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远程医疗

班级:11信工2班

姓名:祁先涛

学号:20110702078

任课老师:胡芳

分数:

远程医疗会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远程医疗的概念:

1.1 简介

所谓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的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的意见。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远程医疗不仅仅是医疗或临床问题,还包括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问题,并且需要把它们集成到网络系统中。

1.2 发展史

1.远程医疗的发展历史电信技术的发展对医疗保健业的改革有巨大的影响,对于目前困扰医疗保健普及系统的种种问题,最新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措施。但是,到目前为止,远程医疗还仅仅是作为很多业务普及问题解决措施的一部分。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处理和电信技术,以声像、图形或其它形式传递医学信息,用于诊断、治疗、研究和培训等工作。

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处理和电信技术,以声像、图形或其它形式传递医学信息,用于诊断、治疗、研究和培训等工作。在美国有很多州都在开发远程医疗项目,美国联邦政府对于研究远程医疗在医疗保健业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浓厚的兴趣。远程医疗最初的定义是指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利用电信信道,彼此之间进行通信交流,其目的是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普及性。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远距离诊断的概念。从50年代末期起,已有很多人对利用电信信道联系身处异地的医护人员这一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电信信道还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其中可能是较基础的,如电话、传真机,也可能是很尖端的,如专用医疗仪器的双向交互式声像交换。医学遥测技术在信息传输方面也可发挥作用。技术与特定信息交换的具体配置可能不尽相同,但共同的因素包括:病人、医护人员、专家及其不同形式的用以在至少两方之间传递

医学信息的电信号。目前,远程医疗已可用在农村、内陆、城市和其它地方,甚至包括太空,可用于心脏科、脑外科、精神病科、眼科、放射科及其它医学专科的治疗。

2.美国乔治亚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远程医疗网络乔治亚州教育医疗系统(GSAMS),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远程教育和医疗网络。乔治亚州后勤部经营一个通信网,这个网可以进行有线、无线和卫星通信。远程医疗网是GSAMS的一个主要部分,它利用光纤按照从中心向外辐射的方式,将大量的点和二级、三级医护中心联系起来。由于医学发展趋于专门化、技术化,医疗保健人员和设备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只能凭借其有限的资源,或者不得不安排病人到城市地区接受专门治疗。乔治亚远程医疗系统已经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乔治亚医学院(MCG)远程医疗中心1991年成立时,仅在乔治亚州伊斯特曼的一家乡村医院设有几个远端站点,几年来一直稳步发展。全州远程医疗发展计划实施后,截止到1995年第一季度时,乔治亚州共有59个完全开业的远程医疗点,病人不必远离家乡,只要通过双向交互式声像通道,就可接受专门治疗。

3.从依阿华大学的虚拟医院到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医学美国依阿华大学放射学部的多媒体实验室为未来的虚拟医院提供了一个原始的模型。网络上的这个虚拟医院采Internet 现有的通信标准和WWW技术,把整个医院各个科室的内外部环境,以多媒体知识库系统的方式尽可能逼真地在网络上再现。它的出现给医生、患者及所有从事卫生保健事业的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以真实的医院科室环境为基础的多媒体知识库,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医疗咨询服务,还可以为院外乃至边远地区的开业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提供生动的教学素材。目前,许多医院开始效仿依阿华大学的这种做法。网络虚拟医院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最好的医院、最好的科室和资深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近两年来,虚拟现实成了一个热门的词汇,有时甚至成为Internet的代名词。这主要与基于超文本技术的WWW的出现及其被广泛采用有关。WWW技术使多媒体技术在几乎覆盖全球的Internet上得以实现,网络上人—人、人—机交互更趋于自然,使Internet实际上成为一种网络化的虚拟现实。网络虚拟现实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虚拟医院、远程医疗、虚拟图书馆、虚拟医疗产品展览中心及虚拟实验室等在网络上的出现。把远程医疗想象成虚拟医院服务的延伸可能更容易理解。医院医疗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照相机和摄像机等设施把大的医疗中心和医生诊室乃至病人的家庭联系起来,从而缩小甚至消除了地域环境限制造成的医疗质量上的差别。

1.3 应用

Icloudsoft主要采用客户/服务器框架结构,将支持分布式并发和多媒体处理的Sybase 数据库作为主要的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用以存放病史资料和医学信息(包括管理信息等)。并且利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即时通讯平台作为远程专家会诊的技术平台主干,选择适合不同

带宽(64K~2Mbps),特别是低带宽、支持局域网特性的系统来实现远地和本地面对面的会诊,以达到传统医学处理的"望、闻、问、切"的技术要求,进而利用"共享白板"和"共享应用程序"等主要模块来实现两地的技术交流,以达到远程学习和培训的目的。对远程传输的图片(包括各种X光片、CT图、超声波图等)保持基本无失真、高灰度级的快速传输,为专家提供诊断的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模型的技术细节作了较有针对性的考虑和研究,在符合应用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做到低成本、高效益。随着远程医疗的发展,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应用的远程医疗系统必将步入千家万户,为入网用户提供更广泛的医疗保健和咨询信息。具有21世纪特征的"网络虚拟医院"的建立和实现将是远程医疗系统对传统医疗的一次观念性的变革。

