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重庆专升本语文必考内容总结版

2013重庆专升本语文必考内容总结版

2013重庆专升本语文必考内容总结版
2013重庆专升本语文必考内容总结版

专升本精读泛读文章重难点所有文章的必考内容总结

一《论语十则》

1、《论语》的体例(语录体)

2、论语记叙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行。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3、与《论语》一同被并称为四书的是:《大学》《中庸》《孟子》

4、《论语十则》中的第一则:子曰:学而…….不亦君子乎?中的“说”和“愠”的解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是表明乐于切磋的思想。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本句的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第八则:曾子曰:士不可以布弘毅、、、不亦远乎?的翻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的‘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思想。

二《谏逐客书》

1、本文的体裁是议论文,作者李斯是秦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秦朝唯一的文学家。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本文的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3、李斯劝谏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心理。

4、本文的论证方法:1归纳法:由各别性事例向一般性事理推导的方法。(第一段例举秦朝几代先王任用宾客取得政纪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2演绎法:由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事例的方法。

3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本课中作者说:驱逐客卿是“借寇兵赍盗粮”)4对比法:比较的双方在逻辑上意思上是对立的。(本文作者说:驱逐客卿是:內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5、本文的行文脉络:先拿出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然后用秦朝四代先王任用客卿取得成功的历史事实说明任用客卿之利,第二段用秦王喜欢的生、色、玉、美来说明重物轻人是不能取得天下的。第三四自然段总体论证任用客卿之利和驱逐客卿之弊。

三《语言二则》(《哀溺文序》、《蝜蝂传》)

1、作者: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2、《哀溺文序》作者通过记叙氓因不肯舍弃钱财而最终背淹死的事情来讽刺氓及当时一些爱财如命的人。

3、《蝜蝂传》作者前半部分通过描写叙述的方式写出蝜蝂具有好负物、喜爬高以至于累死、摔死的性格;后半部分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讽刺了当世之嗜取者与蝜蝂对应的两个性格:贪得无厌,喜欢功名利禄。并指出他们最终难免自取灭亡的恶果,嘲笑他们的见识与小虫一般低下。

4、柳宗元的作品有:寓言:《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哀溺文序》、《蝜蝂传》、《种树郭橐驼传》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四《五代时伶官传序》

1、作者: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改革家,文学主张:明道、事信、言文(文道合一)。

2、文章体裁:史论文

3、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本文的论证手法:1例证法:用庄宗之得失天下的的历史事实来论证2引证法:引用《尚书》:满遭损,谦得益。3对比论证(特色论证)本文通篇对比论证,从中心论点的盛与衰,天命和人事。到具体论证过程中庄宗得天下时的义气之盛,失天下时的衰颓之状。再到后面的理论论证中的“满”和“谦”,“忧劳”和“逸豫”,“兴国”和“亡身”,“祸患”和“智勇”,“忽微”和“所溺”通篇对比,说理鲜明

5、作者自己推理的四句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答司马谏议书》

1、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文学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2、本文体裁:书信体驳论文

3、本文的理论总原则:名实相符。

4、本文一共驳斥了司马光关于新法的五大指责: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以帝王之命驳斥侵官,以先王之政驳斥生事,以天下利益驳斥征利,以弊除谗言驳斥拒谏,以士大夫的因循守旧和盘庚东迁驳斥致谤)

5、本文的重点段落:驳斥致谤(分文两层,第一层讲新法招致怨谤的根本原因在于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第二层用盘庚东迁的典故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

6、本文的语言特色:富刚于柔

六《氓》

1、本文选自《诗经》。关于《诗经》:诗经的作者是劳动人民,是儒家经典之作,《诗经》又称《诗》《诗三百》共有305篇。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体裁,赋比兴是表现手法。305篇中《国风》有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有40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

2、《氓》是一首弃妇怨诗。

3、《氓》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变化的分界线是被休弃,氓性格变化的分界线是结婚。

