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达标检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达标检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达标检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达标检测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双基巩固】

1.下面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2.(2012·株洲学业考)若人类对两食物网中的鼠大量捕杀,则受到影响最严重的生态系统是( )

A.甲生态系统

B.乙生态系统

C.甲、乙两生态系统受影响程度相同

D.无法判断

3.环保学家和生物学家提倡保护农田蜘蛛,是因为农田蜘蛛可以( )

A.吃掉农田中的害虫

B.防治农田中的杂草

C.给农作物传粉

D.给农作物施肥

4.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5.春天油菜花儿开,有经验的农民常引来养蜂专业户放置蜂箱,其目的是

( )

A.开花过多,由蜜蜂破坏一部分

B.用蜜蜂防治害虫

C.增加田园风光

D.帮助传粉,促进油菜高产

6.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防治( )

A.用喜鹊防治松毛虫

B.用瓢虫防治棉蚜

C.用青蛙捕食螟虫

D.用神农丹消灭线虫

7.人的生活离不开动物,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动物提供肉、蛋、奶等食品

B.人类的部分衣着原料来自动物

C.所有贵重药材都来自动物

D.有些动物可供观赏

8.请阅读下列短文,分析回答问题:

野兔靠吃野菜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美餐,不用多久,尸体就被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归大自然,又成了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靠植物来生活。

(1)写出第一段描述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分解者是。

(3)影响野兔生活的直接生物因素有,大量捕杀狼和虎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必须保持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9.1979年美国白蛾侵入我国,严重危害林木和果树,树木成片枯死,人们曾大量使用农药,试图控制虫害,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寄生蜂——周氏啮小蜂,身长1 mm,产卵于白蛾幼虫体内,使白蛾幼虫死亡,连续放蜂两年,白蛾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请分析:

(1)大量使用农药,不但造成,还通过影响到人畜的健康。

(2)白蛾大量繁殖,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3)白蛾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4)这种以周氏啮小蜂来控制和防治白蛾的方法属于,有利于维持,又不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在一个由牧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狼全部杀绝,那么鹿的数量将( )

A.保持稳定

B.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2.下列哪项不是呼伦贝尔草原草场加速退化的根本原因( )

A.草场的植物减少了

B.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数量大增

C.野兔缺少天敌,数量增加了

D.狼不爱吃野兔了

3.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 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

4.植物的哪一特点利于动物为其传播种子( )

A.花有芳香气味

B.花粉小而轻

C.果实有钩刺

D.花能分泌花蜜

5.人造的纯种林往往比天然混交林更易遭受害虫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人造纯种林营养结构复杂

B.人造纯种林适应环境能力强

C.人造纯种林营养结构简单

D.天然混交林营养结构简单

6.下列各种行为中,对保持生态平衡有益的是( )

A.在草原上大量养殖牛羊

B.用大量农药喷杀草场害虫

C.引进狐狸以避免草原兔子泛滥

D.退耕还林还草

7.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B是指,C是指,D是指。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可通过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动物可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拓展探究)(2012·湘潭学业考)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2)图一的食物网由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最多的生物

是。

(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这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不属于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而属于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解析】选A。本题考查生态平衡的有关知识。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形成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食物网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越复杂,该食物网越稳定。甲食物网比乙食物网简单,因此甲食物网更易受外界的影响。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农田蜘蛛的特点及功能。农田蜘蛛属于肉食性动物,以农作物害虫为食物,故保护农田蜘蛛可以消灭农田害虫,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4.【解析】选D。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回归大自然,被绿色植物再次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5.【解析】选D。蜜蜂全身长满了细毛,当它在油菜花中采集花粉和吸取花蜜时,细毛上沾满了花粉,从一朵花飞向另一朵花采集花粉、花蜜的过程中,自然地帮助油菜传播了花粉,从而提高油菜产量。

