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体备课】认识图形(一)

【集体备课】认识图形(一)

【集体备课】认识图形(一)
【集体备课】认识图形(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识图形(一)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刘英芳备课时间9、29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一、质疑激趣: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都装了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这几个朋友吗?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很好,同学们说的非常棒。)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给他们分分类?并且说一下你为什么这么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刚才我们看到的物品都穿着花外衣,脱掉它们的花外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学生观察,老师随即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连一连找一找。

2、摸一摸,感知特点。

【长方体】

从你们的桌面上找一找长方体有哪些?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实物。

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长方体】

让学生感知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学生感知汇报,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同学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学生感知汇报,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

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圆柱,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学生感知汇报,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

最后,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学生感知汇报,球:是圆圆的。

3、总结特点,猜一猜。

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老师这有几个谜语看看大家能不能猜猜他们是谁?

展示课件。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三、巩固练习、强化特点

1、

()号是长方体,()是正方体,()是圆柱。

2、

3、

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两题设计:(课堂检测题/评价和课后训练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作业布置、教材教法交流材料 一、集体备课与教材教法: 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1.更新观念。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负责。教师如果真正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新课程理念记在心上,教师们在备课中才能更好地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2.了解学生。教师要上好课,必须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这样就能防止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因此,备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了解班级的基本情況、个性特征、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个性品质、动态变化。 3.要确定好教学目标。除了“双基”以外,还要注重:(1)每节课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知识更为重要。(2)每一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一定要着眼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眺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4.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般的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最直接的基础,又是解答应用题组成判断的重要概念。无疑,它在全册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 在确定重点以后,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我认为:其一,就课堂教学的总体而言,讲解上抓重点,作业上练重点,时间上保重点。其二,就数学知识而言,一般中有重点,重点中有关键。讲解时要善于抓住重点中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关键,讲时以此切入,以此引路,重点内容就可相对突出。其三,就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言,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的语调要放慢些,教学节奏宜缓。在这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余地的教学节奏下,学生才可能听清重点,想明重点。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群众备课记录(一): xx学年度第一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 记录人:冼建南 主讲人 冼建南 时间 10月8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 谢晓华、柯甘生、谢健民、许丽敏 主题 进行第二单元分析,找出学生容易错的题目。 备课资料 1、讨论第二单元学生容易错的题及解答方法。 2、制定学生竞赛的题目。 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图意较为困难。在教学时老师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画给学生看,而不能单纯让学生看书理解。 2、许丽敏:学生在画比“单位1”少的题目时,“少的部分”往往不用虚线表示,并且问题把比“少的部分”也包括在内。在教学时应让学生理解“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是多少,还有强调“少的部分”是比较量没有的,所以不能包括在内。 3、各位老师都写出几道竞赛题目。 小结 经过这样的学习及分析,对于新教六年级数学的老师帮忙很大。 群众备课记录(二): 群众备课活动记录 主备人: 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成员 备课地点:阶梯教室 学科:语文 主备年级:xx年级 时间:xx月xx日 备课中心问题: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思考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能够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 3、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四、复述特点 五、拓展练习 六、总结 讨论结果: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 群众备课记录(三): 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 主讲人 冼建南、谢健民 时间 4月15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主题 反思常规教学检查的状况 备课资料 1、有关学生作业、练习册完成的状况,解决问题。 2、讨论怎样教学圆锥、圆柱的关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群众发言记录 1、从检查的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良好的,小部分学生的作业、练习册书写较差。还需要老师抓好学生的学习态度。 2、冼建南:我们课本上只讲了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但考试时有些灵活的题会考到当等体积,等底时,圆锥和圆柱的高的关系;或当他们等体积,等高时,他们的底面积的的关系,每年考到这类题时,学生还是弄不懂。 3、谢健民:最好用实物操作给学生看,解决这类题最好用方程解。 小结 1、今后加强学生的书写,也就是态度要抓好,培养好。 2、统一圆锥及圆柱的关系的教法。 群众备课记录(四): 数学组第一次群众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13.3.5周次:1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群众备课资料: 1、上次群众备课分工任务完成状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状况;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计划需要怎么写呢大家还在四处寻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出来的关于集体备课计划相关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喜欢的话可以借用哈! 集体备课计划: 一、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备课组集体研究、讨论教师讲课内容,帮助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集体备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现实感和创新性,以澄清教师的种种困惑为目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是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集体备课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

