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干货)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干货)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干货)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干货)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

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应“大椎

")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

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

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

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感谢聆听 手三阴经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太阴肺经

肺、咽喉病 胸部疾病 手厥阴心包经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阴心经

心病 手三阳经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阳明大肠经 前头、口、

鼻、齿病

热病、咽

喉病

手少阳三焦经 侧头、胁肋疾病 目病,耳病

手太阳小肠经 后头、肩胛、神志病

足三阴经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太阴脾脾胃病 妇科病

经 前阴病

足厥阴肝经

肝病 足少阴肾经

肾病,肺病,咽喉病 足三阴经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阳明胃经 前头、口齿咽喉病、

胃肠病

眼病 神志病 热病 足少阳胆经

侧头、胁肋病、耳病 足太阳膀胱经 后头、腰背病(背俞穴

并治脏腑病)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腧穴的治疗规律按照传统的描述是“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经络所通”是指穴位主治会涉及到所在经脉循行的不同部位,也就是归经作用;“腧穴所在”是指其能治疗穴位所在位置附近的病症,也就是局部作用;“脏腑所属”是指穴位治疗所在

任脉 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 神志病、脏腑、妇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经脉对应的脏腑的病症,比如肺经的穴位治疗肺系病症,也就是脏腑作用。从这几方面入手,再看一个穴位的主治,或许就不是那么纷乱无序了.......感谢聆听腧穴的主治规律基本可以被下面五点涵盖。这里要注意实践技能考试和笔试的区别:实践考试基本回答出前3项的部分就可以拿到主要分数,而笔试主要考的是第5项的穴位的特异性或特点性作用。

1、本经腧穴均能治疗本经及所属脏腑病症;

2、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两经病症;

3、局部经穴均能主治局部和邻近病痛;

4、四肢上的经穴不但能治局部疾患,甚至具有全身性调节作用;

5、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还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

附录4:针刺的体位

体位是实际动手演示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只是体位的名称头脑里要有个印象,能在需要的时候表达出这种标准的体位名称就好。

1、仰卧位: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

2、侧卧位:侧身部-侧头,胁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

3、俯卧位:后身部-头项,背,腰,臀,下肢背侧

4、仰靠坐位:头面,颈,胸,四肢

5、侧伏坐位:侧头,面颊,耳,颈侧,上肢

6、俯伏坐位: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说明:

1、穴位名称后面列出了其所属的特定穴,目的一,是帮助理解记忆穴位主治(特定穴在主治上是很有规律的),应对第三站;目的二,特定穴是笔试中必考的内容,随手提前复习不吃亏。

2、本篇末尾,按照穴位在身体的部位进行了二次归纳,这种背诵方法和我们一般的按经脉归属背诵相辅相成。并且在穴位后面做了精简的部位提示,帮助考生方便直观的背诵大纲要求的十四经脉的穴位,大家复习过一遍之后可以进行尝试。

3、建议复习方式:口中读出声(尽量学着用标准的解剖用语来进行定位),手要同时对着自己的身体做演示,或者想象考试时的现场,做同步的模拟。这样调动听觉、视觉、触觉、肢体运动、语言、思维同步练习,记忆快,而且记得牢固。

1、手太阴肺经

本经主治:肺系疾患,如咳喘、咯

血、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

证。

尺泽(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法:手掌向上,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桡侧缘处取穴。

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孔最(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挠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肘臂挛痛,痔疾。

(附:太渊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照海—肺、咽喉、胸膈)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鱼际(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