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中国嘉德

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中国嘉德

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中国嘉德
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中国嘉德

[专家论坛]

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王焕青

作为中国殷商时代(约公元前1600~1046年)王室文献的甲骨文,是近代中国金石学最重要的发现,甚至也是中华古代史、中华古代文明的最重要发现,并由此催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史学、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也进而形成了具有国际意义的人文学学科——甲骨学。同时,甲骨文作为已知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它是汉字文明的源头和根基,是最重要的书法作品、刀刻作品。一百年来,“作为人类共有的重要文化遗产,甲骨文在全世界各处的收藏均得到了相当高的礼遇和尊重,其数量亦有所明细。据胡厚宣先生截止到1984年7月的统计,除中国大陆公私所藏共约8万片左右外,中国台湾收藏甲骨的有5个单位,4位个人,总计3万多片;中国香港收藏甲骨的有4个单位,总计约90片。中国以外收藏有甲骨的国家有14个,收藏甲骨总数为2万多片。其数字大致如下:日本8000多片、加拿大7402片、英国3141片、美国多于1892片、德国815片、前苏联199片、瑞典111片、瑞士69片、法国59片、新加坡28片、荷兰10片、新西兰10片、比利时7片、韩国7片。当然这个数字肯定不准,而且情况还在发生着变化。作为最具中国符号属性的珍贵文物,也许我们应该重新作一次更加全面与准确的统计,向世人提供全世界范围内公私所藏甲骨文的更为真实的数字和情况,让世人为保有和曾经保有甲骨文而自豪!”

一百年来,绝大多数面世甲骨都已在官方学术和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民间遗存已是凤毛麟角。然而,又确有凤毛麟角宝藏民间。

今年11月,“梦斋甲骨”98片将在嘉德秋拍出场。“梦斋甲骨”与早前在上海拍卖的“孟广慧旧藏甲骨”情形相似,亦来自于前辈收藏家旧藏。1999年,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曾以《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原拓本形式著录出版。作为“梦斋原拓本文献系列”之三的《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以“梦斋甲骨”原器拓本为主体,由饶宗颐题签,李学勤、周晓陆撰序,李学勤、周晓陆、胡振宇等多位专家参与鉴定并考释,路东之手绘摹本及署跋。被称为是“二十世纪最后一部甲骨著录”(李学勤语),是当代学者和收藏家对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做出的最重要的劳动之一,是对甲骨学的最新奉献。

“梦斋甲骨”与“孟广慧旧藏甲骨”相比可谓各有千秋。“孟广慧旧藏甲骨”是28片,约150字,其中8片较大者;“梦斋甲骨”是98片,近500字,而没有大片的。“孟广慧旧藏甲骨”于1983年在《古文字研究》第8期发表;“梦斋甲骨”虽于1999年以“原拓本”形式著录却未正式发表,仍属于未经披露的新鲜文献。尤其珍贵的是,“梦斋甲骨”有着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其中即有从来出现过的单字,又有一些虽然从前已见却尚难隶定、尚难识读的单字,也有一些新见的人名、地名;其部分内容所反映的片伐活动,所昭示的王家的猎获,都为商代历史的重建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而从汉字艺术与书法美学的角度,可谓妙构多多,美奥无尽。正如著名学者周晓陆文章所言:“这批甲骨,包括已知商代甲骨文各期的作品,因此,表现了丰繁的文字艺术风格。其中有恢宏大度者,有谨严精微者,有筋骨犟直者,有眉目疏散者,可以视为有一定代表性的甲骨文字艺术选帖。”同时也为甲骨学家所关注的甲骨分期课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梦斋甲骨98片,作为一份数量可观而内容足够丰富的重要文献类文物,其价值和份量是不言而寓的。任何机构或个人一旦拥有它,都是一份足以自豪的重要财富。而且,也将因此与那些已经写进历史的甲骨收藏家们站在同一块历史的平台,因此与那些赫赫有名的甲骨收藏机构排列在一起。要知道全世界许多国家许多重要博物馆还都为不曾拥有哪怕一片甲骨文而留有遗憾。当然,“梦斋甲骨”因为受到不能出境的限制,影响了境外收藏机构与个人的参与竞买,这又是另一重的遗憾了。然而,有业内专家分析,尽管不能出境,仍然不排除境外机构或个人参与竞买的可能性,因为买方不一定非要将其带出境外,留存在中国境内或者干脆捐给中国境内的博物馆都未必不是可能。因为近来中国大陆的情况实在是太好了,而如果作为一项投资,留在中国境内未必不是机智的选择。当然,以目前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火势观望,内地买家对“梦斋甲骨”这样有着特殊内涵和份量的拍品应该不会无动于衷。众所周知,当前整个艺术品市场厚今薄古。和那些已经身价重金的近当代艺术作品放在同一个价值平台上,“梦斋甲骨”的份量显然更来从本质,来从文化、艺术和美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梦斋甲骨”的出场就不仅仅是奇货可居,或许,还将提示我们以新的角度、新的价值判断回望历史、回望祖宗、回望华夏文明的源头。

