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施工企业核心能力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26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技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只有拥有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企业生产面向市场,构建自己的核心生产力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核心能力战略管理科学技术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当今企业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才能应对全球化的竞争。
一、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这就要求企业发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
(一)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更加明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提供性价比高的商品,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不断向个性化、多样化、多附加值化方向发展。
比如彩电厂家不断推出数字化技术,冰箱行业推出保险和抗菌冰箱等,只有产品不断改进,企业才能占据市场。
(二)国企改革工作不断推进。
国企占据着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同时,国企改革需要的时间长,任务重。
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国企改革为企业增加活力。
(三)科技发展迅速。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起步晚,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企业中的关键设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进展15%,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差距同样明显。
同时,我国专利申请较少,我国技术开发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仅为0.34个,申请通过率低,企业高级工程师和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少,科研力量较弱。
基于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摘要:价值链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集合,而是彼此依存的活动组成的一个系统。
在那个系统中,各项活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这些联系表现着某一价值活动进行的方式与本钱之间的关系,或与另一活动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来自单独活动本身,也常来自各活动间的各类联系。
最多见的是价值链中主体活动与支持活动间的各类联系。
本文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通过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价值链分析,总结它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价值链;核心竞争力;阿里巴巴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能力是指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术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
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组成:1、洞察预见能力。
要紧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特有的数据、产品的制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2、前线执行能力。
产生于如此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效劳的质量会因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改变。
核心竞争力有如下特点:一、价值优越性:独特的竞争能力,能够为企业和用户带来价值和利益;二、异质性:其它企业不具有的、并世无双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3、难仿照性:是经太长期积存而成的,其它企业难以仿照;4、不可交易性:不能通过市场交易进行生意;五、难替代性:不易被其它企业相关能力所替代。
二、价值链理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战略治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第一次提出“价值链”那个名词。
这一理论指出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单一环节的竞争,而是价值链整体的竞争,从而使整个价值链综合阻碍企业竞争。
价值链是指企业的一系列商业活动,包括产品和效劳的开发、生产及营销。
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单元的联系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
上的每一项都会对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阻碍。
的“”理论揭露,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基于价值链的Y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价值链的Y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其管理模式、优化策略及其对Y公司的影响,为相关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Y公司概况及营运资金管理现状Y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涉及电子产品生产与销售业务。
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以传统方式为主,即注重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和控制,以及现金流量的平衡和稳定性。
然而,这种传统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公司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和地位,导致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不高。
三、基于价值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框架基于价值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框架,旨在将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的价值链活动相结合。
该框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识别价值链活动、分析价值链中的资金流动、优化价值链中的营运资金管理。
通过这一框架,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和角色,从而优化营运资金管理。
四、Y公司基于价值链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一)识别Y公司的价值链活动Y公司的价值链活动包括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对公司的营运资金产生影响。
(二)分析Y公司价值链中的资金流动通过对Y公司价值链中的资金流动进行分析,发现采购和销售环节对营运资金的影响最大。
因此,优化这两个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对提高公司整体效率至关重要。
(三)优化Y公司价值链中的营运资金管理1. 采购环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从而减少资金占用。
2. 销售环节:通过提高销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降低坏账风险。
3. 其他环节: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库存成本,优化存货管理,减少资金占用。
五、实施基于价值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的效果实施基于价值链的营运资金管理后,Y公司的营运资金周转率显著提高,现金流更加稳定。
同时,公司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得到改善,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通过优化存货管理,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略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企业核心能力建设作者:李锡庆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12期【摘要】核心能力是一组资源与能力的组合,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
价值链是指企业为创造价值而开展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利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链分析,从内部成长与外部成长两个角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不仅具有较强的延展性,而且易于形成竞争优势。
【关键词】价值链;核心竞争力;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品,它除了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这一主要特点外,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基础设施还具有一次性投入资金巨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较低的特点。
针对基础设施产品的特点,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类企业需基于价值链视角,搭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内容价值链是指企业为创造价值而开展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些活动按一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彼此相互支持,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
波特认为,竞争者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来源。
当代企业管理者经常用价值链理论来分析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从而明确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向,见图1。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方法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各项具体活动进行分析,这些活动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排列,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分析,有助于深入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认识,并从中识别出企业最具实力参与的活动,并且通过对活动价值的分析,寻求获利因素。
一般来讲,对于城投类企业投资项目建设的价值链具体如图2所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这些工作是整个项目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每一项活动都代表着企业所要完成的一系列工作,因而可以借用价值链的概念对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企业核心能力建设进行分析。