4、《氓》中比兴手法的运用: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暗指女子和花容月貌及男女婚后的浓情蜜意。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指女子人老珠黄的境况,“溆嗟鸠兮,无食桑葚”告诫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

5、造成女子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男子的变心,当时社会的黑暗,男女地位严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6、“女也不爽”的“爽”是差错的意思。

七《归园田居》

1、作者陶渊明,山水田园派的开创者,东晋著名大诗人,又名陶潜。

2、《归园田居》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归园田居》一诗的写作特色是大量使用白描。(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作者通过白描手法的运用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为官的自己比作羁鸟和池鱼。把官场比作束缚自己的牢笼和池塘。

八《春江花月夜》

1、作者张若虚,与之齐名的吴中四士:张旭、贺知章、包融。

2、《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压全唐”和“孤篇横绝”。

3、《春江花月夜》一诗的行文脉络:全诗由景——理——情,全诗先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人后转入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最后上升到游子和思妇之间的思念之情。

4、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5、全诗的写作特色是:先描绘一幅美丽的春江花月夜图,以乐景写哀情,然后转入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月亮是永恒存在的,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繁衍生生不息,所以无需将哀转为伤。然后作者写游子和思妇之间的相思之情,通过变换角度,将相思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九《行路难》

1、作者:李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2、《行路难》的体裁:乐府古体诗,七言古诗,歌行体。

3、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雄奇奔放,结构特点是:大开大阖。

4、《行路难》一诗感情跌宕起伏:一二句写自己即将离开长安的境况,三四句用细节描写,写出诗人当时心中的痛苦和思想上的矛盾,五六句,通过对偶写出仕途艰难,然后用吕尚和伊尹终遇明主的典故表明自己仍对仕途怀抱希望。第七句用反问引出第八句,借宗悫的言典抒发内心的自信。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有不失豪迈的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抱希望的思想感情!

十《登高》

1、作者: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与李白一同被成为“李杜”,又因其后出现了“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大李杜”。

2、《登高》一诗的诗眼是:悲秋。体裁:七言律诗。

3、本诗前四句分别写了四个秋:劲秋渗透政治动荡之思;清秋:渗透孤单冷清之哀;悲秋:渗透国势衰颓之痛;肃秋:渗透历史无情之叹。

4、本诗秋的三层含义:季节之秋,诗人人生之秋,国势之秋!

十一《无题》

1、作者李商隐,著有《樊南文集》

2、《无题》诗作是李商隐的一组政治诗、爱情诗、男女相思之诗。

3、《无题相见时难》是七言律诗。

4、《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了暗示、双关等手法,写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永恒不变的誓言。

十二《虞美人》

1、作者李煜,南唐后主。

2、本词中寓意良辰美景的是“春花秋月”。

3、本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以一江春水喻愁,把愁写得形象可感,赋予愁动态,用一江春水写出愁绪像一江春水来势汹涌、滔滔不绝。同时此处的愁是家国倾覆之愁,以一江春水写愁有一种与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十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作者:苏轼,字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开创者。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2、本词是作者思念弟弟所作(兼怀子由)。

3、有关于词:词又名长短句,是宋朝文化的精髓。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宋词中常见的词牌名有:《蝶恋花》《临江仙》《虞美人》《水调歌头》《破阵子》《少年游》《采桑子》《鹧鸪天》《雨霖铃》《渔家傲》《一剪梅》《望江南》《如梦令》《鹊桥仙》《清平乐》《青玉案》《菩萨蛮》《木兰花》《满庭芳》《生查子》《念奴娇》《浪淘沙》《浣溪沙》《风入松》《踏莎行》《芳心苦》《定风波》《长相思》《钗头凤》《卜算子》《暗香》《声声慢》

十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作者:辛弃疾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稼轩长短句》。

