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必备小抄_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必备小抄_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必备小抄_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必备小抄_终极版

①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

④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3.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

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试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论述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从实际出

一、因为物质是本原,

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上学:有区别无联系。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

和外因含义及其意义,

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

为外因是条件,所以,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感知的,只要通过理性

思维才能把握。2)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3)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相对平静的。二、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1)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纯粹本质是不存在的。2)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事物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也是不存在的。本质和现象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结底以来于本质的。

②掌握本质与现象辨证关系的重要意义。1)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的本质 2)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要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

规律、利用客观规律,

是说在尊重客观规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

物质决定意识。

明和精神文明的关

系?P84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

为:物质是指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意识是指高度发

达的物质→人脑的机

能、客观存在的主观印

象。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是:物质决定意识,意

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

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

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

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的原理:是正确处理社

会主义建设中物质文

明的精神文明二者关

系的哲学依据。一方

面,物质文明是精神文

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

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

的精神文明;一方面,

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

的方向和保证,没有一

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

明的成果就会更丧失。

总之,二者互为条件、

互为目的、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只有正确处

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关系,才能把社

会主义建设好,反之,

社会主义就会走向斜

路。

42.唯心主义:否认物

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

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前提

指认识世界、的关系(最基本的关系)

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

7. 感性认识:指认识

的初级阶段,是主体对

事物的个性的反映,分

为感觉,知觉,表象三

种形式。

8.理性认识:指认识的

高级阶段,是主体对事

物的共性的反映,反映

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

质.。

9. 感性认识不同于理

性认识的特点是:主观

性。理性认识包括:1、

概念2、判断3、推理

10.感性认识和理性

认识的关系:A,感性

认识是理性的基础(理

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

识)。B,理性认识是

感性认识的发展和升

华(感性认识有待于发

展到理性认识)。C,

感性和理性认识相互

渗透(感性认识中有理

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

感性认识的成分)。

11. 感性认识向理性

认识飞跃的条件:①必

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②感性材料是丰富的

全面的、不是零散的

12.认识的两个飞跃:

第一个:感性认识向理

性认识飞跃。第二个飞

跃:理性认识到实践

(理论付诸实践)

13.认识的反复性原

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

社会主义认识是一个

不断深化的过程

(04.06.07论述)

能力及其立场、观点、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世界才存在是绝对的。

相对性:1)广度上,

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

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

确认识,需要扩展。2)

深度上:任何真理只能

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

分一定程度的,一定层

次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16.(03论述)真理的

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

的原理,加以说明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

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答:一、真理既是绝

对的、也是相对的,是

绝对和相对的。真理的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

系:①真理的绝对性和

相对性相互依存。②真

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③相对真理向绝对真

理转化。二、正确把

握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是真理

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

一②马克思主义正确

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

维的普遍规律。具有绝

对性的一面③马克思

主义没有穷尽一切事

物的规律,需要发展,

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总之:马克思主义真理

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

必须坚持它,作为指导

思想,同时它又具有相

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在

实践中丰富它,发展

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

确态度,

1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18.(07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一致性及坚持方法和意义。P128 答:①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就是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的运用②人心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仍然要坚持问人民谋利益这个根本前提出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任务。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

2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1.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22.真理的功能包括指导实践,再认识,教育与激励

1.(考5次单)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2、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

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

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2.(07论)用地理环

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P132

答:①A、地理环境是

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

要条件,地理环境主要

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

直接、间接地制约发

展。人们依赖地理环

境,地理环境就必然影

响社会的发展。B、人

口因素也是社会物质

生活的必要条件。一定

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

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

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

社会的发展。

②环境与人口问题

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中

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人口多,资源少在现代

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

③战略为:必须保护

环境和计划生育的基

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使人与自然和谐,合理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

口素质。

3.(05.06年简)简述

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影

响P133

答:人口因素也是社

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

件之一,对社会起着制

约和影响的作用。主要

影响有:①一定数量的

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

的必要前提,没有物质

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存

在和发展。

②人口状况能加速或

延缓社会的发展。只有

物质与生产相适应的

人口状况,才最有利于

促进社会的发展。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

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统一生产方式在

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

社会意识指社会

的精神生活过程,从社

会主体的范围来看氛

围个体意识和群体意

识;属于意识形态范围

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

思想,法律思想.道德.

