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目录

1 总则 (7)

2术语 (7)

3基本规定 (13)

4锅炉房的布置 (16)

4.1位置的选择 (16)

4.2建筑物、构筑物和场地的布置 (17)

4.3锅炉间、辅助间和生活间的布置 (18)

4.4工艺布置 (20)

5燃煤系统 (21)

5.1燃煤设施 (21)

5.2煤、灰渣和石灰石的贮运 (24)

6燃油系统 (29)

6.1燃油设施 (29)

6.2燃油的贮运 (31)

7燃气系统 (33)

8锅炉烟风系统 (33)

9锅炉给水设备和水处理 (35)

9.1锅炉给水设备 (36)

10供热热水制备 (43)

10.1热水锅炉及附属设施 (43)

10.2热水制备设施 (46)

11监测和控制 (47)

11.1 监测 (47)

11.2控制 (61)

12化验和检修 (64)

12.1化验 (64)

12.2检修 (65)

13锅炉房管道 (66)

13.1 汽水管道 (66)

13.2燃油管道 (69)

13.3燃气管道 (71)

14保温和防腐蚀 (73)

14.1保温 (73)

14.2防腐蚀 (74)

15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75)

15.2电气 (79)

15.3采暖通风 (81)

15.4给水排水 (84)

16 环境保护 (85)

16.1大气污染物防治 (85)

16.2噪声与振动的防治 (86)

16.3 废水治理 (87)

16.4 固体废弃物治理 (87)

16.5 绿化 (88)

17消防 (88)

18室外热力管道 (89)

18.1管道的设计参数 (89)

18.2管道系统 (89)

18.3管道布置和敷设 (91)

18.4管道和附件 (96)

18.5管道热补偿和管道支架 (97)

3 基本规定 (104)

4锅炉房的布置 (111)

4.1位置的选择 (111)

4.2 建筑物、构筑物和场地的布置 (114)

4.3锅炉间、辅助间和生活间的布置 (116)

4.4工艺布置 (119)

5 燃煤系统 (120)

5.1燃煤设施 (120)

5.2煤、灰渣和石灰石的贮运 (124)

6 燃油系统 (135)

6.1燃油设施 (135)

6.2燃油的贮运 (140)

7燃气系统 (143)

8锅炉烟风系统 (144)

9锅炉给水设备和水处理 (148)

9.1锅炉给水设备 (148)

9.2 水处理 (152)

10供热热水制备 (161)

10.1热水锅炉及附属设施 (161)

10.2热水制备设施 (170)

11监测和控制 (172)

11.1监测 (172)

11.2控制 (180)

12化验和检修 (187)

12.1化验 (187)

12.2检修 (189)

13.1汽水管道 (191)

13.2燃油管道 (195)

13.3燃气管道 (201)

14保温和防腐蚀 (204)

14.1保温 (204)

14.2 防腐蚀 (207)

15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208)

15.1土建 (208)

15.2 电气 (214)

15.3采暖通风 (219)

15.4给水排水 (223)

16 环境保护 (225)

16.1大气污染物防治 (225)

16.2噪声与振动的防治 (229)

16.3废水治理 (235)

16.4固体废弃物治理 (237)

16.5绿化 (237)

17消防 (238)

18室外热力管道 (239)

18.1 管道的设计参数 (239)

18.2 管道系统 (241)

18.3管道布置和敷设 (247)

18.4管道和附件 (255)

18.5管道热补偿和管道支架 (257)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1 总则

l.0.1 为使锅炉房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确保质量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范围内的工业、民用、区域锅炉房及其室外热力管道设计:

1 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锅炉房,其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为l~75t/h、额定出口蒸汽压力为0.10~3.82MPa(表压)、额定出口蒸汽温度小于等于450℃;

2 热水锅炉锅炉房,其单台锅炉额定热功率为0.7~70MW、额定出口水压为0.10~2.50MPa(表压)、额定出口水温小于等于180℃;

3符合本条第1、2款参数的室外蒸汽管道、凝结水管道和闭式循环热水系统。

1.0.3本规范不适用于余热锅炉、垃圾焚烧锅炉和其他特殊类型-锅炉的锅炉房和城市热力网设计。

1.0.4锅炉房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锅炉房boiler plan

锅炉以及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的综合体。

2.0.2 工业锅炉房 industrial boiler plant

指企业所附属的自备锅炉房。它的任务是满足本企业供热(蒸汽、热水)需要。

2.0.3 民用锅炉房 living hoiler plant

指用于供应人们生活用热(汽)的锅炉房。

2.0.4 区域锅炉房 regional boiler plant

指为某个区域服务的锅炉房。在这个区域内,可以有数个企业、数个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建筑设施。

