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滇东北地区地质灾害及其对公路工程影响研究_以某拟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为例

滇东北地区地质灾害及其对公路工程影响研究_以某拟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为例

滇东北地区地质灾害及其对公路工程影响研究_以某拟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为例
滇东北地区地质灾害及其对公路工程影响研究_以某拟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为例

第24卷第1期西安工程学院学报Vol.24No.1 2002年1月JOU RNA L OF XI p AN EN GIN EERI NG U N IV ERSIT Y Jan.2002

滇东北地区地质灾害及其对公路工程影响研究

)))以某拟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为例

李慧荣,苏生瑞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以滇东北地区某拟建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为例,分析研究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影响机

制、分布规律以及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受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地震、水

文条件、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滑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

陷等,另外还存在软土、膨胀土及可液化的砂土等特殊岩土灾害。不同类型的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和

破坏机制不同。

[关键词]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公路工程

[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955(2002)01-0054-05

[作者简介]李慧荣(1975-),男,硕士研究生,以工程地质学为研究方向。

所谓地质灾害,简而言之,就是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的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通量的迅猛增加,滇东北地区现有某些运输大动脉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改造现有公路或建设高速公路已经势在必行。但由于该地区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甚为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泛且发生频繁,给公路建设、养护及安全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笔者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公路建设服务。

1区域地质及地质灾害概况

111区域地质概况

滇东北位于云贵高原的北缘,属中、高山地区,亚热带高原气候。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侵蚀和剥蚀作用均较强烈。地下隐藏有暗河和大型溶隙系统,岩溶水十分丰富。沿线出露有除奥陶系及白垩系以外的震旦纪以来的所有地层,以碳酸岩盐、碎屑岩及玄武岩为主。按物理力学性质及结构特征等因

[收稿日期]2001-04-04素可将区内岩体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岩组(表1)。

表1工程地质岩组划分表

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岩性组合

坚硬岩类

坚硬-半坚硬岩类

半坚硬岩类

松散岩类

块体碎裂结构坚硬岩岩组玄武岩

层块结构坚硬岩岩组长石石英砂岩

块体溶蚀结构坚硬岩岩组碳酸盐岩

层块夹软结构坚硬-半坚硬岩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

层状结构半坚硬岩岩组碎屑岩

软塑结构岩组淤泥质粘土

散体结构岩组砂砾石等研究区自中新世末以来,强烈抬升成为云贵高原的一部分,属滇东北台褶束,断裂和褶皱较发育,由于紧邻川滇南北向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且震级较大,大部分地区属于8度地震烈度区。

112地质灾害概况

云南省是一个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地区,特大、较大型的崩塌、滑塌及泥石流灾害点数达104个数量级,居全国之首。据1950~1990年的不完全统计,崩滑流灾害已经造成7200余人死亡,16000人受伤,1000余座大中型桥梁、60余个水库、360余座水电站被摧毁,31座县市城镇、150余个大中型以上的厂矿、近3000个自然村、346km铁路、2220km 公路、1000余座水库和电站等遭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危害。仅1981~1990年的10年间,全省崩滑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30亿元。

研究区地处云南省东北部,崩塌及滑坡发育,其中北部大部分地区为崩塌滑坡发育区,属于昭通崩塌滑坡强烈活动亚区,崩塌滑坡在每千平方千米>100个标准点;南部靠近东川泥石流强烈活动亚区,泥石流在每千平方千米>100个标准点(图1)

图1 滇东北地区地质灾害分区及崩滑流标准点密度N 分布图

拟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较多,以崩塌、滑塌、滑坡及泥石流为主,另外还存在岩溶、采空区等地质灾害及软土、膨胀土、可液化砂土等特殊岩土灾害。2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分析

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地震、气象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

211 岩体结构因素

岩体的结构特征指岩体中结构体、结构面及其相互组合特征,它控制着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岩体在岩性和结构上的差别,导致了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这种差异产生了一系列的工程问题,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2.1.1 层状结构岩体

层状结构岩体中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在地形切割深、坡度大、岩层产状较陡的顺坡地带,泥岩与砂岩的接触带上容易沿软弱夹层发生顺层的滑动,主要原因有:

(1)软弱层遇水膨胀软化,透水性弱,形成较好的滑动面。

(2)由于结构面较发育,岩体的抗剪强度较低。2.1.2 块体碎裂结构岩体

块体碎裂结构岩体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岩体垂直风化分带清楚,主要分以下3个风化带:

(1)强风化带岩石成土状和粒状,力学强度极低,地质灾害发育,风化层较厚的山坡地带冲沟、滑坡、滑塌发育。

(2)半风化带岩石的裂隙、节理发育,呈碎块状,在山体较高、切割较深的地段易发生崩塌和滑坡,当岩体中陡倾结构面的走向与斜坡走向平行时,易发生巨型崩塌。

(3)弱风化带岩体新鲜坚硬,地质灾害少见,但玄武岩中常夹有薄层或透镜状凝灰岩,成为软弱结构面,易沿夹层发生滑坡。

2.1.3 块体溶蚀结构岩体

块体溶蚀结构岩体块状灰岩岩溶特别发育,地下岩溶的进一步发育、发展,最终会导致地面塌陷。块状石灰岩构造裂隙发育,在暴雨或久雨之后,水分沿节理面及裂隙渗入,溶蚀岩层,降低了岩石裂隙间

