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物流配送规划的建设方案

现代物流配送规划的建设方案

现代物流配送规划的建设方案
现代物流配送规划的建设方案

现代物流配送规划的建设方

一.项目背景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配送业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重要基础设施仍然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虽有部分基础设施和装备初具规模,但内在质量及运作效率有待提高。

2.在规划、管理和实际运作上,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制约了物流配送的社会化。

3.物流行业整体上存量资产大,但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不高,运行方式陈旧,物流总体质量方面的潜力尚待挖掘。

4.组织化程度低,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尚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的特征。

5.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持续偏高,经济运行中物流含量偏低,以及物流管理水平低,物流成本规模小。

6.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企业服务内容多数仍是仓储、运输、搬运,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二)、物流业的发展空间

正在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物流业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前景看好,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经济学家称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方案规划与设计心得

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学习心得通过这次的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课程的学习,我的感觉是听过课后,以前的理解误区豁然开朗,有许多不懂的地方经过老师的细心讲解都知道该怎么做了。让我了解到物流规划不仅仅只是算是根据几个公式算结果那么简单,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因此在我拿到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材料及指导书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先将所有的数据都浏览一遍,将如何做好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的思路梳理清楚,然后再根据理清的思路开始做策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反法西斯战线拉得很长、很宽,在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庞大的军事后勤补给决定了战争的胜负。美军方邀请著名的管理学家、运筹学家、军事专家共同组成课题组,研究军事物资采购、运输、储存、分配、保养以及废弃物处理的一体化方案,并把此方案称为logistics即“后勤学”。其基本思想是把战争物资从供应地到作战前线的整个流通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把各个环节,如军用物资仓储、运输、保养、运送到各个战区等作为子系统,研究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能及时而准确地发挥军用物资在战争中的作用。他们提出的logistics的基本原则、运行的规律、措施和方法构成了物流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框架。 。我同时也了解到物流的概念从美国和日本传入我国。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理论研究和物流实践活动在我国逐渐展开。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的行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进入21世纪,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工商业界,已把物流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物流技术、各种物流经营管理模式逐渐进入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中。 目前,我国已出版并发表了大量有关物流的书籍和文章,绝大多数的书籍和文章讲的是物流的概念、功能、作用、意义以及物流的分类、各种运输方式和仓储等有关物流理论的内容。这在物流发展的初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物流是一门实践性科学,物流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物流科学的重要作用是指物流实践,工商企业界更关注的是物流的实践。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改正,领悟,获取。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获得了成功。记性好不如烂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

某县物流中心建设方案

某县物流中心建设方案 物流中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组织规划、业务及发展规划、网络规划和信息规划。 一、物流中心组织架构规划 1、组织架构规划的目的和作用 物流中心由其特有的组织架构来决定其组织形态,通过该架构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组织架构规划最直接的工作就是进行各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的规定。 组织架构对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也有着重大影响。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和政策是如何实现的,而且还决定了企业的资源配置。 2、物流中心组织架构规划 组织架构的设计有不同的形式:功能性、事业部制、区域管理、产品线、矩阵式、资产小组式等不同的形式,这些不同的管理模式,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有其特定的适用领域。 二、物流中心业务及发展规划 1、物流配送中心规划 1)物流配送中心功能规划 集通关、保税监管、集货、储存、选拣、分拣、配送、流通加工于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以低成本来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体现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时空综合效果。 2)盈利模式规划 物流中心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过提供卷烟、酒类、食品、日化产品、小百货为主体的,以整托盘、整箱选取为主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以及储存和流通加工服务。 3)作业规划