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

部分社会科学,他们是

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

部分,反映特定的经济

基础并为之服务,在阶

级社会里巨头一定的

阶级性.非意识包括自

然科学,语言学,逻辑

学等.

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1社会意识的

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

在的发展而变化.社会

意识受反映者的立场

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

约.)社会意识反作用

于社会存在(必须通过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

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P136

答:①社会意识的相对

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

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

会存在是决定的同时,

还具有自身发能动性

和独特的发展规律,他

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

发展,并不总是保持一

致和平衡。

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

立性表现在:1]社会意

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

展的非完全同步性。2]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

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

具有历史继承4]社会

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 5]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的反作用或能动性是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

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

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

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简)生产力的含义和

生产关系系统的要素

答:①生产力,指人

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的能力。

②现代生产力系统

的要素:1)独立的实

体因素(劳动者,劳动

资料,劳动对象)2)运

筹性的综合因素(分工

协作,经济管理,预测

决策)3)渗透性因素

(主指自然科学)4)准

备性因素 (主指教育)

7. 生产关系:指人们

在生产中发生的经济

关系

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答:一、1、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三大要素。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要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分配形式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是自发过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就对生产力起阻碍作用。

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造的哲学依据,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和生产力相适应的,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又存在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以改革。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

趋势,决定着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21.社会阶级的分化的根本的原因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私有制。

22.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3.阶级首先是个经济

范畴

24.阶级斗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5.革命的首要基本标志: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

进步解决手里,社会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

高表现,三种形式经济,政治,思想斗争.

26.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阶级就是在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社会生产一起中处于

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

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

劳动.

27.(06简)社会改革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

答:①含义: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

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

或环节,使该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发展

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

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

②作用:1)社会改

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

会制度次序存在并获

得一定程度的发展2)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

社会改革为新的社会

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

部分质变的准备3)在

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

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

须伴随着人们思想观

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28.(04.06论)社会

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

别。

答:都是为了解决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

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

发展的历史运动. 第

一,社会革命是用先进

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

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形

态的根本性质变;社会

改革则是对同一社会

制度的社会体制做某

种程度的调整,是同一

社会制度的总的量变

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第二,社会革命是由被

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

在于推翻反动统治阶

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

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

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

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

动的,目的在于维护、

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第三,社会革命往往采

用武装斗争、暴力革命

等形式;社会改革一般

地说不需要采用这种

形式。

29.论说明我国当

前进行的改革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①社会主义社会

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

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

义改革就是立足本国

国情,总结实践经验,

根据生产力的现实水

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

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

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

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

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

义制度自我完善,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

各方面的进步。

②我国改革之所以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

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

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

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

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不

断地得到解决,也就是

说改革并不改变社会

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

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

社会的根本性质,不是

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

生命力和优越性。而是

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

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和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

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

成分的发挥出来。

30. 广大人民群众推

动历史的发展决定力

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心主义在这个问

题上存在着分歧

31. 人民群众推动历

史的发展的作用:①人

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

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

物质精神的创造者③

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

革的决定力量

32.杰出人物在历史上

的作用:加速或延缓历

史的发展。

33.文化是人和社会的

具体存在方式.有3个

特征:创造性,自由性,

兼容性.文化的社会功

能包括信息功能,假话,

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有促进社会发发展的

功能,具有认识功能.

34.人民群众是指推动

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

社会成员的总和,. 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

党的根本宗旨.

35.群众观点是物产阶

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

括人名群众自己解放

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

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

点.

36一切为了群众是群

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

和最终归宿,一切依靠

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根

本要求,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

级政党的领导方针,也

肆群众路线的基本工

作方法.