6.【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防治的概念。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主要利用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来杀死害虫或限制害虫数量的增长,维持生态平衡。用喜鹊防治松毛虫、用瓢虫防治棉蚜和用青蛙捕食螟虫都属于生物防治。神农丹是一种高毒性农药,用它消灭线虫,属于农药防治,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拓展归纳】生物防治

(1)概念: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2)方法: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3)优点:避免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减少了使用这些有害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的影响;生物本身能够不断繁殖,因此可以长期控制害虫,防治效果比较持久。

(4)应用:利用周氏啮小蜂来控制美国白蛾(见下图)。

7.【解析】选C。动物可以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品;动物的皮毛可以制作衣物;有些动物可供观赏,如孔雀、长尾鸡等;有些可入药,如蛇胆、虎骨、鹿茸等,但并不是所有的贵重药材都来自动物,有些也来自植物,如人参等。

8.【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由第一段的描述可知:野兔吃野菜,狼吃野兔,老虎吃狼,它们组成的食物链是:野菜→野兔→狼→虎。

(2)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自己,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细菌则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大自然,属于分解者。

(3)影响野兔生活的直接生物因素是野菜和狼;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形成食物链。大量捕杀狼和虎后,野兔失去天敌的控制大量繁殖,数量猛增,最终由于食物缺乏等,又要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答案:(1)野菜→野兔→狼→虎

(2)野菜野兔、狼、虎细菌

(3)野菜和狼相对稳定

9.【解析】本题考查生物防治的意义及应用。

(1)大量使用农药灭虫,虽然也能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但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农药残留也会通过

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从而影响人畜的健康。

(2)对于我国来说,美国白蛾属于外来物种,侵入我国后,由于没有天敌的限制,使其数量迅速增加,威胁当地物种的生存。

(3)白蛾由于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以现成有机物为食物,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4)像这样利用周氏啮小蜂等有益动物来控制和防治有害动物的方法,叫做生物防治,它既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又有利于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答案:(1)环境污染食物链

(2)缺少天敌(3)消费者

(4)生物防治生态平衡环境污染

【能力提升】

1.【解析】选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当把狼全部杀绝后,鹿会因为失去天敌的控制而大量繁殖,大量的鹿会吃掉大量的牧草,使食物大量减少,鹿的数量会因为食物不足而迅速减少,这样就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动物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呼伦贝尔草原草场退化是人们大规模灭狼的恶果,灭狼后,野兔的天敌减少,使其快速繁殖,数量猛增,草场遭受严重破坏,造成退化和沙漠化。不是因为狼不爱吃野兔了,而是狼被赶尽杀绝了。

3.【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作用。生产者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流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存在的基础,是提供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保证,缺少生产者,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分解者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残骸将无法分解,终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缺少消费者,生产者的遗体直接被分解者分解,也可以长期维持生态平衡。

【拓展延伸】生态系统能长期稳定存在下去的条件归纳

(1)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能长期稳定存在下去,首先离不开非生物部分,它为生态系统的生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第二离不开植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没有生产者,生态系统将无法存在。

(3)分解者:第三离不开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残枝落叶、动物的粪便及时分解成无机物回归自然,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形成物质的大循环。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会堆积如山,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间,物质无法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形成循环,生态系统会土崩瓦解。

(4)消费者:动物以植物为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动物的参与,物质循环的速度加快了。没有动物的参与,生态系统也能长时间生存下去。

4.【解析】选C。本题考查植物适于传播果实和种子的特点。有些植物的果实长有钩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不同的地方,从而传播种子;花有芳香气味并能分泌花蜜有利于吸引昆虫帮助其传粉;花粉小而轻,有利于随风传播。

5.【解析】选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等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就越容易维持生态平衡。人造纯种林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构成的营养结构较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故一旦发生虫害,就会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危害。