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企业核心能力建设方向核心能力是一组资源与能力的组合,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这种能力不仅要确保顾客的基本需要,而且具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特征。
结合图1和图2,城投类公司核心能力的发展方向是使其达到能够通过资源外取或自我提升两种方式,完成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析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源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析具有延展性,异质性,难替代性和价值的可变性的特性。
1.延展性是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办事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有的能力在某一业务部门看来可能算得上是核心能力,但是,如果不能从该项能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或服务,该能力就够不上核心能力异质性。
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2.难替代性。
由于核心能力具有难以模仿的特点,因而依靠这种能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也不会轻易被其它产品所替代。
核心能力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因此不易被他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
任何企业都不能靠简单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应靠自身的不断建立和强化独特的核心能力。
3.价值的可变性。
在市场上,这个10年前的核心能力到现在可能就变成了一般能力。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当年的核心能力会变成后来的基本能力。
质量好、上市快、服务快捷,这些曾经都是公司优异水平的试金石,现在在许多行业已成了普遍存在的优势。
企业核心能力的判断标准包括有价值的能力,独特的能力,难于模仿的能力和不可替代的能力。
1.有价值的能力是指核心能力具备为顾客创造顾客所重视的价值能力。
企业在判断其核心能力时,必须判断该项能力是否对顾客看重的价值起作用。
2.独特的能力是指那些现有的和潜在竞争对手极少能拥有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靠企业自身不断学习创造的,会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
3.难于模仿的能力是指其他企业不能轻易模仿建立的能力。
其中,体现历史,体现模糊性和体现社会复杂性有可能产生难于模仿的能力。
4.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指那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能力。
一种能力越难被超越,它所产生的战略价值就越高。
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外因是指存在企业系统之外的,作用于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价值链分析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价值链分析企业的价值链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或服务,从而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利用自身的核心能力来实现活动的有效组织和控制,从而构建出有竞争力的价值链体系。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价值链分析,包括其概念、实施方法和应用价值等方面。
概念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价值链分析是一种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基础,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和优化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其独特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实现其价值链活动的基础。
因此,在价值链分析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企业的核心能力,通过优化其价值链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实施方法针对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价值链分析,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1.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指其与众不同的、难以模仿的能力,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SWOT分析等方法,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因素,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
2.识别企业的价值链活动: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可以分为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分解,可以识别出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和其各自的价值贡献。
3.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链环节:上一步骤中,所有的价值链环节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贡献,但其中只有少数环节是与企业核心能力直接相关的。
因此,在这个步骤中需要对所有的价值链环节进一步筛选,确定与企业核心能力直接相关的环节。
4.优化企业的核心价值链环节:在确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链环节后,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进一步优化这些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创新技术或产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配送效率等方式,提高核心价值链环节的效率和产能。
(2)优化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关系,降低原材料采购和销售的成本,提升企业核心价值链环节的利润率。
(3)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基于价值链的公路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路工程监理企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关键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特征使得竞争力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资本。
公路工程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路工程的监理工作优质高效,还可以完善整个公路工程的建设体系。
不仅是公路工程的监理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还优化了公路工程的建设组织管理需要。
所以,公路工程的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在现阶段,理论和实践匮乏就成为公路工程监理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地瓶颈。
基于此,本文就应用了价值链的方法实现对公路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有着一定指导的意义。
关键词:价值链;公路监理;核心竞争力1 公路工程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路工程的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公路工程监理企业长期下市场竞争中拥有的资源、技能、文化经过了整合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获取市场份额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路工程的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其产品产出的基础上公路工程的监理企业作为一个咨询性质地服务企业,其产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95%地隐性服务、5%的显性服务。
在产品的产出特点上,公路工程的监理企业除了稀缺性,和难以模仿之外,还有着下面四个特点:1.1价值性对于公路工程的监理企业来讲,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赢得一定的优势,获取超份额的利润。
就业主来讲,有助于对项目的目标控制,实现业主价值。
1.2知识性知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源,公路工程的监理更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地高智能服务行业,知识性是其核心竞争力地显著特点。
1.3文化性和其他的咨询机构比较,监理企业的文化氛围较为特殊,所形成地职业道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判断,致使最终的产出效果受到影响。
1.4叠加性公路工程的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经过资源的整合,把资源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叠加,进而形成了更强综合性的竞争力。
2 价值链的分析方法2.1 价值链的理论价值链主要是在1985年的时候,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所提出的。
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产品的质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许多企业采用了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其研究,以及这种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一、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简介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将质量管理过程纳入到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管理。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析和改进供应商、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1. 供应链管理: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要考虑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
通过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合作机制,实现与供应商的良好沟通和协作,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生产过程管理:企业应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包括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员工技能等。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营销与售后服务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顾客反馈的收集,根据市场反馈进行产品的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样,售后服务也是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三、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1. 质量控制: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强调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
