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_以广州市为例_高军波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_以广州市为例_高军波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_以广州市为例_高军波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_以广州市为例_高军波

〔文章编号〕1002-2031(2011)08-0055-07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

———以广州市为例

高军波余斌江海燕

〔摘要〕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命令成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

间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社会分异。以广州市为例,基于3954份有效问卷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中心城区116个街镇单元可以划分为6个类型,不同阶层社会群体居住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受旧城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及历史沉积效应影响,社区地位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及可达性之间呈非完全一致性,体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法则”的作用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类型社会分异;广州市〔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高军波(1979―),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余

斌(1963—),男,河南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江海燕

(1973—),女,湖北京山人,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乡绿地与景观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840036);信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收稿日期〕2011-01-27〔修回日期〕2011-04-06

一引言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依托载体,就

其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定点设施、如教育、医疗、文体、公园绿地及其他休闲设施等;非定点设施,如警察巡逻、消防、街道环卫设施等;网络设施,如给排水、电力、电信设施等。其中,定点设施是城市社会性服务业的物质载体,具有典型消费性

服务业特征,其外部性场呈圆锥形分布,其非均质的

空间布局将导致定点设施的服务效益凸显空间差异

和社会不公平。因此,城市定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成为激发不同社会群体在住房市场中竞争和冲突,并引发城市空间隔离、加剧居住分异的重要因素

[1]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事关城市居民生活质

量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其空间分布的社会生态学分析历来是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

总第193期

城市问题2011年第8期

点。结合西方国家福利政策变革进程,相关研究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二战后至1970年代,在福利国家政策模式下,均等享用是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目标,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地域公正和空间均等是研究重点,强调公共设施地理空间的均等分配,忽视服务的实际需求及供给效益[2-3];1970-1990年代,在新公共管理改革的驱动下,城市公共服务注重供给的经济和效率,主要基于区位公平和空间公平的视角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效益最大化[4]。可达性是服务设施空间公平度量的重要手段,集中在对学校、医院、体育馆及公园绿地等设施的研究[5-6];20世纪末叶至目前,随着新公共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城市社会的文化多元化、社会群落的马赛克化对公平、公正提出新的要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更加关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平等性和公正性,其研究视角逐步从环境公正过渡到社会公平,偏重现状格局形成过程的探讨[7-8]。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对公共服务的获取数量及质量取决于其购买能力,公共服务设施强烈的正外部效应使其成为居住选择的共同吸引物。基于较强的空间迁移选择能力,高层次、高收入阶层通过“用脚投票”的居住空间选择过程,实现对公共服务设施净外部效应享有的最大化,并引导城市公共服务投资的空间指向[9-10]。

当前,国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生态学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集中在医疗、教育及休闲娱乐设施领域,主要分析方法有极差法、劳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集中曲线等,大多仅从服务设施供给和需求数量的角度探讨其分布的均衡程度,忽略了服务设施空间外部性、设施规模等级、交通网络及研究空间尺度的差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可达性和公平性研究受到较多关注,在研究方法上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尽量考虑交通路线和成本、不同性质公园差异化服务半径和规模等因素[11-12]。此外,基于可达性公平原理,林康等提出了区域公共产品空间公平性的定量评价方法[13]。马林兵、朱华华等分别实证分析了GIS技术在公共服务设施公平分布规划及布局优化领域的应用[14-15]。陶海燕基于医患者比值构建了医疗设施分布公平性指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考察了广州市海珠区各街镇居民享有的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空间分布[16]。王松涛等则进一步实证探讨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对商品房价格所形成的差异化影响[17]。以广州为案例地,徐秀玉、高军波等分别对城市休闲娱乐设施的区位类型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相关探讨[18-19]。总体看来,基于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差异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社会分异系统研究成果不多,在实证研究和理论总结方面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

本研究以广州中心城区为研究地域,基于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人口属性及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特征数据,进行阶层差异化的社区类型划分,并与国外进行对比,以期为认识我国转型期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规律、社会空间极化特征以及维护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和权利分配的社会公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范围确定为2005年广州行政区划调整之后的城中心七区,分别是荔湾、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黄埔、萝岗,共116个街镇。研究数据包括不同街镇人口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规模及空间分布数据两类。前者依据统计学原理对每个街镇1?常住人口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获取涵盖户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及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和住房7个类别共32个人口属性变量数据(表1)。问卷调查完成于2009年4月,回收有效问卷3954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数据提取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库”(2007年),共选取了6类18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表1)。在数据处理上,本研究利用arcgis9.3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距离计算和空间分析,用软件spss16.0完成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

2.研究方法

可达性是人文地理学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关键概念,也是我国政府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价的重要原则,其本意为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20];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是指其空间分布区位与使用者之间相对靠近和接近的空间关系[21]。由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不但是实现出行费用成本最小化和休闲时间最大化的有效方式,而且对维持社会再生产及相关社会形态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保罗·诺克斯等认为,最优的居住区位并非仅仅由住宅本身及其社会环境所决定,而同样要考虑其相关服务设施的配套,如商店、学校、医疗、消防、邮局及各种休闲娱乐设施等[22]。

表1

人口社会经济属性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类型

人口社会经济属性变量

年龄结构指标

家庭月收入指标

婚姻与家庭结构指标

2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比重(%)单身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0-2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月收入2000-5000元人口比重(%)结婚有0-13岁子女人口比重(%)30-3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月收入5000-10000元人口比重(%)结婚有14-18岁子女人口比重(%)40-4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月收入10000-20000元人口比重(%)结婚有19岁以上子女人口比重(%)50-5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月收入20000元以上人口比重(%)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文化程度指标