37.推进党的作分建设,

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

1.商品经济的出发点

是商品 ,研究资本主

义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是商品

2.商品是:1、用来交换劳动产品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原因在于他们在生产中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活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商品。

2.什么是商品经济,它存在和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182―――答: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①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②商品经济存在和产生的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一般条件和基础)。2)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4.为什么说商品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关系

答①商品价值的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②价值是商品所

特有的属性,在商品交换中,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不同的所有者,交换的双

方各有自己的物质利

益,因此在相互交换产

品时,需要计算生产时

耗费的劳动量,而且要

等价交换。

③3抽象劳动是指

撇开各种劳动具体形

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

的价值,是劳动的社会

属性,体现商品生产

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5.创造具有使用价值

的是:具体劳动-(劳

动的自然属性)

6.在价值形成过程中

创造新的价值:抽象劳

动:-(劳动的社会属

性)

7.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

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

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

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商品价值叫做商

品的社会价值,取决于

生产部门的平均劳动

生产率

8.(多选)商品的价值

量是怎样决定的:a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

b与生产该产品的部门

劳动率成反比 c复杂

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

的计量

9.(多选考3次)单位

商品的价值量:①与包

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

要劳动量成正比

②与生产该产品的劳

动生产率成反比③取

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

产率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

充当一般的等价物的

商品。

与商品的赊购赊销相

联系的货币职能是支

付手段。

10.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答①在发达的商品经

济中,它具有价值尺

度、流通手段、贮藏手

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

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

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

和流通手段。

②货币价值尺度职

能:是指货币用来衡

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

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山炮货币流通手段职

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

交换媒介的作用

11.金属货币在流通情

况下,通货膨胀不会发

12.(03.论)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

基本矛盾

答:①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

会劳动的矛盾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的表现:1)

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

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

要,全部销售不出去,

他的劳动不被社会承

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

化为社会劳动。2)如

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

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

去,或者他生产的商品

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

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

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

其余部分则得不到社

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

会劳动。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

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

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

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

者私人劳动在多大程

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

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

竞争中的地位,以及赢

利或亏损的程度,从而

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

化的命运

1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

律:价值规律

14.(05论)论述价值

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

作用

答:①.价值规律本

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

照又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

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

现。

这种必然性越是得

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

明价值规律在发挥作

用,商品经济顺利发展

②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

律在商品经济中的发

展作用:1)调节资源

配臵2)促进社会发展

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

产者的分化

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16.货币和资本的关系:只有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1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决定17.(04论)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及其包括的历史和道德因素

答: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决定。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养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②包括的历史和道德因素:雇佣劳动者必要的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制约。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质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也会增加。18.(06论)剩余价值

是怎样产生的,他的本

质是什么?

答:①资本主义生产

过程具有二重性:1)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

过程。2)是生产剩余

价值即增殖过程,是劳

动和价值增殖过程的

统一。

②资本主义劳动过

程的特点:1)工人在

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

所有。

③剩余价值的产生

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

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

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

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

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

全部价格,超过劳动力

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

就实现了,这就是价值

增殖的秘密。

19.资本主义制度的核

心:国家制度-----分

为国体和政体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

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

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

种相关制度的总和。

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

制度,政党制度,选举

制度,三权分立制度,

民主制度等,其国家制

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的核心。

根据政权机构的构

成形式不同主要有君

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

制2种形式。

君主立宪制分为议

会制(英国)和二元君

主制2种(约旦)。

民主共和制是由选

举产生的政权机构和

国家元首掌握权利并

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

织形式。是比较完备,

成熟,典型的资本主义

政体形式。

民主共和制分为议

会(德国,意大利)共

和和总统共和制(美

国)。

法国半总统共和

制,瑞典实行委员会

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

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

型一党,2党(美国),

多党(法国,意大利)。

资本主义的议会制

度主要职权是立法权,

财政权,监督权。

20.利己主义是资本主

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第五章

1.货币资本是:①以货

币存在的资本②产业

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

能(购买阶段)

