教育:政策引领构建全学段艺术系统,艺术氛围+平台潜移默化发力28 4.2. 对标龙头公司:异地复制+流量留存+品牌构建,站定艺术市场高地 (31) 4.2.1. 异地复制:革新商业模式,维系可持续发展 (31) 4.2.2. 流量留存:三方机制举足轻重,好平台事半功倍 (35) 4.2.3. 品牌构建:高质量助力品牌沉淀,好口碑筑高行业壁垒 (36) 5. 映射三板:关注这些新三板艺术教育公司 (37) 5.1. 老鹰教育 (37) 5.2. 敦善文化 (41) 5.3. 知音文化 (45)

2017年中国教育领域投资情况、居民家庭教育投入、k12教育适龄人口及市场规模分析【图】

2017年中国教育领域投资情况、居民家庭教育投入、k12教育适龄人口及市场规模分析【图】 所谓的 K12 教育,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教育系统,即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基础教育。用户群体年龄范围一般为 7 岁-18 岁。目前我国处于 K12 教育阶段的人口高达 1.8 亿,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2.12 亿,庞大的适龄人口基数,为 K12 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K12 适龄人口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目前K12 领域只占互联网教育市场 2.7%的份额,相比成人教育领域,还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随着用户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中小学教育领域的课程辅导,“小升初”、“初升高”也成为学生家长日益关注的教育领域。家长作为消费决策者,对教育服务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更多追求优质教育服务,k12教育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一)2017上半年教育行业投资活跃,K12教育投资独占鳌头 2016 年中国教育行业的投资金额为 105.9 亿元,而之前一年这个数字为126.1 亿元,2016 年有所下滑。但从 2017 年上半年融资额来看,较 2016 年上半年有所回升,融资次数更是取得连续 18 个月上升,说明 2017 年上半年中国教育行业的投融资活跃度正在回升。2017 年上半年教育行业融资额为 48 亿元,同比增加 9%;融资次数为 110 次,同比增加 55%。从细分行业来看,2017 上半年 K12 领域投资额接近 15 亿元,占比超过30%,细分领域投资金额排名居首。

近三年教育领域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互联网+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格局与投资风险研究分析报告》 2017上半年教育领域投资金额分布(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二)2020年K12教育适龄人口将超2亿,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2017年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2017年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图) 56.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在校生2695.8万人,毕业生704.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93.3万人,在校生1599.1万人,毕业生533.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02.9万人,在校生2366.6万人,毕业生792.4万人。初中招生1487.2万人,在校生4329.4万人,毕业生1423.9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52.5万人,在校生9913.0万人,毕业生1507.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9.2万人,在校生49.2万人,毕业生5.9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413.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5%。 2012-2016年我国教育行业招生人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129.19亿元,比上年的32806.46亿元增长10.13%。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66亿元,比上年增长7.57%。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36%。教育经费总投入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间的分配占比分别为7.21%、45.29%、15.84%、26.01%,5.65%。 2016年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15.97%、8.88%、10.50%、11.34%、8.03%、3.35%。 2012-2016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教育部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据专家预测,二胎政策放开将带来每年500-600万的新增出生人口,这将带来千亿的消费市场,充分打开了幼儿教育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仍然牢牢占据着家长心智。据统计,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很多家长甚至愿意为了孩子的教育投资下“血本”,

教育APP现状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39006240.html, 教育APP现状研究 作者:梅显臣 来源:《新智慧·中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近年来,教育APP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并迅速发展。本文就我国教育APP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我国教育APP现状和教育改革方向,提出了促进我国教育APP 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APP 现状研究对策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并迅速得到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追捧与青睐。据调查,现有的教育APP资源已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领域整合了各种数字化学习技术优势,使学习变得智能化、移动化、社交化、游戏化和个性化,在潜移默化中革新着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为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提供了较好的契机。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合理有效地建设、推广、监管及应用教育APP资源,对我国移动学习资源的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教育APP概述 (一)教育APP的概念 教育APP是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出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中的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多用来指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当APP承载教育信息时即为教育APP,因此,我们将教育APP界定为学习需要而开发的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程序。 (二)教育APP的特点 教育APP凭借着其便携性、智能性、互动性等特点,得到师生和家长的青睐。与传统教育相比,教育APP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智能化。首先,教育APP一般有学习内容智能推送、多屏合一和断点续播等功能,利于教学信息的顺畅传播。其次,教育APP可根据学习者学习行为选择相关评测内容并开展测试,同时还可以根据进程对学习者进行缺陷分析及学习路径推荐。再次,教育APP支持在线提问并自动收集典型问题,鼓励学习者彼此之间的学习体会分享和交流;(2)移动化。教育APP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为学习者深入高效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3)社交化。教育APP可以使学生、教师和家长通过APP在现实中迅速结识,并在互联网或现实生活中进行交流。同时,学习者也可以围绕所学内容展开相应的社交活动,增强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学习体验和交流经历;(4)游戏化。不少教育APP将游戏融合到学习内容中,使学习者轻松愉快地学习,例如,针对幼儿语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概况 1、我国基础教育的构成 在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三个部分。 (1)幼儿教育:我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2、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3、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为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

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一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1999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正式拉开了我国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帷幕,从此在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先后成立了67所远程教育网络院校,基础教育领域也先后涌现出一批名校与企业合作运营的商业网校,如北京101远程教育网(http://www. chinaedu. com/)、北京四中网校(http://www. etiantian. com/)、齐鲁网校(https://www.doczj.com/doc/739006240.html,/)、景山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739006240.html,/)等近200余所中小学网校。 2000年,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教育部启动了“校校通”工程,明确提出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2001年,为了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战略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逐步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用5~10年时间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年,为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和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尽快送到农村中小学校,教育部推动各地实施“农村中小学运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项目,为已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农村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为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农村中小学配备电视机、DVD(VCD)播放机和课程教学资源。 同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注重应用,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中小学师资,全面提高中小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