二.远程医疗会诊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 引言

远程医疗会诊是近几年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疗会诊服务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将病人病历资料的电子数据(包括放射线片、化验报告单等辅助检查)传输到另一个地方,通过专家会诊,提出诊疗方案。远程会诊的实施,对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减少病人转诊费用、提高医院社会知名度、促进不同区域间学术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为跨地区间提供医学信息和服务,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但目前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本文对远程医疗会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医患双方认识不足

远程会诊是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促进了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是医患双方对于远程会诊的理解和认识不足。一方面医务人员对这项技术了解很少,对其意义和作用感知不深;有些医师的思想守旧,不愿意使用远程会诊这项新技术,认为这是对自己医术的怀疑,受虚荣心影响,即使遇到疑难杂症,也不愿意使用远程会诊请教专家。另一方面大多数患者对于这种新的医疗服务方式的特点不了解,不愿轻易尝试这种新技术,结果在寻找医生的过程中,耽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加重了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提高医患双方对远程会诊的认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2.2.2 病人的资料不完善

由于申请方医院医师的技术水平和医疗条件与会诊方医院有一定的差距,双方在会诊前如果缺乏必要的沟通,申请医师容易在采集会诊病历资料的过程中遗漏一些他们认为并不重要的信息,导致病例不完整。如只是对病例进行简要记录或转抄,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描述得不够全面,缺乏准确性和高质量的辅助检查,这些都影响了会诊专家对所提供病历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判断。其次,远程会诊传送的图文资料不精确,导致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作人员对图形图像重建技术不熟练,出现图像模糊不清、颜色失真,与真实数据偏离很大;另一方面,远程会诊与亲自阅片相比,资料影像的清晰度有区别,影响诊断的准确性[2]。

2.2.3 费用过大

远程医疗服务费用超出了中层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因此目前远程医疗市场非常小。同时,由于远程医疗服务的大部分费用由电信运营商作为通讯费用收取,服务提供方只收取很少一部分会诊咨询费用,被咨询专家的劳务技术价值没能得到公平合理地体现,阻碍了医生参与的积极性。

2.2.4 远程医疗会诊专家资格认定与管理混乱

会诊中心专家的技术力量和应诊的及时性,是远程医疗会诊顺利实现的首要一环。传统医学模式中,完成从住院医师到医师的角色转换,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并有较完善的规定,但对于远程医疗会诊,专家资格的认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将会影响远程会诊的质量,不利于远程会诊的发展。

2.3 应对策略

2.3.1 加大远程会诊的宣传力度

远程会诊是一项新技术,它的优越性和特点并没有得到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充分理解和认识,因此,要对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做好宣传工作。让医务工作者明白,采用远程会诊并不是对自己业务水平的否定,而是一次学习和提高自己业务技术水平的机会,应克服封闭自守的思想,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荣誉感,以及对患者的责任感,了解远程会诊的意义及相关操作程序,克服思想上存在的顾虑,使远程会诊能更好地利用医务资源,更好地服务患者。

2.3.2 制定相关政策

针对远程会诊费用昂贵的问题应从节约传输数据时间、节省电话费用入手。首先在病例资料准备上避免重复,精心挑选辅助检查项目,尽量减少数据量的传输,从而减少通讯费用。

在线会诊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减少会诊时的通讯时间。针对农村人口,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制定相应的惠民政策,让他们可以享受廉价的远程医疗服务,农村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应重点采用费用较为低廉的存储再发送模式。

2.3.3 完善病人的资料

首先要加强申请医院和就诊医院在会诊前的沟通,避免漏掉申请医师在采集病历的过程中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其次,远程会诊工作人员一定要精通计算机知识和医学知识,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和传送远程会诊所需要的各种病人资料。

2.3.4 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会诊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医院加入其中。首先,有关部门要制订具体的会诊医师医疗道德规范和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诊医师管理和制约机制,确保参与会诊的专家都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医疗人员,保证远程医疗会诊及时、有效、安全。其次,对于技术操作人员,必须要求其既有医学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又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知识和操作技术,以保证远程医疗会诊的顺利实现,避免出现非医疗技术误差,影响诊断;另外,若操作人员对会诊病人的资料准备不足,病例资料缺乏完整性,也会影响专家对疾病的判断,因此,远程医疗会诊技术操作人员应该由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卫生人员担任,上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同时还应该增强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服务质量。总之,要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以促进远程会诊的发展。

2.4 结语

目前,远程医疗会诊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被运用到远程医学中,远程医学将在医疗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在实践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远程会诊这项新技术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医院的医、教、研工作能发挥出具大的作用,让更多的患者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伍.远程医疗会诊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2010,(9):277.

[2] 金开宇.关于远程医疗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7):65.

[3] 吴丽.远程医学的发展现状与屏望[J].医学信息学, 2006,(8): 906.