6.【解析】选D。在草原上大量养殖牛羊,超过了草原的承载能力,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破坏生态平衡;用大量农药喷杀草场害虫,虽然能够减轻虫害,但也会毒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引进狐狸虽然可以限制兔子的增长,但它属于外来物种,会对本地其他物种造成威胁,不利于生态平衡;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图中B、C、D分别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生物部分。

(2)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二氧化碳通过生物体的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

(3)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可以通过呼吸作用等方式将有机物分解,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二氧化碳呼吸作用(3)促进

8.【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若图一要完善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图中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或阳光、空气和水等)。

(2)图一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数食物链时,应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向上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

(3)由于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处的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中有机物总量最多。因此丙应为草。

(4)有毒物质会在生物体内进行生物富集,所以生物的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量就越多。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

(5)蛇以兔、鼠为食物,若蛇大量减少,则兔、鼠在一定时间内会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导致草大量减少。答案:(1)分解者(2)4 (3)草

(4)猫头鹰(5)大量减少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生物: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17章第1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步练习 1、麻雀会偷食稻谷,人们采取措施剿灭麻雀,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A、对生态系统没有不良影响 B、生态系统必定会全面崩溃 C、生态系统中昆虫的数量将会急剧上升 D、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微乎其微 2、你认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应包括下列哪一项?()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的种子 D、能够净化空气 3、下列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的说法不正确() A、有利于研究珍贵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等特征 B、保护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C、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 D、是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有效途径 4、植食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什么角色()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自养生物

5、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是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A.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能使整个地球热闹非凡,缺少它,自然界就会死气沉沉 C.能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D.能协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6、用网将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 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活得良好。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 A.网罩挡住了鸟类却挡不住虫子B.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 C.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D.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类的控制而猖獗7、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人教版生物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着重从“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出发,分析动物个体的行为活动和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生活环境、其他生物及人类的影响。本课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生态系统、食物链、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呈现丰富的录像和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感受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情境导人 播放人类肆意捕杀藏羚羊的视频。 提问:如果人类为了一己私利而捕 杀了所有的动物,这个地球将会怎样?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思 考动物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 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有些动物对人类的牛活和生产具 有一定的危害,比如“麻雀吃稻谷”、 “狼吃羊”,我们能不能因此对它们大 量捕杀呢? 新课标第一网 https://www.doczj.com/doc/734774752.html,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出示教材“资料分析”中的资料1 和2,要求学生写出资料中的食物链。 食物链1:农作物麻雀 蝗虫 食物链2:草牛、羊狼 野兔 提问:为什么有关专家呼吁要保护 麻雀?如果大量捕杀狼,将会造成什么 后果? 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之 间的消长关系,并总结出生态平衡的定 义。 阅读教材,分析资料,写出食 物链。 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消 长关系,得出结论: 1.人类不能肆意捕杀某一动 物,否则将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 数量不能无限制增长,因为会受到 生存空间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回 顾所学知识,并 用以解决新问 题。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回顾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三者之间 的关系,出示图片: 小组讨论: 1.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 用? 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得到了什 么?产生了什么? 3.生态系统中有怎样的物质循 环? 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画出物质循 环图。 总结: 虽然植物被细菌、真菌分解 后,分解产物也能回到环境十,但植物 经过动物的取食,在动物体内分解得更 快,分解产物回到环境十的速度也就史 快,因而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复习,回答。 回顾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的知识。 小组讨论得出:动物直接或间 接以植物为食,获得了有机物,这 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产 生了CO2、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 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动物排 出的粪便或遗体也可经分解者分解 后释放山CO2和无机盐等,被植物 利用。w W w.xK b 1. c o m 引导学生在 复习相关知识的 基础上进行讨 论,将结果通过 图示直观呈现出 来,帮助学生理 清思路,突破难 点。 https://www.doczj.com/doc/734774752.html,