2、本词表达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年华虚度的痛苦,可望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4、本词下阙用了三个典故:张翰弃官归隐的典故,作者反用其义,表明在国难危机之时自己不会不顾同僚,思归故里;刘备责备许汜的故事,作者用以表明自己关心国家大事耻于做自私自利的庸人;桓公北征的故事表明词人华年虚度,壮志难酬,报国无期的悲愤。

十五《书愤》

1、作者:陆游,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年轻时便立下“上马击狂胡”的壮志,生平作诗近万首,有“小太白”之称。

2、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3、本诗一二句表明自己收复中原的壮志,但又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四句用两场战役表明南宋人民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家园,有能力收复中原。第五六句表名报国无期,人生衰颓的悲凉,并用了“塞上长城”这一典故。七八句“出师一表”用典,表明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情怀。

十六《山坡羊潼关怀古》

1、作者:张养浩

2、体裁:元曲(小令)朝代:元代

3、关于元曲:元曲四大家:白朴、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常见的曲牌名:《天净沙》《山坡羊》《》元曲中的代表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

4、本曲的曲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揭示了历史规律:无论王朝的兴盛还是衰亡,受苦受难的始终是老百姓)

5、本曲的行文脉络:前三句写景,表明潼关形势的险要,当时灾民的激愤情绪,以及国家形势的险峻;五六七八句:怀古伤今,表达对历史变更的感慨。最后两句:揭示历史实质。作者看透实局,对国家政治已不报多大希望,因此本曲还暗含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十七《炉中煤》

1、作者:郭沫若

2、本诗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诗。

3、本诗在艺术手法上采用象征:诗人把自己先后比作了:炉中煤——黑奴——栋梁;把祖

国比做了:年轻的女郎——心爱的人儿——故乡。(其中年轻的女郎指的是:五四以后新生的祖国,心爱的人儿指的是作者心中无比眷念的祖国,故乡是祖国的代名词。因此三者虽都指祖国,但三者的时代背景,蕴含的感情却不尽相同)

4、对“我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理解:1、诗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长期压抑在心底只有到了五四以后才得以喷发;2、诗人的才能、抱负长期被埋没,只有到了五四以后才得以施展;3、长期受封建主义束缚的中国只有到了五四以后才得以新生。

5、对“重见天光”的理解:诗人自己的新生,祖国的新生,中华民族的新生。

6、全诗每一节均已“啊,我年轻的女郎”开头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十八《雨巷》

1、作者:戴望舒(雨巷诗人)

2、《雨巷》的体裁:新诗、抒情诗、格律诗

3、《雨巷》是一首典型的象征主义诗。

4、《雨巷》的艺术特色:1、象征手法的运用:用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象征诗人曲折蜿蜒的人生道路和迷茫的国家前景;用“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自己漂浮不定的理想。

2、全诗用反复、叠字、重唱的手法,使全诗极具音乐性。

3、本诗是一首格律诗,全诗押ang韵(迷茫、彷徨、惆怅、、、)被叶圣陶先生评价为“替新诗的音节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

5、“结着忧愁一样的丁香姑娘”的四层含义:1象征自己结着忧愁的理想2象征自己渴望追求但又追求不到的理想3大革命失败后文人只是份子的苦闷4作者心中理想的情人。

十九《背影》

1、作者:朱自清,当代著名散文家、学者

2、《背影》的行文脉络。全文一共出现了四处“背影”。开篇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描绘背影)——父子分别(惜别背影)——结尾相思(照应背影))

二十《秋夜》

1、作者:巴金

2、《秋夜》是作者扶在鲁迅先生的《野草》上写的

3、全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衣着,肖像,动作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对鲁迅先生热情关怀青年精神的高度赞扬。

二十一《风波》

1、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本文通过对七斤、七斤嫂、八一嫂、九斤老太、六斤、赵七爷等人物的树造,以细节描写为特色(重点:反映赵七爷性格特征的细节: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袍子收起、穿上、又收起;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等)表现了当时农民的愚昧、麻木、落后、腐朽,昭示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唤醒民众。