住房指标

职业结构指标

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居住单间人口比重(%)退休或未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专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居住两房一厅人口比重(

%)公司企业、服务业一般工作人员比重(%)

本科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居住三房一厅或两厅人口比重(%)公务员、企业管理层、教师及科研人员比重(%)研究生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租房居住人口比重(%)金融、地产、高科技企业及演艺界专业人员比重(%)

人口户籍指标

单位提供住房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自建房居住人口比重(%)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个人购买住房人口比重(%)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类别及细分

教育设施

商业设施市政设施

小学

中学职业培训

小型商业网点大型商业设施消防设施

体育设施

医疗设施市级体育设施区级体育设施省级体育设施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市级体育设施

博物馆图书馆

影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文化中心

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中心

本研究基于不同阶层社会群体享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差异进行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区类型

划分。基于现实生活中服务设施的利用选择差异,本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度量不同类型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一是临近距离度量法,用于测算不同街镇单元的中小学、零售商业网点、社区卫生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消防设施和综合文化中心的可达性。二是基于潜能模型,对不同街镇的大型、高层次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度量,设施类型包括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省级体育馆、市级体育馆、区级体育馆、博物馆、影剧院、图书馆、综合文化中心及大型商业设施。其计算公式为:

A i =

∑n

j =1

S j

D k ij

)其中,

Ai 是街镇单元i 某种服务设施的可达性,S j 是街镇单元j 中某种服务设施的“吸引力”(设施规模、设施等级),

D ij 是街镇i 和街镇j 之间的距离,k 表示距离衰减函数,在这里取值1.5

[1,21]。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社区类型

1.社区类型划分

基于广州中心城区116个街镇单元的18种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变量与32个人口社会经济变量

构成基本数据矩阵,

利用spss16.0的聚类分析技术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社区划分。如图1所示,根据不同街镇居民的社会经济及服务设施可达

性差异化特征,

116个街镇可划分为6种社区类型(括号内为街镇数目),继而分社区类型对50个变

量进行多样本非参数Jonkheere -Terpstra 分析和T

图1

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区类型

检验(表2),以进一步确认同类型社区之间的变量相似度以及不同类型社区之间的变量差异性。其中,非参数分析J-T值越大,表明同类社区的各街镇在某项指标上的变化越小,相似程度越高;而T值越大,则说明同类社区各街镇的某指标均值与研究范围内所有街镇均值的差距越大,正值意味着社区均值高于总体均值,负值则表明其低于总体均值。

表2社区类型及人口属性和服务设施变量特征

社区类别及变量J-T值*T值**社区类别及变量J-T值T值

文体设施分布不均的中等收入社区医疗设施差异化聚集的低收入社区

专科医院0.97210.70年龄在60岁以上人口0.9760.19

家庭月收入2000-5000元0.9441.75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0.9520.23

综合医院0.9365.06购买住房人口0.904-0.27

影剧院0.92610.82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0.8801.72

年龄为30-39岁人口0.9160.45单位住房人口0.8092.07

家庭月收入5000-10000元0.916-3.98综合医院0.7866.91

住房为两房一厅人口0.9025.63家有0-13岁子女人口0.7170.66

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0.900-0.22中学0.6959.47

家有0-13岁子女人口0.8891.57研究生学历人口0.694-2.28

小型商业网点0.78910.58家有14-18岁子女人口0.6281.00

消防设施0.7496.35金融地产演艺界专业人口0.586-1.03

市级体育场馆0.67915.67综合文化中心0.5268.15

青少年活动中心0.6596.48公司企业一般工作人员0.4682.26

小学0.6493.54小型商业网点0.4557.92

年龄在60岁以上人口0.6493.51大型商业设施0.41510.11

购买住房人口0.5994.68区级体育场馆0.41514.22

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收入社区日常服务设施配套良好的蓝领社区

金融地产演艺界专业人员0.9483.69家庭月收入2000-5000元人口0.9900.76

大型商业设施0.94810.88单身人口占总人口0.9764.31

专科医院0.9486.40消防设施0.9560.28

家庭月收入20000元以上人口0.9221.59青少年中心0.926-1.39

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0.897-9.35年龄为20-29岁人口0.9134.11

消防设施0.8566.47租房居住人口占总人口0.7845.82

博物馆0.8464.59中学0.7842.93

家有14-18岁子女0.8450.67影剧院0.774-1.58

家庭月收入10000-20000元人口0.8203.01社区卫生中心0.7026.00

居住三房一厅或两厅人口0.7951.21博物馆0.702-0.37

公务员、教育科研及公司管理人员0.7702.29小型商业网点0.6223.26

中学0.7463.96月收入5000-10000元人口0.584-1.43

家庭月收入2000-5000元人口0.721-2.00公司企业服务业一般工作人员0.5473.75

研究生学历人口0.6041.94大型商业设施0.547-0.18

妇幼保健院0.5164.91综合医院0.4775.61

区级体育场馆0.5161.02区级体育场馆0.477-1.22

服务设施供给不足的人口混住区服务设施配套欠缺的农业社区

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0.9330.18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0.99112.52

单身人口占总人口0.9100.68小型商业网点0.990-2.42

小学0.844-2.60省级体育场馆0.990-3.15

租房居住人口占总人口0.7770.61年龄为50-59岁人口0.7182.35

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0.7560.71年龄为20-29岁人口0.677-8.26

