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探望权

论探望权

论探望权
论探望权

目录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正文

前言 (5)

文献综述 (6)

探望权的概念和现状 (7)

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8)

对探望权制度的重新认知 (10)

探望权制度的改善建议 (12)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中文摘要

探望权制度是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新增设的一项制度,填补了立法空白,是婚姻家庭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是,随着婚姻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探望权制度中的一些规定存在的缺陷、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本文在分析探望权的含义的基础上,对我国关于探望权的主体、中止和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评析,提出应本着子女最佳利益原则,适当扩大探望权的权利和义务主体范围,明确探望权中止的情形,规定探望权执行的基本原则,增加探望权的救济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探视权制度。

[关键词]探望权;主体范围;中止;强制执行

ABSTRACT

The system of visitation right is a newly established system in Marriag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2001, which has filled the legislation gap and is great progress of marriage and family legislation, but, limitations and deficiencies of some prescripts in visitation right system showed with the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of marriage law. Visitation right system in practice should be improved constantly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lication of visitation right, this paper conducts comment and analyzes the rules on the subject, suspension and enforcement of visitation right in China, proposes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 the principle which children should be the best interests ,appropriately expand the main scope of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visitation right, clarify the case of suspension of visitation right, regulat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visitation right and increase relief measures of visitation right, to further perfect the visitation right system in China .

Key words:visitation right s ; scope of subject , abeyance ; enforcement

前言

随着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处理好离异家庭父母子女关系,不仅关系到子女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社会的婚姻家庭建设,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然而,探望权是一种特殊权利,它的实行需要抚养方的协助和子女的配合,否则难以真正落实。随着探望权纠纷案件的不断增多,人民法院在审理和执行此类案件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出现了“执行难、执行探望权更难”的现象,如何执行探望权纠纷案件、如何完善探望权、使其成为更能符合立法旨趣、更能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制度,是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必须深入探究的一个新课题。探望权是法律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婚姻家庭立法上的一大进步。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更是子女的权利。探望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笔者就探望权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通过文献检索和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探望权制度现状的研究,分析我国探望权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法律方面全面条理地探索解决方法,以期对探望权制度的改进来完善我国的婚姻法体系。

文献综述

从法理上分析,探望权是亲权的一项内容,最早可追溯到罗马法中的家父权[1]。“亲权”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基于身份关系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即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和财产的监督、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义务的制度[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尊重儿童的权利和自由”等思想的兴起,日益占主流的观念认为:为追求社会的最大利益,就必须注意到儿童及儿童的需要,将儿童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予法律的特别保护[3]。这就是著名的“子女最大利益原则”(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这一原则的日益普及影响了探望权制度的研究与发展,使得当今的美、德、澳等国均在对子女的抚育和健康成长是否合乎子女最大利益原则的前提下去探讨探望权制度的有关问题。而随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对“子女最大利益原则”的明文规定,我国作为缔结该公约的成员国之一, 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的大部分学者都是在强调该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探望权制度的各项建议。

在法理上,学者们对探望权的性质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探望权从实质上看不仅是一种权利,而是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所应付的义务[4]。而部分学者则指出,即使探望权是一种权利,它也受到“为了孩子”和与监护方的“亲权的调和”这双重限制,说它“不具有权利的性质”并非不合理[5]。

在司法实践中,学者们多侧重于在探望权的主体范围、中止事由和实施保障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主体范围的扩大,中止事由的具体复杂化和实施保障措施的多样化是探望权制度研究的发展主流。

但无论如何,从探望权研究的整体趋势来说,学者们都承认确立探望权制度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认可了其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不仅可以避免离异双方矛盾激化,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有序。以更完备的法条将探望权固定下来,既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又有助于满足父母对子女的情感需要。

一、探望权的概念和现状

(一)探望权的概念

探望权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为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但各国或各地区的法律对这一制度的具体称谓有所不同,如美国和法国称为探视权,德国称为人身交往权,日本称为会面交涉权,我国台湾地区则称为会面交往权[6]。根据英美的学理解释,探望权是指在父母离婚后,由父母一方负责照管和监护子女或在子女的监护令仍继续有效时,子女的另一方父母所获得的准予短期探视(探望性探视)或较长期探视(逗留性探视)子女的机会[7]。我国学者将其定义为夫妻离婚后,不能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享有对其扶养的未成年子女定期探望、联系交流、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8]。

探望权为一种亲权,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生活上的照料、身体健康和人格权利上的保护、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培养、行为上的管束及财产上的管理等权利和义务的集合[9]。探望权以亲权为前提,是基于父母子女的关系而产生的,是实现离婚后的父或母继续抚养教育子女的基本条件。也有日本学者强调探望权的宪法基础,认为探望权为“从亲子关系中当然派生出来的所谓自然权”[10]。

(二)探望权制度的现状

我国2001年修订《婚姻法》时吸收了英美法系的探视权制度,设立了探望权制度,填补了我国婚姻家庭法的立法空白,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使得审判人员在处理实践中的相关纠纷时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保障了离婚、分居等家庭破裂后不能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探望子女的正当权利,满足了父母子女感情交流的需要,使得未成年子女在家庭破裂时仍能够最大限度的享受到父母的关爱,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