至于“梦斋甲骨”的主人路东之先生可谓是颇具传奇色彩,他“诗书画印小说文章俱可”,有“通才”美誉。早在80年代,即以小说、诗

歌等多门类的独特品格的作品知名,90年代后更以秦封泥的重大发现、以封泥、瓦当两项收藏的称雄独步而名震海内外。1996年他以梦斋藏品中的陶类内容创办了中国首批私立博物馆之一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如今,9年过去,古陶文明博物馆已经具有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品牌意义,被称为是“中国私立博物中一株最纯粹也最精彩的标本”。“成千上万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社会阶层与文化背景的人们为有这样一座特殊内涵、品格和意义的博物馆而感动,可以说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番捧出“梦斋甲骨”,正是为古陶文明博物馆发展筹积基金,以确保其长久生存及发展。

■ lot 1031

梦斋藏甲骨文

估价: RMB 6,000,000—7,000,000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一、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将中国梦细化为以下四点: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二、中国梦的意义 第一,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崛起、四个现代化,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浓缩,有利于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对面临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来说,需要梦想激励、理想引领。中国梦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容易赢得老百姓的赞同,有利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大学生处于做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用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更能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三、中国梦的实现 第一,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在实现进程中需要制定长远目标、中期计划、当下任务,把最高纲领和行动方案结合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现阶段中国人民的共同愿

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迄今为止,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约有4600多个单字。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 然而,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德经,他将汉字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比后认为,中国文字是受埃及文字的启发而形成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着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中国文字出现的历史当属世界领先。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由甲骨文肇源的中国汉字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它与后世的文字传承关系十分密切。 从文字结构看,甲骨文不仅完全具备后来汉字方块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因此,可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具有严密规律的文字,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 中国汉字还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文献记载,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并长期使用汉字至十三世纪才有本国文字──字喃,直到十五世纪时,字喃才完全取代了汉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而其他早期文明古国,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其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 以夏商周为代表的上古史,曾受到怀疑。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夏商周历史的材料很少。比较全面记载三代文明的是《史记》中的《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里面记载确切的纪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而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一直没有公认的年表。再加上《史记》著于西汉,距夏商周时代较远,作者司马迁也没有见到过距其1000多年前的信史——甲骨文,从而导致人们对三代文明的质疑。 甲骨文发现后,学者们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的可信,证实了司马迁撰写的商代历史绝非向壁虚构,从而又极大地提高了《史记》中有关夏朝历史记载的可信度。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正以《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为线索,探寻夏代的历史文化,目前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因此,用出土文物去印证古代典籍,重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可信历史,甲骨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已发掘出土的154600片甲骨中,约有4600多个单字,其中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没有被识别。 B.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很早就灭绝了,而甲骨文却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 C.古人根据甲骨文总结了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