配送中心内部的物流运作是实务性很强的。整个作业过程包括进货、储存、盘点、订单处理、拣货、补货、出货、配送作业等程序。 2、货运市场规划 1)目标规划 建设符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的现代化货运交易管理体系;使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货运交易更秩序化(由无序的自由组合状态成为有序的管理状态);建立覆盖区域乃至全国的长途货运调配中心;有效调控各区内货运车的货物配载率,减少货车的空载,争取实现“零”空载目标。 2)功能规划 a)满足大型物流运输公司第一需求(迫切需求)的功能 对自有车辆和签约车辆的准确、可靠定位;对车辆的可靠调度,至少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手段下达调度指令,并保证指令的有效执行。 b)满足大型物流运输公司第二需求(基本需求)的功能 通过迅速配货与路线选择等手段,缩短承运周期,移动终端单元具备如条形码扫描输入等附加功能。需要高度的信息自动化管理,如(车辆、货运)信息的自动收集、记录、分析、汇报等。 c)满足大型物流运输企业第三需求的功能 货物、车辆信息繁杂,需要根据实时车货信息进行智能化匹配,并及时做出一定反应(如自动提示、自动下派车单等);自动计算最优化路线,支撑中途非固定路线运输服务;智能选择车辆/司机实施运输;为客户(货主)提供灵活与个性化的服务,以形成特色。 d)满足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第一需求(基本需求)的功能

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doc 52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 现代物流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实施一体化、专业化运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对于改善发展环境,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重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促进重庆现代物流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规划,按照战略性、协调性、指导性、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企业必须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营 1 / 52

销布局,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库存和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有效促进市场整合,推动区域联动和区域产业提升。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经济区。重庆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经济协作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近年来,重庆周边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步伐加快,对重庆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国家明确在“十一五”时期继续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和工商重镇,是国家承东启西的战略要点,担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时期,重庆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GDP预计达到5000亿元。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重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调整结构,强化功能,聚集要素,拓宽市场,改造传统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先进经验。现代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泉,是国家鼓励发展产业。进入21世纪,在国家引导和扶持下,我国现代物流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平稳下降。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物流业增加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物流费用占GDP比率降为18.5%。“十一五”时期,国家将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并加强物流标准化、物流教育和培训等基础性工作,落实物流业发展扶

物流系统规划要点说明

第一章物流系统规划 掌握 一. 物流系统的构成原则、组成要素和设计的影响因素 系统具有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物流系统的构成原则:1、物流系统各组成要素间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各物流要素按一定比例合理组合、组织结构合理)。2、各要素之间的交换价值可以促进系统整体工作的绩效;3、要素并不要求个体上达到最佳或最优设计,而关键在于组成物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综合关系。 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1、人力资源、2、资金要素、3、功能要素、4、物流设施、5、物流设备、6、组织与管理、7、物流信息系统。影响物流系统设计的因素:1、物流服务需求;2、行业竞争力;3、地区市场差异;4、物流技术发展;5、流通渠道结构;6、经济发展

二. 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与过程 内容一般包括:1、客户服务目标(服务水平、功能定位);2、物流网络(物流节点的选址、物流节点的数量、功能、运输通道);3、物流节点的内部布局;4、仓储系统;5、运输管理;6、运营管理; 7、管理组织。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层次:1、战略层面(长期,超过一年,设施的数量、规模、位置;运输方式的选择;制定采购政策;物流节点的功能定位;订单选择);2、策略层面;中期,短于一年,库存定位、物流节点内部布局;物流节点的功能;物流作业流程;设施设备选择; 3、运作层面:短期、每天、每小时,发出订单时间;确定补货时间;确定发货程序。 节点的基本概念***物流网络是物流活动的载体,其结构是由执行运动使命的各种线路(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和执行停顿的节点两种基本元素所组成。线路与节点相互联系、相互配置,他们的结构、组成、联系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网络。 所有的物流活动都是在线路和节点上进行的,线路上进行的物流活动主要是运输,物流功能要素中的其他功能要素,都是在物流节点上完成的。物流节点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效率的发挥依赖于物流节点的位置和功能配置。 节点的功能和作用**1、物流处理功能;2、衔接功能(衔接作用表现在:A、通过物流节点将不同运输方式或同一运输方式连接起来,

