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第31讲古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第31讲古

第3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梳理?基础知识]

一、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

1. 发明:考古表明,可能在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2. 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

3. 影响

(1)公元8世纪,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

(2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3)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b)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b)

1. 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 使用

(1 )唐末至宋初:在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______________

(2)北宋:武器发明家唐福把他制作的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宋朝廷;石普制作的火球、火箭为宋真宗进行了表演;《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及三种火药配方。

(3 )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还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述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

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4)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 乂杷朴于?仙药?中说列旳好丸药”

四、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

1. 早期:公元868年(唐),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

期的印刷品。

2. 进步

(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代表作品《旌德县志》)。

(3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铜活字印刷代表清代

《古今图书集成》)。

3. 影响: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传播。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

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史料《金史》中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读史用史]史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什么?传到欧洲后对其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火药。作用:有助于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要点二印刷术的进步

史料(仿2015 -浙江9月调研)“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沈括《梦溪笔谈》

[读史用史]史料显示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唐代雕版印刷术相比,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实现

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精练?选考题组]

【例】考查对古代科技典籍的识记

(2017 ?浙江4月选考)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选项中,同时介绍指

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

A. 《抱朴子》

B.《武经总要》

C.《萍洲可谈》

D.《梦溪笔谈》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鱼和火药配方同时出现在《武经总要》,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练1情景考查四大发明的外传

(2015 ?浙江学考)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在怛逻斯战役败于阿拉伯军,唐军的一些工匠被俘,他们将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传入阿拉伯。这项发明应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解析考查四大发明的外传时间,造纸术最早,其他都是在宋元以后外传。

答案A

练2图示考查活字印刷术改进及作用

(2017 ?绍兴3月模拟)右图所示器具是元朝时的一项发明,其所起的

直接作用是()

A. 加快活字印刷的排版速度

B. 使活字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C. 促进了木活字的成功创制

D. 推进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

解析结合教材可知图示是元代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提高了活字印刷的排版速度。

答案A

练3史料考查《武经总要》对指南鱼的记载

(2017 ?温州2月测试)北宋《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工具的用法,“用时,置水碗于无风

处,平放鱼在水而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种工具的用途是()

A.鼓风冶铁

B.农业灌溉

C.斤两测算

D.方向测定

解析由“其首常南向午”信息可判断。

答案D

考点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梳理?基础知识]

一、汉字的起源和书法的发展(b)

1. 汉字的起源

(1)有人认为早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 )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以及一些器物上的铭文。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2. 书法的发展

、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C苣亭序3 “寥:£塔碑帖" 农千字丸*

三、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b)

1. 起源: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书画同源)。

2. 类型

(1)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 )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写意。

3. 山水画

(1 )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其灵魂。(2 )地位:中国画的精粹。

4. 文人画

(1)特点: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2)又称做“士大夫画”,唐代诗人王维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加试)京剧产生和发展(c+)

1. 产生背景

(1)由昆山腔形成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加上皮黄腔、梆子腔等地方戏曲声腔兴起,促成了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2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住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3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

2. 形成: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

3. 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4. 走向世界一一民国年间,京剧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史料 (2017 ?课标全国川,24改编)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

[识图解史]图示反映从金文到小篆的演变,可见其字形发生了变化。相比金文,小篆有何

特点?结合所学简述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小篆书写简单,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文字的频繁使用。 要点二中国传统书画的特征

史料一 (2017 ?浙江4月选考改编)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 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读史用史]结合图片史料一的认识反映中国山水画怎样的特征?

提示: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深远。 史料二

[识图解史]图一是风俗画,体现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

发展;图二是文人画(写意画),其精髓是什么?

提示:文人画的精髓是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重在写意。 要点三

(加试)独特的“中国歌剧”

史料一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 步四海五湖。

[读史用史]史料一反映了哪种表演艺术的什么特点?

提示: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史料二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中国戏剧舞台出现著名的“花雅之争”,

昆曲在无可奈何中

落败,京剧在吸收昆曲等戏曲剧种的基础上脱颖而出,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新的剧种。

根据人教版选修六整理 [读史用史]史料二显示京剧的形成发展深受传统剧种昆曲的影响。结合所学,谈谈昆曲衰

败和京剧兴起

宋-■?(心径春行田》

图一號择端翳廿明上河图)}

图二王覺.监墨梅冷

的主要原因。

提示:京剧吸收其他剧种优点,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词通俗易懂;而昆曲逐渐脱离人民群众。

[精练?选考题组]

【例】考查古代汉字的书法特征

(2016 ?浙江10月选考)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

A. 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特点的字体是小篆。

答案B

练1图示考查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2015 - 10月浙江选考)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该画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强调个性表现

B.追求抒情写意

C.融多种艺术为一体

D.须逼真摹写自然景物

解析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故

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故C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文人画注重写意,而非必须逼真摹写自然景物,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练2图示考查中国书法艺术特色