通过建立质量控制点,及时监控产品质量,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 数据分析: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各个环节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质量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持续改进: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企业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流程。
企业可以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手段,推动质量管理的不断提升。
四、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对企业的影响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控制供应链、优化生产过程和改进营销服务,基于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殷德永,岳良运(江苏煤炭地质局,南京210046)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它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提升、强化其核心竞争能力,并充分发挥核心竞争能力的延展性,获得低成本或差异化的优势。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运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提出了在企业价值链基础上,分析竞争范围,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竞争优势;价值活动;竞争范围F271.3:C:1008-9500(2011)06-0041-0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学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逐步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
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在1990年出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把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从研究竞争策略转向了增强核心能力是企业战略理论的一个里程碑。
但运用核心竞争力思想对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时,目前国内外学者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讨论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原因,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表象特征等问题上。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问题,还没有普遍意义的评判理论及方法,本文运用价值链理论对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思路。
1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世界一流的技术的能力。
但现代管理学者更加强调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一项整合能力,包括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以及整合、协调这些能力的管理能力等。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他们所写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这里特别强调“整合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不会是以单个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经过长期积累的有机整合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价值链的我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作者:李林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1期[摘要] 现代汽车企业的竞争并非单纯表现在规模和价格上,最根本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
我国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诸如技术落后、规模偏小、零部件工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本文阐述了价值链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提升我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汽车企业价值链核心竞争力一、价值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1.价值链1985年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价值链理论。
波特认为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可以创造价值,这些相互关联的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波特把企业内所有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其中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来料储运、成品储运、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组织制度等。
“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2.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提出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使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并获得较大利润的要素作用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
它包括“软”的或“硬”的方面,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测度的。
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
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2)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4)它是企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扎根于企业之中。
二、价值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系1.核心竞争力蕴含在价值链支持活动的各个环节价值链的“企业基础结构”主要包括计划、财务、法律、质量管理等活动。
在以信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达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正从相对稳定的静态向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转变,传统的由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所带来的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企业与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之间日益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超强竞争”环境下,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协同竞争正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而单个企业如何通过价值网络与相关利益群体建立联系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协同效应,是学术界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1-2]。
建筑施工企业承包业务的不均衡以及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经营环境,决定了其更应采用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协同竞争来获取竞争优势。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独特性,决定了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以资本为纽带,采用联合、兼并等方式重组,构建基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3]。
但是,更多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并不具备这种先天条件。
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与其他施工企业、业主、制造商、供应商、分包商等一起构建基于价值网的协同供应链,通过供应链协同管理,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充分考虑每一个增值环节,并将其分配给价值网中最具效率的成员,据此提升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优势。
[摘要]根据价值网理论并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分析建筑施工企业价值网的一般形式,提出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模型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Intranet/Internet 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
[关键词]施工企业;价值网;供应链;协同;模型Abstract:Based on the value net the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analyzes the common type of value ne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provide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model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then establishes the supply chain net structure model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on the basis of Intranet/Internet.Key words:construction enterprise;value net;supply chain;integration;model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51X (2012)02-0088-04*■俞启元,吕玉惠(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研究》(2010-K9-32)[作者简介]俞启元,男,生于1962年,江苏宜兴人,工程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