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亮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最终希望每位教师都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讲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教学方法,讲课艺术,逻辑结构。 4、寻找现行教材与现数教材的最佳结合点。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时间:集中备课定在双周二下午,每次备课不低于40分钟。(如有变动可另行通知)

《分类与整理》集体备课1

《分类与整理》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单元的开始呈现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样的气球的情境。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此外,本单元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一下子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他们容易接受的是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教学中,我在选择学具是注意了这一问题,这样就避免了给教学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往往会有很多标准。学生选择的标准一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食物之间的不同,否则每一个食物好像都是不同的,这样就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9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9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第一课时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连加。展示:3.5 3.5 3.5=10.5(元)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 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集体备课——亚洲教案

第六讲亚洲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了解亚洲的分区及主要国家 4了解亚洲的地形和河湖等自然地理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知道从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去了解某一区域的自然特征。 2,通过读图,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体会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能在图上找到并记住亚洲的主要地理单元: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里海、死海、贝加尔湖、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帕米尔高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4,通过找以上地形单元,并通过阅读地形剖面图,能总结出亚洲的地势总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在图上找到并记住亚洲的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 6,通过找以上河流,能总结出亚洲河流呈放射状流入四周海洋的特点。通过分析能体会出和地形的关系。从而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自然特征。 2,培养通过阅读各种地图和分布图来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1,记住各地理单元。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亚洲。我们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亚洲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我们一般从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去了解某一区域的自然特征。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从这些方面来学习亚洲。 一、位置和范围 讨论:看地图册亚洲,思考: A亚洲主要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B跨热带、温带、寒带的大洲有哪些? C亚洲的周围有哪些大洲?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 D亚洲的周围有哪些海洋? 学生回答:略。 总结:1、位置:亚洲是一个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但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

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会议记录

八波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会议记录 时间:2016.2.19日 地点:六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教务处巫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巫家华 内容:一年级《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记录人:耿伯林 巫主任发言: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们组织大家在这里在进行一年级第20课《蚂蚁和蝈蝈》集体备课活动。 教师总是渴望成长,获得新的东西,希望攻克语文教学中困惑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务处一直坚持开展集体备课这项活动,老师们也觉得受益匪浅。普遍反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项活动真正解决了课堂中实质的问题,改变了常见教研活动的方式,也是老师所需要的,希望在这次活动中大家能把自己的思考和问题提出来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今天交流的课题是苏教版一年级第20课《蚂蚁和蝈蝈》。下面请张献一老师作汇报。 张献一老师发言: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下面是备课稿,请多多指导。念《蚂蚁和蝈蝈》备课稿。 教务处巫家华主任发言: 刚才听了张献一老师的汇报。可以看出张献一老师平时喜欢学习、钻研、虚心、合作。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下面请刘兆凤老师补充发言。 刘兆凤老师发言: 这篇教学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一、注重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二、注重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三、注重“成果”交流,让师生对话情感互动;四、真诚对话,总结富有激情。 马玉霞老师发言: 1、在识字环节,在生活中识字。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全部拼音都懂的一组,认识一部分的分一组,另外布置作业,如此类推,注重识字的培养,构建识字,生活识字。查字典识字。编成儿歌,完全符合玩中学生字,给孩子安上飞翔的翅膀。 曹文玲老师发言: 1、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培养好习惯,告诉了学生要勤劳做人。 4、第二课时的内容感觉似乎太多。 5、一年级的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郭万勇老师发言: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整理

星火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 三年级

主讲:叶娟娟教学目标: 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出示口算题) 66 ÷6=0 × 6=8 × 0= 28 + 0=0 ÷5=50 × 7=0 ÷2= 48 -9=0 ÷7= 4 × 0=178 ÷2 ≈ 1600 ÷4=700 × 8=900 × 2= 3 × 800= 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

3、提出问题: (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 (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 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 (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 二、探索新知 1、探究309÷3的算法 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 (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 ①并强调简便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 (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 (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 (5)出示练习402 ÷2=609 ÷3=808 ÷4=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模板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龙岗路小学樊美卿王秋雨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 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情感目标: 1.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4.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技能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二)子目标 第一课时:图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第二课时:三角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三课时:探索与发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四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课时:四边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课时:图形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2. 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七课时:图形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 样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平面图形 三角形 分类 特性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认识图形》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王巍合作伙伴:陈春梅吴志英集体备课题目:《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并能根据这一道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对比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做数学”的成功和学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引导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性质。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及“第三边”的意思、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不能等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本节课是在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一步研究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适用于所有三角形。为以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基本