八年级生物上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所作出的适应活动,包括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动物的一切状态。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是十分重要的,与人类的生活也极为密切,动物的运动依赖与一定的身体结构,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所以课本首先以家兔为例讲述运动系统的组成,以人的屈伸时动作为例讲述骨,关节,肌肉的协调性,作为本章的铺垫。第二、三节分别举例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学习本章时,要领会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3、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用具】: 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 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模型或标本。 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三、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 2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3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看动物的运动方式图,回忆学 过的相关知识。 观看一些动物的一些行为。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 认识长骨的结构特点 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 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 完成。 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 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 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 和繁殖)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多媒体给出人体 骨骼标本,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 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 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 ①多媒体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 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 征。 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动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教案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复习提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蟑螂、蟋蟀、蝉等。 比较相同点不同点 家蚕有性生殖,为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发育过程中,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会脱掉原来的外骨骼,这叫做蜕皮。如: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4次;蝗虫要蜕皮5次。 ﹡①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中间没有蛹期;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很像成虫,只是体小无翅,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如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②蝗虫在三龄以后(即第三次蜕皮以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发育成能飞的成虫。也就是说,三龄以前的跳蝻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以前(即第三次蜕皮以

前)的跳蝻。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雄蛙有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能够鸣叫(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为了招引雌蛙。然后雌雄蛙抱对,各自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在水中卵细胞和精子相遇完成受精作用,因受精过程发生在青蛙体外,所以称为体外受精。[体内受精一般是指受精作用发生在动物的母体内。]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刺激雌蛙和雄蛙同时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增加了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 (2)发育过程如下所示: 受精卵→有外鳃和尾的蝌蚪→外鳃消失、长出内鳃的蝌蚪(此时的形态和结构都很像鱼)→长出后肢的蝌蚪→长出四肢的蝌蚪→幼蛙(有尾→无尾)→成蛙可见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蛙的有明显不同,称为“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等概念只适用于昆虫的发育,不能用在两栖动物的发育上。] ※①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②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③在蝌蚪发育成幼蛙期间,呼吸器官的变化为外鳃→内鳃→肺。 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及作用: 卵壳保护作用 卵壳膜 气室有利于胚胎发育时气体的交换, 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探究实验的步骤: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e、得出结论 f、表达和交流 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四、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示范课 17章第1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本节和微生物同属于第5单元。第15章和16章分别学习了动物的运动和动物的行为,这章是学习动物的作用,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研究,让我们对动物有所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开始学习、了解、研究动物的作用,以帮助人类认识生物圈中我们另一个朋友——动物。 二、学情分析:八1班学习基础较好,在自主学习、发展思维方面还有待加强。所以,本课以脑学习的原理进行设计,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在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活动中,初步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及其中成员不可缺少。 3.设计探究动物对环境影响的方案,提高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情境设置,吸引学生思考,为后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建立和了解铺垫。通过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明白植物-生产者和动物-消费者不可缺少,而起到的作用。同时设计方案提高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时爱护和保护有益动物。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食物链和食物网。3.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难点 1.探究方案设计。2、食物链和食物网建立。 五、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故事情境导入法。 2.合理表扬激励法。 3.恰当评价法。 (二)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活动法。

六、教学流程 故事情境导入—推进式提问分析故事得出动物的作用1—活动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得出动物的作用2—探究方案设计—得出动物对植物的积极影响作用3-小结-练习反馈 七、教学过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练习题(答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练习题(答案)作业1 1.家蚕的幼虫身体柔软,主要以_______为食,在它的发育过程中有_______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蛹不吃不动,羽化后的成虫叫_______,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__。 2.鸣叫的青蛙是____性的,它的口角边有一对______。在青蛙抱对的池塘水面,会发现漂浮着的一片片胶状透明物,这是青蛙的卵块,里面有许多______。 3.蝗虫的幼虫叫______,其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 1.蚕吐丝是在它一生发育的什么阶段() A.成虫 B.幼虫 C.受精卵 D.蛹 2.下列动物生殖过程中属于体外受精的是() A.青蛙 B.蝗虫 C.家鸽 D.蜜蜂 3.在美国南部等地发现的畸形蛙约占10%,致畸的原因最可能是() A.空气污染 B.水域污染 C.土壤污染 D.人类捕杀