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常引起陡壁上部岩体的崩塌。在峡谷区水流冲刷溶蚀坡脚,削

弱了坡体支撑力,使山坡上部失稳,发生崩塌。2.1.4 层块结构岩体层块结构岩体的大部分结构体坚硬完整,强度

高,而层间之泥岩、页岩等抗风化能力弱,且遇水膨胀,崩解脱落,力学强度也比较低。由于泥岩、页岩透水性弱,上覆的砂岩、白云岩的裂隙水下渗,使其软化,成为层状结构中的软弱面。在地层倾角较陡的斜坡地带,常造成边坡不稳定,产生滑坡,而产状平缓的岩体由于下平缓的软弱面对陡倾的拉裂面起了一定的阻隔作用,不利于拉裂面向深部扩展,因此多以小型崩塌或危石坠落为主。当岩层产状平缓、块状坚硬岩体节理发育时,在陡崖或高边坡处,由于差异风化或水流的冲刷作用使软弱夹层形成水平凹槽,导致上覆岩体失稳,发生崩塌。

2.1.5 松散岩类

软塑结构松散岩类在浸水饱和状态下可形成软塑流动状态,强度极低,易发生不均匀沉陷。散体结构松散岩类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快,在水的作用下容易崩解和溃散,形成泥砂。斜坡地带的残坡积层、泥石流和河床两岸的冲洪积层,在水和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形变和边坡再造。盆地边缘的散体结构砂土层较厚,在地震时有可能发生液化。212 地质构造因素

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和节理发育,不同程度破坏着岩体的完整性,使岩体结构成为块状、碎裂状、角砾状、糜棱状。构造岩经后期动力作用的改造和风

55

第1期 李慧荣,等:滇东北地区地质灾害及其对公路工程影响研究

化作用,异常疏松破碎,抗剪强度降低,稳定性变差,在地貌上多形成负地形和陡壁。构造破碎带是各种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地段,两侧陡崖发育,山体岩石破碎,在沟谷边缘大量崩解,形成岩屑流和倒石堆等,在暴雨后形成泥石流。构造带也是地下水集中排溢带,由于水的作用,促使了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构造断层及节理破坏了碳酸盐岩岩体的完整性,为降雨入渗和地下水渗流提供了溶蚀通道,从而促使了岩溶的发生和发展。一般而言,节理发育的坚硬岩体崩塌发育,陡崖和泥石流沟常发育于断层带两侧。

213气象水文因素

2.3.1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是促使各类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裂隙水对滑坡和崩塌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玄武岩及碎屑岩中赋存有裂隙水,在水的作用下岩体凝聚力降低,内摩擦角减小,力学强度降低,引起崩塌;赋存于层块结构岩体中的裂隙水下渗,使夹层软化,抗剪能力减弱,形成软弱面,导致上覆岩体发生滑坡。在岩溶水的作用下,岩溶进一步发育发展,最终发生地面塌陷。孔隙水可使散体结构的松散岩类崩解、溃散形成泥砂。

2.3.2地表水的影响

地表水下渗,增加山坡土体的含水量,降低土体的强度,当水渗入不透水层上时,使接触面润湿,减少摩擦力和粘聚力,使山坡失去稳定而下滑。水库、河道水体冲刷及潜蚀坡脚,削弱山坡的支撑部分,引起山坡下滑;河水涨落引起地下水位的升降,可引起滑坡及岩溶塌陷。

2.3.3气候条件的影响

研究区气候变化复杂,冬季寒冷而干燥,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强烈的风化作用形成了较厚的风化层,容易发生滑坡和滑塌。岩体裂隙中的渗水,受气候的影响反复冻融,冻胀作用使岩体整体性遭到破坏,导致崩塌。

214地震因素

一次大的地震常引起各种地质灾害,诸如山体崩塌、滑坡、地表错动、砂土液化等。研究区与川滇南北向地震带相邻,大部分地区为8度地震烈度区,地震活动较为频繁,震级较大,因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较多,规模较大。

地震引起坡体晃动,可触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突然发生。巨型崩塌常与地震伴生,地震滑坡具有分布范围广、数量多、滑动速度快、滑动距离远等特点。

215人类活动

研究区人类活动频繁,修筑公路、水塘、堤坝,开挖梯田,抽取地下水,采矿等工程活动对原始地貌形态有较大的改造和破坏,形成了一系列的人工陡坎、掌子面和采空区,打破了原始地貌的重力平衡,从而诱发了新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在老滑坡滑体上开挖坡脚,修筑建筑物、堆载等工程活动也引起老滑坡的复活。

3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分析表明,地质灾害分布具有分区特点,而这种分区主要与其所处的构造部位、出露的地层岩性、地下水类型、地貌特征及人类活动有关。

311崩、滑塌

崩塌多发生在陡倾张性破坏面发育的坚硬岩质陡坡前缘,崩塌解体的岩块堆积于坡脚形成岩堆。滑塌是斜坡表层不稳定的岩土体沿着剪变带顺坡滑移与坐落的过程和现象,是松散岩类构成的斜坡的浅层破坏形式。

研究区崩、滑塌较多,发育于陡峭的岸坡、山坡及人工开挖的边坡段。滑塌多发生在层状结构的岩体中,如三叠系的碎屑岩。另外,在玄武岩山体的山坡上,由于岩体易风化,风化层及残坡积层较厚,也是滑塌发生的集中地段。崩塌常发育于层状结构岩体中的厚状砂岩、块体碎裂结构的玄武岩和块体岩溶结构的碳酸盐岩中。其中厚层状砂岩及玄武岩中发育崩塌最多,玄武岩体的崩塌规模最大,常发育巨型崩塌。山区公路不少路段沿江河布设,路基开挖于陡峭的岸坡段或峡谷区,崩塌或滑塌会阻塞交通,破坏路面,甚至造成路基坍塌。