浅谈我国远程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浅谈我国远程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摘要数据库中使用“(远程 or 网络 or remote or network or telemedicine) and (医疗 or 医学or medicine or medical )”进行检索,并用mems命令统计PA字段,可以统 计与远程医疗技术国内专利申请的申请人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CNABS库国内远程医疗申请人分布图 在SIPOABS数据库中使用“((remote or network or telemedicine)and (medicine or medical or diagnos+ or educat+ or consult+ )) or ((remote or network) and (monitor+ or collect+ or detect+ or measur+) and physiology+)”进行检索,并用mems命令统计PA字段,可以统计与远程医疗技术全球专利申请的申请人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SIPOABS库全球远程医疗申请人分布图 由上图可知,远程医疗的国内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大部分为国外知名大企业和 国内知名高等院校,且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量相对而言较少,说明国内远程医疗技 术相对落后。国内企业的远程医疗技术的专利申请较少,申请量排名在前10位 的国内申请人均是高校申请人,从某种角度说明,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研究还主 要集中在理论阶段,产业上的应用还相对落后。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 国内的远程医疗的专利申请最多,国内高等院校中浙江大学的远程医疗技术专利 申请量最大。因此,在以后的涉及远程医疗专利申请的审查中,应当重点关注上 述企业和高校,必要时对其进行检索,并在非专利库中追踪相关学者,以提高检 索效率。 远程医疗技术的全球申请中排名靠前的均是国外知名企业,其中株式会社东芝、杜邦公司、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量排名前三。由此可见,远 程医疗技术当前的应用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经济效益的。外国企业的高申请量提 醒了在检索过程中,应当注重外文库的检索。 同时,在统计申请人的过程中,发现高校和申请人在/pa字段的表达有较大 差异,因此,在检索的时候要注意中英文混检,申请人的表达也要使用不同的表达,避免漏检。 五、总结 本文对远程医疗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从技术起源背景、关 键技术、相关专利分析三个部分讲述了远程医疗技术的特点。通过对上文分析可知,远程医疗技术是一种正在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技术,国外的相关技术已经相对 成熟,且已经大量应用于医疗领域,而国内还注重于理论研究,相关应用较少, 但该技术不断有新的发明专利推出。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进步,实际应用的提升,远程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牟蓝,金新政.远程医疗发展现状综述[J].卫生软科学,2012, 26(6):506-507. [2]马豪,陈荃,秦盼盼等.国内外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2):36. [3]刘阳.浅谈远程医疗的应用于发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 968-969. [4]张志彬.远程医疗的应用及发展现状研究[J].Medical Equipment, 2008,21(12):6.

远程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远程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远程医疗概念界定 从广义上讲,远程医疗是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特殊环境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 从狭义上讲,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影像学、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等医疗活动。 另外,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含影像、超声、核医学、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 然而,更加直观的描述是,远程医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B2B,就是机构对机构,两个不同的医疗机构的合作;一种是B2C,直接对医疗机构以外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国际远程医疗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Wittson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用于医疗;同年,Jutra等人创立了远程放射医学。此后,美国不断有人利用通信和电子技术进行医学活动,并出现了Telemedicine一词,现在国内专家统一将其译为“远程医疗”(或远程医学)。在此基础上远程医疗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远程医疗在此期间开始出现,并侧重于研究性探索和局部试点应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现代通信新技术推动了远程医疗迈入第二阶段,在此阶段,远程医疗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而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视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了第三代远程医疗发展,具有远程动态监测血压、血糖、心电等功能的众多智能健康医疗产品逐渐面世,远程医疗逐步走出医院大门,走向社区。 图表国外远程医疗发展阶段

视频系统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只在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行业需求分析 “看病难”已成为社会性问题,一直困恼着中国医疗服务。由于国内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基本分布在大中城市,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以分布在大城市为多,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高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 借助于网络音视频系统,使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画、语音的综合传输,而且完成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画的沟通,实现对远程医疗就诊、远程医学学术讨论的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随着高清音视频技术的发展,高清晰的医疗影像资料都可以基于网络进行传输。因此,远程医疗会诊在医院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部署和应用。 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远程医疗不仅仅是医疗或临床问题,还包括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问题,并且需要把它们集成到网络系统中 “AnyChat即时通讯平台”是一套跨平台的即时通讯解决方案,基于先进的H.264视频编码标准、AAC音频编码标准与P2P技术,支持高清视频,整合了佰锐科技在音视频编码、多媒体通讯领域领先的开发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经验而设计的高质量、宽适应性、分布式、模块化的网络音视频互动平台。