甲骨文中国乱象

甲骨文中国乱象:渠道混乱售后屡遭投诉 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12月14日作者:窦彦莉编辑:赖正河2009-12-16 星期三杭州网 “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你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 2000年,甲骨文董事长兼CEO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面对台下100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曾说出这样的惊人言论。然而,两年后的6月中旬,在首次于中国举行的甲骨文全球电子商务和新技术大会上(Oracle World),一向心高气傲、口无遮拦、走到哪里都不忘挖苦对手的拉里·埃里森,面对实施甲骨文ERP项目失败的中国用户的当场质问,却没能做出正面回应。 秘而不宣的银行客户名单 “这只是冰山一角,其实,Oracle ERP的银行项目在中国实施到今天,都没有拿到一份用户的成功验收报告!” 前段时间,在谈及某重要IT门户网站报道的某农村商业银行“520万元甲骨文ERP项目失败之谜”时,一位业内人士不经意的一句话,立即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打开甲骨文中国的官方网站,我们发现甲骨文的金融客户中只有重庆市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发展银行、厦门市商业银行5家银行客户。 “其实远不止这些,据我所知,中国银行、宁夏银行、南京银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泉州市商业银行、徽商银行、国开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广东农村信用社等都是甲骨文的客户。” 曾参与过某银行甲骨文ERP项目实施,并有着十几年ERP项目实施经验的G先生说。 既然有这么多银行客户,那为什么在甲骨文中国的官方网站没有显示呢?在当前几乎所有ERP厂商都大肆宣传自己的成功案例的情况下,甲骨文中国的做法似乎令人费解。 记者随即对此展开了调查。 ERP项目失败如何界定 据了解,国外研究机构对ERP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针对ERP实施的成功与否给出了严格的界定。欧美研究机构的专家认为,ERP实施成功可以从两个方面定义:第

“中国梦”及实现路径

“中国梦”及实现路径 一、【时事回顾】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顺利闭幕。全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大会期间,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选举张德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选举周强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曹建明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同时,选出了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提名,决定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根据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提名,决定了国家军委副主席、委员。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 这些人选,由中共中央建议,经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表决通过,作为主席团提名,提请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同时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民主协商会,就建议名单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理论分析】 十二届全国人大完成了各项议程顺利闭幕,体现了人代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的可靠制度保证。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各项决议草案,体现了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直接行使最高监督权和最高决定权。表决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职权。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试题答案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 字... 试题答案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

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

殷墟文化论文

殷墟文化 摘要:在传统的清明节假期中,我有幸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殷墟是 安阳的最为著名的文化亮点,也是我国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在对殷墟的参观之后,使我了解许多关于殷墟的文化,使我对殷墟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刻,由此我也为能在安阳这个文化之都学习而感到骄傲。 关键词:殷墟遗产价值 一.殷墟发掘和资料简史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1928年到1937年,为了寻找更多的甲骨而开始进行发掘。中央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后来由于抗日战争而停止,1950年起又重新开始发掘工作。1928年10月13日,受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委派,董作宾与临时工作人员开始对殷墟进行试掘,在18天的发掘中,共出土有字甲骨800余片及铜、陶、骨、蚌等若干,一个有别于传统史学与金石学的中国现代考古学时代由此开创。同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的李济担任史语所考古组主任,并于1929年春主持殷墟第二次发掘,这也是殷墟首次正式发掘。1931年,国内首次将地层学原理应用于高楼庄后冈发掘,厘清了殷代、龙山和仰韶文化发展序列。1934年至1935年,侯家庄西北冈商王陵区被发现,墓坑棋布、文物宏富,轰动学界。1936年殷墟第13次发掘,考古队员在一处编号为YH127的窖穴中发现了形状规整、数量庞大、积叠有序的甲骨,这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为甲骨文和殷商史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1950年,武官村大墓发掘,成为新中国首次殷墟发掘。1976年,小屯西北地发现商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保存完好,极富学术价值。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 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为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今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史称殷,历经八代十二王,共255年。 殷墟宫殿宗庙基址,为殷墟的主要组成部分,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始于上世纪30年代,发现大量珍贵文物,是中国考古学的发轫地,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墟文化具有都市、文字、青铜器三大要素,是华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征。 展厅采用古代的茅草为顶,这种草是专门从南方运过来的,具有防酸和碱和紫外线,不掉色等特点,前面是发掘出来的和原始大小一样大的中国最大的司母戊大方鼎,这是仿制的,总共两个,另一个是在王陵,原品现在北京博物馆地下展厅里,往北京送时都是枪核实弹特级

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正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 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目前,安阳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对于甲骨文的出土以及对其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归结出甲骨文的四点意义: 1、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而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同时,他根据缀合的两片卜辞,发现上甲以后几位先公之次序应是报乙、报丙、报丁,《史记》以报丁、报乙、报丙为序,是后世传抄而成的。这篇著名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鉴于殷商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发现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2、在于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恐非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3、是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 感到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 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催生作用。1927年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继续在此地寻找甲骨。当李济主持第二次发掘时,已开始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认识到“凡是经过人工的、埋在地下的资料,不管它是否有文字,都可以作研究 人类历史的资料”。并从而取得以后14次发掘的重大收获,所以可以说,正是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蔡波学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成才、成功的梦,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比渴望的强国梦。当前,作为大学生的我,更要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为贡献祖国积累能量。 作为一名90后的理工大学三年级学生,我知道,要想实现强国梦必须先一步一步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在大学里,我除了认真上课,学习专业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代大学生承担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地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