312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沿着连续贯通的破坏面向下滑动的过程与现象。与崩塌和滑塌相比,滑坡通常是较深层的破坏,滑动面可深入坡体内部,甚至深入到坡脚以下,其主要特征是有一个连续的滑移面。

区内滑坡多位于水库岸坡及河谷谷坡处,发生在三叠系的砂岩与泥岩组合的地层及二叠系的玄武岩中。滑坡主要与人工开挖、节理构造的发育、河流的侵蚀及表层残坡积层的发育有关。在古滑坡上开

56西安工程学院学报第24卷

挖路基会导致滑坡的复活及滑体的局部滑塌,造成公路的毁坏,现有公路沿线多处古滑坡滑体的滑塌均系人为开挖或流水冲刷所致。现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滑坡:3.2.1 H 01滑坡

该滑坡位于某水库的岸坡,滑体为三叠系的紫红色砂岩、泥岩的风化层。滑坡体宽约300m,长约150m,厚约50m,整体稳定。现有公路通过滑体,由于人工开挖形成了临空面,在一次暴雨中,滑坡前缘发生了滑塌,阻塞交通,造成人员伤亡。

3.2.2 H 02滑坡

位于河谷地带,是研究区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滑坡,长约500m ,宽约300m,滑面埋深约40~60m 。滑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玄武岩碎块及其风化层,玄武岩较破碎,风化层总体呈紫红色。有水流自前缘流出,滑坡地形较平缓,局部地段高低不平,可见崩塌的石块,体积较大。滑坡壁高陡,最高处可达60余米,后缘主要为破碎的玄武岩。现场调查表明,该滑坡的破裂壁是沿陡倾的节理发育的。滑体前缘在河流的掏蚀作用下形成了较大的临空面,发生了多次滑塌,不同期次的滑塌形成了阶坎(图2),

临空面出露有砂及碎石。

图2 H 02滑坡剖面示意图

另外,大的地震也可引起滑坡,牛栏江某段峡谷区有一山体发生滑坡,滑坡体越过河谷,涌至对面山腰,形成一平台,就其规模及滑动距离可以推断该滑坡为地震滑坡。因此,在公路建设中应当充分估计地震滑坡的危害性。313 泥石流

经野外调查,沿线发现数条泥石流沟,泥石流堆积物的厚度一般为5~10m ,最大厚度约15m 。泥石流多发育在断层两侧的块体溶蚀结构、层块结构的岩体中,其岩性为白云岩、灰岩及砂岩夹泥岩。层块结构岩体的崩、滑塌及滑坡,构造岩在沟谷边缘的大量崩解,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泥石流沟的纵坡降较大,泥石流爆发时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会

冲毁路基及其他公路设施,因此,在泥石流地段要建设泥石流拦截和排导设施,并适当抬高路基。314 地面塌陷

基岩区地面塌陷主要有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危害主要表现在突然毁坏城镇设施、工程建筑、农田、干扰破坏交通线路,造成人员伤亡。区内碳酸盐岩分布较广,岩溶发育,地面塌陷主要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不甚发育。3.4.1 岩溶塌陷

灰岩区溶蚀地貌发育,主要发育有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溶蚀漏斗、溶槽等微地貌,岩溶洼地中的沉积物呈松散状态,当道路建于其上时,在行车动载的作用下沉积物压缩变形,造成路基沉陷。地下隐伏的岩溶形态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逐渐扩大发展,最终塌陷,常在地表形成形态不规则的低洼溶蚀塌陷坑地,大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快速进入地下以及人工抽水造成地下水位快速下降都可能引起岩溶塌陷,溶蚀塌陷对公路路基存在着潜在的威胁。隐伏于地下或被第四纪覆盖的岩溶形态常为最富水的结构体,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诸多的问题。区内发现一个规模较大的溶蚀塌陷坑地,长约500m,宽200余米,深520m,现已堆满铅矿渣。213国道通过此处,野外调查时在公路边发现一处矿渣堆积被水流掏空,造成路堑塌陷,危及现有公路的运营。

3.4.2 采空区

区域上,古生界碳酸盐岩含有铅锌矿,二叠系某些地层中产有烟煤及小型铁矿。因此,区内可能存在着采空区及采空塌陷。

在公路选线、设计时对岩溶及采空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采用必要的勘探方法,准确查明其分布规律,研究其发育现状、发展趋势,评价其对线路工程的影响。315 特殊土类灾害3.5.1 软土

软土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厚度为0~20m,为第四纪湖积、淤积的淤泥质粘土,呈软塑状态。浸水和失水后的膨胀和收缩明显,干燥状态下稍坚硬,浸水饱和后呈软塑流动状态。在盆地边缘,软土常被新的砂砾石等冲洪积散体物所掩盖,如在对位于一盆地边缘的某厂的场址勘察时,发现砂砾石之下有一层淤积的软土层,该层呈湿至饱和状态,抗压强度极低(016kg /cm 2