2.0.5 独立锅炉房 independent boiler plan

四周与其他建筑没有任何结构联系的锅炉房。

2.0.6 非独立锅炉房 dependent boiler plant

与其他建筑物毗邻或没在其他建筑物内的锅炉房。

2.0.7 地下锅炉房 underground boiler plan

设置在地面以下的锅炉房。

2.0.8 半地下锅炉房 semi—underground boiler plant

设置在地面以下的高度超过锅炉间净高1/3,且不超过锅炉间高度的锅炉房。

2.0.9 地下室锅炉房 basement boiler plant

设置在其他建筑物内,锅炉问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高度超过锅炉间净高1/2的锅炉房。

2.0.10 半地下室锅炉房 semi-basement boiler plant

设置在其他建筑物内,锅炉间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高度超过锅炉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的锅炉房。

2.0.11 室外热力(含蒸汽、凝结水及热水,下同)管道 outdoorthermal piping

系指企业(含机关、团体、学校等,下同)所属锅炉房,在企业范围内的室外热力管道,以及区域锅炉房其界线范围内的室外热力管道。

2.0.12 大气式燃烧器 atmosfheric burner

空气由高速喷射的燃气吸人的燃烧器。

2.0.13管道piping

由管道组成件、管道支吊架等组成,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或控制流体流动。

2.0.14管道系统

按流体与设计条件划分的多根管道连接成的一组管道。

2.0.15管道支座 pipe support

直接支承管道并承受管道作用力的管路附件。

2.0.16 固定支座 fixing support

不允许管道和支承结构有相对位移的管道支座。

2.0.17 活动支座

允许管道和支承结构有相对位移的管道支座。

2.0.18 滑动支座 sliding support

管托在支承结构上作相对滑动的管道活动支座。

2.0.19 滚动支座 roIIer support

管托在支承结构上作相对滚动的管道活动支座。

2.0.20 管道支吊架 pipeline trestle and hanging hook

将管道或支座所承受的作用力传到建筑结构或地面的管道构件。

2.0.2l 高支架 high trestle

地上敷设管道保温结构底净高大于等于4m以上的管道支架。

2.0.22 中支架 wedium—height trestl。

地上敷设管道保温结构底净高大于等于2m、小于4m的管道支架。2.0.23 低支架,low trestle

地上敷设管道保温结构底净高大于等于0.3m、小于2m的管道支架。

2.0.24 固定支架 fixing trest’le

不允许管道与其有相对位移的管道支架。

2.0.25 活动支架 movable trestle

允许管道与其有相对位移的管道支架。

2.0.26 滑动支架 sliding trestle

允许管道与其有相对滑动的管道支架。

2.0.27 悬臂支架 cantilevel trestle

采用悬臂式结构支承管道的支架。

2.0.28 导向支架 guiding trestle

允许管道轴向位移的活动支架。

2.0.29滚动支架roller trestle

管托在支承结构上作滚动的管道活动支架。

2.0.30桁架式支架trussed trestle

支架之间用沿管轴纵向桁架联成整体的管道支架。

2.0.3l 常年不间断供汽(热) year—round steam(1aeat)supply

指锅炉房向热用户的供汽(热)全年不能中断,当中断供汽(热)时将导致其人员的生命危险或重大的经济损失。

2.0.32 人员密集场所pec)ple close—packed area

指会议室、观众厅、教室、公共浴室、餐厅、医院、商场、托儿所和候车室等。

2.0.33 重要部门 important area

指机要档案室、通信站和贵宾室等。

2.0.34锅炉间 boiler room

指安装锅炉本体的场所。

2.0.35 辅助间 auxiliary room

指除锅炉间以外的所有安装辅机、辅助设备及生产操作的场场,如水处理间、风机间、水泵间、机修间、化验室、仪表控制室等。

2.0.36 生活间 set-vice room

指供职工生活或办公的场所,如值班更衣室、休息室、办公室、自用浴室、厕所等。

2.0.37值班更衣室duty room

指供工人上下班更衣、存衣的场所(非指浴室存衣)。

2.0.38休息室rest room

指在二、三班制的锅炉房,供工人倒班休息的场所。

2.0.39 常用给水泵 Operation feed water pump

指锅炉在运行中正常使用的给水泵。

2.0.40 工作备用给水泵 standby feed water pump

指当常用给水泵发生故障时,向锅炉给水的泵。

2.0.41 事故备用给水泵 emergency.feed water pump

指停电时电动给水泵停止运行,为防止锅炉发生缺水事故的给水泵,一般为汽动给水泵。

2.0.42 间隙机械化 intervalⅡmchanical

指装卸与运煤作业为间断性的。这些设备较为简易、实用和可靠,一般需辅以一定的人力,效率较低,如铲车、移动式皮带机等.