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知行统一”式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任何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更要重视行。要看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是否做到了;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改正了。一个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全国I卷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

說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 陳劍* 本文主要討論《殷墟甲骨刻辭類纂》頁1263收為3262號字頭釋作「玉」的那個字(以下用△代替),其代表字形作、。研究者大都承認,△字在卜辭中當是表示「玉器」一類意思或是專指某一種「玉器」,但對其字形則有釋讀為「朋」、「寶」、「玉」、「珏」、「琮」和「賏」等多種異說。從近年所見甲骨論著看,似乎信從釋「玉」和釋「琮」兩說的研究者最多。 本文排比分析殷墟甲骨文中△字的不同形體,聯繫族氏金文中象形性更強的△字,通過跟殷墟甲骨文中象形的「戚」字的字形和出土的商周「玉戚」實物之形仔細比較,論證了△是「玉戚」的象形字,其字形象鋒刃朝上放置的兩側有齒牙形扉棱的戚體之形。 接下來本文進一步梳理△及以它為偏旁的字在殷墟甲骨文裡的用法,指出義為「玉戚」的△在卜辭中或用為祭品,或用為臣下向商王等的獻納之物。以△為偏旁的字有些跟△用法也相同,當是其假借字或繁體。 最後本文結合「戈」與「圭」、「王」與斧鉞類武器「揚」在字形和讀音上相類似的平行關係,認爲「玉戚」字△的讀音也應該可能與「戚」相近,△是由武器「戚」轉化為禮玉,又將「戚」字讀音稍加改變而來。據此推測,「玉戚」字△尌是《爾雅·釋器》裡的「琡」字,其它古書和出土文獻裡或寫作「(璹)」、「」,或假借「」字爲之。 關鍵詞:殷墟甲骨文古文字考釋玉器玉戚琡 *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一、待討論之字的字形及舊說檢討 本文主要討論《殷墟甲骨刻辭類纂》頁1263收為3262號字頭釋作「玉」的那個字。這個字(以下用△代表)《類纂》字頭下列了、兩類代表字形。前一類主要見於賓組卜辭,後一類主要見於歷組卜辭。在近年新公佈的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中,1 這個字也多次出現,寫法又有不同。下面先分類組列出一些字形,每類中靠前的是我們認爲更爲接近原始字形的。 (一)賓組△字:《合集》15058 《英藏》1291 《合集》16976正 《合集》14735正 《合集》6033反 《英藏》1264正 《合集》14735正 《前》6.26.7 《合集》5598正 《合集》4059正 (二)歷組△字:《合集》34657 《合集》32535 《合集》32721 《合集》34562 《合集》32420 《屯南》225 (三)《花東》△字:()288 180 372 391 37 490 90 149 427 29 可以看出,歷組跟賓組字形的主要區別在於其中部的橫筆是否穿透相連,花東卜辭的字形則常常作橫置,絕大部分又有所省略。 研究者大都承認,從這個字在卜辭中的用法看,它當是表示「玉器」一類意思或是專指某一種「玉器」。至於其字形,則有釋讀為「朋」、「寶」、「玉」、「珏」、「琮」和「賏」等多種異說。2從近年所見甲骨論著看,似乎信從釋「玉」和釋「琮」兩說的研究者最多。3 這些說法在字形上都缺乏可靠的根據,實不可信。 1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以下簡稱「《花東》」。 2看松丸道雄、高嶋謙一編,《甲骨文字字釋綜覽》(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叢刊第13輯,1993),頁197。 3釋「玉」之說較詳細的論證可參見連劭名,〈甲骨文「玉」及相關問題〉,文化部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出土文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頁239-243。釋「琮」之說詳見沈之渝,〈釋〉,《上海博物館集刊——建館三十周年特輯(總第二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頁3-6。收入《沈之渝文博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頁115-119。又參看賴炳偉,〈說「琮」(外二章)〉,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頁2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实现民族复兴,这个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夙愿的中国梦,今天离我们如此切近。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中国梦为了谁、依靠谁、怎样实现?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深刻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稳、走得好,需要一个有自信、有智慧、有意志的引路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深刻总结,执政党和政府逐渐形成一种“集思广益型”的中国特色决策民主模式,它基于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反复的“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过程,是一套集中各方面参与者智慧、优化决策质量的程序和机制。 以中国的经济决策机制为例,就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和步骤:一是党中央决策,即2012年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各省市自治区、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二是国务院决策,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由国务院起草政府工作报告,于2013年1月23日召开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由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讨论即将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广泛征求意见,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地方、专家的意见。三是全国人大决策,即2013年3月5日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由国务院总理向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列席会议听取报告,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完成了整个经济决策过程。 中国经济决策是一个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决策都在不同范围内集思广益,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都是先民主后集中,再民主再集中,从而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广纳群言、集中民智、汇聚民心的集思广益型决策过程,是党内政治共识到政府决策共识再到全国社会共识的过程。 西方的决策机制也有集思广益,但表现出的结果不同。美国国情咨文编写班子核心人物是总统顾问以及写作文稿的“秀才”。他们负责提出提纲,然后将任务分配给不同撰稿人分别起草。再由各部门提出明年的计划和对于国情咨文的建议。所有这些整合成初稿后,总统开始与身边的顾问讨论,并反复修改讲稿。之后,美国总统向全国作国情咨文演讲,宣布施政决策,国会接着对这些决策进行表决。这一机制也体现了决策民主,有利于制约权力,但是在“选举政治”的裹挟下,却陷入了怪圈:总统提议,国会否决;共和党提议,民主党否决;民主党提议,共和党否决。 中国的集思广益决策是世界最大规模人口参与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充分体现中国政治制度独有的政治优势,从而保障了重大决策和重要公共政策的巨大成功。每个人的中国梦都是不同的,但都寄托于中国道路之中。中国特色决策机制,保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使得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 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 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 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 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 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 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 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 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 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 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 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 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 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 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浅谈甲骨文的历史文化意义