),为软弱的下卧层。下伏于公路

57

第1期 李慧荣,等:滇东北地区地质灾害及其对公路工程影响研究

路基的软土层在路基岩土体重力作用及行车动载的作用下,软土层发生侧向蠕变及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沉陷,因此软土在作为路基及持力层时必须经过处理。

3.5.2胀缩土

区内灰岩及玄武岩的表层强风化物为棕褐色,呈土状和粒状,主要分布于斜坡的下部及盆地的周边,具有湿胀干缩的特性,其膨胀变形会使路基及挡墙鼓出破坏甚至推倒挡墙,区内多处建于这种土分布范围内的护坡和公路的挡墙发生了鼓出破坏。3.5.3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是指饱水的粉细砂或亚粘土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时失掉强度,由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的力学过程。砂土液化能导致路基滑移、路面开裂、河岸滑移、桥梁落架等。区内只在某些盆地的边缘,砂土层堆积较厚,有发生液化的可能性,可用现场标贯等试验手段作出判定。

4结语

研究区内崩塌、滑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还存在软土、胀缩土等特殊岩土及砂土液化的可能性。

岩体在岩性和结构上的差别,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构造破坏着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构造破碎带是各种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地段。岩溶水促使了岩溶的发育,裂隙水使岩体凝聚力降低、软弱夹层软化。裂隙渗水的反复冻胀作用使岩体整体性遭到破坏。人类的工程活动诱发了新的地质灾害。

由于受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地质灾害分布具有分区特点。崩塌主要发育于坚硬的玄武岩及厚层状砂岩,滑塌常发生在风化层及残坡积物中,滑坡多位于水库及河谷的岸坡带,发育于碎屑岩地层及玄武岩的风化层中,陡崖和泥石流一般发育于断层两侧并受断层的控制,岩溶的发育受灰岩的纯度及地下水的控制。

地质灾害对公路路基、路堑、挡墙及其他公路设施都存在着威胁,但灾害的类型不同对公路的破坏和影响机制也不同,在公路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不同的地质灾害提出不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杜恒俭,陈华慧,曹伯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81.

[2]云南省地质矿产局.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

社,1991.

[3]段永侯,罗元华,柳源,等.中国地质灾害[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蒋忠信.中国山区道路灾害防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

社,1996.

[5]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工程地质手册(第3版)[Z].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Study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it p s effect to road associated

with a planned road in northeast of Yunnan

L I Hui-rong,S U Sheng-r ui

(School of Geological Eng ineering and Surveying Eng ineering,Chang p an U niversit y,Xi p an710054,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geolog ical hazard p s type,feature and distribution law associat-ed w ith a planned road in northeast of Yunnan,analyzed their influenced factors and mechanisms.The deve-l op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were influenced by strata p s litholog y,rock-texture,geological structure,earth-quake,hydrology,climate,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y and so on.In the study area geological hazards mostly are rockfall,landslide,mud-rock flow,karst and ground collapse,in addition,soft clay,ex pensive so il and sand liquefaction distribute in the area.The different geological hazards destroy and influence the road in the different m echanism.

Key words:northeast of Yunnan;geological hazards;grow th feature;distribution law;influenced factor;in-fluenced mechanism

58西安工程学院学报第24卷

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的形式及预防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的形式及预防措施 摘要:高速公路隧道的地震破坏会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对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形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预防措施。 关健词: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形式;预防措施 Abstract: highway tunnel of earthquake damage will greatly potential safety problems, this paper highway tunnel form of earthquake damage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with a specific situation. Keywords: highway tunnel; The earthquake; The destroy form; Prevention measures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通常会经过一些高烈度地震区域,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在高烈度地震区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时,需要全面考虑隧道的抗震问题。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78网)中“六纵”毕节至兴义高速公路的组成路段,同时也是联接沪昆、汕昆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联线,也是拟申请新增国高毕节至河口中的一段。起点位于黔西南州普安县与晴隆县交界的沪昆高速(G60)新寨河特大桥的西岸,途经地久、王家寨、马路河、长耳营、雨樟、格沙屯、万屯止于兴义市红岩洞,接汕昆高速公路顶效枢纽互通,路线全长70.91km。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路线途径多处高烈度地震区域,所以在很多隧道工程中,都要重点考虑隧道的抗震问题,结合经验对地震破坏形式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预防。 1隧道破坏的主要形式 1.1地面断裂错动:处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建筑物、公路、桥梁及隧道等,往往会因为地面发生断裂错动,而发生破坏或者倒塌等破坏现象,隧道会发生衬砌的剪刀移位等破坏。 1.2崩塌、滑坡、泥石流破坏:地震很容易造成高速公路沿线的山体发生崩塌、滑坡或者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对地表的建筑和路线会形成严重的破坏,如边坡破坏造成隧道结构的傍山偏压隧道,大面积的掩埋等形式破坏,这种形式的破坏对隧道损害严重,而且抢险也非常艰难。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沿线的山区非常多,所以隧道工程中应该考虑到这种问题。 1.3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时,地基的失稳会导致地表发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这种破坏形式通常表现在砂土液化、地面沉降、地基的承载力丧失,进而导致隧道衬砌破坏,隧道的衬砌属于刚性支护,所以其抗弯剪的能力较差,在地震的作用之下,往往会发生地基开裂甚至塌方破坏等问题。隧道的开裂破坏通常表现为衬砌的横向开裂和综合纵向开裂。 1.4隧道口塌方

地质灾害与防治模拟试题(带答案)