特性打下基础。 4、突出重点的策略:课前让学生准备四组小棒(长度与教材中呈现的相等),并利用白板展示移动小棒的过程,课上围绕“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围不成,首先在操作中探究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进行分类汇报,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在“摆一摆”中获得的数据填写在实验表格中,让学生比较、讨论能围成与不能围成三角形小棒的数据的特征,从中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通过课本第31页的“练一练”第1题,判断“一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2、原因分析:因为不是任意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要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得出结论,最终发现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这一特殊关系。 3、解决策略: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拼三角形,小组合作通过观察、计算和分析讨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学生初步得出三边的关系后,仍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去验证这一结论的普遍性,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亲自体验“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时间:2008年3月12日地点:一、二年级办公室出席:二年级数学教师备课内容:四、生活中的大数 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认识万以内书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完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本单元的教材分析: 本单元把认数的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大数,然后利用正方体这一直观模型的实际操作,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实际感受“千”“万”等数的具体含义,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等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 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课时数安排:7课时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备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 教材设计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能正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中去。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结合本地的情况,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7个方向。 2、知道地图方向,会看简单路线图。 难点:1、辩证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 2、辨认包含八个方向的路线图。

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1) 2016.10.27 主备人:徐敏审核人:康红云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例1、“想一想”和“练一练”,第61页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整理条件的不同方法,能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感受并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问题检验所求结果。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通过灵活运用策略加深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发展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归纳的思想和方法,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经验。 3.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策略,分享同学的成果;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回顾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步骤。 【教学难点】归纳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 140÷2= 660÷6= 7×800= 7×700= 840÷2= 430×2= 540÷9= 31×3= 一、回顾策略,引入课题 1.回顾策略。 提问: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学习过哪些策略吗?(板书: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是怎样想的?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呢? 2.揭示课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习过解决问题的两种策略,一种是从条件想起,可以找有联系的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另一种是从问题想起,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看需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策略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灵活运用,感受步骤 1.运用策略,感受步骤。 (l)呈现例1,了解题意。 引导:请大家独立阅读例题,再说说例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整理条件,体会联系。 引导:解决问题是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思考的,所以首先要明确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办法整理题里的条件吗?请大家先想想怎样整理就能让大家看得很清楚,能看出条件之间或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再用你的办法整理出来。

集体备课经验材料

集体备课经验材料 马彩虹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向纵身推进,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课堂教学,它是展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最佳场所,一些实践性的、无法预见的、而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处理问题的技能,亟待提高。但是,由于教师本身素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呼唤集体备课。 一、理论依据 《人民教育》、《青海教育》曾推出了系列讨论文章:备课是否要进行一次革命。确实我们现行的备课制度、备课形式已严重滞后于教育的发展。备课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被僵化,被教条,变成了几乎没有实用价值的形式上的包袱了。是不是“备课”不重要呢?是不是“备课”这一教学流程失去价值了呢?恰恰相反,当前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它们的主阵地都在课堂。而课堂效益的提高完全取决于课前的充分备课。应该讲新的形势新的教育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备课的效益,这就要求们在备课的形式上大胆地改革,在备课效益上做好文章。因此各位专家、教育研究者提出了——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现已形成如下流程: 自研教材——集体研讨——分工主备——修改施教——反思提炼。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写出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各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③分工主备:在形成最佳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内容写出详细教案,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⑤反思提炼: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2、“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挖掘。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个单元都有主讲教师,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教研组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共同修改后定稿。这就首先保证了主讲教师必须就教材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练习设计等都要一一落实到位,交流研讨突出集体的智慧。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集中精力坐下来研讨,把个人教案优点整合,以最佳方式把每个知识点完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使课堂质量得到保证。例如,目前各校综合学科组教师大都是兼职科任,如果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就能提高学科教学素质,呈现出的课堂常是精彩纷呈的。 3、“集体备课”促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协作互动的活动,要使备课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教师就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知识水平、智力层次、接受能力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估计,从而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全部教案

第 1 课时 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
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
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
兴趣。
【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
图形。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搭一搭,画一画
与教师关注】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
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
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 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 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
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
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 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 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 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

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 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 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 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 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 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 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 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 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 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 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 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 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2016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集体备课

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执教者: 课题认识千米课型新授课时 1 备课 时间 2016.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

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2.强化概念。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三、反馈完善