远程医疗概述

远程医疗概述 第一节远程医疗系统及其服务模式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定义:特指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实现的对于远地对象的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的三部分: ◆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即医疗服务源所在地。具有丰富的医学资源和诊疗经验。 ◆远地寻求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可以是当地不具备足够的医疗能力或条件的医疗机构,也 可以是家庭患者。 ◆联系两者的通信网络及诊疗装置。 1.远程医疗系统的组成功能 (1)远程医疗系统的组成 远程医疗系统的组成包括医疗中心和医疗站点、医疗信息中心。 医疗中心和医疗站点。医疗中心和医疗救助中心,地区中心站、远程站即远端医疗站点,配备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还有专家、医疗人员和医疗对像(家庭和个人、战士、野外工作人员、宇航员、水下及特殊环境工作人员)。 医疗信息中心。医学中心数据库、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等,这是远程医疗的基础,它包括有足够的医疗信息,而且通常是以数字化格式存储的,如x光片,MRI,CT及其他图像、化验分析单、检验报告、处方、帐单、可供各站点共享使用。 (2)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 远程医疗系统从功能亡基本可分为远程医疗监护、远程诊断和会诊、远程手术及治疗。 远程医疗监护。可对远端患者的主要生理参数,如心电、电压、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有的可提供医学咨询和指导。这类系统可用于对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残疾病人的居家监护,还用于对野外工作队、探险队、宇航人员的医疗监护。简单的如远程心电监测、心电BB机等。较高级的系统可以传输静态医学图像、诊断单、化验单、生理参数监测(ECG、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以便于医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远程诊断,医疗指导。这类系统能实现远程医疗咨询、指导。 远程诊断和会诊。这是日前广泛发展的远程医疗,它需借助于PACS和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中心的专家通过观察远端患者的医学图像和检测报告进行诊断和会诊。它可以传输静态医学图像、诊断单、化验单、生理检测报告等,有的还具有传输动态图像的能力,可以从远程监护患者状态。医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远程诊断,医疗指导,实现远程诊断和会诊。为医疗水平较低的远端医疗场所的医生提供咨询建议,共同作出正确诊断。 远程手术及治疗。这是一种可控交互式远程医疗系统,使用虚拟现实和医用机器人(智能机械手),对远端患者施行必要的手术治疗和处理。这是目前国外努力的方向,也是国外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实现远程手术,对医学电视、遥控、精密机械、传感技术、高速数据传输、数据压缩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就远程医疗系统的实际功能看来,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和水平主要取决于医疗信息的含量和容量、传输能力以及实施远程医疗救助的能力。 2、发达国家远程医学诊断和治疗系统的服务模式 在远程医疗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美国和西欧国家发展最快。他们在远程诊断、远程会诊、X光片和CT图形的远距离传输、远程挂号、远程学习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方面的高速发展和日臻完善,医学信息学、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以及为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和满足社会对高水平医疗的需求促进了远

浅谈远程医疗服务建设的现状及建议--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为例

浅谈远程医疗服务建设的现状及建议--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为例 发表时间:2019-03-20T11:19:05.0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作者:刘朋马艳萍陈宇佳[导读] 目前,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人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医疗行业正面临发展转型时期。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64600) 【摘要】目前,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人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医疗行业正面临发展转型时期。为解决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等系列问题,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鼓励各级医院间建立医疗联合体、“互联网+医疗健康”、“健康中国2030”等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远程医疗服务的建设成为了医疗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部分。然而远程医院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发展现状仍然存在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医院远程医疗互联网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91-01 正文: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在国家号召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鼓励下,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积极开展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工作。我院于2015年9月正式开展远程影像至今,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为中心,共签约了29家医院,辐射区域包括云南,贵州,重庆。传片量总共13万人次,有效报告量10万人次,每年报告量都在持续增长,增长率达到了30%。远程心电项目从2017年3月正式开始运行,签约医院37家,心电项目运行至今,共有1200人次实行了心电和血压的诊断。常规心电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 医院的远程会诊基本情况:与上级医院的合作:我院于2004年接入上海白玉兰系统,平均每年开展10余例次;于2014年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系统,截止目前共开展50余例次。与下级医院的合作:我院自建系统,共吸纳基层单位、合作医院共31家,除建成初期完成3例外,没有基层单位申请会诊。2017年下半年,由泸州市卫计委发起的“泸州市远程医学服务平台”,我院申请为三个上级医院之一,此系统纳入了泸州市所有基层单位、乡镇卫生院。截止目前,仅推行期间我院完成了4例,均未收费。 我院的远程医疗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远程影像中心自建立以来,平均每月阅片量达2000多例,但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影响,提升在西南片区的影响力。签约单位虽已达到40家,但实际上传数据的仅有10来家。公司在进行市场拓展时存在报价太高的问题。 远程心电中心自2017年建设以来,一年多时间共接收远程动态心电并诊断不到1000份,动态血压仅100个。2018年近半年接收远程动态心电并诊断不到400份,动态血压30个,市场占有率急需提升。静态心电QRS波失真,波形调节框看不清楚;动态心电的起搏分析功能缺失,其他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公司方提供的软件准确性得不到保障。与公司方费用结算的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此外基层单位受地方政策保护;已签约单位的医师积极性不高。目前动态心电及动态血压的使用率不高,需尽快拓展静态心电的市场。 远程会诊存在收费标准不合理的问题。目前,泸州市物价局远程会诊定价为230元/小时,按照此标准,每例次会诊收费不足230元,除系统维护费、会诊医生补助外,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处于亏本状态。其次,远程医疗相关管理办法欠缺。相关上级单位或部门未出台相应的“远程医疗管理办法”,涉及协议签订、发票开具、医生补助等运行细节无参考标准。推行力度不够。因标准、管理办法等缺失,远程会诊在各医疗机构中宣传力度不够,推行情况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与医院合作的公司方对外应大力开拓创新,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在进行市场拓展时,应根据市场变化,灵活机动地调整与基层单位的服务价格,以吸纳更多的单位签约。同时也要努力调动基层医生的积极性。此外要定期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远程医疗工作相关情况,取得医院的帮助和支持;公司内部应切实履行好软件开发调试、费用结算的义务,确保与医院的合作顺利推进。 医院相关科室、部门应全力配合第三方公司,加强对外联系,积极主动做好宣传工作,提高远程心电的签约率。医院对内应完善制度,鼓励协作。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等,促进远程医疗服务的开展。对外,积极争取,加强宣传。一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包括管理办法,物价标准等;二是依托“医联体”建设,加大远程医疗服务在基层单位、兄弟医院的宣传力度,提高医院影响力,医院相关部门可在合作单位中建立远程医疗专科联盟,联合影像科室和心电科室不定期开展心电、影像科目的学习和培训,对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实现基层医院的技术升级。

