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 利息论【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 利息论【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 利息论【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 利息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利息论

2.1复习笔记

一、利息与利息率

1.利息

(1)利息的含义

利息,从其形态上看,是因为货币所有者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借贷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从另一方面看,它是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从今天的信用经济社会看,它是一种借贷成本,也是一种放贷收益。

(2)利息的来源

从资本运动的表面看,一个人有一笔闲置货币,将它贷出,经过一个约定的时期后,借者把它收回,他在归还时,不仅还了本金,还支付了一笔额外的货币——利息。这一过程可简记为G—G',G 为最初贷出的货币额,G'=G+△G,△G 即为利息。从这里可以看到△G 是由G 带来的,或者说,利息是由货币生出来的,货币具有自行增值的能力。实际上,货币资本若不转换成生产资本,不经过生产过程,绝不可能自行增值。

所以借贷资本的完整公式应当写成:

这个公式可分成三个阶段:①G—G ,资本使用权的让渡;②......''m A

G W P W G P --,资

本生产和流通过程,即真正的增值过程;③G'—G',货币本金和增值额(利息)的回流。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2.利息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额的比率。

按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把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

3.利息的计算

(1)单利计算。单利计算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借贷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为:

I=P·n·r

式中:I为利息,P为本金,n为计算周期数,r为每期利息率。

我国居民储蓄和国库券都按单利计算。

借贷活动中,往往要求计算本金与利息之和,即借一笔款后,经过若干时间还款总额是多少。这里的还款总额包括本金和利息,简称本利和。以s记本利和,则单利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

S=P·(1+n·r)

为鼓励长期储蓄,稳定经济,回笼货币,并维护储户个人利益,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88年9月10日起,对3年以上定期储蓄给予保值贴息。年保值贴息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公布。

保值贴息=本金×实存天数×(年保值贴息率÷360)公式中实存天数是指1988年9月10日起,至存款到期日止的天数。

(2)复利计算。复利计算是指计算利息时,不仅计算本金的利息,而且还按借贷期限把本金所获得的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其计算公式及推导如下:复利值公式:V n=P(1+r)n。

式中:V n为到期为止的复利值,P为本金,r为利率,n为期数。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复利系数来计算。在公式V n=P(1+r)n中(1+r)n即为复利系数。复利系数可从特制的复利系数表中查得。

复利值=本金×复利系数

(3)现值计算。所谓现值是指未来某一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金额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贴现中所使用的利率称为贴现率或折现率。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为本金(将来金额的现在值),V为将来金额数,r为利率,n为期数。

是现值系数,显而易见,现值系数是复利系数的倒数。一笔未来到期日一次支付的货币余额乘上该系数,就可以得出现值。

二、利息理论

1.实际利息理论

(1)资本生产力说(Capital Productivity Theory)。这一理论认为利息是资本自身生产力的产物,最先是由萨伊(J.B.Say,1762—l832)提出的。他把借贷资本的利息分成两部分:保险费性质的利息和利息本身。

(2)资本使用说(Capital Use Theory)。这一理论认为,资本的“使用”是资本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与资本本体相分离而独立。其代表人物有赫尔曼(Von Herman)、门杰(Menger)等。

(3)节欲说(Abstinenel Theory)。西尼尔(Nassau William Senior)是“节欲说”的倡导者。他认为,资本不是产生利息来源的原始因素。利息应该“作为资本家节欲行为的报酬”。

(4)时差说。系统地提出“时差说”的是庞巴维克(Bohm-Bawerk)。他宣称:“现在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的物品更有价值”。

(5)不耐--机会说。费雪(Irving Fisher)用两个因素来解释利息的产生,一个是心理的或主观的因素,即庞巴维克的时差说,费雪称之为“人生不耐”(Impatience);另一个是客观的因素,即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的边际生产力说,费雪称之为“投资机会”(Investment Opportunity)或收益超过成本率(Rate of Returns Over Cost)。他认为利率即是通过资本借贷市场,由时间偏好率和收益超过成本率共同决定的。

2.货币利息理论

(1)古典均衡说。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意愿与投资需要的均衡。首倡此理论的是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马歇尔认为储蓄与投资好比是剪刀的两片刀刃,共同起着作用来决定利率。从资本供给方面看,既然等待是构成资本供给的价值因素之一,利率又为资本的价格,所以利率的提高就有增加储蓄量的倾向,利率的降低就有减少储蓄量的倾向,可以把利率、储蓄与资本供给的关系用图2-1来表示,从而得到剪刀的一片刀刃。

图2-1储蓄的决定

SS'为供给曲线,它是一条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从资本需求方面看,马歇尔认为利率的高低与投资需求量的大小成反比,即利率高投资需求小,利率低投资需求大。由此,我们又可得到剪刀的另一片刀刃(如图2-2)。

图2-2投资的决定

有了剪刀的两片刀刃,马歇尔把利率、储蓄和投资三者综合起来,按剪刀叉原理来决定利率。如图2-3所示,利率是使储蓄与投资两者趋于均衡的因素。投资随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利率的上升而减少,即投资为利率的递减函数,其关系方程式为:I=f(r),在图2-3中表示为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II'曲线。相反,储蓄则随利率的上升而增加,随利率的下降而减少,即储蓄为利率的递增函数,其关系方程式为:S=f(r),在图2-3中表示为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SS'曲线,II'曲线与SS'曲线的交点Q决定的是均衡利率

r。

图2-3均衡利率的决定

以上所述的是利率调节储蓄与投资,即储蓄与投资均为利率的因变量,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供求决定利率,即储蓄与投资为自变量,利率为因变量,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其关系方程式为:r=f(I,S)。

如果没有储蓄与投资的某种平衡,利率就不能确定,而利率的变动事实上又在迅速地影

响储蓄与投资,储蓄与投资的变化又会实现新的平衡,从而决定新的均衡利率。因此,储蓄、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可贷放资金说(The Loanable Funds Theory of Interest)。首倡此说的是英国剑桥学派的罗伯森(Roberson)。

这种理论认为利率由可贷放资金的供求决定。可贷放资金的供给包括:①总储蓄S;②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M)。可贷放资金的需求包括:①总投资I(私人加政府);②窖藏需求(△H)也就是:

I=I(i)+△H

S=S(i)+△M

I=S

如图2-4所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建立在古典均衡利息说的基础上。图2-4中i为古典利率均衡水平。如果考虑新增货币量和窖藏,若△M=△H=QQ',那么利率仍保持在原均衡水平i的位置上;若△M>△H,那么利率便会下降,达到新均衡水平i'。若△M<△H,那么利率便趋于上升,至新均衡水平i″。

图2-4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3)流动性偏好说(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流动性偏好说由凯恩斯(John M.Keynes)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利息是使用货币的代价或放弃货币流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