从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来看,可推知当前我国探望权的两大特征: 一是自然取得性。即父母子女的关系并不因为父母离婚而消除,父母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只是抚养的方式发生了变更而已,不直接抚养方仍可基于父母子女的关系而取得探望权利。也就是说,探望权不需要父母之间的协议,也不需要法院的判决认定,只要直接抚养权一确立,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就自然取得了对子女的探望权; 二是主体特定性及限制性。探望权仅能由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方享有, 除父或母以外的其他亲属, 如(外)祖父母等, 都不能成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而享有探望的权

利[11]。

国外对探望权的立法,更体现的是亲权的延伸,更注重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亲权制度的理论要求。大陆法系许多国家都以保护教育未成年人为中心规定了亲权制度,亲权由父母共同行使。当父母离婚或婚姻无效时,法律规定由子女监护方行使亲权,对不行使亲权的一方规定了探望权。虽然有的大陆法系国家如意大利、日本等并未明确规定探望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判例中已开始承认[12]。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基本上是亲权和监护权不分,一般称为监护。对未成年子女不行使监护权的父母一方,法院授予探视子女的权利。在传统的将监护权判给一方配偶的方法中,探视权是监护判决的必然结果[13]。作为英美法系代表的美国法律就从子女最大利益原则出发,将子女列为探望权主体的首要位置,明确规定离婚后子女有权与父母保持往来[14]。但是子女作为主体意味着既有要求探望又有拒绝探望的权利。对此,其有的国内学者认为只要父母行为无不当,未成年子女应当接受未共同生活的父亲或母亲的探望或交往,而无权拒绝;也有意见认为,子女能否拒绝探视要根据子女的年龄和鉴别能力,看子女能否做出拒绝父或母探视的意思表示[15]。从上述可以看出,不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当父母离婚或婚姻无效时,均规定由法院判归子女监护方行使亲权或监护权,同时授予无行使亲权或监护权的父、母一方探视子女的权利。

二、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探望权主体范围的狭窄及界定的不科学

目前世界各国的立法中,探望权主体的范围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除子女的父或母外,第三人在不违背子女利益的情形下也逐步享有了探望的权利。我国的婚姻法仅将子女的父或母规定为探望权的主体,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许多难题。结合我国国情与国外的立法经验,许多学者提出将未成年人的(外)祖父母纳入探望权主体的范围,有的学者更提出探望权主体应扩大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在较长时间内受其家庭养育的人[16]。理由如下: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替代了父母承当了较多抚养、照顾子女的义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祖孙亲情在一些家庭中会比父母子女亲情更加浓厚。父母婚姻关系解除后,祖孙亲情是不会被割断的,而且祖父母、外祖父母是除父母外与孙子女、外孙子女最近的直系血亲,于情于理,都应该允许其享有探望权。特别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一对夫妇只有

一个孩子的情形在内地家庭越来越普遍,在城镇更是如此,如果连仅有的(外)孙子女都不能探望的话,对老年人来说是极大的精神打击。将祖父母、外祖父母列为探望权的主体,符合人之常情及我国的传统习惯,有利于老年人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17]。同时,允许兄弟姐妹的自由会见,对缓解未成年人来自父母离异的痛苦,培养健康人格也是有利的。

有些学者提出将未成年子女确定为探望权主体。对此,理论上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子女均为未成年人,如果承认其为探望权的主体,则必须由直接抚养该子女的父或母一方代理向人民法院申请,这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18]。更多人则倾向于,探望权是一种双向的权利,父母子女都应该享有[19]。因为探望权设立宗旨是为了子女的利益,探望权的行使应从子女的利益出发,离开对子女利益的考虑,探望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立法应当充分尊重子女的意志,体现法律全面的人文关怀。另外,探望权的行使应当体现公平,不能仅仅考虑父母的亲情需要而忽略子女的亲情需要。因为探望权对于父母来说,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它是依附于子女最佳利益而存在的,反之对于子女而言也是如此,子女也有会见未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一方的权利 ,这种权利不能因父母离婚而被剥夺。同时,子女还享有不接受未直接抚养的父或母一方探望的权利。

(二)探望权的适用范围过于单一

婚姻法只规定了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享有探望权,而在婚姻被宣告无效、姻被撤销或解除非法同居关系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是否也应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依照婚姻法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法律中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非法同居期间当事人所生的子女,同样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因此,在婚姻被宣告无效、婚姻被撤销或解除非法同居关系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生父或生母,也应享有探望权,人民法院或婚姻登记机关在宣告婚姻无效、撤消婚姻或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也应一并解决探望权问题[20]。

(三)探望权中止的事由不明确

我国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有权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则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可以看出,探望权是法律赋予父母的基本权利,应本着

对子女的最大利益为原则,由当事人协商、协助执。但探望权中止事由的具体内容没有规定,这将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大任意性”[21]。

(四)探望权的强制执行如何实现的问题

探望权权利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财产权,且其行使具有连续性、长期性的特点,强制执行难。有不少专家认为在探望权的设计上仍有缺陷,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时的许多困惑[22]。尽管法律规定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权判决或裁定的情况,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做说服教育工作无效后,可以采取司法拘留措施,但这样更容易激化双方矛盾,且申请人每次行使探望权也不太可能都由法官陪伴。另外,如果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不配合,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法院也不便对未成年人一方的年迈人员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即使法院依当事人的请求判决变更子女抚养权,法院裁判结果也往往难以落实。探望权的强制执行缺乏有力保障,法律却没有作更为详细的规定,使得探望权的最终实现非常困难。