影剧院0.756-4.52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0.6673.38

图书馆0.756-4.73自建住房人口0.49714.10

中学0.672-3.87家有0-13岁子女人口0.497-7.85

教育培训设施0.655-3.42家有14-18岁子女人口0.485-6.71

大型商业设施0.652-4.99中学0.467-4.00

消防设施0.647-3.42综合医院0.467-4.39

妇幼保健院0.632-4.75小学0.374-1.95

青少年活动中心0.554-3.79消防设施0.357-4.52

自建住房人口0.3661.72社区卫生中心0.342-4.31

公司企业一般工作人口0.3511.77专科医院0.342-3.98注:*J-T值越大,表明同类社区的各街镇在某项指标上的变化越小,相似程度越高。

**T值越大说明同类社区街镇的某指标均值与研究范围内所有街镇均值的差距越大,正值意味着社区均值高于总体均值,负值则意味着其低于总体均值。

2.不同类型社区的人口属性及服务设施配套特征

(1)文体设施分布不均的中等收入社区

此类社区包括17个街道,主要分布在荔湾区中北部和海珠区西北部,是广州历史上的工业集中区,经过房改阶段的售房改革,自购住房的居民比重较高。在收入结构上,月收入在2000-5000元区间者是居民主体,而月收入在5000-10000元区间居民比重低于平均水平,表明此类社区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上,本类型社区各街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齐全,能够较便利地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但就文体设施而言,影剧院、市级体育设施、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小学的空间分布均衡(非参数J-T值都在0.6以上),整体上具有充分的可达性,而不同街镇的综合文化中心、中学等基础文体设施可达性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不均衡状态明显。

(2)医疗健康设施聚集水平差异显著的低收入社区

此类社区包括20个街道,是广州旧城核心区,人口属性的老城区特征明显,家庭规模大且老龄化特征突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比重大,主要从事公司、企业及服务业一般性工作,大多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住房以单位供房为主,购买住房人口比重较低,整体上表现为低素质、低收入、人口密集的老龄化社区特征。

本类社区各种服务设施可达性整体较好。中小学校分布尤为集中且质量较优,是有学龄儿童的家庭选择老城区居住的重要原因。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及商业网点在本类社区各街镇分布相似程度高,空间分布相对均衡。但医疗健康设施,包括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在本区各街镇间非参数检验得分最低,表明医疗健康设施空间分布聚集水平差异显著。

(3)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收入社区

广州市高收入社区覆盖18个街道,分布在海珠区北部、越秀区东部及天河区西部,是广州市高素质、高收入阶层聚集区,包括省、市政府所在地(梅花村、华乐、白云及黄花岗街)、高校、科研机构聚集区(新港街、五山街、黄花岗、流花街)及广州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地(天圆街、天河南、石牌、林和街等)。在社会经济属性上,高收入社区家庭规模较小,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学历层次方面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口比重较高,主要从事公务员、企业管理、教师、科研及金融地产等职业,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人口比重高于市域均值,而月收入为5000元及以下的人口比重较低,表明此社区整体上的高素质、高收入阶层特征明显。

本类社区各街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可达性整体较为优越。其中,大型商业设施、专科医院、消防设施、博物馆、中学、区级体育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影剧院、妇幼保健院可达性较好。虽然综合医院、图书馆、小学、小型零售商业网点、省级和市级体育设施在此类社区各街道间分布相似程度较低,空间布局稍显不均,但其可达性仍高出市域平均水平。

(4)日常服务设施配套良好的蓝领社区

本类社区覆盖24个街道,位于老城区和高素质、高收入阶层居住区外围,成环状分布于白云区南部和天河区东北部。本类社区外来人口比重较高,以年轻人口为主,学历层次方面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比重大,主要从事公司、企业及服务业一般性工作,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人口比重高,且低收入人口比例高于市域均值。因此,本类社区各街道人口以低素质、较低收入水平的蓝领阶层为主。

整体上看,本类社区各街道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可达性差异呈明显对立分化特征。基础性的日常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均衡,包括小型商业网点、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学及消防设施,各街镇单元内可达性均值高于市域平均水平。而大型商业设施、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发展型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整体较差,低于市域均值。作为外来人口比重高的低收入蓝领阶层聚集区,本类社区基本日常服务设施配置充分,而个人发展型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呈显著对立分化趋势。

(5)服务设施供给不足的人口混住区

广州市人口混住区共包括27个街镇,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近年来,广州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使近郊城镇因承接大量转移企业而聚集了众多外来人口,年龄结构以较为年轻的单身人口为主,住房以单位提供的单间为主;而对本地居民而言,住房以自建为主,且居住三房一厅或两厅的人口比重整体上较高。本类社区人口的文化程度整体较低,学历层次以高中及高中以下为主,主要从事公司企业一般工作,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因此,人口混住区居民整体上以低素质、低收入群体为主,且以从事一般性公司企业工作为主。

人口混住区不同街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程度整体上低于市域平均水平。其中,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相似度高于0.5,包括小学、中

学、青少年活动中心、消防设施、图书馆及妇幼保健院等服务设施,表明此类设施空间分布的均衡度较为相似,但其供给水平低于市域均值,说明人口混住区各街镇服务设施配置总体不足,不同空间单元的服务设施可达性整体较差。