3、本文的写作背景:张勋复辟

泛读课文:

一《国殇》

1、作者: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是楚辞的开创者和发展者。《楚辞》是

我国浪漫主义诗风的源头。

2、“身既死兮魂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国殇》中的诗句。

3、《国殇》的体裁是楚辞体。

二《廉颇令相如列传》

1、本文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一篇《传记》

2、关于《史记》:《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共130篇(12本纪8书10表三十世家70列传)

3、本文一共讲述三个历史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三《山居秋暝》

1、作者:王维,唐朝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

2、体裁: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四《出塞》

1、作者:王昌龄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岑参、高适)

2、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五《游子吟》

1、作者:孟郊

2、体裁:五言古诗

六《前赤壁赋》

1、作者:苏轼

2、本文前面部分写景,后面以主客问答的方式行文。阐释了变与不变、有和无的辩证关系。

3、全文体现了释、儒、道三家对苏轼的影响。

七《声声慢》

1、作者:李清照宋朝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认为“词别是一家”,著有《漱玉集》

2、“将息”的解释:调理

八《都江堰》

1、作者: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学者

2、本文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九《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1、作者:钱学森

2、体裁:说明文

3、说明方法:下定义说明法: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

十《苦恼》

1、作者:契柯夫俄国著名小说家戏曲家,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当时社会中小人物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

2、契柯夫、莫泊桑、欧亨利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3、《苦恼》这篇文章通过讲述车夫姚纳因为自己失去儿子,内心的苦恼无处诉说,(但痛苦的宣泄又是生命自我保护的本能),所以最后只能对着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小母马诉说。反映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人与人之间已经完全失去了人情味,人还没有马有情!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主阶段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作概念的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第一章物质和意识 考点1物质的定义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考点2运动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即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相对的,即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和特殊状态。另一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考点3意识的本质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738065843.html,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考点4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程。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展开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 4.意识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 1.要正确发挥能动力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要正确发挥能动力作用,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2.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5主观能动性欲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作用;其次,客观规律的发现和运用,都需要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考点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情况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反对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物的真相。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认识事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如实地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和盲目蛮干。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考点1联系的定义及其性质 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考点2发展的定义及其实质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发展,是指事物由低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序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考点3矛盾的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738065843.html,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_3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 一. 名词解释 1.《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战国史料;纵横家思想 2.《谏逐客书》:秦国李斯;人才制度;养士之风;吕不韦;郑国渠事件 3.唐宋八大家: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中国古代第二个写作散文的高潮 4.契诃夫: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尤其以短篇小说知名,代表作举例 5.李斯:法家代表人物;秦相;谏逐客 6.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拜福楼拜为师,成名作《羊脂球》,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短篇小说之王” 二. 古文翻译。将下面这段文字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汉语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如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略 三. 简答题 1. 阅读分析茅盾先生的《香市》,请简析“香市”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色? “香市”是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主题思想:大革命后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中国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转变,农民的贫困。写作特色:即小见大;对比反衬;场面描写 2. 莫泊桑在著名的短篇小说《米隆老爹》中,在短篇小说写作的艺术上,有哪些重要特色?举小说中实例进行分析 一、倒叙手法;二、叙述人称富于变化(一三人称转换);三、肖像描写;四、细节描写;五、个性化的语言 3. 谈谈韩愈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主张(略) 四. 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1.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主要在谈论什么问题? 2.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哪两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3. 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一)1.这段文字出自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作为一代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的对比 2.对比手法,性格、治军方法、各方面对他们俩的评价 3.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略)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2011年普通高校专升本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A.《谏逐客书》B.《种树郭橐鸵传》 C.《答李翊书》D.《答司马谏议书》 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 3.《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A.契诃夫B.莫泊桑C.欧·亨利D.托尔斯泰 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B.宋祁C.司马光D.王安石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 6.“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 7.“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 8.《行路难》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9.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11.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 12.《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 A.《大堰河》B.《火把》C.《北方》D.《向太阳》 13.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小说B.散文C.散文诗D.政论 14.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A.登高临远B.睹物思人C.雨洒江天D.佳人颙望 15.《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A.赵七爷B.七斤C.八一嫂D.九斤老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孔子名丘,字________。 17.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________》。 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19.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0.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2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22.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23.《箱子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4.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25.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序论哲学一、定义1.本质: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2.功能: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二、基本问题 1.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何者第一性\\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论据:不能回避\\ 前提基础\\斗争焦点\\实践问题四条论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②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三、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本派别) ⑴定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区分哲学基本派别唯一的科学的标准。依据哲学家们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