集体备课总结10篇最新版

《集体备课总结》 群众备课总结(一): 群众备课总结 群众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有利于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群众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下面谈谈群众备课的具体做法: 一、群众备课的组织形式 中心学校与县第二小学:以学校为单位同学科成立备课组:保亭小学的主科同年级同学科,小科同学科成立备课组,活动由备课组组长组织进行,学校做好检查、监督。 二、活动时间安排 中心学校每双周星期四下午四时十分至五时三十分;县直属小学每单周星期四下午四时十分至五时三十分。 三、群众备课要求: 1、学期初,同年级、同学科备课组组长协同本组成员制定群众备课计划,并认真落实。备课组长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每两周活动一次),组织本备课组的全体,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群众备课,不得迟到和缺席。若因特殊状况,确定不能进行集备课,务必提前到教导到处(中心学校}请假,并安排好补备时间。备课组成员若因事不能参加群众备课,则务必先向组长请假。 2、每一个备课组进行群众备课活动,重点是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及重点突破等带有共性问题的研讨和新课程如何实施的学习培训。要求认真制订一学期的备课计划,确定备课主题,明确群众备课主讲人员。 3、备课组长和教师应施其所长,充分利用自己积淀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在群众备课活动中用心发挥指导和动作用。 4、要牢固树立学生文体意识,教学设计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知识构建的引路人,学会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尝试,逐步掌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方法。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集体备课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人:廖焕梅 教学内容:课本第26、27页例4、例5及练习六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能应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并能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 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5)测量融安到柳州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融安到柳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融安到柳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

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请看课件出示: (1)出示三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融安到柳州的距离是112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教学新课: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同学们去过融安文体中心吗?那里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2圈半就是1000米。 (2)从我们学校的升旗台走到食堂大约是100米,那我们要走10次,也就是5个来回就是1000米。 (3)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米 3000米=()千米 9千米=()米 6000米=()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科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新华小学科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发言人赵峰授课 教材三年级 科学上册 备课 内容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备课日期2007、9、18 备课 地点兴明乡中小学多媒体教室整理人赵峰 参加 教师兴明乡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项目单元备课记录使用意见 单元 教材 解读 本单元就是科学教科书得绪论单元,它就是小学生学习本套科学教科书得基础。这一单元得教材,以学生玩玩具得经验为线索,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得、常见得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得、学生感兴趣得探究活动,这些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得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得探究欲望。使她们通过亲历活动,“走进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得道理。教科书得编排具有一定得层次性。如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第一课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第二课引导学生从“就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得办法。在培养能力方面,如第二课给动植物分类,先让学生按自己确定得标准自由分,接着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什么就是分类及分类得方法。本单元主要以玩、游戏为主,以培养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科学得兴趣为目得,以便为今后得学习打下良好得基础。 教学 资源 分析 1、本单元得教材,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要求学生带足活动中所用得各种材料,准备实验。

2、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中得实验器材,做好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 3、搜集科技新产品得材料、挂图,向学生展示,激发爱科学得热情。 4、每个单元结束时,在学习单中都有一部分“学习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扩大知识面。 5、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得兴趣,如《十万个为什么》等,开阔视野。 单元 教学 目标 1、在游戏中乐于提出提出问题,喜欢大胆想象;能关心身边得科学,关注新事物;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与谐相处。 2、在游戏中能多角度提出问题;能用语言或图画观察到得现象;能参与交流、讨论能对物体位置与物体得音色进行判断。 3、认识玩具得特点;学会简单得分类;正确描述一个物体位置以及判断不同声音得音色,认识身边得科学。 教学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 会用感官感知、观察玩具得特征,动植物得外部特征,能够提出感兴趣得物体,培养学生得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得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单元 课时 安排 本单元一共用6课时。 第一课时:玩具里得科学 第二课时:我们周围得动植物 第三课时:我在哪里 第四课时:猜猜我就是谁 第五课时:科学在我们身边 第六课时:单元测评 学习 单得 使用 学习单得使用,随着课堂进行,不能成为学生学习得负担。 1、可采用活页形式,上第几课就把第几课得内容发给学生,向学生讲解学习单得使用方法。 2、对于学习单中猜想、研讨、探究、制作等方面得内容,可要求学生以多咱形式进行记录,可以画图、可以用简单得字或词、也可以用自认为满意得符号来表示。这一部分得记录应充分发挥学生得创造性与自主性,不应要示千篇一律。 3、有时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作记录也不现实,我们也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只发一份,设专人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做到小组内既有合作又能合理分工 4、活动结束时,学生进入讨论阶段,根据学生得记录进行交流、研讨,将结论填入“大家得收获”一栏中。 5、学生在学习单中得评价,可以就是教师得评价,也可以就是互相主主体,还可以就是组长评价,也可以自我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