(6)服务设施配套欠缺的农业社区

广州市农业社区包括10个街镇,主要分布在白云区北部及萝岗区,属于农业居民散住区。如表2所示,农业社区中仅4项人口属性指标高于市域均值,分别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比重(12.5)、自建房人口比重(14.1)、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人口比重(3.4)及50-59岁人口比重(2.4),说明农业社区居民本地化水平高,人口老龄化及低素质、低收入特征明显。就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空间分布而言,中小学校、小型零售商业网点、综合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及消防设施在各街镇分布相似程度较高,但均低于市域均值,表明农业社区各街镇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分布不均,可达性整体较差。

综上所述,广州市中心城区不同街镇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可达性基本上呈以老城区为中心,从内到外逐次递减的单核心圈层结构。其中,老城区及城市新中心分别属于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的居住区,但都具备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且空间分布均衡,可达性充分;而外来人口聚集区、城郊居民混住区及农业社区属于低收入群体居住地,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总体不足,可达性整体较差,表明广州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呈非完全“高收入”指向特征,社区地位高低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充分程度并非完全一致。

四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社会分异比较

广州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社会分异与西方国家城市既有相似特征,也存在不同。一方面,基于公共服务设施外部性场对城市居民福利的强大影响,不同阶层社会群体依据其在住房市场上竞争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对服务设施正向外部性的享有强度,所以,西方地理学者认为,“城市社会地理是不同团体或个人之间冲突的产物”。受社会、经济、环境的“累计影响”,在“用脚投票”作用机制下,最富有、最有权力和最有学识的人往往占据最有利的城市区位,实现公共服务外部效应享有的最大化[23]。与此类似,广州的高素质、高收入群体也同样占据着最有利的空间区位,享有最便利和最完善的服务设施配套。而低素质、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聚集区的服务设施配套却总体不足,设施利用的可达性也整体较差。

另一方面,与广州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由于郊区化的作用,旧城衰落,经济萧条,旧城中心区的各种服务设施也随之外迁或凋敝,导致聚集在旧城区的低收入阶层所具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非常不完善,优质服务设施利用的可达性较差。而广州旧城区(尤其是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前的老八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繁荣,基于服务设施供给的“持续累积效应”,旧城区成为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最为完善的区域之一。所以,广州旧城区的中、低收入群体能够享有较为完善且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其社会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与西方国家城市有着显著的差异。

五结论

本研究以广州中心城区为案例地域,基于3954份有效问卷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社会生态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基于不同街镇单元的人口属性及其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差别,广州中心城区的116个街镇可以划分为6个类型的社区,分别是文体设施分布不均的中等收入社区、医疗健康设施聚集水平差异显著的低收入社区、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收入社区、日常服务设施配套良好的蓝领社区、服务设施供给不足的人口混住区及服务设施配套欠缺的农业社区,表明不同阶层社会群体聚集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其利用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

第二,社区地位与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其可达性之间呈非完全一致相关性特征。广州中心城区的中低收入群体居住区能够拥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且可达性良好,是旧城区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历史沉积效应”的结果,其形成机制体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法则”作用特征。

社会经济体制的综合转型使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指令成为我国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的社会分异和空间极化特征显著,

探讨其形成机制并实现空间公平分布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也是进一步研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问题的方向。

【Abstract】The market mechanism has been the primary provision means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stead of exec-utive order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socio-economic mechanism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has been changed from spatial equilibrium to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for the reason of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ocio-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with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ity based on 3954legitimate survey questionnaires.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h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eatures,such as that the residential space of different sectors of social group has the differentiated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package,and the116streets and towns can be divided into6types of communities.Affected by the continued prosperity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ld urban centers and the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provision,the community socio-economic status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which is similar to the“urban ecological law”of urban public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n the cities in western country.

【Key words】urba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the com-munity type;social differentiation;Guangzhou City

参考文献

[1]Knox,P.L.Residential Structure,Facility Location and Patterns of Accessibility,in K.Cox and R.J.Johnston(eds),Conflict,

Politics and the Urban Scene[M].Longman,London,1982:316

-362

[2]Rich.R.C.Neglected issues in the study of urban service distri-bution:a research agenda[J].Urban Studies,1979(2):143-

156

[3]Lineberry,R.L.Equality and urban policy,The distribution of municipal public service[M].Everly Hills,CA:Sage,1977[4]Lucy,W.H.Equity and planning for local services[J].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81(5):447-451

[5]Knox,P.L..The intraurban ecology of primacy medical care:pat-terns of accessbility and their policy implications[J].Environ-

ment and planning A,1978(1):415-435

[6]Pacione,Michael.Access to urban services-the case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Glasgow[J].Scottish Geograpgical Magazine,1989

(7):12-18

[7]Ringquist,E.J..Assessing evidence of environmental inequi-ties: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

agement,2005(2):223-247

[8]Yangjian Zhang,Michael A.Tarrant,Gary T.Green.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iating urban and rural phenomena in exami-

ning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locally desirable land[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5):1314-1319

[9]Cox,K.R.Social change,turf politics and concepts of turf poli-ties.In A.Kirby,P.Knox,and S.Pinch.Public Service Provi-

s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M].Croom Helm:London,1984:

283-315

[10]Erkip,F.B..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the case of parks and recreational services in Ankara[J].Cities,1997

(6):353-361

[11]江海燕,周春山,肖荣波.广州公园绿地的空间差异及社会公平研究[J].城市规划,2014(4):43-49

[12]尹海伟,徐建刚.上海公园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6):71-76

[13]林康等.基于可达性角度的公共产品空间公平性的定量评价方法———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9(1):215