(2017 ?绍兴3月模拟)史家评价一位古代书法家:“破旧立新,融篆、隶法入行、楷,方

正雄健,浑厚庄严,一扫唐前期虞、褚娟媚之习,变娟为工,易媚为拙,改瘦为肥,创造了

盛唐的新书体。”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解析“方正雄健”“盛唐新书体”等信息可判断此评价为楷书。

答案B

练3 (加试)考查对京剧艺术的认识

某学校艺术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图片作为史料,他研究的艺术( )

A. 是古代绘画艺术

B.清康熙帝称之为“国粹”

C.形成于清道光年间D?民国时期走向衰落

解析图片为京剧脸谱,可知该生研究的是古代京剧艺术,排除A项;京剧形成于清道光年

间,民国时期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排除B、D项,故选C项。

答案C

考点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梳理?基础知识]

一、《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

1. 《诗经》

(1)内容: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2)句式语言特征: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3 )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后被列为儒家经典。

2. 《离骚》

(1)概况:是屈原“楚辞”体的代表作,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

(2 )句式语言特征:句式较为灵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句末常带“兮”字,在节奏和韵

律上独具特色。

(3)影响:开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主义先河,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

以“风”(指《诗经》)、“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b)

1?“诗仙”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以激情和浪漫著称,诗风雄奇豪放,瑰玮绚烂,是屈原

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反映。

2?“诗圣”杜甫:生活于唐帝国由盛转衰时代。其诗风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 以严整格律、凝重与沉郁的风格著称于世,后人称其诗作为“诗史”,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词人派别代表作特点

柳永

(北宋)婉约派《雨霖铃》

以市井风光入词,清浅婉约的语言,白描的笔

法,叙写都市的繁华和悲欢离合

苏轼

(北宋)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

古》

打破诗与词的界限,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李清照

(南宋)

婉约派《声声慢》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辛弃疾

(南宋)豪放派

《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一一作品有强烈的爱国

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

四、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b)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他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的高水平剧目。

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知识链接】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是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元杂剧是融合

宋金以来各种表演形式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

唱,因此被称为北杂剧或北曲。

作品作者成书时间内容特点体裁特点和价值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宋代著名词人及特征

史料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耆卿

(柳永)?”对曰:“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倾倒。

[读史用史]史料中“郎中”柳永和“学士”苏轼分别代表宋词怎样的风格流派?提示:婉约派和豪放派。

要点二古代文人的爱国忧民情怀

史料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离骚》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读史用史]屈原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代表,杜甫以现实主义诗作著称,但上述两诗的内容有相似之处,为什么?

提示:相似之处:忧国忧民的情怀。原因:屈原、杜甫所处时代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作者都对统治者

特别是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精练?选考题组]

例】对比考查对古代文学大家的认识

(2016-4月浙江选考)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柳永

D. 关汉卿

解析“婉约细腻”体现婉约派特征,A B项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D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故选C项。

答案C

练1 以作品评论考查明清小说

(2017 ?温州2月测试)有学者评论某一小说, 认为它结构丰富,可以被视为清朝中期精英

阶层生活的缩影,包括家庭结构、政治、经济等。该小说是()

A. 《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解析“清朝中期精英阶层生活缩影”信息综合判断该小说为《红楼梦》

答案D

练2 以唐诗切入综合考查唐代科技文化

(2017 ?宁波十校期末联考)唐代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的传播与运用也十分广

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字印刷成为唐诗传播的方式之一

B. 李白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是一位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

C. 唐代尚未出现诗歌与绘画的结合

D. 唐代晚期,诗文已经用于瓷器装饰

解析结合教材可知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瓷器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故D项正确。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奉为文人画鼻祖,C项错误;活字印刷出现于宋、李白处于盛唐时

期,A B项错误。

答案D

练3 以作品评论考查判断文学家

(2015 ? 10月浙江选考)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

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A. 李白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解析该评论中“慷慨纵横”等,体现出该词人属于豪放派的创作风格。李白是唐朝的诗人,故A项错误;柳永属于婉约派词人,故B项错误;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故C项错误;南

宋词人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人,故D项正确。

答案D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 (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中国古代某文学家被誉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

剧班头”。该文学家是()

A. 屈原

B. 柳永

C.辛弃疾

D.关汉卿

解析“梨园领袖”、“杂剧班头”等信息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 (2017 ?台州2月评估)《中国古代科技史话》中有一段描述:“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

脂、腊、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便可刷墨印书。”该印刷技术()

A. 最早出现于唐朝

B. 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C. 发明者是王祯

D. 在12、13世纪传入欧洲

解析材料描述为活字印刷术。

答案B

3. (2017 ?嘉兴3月测试)元代《王祯农书》中,专门写了一节“造活字印书法”。其介绍

当时创制的活字应该是()