XX公司物流仓储规划方案及建议书0001

XX 公司物流仓储规划方案及建议书

仓储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公司简介 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人员构成 公司硬件设施设备 第二部公司仓储规划方案公司仓储布局规划 仓储布局规划总图 物流流向图 人流流向图 业务流程规划 公司整体业务情况 入库业务流程 在库业务流程 出库业务流程 信息系统规划 公司信息系统概述 拓扑图 信息系统功能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各部门岗位职责及相关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入库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仓库保管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补货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盘点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库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送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仓库管理员的岗位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部分物流成本及财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仓储成本的计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装卸搬运成本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配送成本计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拣成本计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通加工成本计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部分附件:相关单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公司概况 本公司成立于2001年。业务范围涵盖:普通库房存储与配送、恒温库房存储与配送、 低温冷冻存储与配送、长途冷藏运输、恒温货物运输、市内配送、 货物分包服务及停车服务 等综合性物流服务项目。注册资金400万元,经过五年的发展,现资产总额已达到4000万元。中心占地200余亩,库房面积5万余平方米,货棚一万平方米,有一座高温冷库容量可 达5000吨。主营业务:蔬菜在冷库中的存储与配送及蔬菜的保鲜、恒温仓库里日用百货的存储与配送,恒温货物运输、市内配送、货物分包服务及停车服务等综合性物流服务项目 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现下设总经理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等职能部门以及仓储部、运输部、加工配送部等业务部门,并下设仓库一、仓库二、冷库、车队一、车队二。公司内部推行0A办公自动化系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公司信息化作业水平;实行现代化人力 资源管理,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公司管理层力求逐步完善标准化的业务流程, 创造独具特色的物流服务模式及企业文化。

物流园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x x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建设地点:x 4、建设单位: 5、项目概况 xx物流运输园将建成xx市区内唯一综合货运市场的集聚区,以公路运输、货物仓储、货物中转、货物配送为主的物流、运输综合园区,同时建设生活、商业配套服务设施,使之成为融汽车旅社、物流储转,输运通达、创业生活相结合的集聚区。同步打造电子商务平台,集叫车服务、货物装载服务、其它综合性服务等一站式网络化服务平台。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62490㎡(不含停车场面积),其中预留45233平方米作为物流园区二期可持续发展所用。一期规划总建筑面积130903,其中物流中心32118㎡,办公、仓库50688㎡,物流仓储30666㎡,服务中心3040㎡,酒店14391㎡,建(构)筑物占地面积46637m2,建筑密度40%,容积率1.12,绿地率20%。租用停车场面积8公顷。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391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7213万元,项目配套费16932万元,其他费用15028万元,预备费3458万元,建设期利息1280万元。 项目所需流动资金800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240万元。 报批项目总投资7415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之和)。 6、总图指标 1)、占地面积46637平方米 2)、总建筑面积:130903平方米 3)、容积率:1.12; 4)、建筑密度:40%; 5)、绿化率:20%; 二、项目背景 目前,xx市运输市场处在分散型阶段,对市容市貌影响较大,跟xx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精品城市不相符,市里已出台整治措施,运输车辆集中停放、集中管理已成定局。 本项目实施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产业。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第二十九项现代物流业第六条第三方物流服务设施建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方案

物流建设中心建设方案 (一)·项目名称: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 项目单位:大连及时雨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建设内容 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建立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 1、建35.7吨位气调式恒温库一座; 2、建蔬菜包装车间14.3平方米; 3、购无公害蔬菜检测仪器1套; 4、建无公害蔬菜化验室4.3平方米; 5、购保鲜物流车辆2台。 (三)、建设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膳食结构也有了 很大改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呈现出乐优质化、安全化的消费需求,北京、上 海、深圳等许多城市已经需先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将农残超标的蔬菜市场拒市场 之外,对蔬菜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更为严格,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已经转向了绿 色壁垒,对提高蔬菜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蔬菜生产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 的需求,人民对新兴的特种高档蔬菜、水果、食用菌、鲜花的需求剧增,拉动了各 地高科技的推广。为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我公司正全面推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蔬 菜产品正在不断优化升级,但还没有建立起无公害蔬菜检测与监控中心,致使没有 科学准确的数据来指导蔬菜生产,对外销蔬菜不能进行无公害检测,特别是对我们 按照标准化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因没有检测报告和准确的数据,无法确定是否达到 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标准,在长期的蔬菜外销过程中,我们的无公害蔬菜产品一旦被 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不但是外销产品被销毁,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蔬菜生产的可 持续发展。尽快组建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建设是构筑我们蔬菜新优势的关键,是指 导菜农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基础,是保证蔬菜质量的根本。 (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自然条件。及时雨无公害蔬菜公司坐落于华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大连市东北部,东经121°、北纬39°,多山地丘陵,海岸线130公里,海域宽阔,地理位置重要,距大连市中心27公里,距机场25公里,距火车站27公里,距沈阳39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为产业转移和市场连动的必经地带,具有承载中心城市要素传输的功能,有利于商品集散、物资交流和技术扩散。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具有较强辐射,拉动广大农村腹地经济的优势,能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的作用。 2、理想的生态环境。该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平均温度10℃、平均降雨量68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64-72%、平均风速3-6m/s、日照时数2600小时、全年无霜期190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种植地块的土壤应土层深厚肥沃,结构性好,有机质含量达2-5%,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要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物流配送中心区域规划设计方案