-226

[14]马林兵,曹小曙.一种启发式A*算法和网格划分的空间可达性计算方法[J].地理研究,2008(1):93-991

[15]朱华华,闫浩文,李玉龙.基于Vorono i图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方法[J].测绘科学,2008(2):72-75

[16]陶海燕,徐勇.广州市海珠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研究[J].疾病监测,2006(6):408-412

[17]林康等.基于可达性角度的公共产品空间公平性的定量评价方法———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9(1):215

-226

[18]徐秀玉,陈忠暖,朱孟珏.广州市中心城区休闲服务设施区位类型特征的研究[J].人文地理,2010(2):91-95

[19]高军波,周春山等.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异研究[J].人文地理,2010(3):78-84

[20]Johnston R.J.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Third Edition [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94:22

[21]Ko-Wan Tsou,Yu-Ting Hung,Yao-Lin Chang.An accessi-bility-based integrated measure of relative spatial equity in ur-

ban public facilities[J].Cities,2005(6):424-435

[22]Harvey D.Social justice,postmodernism and the c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2(4):

588-601

[23]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齐.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30

(责任编辑:刘嫒君)

城市居住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管理规定

城市居住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管理规定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及零星住宅(以下统称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保障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维护小区业主和开发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武汉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居住小区。 第三条居住小区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邮政、商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和市政公用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区管理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在住宅总规模(总建筑面积,下同)开发完成50%之前建成交付使用;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在住宅总规模完成80% 之前建成交付使用。 第四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坚持统筹规划、可持续发展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使用性质相近或可兼容的公共服务设施应综合设置。 第五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水平应当和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在符合规定指标总量的前提下,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一规划、合理布置。 第二章权属界定与管理 第六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非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两种。 第七条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建设成本适宜列入小区商品房建设成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管理服务、市政公用设施等。此类公共服务设施除社会公益性配套设施外,其权属归全体业主所有,由业主委员会代为登记,开发企业不得销售,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处置其使用权。 第八条非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是指适宜市场化运营、建设成本不宜列入且未列入小区商品房建设成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商业服务设施(物业管理专用商业服务设施用房除外)等。此类公共服务设施,按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其权属归投资者所有,但交付使用后必须纳入小区统一的物业管理,并不得擅自改变规划用途。 第九条居住小区的车库、车位(含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当首先满足本小区业主的需要。未列入小区商品房建设成本的地下车库、地下车位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第十条居住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具体内容、指标等一般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城乡规划部门提供规划条件时应作为土地出让条件之一进行明确。 第十一条对于分期建设的居住小区,城乡规划部门在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方案和施工图以及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对每期工程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名称、功能、位置、权属、指标等进一步核定。同时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中注明与住宅同期进行验收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确保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工程达到下列要求时,房地产开发企业方可申请竣工综合验收:(一)按照规划建设方案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且经城乡规划部门竣工核实合格。 (二)公共服务设施具备投入使用条件,已经明确产权、管理权及其关系,并且以书面形式明确管理责任。 第十三条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内容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且未通过城乡规划部门竣工核实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办理入住手续。 第三章附则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 与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因素?(P146) 4、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P146) 5、熟记“六瞧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 (P147) 6、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 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与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就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就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 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 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就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就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就是(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v1.0 可编辑可修改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目录 编制说明 1 总则 (3)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3) 3 市级和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规划导则 (4) 4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 (9) 附录:术语、用词说明及参考文献(规范) (18) 《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条文说明

1 总则 【目的和依据】为突出以人为本,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使用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并考虑城乡发展需要,制定《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中心城区(指七区)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在对城市旧区进行更新改造时,可依据本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可行,并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服务水平。 杭州市辖县级市的中心城区可参照本标准实施。 城市特殊功能区域,如风景名胜区、前湾保税港区、港口、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的相关内容,另行规定。 【配置原则】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相关规划,应遵循系统、兼容、创新、继承以及适度超前或相对稳定的原则。 【强制性要求】本标准中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内容或规定应为强制性要求,在城市规划实施时,须优先安排并与其它建设工程同步予以落实;当公共服务设施无独立占地要求时,其建筑面积应作为强制性要求予以落实。 【相关法规】本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严格执行本标准,并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按其用地性质或使用功能,本标准将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七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4)体育;(5)商业金融;(6)社会福利;(7)行政办公;将居住区级以下(含居住区,下同)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八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娱乐;(4)体育;(5)商业金融服务;(6)社会福利与保障;(7)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8)市政公用。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综合考虑建设规模以及投资、布局方式等,可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五级: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和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P146) 4. 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P146) 5. 熟记“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P147) 6. 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 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 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 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 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 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 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 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是( ) A.文化区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右图中最能反映左图PQ沿线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 A.ⅠB.ⅡC.ⅢD.Ⅳ 9.对图中功能区及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工园区的布局是合理的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