③用来购买劳动力

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

值作准备的资本、

产业资本包括工业

部门和农业部门

2. 产业资本循环的购

买阶段。是货币资本形

态转化为生产资本形

3. 产业资本循环的销

售阶段。是商品资本形

态转化为货币资本形

4.简述:产业资本在循

环中采取的不同的职

能形式所执行的职能

答:产业资本循环的

过程中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

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①货币资本的职能:用

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

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

产作准备②生产资本

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

生产资料相结合,在生

产过程中生产出包含

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商

品③商品资本职能:通

过商品销售,使包含在

商品价值与剩余价值

得到实现

5. 产业资本循环的购

买(第一)阶段和销售

(第三)阶段是货币资

本的流通过程

6 .预付资本的总周

转速度:就是生产资本

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

均周转速度。

总周转速度包括①、

固定资本的占比例②

流动资本的占比例③

固定资本组成部分的

周转速度④流动资本

的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的时间

是指生产时间和流通

时间的总和。

7.社会总资本:相互联

系、相互交错的的各个

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

形态上看包括不变资

本,可变资本,剩余价

值,

8.考察社会资本核心问题是:剩余价值的产生 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10生产成本: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的耗费 ①所费不可变资本的价值②补偿可变资本价值 11.资本主义的在生产成本是①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值的最低界限②价值中的C+V 部分③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成本 资本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停工时间,非劳动时间 1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①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②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得到补偿 13.社会总产品的补偿①架子补偿②物质补偿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一般是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阶段的特点:商品销售困难甚至被销毁,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货币信用制度被破坏,工人大批失业。 14.资本周转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次数(成正比)有关系 例如:劳动资料属于:1、不变资本 2、固定资本 3、生产资本 4.产业资本 16.生产资本按照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①固定资本②流动资本

17.一般情况下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18.(03论)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答:①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②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③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④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的升降,使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⑤平均利润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按平均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发生了变化。 19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时候: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20.论述为什么说生产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它就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答:①生产价格是在价格的基础上形成的。②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的总额是相等的,商品生产价格的总额与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

21.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资本家可获得: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 22.个别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有了:超额利润

23. 超额利润它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主义关系。

24.商业资本是:①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②商品资本独立化形式③采取G---W---G 的运动方式④为销售服务⑤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资本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25.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 26.商业资本的作用 答:①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②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③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④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27.剩余价值的形式:①产品利润②商业利润③利息④银行利润⑤地租

28.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9.商业利润:就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30.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31.什么是利息,它的本质和来源 答:①利息就是只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借贷给资本家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②本质:职能资本家通过使用借到的货币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利息就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利息就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③其来源归根结底是生产部门是雇佣工人是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利息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32.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时,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在:同一方向上发生变化。

33.银行资本利润率:①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②通过竞争和资本资本在不同部

门实现转移③相当于平均利润。 银行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 34.银行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雇员在剩余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 35.银行利润?①平均利润②贷款和利息的差额③剥削剩余价值④剥削剩余时间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递的快慢,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36.银行资本家向银行投资,在于获得利润,相当与平均利润 37.股票体现着股份资本的所有权,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与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润率成反比。 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利机构,监督机构,经营管理机构。股份公司是以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前提的。 38.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1、级差地租2、绝对地租3、平均利润4、超额利润 39. 级差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40.什么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答①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②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③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4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有:①土地的肥沃程度②土地的地理位臵 42.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土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 租种劣等土地需要缴纳的地租是绝对地租。农业资本家租种劣等土地不缴纳极差地租,需缴绝对地租。 43.土地私有制的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资本主义地租体现的是农业资本家,农业雇用个人,大土地所有者阶级之间的关系。 44.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和地租量成正比变化,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第六章 1.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2.垄断组织形式有:①卡特尔②辛迪加③托拉斯④康采恩 3.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公司的新形式是:混合联合公司。 4.金融寡头在经济统治上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5.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走向垄断。 6.垄断竞争同自由竞争的不同:①竞争的目的不同 ②手段新的变化③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④竞争的范围不同、 7、(03.06.07简)垄断利润的来源?它是如何实现的 答:① 来源:1)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2)垄断资本获得非垄断企业的利润3)海外利润,4)再分配收入等,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结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②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只等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8.垄断高价: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9. 垄断低价:指垄断资本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10.垄断价格不会增加价值总量 11.(04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答: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结果。1)一般垄断的产生,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私人资本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在这样的

条件下,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于是就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存在和发展。 12.(03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大力发展的原因 答:①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②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意投资建