别。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⑵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哲学史上出现过许多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但归结起来不外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浙江普通专升本真题《大学语文》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 A.苏轼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 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左传》 B.《论语》 C.《史记》 D.《战国策》 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 A.《答李翊书》 B.《谏逐客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报刘一丈书》 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 A.诗 B.词 C.曲 D.赋 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B.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 A.远远眺望 B.举首凝望 C.低头凝思 D.抬头仰望 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 A.首联与尾联 B.颈联与颔联 C.颈联与尾联 D.颔联与尾联 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 A.无乃而是过与? B.且尔言过矣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 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 是:( )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 ) 文案大全

2018年专转本大学语文试题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巧分。请将答题卡上 代表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1.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正确的一组是()。 A.哀.兵必胜(悲哀) 察颜.观色(颜色) 讳.莫如深(隐瞒) B.繁文.褥节(文章) 当.机立断(应当) 却.之不恭(拒绝) C.审时度.势(估计) 短兵相接.(交战) 分崩.离析(倒塌) D.寒花晚节.(节操) 众口烁.金(熔化)因.循守旧(因为) 2、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以汉语拼音出现的中国话语,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文化▲。 在上面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范畴 B、范围 C、领域 D、视域 3.父母让自己丰富、充实和有趣,不仅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更是对孩子价值观、生活观的▲的引导。当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足够多的共同话题,沟通、关怀和爱,一切都▲ 在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潜移默化顺理成章 B.耳濡目染顺理成章 C.潜移默化理所当然 D.耳濡目染理所当然 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种植物并不多见,主要分布在贵州和云南的北部。 B.下班回到家的时候,他看见女儿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C.我们到达地铁站的时候,他巳经走了一个多小时了。 D.这部历经十年编订而成的书稿,是集团智慧的结晶。 5.“方言孤岛”现象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这是被大多数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认可的。但是个现象是否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则使研究者将信将疑,许多从事文化史和语言史研究的,对这个问题也感到疑惑。上面这段话主要是想告诉人们()。 A.大多数研究者并不承认“方言孤岛”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 B.语言学家与文化史研究者在“方言孤岛”研究上观点不同。 C.研究者对“方言孤岛”是否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态度谨慎。 D.研究者对于“方言孤岛”作为一个复杂的存在不存在分歧。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重庆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真题

重庆普通高校专升本考 试大学语文试题真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3《大学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按题号顺序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表达了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孔子语录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就有道而正焉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的驳论方法是() A.反驳论点 B.反驳论据 C.反驳论证 D.类比推理 3.下列作品中属于论说体史论的是() A.李斯《谏逐客书》 B.欧阳修《伶官传序》 C.苏轼《前赤壁赋》 D.柳宗元《哀溺文序》 4.按《诗经》的分类,《氓》属于() A.国风 B.小雅C.大雅 D.颂 5.按古诗通常的分类,屈原的《国殇》属于()