三、对探望权制度的重新认知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长远角度看必须在立法上对探望权进行进一步完善。但《婚姻法》刚刚修改通过,期望在近期内对婚姻法进行修改完善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为补救现行婚姻法对探望权立法上之不足,建议通过司法解释途径予以补充,待条件成熟时再从立法上予以确认。

(一)进一步明确行使探望权的主体范围和适用范围

首先,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父或母对子女探望权问题。新修订的《婚姻法》将探望权的主体限定在离婚后的父或母是不够的。无效婚姻或被撤销的婚姻,虽自始至终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权利义务,但当事人所生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却不会因为婚姻无效或被撤销而丧失,他们对子女的探望权不能随意剥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无效婚姻、被撤销婚姻、分居期间的父或母也应享有对未成年子女的探望权,他们的探望权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其次,通奸、强奸、卖淫或嫖娼等所生的非婚生子女,据新修订的《婚姻法》,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非婚生子女的父或母有没有探望权及探望权如何实现问题,也需要在立法上予以解决。

最后,对父母已死亡或父母不能行使亲权的未成年子女,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进行监护的,当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离婚时,未行使亲权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方也应享

有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探望权。

所有这些,都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在今后立法或司法解释时应予以明确。

(二)关于探望权行使的中止事由应进一步具体化和法定化,增强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首先,明确规定探望权中止事由。虽然有的学者把中止探望权的事由,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行为”解释为: “父或母频繁探视子女,违反探望的规定会见子女,甚至干扰了子女的正常生活,以及父或母酗酒、吸毒行为等”[23]。但这仅是一种学理解释,不能代替立法规定及司法解释。在现实生活中,以下情形是有害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应被列为中止探望权的事由:一是探望权人患有严重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其与未成年子女一般性接触即可传染的;二是探望权人有虐待和暴力倾向的,如带有暴力工具前往探望的;三是探望权人有吸毒、赌博、酗酒等恶习并有可能危及未成年子女生命安全的;四是探望权人有借机藏匿子女企图或行为的;五是教唆、怂恿子女违法犯罪的:六是不按协议或判决、裁定行使探望权,扰乱对方及子女正常生活的;七是其他严重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其次,明确规定探望权恢复的有关问题。中止探望权,只是暂时停止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探望子女的权利,是对其探望权的限制,并非永久剥夺[24]。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中止探望权的裁定后,望权人的实体权利并未消灭,而只是暂时停止其行使探望的权利。因此,当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已经消灭,就应当恢复探望权的行使。这便涉及探望权恢复的程序问题。根据“不告不理”原则,人民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恢复探望权人的探望权,而必须在当事人申请下,并依法决定是否恢复探望权的行使。人民法院依法恢复探望权的条件必须是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事由已经消灭,即探望权中止事由已经消灭。但某些中止事由如有虐待和暴力倾向的,如何判断中止事由已经消灭,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如规定一段合理的时间作为期限,超过该期限时如果未发生足以认定构成中止探望权事由的,即可恢复探望权[25]。

(三)进一步明确规定具体措施以保障探望权的实现

在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塑造未定型的成长时期,父母完整的爱是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所必需的。现实生活中,有的抚养子女的一方以不要对方支付抚养费来剥夺子女应享有的被探望权利,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合法的。美国科罗拉多州法律规定,对于不执行探视判决的,法院可以进行听证或要求当事人寻求调解。有监护权的

一方不允许有探视权的一方探视,情节轻微的,法院可以增加判决内容或执行条件,以保证将来对探视权判决的执行。对拒不执行判决、具有蔑视法庭情况的,可以处以罚款或监禁。阿拉斯加法律规定,对没有任何理由拒不执行探视判决的一方每次赔偿200美元[26]。这些做法,都可以为我们借鉴。

四、探望权制度的改善建议

首先,因为探望也是子女的权利,如果是其拒绝接受探望,则应区别情况对待。法院应根据子女的年龄和鉴别能力,正确判断子女拒绝探望的原因,判断子女是独立地作出拒绝探望的意思表示,还是受直接抚养一方父或母的挑唆而不愿接受探望。如子女年龄较大,有判断力,不愿接受探望,就不能强制执行;如系后者,可根据情节是否严重对直接抚养一方采取批评教育甚至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勒令其改正错误行为,说服子女同意探望[27]。

其次,如果当事人双方矛盾激烈,难以相互配合,可以考虑由有关单位与个人协助执行。在国外,这种单位和个人一般在一方拒绝为另一方探视提供方便而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时提供帮助,如由社会义工进行监督,避免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在我国,妇联和青少年权益保护部门则可以作为法院执行这类案件时的协助单位,由这些部门或个人协助执行,让他们经常性地做好被探视子女的父或母的疏导教育工作,有利于案件的执行,不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

再次,对违约方坚决处以罚款。任何一方一旦擅自违约都将会造成不利的法律后果。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执行法”的执行措施严厉,如果有照顾权的一方不让有会面权的一方行使会面权,那么法官可对其实施拘提、管收或处以怠金,经责令定期履行仍不履行者,再处怠金[28]。与大陆执行理念不同的是,台湾规定会面交往权的案件属于非讼事件性质,是依非讼事件法来处理的,裁决一经做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可以将该子女交由执行人直接强制执行。我国关于强制执法执行的规定中还没有就探望权的执行问题作出专门规定,但我国台湾地区有关探望权方面的强制执行中的罚款措施值得借鉴。