设③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意涉及的领域④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⑤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现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⑥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13(多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①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有经济,国有企业)②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③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14.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属于: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1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1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①直接团结②控制③介入

17.资本主义国家对民间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

1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国家调节市场,时常引导企业‘

19(05.06.03论)试分析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

答:发达市场经济国

家主要运用所谓的三

大手段来调节和控制

货币量

①公开市场业务,即由

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

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

购有价证券,从而减少

或增加货币流通量②

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发

达市场经济国家有法

律规定的储备金制度,

也就是商业银行要把

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

中央银行,以保证金融

秩序的稳定。法定准备

金率的提高或降低,会

减少或增加流通量。③

再贴现利率政策,商业

银行可以把手中未到

期有价证券拿到中央

银行去再贴现,如果再

贴现利率降低,商业银

行就会拿出更多的有

价证券去贴现,这样流

通中的货币就会增

加,,反之则反

20、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

外经济联系的重要方

式以:商品输出为主

21.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多种,从资本形态上来

看:①借贷资本输出②

生产资本输出。

从主体来看:①私

人资本输出②国家资

本输出

2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

和特征.:资本输出

23.(多)资本输出的

作用和后果:a为过剩

资本找到了出路,获得

大量海外高额利润和

利息b 在控制输入过

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

各方面。c、输出国扩

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

段。d、资本输出使金

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

实现统治e、缓和世界

各国经济发展矛盾的

手段

24.除了跨国公司以

外。当代垄断组织的另

外一个主要形式:国际

垄断同盟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本输出的新特点:发

达国家相互间投资大

幅度增加

26.(论)试述近二十

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

趋势加快的原因,及在

经济全球化中加强国

际经济调节的必要性

答:①1)20世纪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

进程加快是主要原因

是新科学技术。特别是

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

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

经济生活中的广泛运

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

系。2)国际贸易的自

由程度大大提高,各国

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

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

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

伐 3)国际资本流动的

大幅度增加,发展中国

家迫切需要吸引外资

发展本过经济,发达国

家的过剩资本也需要

一个出路,此外,发达

国家相互键的投资也

在增加

②国际经济调节的

必要性: 1)经济全球

化使世界各国经济发

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国

际间的经济联系日趋

复杂,需要协调和制

约。2)没有有效的协

调和制约,各垄断资本

主义国家和大量垄断

组织的竞争会早成经

济动荡和生产力的破

坏,甚至导致波及全球

的危机,因此,经济全

球化的发展必然要求

对国际经济进行调节

27(论)为什么会出现

全球化的趋势,表现有

那些?

答:①出现经济全球

化的趋势的原因:1)

新科学技术的广泛运

用。2)国际贸易的自

由程度大大提高 3)国

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度

增加。

②经济全球化的本

质是资源配臵的国际

化,集体表现:1)生

产的全球化:产领域的

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

加强,并由按照部门实

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

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

行专业化分工。2)贸

易全球化:际间的产业

转移,现代高效率大批

量生产、对他国产品需

求的增加,新的更便

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

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

限制的减少。3)资本

的全球化:在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

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

出现,在新科技革命的

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

的流动以从前所未有

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全球化的趋势

第七章

1.最早的空想主义出现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早期空想主义的代表作英国莫尔的《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2. 19世纪初期的欧洲三大社会主义者:①法国圣西门②法国

傅立叶③英国欧文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三大空想主义的思想

4.马克思主义理论组成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②辩证唯物主义③历史唯物主义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暴力(主要形式)和非暴力(和平)。

5. 无产阶级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原因

答:①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②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③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谋利益的运动④无产阶级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6.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三个阶段:①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②战时共产主义时期③新政策时期