作业2 4.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_______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甘薯、葡萄、菊、月季等植物的栽培,常用的无性生殖方法是__________。 6.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双方的___________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接穗成活。 4.下面哪种结构能够为鸟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①卵壳;②卵白;③卵黄;④胚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哪一组属于无性生殖() ①水媳的出芽生殖;②豌豆的种子繁殖;③月季的扦插繁殖; ④鱼的受精卵繁殖;⑤细菌的分裂生殖;⑥鸡的受精卵繁殖。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7.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_______中进行,幼体要经过________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8.诸如孔雀开屏、丹顶鹤求偶时跳舞,以及园丁鸟布置“庭院”等等,都属于鸟类的________行为。 6.昆虫发育过程中的蜕皮,是由于() A.外界的空气过于干燥 B.昆虫的皮肤太干燥 C.外界的气温过高 D.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生长 7.下列哪一项属于有性生殖() A.椒草的叶子长成新植株 B.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 C.鸟卵孵化出小鸟 D.把仙人球嫁接到仙人掌上 8.种子的胚由下列哪种结构发育而来的() A.胚乳 B.卵细胞 C.受精卵 D.受精极核 9.蝗虫的若虫发育到成虫,蜕皮次数总共是()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教案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举例说明运动器官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说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观察关于运动系统的图片和模型、观察自身相应的运动系统结构,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体验运动过程自身运动系统的变化和其它系统的参与情况,认识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尝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骨、骨骼肌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节的结构;骨骼肌与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3.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设计 温故知新:播放“动物的运动”视频,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概括动物的运动,过渡到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形态结构、分布、功能 小活动 请你摇摇头或抬抬手,想一想,人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引导学生答出:骨、骨骼肌、(骨连结)关节 观察与思考一(展示家兔骨骼标本和人体骨骼模型) 1). 对照 P29家兔的骨骼图,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和人的骨骼模型,重点观察四肢的骨组成。思考:骨具有哪些功能? 2).对照自己的四肢,找出相应骨的位置 上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下肢:股骨、腓骨、胫骨、跗骨、蹠骨、趾骨 3).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形态结构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骨的功能的关系? 点评学生的回答。 展示小资料“长骨的解剖结构”、“骨折” 归纳:骨的形态多样,坚固而轻便,主要具有支持、保护的作用。 2.关节:结构、分布、功能 观察与思考二 1).观看有关“”的视频;填出关节各部分结构名称 2).活动活动你的四肢关节, 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④是生产者,①、②是消费者 C.②③两种生物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图中①②动物是消费者、③细菌真菌是分解者、④植物是生产者。 【详解】 A.图中④植物是生产者、①②动物是消费者、③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因此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A错误。 B.图中①②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③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④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 C.图中②动物,③细菌真菌,②的尸体和代谢物被③分解,②③两种生物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C错误。 D.图中③是分解者、②食虫鸟和①虫都是消费者,④树是生产者。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而不包括分解者③,因此,图中能形成的食物链是④→①→②,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 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生物种类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0.1140.0530.0020.9610.010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表格展 示了生物种类及其单位体积农药含量。 【详解】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 食的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依次类推。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 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换句话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越高。通过表格可 知,生物单位体积农药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E、B、A、D。所以该表格的食物链为 C→E→B→A→D,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 3.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花生、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 号代表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是食虫鸟 B.乙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甲 D.作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中缺少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图片表示某农田生态 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花生、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其中甲是细菌和真菌,乙 是花生,丙是菜青虫,丁是食虫鸟。