物流配送中心区域规划设计方案物流一班范秋静200908320124 一、规划目的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要求 四、配送中心内部规划 五、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 六、规划平面图

一、规划目的 (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2)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 (4)缩短配送周期; (5)力求投资最低;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二、规划原则 (1)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同时也要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 (3)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每个仓库、进货区、存货区、发货区),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例如布置设计、要先进行总体布置,再进行详细布置。而详细布置方案又要反馈到总体布置方案中去评价,再加以修正甚至从头做起; (4)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是提高企业配送效率和减少消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在时间上缩短作业周期,空间上少占有面积,物料上减少停留、搬运和库存,才能保证投人的资金最少、生产成本最低; (5)重视人的因素。作业地点的设计,实际是人一机一环境的综合设计。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规划要求 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纲领,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原材料的接收、零件和产品的制造,到成品的包装、发运的全过程,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医药物流中心规划建设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设计 2010年05月17日10:56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作者:王晨光编辑:李伟评论:0条 本文Tag:信息化频道医院物流医疗行业信息化 【IT168 信息化】 着眼未来,物流技术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这其中,信息化、自动化是发展最快、最显著的,而标准化工作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我国关于医改的政策将明朗化、全民医保将继续大规模推广、GSP换证的高峰逐渐来临……。国家加大对居民生命健康保障的投入将带来医药市场的扩容,GSP复查、换证将间接带来医药流通市场聚集度的提高。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药品销售的总额增长幅度在18%左右,医药零售市场则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有机构预计在未来5年时间内,中国药品销售总量可突破1万亿人民币。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医药物流中作用极大,而目前,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仅仅只有少数如国药、上医、九州通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已建设并投入使用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其它一些相当有实力的医药企业也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也有很多企业对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比较迷茫,也不知从何着手。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包括系统的计划筹备、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方案的评估、系统的细化设计、系统的实施等

阶段,如右图1所示。 系统的计划筹备 系统的计划筹备工作一般包括计划与决策、基础资料的收集、配送中心的目标及定位等三个方面工作。 企业在决策筹建物流中心时,一般首先要成立“物流中心筹备小组”等项目组织,成员包括物流咨询公司、物流系统集成商、土建公司人员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的物流专家或顾问。 筹建小组成立后,首先针对企业使用者进行规划基础资料的搜集与需求调查。搜集的方法包括现场访谈记录以及厂商使用资料的收集,另外对于规划需求的基本资料,也可根据事前规划好的需求分析表格,要求使用单位填写完成。至于表格中厂商未能详实填写的重要资料,则需规划人员透过访谈与实地勘察测量等方法来完成。 现代化的医药配送中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相互关联的多个子系统组成,一般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自动化分拣系统、自动输送系统、DPS拣选系统、平面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等主要系统。同时还包括消防系统、空调系统等辅助系统。因此,必须以配送中心自身的作为整个规划设计活动的中心。配送中心总的目标是使人力、财力、物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即要确保业主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目标的制定原则包括: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 系统的规划设计

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 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大。总的看,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一是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不到2次,批发、零售业周转速度不到3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47%。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中国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偏小,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三是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但在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仍然较慢。四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铁路建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差,路网密度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3年中国运输网络密度仅为19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4.6公里/万人,美国分别为6869公里和254公里,德国为14680公里和66公里,印度为5404公里和22公里,巴西为1886公里和118公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体制障碍。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二是政策障碍。税收、工商注册、土地、收费等一些政策还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技术标准障碍。物流的不同环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技术、信息标准不统一,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方向)本科 所在系: 管理系 指导教师: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研究 摘要 在物流网络中,配送中心连接着供货点和需求点,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在物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配送中心的选址将对物流系统作用的发挥乃至物流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论文在综述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配送中心选址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研究。本课题的第一部分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阐述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对国内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进行平述。第三部分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模型的理论模型。深入分析改进的重心法模型与整数规划模型的理论模型和算法。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以验证本文所构建的重心法模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本文结论是:采用改进的重心法建立选址模型,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重心法模型中的总成本函数方程中的系数进行优化。这样使重心法模型克服对于系数的数据处理的主观性,减小了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也使模型在配送中心的选址中具有实用性。通过指派问题模型可以实现配送中心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并且其为配送中心选址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重心法分派问题模型

