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塞尔 普鲁斯特

马塞尔 普鲁斯特

马塞尔 普鲁斯特
马塞尔 普鲁斯特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

1.生平:(1871-1922)出生在巴黎的一个医生家庭,自小体弱多病,尤其是伴随其终生的哮喘病。年轻时曾服过兵役,上过大学。当时的他喜欢交际,常常光顾文化界名流和贵族世家的沙龙,这些活动为他日后写作《追忆似水年华》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03到1905年,他的父母双双逝世,他的哮喘病也加重了,健康情况每况愈下,有时他发病长达40小时,不能说话,不能吃饭,不能动弹,难以呼吸;感觉器官变得异常敏感,经受不得丝毫的影响、异味和光亮,于是,他几乎整年整月把自己关在阴暗无光的、用软木和毯子消音的室内。就这样,他写出了辉煌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法国的意识流作家代表。

2.意识流(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流动过程。意识并不是一节一节地拼起来的。用“河”或者“流”这样的比喻来描述意识才恰如其分。意识流与传统的心理描写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意识流作家那里,人物的内心真正成为与外部世界并列的另一个世界,意识流作家的任务是倾其全力去表现这个内心世界。意识流小说家写的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颠倒、细微的情绪感受等。它的内心独白却又不同于戏剧中的独白,这是人物内心的独语,不形之于声。人的意识是很复杂的,所以意识流小说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还有模糊性、混乱性和神秘性,它表达多层次的潜意识活动。)

3.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直译为《寻找失去的时间》,多卷本小说。分别由《斯万家那边》Du c?téde chez Swann,1913、《在如花少女身边》A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1919、《盖尔芒特家那边》Le C?téde Guermantes,1920-1921、《所多玛和蛾摩拉》Sodome et Gomorrhe,1921-1922、《女囚》La Prisonnières,1923、《逃亡者或失踪的阿尔贝蒂娜》La Fugitive,1925和《重现的时光》Le Temps retrouvé,1927 七部构成。小说以叙述者无意识的回忆为发端,引起对童年时代生活的种种联想,并断断续续带出近半个世纪中巴黎几大家族的生活场景。书中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据统计有上千人。情节曲折复杂,围绕着主线又有几条副线展开,主线为叙述者对自己青春年华的怀念和追忆,副线则是插入期间的各种感想,议论及离题的述说。情节上几乎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更谈不上进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只是对人物的心理状态的细致刻画。小说的结构依照思绪想象的自由驰骋,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可言,更多地按照视觉、味觉、嗅觉的引导,探寻意识的流动,把过去时间中的一些意象和形象串联起来,由模糊到清楚,真正达到寻找逝去时光的目的。作者说小说是一个有机整体,像一个宏伟的教堂。不过普鲁斯特一开始并没有勾勒出教堂的全貌,而是逐步展开,把教堂分解为几个部分,再让它慢慢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在读完全出后,大教堂的全貌才彻底展现无遗。)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一、以微不足道的细节勾起连绵不绝的回忆。

“玛德莲娜小蛋糕”“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茶味唤醒了我心中的真实”

一注阳光照到教堂钟楼上,引起叙述者一系列感受和回忆;一个乐句使其忆起了树篱前的少女;

——气味和滋味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虽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这种意识流是从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出发的,然后产生联想,运用的是通感手法。

二、采用时序颠倒的手法

斯万的恋爱本来是叙述者听说的,发生在他出生之前的故事,却放在后面去叙述。

小说在叙述中经常跳到无关的事上去,表现了无逻辑的回忆。

三、抓住不同层次的意识

人的意识中存在两种或多种截然相反的情感,由前者到后者的过渡是突然的,却有着可以变

化的基础。

小说里斯万对他人企图破坏他与爱人的关系十分愤慨,但一回到家中,他的态度就改变了,爱情驱逐了他心中的仇恨。

四、写出意识的自发状态,发现难以表达的心理活动

一些抽象的感受是客观事物在一定情景和条件下引起人们头脑联想和思维的产物。它经常不由自主地产生,却转瞬即逝,不易抓住,需要非常敏感的作家才能把它记录下来。

五、善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状态。如嫉妒,半睡半醒,等待,孤独。

长达17万字的《斯万之恋》写的是斯万迷恋奥黛特的心理表现,但不提他的追求是否成功,也不提进展,作者的笔墨都花在描写斯万各种迷恋的心理上。

六、梦

他认为梦起到象征、回忆和再现现实的作用。梦有时使我们重新接近真相。

-----总之,普鲁斯特以多种意识流手法挖掘人的内心。

其他:《追忆似水年华》一个世纪以来承受无数人的膜拜。普鲁斯特是今天法国大学里被研究最多的作家,有四分之一的博士论文与他有关。法语里甚至有一个词proustien专门用来指“普鲁斯特迷”或者是普鲁斯特风格、普鲁斯特主义的。

日本人对普鲁斯特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在上世纪最后十年成立普鲁斯特研究社,如今已有近百位有影响的研究者。他们甚至出版了一本长达600页的普鲁斯特书信手稿目录,以至于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常常被翻阅、早已泛黄的参考册,也被称为“日本参考表格”。

4.普鲁斯特问卷(Le questionnaire de Proust):普鲁斯特问卷是一种用来调查被提问者个人生活方式、价值观、人生经验等问题的问卷调查。普鲁斯特并不是此问卷的发明者,只是因为他曾对问卷给出过著名的答案,此后人们才把其命名为普鲁斯特问卷。据说普鲁斯特在13岁和20岁时各做过一次普鲁斯特问卷,后来的研究者曾用这两次问卷结果分析普鲁斯特的个人成长经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