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课后习题](第11章 文学的风格)【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课后习题](第11章 文学的风格)【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课后习题](第11章 文学的风格)【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课后习题](第11章 文学的风格)【圣才出品】

第11章文学的风格

1.如何理解“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说?试结合阅读所及的具体作家和作品谈一谈。

答:“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观点与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的“因内符外”及“表里必符”观点类似,即文学创作活动是内在隐秘的独特思想感情外显为语言文字风格的过程。“内”与“外”是相符的,个性与其风格是对应的,而各人的文章的体式不同是由于其“本心”和“情性”不同。

(1)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观点大体上是不错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格总要这样或那样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不表现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人的语调和韵调,是在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形成的,深入到人的无意识深处,成为人的不可改变和不可剥离的内心生活,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如岳飞作为征战沙场的爱国将领,其《满江红》等作品多表现爱国之情,抒发豪放气概,体现了“文如其人”。

(2)在实际中人格与风格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精神现象,人格与风格之间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关系,难于一概而论。只看它们之间的一致性,简单地因人格而论作品,和简单地以风格推论人格是不正确的。人格与风格不一致的情况是存在的。如汪精卫也曾写过“引导成一块,不负少年头”的慷慨之作;苏轼也抒发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婉之情。

(3)人格和文格有时是不相类的,因为文学是一种“依存美”,毕竟是人为的,延伸到意识和理性层面运作。而在这个层面上,作者完全是可以进行自我调整的,故意夸张和作伪就有可能。

(4)“表里必符”、“因内符外”或“文如其人”都必须综合意、言、气、韵等多项因

素加以考察。综合语言格调和意义风调看,“因内符外”尚可成立,而仅仅考察题材和字面,“文如其人”并不能完全断定。

2.如何理解布封的“风格就是本人”的思想?

答:布封把强调人的价值和力量的人文主义思想运用到文学领域,在探索文学风格的成因和表现时,极力强调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思想、智力等对形成风格的决定作用。“风格就是本人”可以说是布封风格论的核心。

(1)创作主体的主观因素对形成作品风格的重要作用

①“风格就是人”

“风格就是人”过去往往被解释为“文如其人”,与布封原意不尽相符。布封的意思是作品的风格像作家的人格,强调作品的风格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形式,是作家本人思想、感情、性格、气质、审美爱好、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在作品中的印记和标志。

②“风格就是人”的地位

布封强调“风格就是人”,强调作家的思想、感情、智力等因素对风格的制约作用,矛头是针对当时文坛上还在风行的内容轻佻、风格矫饰的贵族文艺。“风格就是人”的论断之所以精辟,就在于它揭示了文学风格的生命所在,风格不是浮华的外在装饰,而是由包孕着无穷意蕴的内在灵魂产生出来的。只有不自欺的真诚,才能构成风格的真实性。

③风格与作家的关系

a.在“风格就是人”这一总的命题下,布封反复论证了作品风格与作家的思想、感情、才智的密切关系。他着重指出:“风格是应该刻画思想的”,同时认为风格还有赖于作家用感情的热力“给每一个辞语灌注生气”,如此,作家笔下的事物方能发出风格的光彩。

b.作家只有把主观的感情热力和思想的光明同客观的描写对象融为一体,才能使作品

具有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好风格。

(2)形成风格的客观因素

布封提出“风格就是人”的论断,强调作家主观因素对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忽视形成风格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风格的灵魂,客观因素是风格形成的基础。

①客观因素的作用

a.“只有意思能构成风格的内容”。布封说的“意思”,是自然主义的内容观,强调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本质意义的认识。他所追求的“意思”是主观对客观真理的一种认识。

b.他把自然的真理观引进风格论中,指出“意思”是风格的内容,“一个优美的风格之所以优美,完全由于它所呈现出来的那些无量数的真理。”因此,他十分强调风格须与题材性质相结合。

c.他认为一个真正具有审美能力的作家,应当坚决抛弃那种从题外硬拉来才调的作法,因为这种主观作法只能导致风格的矫揉造作。

②评价

a.作品的风格固然是作家创作个性的具体体现,但作家体现自己的个性是以特定的创作对象为载体,必然受创作对象自身的特征的制约。

b.布封提出题材对风格表现的客观制约作用,并非认为一种题材只能有一种风格。问题的关键在于主体的审美个性与题材的性质是否契合,做到了这一点,同一题材在不同作家笔下也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来。

3.如何把握风格的内涵?

答: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这个定义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①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它一旦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日常个性和道德人格不能等同于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

③日常个性不能直接形成文学风格,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转变为创作个性,才可能在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创作个性是位于日常个性和文学风格之间的中间环节,它们三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图表来表示:

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2)主体与对象的谐和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①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强调作家风格的重要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事实上,精神个性的差异是文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方面。

②歌德认为:“单纯的模仿以宁静的存在和物我交融作为基础;作风是用灵巧而精力充沛的气质去攫取现象;风格则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而这种事物的本性应该是我们可以在看得见触得到的形体中认识到的。”

③黑格尔也认为,风格说到底是主体与对象的契合:“从一方面看,这种独创性揭示出艺术家的最亲切的内心生活;从另一方面看,它所给的却又只是对象的性质,因而独创性的特征显得只是对象本身的特征,我们可以说独创性是从对象的特征来的,而对象的特征又是从创造者的主体性来的。”

④马克思指出:“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

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3)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风格主要指作家的创造性在文体创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境界,它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

①在具体的作品中,在特定的文体中,在特定的言语组织中,风格才得以展现,即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的载体。

②恰当的体裁是风格得以生成的基础,富有个性的语体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

③从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进程看,作家独创的风格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风格的形成需要作家全身心的投入和精神成长的过程:从早期的遵循体式,师从前辈,摹仿世界和内心,到发挥个性和作风把握世界,用心把握对象,形成独特语体,再到真正达成主客观的统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既文备众体,又自成一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