最后,不宜马上结案,以对被执行人保持威慑。其他民事案件的执行,除定期支付抚养费的离婚案件外,往往是一次执行完毕,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即行使完毕;而探望权纠纷案件的执行内容具有长期性,因此探望权的执行不宜马上结案。

总之,对探望权的规定,一切都应以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为出发点。婚姻法增设探

望权的目的在于充分保护未成年人在父母离婚后能健康成长,因此,在确定探望权行使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未成年子女的需要,应听取被探望人的意见,即使子女在年幼时不能独立表达意志的情况下,执行人员也不得以夺、抱等强制方式执行探望权案件。

结束语

加强对离婚父母的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创设探望权这项制度的真正用意,使他们能将个人的恩怨与和子女有关的权利义务区分开来,将探望权与亲权包含的其他权利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从而引导他们从有利于保护子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使探望权得到真正的落实,而不是以牺牲子女或对方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来抚平心中的不满。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不仅仅是要求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还要求社会要为其自觉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也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养,加强全体人民对法的精神的理解。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家都能从立法本义出发来对法律规范的社会关系加以理解,在通过道德和社会舆论的辅助作用,不仅可以弥补立法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推动探望权这项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盖尤斯著,黄凤译.法学阶梯[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68.

[2]陈苇.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权问题研究—兼谈我国《婚姻法》有关内容的修改与补充[J].中国法学,1998(03).

[3]王洪.论子女最佳利益原则[J].现代法学,2003(12).

[4]姜素红.论我国探望权法律制度及其完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06).

[5]王丽萍.中日探望权制度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4(06).

[6]黄新,张冰.国外、域外探望权制度比较——兼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构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

[7]刘世杰,刘亚林.离婚审判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216-217.

[8]王颖.探望权浅析[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10).

[9]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44.

[10]棚濑孝雄.现代日本的法和秩序[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89.

[11]林晓莉.探望权主体制度缺陷之伦理与法律分析[J].莆田学院学报,2004(05).

[12]陈凤仙.探望权的立法评析与完善建议[J].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福建政

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9).

[13]夏吟兰.美国现代婚姻家庭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97.

[14]王泽利.中美探视权法律制度比较[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8).

[15]刘大庆.完善我国探视权制度的法律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03).

[16]饶勇,郑仁荣.我国探望权主体扩大化的法律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5(03).

[17]刘毅.隔代探望权的法律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制与社会,2007 (06).

[18]夏吟兰,蒋月,薛宁兰.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新婚姻法解说与研究[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54.

[19]陈艳华.浅析探望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6).

[20]余艳清.刍议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03).

[21]马文、莫小春.《浅析探望权的强制执行》[J].广西社会科学,2003(11).

[22]姜素红.论我国探望权法律制度及其完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06).

[23]裘敬梅.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与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版社,2001:85.

[24]叶英萍.婚姻法学新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87-388.

[25]戚雅萍,汤继荣.探望权执行若干问题探析及对策建议[J].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监庭.少年司法,2006(01).

[26]哈里 D格劳斯.Family law[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36.

[27]倪春南,闵振华.探望权执行的困惑及对策[J].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法院.法治论

丛,2003(01).

[28]于东辉.关于《婚姻法》探望权制度的几点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山东工商学院

学报,2008(06).

浅谈探望权及其强制执行问题(一)

浅谈探望权及其强制执行问题(一) 内容摘要::全国人大修改婚姻法>>后,探望权制度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且纷纷着文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是探讨探视权这一制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注重的是在司法实务中如何执行该制度的问题,并且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的不足或缺陷,提出了一些看法和主张,希望以此能抛砖引玉,能够使该制度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上都能更加完美。关键词:探视权强制执行引言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对1980年婚姻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夫妻离异后对子女的探望权制度。《婚姻法(修正案)》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 探望权在婚姻家庭法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它可以保证夫妻离异后非直接抚养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聚,有利于弥合家庭解体给父母子女之间造成的感情伤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我国宪法规定,子女从出生时起就有自己的权利,其中包括获得父爱、母爱的婚姻家庭权利,这些权利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未来安定的重要因素,规定探望权有利于保护子女受关爱的权利,并对社会道德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离婚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行使婚姻自由权利的重要体现,任何一方都不能以禁止探视子女作为对对方的惩罚,伤害对方和子女的感情,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 探望权,在国外通称为探视权,我国立法时或许是为与对在押囚犯的探视制度相区别,而将其命名为探望权。探视权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这一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视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确立探视权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如《德国民法典》第1634条规定,“(1)不享有人身照顾权的父或母一方有权与子女进行人身交往。不享有人身照顾权的父母一方和人身照顾权权利人应当不作任何有损于子女对另一方的关系或使教育产生困难的行为。(2)家庭法院可以对交往权的范围作出裁判并对其行使作出也对第三人有效的详细规定;在法院未作出规定的情况下,非为人身照顾权权利人的父母一方在交往期间行使本法第1632条第2款规定的权利。(3)不享有人身照顾权的父母一方鉴于正当利益,以符合子女的幸福为限,可以要求人身照顾权权利人告知子女的人身情况。”我国台湾地区将探视权称作会面交往权,其民法典1055条第5项规定,“法院得依请求或依职权,为未行使或负担(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利义务之一方酌定其与未成年子女全面交往之方式及期间。但其会面交往有妨碍子女之利益者,法院得依请求或依职权变更之。”《美国统一结婚离婚法》第407条专门就探视作出规定:“如法庭在审理后认为进行探视不会严重危害子女身体、精神、道德或感情的健康,可以准予无子女监护权的父母一方享有合理探视子女的权利。”注(3)我国婚姻法在修订时,正式把探望权规定为非抚养子女一方父或母对子女亲权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规定了抚养子女的一方具有协助的义务。这个规定弥补了我国婚姻法中探望权制度的缺失,将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支持非直接抚养方探望子女的权利通过立法得以法制化,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完善。 从法理上看,探望权是基于父母子女身份关系的一种派生权利。夫妻离婚后,基于婚姻关系的各种身份权、财产权归于消灭,但是离婚并不能消灭父母和子女间的身份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身份关系,不仅是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也是非抚养方对子女的探望权的法律基础。只要父母子女之间的身份关系存在,探望权就应当是非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权利,非有法定理由不应予以限制或剥夺。从立法目的上看,我国的亲子关系是以