ABOUT THE LOCATION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MODEL RESEARCH ABSTRACT In the logistics network,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point and needs to connect the supply point is a bridge between the two, in the logistics system has a pivotal role, it will improve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and even played the role of the logistics system economic efficiency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In the review of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model and algorithm research. The first part of this issue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of the background briefing, explained the importance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domestic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problem to level out. The third part of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model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mproved center of gravity model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s and algorithm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empirical study to validate the constructed model of gravity method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This conclusion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mproved center of gravity location model, and then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n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total cost function to optimize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equation. This model of gravity method to overcome the subjective factor of data processing and reduce the bias caused by subjective factors, but also the model for Distribution Center's location is practical. Model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assignment of distribution centers to re-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its location for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to provide a new way.

2018年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第1章平台建设背景 1.1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 1、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理念是集群 集群是由相互密切联系的企业、材料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公司,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在特定领域组成的有机整体。集群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相互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物流园区集群理念的发展在德国催生了像DGG这样的物流园区联盟。DGG现有23个成员,是作为独立的公司成立的。DGG作为物流园区的代表,与政府进行沟通协商,联合园区企业,解决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集合多方面的力量,协调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规划。 2、产业物流与物流园区发展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物流园区是产业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物流园区的发展也是可以促进产业物流发展。不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农业,只有在其产业物流达到一定规模,在同一区域内,物流企业到达一定数量时,物流园区作为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集中场所才会应运而生。 3、基于物流信息化平台运营的物流园区创新赢利模式

以物流信息化平台为核心运营纽带和依托,基于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构建物流园区新的运营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提供增值服务、创新业务模式而挖掘多项赢利点,如会员服务、管理输出、承接大企业物流项目分包给园区入驻企业服务等赢利点,从而形成园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本行业内能够掌握、配置核心资源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综合联动的信息系统;三是在关键的物流节点有竞争力。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一是政府指导与企业运作的关系;二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三是产业发展与物流服务的关系;四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五是物流节点、网络间的关系;六是物流人才开发和物流振兴的关系;七是信息化建设与物流转型的关系;八是处理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物流发展的关系。 为了适应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地都非常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鼓励发展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的交易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传统物流园区服务模式的变革。 1.2智慧型物流园区的建设思路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精品

大连港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方案 大连港鸟瞰图 大连港 团队负责人:崔林林 小组成员:李霞、倪贺、杨亚、蔡鹏、崔林林

简介: 大连港是中国大连的港口,建于清末1898年,是一个天然不冻的良港,亦是中国南北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和重要国际贸易港口之一。在国际贸易和国内物资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连现有7个专业装卸作业区,共48个泊位,最大水深为17.5米。大连港口水域310多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4.7平方公里,仓库40座,面积27,000平方米,货场86,000平方米。自开港以来,几经扩建改造,容纳船只通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大规模、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目前,大连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业务往来。其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由1980年的3200多万吨,到2008年的2.5亿多吨。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实践证明,现代物流业发展已成为提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国家各有关部门及省市对物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许多省市地区依据自有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将物流业列为支柱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处在辽宁最南端的大

连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加快发展了物流园区这一建设。 一、大连港物流园区物流现状: 置身于东北亚经济圈内,大连港是东北腹地走向东南沿海和国际市场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枢纽,其良好的自身优势,旺盛的航运市场需求和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前景,促使大连港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加快发展,为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大连港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大连港自1899年建港以来,先后建成了大连湾港、大窑港湾、鲇鱼湾油港、大连湾渔港、和尚岛煤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总论 (1) 1、概论 (1)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2企业概况 (1) 1.3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4) 1.4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4) 1.5 建设规模及项目方案 (5) 1.6 项目实施的条件 (5) 1.7 研究结论 (6)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及目的 (7) 1、项目建设的背景 (7) 1.1项目提出的宏观背景 (7) 1.2项目建设的微观背景 (9) 2、项目建设的目标 (10) 三、项目需求与预测 (11) 四、项目方案及拟建规模 (15) 1、项目方案 (15) 2、总体布局 (16)

