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期末考试材料分析题

毛概期末考试材料分析题

毛概期末考试材料分析题
毛概期末考试材料分析题

(1)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我们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重要经验。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材料中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说明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

(2)①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及我党又开始探索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这条道路是艰辛的。一方面我党在探索中形成了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对在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及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都是我党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果。但是在探索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这些错误的思想是由于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因此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②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理论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材料中说“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革命实践中才能产生。”只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的今天,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①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尤其是这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要将马克思原理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反对“本本主义”。②要注重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③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深入了解国情,解决新形势下的新矛盾。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不与时俱进,就会延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④在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就必须用于创新,建设

创新型国家。

(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提和来源。毛泽东思想离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毛泽东思想体现在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中,这些著作和文献,有的是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有的是深入实际斗争、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有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而作的指示和决议。可见,中国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他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从内容上、理论上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莫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第二,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三,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

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探索是一种开拓,总会有成功和失误,探索本身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毛泽东在一些问题的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为后来者在同一问题上的成功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鉴。正如邓小平所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着一种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毛概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C 3D 4B 5B 6C 7B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A 17B 18B 19B 20B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A、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中国的民族问题; C、中国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D、中国的“三农”问题 2、毛泽东明确号召“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瓦窑堡会议上;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 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针对()。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苏联模式;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D、“两个凡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人民大众的参与 B、无产阶级的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封建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两个霸权”的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8、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 D、完善上层建筑 11、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毛概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 材料1:印度,1947年独立。自建国以来,它一直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2004年参加竞选的政党有753个。政局一直不稳,1996年5月由人民党领导组阁的政府只存活了13天;1998年由13个政党构成的执政联盟,也只支撑了13个月。由于政党林立,没有一个有权威的政党实施统一领导,印度政府更迭比较频繁,政策连续性、社会稳定性比较差,联邦制政府体系无力低效。尽管9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在努力改革开放,但各地仍然自行其事,互相牵制,成效不大。如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以至于这个国土面积只有11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2008年人口总数增加到了11.86亿。据联合国有关专家估计,到2050年时,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达到16.58亿。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没有达到应有水平。1950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0美元(按1980年美元计算),比中国多80美元;但是到2011年,其GDP总量为1.43万亿美元,人均GDP仍只有1530美元。 材料2:新中国,1949年诞生。自建国以来,它一直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中国尽管走过一些弯路,但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仅 2011年,中共中央统战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表彰了50项建言献策优秀成果、50项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在这种政党制度下,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讶的成就。政治上,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政局稳定,上下思想统一,同时政策执行有力有效。经济上,发展迅速。195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70美元(按1980年美元计算),但到2011年,人均GDP达到了5432美元,GDP总量为7.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为3.18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人民生活水平也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析: (1)中国的政党制度有什么样的优势? 第一,中国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政治格局 第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具备现代政党的本质特征

毛概大题简答材料论述

毛概大题简答材料论述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大题(简答,材料,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 色。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 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 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 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如何而定。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是内在的,包含“一 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 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 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2.武装斗争

毛概期末考试题目(5)

试卷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18》 第一题单选题(共 60 题,总分 60 分)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速度至关重要 B. 以人为本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3. 抗日战争时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B.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D. 互谅互让 4.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 A. 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B. 制订正确的政治纲领 D. 实行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 5. 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 B.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 1982年党的十二大 D.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 6. 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回答了()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矛盾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与时俱进 C. 解放思 想 8.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 大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 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 10. 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B. 社会主义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 A. 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 消灭富农 D. 限制富农 12.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 B.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 义 C.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 D. 毛泽东思想的一般特征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毛概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试卷____学院____系____年级____专业 主考教师:_吴茜_试卷类型:(A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答案填写在下面相应的括号内。)10,628 1.在中共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党的七大上 C.党的八大上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4.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为()。 A.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以下不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的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必由之路 B.根本保障 C.根本方向 D.本质属性 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B.统筹兼顾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发展 8.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毛概期末考试题