7.斯大林领导下的苏

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

变革②计划经济的建

立和发展③政治思想

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

设与发展

8.中国成功的革命道

路:以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9.简答社会主义制度

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的

贡献

答:①社会主义作为现

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在

世界上,推动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

的演进②社会主义国

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

的格局,在一定程度

上遏制了帝国主义和

霸权主义在世界的扩

张③社会主义力量坚

定的支持压迫民族和

被压迫人民,推动着和

平与发的世界时代潮

流④社会主义引导着

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10.论东欧巨变,苏联

解体中,我们得到什么

认识。

答:放弃了科学的社

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共

产党的有效领导,放弃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

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

的经济,政治,社会,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最终酿成制度巨变,国

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11.科学社会主义的核

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

和社会主义民主

12.建立社会主义社

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的政治保证:无产阶级

专政,建立社会主义民

主是共产党的奋斗目

标和政治任务。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

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是

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

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

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

的先锋队共产党。

13.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的基础: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

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

阶级,进入无产阶级社

会。

1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

质:人民当家作主

15.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特征:①生产资料归全

社会所有的公有制②

根据社会需要对社会

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

节③劳动者生产的社

会总产品经过一定扣

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

行按劳分配④商品经

济消亡。阶级对立和阶

级差别消失。⑤国家开

始消亡,但尚未消亡

16.邓小平把社会

主义的本质概括为:①

解放生产力,②发展生

产力。③消灭剥削④消

除两极分化⑤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

17.社会主义首先在经

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

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①这些国家具备

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

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②和这些国家发生

社会主义于革命时的

客观形势和条件,使得

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能够取得革命成

18.(论)为什么说必

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

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

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

长期性

答①在这些国家大

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

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

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②在这些国家里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

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

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

性,也是一个长期而又

艰巨的任务。③在这些

国家是建设和发展是

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环

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

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

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

峻考验。④在这些国家

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

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

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

利用,需要一个长期而

又艰巨的任务

19.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多样性的原因

答:①各国在革命

时,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阶段不一样。决定了发

展道路的特点不同。②

各国的历史、文化、国

情不一样。③在社会主

义实践中,各国都在探

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0.如何更好的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答:①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②探索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原理同实践结合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2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原因

答:①社会主义作为崭新力量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③世界政治势形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秩序和割据的变化演进22.马克思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产物。政党的政治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23.马克思政党产生的条件:①是工人运动的发展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传播

24. 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答: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马恩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国际的党组织。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的在一个国家里建立的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质和特征:各尽所能,

社会阶级的消灭是:

社会纪律、团结互助,

了封建的、保守的思想

观念的束缚。③不拿报

酬地为公共利益工作

成为普遍现象122.共

产主义社会基本原则

的社会形式:以每个人

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的条件:①摆脱了生产

资料所有制和阶级压

迫的束缚。②人们完全

摆脱了旧式分工③人

们完全摆脱仅仅是谋

生手段的劳动束缚。④

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

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13.共产主义社会,一

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14.共产主义的两个阶

段:①社会主义(第一

阶段或低级)②共产主

义(第二阶段高级)

15.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的共同基本特征:

答:①实行公有制

②生产的目的都是为

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③产品分配。按照有利

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

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

行。④消灭剥削制度,

建立和谐。⑤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以集体

主义为意识的核心。

16.为什么人类社会历

史必然发展到社会主

答:①马克思主义认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

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

果。②人类社会的发展

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

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③社会主义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17.(论)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

答:①以往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的过渡和更迭。不是通过旧社会形态内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原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调整和成熟中实现的。②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种社会的来年各个成熟程度不同的阶段,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二者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因而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表现为同一社会内部的过渡和变化。20.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答:①共产主义事业是崇高理想与科学思想的统一②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

21.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

答:①实现共产主义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②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的过程需要经历长期的实践过程③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经

更长的实践过程④共

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

实现是长期、曲折、复

杂的历史过程。

22.人们对社会主义制

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

和期望是:社会理想

23、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的基础和归宿是:共产

主义远大理想

24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

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

2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内容

答①经济建设:就是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

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

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

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

配方式

②政治建设:就是在

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

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

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③文化建设:就是以

马克思为指导,以培育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

标,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社会建设:就是要

以解决人民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为重点,使经济成果更

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2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共产主义理想

和社会主义理想,二者

是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①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

奋斗目标。②现阶段

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

想的坚实基础。总之: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是为实现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

服务

27.资本主义社会为自

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

取代准备了主客观条

件,包括物质条件-社

会化大生产;社会条件

-现代无产阶级;精神

条件-马克思主义理

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