浅谈甲骨文的历史文化意义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 骨头上而得名。甲骨文的形状会略有差异,大致为武丁时期的甲骨 最为完整,同时武丁时期也是现存甲骨数量最多的时期。甲骨文发 现地位于XX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花园庄一带,而后扩大到后冈、和洹水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冈、高井台子、大司空村等地。自殷墟发 掘以来,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郭沫若称:“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制作的方法是先将准备好的龟甲或兽骨处理,然后在背 面钻洞到即将要穿透而又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灼,龟甲的正面 就会在钻洞的四周出现裂纹,这些纹路称为「兆」。负责观察纹路的 就是占卜的人,叫做「卜官」,在判断吉凶之后,才将卜问的内容书 写或刻画在甲骨上。除了卜问吉凶之外,还有的甲骨文是用来记事的,记事的甲骨文字多用刀子刻,有的是先用笔写好后再刻出来, 也有的是直接刻画出来的。甲骨文内容是殷商王室占卜的一些纪录,商朝的人普遍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 气情况,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 等大事,更是需要占卜了!所以从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约了解殷商 时期的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2甲骨文的历史文化意义 甲骨文的出土,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历史、文化、政Z、经济 的各个方面,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对甲骨 的研究,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2.1甲骨文的历史价值: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在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以前的文字记载中知道有商王朝, 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实物来证明,但甲骨文的发现让大量殷商人篆刻 的文字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些文字也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 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 的编年框架。在殷墟里陈列着的大量甲骨、青铜器都向我们展现了 当时殷商人的生活形态。在殷墟王陵遗址中我们从他们使用的器皿 可以看出当时殷商人的饮食文化,从他们使用的务农工具也可以学 到现代工具从古代的发展演变等等。甲骨文为古代信仰、古代社会 制度以及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考古依据。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研 究的一件大事,同时鉴于甲骨文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也是世界 历史研究中重要事件。 2.2甲骨文的文化价值: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走向文明, 甲骨文是中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文字体系,它提供了中国古代特有 的造字法则,对三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骨 文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篆刻精湛,内容丰富多彩, 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过去,古文字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是 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甲骨文比《说文 解字》要早1500年,并且它是来源于直接出土的文物,可信程 度更高,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解 决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有极大价值。随着1903年 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的出版及其后甲骨的不断著录,甲 骨文走出了学者的书斋,从“秘不示人”的个人摩挲雅玩变为大众 可及的“公器”。自此,甲骨文成为全社会的文化财富吸引着更多 学者投身研究之中。甲骨文从发掘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读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10-31 08:36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梦的提出,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使人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需要在学理上阐明提出中国梦的根本前提、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精神实质、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等重大问题。 根本前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国梦,不能离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梦。 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属性,实现中国梦是以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物质基础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要求与根本立场,中国梦鲜明地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总目标,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导向。生活在 这个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正因如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个政治命题只有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把“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理论体系里,并成为“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才能真正满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需要,并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国梦就是依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把握我国