远程医疗运营合作协议附医院收费标准

远程医疗运营合作协议 甲方: HH市人民医院 乙方:北京XXX科技有限公司

经甲乙双方协调沟通:本着公平公正、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运营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1、甲方将和乙方合作,并委托乙方负责远程医疗系统的运营工作、软硬件设备技术支持和远程医疗服务财务结算等工作(附件)。 2、甲方需要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有不少于2名业务管理人员和1名系统维护人员;医院明确远程医疗机构的院级主管领导;远程医疗职能机构需要具备在全院进行资源协调的能力;远程医疗机构需要逐步建立起与医院内部相关部门的联系。 3、甲方要制定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远程医疗奖惩制度、考核标准,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工作。 4、甲方要建立本单位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和教育资源库,并组织开展远程医学教育、专家讲座和其它业务培训。 5、甲方积极做好本单位远程医疗服务的宣传推广工作。配合乙方加快拓展外联入网医院的推广工作。 6、甲方负责协调医院专家资源,做好合作的衔接工作,确保会诊顺利进行。 7、甲方安排独立远程会诊室,要求空间在40平米以上,能够满足远程会诊工作的应用要求。 8、甲方保证远程会诊的时间安排,以收到完整的会诊病历资料开始算起,一般(普通)会诊在2个工作日内安排有关专家及时会诊,重症急症会诊应在工作日时间4个小时内安排会诊,每个视频会诊时间为30分钟以内。

9、甲方提供不低于10兆互联网专线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10、汇款账户信息: 户名:HH市人民医院 开户行: 帐号: 二、乙方的权利及义务 1、乙方按照本协议约定于每月5日前与甲方完成对账,并于5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支付远程医疗服务费,甲方开具同等额度的服务发票。 2、乙方有专门的运营负责保障各入网医院的系统和日常运营服务,保障运营和运维工作,跟踪回访应用效果,及时调整运营方案,提高系统使用率。 3、乙方负责向上对接国家级专家医院资源、向下对省内县级医院。 4、乙方在全国已有160家已建三甲医院,包括:301总医院(需交入网费)武警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二炮总医院、西京医院、各大军区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湘雅医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等,可陆续免费对接。另外,可根据HH市人民医院的需要,对接一些其它国家级医院的资源。 三、协议变更、终止及违约责任 1 、甲、乙双方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本协议,若发现另一方的行为严重违犯本协议,严重违背商业道德和法律或损害对方利益,可以书面通知另一方要求停止或纠正该等行为;若另

浅谈我国远程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浅谈我国远程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6-12-19T10:16:13.5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8期10月上作者:黄长霞 [导读] 随着医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疗中以辅助医疗诊断或治疗。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 一、前言 随着医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疗中以辅助医疗诊断或治疗,例如计算机处方、药物或食物的发送计算机化、医疗设备的计算机本地控制、医疗专家系统或远程医疗,从而实现医疗的智能化,日渐成为一种趋势。其中,远程医疗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的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交互方式,主要用来诊断、治疗疾病,监测人体生理参数的变化,实现在生命体自然状态下的直接测量和控制。我国的远程医疗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相差较远,但近几年国内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申请的专利量也在不断增加。图1展示了1985-2013年全球申请量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日渐成熟,其专利申请量也在快速增长。 图1 1985-2013年远程医疗全球申请量统计图 同时,检索过程中,在寻找准确的分类号和关键词方面都存在较多疑惑,因此,亟需全面掌握这项前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从而高效准确地获取对比文件。 二、远程医疗技术起源及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健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医疗服务的速度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伴随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集医学、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于一体应运而生,并在全球卫生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1994年,国际远程通讯联盟(ITU)远程通讯发展局在一次世界远程通讯发展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远程医疗的问题。远程医疗一般都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其核心特点就是跨越了空间障碍,提供非现场的医学信息和服务[1-3]。 远程医疗不仅能提高医疗机构的知名度,取得良好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远程医疗逐渐成为一种为政府、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及其家属普遍接受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可以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条件好的医疗机构为异地的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健康护理服务,也可以为异地的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咨询、手术指导等[4]。 三、远程医疗的关键技术 远程医疗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疗教育和咨询、远程医疗监护。 3.1 远程医疗会诊 远程会诊通过网络,专家既能及时获得病史、检验报告和各种影像资料,又可以观察患者,并与患者视频语音对话;既可以与现场的医生面对面展开讨论,且可以指导与观察现场医生进行医疗操作,还能够立即送达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犹如专家亲临现场会诊。通过远程医疗会诊,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还可以及时得到专家的远程会诊咨询服务,可以大大改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降低医疗成本[5]。 3.2 远程医疗教育与咨询 远程医疗教育可以通过视频录像或远程会议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医疗领域的各种信息、知识以及一些医技操作的一种途径,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将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医药动态、课题研究成果、教学查房、手术演示等。这种教学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带着兴趣和激情去学习[6]。 3.3 远程医疗监护 基于无线通信网的远程监护系统一般都由监护终端、无线远程传输网络和医院或社区监护中心组成,主要用于实现患者生理数据的采集和实时传输。近年来,生物医学传感器和监护终端趋向小型化和便携化,与无线远程传输网络结合起来,使患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而不必受监护装置的限制。一般用于远程监护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主要用于采集人体生理指标,或者对某些医疗设备的状况或者治疗过程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一定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监护中心的设备。医疗设备直接自动收集患者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库,远程实时监护患者情况。PLC技术、Zigbee技术、WCDMA-3G宽带传输技术、RFID 技术、H.264 的音视频编解码传输和传感器技术等都已应用到家庭远程监护中,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物联网智能通信网关、智能家庭的医疗数据平台、智能家电远程统管平台、音视频远程互动监控平台等也正在进行[7]。 四、远程医疗相关专利分析 4.1申请人分析 在中文摘要数据库中使用“(远程 or 网络 or remote or network or telemedicine) and (医疗 or 医学 or medicine or medical )”进行检索,并用