1.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分析军队国家化?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就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是军队人民化,就是主张建立人民的军队.毛泽东之所以有极大的信心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立足点就在于人民军队理念上的.一支军队,如果是人民的军队,它就是战无不胜的.只有人民群众能够战胜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人民群众一定能够战胜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 人民战争思想. 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它是建立在军队人民化基础上的.什么是军队人民化呢?就是军队必须为人民服务.与此对立的思想是军队国家化.在人民军队中,下级指挥官和士兵不是对上级唯命是从的奴隶,符合人民利益的命令就执行,否则就不执行;在战争中充分发挥战士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高战士的政治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只要军队是人民化的军队,则其参与的战争就是人民战争,而人民战争是战无不胜的.因为,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得到人民的最大支持,只有得到人民的最大支持的战争才是战无不胜的. 2.有人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为矛盾,请分析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否定,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全面、准确、完整地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忠实地接受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吸收了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中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在前人的基础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两次飞跃”由两位伟人相继完成,他们是毛泽东和邓小平。 “两次飞跃”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它们具有明显的共同点:都做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都做到了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开创中国革命特殊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它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全面展开始终是以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轴心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亦始终是以实事求是作为轴心的。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作为它的灵魂,绝不仅仅是外在的方法或作风,而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内容和内在的生命力。 1.毛泽东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所谓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即对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有了透彻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因而能够顺利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前途和领导第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邓小平是毛泽东未竞事业的继承者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也是马列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建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材料分析方法部分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X 射线物理学基础 2、若X 射线管的额定功率为1.5KW,在管电压为35KV 时,容许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答:1.5KW/35KV=0.043A。 4、为使Cu 靶的Kβ线透射系数是Kα线透射系数的1/6,求滤波片的厚度。 答:因X 光管是Cu 靶,故选择Ni 为滤片材料。查表得:μ m α=49.03cm2/g,μ mβ=290cm2/g,有公式,,,故:,解得:t=8.35um t 6、欲用Mo 靶X 射线管激发Cu 的荧光X 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答:eVk=hc/λ Vk=6.626×10-34×2.998×108/(1.602×10-19×0.71×10-10)=17.46(kv) λ 0=1.24/v(nm)=1.24/17.46(nm)=0.071(nm) 其中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10-34 e为电子电荷,等于1.602×10-19c 故需加的最低管电压应≥17.46(kv),所发射的荧光辐射波长是0.071纳米。 7、名词解释:相干散射、不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 答:⑴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⑶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χ射线光子从原子内部打出一个K 电子,当外层电子来填充K 空位时,将向外辐射K 系χ射线,这种由χ射线光子激发原子所发生的辐射过程,称荧光辐射。或二次荧光。 ⑷指χ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使物质原子激发的能量,如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将K 电子从无穷远移至K 层时所作的功W,称此时的光子波长λ称为K 系的吸收限。 ⑸原子钟一个K层电子被光量子击出后,L层中一个电子跃入K层填补空位,此时多余的能量使L层中另一个电子获得能量越出吸收体,这样一个K层空位被两个L层空位代替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 第二章X 射线衍射方向 2、下面是某立方晶第物质的几个晶面,试将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到小按次序重新排列:(123),(100),(200),(311),(121),(111),(210),(220),(130),(030),(221),(110)。 答:立方晶系中三个边长度相等设为a,则晶面间距为d=a/ 则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小到按次序是:(100)、(110)、(111)、(200)、(210)、(121)、(220)、(221)、(030)、(130)、

毛概_考试__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论述题 1、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1、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第五,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联系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谈谈你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认识与理解。 2、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内涵: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战略所要达到的社会发展状态。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 3、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断。这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科教兴国战略是根据我国国情及其它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提出来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产力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赶上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全局的大事。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以保护环境为重要内容,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忽视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人的需要不构成危害,要争取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源利用、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帮后富,协调地区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的具体体现。到20世纪末,第二个大局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这是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求,是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不仅对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促进全国经济更大发展,实现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什么?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为什么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报告强调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没有这一特征,社会主义就是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只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方面的现代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等全面的现代化。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谈谈你对这段话的体会。 8、.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9、试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0、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材料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

毛概材料题必看(1-8章,11章)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被总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 材料Ⅱ: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材料Ⅲ: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被总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 第一,毛泽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在1929年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他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

大学毛概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五、材料分析题(一) 材料一: 西部欠发达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后发优势,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表现在: 第一、产业结构的比较效益差。…… }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第三、城市化进程缓慢,新农村建设遇到瓶颈问题。…… 第四、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总之,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西部发展的主要矛盾。…… ——摘自《学习时报》2006年12月8日人民网。 材料二: 恩格斯于1876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写下了生态危机观和科学发展观萌芽思想的哲学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材料三: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的根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根本问题。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 概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2、根据材料三,谈谈为什么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要求,第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解决了发展的目的和实质问题;第三:发展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四: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具体展开分析) (二)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倍,是德国的倍,日本的倍,美国的倍,印度的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

毛概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揭秘毛概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 答:原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 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

东南大学2015年毛概期末复习试题答案高分答案

考试时间:6月18日(周四)18:30-20:30 题型题量: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30分);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题20分,2题,共40分); 材料题(每题30分,1题,共3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3(和2,4相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成果的过程。 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方展理论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 怎样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①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和5相似)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了解)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 么? (第一章,简答题,字数超50)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 ) A、遵义会议 B、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2、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放 D民主与法制 3、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 C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大 D十三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C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5、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B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6、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C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7、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8、第一次科学而准确地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9、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有( B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B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1、邓小平理论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B ) A八个 B九个 C十个D十一个 12、党的十五大载入史册的标志是(D) A制定跨世纪的宏伟蓝图B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D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3、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照搬了( A ) A苏联模式 B朝鲜模式 C波兰模式 D匈牙利模式 14、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个宣言书是(D) A“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B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的决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5、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6、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是(D ) A独立自主B.“三个有利于”标准 C.群众路线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D) A.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B.邓小平理论发展阶段 C.邓小平理论成熟阶段 D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B ) A 1999年 B 2000年 C 2001年 D2002年 19、(C),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坚持改革开放

西南林业大学毛概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材料题总结

一、论述题 1.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 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论述认识)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建设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法杖,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如何正确认识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如何正确理解先富后富这一问题? A:1)收入分配社会公平实质上是相对公平的。 2)收入分配存在着合理差距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3)客观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 B:1)社会主义就是要共同富裕。2)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3)强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