A.七言律诗 B.五言古诗C.乐府诗 D.楚辞体诗 6.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的体裁属于()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C.五言古诗 D.杂言诗 7.体裁属于七言绝句的作品是 A.王昌龄《从军行》 B.李商隐《无题》C.王维《山居秋暝》D.陆游《书愤》 8.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张若虚 C.陶渊明 D.王维 9.将对比和比喻手法结合运用来抒情达意的诗句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0.《行路难》中用象征暗示手法来抒写人生艰难的诗句是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 D.直挂云帆济沧海 11.《水龙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刘郎是 A.汉武帝刘彻 B.三国蜀帝刘备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精讲:大同_1476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精 讲:大同 【摘要】本文为大家整理了2018年成人高考语文的课文精讲,帮你更快的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 《大同》 《作家作品》 《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着作。 大同: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 《主旨》 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克己复礼”,重建“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 《疑难词语解释》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孔子的概叹,是由于鲁国的缘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没有赶上,但是有文字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为全民所有,推选有才能的人参加管理,讲求诚信,谋求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以,人们不仅亲自己的亲人,还亲别人的亲人;不仅爱护自己的子女,还爱护别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终止,壮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长。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这种情况下,奸谋就不会产生,盗贼就不会发生,大门不用关闭,这就是大同社会。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用礼来考察道义,诚信,过错,以仁爱为典范,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对比手法) 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人事制度 选举制“选贤举能” 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精神文明 “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自然。 “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物质文明

【文选】专升本大学语文选择题

【关键字】文选 专升本大学语文选择题 (一)1. 2.C 3.D 4.D 5.D 6.C 7. 8.C 9. 10. 11. 12. 13. 14.C 15.C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诗的是() A.《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B.《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C.《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D.《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2.下列作品中属于奏章的是() A.《答司马谏议书》 B.《报刘一丈书》 C.《谏逐客书》 D.《答李翊书》 3.下列诗歌中属于律诗的是() A.杜牧《泊奏淮》 B.陆游《关山月》 C.李白《行路难》 D.王维《山居秋暝》 4.苏轼《前赤壁赋》是一篇() A.骚体赋 B.大赋 C.抒情小赋 D.文赋 5.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6.下列诗人中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的是() 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甫 7.散文诗《门槛》的作者是() A.培根 B.屠格涅夫 C.欧·亨利 D.契诃夫 8.柳永《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一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A.仕途失意 B.伤春情别 C.羁旅行役之苦 D.怀古叹今之悲 9.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A.张勋复壁 B.辫子事件 C.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D.九斤老太的唠叨 10.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清新俊逸 B.沉郁顿挫 C.苍凉悲壮 D.沉哀凄苦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A.鼎足对 B.流水对

C.扇面对 D.隔句对 1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叠字 B.夸张 C.拟人 D.比喻 13.冰心的《往事》(――之十四)是赞美大海的,作者却在开头写道:“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这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对比反衬 B.欲扬先抑 C.侧面烘托 D.铺垫渲染 14.成语“狡兔三窟”出自于() A.庄子《秋水》 B.《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C.《战国策·冯谖客君》 D.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1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 2.C 3.D 4.D 5.D 6.C 7. 8.C 9. 10. 11. 12. 13. 14.C 15.C (二) 一、单选题 1、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 )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A.岑参B.白居易C.韩愈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王安石 4、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A.陶渊明《饮酒》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

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备考资料(政治)

核心考点: 依法治国坚持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主要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价值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价值遵循) (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 3、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党制。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重庆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综合阅读和模拟题参考答案

第五节文言文综合阅读 (--)1.B 2.B 3.D 4.A 5.C (二)l。B2.C 3.A 4.C 5.C (三)1.D2.A 3.C 4。C 5。D (四)1.C 2.D 3.D 4.按照/代词,代指秦舞阳/介词,用/代词,代宫中侍卫 5.A (五)1.B2.A 3.C 4.D 5.B (六)1.C2.D 3.C 4。B 5.A (七)1.D2.A 3.D 4.C 5.C (八)1.D2.B 3.A 4.13 5.C (九)1.A2.D 3.C 4.D 5.B (十)1.C2.B 3.B 4.A 5.B (十一) 1.C2。D 3.B4.A 5.B (十二)1.D2.C 3.D 4.BE5.C (十三)1.C2.A 3.D 4.C5.A (十四)l,C 2.B 3.C 4.A5.B (十五)1.D2.C 3.A 4.D5.B (十六)1.A2.C 3.A 4.B 5.C 第五编应用文基础及写作 第一节应用文写作