地质灾害与防治 1.关于地震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地震只与板块运动有关,与地质构造无关 B.日本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板块内部不会发生地震 D.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以下不能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我国地质条件西部稳定 B.我国东部人口稠密 C.我国东部城市密集 D.我国西部人烟稀少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4.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是() A.陡峭的沟谷山区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5.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少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6.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东部平原区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9—11题。

9.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10.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11.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开垦梯田 C.增加城市建设 D.减少降水当地时间(东经100度)2004年12月26日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震中距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岸约160公里)发生40年来最强地震(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测得震M为8.9级,中国测得震级为8.7级)。地震在印度洋海域引发的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2~15题。 12.地震发生时,全球处于12月26日范围的占() A.三分之一B.小于一半 C.大于一半D.无法确定 13.此次地震位于() ①板块的消亡边界②板块的张裂地带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④环太 平洋地震带上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地震发生时,美国测得的震级与中国测得的不同,原因是() A.震中距不同 B.测量中的误差造成的 C.两国的破坏程度不同D.采用的震级标准不同 15.此次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罕见的人员伤亡,原因有() ①震级较高②震中距印尼等国较近③建筑物抗灾性差④灾情突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11月初,意大利发生5.4级地震,印度尼西亚发生7.5级到7.7级地震,巴基斯坦先后发生5.5级地震,日本发生5.7级地震和美国阿拉斯加发生7 .9级地震;前后共造成至少48人死亡。 材料二:2002年11月1日继埃特纳火山10月27日喷发后,火山附近的卡塔尼亚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地震。 材料三: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为2003年6月三峡工程开始下闸蓄水创造了条件。专家认为三峡水库350亿立方米的蓄水诱发地震不可避免,但不会诱发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 题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一、填空题 1、煤矿防治水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 2、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3、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 4、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 5、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盖)。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 6、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 7、矿井地质观测,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8、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 9、矿井地质必须坚持(现场观测)和(综合分析)并重的原则。实见资料必须准确、完整;预测资料必须有理有据,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修正和完善。 10、煤矿防治水井上下水文观测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水文地质类型)明确。 11、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2、(矿井地质)是指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 1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 14、对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及(积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好记录,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5、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充水性图上准确表明井田范围内及周边采空区的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标高、(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16、年报、月报、临时预报应包含(突水危险性评价)和(水害处理意见)等内容,预报内容齐全,下达及时。 17、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考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考试题 1、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C )。 A、±1''、±2''# B、±5''、±10''# C、±7''、±15''# D、±15''、±30''' 2、井下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D )。 A、±1''、±2''# B、±5''、±10''# C、±7''、±15''# D、±15''、±30''' 3、永久导线点应设在矿井主要巷道中,一般每隔( D )设置一组。 A、50-80m# B、80-120m# C、300-400m# D、300-500m 4、贯通工程两工作面间的距离在岩巷中剩下( C )、煤巷中剩下()时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知安全检查和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 A、10-20m、20-30m# B、15-20m、20-30m# C、20-30m、30-40m #D、15-20m、30-40m' 5、矿井基本矿图有几种(C)。 A、6# B、7# C、8# D、9 6、当巷道开口(B )后,应用经纬仪重新标定一组中线点。 A、3-5m# B、4-8m# C、5-8m# D、6-8m 7、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顺序是:( B ) A、后-后-前-前# B、后-前-前-后# C、前-前-后-后# D、后-前-后-前 8、井下永久导线点应设在(C )。 A、主、副井筒中# B、井下大巷中# C、矿井主要巷道中# D、矿井次要

巷道中 9、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用DJ2型经纬仪测角时,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应不大于(A )。 A、20″# B、40″# C、15″# D、25″ 10、井下导线水平角的测量方法有( B )。 A、测回法# B、测回法和复测法# C、复测法# D、全圆法 11、抄录起始数据和放线数据,有关数据必须经(B )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A、一人# B、两人# C、三人# D、四人 12、开口放线须独立进行(B)次。 A、1# B、2# C、3# D、4 13、距离测量和水准测量中,( C )以下数值不得更改。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14、井下成组设置中、腰线点时,每组均不得少于(C )。 A、1-2个# B、3-5个# C、3个# D、5个 15、水平角观测时,应照准标杆的部位是(C )。 A、顶部# B、中部# C、底部# D、上部 16、在距离测量和水准测量中,原始记录中的( C )不得更改。 A、分米# B、厘米# C、厘米以下数值# D、米 17、角度观测时,原始记录本中的( C )值不得修改,只能重测。 A、度# B、分# C、秒# D、都可以 18、井下导线测量时对于15~30m的边长在其两端点测水平角时要求

