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体制与水平、市场响应和开拓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竞争态势日趋严峻

挑战与问题:不实现技术创新和跨越发展就没有出路、信息时代制造业新的工业革命

.信息技术促进了敏捷制造的发展,形成了以虚拟制造和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型制造模式。

.网络技术促进了全球化制造的发展,引发了制造业的重新分工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计算机技术促进设计制造数字化,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

.电子商务技术促进了全球化采购销售,降低了采购与销售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构成

.以为代表的单元技术

.以为代表的集成技术

.网络化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

、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

、关键技术:

.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

.基于的设计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

.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

.应用集成技术

、机械制造业实施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质和知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制造业信息化不是技术决策,而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重组的战略变革

.制造业信息化在深层次上是新的经营管理观念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体现

内涵: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

作用:制造业信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1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销售模式。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加强和改进管理,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对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树 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跟踪和超越先进技术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指导思想与目标 1.1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部署下,围绕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九五”CAD应用工程的基础上,在”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方针的指导下,以创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为重点,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坚持” 2

国家引导,地方扶持,企业为主”和多元投入的工作原则,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服务保障。 1.2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目标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需求,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创立新疆制造业良好的信息化推广应用环境;深入广泛地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发展,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制造业综合竞争能力;实施过程中注重与我区支柱行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经过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促进我区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具体目标是:遴选2~3个制造业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区作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地区,2~3个信息化基础条件比较好的行业作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行业,支持13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带动30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工程中国产软件应用率达到50%以上,示范企业新产品贡献率平均达到30%,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3~4家从事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研发的企业及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培训30000人次各种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逐步建立以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为主的新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 3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企业实施方案.doc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企业实施方案 (东莞生益)1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企业实施方案 一、企业基本情况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生益科技),是一家上市公司。专业生产电子用覆铜箔层压板,自1985年创建以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十多年来,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和自行开发了相关的管理软件。1993年通过了ISO9002认证,1998年通过了ISO14001认证,2002年通过了BS7799信息安全体系认证,使得生益的产品品牌成为国内同行业的代表。1997年和2000年企业分别进行了扩建,建立了第四分厂和第五分厂,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并相继在全国投资成立了多家子公司,形成了集团式企业,目前,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国内同行业之首,是行业的“龙头”企业。 然而,创业容易守业难,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生益科技如何进一步寻求发展是生益人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实际上,生益科技内部还存在许多对竞争不利的因素。例如,在扩建之后,生产能力提高了,管理就显然跟不上企业规模的扩大了;库存成本过高等等都是不利因素。生益人认识到了面前的危机,并下决心从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出发,提高集团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 二、实施方案

1、企业信息化现状 生益科技自1998年开始被列入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电脑网络系统,企业应用SAP R/3的ERP系统,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先后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投资建立了陕西生益华电有限公司,接着投资建立江苏连云港硅微粉有限公司、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和相关企业:上海晟 溢有限公司、香港晟溢有限公司。公司将充分利用已有的ERP系统信息集成功能,直接管理这些企业的业务运作,ERP 系统已延伸至陕西生益华电有限公司,在香港建立了物流中心的ERP信息系统,并计划在两年内延伸至所有的企业。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集团式横向应用,增强企业集团的业务控制能力。 同时,在应用ERP系统的基础上,加强系统的纵深应用和开发,包括: 1、质量管理模块、计划管理模块的优化; 2、物流条码的应用开发; 3、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4、项目管理模块; 5、获利分析模块; 6、企业OA、知识管理平台。 2、实施内容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doc 11)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doc 11)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销售模式。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管理,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对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跟踪和超越先进技术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指导思想与目标 1.1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部署下,围绕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九五”CAD应用工程的基础上,在“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方针的指导下,以创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为重点,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坚持“国家引导,地方扶持,企业为主”和多元投入的工作原则,