3、道路系统规划 (17) 4、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17) 4.1土建工程设计依据 (17) 4.2 建筑结构 (18) 5、工艺技术与设备选择 (18) 5.1总体工艺流程 (18) 5.2货物上站流程 (19) 5.3货物下站流程 (19) 5.4储存流程 (20) 6、公用动力 (20) 6.1给水 (20) 6.2排水 (21) 6.3供电 (21) 6.4通讯 (22) 6.5网络 (22) 6.6消防 (22) 6.7采暖、通风、空调 (22) 7、拟建规模 (23) 五、项目布置及运输方案 (24) 1、项目总体布置方案 (24) 2、运输方案 (24)

2.1年运输量: (24) 2.2运输方案: (24) 六、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26) 1、企业体制及组织机构 (26) 七、环境保护、节能和安全 (27) 1、环境保护 (27) 2、本项目能源消耗的设计依据: (27) 2.1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27) 2、安全管理 (28) 2.1 消防安全 (28) 2.2 药品安全 (28) 八、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0) 1、项目内容 (30) 2、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0) 2.1投资估算 (30) 九、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2) 十、财务经济效益分析 (33) 十一、结论 (34)

物流规划 设计整理

9.设施规划:是指在企业经营策略指导下,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动,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部过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等,做最有效的组合与规划,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达到预期目标。 10.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物料的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12.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15.搬运活性:人们把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程度,称之为搬运活性。 16.规划:是指如何将一个系统中的资产做最有效的分配、安排,使系统达到最佳的绩效表现。 17.相关图:又称相关分析图,它将系统中所有物流部门与非物流部门均匀绘制在一张表达相互关系的图上,以便分析与设计。 19.库存:就是生产及流通领域中各个环节所持有的原材料、零部件、成品。 20.库存策略:就是决定什么时间队库存进行检查、补充,每次补充的数量是多少。 25.物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由需要移动的物料、运输工具、搬运机械、储运设施、通信网络设施等硬件和相关的各种软件及人员等若干相互矛盾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6.物流设施规划:在物流设施指派任务的指导下,将物流设施所涉及的范围对象,即物流中心本身、工作人员机械设备和物料管理作业,结合无形资产(如信息作业系统),来作出最有效的分配并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简答题 2.影响流动模式的因素有哪些? 答:出入口、厂址或建筑物的尺寸、生产流程特点和生产线的长度、通道的设置、运输方式及其机械化程度、储存的要求、发展的要求。 3.对工厂中的产品进行工艺过程设计时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答:对工厂中的产品进行工艺过程设计时主要的工作是确定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确定自制零件是如何生产的,要用到哪些设备,这些加工需要多长时间。 工厂物流系统分析主要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1)当量物流量的计算及物料分类; (2)工厂物流流程的分析; (3)工厂物流系统状态分析。 6.解决设施布置问题的模型和算法有哪些? 答:模型主要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模拟模型; 算法主要有数学规划方法、排队和排队网络方法、仿真方法。 7.EOQ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EOQ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订购批量与总库存成本的关系分析,找到一个最经济的订购批量,使得总库存成本最小。 8.简述制造业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答:(1)产品原则布置,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 (2)工艺原则布置,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3)成组原则布置,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4)固定工位原则布置,适用于不易移动的大型或特大型产品的生产。 10.工厂物流分析的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工厂物流分析的工具主要有:物流路径图、操作表、相关分析图、物流过程表、从至表。 12.设施规划的范围是什么? 答:设施规划的的范围包括设施内部设计和设施位置选择,设施内部设计又包括结构系统设计、平面布局设计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14.物料搬运仓储设备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物料搬运仓储设备可以分为传送带和输送机械;起重机械;储存和拣货设备;工业用车辆;自动导引车;组成单元载荷的设备和容器;自动辨认与识别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