1.(1)称呼。陈刚同学”应顶格写.(2)。你好”后应用感叹号.(3)“你一定可以满足我的要求”不够委婉,可改为“希望你百忙中尽量帮忙”.(4)“务必”“立即”有命令语气,应去掉.(5)落款无写信具体时间.2.(1)①”敬爱的校团委没有顶格写③”敬礼!”没有顶格写,申请人下面一行没有写上申请日期(2)①必须积极争取②是培养青年……具有四有”.五爱一品质的大学校③请批准④”执行”改为“履行” 3.①加写标题:关于保护益鸟的倡仪书②开头顶格加写:。同学们”,③正文后加写: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益鸟,为保护生态平衡出力④删去“此致敬礼。⑤在署名下面加写-2006年3月15日 4.①“七个项目全部”改为“全部七个项目”②”非常荣幸”改为”非常高兴”③。致以热烈的祝贺”改为”表示热烈的祝贺一或“致以崇高的敬礼”④取得更大的成就”改为”取得更大的胜利”(或成绩”) ⑤最后加年月日 5.(1)”衰”改为”衷”,”茅”改为”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二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二 《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 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 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 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共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 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 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水准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 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 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 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从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五、第六自然段。孟子具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 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 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能够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 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 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构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五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五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具体提出,要给民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五十者能够衣帛矣,七十者能够食肉矣,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方法。逼使自矜其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己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已掌握了论辩的主动权,梁惠王的自满情绪基本已被扫除。在论辩中已处于劣势,孟子趁胜追击,因势利导、循循善秀,提出了施行人道的具体措施。勉励他施行仁政。并为梁惠王描绘出一幅行王道的美好图景,这是应用扬的说理方法。然后以杀人怪兵器为喻,批评梁惠王没有对人民施行仁政,这是使用抑的方法,最后梁惠王只要不把责任归罪于荒年,则天下之民至焉的愿望定能实现,这又是扬。这是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点。第二个特点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文

成人高考政治必看重点题目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题目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

重庆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真题模拟

重庆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真题

《大学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按题号顺序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表示了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孔子语录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就有道而正焉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的驳论方法是() A.反驳论点 B.反驳论据 C.反驳论证 D.类比推理 3.下列作品中属于论说体史论的是() A.李斯《谏逐客书》 B.欧阳修《伶官传序》 C.苏轼《前赤壁赋》 D.柳宗元《哀溺文序》 4.按《诗经》的分类,《氓》属于() A.国风 B.小雅C.大雅 D.颂5.按古诗一般的分类,屈原的《国殇》属于() A.七言律诗 B.五言古诗C.乐府诗 D.楚辞体诗

6.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的体裁属于()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C.五言古诗D.杂言诗 7.体裁属于七言绝句的作品是 A.王昌龄《从军行》 B.李商隐《无题》C.王维《山居秋暝》 D.陆游《书愤》 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张若虚 C.陶渊明D.王维 9.将对比和比喻手法结合运用来抒情达意的诗句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0.《行路难》中用象征暗示手法来抒写人生艰难的诗句是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 D.直挂云帆济沧海