离婚协议书(子女抚养权归属及探望权说明非常详细)

离婚协议书 离婚协议书协议人:某某,女,××年×月×日出生,住××市×××路×××号。协议人:某某,男,××年×月×日出生,住××市×××路×××号。 协议人某某、某某双方于××年×月×日在××人民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因双方性格严重不合,无法继续共同生活,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决定协议离婚。现双方就协议离婚一事达成如下条款: 一、某某与某某自愿离婚。 二、子女由一方抚养,另外一方每个月支付600元的抚养费。 1、抚养费包括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用等。如果子女抚养期间产生一次性大额支出的,双方再协商解决; 2、抚养费支付时间和方式,如果一方不能够按时支付的,每天加收3%的赔偿金。4、抚养费支付到子女年满18周岁,超过18周岁以后,确实由必要支付抚养费时,双方协商确定数额和支付时间; 5、离婚后一年内子女户口迁到一方,另一

方应协助办理,如果不协助,则赔偿损失元人民币。 6、离婚后另一方户口一年内迁出,如果超过该时间的,按日支付补偿金元。 7、离婚后,一方未经另一方书面同意,不得改变子女的姓氏,擅自改变的,应及时恢复原来的姓氏,并一次性支付赔偿金元。 三、双方夫妻共同财产清单如下: 1、房屋,分割办法; 2、存款,分割办法; 3、家具电器,分割办法; 4、股票、基金,分割办法; 5、汽车,分割办法; 6、其他投资、财产,分割办法。 四、夫妻共同债权及债务: 1、双方共同债权,分割办法; 2、双方共同债务,分割承担办法。 五、探望权行使办法: 1、探望子女的时间; 2、探望子女的方式; 3、探望子女的地点; 4、爷爷、奶奶探望权的行使;

六、其他问题约定: 六、本离婚协议一式叁份,双方各执一份,婚姻登记机关存档一份,在双方签字,并经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相应手续后生效。 协议人: 协议人: 协议签订日期:年月日

加强对强制执行制度守则的理论研究

精心整理 加强对强制执行制度的理论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加强对强制执行制度的理论研究,对强制执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必将起到先行的作用。 对强制执行制度的理论研究,首先应从强制执行的具体制度入手,如执行管辖制度、执行异议制度、执行担保制度、委托执行和协助执行制度以及执行和解和执行回转制度等,通过具体制度的研究来完善整个强制执行制度。其次,应加强对强制执行措施的研究,如强制执行措施的种类研究,强制执行措施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的研究等。尤其是人身能否成为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强制执行措施不能扩展到人身,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已有规定;也有人认为以人身为执行对象是现代强制执行制度的必然,德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强制执行法已有对人身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先例;还有学者在赞同人身可以作为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的基础上,认为应通过强制执行措施限制人身自由,促使其履行债务,而反对将人身作为直接的执行对象。第三,应加强对强制执行程序的研究,包括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条件和具体程序、审判庭移送执行的条件和具体程序;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的条件、情形和程序;案外人提的异议的条件和具体程序;以及代位执行程序、执行和解程序等。最后应从总体上研究和设计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执行制度。 实践是理论的深化,加强对强制执行实践中具体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强制执行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应随时发现、分析、总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使理论不脱离实际,通过实践完善理论,另一方面,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寻求解决的对策。我们呼吁,全国有志于强制执行事业的有识之士组织起来,进早成立全国性的执行法研究组织,将我国强制执行问题的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探望权执行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34708854.html, 探望权执行问题研究 作者:陈咪咪 来源:《世界家苑》2019年第03期 摘要:随着家事诉讼案件的增多,探望权执行难问题也日益凸显,而探望权案件作为特殊的家事诉讼案件,对于维护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中探望权执行问题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探望权确立意义、我国探望权执行的困境及原因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探望权制度确立意义 探望权是指基于血亲或者拟制血亲的父母在婚姻或者同居关系解除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所享有的一种可在一定时间、地点探望该未成年子女的权利。探望权概念起源于英美法系,它既维护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抚养的权利,又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各国也将探望权制度纳入自己的法律体系中,例如美国民法的探视权、接触权;德国民法的人身交往权;日本民法的见面交流权等,都是对于探望权制度的确立,从而实现对于离婚后子女的权益保护。 探望权在我国2001年《婚姻法》中首次确定以来,成为婚姻家庭法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不仅保障离婚后不直接抚养一方与子女的团聚,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父母离异对子女的感情伤害,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我国宪法就规定子女从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权利,其中就有父爱、母爱等家庭权利,是子女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对社会道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该制度的确立有着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理论价值方面探望权制度是对于监护制度的补充,行使监护权包括给付抚养费和行使探望权,法律规定另一方行使探望权,与子女有联系交往的权利,间接行使监护权,从而保证另一方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实践价值方面探望权制度的确立符合世界各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趋势,也解决了父母双方离异后对于子女轮流抚养的弊端,一方面未直接抚养一方在法律规定下经常性与子女维系感情,另一方面尽可能的减少对于子女造成的心理痛苦,因此探望权制度对于维护婚姻家庭中子女的权利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我国探望权执行困境与原因 探望权自确立以来,在婚姻家庭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凸显出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探望权的执行难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一般的民事案件的执行都会有明显的执行标的,要么是钱财、物品,要么是履行一定的行为,然而探望权案件的执行内容则是探望权及其行使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没有明确的执行标的,这也给案件实践执行造成一定的阻碍。