ICS 91.020 DB P53 备案号:21149-2007 北京市地方标准 Setting Rules for Public Facilities on Sidewalks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一般要求 (2) 6 废物箱 (2) 7 交通类护栏 (3) 8 街牌 (3) 9 步行者导向牌 (3) 10 公交车站设施 (3) 11 信筒 (3) 12 公用电话亭 (4) 13 信息亭 (4) 14 自行车存车架和围栏 (4) 15 座椅 (4) 16 活动厕所 (4) 17 报刊亭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设施带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路口人行带 (7)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引言 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52.29%,新增城市人口144.9万人,仅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2,169亿元,建成区面积837.27平方公里,在全国城市城区面积排名第8位等都显示着四川省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阶段。然而拥挤的交通、环境的污染、人口的膨胀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国际经验和成都现实来看,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的成都正步入“城市病”的暴发期。学术界把由于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的某些区位,所引发的对城市经济、环境、公共秩序及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称为“大城市病”。现有研究中对于“城市病”的原因多基于体制、公共产品供给、城市发展空间等视角,如刘成玉(2012)强调公共产品向大城市聚集的这种格局是形成和加剧我国“大城市病”问题的根源之一,并在此视角下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朱铁臻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应该是生态经济城市,董国良创造的“节地畅通”城市也是解决“城市病”的方案。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城市综合体来缓解“城市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梳理发现,学界已经关注到了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病”的影响,但关注的还不够,大多数只是笼统的提出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范式等等。基于此,以一个特定地区为案例来研究“城市病”就很有必要。成都作为一个典型的“单中心同心圆”扩展模式的城市,去研究如何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来缓解“城市病”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成都市空间布局演化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成都市城区布局从直径4km左右到400km的同心圆扩展形态。纵观成都市空间开发历程,成都市空间扩张的形态是由孤立的单中心沿“环形十放射”状的交通轴线呈圈层状蔓延再向多中心组团式结构演变,空间机制是由孤立的点极化向点轴化发展,并初步呈现出了点、线、面相互联系的三层网络结构。由于成都市的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和机制的变化对其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模式逐步由均质模式向以市中心等经济高度集聚地区为“极点”的增长 极模式转变。同时,随着城郊交通联系的不断加强和城市副中心及郊区组团的发展在空间上进一步形成了点轴布局模式和网络布局模式。显然,从成都现在的发展来看,这种空间布局是合理的。然而,这种整体上呈现的“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扩展形态使之出现了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等清一色的分区规划。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城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成都市的产业和居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鸿沟,处在外城层和辅城层的高新区和高新西区作为产业集聚地,则产业发达,居住和娱乐氛围欠缺,由此也出现很多人住在城中,工作在近郊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一直以来的上班时间交通拥堵严重的状况,无独有偶,光华大道区域的城市发展,呈现出来的都是“住宅”集中化,目前暂缺少娱乐和产业的规划,这也会成为未来区域城市发展的掣肘。与此同时,以天府广场、盐市口为中心,半径1km范围的内核区人口活动高度密集、零售商业、商务楼宇和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集中,让中心城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一些矛盾的凸显, “城市病”成为成都市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 二、成都市空间布局演化导致和加剧“城市病” (一)“同心圆摊大饼”的空间扩张引导人口集中于主城区。“单中心”发展模式,使得商业、办公等城市就业过于密集在旧城区,从而导致的人口过度集中。截至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04.5万人,成都市主城区人口达1,020万人,比2000年增加672.9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63.59个百分点,远郊的第三生活圈(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常住人口为445.59万人,比2000年的447.62万人减少了2.03万人;成都市人口的居住已向中心城区聚集。全市人口密度为1,109人/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密度在各圈层中最大,为11,388人/平方公里。其中,武侯区人口密度居全市之首,为14,451人/平方公里,大邑县人口密度最低为391人/平方公里。 (二)人口集中导致“城市病”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文/李虹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提要]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城市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心蔓延的“外溢”模式曾是城市空间模式的主流;但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其弊病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土地资源后备不足等“城市病”都是这种空间扩展模式的直接产物。为此,本文从空间布局规划制定、构建城市综合体、土地集约化发展等方面对成都市空间布局进行建议,提出缓解城市病的治理方案,以实现成都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病”;城市空间布局;成都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4日 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6s2019 40--

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研究

2009年11月社科纵横Nov,2009总第24卷第11期SOIAL SCIENCES REVIEW VOL.24NO.11 中国发展历史表明,历代政府都比较注意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同样也不例外。尽管清时甘肃已由明代的边疆转变为腹地,但特殊的区位使其所受的关注并未减弱。随着清政府向甘肃荒远地区的不断开拓以及民族贸易的日渐发展,甘肃地区形成了系列新兴的城市,从而导致清代甘肃城市数量增长,空间密度增大,分布更趋均衡化。同时,由于交通、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多集中于黄河一线以东的局面并未改变。 一、清代甘肃城市的空间分布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城市的分布较多地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人文因素及其历史基础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分布。此外,由于众多影响因素的不平衡发展或不断变化,旧的区域城市分布格局又常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随着历史的推进,清代甘肃城市的空间分布也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1.就城市数量与密度来看,呈上升的趋势 清代甘肃以省治兰州为中心,东至陕西邠州长武县界1000里,西至河州阁门界1120里,南至四川龙安府平武县界1370里,北至亦不剌山1040里,东南至汉中府略阳县界1230里,西南至洮州卫番界930里,东北至延安府保安县界1430里,西北至沙州卫外境2440里[1]。据学者估算,清代甘肃的土地面积为16万5千多平方英里,合42.75万平方公里,是清朝最大的仅次于云南和四川的内地省份[2]。 随着清代社会渐趋稳定,甘肃地区的行政区划也不断得到完善。到雍乾之际,甘肃领府八、直隶州三、又州八、县四十五[3]。按照一治一城来计算,并排除府县同城的情况,此时甘肃有行政性城市55座,每平方公里有城市1.29座。此后,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甘肃城市或建,或废,但总体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长。至光绪末年,甘肃省领府 八、直隶州六、同知六、通判四、州六、县四十七[4]。按照同一标准计算,其城市数当达68座,城市密度每平方公里达 1.59座。较之清中前期来看,也有相当程度的增长。 2.就空间分布来看,清代甘肃城市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偏集于黄河一线以东 通常情况下,中央政府对边疆的开发是由内向外逐步推进的,由此而形成的政治军事性城市与经济型城镇,也往往呈现出由内地向边疆逐步减少的趋势。清代甘肃尽管由明时的边疆变为了腹地,但历史形成的这种城市分布格局仍然得以延续,并无实质的改变。 清代甘肃城市的经度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甘肃全省新通志》卷1,《天文志·表》,见《中国西北文献丛书》(23)。 说明:所谓的西经度是以当时的京师北京为主,甘肃在其西,故称西经,与现今有别。 城市数除府州县厅治所外,尚包括一部分县丞、州同等官驻地。 清代甘肃城市的纬度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甘肃全省新通志》卷1,《天文志·表》,见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23)。 从经度上看,甘肃地区城市主要集中于西经8至13度之间,即洮岷、狄道、兰州一线以东地区,包括陇中黄土高原、陇东、陇南及银川平原等。其间的城市数达57座,占到整个甘肃地区所列城市84座的67.9%。再就纬度分布来 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研究 黎仕明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内容摘要】随着清代政府向边疆地区的不断拓展与经济贸易的发展,甘肃城市获得了一定发展:城市数量增长,密度上升;城市空间分布更趋均衡。同时,由于自然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偏集于黄河一线以东的局面仍然得以维持。 【关键词】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09)11-0099-03 西经度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20 城市数51021129856323 北纬度32-3333-3434-3535-3636-3737-3838-3939-4040-41 城市数151521168981 *作者简介:黎仕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发展。 99