远程医疗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远程医疗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来源:医点网作者:医点网发布时间:2007-06-02 从传统医学处理模型到远程处理的转化 人吃五谷杂粮,天有冷热寒暖,大地苍翠凋萎复始,人置其中常会阴阳失调,生病的事人皆 有之,概莫能避。但传统的认识是病人求医称"看大夫",医生诊病为"看病"。事实上,"看病吃药"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并不能准确、全面的做出求医问病的表述。 医学信息,当然不仅仅指简单的数据,而是医疗处理的基础。一个医疗方案的制定和某种 病况的推断都要依赖于我们所说的医学处理信息。所谓合作(如会诊),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 的交换。而在医疗处理中,信息的交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处理的媒体和交换的手段。用逻辑的观点来看,在医学工程和医疗科学中的信息流动可以用下图来描述。传统的医 学研究和处理模型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信息流图来实现的。 @@50D25000.GIF;图1 传统医学处理中的医学信息模型@@ 一个传统的医学处理常常包含了治疗、比较和认知这三个阶段。 在治疗阶段中,常常需要病人和医生面对面地交互。这个阶段交流的信息实际上是记录 病人的一些病史和病历档案,并将其保留较长的时间,用作今后在治疗和诊断时参考。 在比较阶段,需要医生对病人的病史及其它档案资料做详细的分类和整理。这个阶段信 息的处理,一方面是通过对各个病人的资料做横向比较,有助于对某个病人的治疗;另一方面 也是教育和培训的要求,有助于对实习医生的培养。 对于认知阶段,则需要医生和科研人员的配合。在经过研究人员反复统计和试验后,人类 对疾病的认识常常会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人们所掌握的医疗知识和医务人员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意见就来自于这样千百次的试验和研究。 由于地域的限制和医疗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传统的医学处理常常需要一些额外的旅途和 交通费用,在上图中,从一个环节到另一环节的信息处理过程常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处理的开放性的远程医疗系统T elemedicine System)成为可能。 二、国外远程医疗系统发展概况 1.远程医疗的发展历史 电信技术的发展对医疗保健业的改革有巨大的影响,对于目前困扰医疗保健普及系统的 种种问题,最新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措施。但是,到目前为止,远程医疗还仅仅是作 为很多业务普及问题解决措施的一部分。 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处理和电信技术,以声像、图形或其它形式传递医学信息,用于诊断、 治疗、研究和培训等工作。在美国有很多州都在开发远程医疗项目,美国联邦政府对于研究远程医疗在医疗保健业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浓厚的兴趣。 远程医疗最初的定义是指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利用电信信道,彼此之间进行通信交流,其目 的是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普及性。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远距离诊断的概念。从50年代末期起,已有很多人对利用电信信道联系身处异地的医护人员这一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电信信道还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其中可能是较基础的,如电话、传真机,也可能是很尖端的,如专用医疗仪器的双向交互式声像交换。医学遥测技术在信息传输方面也可发挥作用。 技术与特定信息交换的具体配置可能不尽相同,但共同的因素包括:病人、医护人员、专 家及其不同形式的用以在至少两方之间传递医学信息的电信号。目前,远程医疗已可用在农村、内陆、城市和其它地方,甚至包括太空,可用于心脏科、脑外科、精神病科、眼科、放射科及其它医学专科的治疗。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也得以发展,如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便成功地