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服务保障。 1.2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目标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需求,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创建新疆制造业良好的信息化推广应用环境;深入广泛地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发展,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制造业综合竞争能力;实施过程中注重与我区支柱行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通过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促进我区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具体目标是:遴选2~3个制造业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区作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地区,2~3个信息化基础条件比较好的行业作为新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行业,支持13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带动30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工程中国产软件应用率达到50%以上,示范企业新产品贡献率平均达到30%,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3~4家从事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研发的企业及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培训30000人次各种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逐步建立以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为主的新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 2.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任务 新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建立应用示范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为核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 2010-2-20 9:29【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摘要:本文论述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应用工业工程,通过分析工业工程的功能和作用,说明只有按照工业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才能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建 设方案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工业工程 一、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目前,一般认为制造业信息化应包含以下内容: 1、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从工程的角度看,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和数据的共事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先进、可靠、满足企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是支持整个企业信 息系统的平台和先决条件。 2、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和互联网,实现产品设计手段、设计过程、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主要包括CAD、CAE、CAPP、CAM、PDM、协同设计与并行工程等,其中CAX是制造业信息化中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是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开发的主要工具。PDM技术集成并管理与产品相关的所有信息和文档,为CAX的应用提供集成应用平台,也是连接ERP的桥梁和纽带。协同设计和并行工程则支持网络设计环境下多人、异地 同时进行产品协同开发。 3、数字化生产过程。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对于离散制造行业,要加快发展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应用,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对于流程行业,推广应用DCS、MES 系统,提高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 4、数字化管理。通过现代管理模式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合理、有效的经营与生产,实现企业内外部管理的数字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效率、规范办公管理流程。ERP系统包含全面的业务管理,使企业各部门活动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数字化管理技术还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SCM等,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实现企业间的资源整合。

富达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企业案例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企业 案 例 宁波富达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富达股份有限公司,是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的股份制集团型公司,下属六个子公司,二个分公司。行业涉及吸尘器、小家电系列、房地产开发、国内外贸易、自来水、垃圾处理等7个行

业。主导产品富达牌真空吸尘器,年产能力100万台,全国吸尘器行业综合指标排名名列全国第一。公司拥有一个"国优名牌"、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及省名牌产品等28项荣誉,是宁波市较早获得"管理四星级企业"。公司的主导产品销往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及中东、南美和港台地区,在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建有近400个销售点。为迎战“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公司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引进博士、高级程序分析员等高层次专门人才强化信息管理,在2001年至2002年6月的一年半时间里,斥资1300余万元,完成了MRP-Ⅱ到ERP的系统转换,整合了公司的信息系统,完成了四个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工作,即以办公电脑化为特征的包括信息采集、文档传输等流程的“办公管理信息化”、以CAD/CAE/CAM为核心的“设计技术信息化”,以零库存为目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化”,以子分公司信息监控为内容的“商务财务信息化”,对传统生产控制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基本解决了公司在生产、技术、管理和经营中信息难以整合的“孤岛”问题,初步形成了文本、商务、指令电子化的信息管理格局,同时公司建立和调整了《信息披露规则》、《网站维护信息管理规程》等一系列信息管理法规,强化了信息化管理,为企业适应“知识经济”作了先期探索。 一、ERP 94年,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客户订单的越来越个性化,原来手工的业务流程管理手段常导致订单不能及时,组织原材料采购及生产或原材料过剩。同时,对生产成本无法进行控制,导致订单接不好。由于当时国内ERP系统匮乏,公司选择了四班的MRPII系统,95年投入使用。在实施与使用过程中,原来手工操作中许多流程得到了规范,运作效率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管理人员也在此过程中吸收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但在实际运作中,国外软件也暴露出一切问题。比如业务与财务联接问题、财务不适合中国国情问题、产品成本准确性问题、运行成本(服务费用)较高问题、数据开放性、远程应用问题等等,成为困扰企业的新课题。同时,ERP也逐步成熟和完善,经过近1年的考察和论证,2000年11月总公司公司决定在公司总部、电器分公司、小家电分公司、进出口公司、营销公司等先行启用金蝶公司的K/3ERP系统。并在实施K/3的同时,开展业务流程重组的工作,结合变革管理形成一套利用K/3辅助进行管理的核心业务流程系统。实施内容基本包括K/3ERP系统: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生产计划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仓存管理、EIS信息决策系统等。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均是围绕市场来展开的,针对富达电器多品种小批量,面向订单生产的鲜明特点,K/3将销售管理作为整个系统资料流程的开端。销售管理模块实现销售业务活动整体处理,同时将销售与计划、生产、库存等紧密联结起来,并通过核算与财务链接,实现一体化管理。 通过对企业资金流和物流部分的统筹规划,最明显的一个效果是产销配合,准确及时的了解企业采购、销售、库存、生产、财务等部门的运行情况,缩短了问题反馈周期,管理目标更加明确,逐步发展实现了"可量化"的管理目标。