【学习实践】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教案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让学生整理知识,掌握本章教材的重要知识点,使之系统化;通过复习,使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处理、加工信息及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及汇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2复习策略 回顾──知识串联──检测──小结 3课前准备 分发课堂导练单 复习摘要: 4复习过程 4.1导言 前面两节课我们分别对《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

的运动和行为》进行了复习,知道了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特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2知识大串联:你觉得这一章应当掌握哪些内容? 4.2.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2.2在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②什么叫生态平衡?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③防治病虫害用什么方法最好? ④什么是生物反应器?最理想的是哪种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有什么好处? ⑤举例说明什么是仿生?进行仿生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⑥调查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进行调查? 4.3检测 前面我们对本章知识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大家弄清楚了吗?现在来检测一下我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好吗?现在请你当一次老师,在导练单的适当位置出题,然后小组内交换做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新人教版致同学们: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教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的方法之一。 1、根据调查对象不同,调查可分为普查和抽查两种形式。 2、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 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旗形树、仙人掌的针形叶、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2.教材分析2.1 教材分 析本节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借用多媒体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2.2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③情感目标: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2.3 教学重难点①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 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②难点:运动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2.4 教具准备:①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②学具:20 cm×2 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3.教学过程3.1 复习提问①动物 的运动方式有哪些?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3.2 导入新课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材料。提问: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③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④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⑤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及答案最新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2.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 ) A.农民 B.农作物 C.耕地 D.耕牛 4.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原。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高度 5. 2003 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 A.食物、氧气、水 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C .食物、氧气、香烟D.食物、饮料、啤酒 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 A.温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南方阔叶林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 A.①⑤⑦⑧ B.①③④⑧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⑦ 9.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生物 B.水蚤 C.鱼 D.鱼鹰 10.在下列各项中,与动物捕食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排除体内的废物 C.给汽车加油 D.树苗长大 11.以下不属于生物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是( ) A.呼吸 B.出汗 C.排大便 D.落叶 12.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酸雨 B.竹子开花 C.温室效应 D.水土流失 13.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 B.鱼的体型为梭型 C.牦牛的绒很保暖 D.孔雀开屏 14.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 D.一块草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对叶片的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实验前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内已经没有淀粉。叶片见光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位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见光的部位”。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 D.要呼吸 【答案】B 【解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3.冬天到了,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不适应环境B.松树适应环境 C.它们都适应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测试题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发明创造与仿生学无关的是() A.雷达; B.迷彩服; C.显微镜; D.直升飞机。 2.在我国的农业历史上,造成最大虫灾的害虫是() A.蝗虫; B.苍蝇; C.蚜虫; D.白蚁。 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A.狮吃羚羊; B.周氏啮小蜂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 C.引入青蛙消灭蝗虫; D.七星瓢虫吃蚜虫。 4.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B.用于观赏;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维持生态平衡。 5. 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实验区里草的叶子几乎都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草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区加网罩后() A.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B.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食物链被破坏; D.食物网消失了。 6.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 ) A.相互制约的 B.多种多样的 C.不断进化的 D.谁也离不开谁7.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生态环境被破坏 D.动物瘟疫 8.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是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能使整个地球热闹非凡,缺少它,自然界就会死气沉沉 C.能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D.能协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9.用网将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活得良好。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 A.网罩挡住了鸟类却挡不住虫子 B.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 C.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D.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类的控制而猖獗10.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④有利于保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案人教版

生物和生物圈 年级七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授课类型复习课 课标依据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使每个公民的责任。 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人类活动,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好奇心比较大,所以教师开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开始,介绍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好学期开始的每一节课,例如第二节调查身边的生物,可以将学生领出课堂,能够让学生将生物学科和自然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兴趣。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过程与 方法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 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D.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 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小鸡破壳而出B.钟乳石慢慢长大 C.植物落叶D.葵花朵朵向太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小鸡破壳而出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生长发育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钟乳石没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而“钟乳石在缓慢的长大”不属于生命现象,B 符合题意。 C.植物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不符合题意。 D.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