远程医疗应用平台

远程医疗 一、背景 移动医疗在2015年爆发后,基于移动医疗下的远程医疗已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随着远程医疗的落地,也让医院、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尝到了“互联网”+医疗的甜头。为此,国家还相继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地探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远程医疗连接医院,走进社区,走向基层,面对个人提供定向个性化医疗服务。 二、解决方案 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是一项深化医改的惠民工程。基层医院是开展远程医疗的重要参与者,除了依靠行政手段、财政支持和大医院配合,也需要引用专业远程医疗系统来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技术架构图 首先,利用移动医疗云,将区域内的各级医疗机构资源进行整合。根据不同基层医院的需求,实际落地的帮助医院搭建了区域性医联体、专科/临床专科医联体、医教研医联体,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打通区域性三级甲等医院、二级医院、一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业务、数据、信息通道,共享电子病历系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更可在需要时连接北上广高端医院专家进行诊断,将上下端医院有效连接起来,打破了地域限制,可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本区”,患者无须长途跋涉就可快捷享受大医院的同质化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系统 其次,利用远程会诊系统满足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求。基层医院可与当地养老机构合作,利用摄像头和麦克风等手段医生可完成对病人的基本望和问,通过移动手机APP,老人可以直接与医生点对点咨询,了解病情后,老人可直接预约挂号会诊科室或者医院提供上门看诊服务。除了远程咨询会诊外,还可以远程监护和远程探视,通过远程监测平台,可监控养老院各个房间内老年人的详细情况,自动收集和评价老人的体征数据,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利用远程探视系统,医生与家属可以随时随地关心老人,给出最新医嘱,稳定情绪,加快康复。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县人民医院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为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异地专家的诊疗指导,更好地救治患者,提高我院医疗服务水平,贯彻落实省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推进会的精神,根据《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 建设以省卫计委指定的三级医院为中心,连接我院的远程会诊系统,逐步扩大覆盖面,实现远程会诊、监护、预约、手术指导、教育等远程医学活动,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 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信息科、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院长为一把手,亲自抓此项工作。明确各成员职责,各司其职,积极做好远程医疗工作。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此工作的指导和业务培训。成立远程医疗中心,负责远程医疗具体工作的实施。 2.制定远程医疗的工作制度 制定出有利于远程医疗工作开展实施的制度和流程。有关规章制度应包括:远程医疗信息保密制度、远程医疗病案安全管理制度、远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远程医疗损害风险

和责任分担制度、远程医疗奖惩制度等。 3.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

4.建立远程医疗专家库 建立远程医疗专家库,成员均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也是我院各领域带头人,业务精湛的资深专家,专业涵盖了内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及儿科。 5.远程会诊室建设 设置远程会诊室,完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确保远程医疗工作顺利实施。硬件指房屋、设备和人员等,软件指制度规范和远程医疗操作系统等。 三、工作要求 医院必须建立健全远程医疗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远程医疗的规定,规范医院远程医疗管理,推行远程医疗业务,以此减轻群众负担,惠及患者,全面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

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XXXX技术方案建议书 (版本v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9-08-20

目录 目录 (2) 1综述 (6) 1.1远程医疗概述 (6) 1.2项目背景 (6) 1.3项目建设目标 (8) 1.4项目建设内容 (9) 1.5项目建设依据 (10) 1.5.1招标要求 (10) 1.5.2建设原则 (10) 1.5.3标准规范 (12) 1系统需求分析 (14) 1.6需求分析 (14) 1.1.1XXX大型综合医院 (14) 1.1.2XXX基层医院 (15) 1.1.3政府部门 (16) 1.7网络分析 (16) 2项目方案 (17) 2.1组网拓扑 (18) 2.2业务功能规划 (19) 2.2.1视讯平台功能特性 (19) 2.2.2远程会诊功能 (20) 2.2.3远程接诊功能 (21) 2.2.4床边会诊/移动查房功能 (22) 2.2.5远程手术示教/观摩功能 (23) 2.2.6远程医疗教学功能 (24) 2.2.7远程监护功能 (25) 2.2.8远程探视功能 (25) 2.3设备配置 (26)

3关键产品介绍 (28) 3.1会诊中心 (28) 3.1.1三屏会诊中心 (29) 3.1.2五屏会诊中心 (29) 3.2专家会诊室 (30) 3.2.1远程影像会诊室 (31) 3.2.2远程心电会诊室 (31) 3.2.3远程病理会诊室 (32) 3.3医疗推车 (32) 3.3.1医疗推车标准版 (34) 3.3.2医疗推车高级版 (35) 3.4手术推车 (36) 3.5接诊推车 (37) 3.6医疗教室 (37) 3.6.1小型远程医学教室 (37) 3.6.2中型远程医学教室 (38) 3.6.3大型远程医学教室 (38) 3.7医疗指挥中心 (39) 3.8远程探视室 (41) 3.9医疗视频数据采集器 (41) 3.10探视软终端(不推荐) (42) 4华为远程会诊解决方案主要特点 (43) 4.11080P60高清双流,为精准诊断和全息示教提供高品质保障 (43) 4.2超强接入,支持最广泛的医疗设备接入和远端切换控制 (44) 4.3支持丰富多样的远程医疗教学场景 (45) 4.4与医院信息系统无缝融合 (45) 4.5系统安全可靠,保障远程医疗过程安全无忧 (46) 4.6便捷灵活的使用方式 (47) 4.7灵活强大的系统扩容优势 (49) 4.8管理维护方便 (50)

远程医疗说明书

安洋远程会诊系统V1.0.0.1 用 户 手 册 安洋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软硬件环境 (4) 2.1硬件环境 (4) 2.2软件环境 (4) 第三章安装说明 (5) 3.1相关配置软件的安装 (5) 3.2软件的安装 (17) 第四章服务端操作说明 (20) 4.1服务端 (20) 第五章客户端操作说明 (22) 5.1登录模块 (22) 5.2基础平台 (23) 5.3远程会诊 (31) 第六章业务流程 (39) 6.1远程管理 (39) 6.2转诊管理 (41) 6.3远程预约挂号 (44) 第七章功能列表 (47)

第一章概述 所谓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的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的意见。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远程医疗不仅仅是医疗或临床问题,还包括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问题,并且需要把它们集成到网络系统中。