分析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八大核心关系

分析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八大核心关系 作者: 宓津 制造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谁都离不开谁,也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取得成功。把这个系统内六大参与方的八大核心关系挑出来做以上分析,其目的也是为了各方都能更好地和谐相处。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逐步应用CAD软件。90年代初,国家启动“甩图板”工程和CIMS工程。2002年,国家科技部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一路前行近三十年,“十五”、“十一五”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更把应用水平推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世界、亚洲及中国都发生着一系列巨大变化:世界经济重心从欧美转移到亚洲,世界市场重心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亚洲经济“领头羊”从日本转移到中国,中国从“世界制造大国”开始向“世界制造强国”转型。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除了上述大背景和机遇外,更离不开内部发展环境的和谐,离不开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制造业信息化涉及面广,参与方多,包括:制造企业、IT厂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媒体六个主要方面。 本文主要围绕这六大参与方的八个主要核心关系展开: 核心关系一:制造企业与IT厂商 制造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主体,IT厂商是技术、服务提供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主导与配合关系。主导与配合都是分阶段而不同的,如:系统上线前由IT厂商主导,企业配合,系统上线后则由企业主导,IT厂商配合。企业不只是简单的系统应用者,更多时候需要自己提需求、做规划、选系统,如果企业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就需要IT厂商或第三方机构来协助。 信息化往往会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甚至对原有流程进行变革。因此,制造企业与IT厂商的合作绝不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应该进一步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中高层领导、部门主管、关键岗位都能就实施信息化的流程、意义和决心达成共识并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另一方面,IT厂商除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系统之外,还能够提供持续、优质的服务。 实际操作中,制造企业要么是对信息化完全不了解,将“身家性命”完全托付给IT厂商,要么一知半解,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占绝对主导和强势地位。这两种类型的企业都极容易导致信息化的失败!前者成功的前提是正好碰上一家在乎口碑、负责任的IT厂商。后者虽然对信息化有少许了解,但实际上对系统的建设缺乏了解和全面认识,企业的强势反而导致IT厂商参与积极性的降低,忽略了IT厂商作为外部信息化专家的价值,增加了信息化实施的难度。 核心关系二:制造业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 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政府主管部门往往会对企业日常经营有一定的干预,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所以,早期的信息化都是以“运动”方式开展的,比如:甩图板、甩帐表等。“十五”开始,各级政府逐步转变管理方式,提升政府的政策指导功能,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减少对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行政干预与管理。在信息化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比如:科技部门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专项”、经委部门的“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信息产业部门的“企业信息化示范”等等。大都由政府出资引导,企业配套,政府占小头,企业占大头。 政府的各项政策在制定层面是值得称道的,但往往到了实施层面就会因为具体操作流程的原因,浮于表面,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某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申报流程采取的是各地市摊派名额的做法。上交一份还过得去的项目申报书,即可获得资金,至于企业拿到资金后的使用情况,既不跟踪,也不验收。导致真正有信息化需求的企业拿不到专项资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