有关夫妻离婚后子女抚养的法律规定

有关夫妻离婚后子女抚养的法律规定 《婚姻法》 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婚姻法解释(一)》 第二十四条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第二十六条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请求。 第三十二条婚姻法第四十八条关于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等判决和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的规定,是指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和单位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婚姻法解释(三)》 第三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婚姻法司法解释关于探望权的规定

婚姻法司法解释关于探望权的规定 修改后的《婚姻法》规定了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另一方”都不愿履行这协助的义务。这时,如果法院的离婚判决中也没有涉及到探望权的问题,当事人能否单独就探望权再次向法院起诉呢?最高院就这一问题作出了司法解释:“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那么,如果一方在人民法院就探望权作出判决后不履行法院的判决,另一方按照民诉法的规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对这一特殊问题该怎么采取强制措施?能否对被探望人采取强制措施(如将被探望人押至探望人处等)?回答是否定的。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关于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等判决和裁定,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和单位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而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也就是说,如果一方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就有可能被法院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 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 10月127四王志忠生物圈 10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 12月114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 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 xx- 20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 .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组织理论学习。 、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工作目标 、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 、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 、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名师的关盘、视频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学分。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剑”、“平山初级长拳”的开发与教学;做好“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课题的开题准备。做为“青春期健康教育进入校园”课题组的成员,协助课题组进行研究,开展活动。 ()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重点放在“剑”、“初级长拳”、“花样篮球”三个项目上,有所侧重。 ()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 ()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及校际组成员,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做好兼职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协助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是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高二下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学年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20X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 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1课时) 、混合运算课时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8课时) 、十进制计数法课时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减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除法的意义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三、量的计量(课时) 、常用的计量单位课时 、名数的改写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7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课时 、小数和复名数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时) 小管家课时 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0课时) 、角的度量课时 、垂直和平行课时 、三角形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七、总复习(课时) XX年月26日 向纵深发展。 、做好论文的撰写、参评工作。 活动安排: 二月份:课例展示交流。王钧、李汪俊、罗建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三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程中华、戴辉文、孙小娟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四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刘华波、曹辉、钱芸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五月份:课题研究小结 、组织年轻教师开展会诊式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构异教活动,有效,切实提高我校年轻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获得快速成长。 、选拔教龄——年新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区新生代课堂教学比赛,并做好指导、培训工作。 (三)教研形式稳中有变,踏实而生动。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谈探望权纠纷案件执行难的几点对策

谈探望权纠纷案件执行难的几点对策 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对子女身心健康和亲情的感受以及平衡发展均有利,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更是子女的权利,一方配偶阻碍原配偶对子女的探望,其实是限制子女享有亲权的权利。解决探望权执行难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立法,加大普法力度;另一方面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探索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策之一,如果父母双方矛盾激烈,难以相互配合,可以考虑探望权受阻情况下由未成年子女就读的幼儿园或学校协助执行探望。在国外,如离异一方拒不为另一方的探视子女提供方便而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时,一般是由社会义工对此进行监督协助,避免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在我国,妇联和青少年权利保护部门则可以作为法院执行这类案件时的协助单位。由幼儿园、学校和妇联及青少年权益保护部门协助执行,不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 对策之二,规定探望权受阻可成为变更抚养关系的法定诉讼理由。行使权的一方拒绝对方探望子女,使子女得不到父母双方的关爱,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理应成为变更关系法定理由,当然在探望权制度上还有一些限制性措施,如规定不得对未成年子女进行不利父母子女关系的教育,不宜将夫妻间“仇恨”传染给未成年子女等。 对策之三,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望权是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人身权利,如果抚养人故意设置探视障碍,使得探望权人见不到子女,遭受精神痛苦,探望权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判决精神损害赔偿既可以补偿探望权人不能行使探望受到的伤害,又可以约束抚养人履行协助义务。但此赔偿必须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规定的条件,实践中应严格掌握。对此,笔者已经在前面作过表述。 对策之四,修改民事诉讼法,将探望权纠纷和亲子关系确认等案件列为非诉讼事件,适用特别程序,允许调解结案,法院一审裁决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允许提出上诉,这样可及时解决纠纷,有利于保护非监护一方的探望权和子女的健康成长。 对策之五,正确适用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文书罪。虽然刑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应负刑事责任,但司法实践中极少使用这项规定,没能运用最具强制力的法律手段保证法院判决的执行,使一些“软对抗”的被执行人逍遥法外,使得这项法律规定形同虚设。对拒不执行生效裁判与阻碍执行者,要坚持制裁。立法上要尽快明确追究拒不履行法院裁判罪的程序。据报载,美国一妇女因不让其享有“探视权”的前夫探望女儿,被法官判处监禁数年。如果我们的法律能作出如此严肃的规定,如果我们的法院能加以认真地执行法律,探望权的执行也就不会再难了。