城市空间理论

城市空间理论 空间是人类进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空间的配置是人类进行各种行为的产物,依据不同的原则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配置和不同规模等级空间相互密切的有机整体,其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配置和联系就组成了空间。 城市的发展和地理空间密不可分。地理空间是一个区域或国家的最为宝贵的资源,所以城市空间发展是地理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布局是城市化的产物,城镇空间布局是区域空间布局重要内容之一。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包含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二是城镇体系的区位分布。 要实现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不损害城镇体系生态进程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特点,促使城镇体系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作出持续性贡献的城镇体系发展模式。其旨在以区域为基础,兼顾发展和环境两个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控城镇体系的进程。 1、理论基础 1.1空间结构理论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产业)地域结构,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合关系,也即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空间结构一直是空间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关注的基本问题。地域空间结构实际上是个人和社会组织空间偏好与选择的结果,是经济均衡在空间维度下的集中体现,个人和社会选择的各种要素均会对地域空间结构产生实际的影响。1.1.1“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对霍华德来说,“田园城市”并不是他的奋斗目标,而只是实现他所追求的目标“社会城市”的一个局部试验和示范。也就是说“田园城市”只是“社会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田园城市群体的组合。即“社会城市”是由一个中心城市和若干个名称和设计各异的田园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各城市之间依靠放射状和环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办法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办法 第三十二条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包括城市商业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含社会福利设施)、邮政设施的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属城市居住区、工业区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必须与居住区、工业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二)应当大力进行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与城市各级组团中心的形成与完善相结合; (三)密度1区、密度2区应当加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填空补缺、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水平; (四)密度3区、密度4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高标准,配套设施要齐全; (五)大、中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当处

理好其功能与城市交通、城市景观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人、车流量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进行动、静态交通分析,合理组织人、车流集散。 第五十条城市商业设施包括城市商业中心、商业网点、肉菜农贸市场、专业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城市商业中心可分为市、区两级。城市商业网点设施的规划建设的标准和千人指标应当符合表3-7、3-8规定。 肉菜农贸市场服务半径应当不大于500米,服务人口为2-3万人,建筑面积为2000-2500平方米。肉菜农贸市场宜独立设置,如因用地面积局限需与其它功能建筑混合设置,则其建筑应当满足消防、环保、卫生、人流和货物集散要求,并应当设置不小于100-200平方米的室内外卸货场地。 专业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应当符合交通、环保、卫生等专业管理要求;应当以节约和合理使用用地、减少交易过程中流通环节、减少城市交通量为原则;大型专业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当选址于城市出入口地段。专业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当独立设置,不得与住宅等混合设置。

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求规范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 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 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范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范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 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 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 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

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

前言 为了与新颁布的《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相协调,与各专项规划相衔接,指导杭州市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根据杭州市规划局和杭州市建设委员会的相关指令和要求,编制《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该规定的编制是根据《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结合近年新编的城市专项规划的内容和规定,对《杭州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送审稿)》(2004)进行修编,同时新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规定和要求。 本次规定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城市公共设施体系进行分级和分类设置;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中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的设置进行修编;对公益性设施、经营性设施进行分类,并采用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区别控制;增加新旧区的差别化配置等条款。 本规定在城市级公共设施设置要求中不包括市政设施的设置规定,只在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要求中,包含市政公用设施(居住区及居住区以下级)配置规定。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公共设施布局原则 (3) 4 城市公共设施设置要求 (4) 5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要求 (12) 5.1设置要求 (12) 5.2旧区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差别配置 (14) 附表一:杭州市区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定额指标 (26) 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27)