11.《水龙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刘郎是 A.汉武帝刘彻 B.三国蜀帝刘备 C.唐代诗人刘禹锡 D.南宋抗金将领刘琦 12.重复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且极力铺陈的作品是() A.李斯《谏逐客书》 B.柳宗元《蝜蝂传》 C.苏轼《前赤壁赋》 D.朱自清 《背影》 13.通体对仗,甚至一句中也自相对偶的诗作是() A.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 B.李白《行路难》其一 C.杜甫《登高》 D.陆游《书愤》 14.含有“名词作状语”成分的句子是() A.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B.却宾客以业诸侯 C.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D.函梁君臣之首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庄子?养生主》 1.论点:臣之所好者道也。论证方法:类比法 2.主旨:通过对庖丁对解牛之道的论述,阐明作者“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表达作者无为而治的思想。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表现出庖丁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4.“沭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小心谨慎的心理。 5.庖丁解牛用了3处“对比论证”:1、始臣之解牛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开始解牛和现在解牛的情 况作对比);2、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发于硎(把自己和良庖、族庖作对比);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把骨头间的缝隙大小和刀刃的厚度作对比) 【注释】 沭然:警惕的样子。如土委.地:散布。善.刀而藏之:擦拭。因.其固然:依照。硎:磨刀石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题材:议论文、奏疏 2.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久安,就必须积聚君王的恩德和道义。) 3.背景:唐代兴盛佛教道教,大兴土木。 4.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先是隐喻立论,阐明观点,再用比较的方法凸显君王不积累德义的严重后果, 最后提出治国之道。)”——作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5.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第一段/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比较论证(第二段/事实论据) 6.魏徵“谏”的艺术体现在: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复杂的治国之道变得浅显易懂;2、贬低自己,抬高 对方;3、运用对比;4、最后指出治国之道。 【注释】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傲物:瞧不起人。黜恶:除去邪恶。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亏:有损于能克.终者盖寡:完成。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大兴土木。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题材:书信体驳论 2.艺术风格:柔中带刚 3.论事原则:运用儒家“名实相符”的原则(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不符)。 4.针对对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论点进行反驳。(驳论方法:驳论点。/论 证方法:演绎论证/采用:事实论据) 5.新法是“受命于人主”——侵官新法是“举先王之政”——生事 新法是“为天下理财”——征利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拒谏致怨——早料到的 6.盘庚迁都——(事实论据)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注释】 于反复 ..不宜鲁莽:书信往来。非特:不仅仅。拳拳:专诚恳切。 《今》大钊 1.总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2.背景:五四运动前夕,作为中国未来的青年一代,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悲观厌世。 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比喻性论据 4.第一个分论点引用耶曼所说的话,为引用论证(理论论据);第二个分论点讲宇宙大化,为演绎论证。 5.“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两个事例论据分别蕴含“忧患意识”和“牺牲精神”因为屈原的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考试题和答案解析一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考试题和答 案解析一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韩愈 B.杜甫 C.白居易 D.李贺 答案:C 2.《关山月》中表现朝廷对恢复中原态度的诗句是 A.和戎诏下十五年 B.厩马肥死弓断弦 C.沙头空照征人骨 D.几处今宵垂泪痕 答案:A 3.艾青的成名作是 A.《北方》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向太阳》 D.《我爱这土地》 答案:B 4.屠格涅夫是 A.19世纪俄国作家 B.19世纪法国作家

C.19世纪英国作家 D.19世纪德国作家 答案:A 5.“三苏”是 A.苏洵、苏轼、苏舜钦 B.苏洵、苏轼、苏辙 C.苏洵、苏舜钦、苏辙 D.苏轼、苏辙、苏舜钦 答案:B 6.马伶《鸣风记》扮演的是 A.严嵩 B.杨继盛 C.夏言 D.顾秉谦 答案:A 7.《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感伤楚国国势的衰败 答案:A 8.下列属于曹操的作品是 A.《上邪》 B.《短歌行》

D.《兵车行》 答案:B 9.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边塞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答案:A 10.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陶渊明 答案:C 11.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答案:B 12.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A.《左传》 B.《史记》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3.哲学的主要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 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思维)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金木水火土;形而上学:原子组成;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守仁;“存在就是被感知”英国贝莱克。 客观:“理念世界”古希腊柏拉图;“理在事先”朱熹、“绝对精神”德国恩格尔。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矛盾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上升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需要理论指导。 2)、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