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路网完善的需求,山区公路建设的发展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较严重。山区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沟、打洞(隧道),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处理不好还会诱发和加剧各种地质灾害,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影响工期,甚至给运营阶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山区公路的地质灾害防治尤为重要。 关键词: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 贵州省处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山区,地形陡峻,地质环境复杂,地壳运动强烈,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年年成灾,对工程建设和运营以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地质灾害多发山区修建公路、桥梁或隧道,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将对公路基础工程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产生严重的危害,不仅制约了公路交通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成为区内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避免由于地质灾害问题给交通工程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带来的巨大损失,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公路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 一、贵州省内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贵州省内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表现为以滑坡、危险斜坡、崩塌、泥石流为代表的斜坡类地质灾害和以岩溶塌陷、岩溶洪涝洼地为代表的岩溶类地质灾害。根据调查,研究区公路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危险斜坡、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崩塌、危险斜坡为威胁公路安全运营和建设的最主要的地质灾害。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应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前期的地质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勘察设计阶段多花些钱和时间,尽量详细地查明地质条件,避免地质隐患,对于施工来说会节约大量的投资和工期。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工作必须加强,要达到必要的深度。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贯彻综合设计原则,在路线设计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试题库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煤矿防治水细则》已经2018年5月2日国家煤矿安监局第16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2、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3、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4、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撤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5、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6、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修订1次。当发生较大以上水害事故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区域或矿井被淹的,应当在恢复生产前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7、矿井应当分水平、分煤层、分采区设观测站进行涌水量观测,每月观测次数不得少于3次。对于涌水量较大的断裂破碎带、陷落柱,应当单独设观测站进行观测,每月观测1~3次。 8、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每月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其他矿井应当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 9、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三专”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探放水设计,采用专用钻机进行探放水,由专职探放水队伍施工。严禁使用非专用钻机探放水。 10、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巷道掘进前,地测部门应当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检、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批。 11、在预计水压大于0.1MPa的地点探水时,预先固结套管,并安装闸阀。 12、老空积水范围、积水量不清楚的,近距离煤层开采的或者地质构造不清楚的,探放水钻孔超前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13、每年雨季前,必须对煤矿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制度,组织抢险队伍并进行演练,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14、煤矿应当及时掌握本矿及相邻矿井距离本矿200m范围内的采掘动态,将采掘范围、积水情况、防隔水煤(岩)柱等填绘在矿井充水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件上,并标出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的位置。 15、矿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16、矿井应当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泵、排水管路、配电设备和水仓等,并满足矿井排水的需要。 17、矿井主要水仓应当有主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够正常使用。 18、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种类型 19、探放水,是指包括探水和放水的总称。探水是指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等水体的具体空间位置和状况等情况。放水是指为了预防水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条件变化大,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危险性大,应及时预防治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公路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 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崩塌、滑坡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 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

规模的滑 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 害。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 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 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

考试专用-水利+知识+试题

水利知识试题之一 一、单项选择(共40道) 1、我国将每年的( A )定为中国水周。 A、3月22~28日 B、4月22~28日 C、5月22~28日 D、7月22~28日 2、水的主要用途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 B )。 A、灌溉用水 B、生态用水 C、采矿用水 D、航运用水 3、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某地区逐年可恢复和( A )的淡水资源。 A、更新 B、开采 C、储存 D、消耗 4、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B )。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C、年降水量和蒸发量之比 D、多年平均蒸发量 5、我国《水法》中所称水资源,包括( A )。 A、地表水和地下水 B、淡水和海水 C、地表水和土壤水 D、江河水和地下水 6、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全国水资源的( A )%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A、81 B、51 C、91 D、71 13、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防止对( A )造成破坏。 A、生态和环境 B、交通 C、通信设施 D、农业 14、我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由( A)负责解释。 A、水利部 B、流域管理机构 C、建设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15、下列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情形是:( D )。 A、直接从地下取水 B、直接从江河取水 C、直接从湖泊取水 D、为畜禽饮用取水 16、地下水的开采量超过( B ),造成地下水水位待续下降,或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了环境地质灾害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是判定地下水超采和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依据。A、补给量B、可开采量 C、天然资源量 D、降水入渗补给量

2012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试题练习题 高考试题 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1.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 . 2006年 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 . 1976年唐山大地震 D .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06年 3月 27日下午 4时 45分, 太旧高速公路 (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 3-4题。 3. 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 .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 .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 .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 .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4. 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05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 12月 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 5-6题。 5. 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 .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 .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 .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6. 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 .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 .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 .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 20世纪后 50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作出的统计,根据表格判断 7~9题。 7.关于 20世纪后 50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叙述是( A .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B .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 C .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 D .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发达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 8. 20世纪后 50年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大的是(

地质灾害学期末考试题

灾害地质学试题(A) 一、选择题(2*10) 1.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B )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根据范围划分,面积在几十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是(A) A、点评估 B、面评估 C、区域评估 D、整体评估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A)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5. 建筑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中处于第一阶段的是(A) A、检测与预报 B、检测与预报 C、防灾与抗灾 D、救灾 6.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中,起最有效途径的是(A) A、预防为主的原则 B、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C、防治地质灾害与其他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D、纺织工程最优化原则 7.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B) A.地震、洪涝、台风B.台风、暴雨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D.海啸、风暴潮、干旱 8.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会诱发地震和海啸 B.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 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 D.“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 9、下列哪种地质灾害中,哪一种的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C) A、滑坡 B、泥石流 C、崩塌 D、地震 10、矿山地质灾害的最主要成因(D) A、地下水超量开采 B、地震所致 C、火山所致 D、大规模开采矿 二、填空题(1*10) 3.地质灾害的管理的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________ 4.地震灾害按其与地震动关系密切程度和地震灾害要素的组成可分为原生灾害、____、和间接灾害 5.震预报可划分为三个地研究内容各异的层次,即________、地震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6.根据火山活动的状况,火山可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和_______。

小议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策略

小议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策略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本文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策略。[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策略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崩塌、滑坡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