甲骨文公司中国

Different by design … … flawless in execution … fundamental for growth Oracle Systems GC Frank ZHAN

“The Sun Also Rises.” Ernest Hemingway 太阳照常升起!

甲骨文公司 ?规模 -356亿美元(在连续12个月的基础上)* -在50个产品或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145个国家有370,000个客户 -20,000 合作伙伴 -108,000 员工 -在甲骨文在线社区有1,000万开发者 ?创新和投资 -29,000开发者和工程设计人员 -15,500 个客户支持专业人员,可提供27种语言支持-20,000 个实施顾问 -每年150万学生获得支持 -870 个独立甲骨文用户群组,拥有 355,000名成员

2011财年的研发投入总额达43亿美元 研发经费(单位:十亿美元) $1.5 2005 财年 $1.9 2006 财年 $2.2 2007 财年 2008 财年 $2.7 2011 财年 $4.3 2009 财年 $2.8 2010 财年 $3.3

甲骨文公司并购同类最佳企业 企业内容管理 绩效管理 身份和访问管理 中间件平台和管理 业务智能 数据集成 操作系统 系统管理 虚拟机

甲骨文公司中国 ?22年的耕耘 ?25,000+客户 ?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中心在北京、深圳 和成都 ?北京、上海、深圳和苏州设有研发中 心 ?14家分公司 ?咨询服务中心和金融卓越中心在成都 ?客户支持中心在大连 ?通过Oracle技术网建立了一个由25万名 会员组成的开发人员社区 ?2,800+员工

殷墟之外商代甲骨文再现天下

殷墟之外商代甲骨文再现天下 央视国际(2003年04月19日10:23) 新华社济南4月19日电这些天,济南市王舍人镇大辛庄的村民发 现地里来了一批 奇怪的人,他们只“翻土”、不撒种,挖出些“碎瓦片子”便兴奋得不得了。 村民们不 知道,这是考古队正在这里发掘大辛庄遗址,“碎瓦片子”就是世界上在 殷墟之外首次 发现的刻有甲骨文的商代卜甲。 发现甲骨文对考古队来说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大辛庄遗址于19 36年首次发现 ,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先后进行过三次发掘工作,其中1984 年发掘了800 多平方米,出土青铜器几十件、陶器上百件、房址十几座,都没有发现 甲骨文。考古队 的主持人是山东大学考古系方辉教授,主力军是山东大学考古系200 0级的十几名学 生,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历城区博物馆也参与了这 项工作,这次发 掘主要是山大学生的一次教学实习。而刻有甲骨文的卜骨只在商朝的中

心河南安阳殷墟 出土过。 考古队于3月17日开始在大辛庄遗址展开了考古工作。18日, 在T2302探 方距离地面45厘米的深度,考古队员惊喜地发现了一片刻有符号的甲 片。19日,又 发现了一片刻有三个文字的甲片。20日,发现一个刻有残缺文字的小 骨片。这三块带 有文字的卜甲残片的出现,好似给考古队员打了一针兴奋剂,方辉教授 推断“一定还会 有更多刻有文字的甲片出现”。果然,24日又出土了十多片甲片,这 些甲片都出土在 距地面50厘米的土层内,其中有五片上面都有清晰的文字痕迹。25 日,经过清洗缀 合,在八片有文字的甲片中,有七片甲片构成了一个几乎完整的龟腹甲, 在这块长约1 5厘米、宽约8厘米的龟甲上,25个甲骨文字已然呼之欲出。 之后几天,26位国内考古界知名专家齐聚济南召开大辛庄考古发 现研讨会,一致 得出结论:继1899年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之后104年,大辛 庄商代遗址考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