最新含探视权离婚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最新含探视权离婚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离婚协议书是指即将解除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所签署的、关于财产分割、子女监护与探视、配偶赡养费以及子女抚养费等的书面协议。那么,正规的含探视权离婚协议书应该如何书写,在签订含探视权的离婚协议书的过程中又有哪些风险和注意事项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男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生,民族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户籍地________,现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生,民族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户籍地________,现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方与女方于________年______月认识,于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____________登记结婚,婚后于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生育一儿子/女儿,名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致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已无和好可能,现经夫妻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订立离婚协议如下: 风险告知:民政局对离婚协议书的合法有效性做了相关规定,离婚协议约定的内容不得违法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侵犯第三人合法权益、不得剥夺或者限制其中一方合

关于探望权的强制执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1 关于探望权的强制执行 探望权执行案件作为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容忍并协助其探望未成年子女为内 容的案件,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执行标的特殊性。探望权纠纷案件的执行不同于其他民事案件的执行。其他民事案件的执行有明确的执行标的,要么是支付金钱、特定物,要么是完成一定行为。而探望权纠纷案件的内容是探望权及其行使方式,具有抽象性,是一类特殊的执行标的。(2)执行的持久性与反复性。其他民事案件的执行,除定期支付抚养费的离婚案件外,往往是一次执行完毕,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即归于消灭,具有明确的履行期限。而探望权纠纷案件的执行期间具有长效性,即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探视子女的权利长期有效,这就决定了探视权纠纷案件执行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3)执行目的是为了排除妨碍,保障未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监护权的实现。(4)探望权案件的被执行人是不履行协助义务人,其承担的义务与一般的被执行人有着明显的区别。由于权利人探望的对象一般是未成年的子女,考虑到未成年意志的不独立性和易受支配的特征,虽然他们也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实际上却经常受与其共同生活的父或母的控制和支配。如果该方当事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协助义务,或者加以阻挠,那么,权利人的探视权就根本无法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被执行人更多时候承担的是一种消极的不作为的义务,而非积极的作为义务。 新《婚姻法》第48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人民法院得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这一规定把探望权判决纳入强制执行的范畴,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该规定过于抽象,实践中如何“强制执行”,在面对干涉探望权的行为采取何种救济措施,人民法院如何有效达到执行目的等方面却是无法可依。据此,我国的探望权执行制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完善: 1.在遇到探望权执行难案件的时候,首先应区分执行困难的原因,是未成年子女明确表示不愿接受探视还是出现了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阻碍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探视子女的情形。司法实践中,不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探望子女时,子女不愿与对方接触,甚至明确拒绝父母一方看望的情形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是法院强制执行探望时,孩子钻在父母一方怀中不露面,致使出现探望者近在咫尺却看不到孩子的尴尬。法院应根据子女的年龄与鉴别能力,正确判断子女拒绝探望的原因,看子女能否独立作出拒绝父母一方探望的意思表示,究竟是子女不愿意接受探望,还是受另一方的错误教育乃至挑唆而不愿接受探望。如子女年龄较大(10周岁以上),有判断能力,不愿接受探望,就不能强制执行;如果后者,可根据情节是否严重,对直接抚养子女一方采取批评教育甚至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责令其改正错误行为,说服子女同意接受探望。针对第二种情况,我们应注意民事强制执行的标的,只能是财物和行为,不能强制执行人身。因此,人民法院不能对子女的人身及探望行为实施强制执行,而只能对负有协助探望权行使义务的人或单位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其次,如果父母双方矛盾激烈,难以相互配合,可以考虑在探望权受阻情况下由未成年子女就读的幼儿园或学校协助执行探望,由幼儿园、学校和妇联及青少年权益保护部门协助执行,不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