第二章软硬件环境2.1硬件环境 1. 最低奔腾级计算机配置; 2. 至少512M内存。 2.2软件环境 1.Microsoft Windows XP/WIN7/Server2003 操作系统 2.SqlServer2005 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737885826.html, Framework 4.0 4.Windows Media Play 播放器 5.Adobe Flash Player

浅析远程医疗中的法律问题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8), 979-98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37885826.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37885826.html,/10.12677/ass.2017.68140 Analyses of Telemedicine Legal Issues Ting Si, Min Zhao*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13th, 2017; accepted: Jul. 30th, 2017; published: Aug. 2nd, 2017 Abstract As a new model of medical service, telemedicine can alleviate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China. However, we also encountered some proprietary legal issues with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lemedicine. In this paper, I will describe these legal issues one by one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tentatively, and wish that this paper can be helpfu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elemedicine-related legal system. Keywords Telemedicine, Legal, Issues 浅析远程医疗中的法律问题 司婷,赵敏*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17年7月13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30日;发布日期:2017年8月2日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远程医疗可以缓解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但是,在其应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特有的法律难题。本文将对这些难题逐一展开描述,并试探性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望能为建立远程医疗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 远程医疗,法律,问题 *通讯作者。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一、总则 本规范提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应当遵循的功能及安全性能,对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会诊、信息资源管理等业务功能规 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定义。 本规范可用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以及 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测试、验收和评价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采用现代通讯、电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 处理、存储和查询,对异地患者实施咨询、会诊、监护、查房、协助诊断、指导 检查、治疗、手术、教学、信息服务及其他特殊医疗活动的信息系统。 2、远程会诊 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离线或在线交互方式,对患者及其病史、检查等进行分析,完成病情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的医疗行为, 包括远程专家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重症监 护等医疗服务。 3、远程心电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心电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包含高端远程实时心电监护。 4、远程影像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包括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由上 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 5、远程重症监护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重 症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实时在线的监护信息、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治疗指导意见。 6、远程病理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诊断报告。 7、远程手术示教 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远程会诊技术和视频技术,对临床诊断或者手术现场的画面影像进行全程实时记录和远程传输,使之用于远程教学、远程观摩、远 程诊断等。 8、远程医疗申请单 包括申请方医生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医院等级、所属行政区域、申请目 的与要求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9、患者、居民和个人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获取和接受服务的个体。(在本规范中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10、远程教育 在远程医疗信息会诊系统上,授课专家通过音视频和课件等方式为基层医生提供业务培训、教学以及技术支持。 11、远程医学数字资源 上级医院收集整理的有典型意义的病例、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以及

远程医疗应用及前景(英文)

The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Telemedicine Abstract—The increasing diffus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has made the Telemedicine approach. Telemedicine can provide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at a distance, which is a fundamental tool to harmonise quality and cost in the Health System. Telemedicine has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four applications of telemedicine are discussed. They are Teleconsultation, Telemedicine education, Telemonitoring and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t las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elimedicine are also described. Keywords—Telemedicine, Computer Technology, Tteleconsul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I. INTRODUCTION elemedicine has many definitions and can be viewed as providing medicine from a distance. It should provide patients and practitioners located at remote sites the possibility to access primary or specialty car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care while minimizing costs. Telemedicine takes advantage of the tremendous growth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1]. Today with wireless technology, patient records could be accessed b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any given location by connection to the institution’s information system[2]. Physicians’access to patient history, laboratory results, pharmaceutical data, insurance information, and medical resources would be enhanced by mobile technology, 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Telemedicine is an emerging field that could have a revolutionary impact on health management, bringing the man and his needs in the cor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main goal of telemedicine approach, namely to improve access to high quality medical care at affordable cost, can be pursued by means of an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Hospital and Home Care; also inside Hospital telemedicine technologies play an important rule for medical information exchange among different departments and medical personnel[3]. The popula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are telemedicine and teleconsultation. Health experts can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without distance limitation. Telemedicine can provide a cost-saving healthcare mode and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s by us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telemedicine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distant consultation and for discussion conference [4,5]. Telemedicin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and the quality of healthcare delivery but also lower costs. II. APPLICA TIONS A.Teleconsultation Teleconsultation is a means of telecommunication through networks;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telemedicine. Real-time consultations use the video conferencing technology and permi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dical experts and clients. During consultation, both sites need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synchronously manipulate images and documents [6]. Patients and their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can seek the opinions of experienced specialists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from the comfort of their home. Teleconsultation technology offers a myriad of benefits, ultimately making the provision of quality healthcare more efficient and much more economical. B.Telemedicine education Telemedicine education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For example, The students have the possibility to use modern equipment in a Telemedicine Laboratory for image and sound digitisation and to prepare clinical cases in electronic form. Also they can explore Internet resources to search for medical information on the Net. At the end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discuss their prepared medical cases and diagnoses with teachers and medical consultants. So the students can learn more during the class. C.Telemonitoring Telemonitoring allows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vital signs once or more per day and provide diagnostic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transmitted to health professionals.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involve patients more in their own care,assist the titration of medications,improve compliance,and help provides identify early signs of worsening heart failure and its precipitating factors. Home telemonitoring also may assist with care at home or early discharge planning, thereby reducing admissions, hospital days, and rates of mortality[7]. D.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IM) is the practice of acquiring, analyzing and protecting digital and tradit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vital to providing quality 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