设的地质灾害。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1.4冻土冻融 冻土冻融是指在季节性冻土区,地基土冬季冻胀,夏季融化沉陷的一种现象。此种灾害是东北地区等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常会造成道路翻浆、冻胀、融陷及路面冻裂,影响道路正常通行。 2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崩塌、滑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①掌握崩塌活动分布规律,公路要尽可能避开崩塌、滑坡危险区及可能的危害区;②加强对危岩体监测、预测、预报工作,临崩、滑前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③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护受威胁的工程设施。主要工程措施有:护墙或护坡,防止斜坡岩土剥落;镶补、填堵坡体岩石缝洞;削坡,人工消除小型危岩体或减缓陡峭高坡;锚固,加固危岩体,提高其稳定程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1)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防治坚持: 。 2、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个等级。 3、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 4、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方针:防治地质灾害,实行:的方针。 5、地质灾害的灾情(包括:重要设施的破坏情况 6、主要应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防灾预案对本地区地质灾害的趋势预报和防灾要求,圈定重点防范区段;对重要灾害隐患点,作出中长期预报,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逐点落实包括:等内容的预防措施,防灾责任要落实到具体的乡镇、单位,签订责任书。 7、落实到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详细解释具体地质灾害防治内容。 8、防灾责任要落实到具体的签订责任书。 9、地质灾害灾情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共划分4个等级。即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的为特大型。 10、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为大型;因灾害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为中型。 二、单项选择题 1、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壬自然灾害是() A、山体崩塌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 、滑坡 2、地质灾害评估根据范围划分,面积在几十平千米范围内是: ( A、点评估 B、面评估 C、区域评估 D 、整体域评估

3、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中,起最有效途径是:() A、预防为主的原则 B、检测与预报 C、防灾与抗灾 D 、救灾 4、下列哪种地质灾害中,哪一种的垂直位移大水平位移。( ) A、滑坡 B、泥石流 c、崩塌 D地震 5地质灾害的级别如何划分() A: 4个等级B、2个等级c、3个等级D、 1个等级6、即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为() A:中型 B、小型c、特大型 D、大型答 7、因灾害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为中型 A:100万元B、500万元c、50万元D、20万元 8、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以上()万元以下的为大型A:100万元B、500万元c、50万元D、1000万元 9、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A: 特大型 B、中型c、小型 D、大型 10、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A: 特大型 B、中型c、小型 D、大型 三、简答题 1、地质灾害概念是什么

地铁施工中常见五种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地铁施工中常见五种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地质灾害是岩石圈表部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给人类或物质财富带来严重的灾害事件。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地裂缝、软土变形、滑坡、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砂土液化、崩塌等,下面将5个主要影响地铁施工的地质灾害进行介绍。 1.1活动性断裂的地震效应 活动性断裂是指近期正在活动,今后100年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活动性断裂的地震效应产生的断裂错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地铁建设的影响是长期的,同时地铁隧道通过断裂带的围岩稳定性差,支护措施如不到位,容易发生塌方。活动性断裂引起的地质灾害危害结果:造成地铁隧道沉降、塌方、透水等。 1.2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是指某一区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地表浅部的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我国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其中上海、天津、台北、太原等最大累计地面沉降已超过2 m。地面沉降是地铁建设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地面坍塌事故,危害结果:造成地铁建筑不均匀下沉,地铁盾构断裂,铁轨扭曲,地铁隧道透水,基坑与路面坍塌等。 滑移或不均匀下沉,基础悬浮等,以及地铁隧道透水。 1.3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是指那些构成斜坡体的岩土在重力作用下失稳,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几个软弱结构面(带)作整体性下滑的地质现象。泥石流为山地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按成因泥石流分为自然泥石和人为流泥石流,如山西尾砂矿