探望权代理词

探望权纠纷案代理词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受原告的委托,福建坤朗律师事务所指派我担任其探望权纠纷一案的诉讼代理人。接受委托后,代理人收集了相关的证据,并参加了庭审和诉讼调解活动,现结合本案的事实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发表如下代理意见:一、原告行使探望权既是法律权利也是法律义务。 法律规定的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既包括会面,如直接会面、短期的共同生活在一起,也包括交往,如互通书信、互通电话等。探望的方式有看望式探望和逗留式探望。看望式探望,是指非直接抚养一方在约定或判决确定的时间内到一定地点探视、看望子女。逗留式探望,则是指在约定或判决确定的时间内,由探望人领走并按时送回子女的探望。 《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法律设置探望权的意义在于,保证夫妻离异后非直接抚养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聚,有利于弥合家庭解体给父母子女之间造成的感情伤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探望权不仅可以满足父或母对子女的关心、抚养和教育的情感需要,保持和子女的往来,及时、充分地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抚养教育,而且可以增加子女和非直接抚养方的沟通与交流,减轻子女的家庭破碎感,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我国宪法规定,子女从出生一刻起就有自己的权利,其中包括获得父爱、母爱的婚姻家庭权利,这些权利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未来安定的重要因素,规定探望权有利于保护子女受关爱的权利,并对社会道德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所以,原告行使探望权既是法律权利也是法律义务。 二、原告诉请行使探望权方式合法也合情、合理。被告应当依法履行协助义务。

浅谈探望权及其适用

浅谈探望权及其适用 20XX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对1980年婚姻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夫妻离异后对子女的探望权制度。《婚姻法(修正案)》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这一规定,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上述规定在法官审理案件时对法官提出诸多问题:如当事人协议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法院是否予以完全照准、未成年人子女在案件中的地位如何、如何确定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探望、中止探望权应由谁主张、探望权的中止及恢复应当适用何种程序及何种法律文书、一方不履行判决书或调解书确定的探望权内容,另一方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如何处理?种种问题的存在,有探讨的必要。笔者就此发表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探望权的出台,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的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探望权,在国外通称为探视权,在我国新婚姻法实施前的讨论意见中也有探视权、看视权、看望权及亲近权等多种表述,新婚姻法公布时采用了“探望”一词。应当说,“探望权”比之其它表述来说,对确定离婚后没有抚养权的父母一方与子女的关系比较贴切。因为,在法律上,探视已经用在了对在押人员的探望。在生活中,对在医院就医的患者的探望也叫做探视。为了避免在概念上的混淆,也不至于将对子女的探望与对在押人员和患者的探视混为一谈,故而叫做探望权。 (一)确立探望权,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探望权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但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如《德国民法典》第1634条规定,“(1)不享有人身照顾权的父或母一方有权与子女进行人身交往。不享有人身照顾权的父母一方和人身照顾权权利人应当不作任何有损于子女对另一方的关系或使教育产生困难的行为。(2)家庭法院可以对交往权的范围作出裁判并对其行使作出也对第三人有效的详细规定;在法院未作出规定的情况下,非为人身照顾权权利人的父母一方在交往期间行使本法第1632条第2款规定的权利。(3)不享有人

论国际法强制执行的法理基础

论国际法强制执行的法理基础 在无政府状态(nacy的国际社会,不存在警察、法庭、监狱等专门的法律执行机关。然而,国际法学界却普遍认同国际法的强制力和强制执行的属性。“实际上,国际法像法的其他部门一样,具有强制力,它的效力有外力保证。”Q〕13°“这些机构的缺乏并不意味着国际法不是真的法,而只是意味着国际法以不同的方式被强制执行。”〔2〕24国家强制执行国际法的意愿、国际法上强行法的产生和发展、相互原则在国家间产生的制约力量以及国际社会的组织化都为国际法的强制执行奠定了法理基础。 一、国际法强制执行的根据国家意志 国家不仅是国际法的制定者、解释者和遵守者,而且也是国际法的执行者。〔3〕8“在国际上,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国际法主体一国家本身,依靠国家本身的行动。”&〕145这意味着在以国家为主要主体的国际法律关系中,国家意志具有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国际法的强制执行有赖于国家意志,强制执行规则的制定、措施的选择、执行或者放弃最终都由国家决定。 (一)国际法的效力根据由于国际法拘束力的表现之一就是可被强制执行,所以国际法强制执行的根据与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关于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法学者有不同的

认识①根据是否与国家意志相关,可以把国际法学者的认识划分为两个类别:意志主义和客观主义。“意志主义认为,法律是制定机关的意志的表现;客观主义则是从制定机关之上的某种因素中寻找法律强制力的根据。”〔4〕54在意志主义看来,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源于国家意志,实在法学派的“共同同意说”(cmmonccnsentheoy即属于意志主义①。例如,《奥本海国际法》第9版指出:“各国组成的社会的共同同意,认为国际行为规则应由外力加以强制执行,虽然在没有为此目的而成立一个中央权威机关的情形下,各国有时用自助和干涉等方法将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5〕而客观主义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来自于国家意志之外,主要是指自然法学派所主张的人类良知、理性、正义等抽象概念。例如,英国国际法学者布赖尔利(JaesLBiry 认为:“所有法律的约束力的最终解释是,任何人,无论他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还是在一国中与他人交往的一员,只要他是一个理性的动物,就得相信,秩序而非混乱乃是他安身立命的世界的统治原则。” 客观主义的另一种认识是法的效力根据只能在法之外、而不是从法本身去寻找。例如,德国国际法学者特里佩尔(HTiPel)认为:“我们的研究,迟早会达到一个阶段,法律的强制性,成为一件在法理上无法解释的事。法律强制性的根据,存在于法律之外。”〔7〕37英国国际法学者菲茨摩利斯(GealdG}Fitmauie)也认为:“这个法(国际法,作者注)的有效性的渊源位于而且必须位于法律之外。”〔8〕12《斯塔克国际法》指出:“推动国家拥护国际法遵守的最终理由,归属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