A. 泥活字

B. 木活字

C. 铜活字

D. 铅活字

解析泥活字始于宋代毕昇,故A项错误;元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在其《农书》中作了记载, 故B项正确;铜活字最早见于明代,故C项错误;铅活字最早始于明代,故D项错误。

答案B

4. (2017 ?名校协作体联考)古代某一时期朝廷设立“军器监”,机构很大,有11个作坊,

其中有火药作、火作、猛火油作等。下列朝代最有可能设置该机构的是()

A. 东晋

B. 秦代

C. 汉代

D. 宋代

解析根据材料“火药作”,属于唐代火药发明后,故A项错误;秦代早于唐火药发明,故

B项错误;同理,汉代尚未发明火药,故C项错误;唐代末期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故

D项正确。

答案D

5. (2017 ?宁波十校期末联考)火药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唐代葛洪的《抱朴子》中已经提到了“火药”

B . 《武经总要》成书于1044年,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

C?火药经由波斯传至欧洲

D.清代出现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解析结合教材表述即可选出B项正确。

答案B

6. (2017 ?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用植物黄

檗染纸不仅可抗菌防蛀,而且还便于改写,因为染过的纸如遇笔误,用黄色矿物雌黄涂抹后色泽变化不大。由此,发展出了“信口雌黄”这一成语。这说明()

A.纸的应用促进文化与技术发展

B .造纸工艺改进降低社会诚信度

C.对审美的追求引发印刷术改进

D?科学与技术结合促进生产发展

解析材料显示了造纸技术的严格对古今成语的形成,体现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答案A

7. (2017 ?宁波3月模拟)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

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A. 小篆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答案D

8. (2017 ?嘉兴3月测试)右图为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的秦简部分, 该地出土的一千

多支秦简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隶化特征明显。 这说明( )

A. 隶书是从李斯创制的小篆演化而来

B. 雏形的隶书并非秦国一地所独有

C. 字体的演进是循序渐进的创造性积累

D. 秦统一文字的努力在统一六国前已经开始

答案 C

9. (2017 ?江办单科,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

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解析 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把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 交融在一起,C 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 A 项错误;“诗画合一”仅是一种 表面现象,C 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 D 项错误。

答案 C

10. (2017 ?温州中学3月模拟)“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 ___________________ 之

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中横线上最应出现的是 (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戏曲

解析 材料“豆棚茅舍,邻里聚谈……”可判断该文艺体裁应为通俗文学或艺术。 结合“言

词事实”可知应为 D 项。 答案 D

11. (2017 ?台州高三期末质检)“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据传这是李清照途经台州

时所作。下列诗词与此风格相同的是(

A.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B.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

C.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D.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12. (2017 ?温州十校高三联考) 有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

* T Jr zt i fl z r- - f yr

暑=1 哎

f 卜-一孑二

Tr 雀

+

丸甬和“和

v-f/uhi

一一

.

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中。”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印痕有着淋漓尽致体现的是()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解析《西游记》是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佛教题材小说,又融入了儒家的道德伦理纲常,

夹杂了道家养性修真的思想,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体现,故A项正确;故B、C D项错

误。

答案A

13. (2017 ?台州中学高三统练)苏轼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苏轼作诗善于借鉴和吸收民歌和神话,故雄奇豪放、瑰玮绚烂

B. 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社会人生

C. 苏轼以行书名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D. 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句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答案A

14. (加试题)(2017 ?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

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

A. 为迎合读者篡改了历史

B. 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C.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D. 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

解析根据“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正邪之分是用儒家思想的道德观来评价的,故D项正确。

答案D

15. (加试题)“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

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 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 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 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 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解析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京剧,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可知

京剧是经融合后而推陈出新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叙述了京剧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反

映其地位,故C项错误;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6. (2016-8月温州选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

有布衣 __________ ,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印刷术一旦与纸结合,欧洲传播知识的速度便空前加快,受教育的人数多到足以创

建大学的程度。近代科学奠基人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学说通过印本书的形式迅速扩散到教会无法控制的广泛读者中间。先进思想和世界观给圭寸建社会和教会带来的危害,一点不亚于

重型火炮。新教徒解释和发表的圣经,剥夺了罗马教皇过去靠手抄本垄断基督福音的特权。

为使大众看懂,用民族语言印出的书向至高无上的拉丁文提出挑战,使各民族语言和文学发

展,因而提高了民族国家的意识。一句话,欧洲没有纸和印刷术,就谈不上有近代科学文化。

――潘吉星《中国对欧洲近代

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材料一下划线处应填入的人名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与雕版印刷相比活版

印刷术的优点。

(2 )中国印刷术经由哪个国家传到西方?根据材料二,分析作者为何认为“欧洲没有纸和

印刷术,就谈不上有近代科学文化”。

答案 (1)毕昇。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的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

化的传播。

(2)波斯。因为纸和印刷术加快欧洲传播知识的速度,受教育的人日益增多,冲击封建社

会和教会的势力,促进各民族语言和文学发展,提高民族国家的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