1 总则 1.0.1 (目的和依据)为合理进行城市级公共设施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根据《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参照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和相关专项规划,修编《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新编《城市公共设施设置规定》,并将二者合并制订为本规定。 1.0.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设施和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在对建成区进行更新改造时,可参照本规定执行或实行差别配置,确保配套设施达到标准、服务体现水平。 1.0.3 (设置原则)公共设施的设置应贯彻可持续发展、节约用地和资源共享的原则。 1.0.4 (设施分级)城市级公共设施指为城市(区)服务的公共设施;城市片区级公共设施指为外围独立城市组团、居住片区(大型居住区)等服务的城市区域性公共设施。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基层社区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表1.0.4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居住小区基层社区户数(户)10000—16000 5000—7000 1500—2000 人口(人)30000—50000 15000—20000 4500—6000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居住小区—基层社区三级结构、居住区—基层社区、居住小区—基层社区两级结构及相对独立的基层社区等基本类型。 1.0.5 (设施分类)城市级、城市片区级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社会福利、行政办公等七类设施;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九类设施。 1.0.6(设施属性区分)根据各类设施基本服务属性的不同,公共设施分为公益性公共设施和经营性公共设施两类。 公益性公共设施的配置要保持严格刚性管理;经营性公共设施的配套可保持一定的弹性和灵活度,以应对当前市场逐步完善和用地功能混合布局的发展趋势。 1.0.7 (指标分类)公共设施的指标控制分为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公益性公共设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为控制性指标;经营性公共设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为指导性指标。 1.0.8 (规划落实)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和规模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目标、总体布局和建设时序分别在规划管理单元中落实。通过规划管理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明确相关设施的建设规模和位置。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1.0.9公共设施的设置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10本规定由杭州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食品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图_(办食品流通许可)

有限公司 食品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图 食品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图: 操作流程: 1、在供应商处购入产品,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的合格文件和产品标示,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 2、清点、检查产品、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记录入库。 3、定期对所有产品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产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 4、销售并建立客户档案,提供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有关销售凭证(发票、信誉卡),做出特殊承诺的提供书面凭证。 申请人: 年月日

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包含的内容 (供申请人参考) 空间布局图: 需标明经营场所出入口,经营场所内食品与非食品、生食品与熟食品分区摆放的位置,标注各区域的用途以及主要设施、设备等。 操作流程: ⑴审验供应商的经营资格—→⑵计划、采购、索票索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⑶运输(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⑷验收检查—→⑸记入台账(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持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⑹贮存食品(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⑺上货架(食品与非食品、生食品与熟食品分区摆放)—→⑻食品质量自检(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⑼销售食品(售货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洗净、消毒,保持清洁;直接入口的食品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使用售货工具)—→⑽售后服务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设施各种服务半径

城市各种服务设施半径 城市各种服务设施半径,有了这个以后做总规和控规就方便了。 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1、幼托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2、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800-1000m; 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400-500m; 居住组团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150-200m。 居住商业中心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商业中心步行半径不大于500 m; 小区、商业点半径不大于300 m。 中小型超市: 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1处,在大型综合超市的服务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设置。(商业网点规划) 农贸市场(农贸超市) 按照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服务人口1-2万人设一处,占地面积按480平方米/千人(服务人口)的标准配置。(商业网点规划) 居住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半径: 一般服务半径不超过500m. 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般3-5万人设一处,社医院的居住区不再设独立门诊 社区卫生服务站,

原则上按服务人口0.5—1万人 按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m设置1处。(日照总体规划) 公园、绿地 保证居民出行1000m半径内有一处综合性公园,在300m-500m半径内有一处小游园。(日照总体规划) 城市低压(变)配变站的服务半径: 1、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400m[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993]。 2、市区供电半径一般为250m,繁华地区为150m。[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 3、变电室负荷半径不应大于250m,尽可能设于其他建筑内。[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4、 35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5~10km;110kV/35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15~ 30km;220kV/110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50~100km。[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 燃气调压站的服务半径: 1、中低调压站负荷服务半径500m。[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2、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km;调压站的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供气区域狭长,可考虑适当加大供气半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 垃圾转运站和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 1、垃圾转运站的服务面积是0.7~1.0km2,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应大于70m。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2、人力收集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机动车收集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1991] 3、小型转运站每0.7~1km2设置一座,大、中型转运站每10~15km2设置一座。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1989] 小型的服务半径500m。 城市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 1、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1987]

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目录 编制说明 1 总则 (3)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3) 3 市级和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规划导则 (4) 4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 (9) 附录:术语、用词说明及参考文献(规范) (18) 《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条文说明

1 总则 1.1【目的和依据】为突出以人为本,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使用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并考虑城乡发展需要,制定《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中心城区(指七区)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在对城市旧区进行更新改造时,可依据本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可行,并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服务水平。 杭州市辖县级市的中心城区可参照本标准实施。 城市特殊功能区域,如风景名胜区、前湾保税港区、港口、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的相关内容,另行规定。 1.3【配置原则】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相关规划,应遵循系统、兼容、创新、继承以及适度超前或相对稳定的原则。 1.4【强制性要求】本标准中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内容或规定应为强制性要求,在城市规划实施时,须优先安排并与其它建设工程同步予以落实;当公共服务设施无独立占地要求时,其建筑面积应作为强制性要求予以落实。 1.5 【相关法规】本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严格执行本标准,并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2.1【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按其用地性质或使用功能,本标准将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七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4)体育;(5)商业金融;(6)社会福利;(7)行政办公;将居住区级以下(含居住区,下同)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八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娱乐;(4)体育;(5)商业金融服务;(6)社会福利与保障;(7)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8)市政公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