溃坝特大安全事故就是人为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均具有突然性与破坏力大的特点,滑坡与泥石流主要对地铁车站施工造成威胁。 1.4流砂、管涌 流砂和管涌是渗透变形的两种形式,均属于地下水的不良作用。流砂多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而细的粉、细砂中,其表现形式是所有颗粒同时从似于管状通道被渗透水冲走。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孔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逐渐形成管形通道,从而掏空地基或坝体。流砂和管涌主要发生在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危害结果:如防治不当,易造成地铁车站基坑支护变形失稳坍塌,基坑进水,基础发生。 1.5溶洞的突水突泥 溶洞的突水突泥指在地铁隧道施工开挖作业面前方或隧道轮廓外侧的特大岩溶洞洞壁突然破裂,造成溶洞内的泥水突然大量涌入隧道。这种地质灾害由于突发性强,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 地质灾害防治坚持: 。 2、 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 个等级。 3、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 。 4、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方针:防治地质灾害,实行: 的 方针。 5、 地质灾害的灾情(包括: 重要设施的破坏情 况 6、 主要应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 级防灾预案对本地区地质灾害的趋势预报和防灾要求, 圈定重点防范区段;对重要灾害隐患点,作出中长期预报,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 逐点落实包括: 等内容 的预防措施,防灾责任要落实到具体的乡镇、单位,签订责任书。 7、 落实到 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详细解 释 具体地质灾害防治内容。 8、 防灾责任要落实到具体的 签订责任书。 5地质灾害的级别如何划分( 9、 地质灾害灾情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共划分 4个等级。即因灾死亡 30人以上或 者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以上的为特大型。 10、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500万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为大型; 因灾害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 万元以 下的为中型。 二、单项选择题 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壬自然灾害是( 山体崩塌 B 、泥石流 C 、水土流失 D 、滑坡 地质灾害评估根据范围划分,面积在几十平千米范围内是 点评估 B 、面评估 C 、区域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中,起最有效途径是: 预防为主的原则 B 、检测与预报 C 下列哪种地质灾害中,哪一种的垂直位移大水平位移。 1、 2、 A 3 、 4、 D ( 防灾与抗灾 () :( 、整体域评估 ) 、救灾 滑坡 、泥石流 C 、崩塌 地震 A: 4个等级 B 、2个等级 C 、3个等级 D 、1个等级 6、即因灾死亡 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0万元以上的为( A 冲型 、小型 C 、特大型 、大型答 7、因灾害死亡 型 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的为中 A:100万元 B 、500万元 C 、50万元 D 20万元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摘要】公路工程属于线形工程建设项目,同一条道路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大,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危险性大,应及时预防治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公路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崩塌、滑坡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1.4冻土冻融 冻土冻融是指在季节性冻土区,地基土冬季冻胀,夏季融化沉陷的一种现象。此种灾害是东北地区等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常会造成道路翻浆、冻胀、融陷及路面冻裂,影响道路正常通行。 2.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崩塌、滑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①掌握崩塌活动分布规律,公路要尽可能避开崩塌、滑坡危险区及可能的危害区;②加强对危岩体监测、预测、预报工作,临崩、滑前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③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护受威胁的工程设施。主要工程措施有:护墙或护坡,防止斜坡岩土剥落;镶补、填堵坡体岩石缝洞;削坡,人工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灾害的治理原则进行阐述,最后对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作出简要分析。 标签:公路边坡边坡工程地质灾害 随着人口的急速增长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公路边坡(滑坡、泥石流)问题受制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计民生战略己成为同地震、火山相提并论的全球性三大地质灾害之一,其失稳滑塌严重危机到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边坡的正确认识、合理设计、适当的治理,把边坡失稳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是岩土工程界的学者和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1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类型 1.1滑坡 引起滑坡有两种因素。一是内在因素:内在因素是产生滑坡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边坡(岩)土体强度与滑坡下滑的剪切力是否相适应,当剪切力大于边坡自身强度所形成的抗滑力时,边坡就会变形,直至破坏滑动。而当(岩)土体自身的强度较大,所产生的抗滑力大于下滑的剪切力时,边坡就稳定。控制边坡稳定程度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岩)土体的性质和其内部结构,地应力的大小等;二是外在因素:边坡是否产生活动还决定于外在因素,边坡的边界条件,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地震和爆破震动的影向,人类活动影响等等。 1.2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同滑坡的诱发因素一样,崩塌的诱发因素主要有大气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而巨型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也是降雨尤其是连续暴雨,其次是地震因素引起的崩塌。 1.3泥石流 泥石流是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特点具有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暴雨控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4地震与爆破

各种隧道灾害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8隧道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置措施 一、岩爆 1.岩爆发生前的预防措施 1.1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在开挖面围岩上洒水,软化围岩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 1.2中等岩爆地段,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内,侧壁及拱部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1.3强烈岩爆地段,可先掘进一个断面积为15~30cm2的小导洞,使岩层中的高地应力得以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开挖,但应通过探测到的具体情况,确定循环进尺。 1.4在可能发生岩爆地段,还应改善爆破设计,将深孔爆破改为浅孔爆破,减少一次装药量,拉大不同部位炮眼的雷管段位间隔,延长爆破时间,减弱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减小爆破应力场的叠加,降低岩爆频率和强度。 2.岩爆发生时的处理措施 2.1岩爆发生岩爆剧烈时,人员在安全距离地段躲避一段时间,直至岩爆平静为止,洞顶的岩爆松石要及时清除掉,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位置、强度、类型、数量及山鸣等。 2.2机械迅速驶离现场,到达安全区域,停机待命。 3.岩爆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3.1加强巡视,及时撬顶,清除爆裂的岩石,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2岩爆发生并确认岩爆平静后,施工人员向工作面及附近洞壁岩体洒高压水,以降低岩体强度,减弱岩体的脆性,降低岩爆的剧烈程度;同时起到降温除尘的作用。 3.3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尽可能减少岩层爆露时间,减少岩爆发生,确保人员安全。 4.岩爆地段的技术措施 4.1采用能及时受力的锚杆。 4.2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厚度宜为5-8cm; 4.3当用台车钻眼,岩爆的强度在中等以下时,可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

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块体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 4.4采用分步开挖法施工。开挖后,及时施作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在拱部及两侧侧壁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锚杆长度宜为2m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宜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二、隧道塌方、突水涌泥 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陷穴、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都可能发生塌方。 1.隧道塌方、突水涌泥的先兆 1.1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 1.2开挖面上有可能不稳定块体出露,尤其是小断(夹)层或其它软弱结构面和围岩的节理裂缝构造可能不稳定块体的出露处,往往是局部围岩坍方的部位。 1.3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 1.4岩石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发现有岩粉飞扬时,也说明可能即将发生坍方。 1.5围岩发生裂缝,并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 1.6支护受力(敲击发声清脆有力,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等)变形甚至发出声响时,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坍塌的可能。 1.7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亦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1.8围岩或隧道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隧道塌方、突水涌泥等灾害事故的处置措施 ⑴针对小规模的涌水即掌子面或拱顶渗水,应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 ⑵待掌子面相对稳定且喷射混凝土强度满足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在拱顶和掌子面进行打管注浆,打管长度不小于2.5m,注浆管应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不小于0.5m,注水玻璃-浓硫酸双液浆。土层及浆液凝固后方可进行超前支护和开挖施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