2.0.43 连续机械化 continuous mechanical

指装卸与运煤作业为连续性的。设备之间互相衔接,煤自煤场装卸,直至运到锅炉房煤斗,连接成一条不问断的输送流水线,如抓斗吊车、门式螺旋卸料机、皮带输送机、多斗提升机和埋刮板输送机。

2.0.44净距 net distance

指两个物体最突出相邻部位外缘之间的距离。

2.0.45 相对密度 relative density

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

3基本规定

3.0.1锅炉房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城市(地区)或企业总体规划和供热规划进行,做到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并宜留有扩建余地。对扩建和改建锅炉房,应取得原有工艺设备和管道的原始资料,并应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和管道,同时应与原有生产系统、设备和管道的布置、建筑物和构筑物形式相协调。

3.0.2锅炉房设计应取得热负荷、燃料和水质资料,并应取得当地的气象、地质、水文、电力和供水等有关基础资料。

3.0.3 锅炉房燃料的选用,应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并与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选用的燃料应有其产地、元素成分分析等资料和相应的燃料供应协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锅炉房,应选用燃油或燃气燃料;

2选用燃油作燃料时,不宜选用重油或渣油;

3地下、半地下、地下室和半地下室锅炉房,严禁选用液化石油气或相对密度大于或等于0.75的气体燃料;

4燃气锅炉房的备用燃料,应根据供热系统的安全性、重要性、供气部门的保证程度和备用燃料的可能性等因素确定。

3.O.4 锅炉房设计必须采取减轻废气、废水、固体废渣和噪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排出的有害物和噪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3.0.5 企业所需热负荷的供应,应根据所在区域的供热规划确定。当企业热负荷不能由区域热电站、区域锅炉房或其他企业的锅炉房供应,且不具备热电联产的条件

时,宜自设锅炉房。

3.0.6区域所需热负荷的供应,应根据所在城市(地区)的供热规划确定。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区域锅炉房:

l 居住区和公共建筑设施的采暖和生活热负荷,不属于热电站供应范围的;

2用户的生产、采暖通风和生活热负荷较小,负荷不稳定,年使用时数较低,或由于场地、资金等原因,不具备热电联产条件的;

3根据城市供热规划和用户先期用热的要求,需要过渡性供热,以后可作为热电站的调峰或备用热源的。

3.0.7锅炉房的容量应根据设计热负荷确定。设计热负荷宜在绘制出热负荷曲线或热平衡系统图,并计入各项热损失、锅炉房自用热量和可供利用的余热量后进行计算确定。

当缺少热负荷曲线或热平衡系统图时,设计热负荷可根据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生活小时最大耗热量,并分别计入各项热损失、余热利用量和同时使用系数后确定。

3.0.8 当热用户的热负荷变化较大且较频繁,或为周期性变化时,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宜设置蒸汽蓄热器。设有蒸汽蓄热器的锅炉房,其设计容量应按平衡后的热负荷进行计算确定。

3.0.9锅炉供热介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生活用热的锅炉房,宜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

2 以生产用汽为主的锅炉房,应采用蒸汽作为供热介质;

3 同时供生产用汽及采暖、通风、空调和生活用热的锅炉房,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选用蒸汽或蒸汽和热水作为供热介质。

3.0.10锅炉供热介质参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生产用蒸汽压力和温度的选择,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 热水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并综合锅炉房、管网、热力站、热用户二次供热系统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0.11 锅炉的选择除应符合本规范3.0.9条和3.0.10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能有效地燃烧所采用的燃料,有较高热效率和能适应热负荷变化;

2 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3 应能降低基建投资和减少运行管理费用;

4 应选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锅炉;

5 宜选用容量和燃烧设备相同的锅炉,当选用不同容量和不同类型的锅炉时,其容量和类型均不宜超过2种;

6 其结构应与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相适应;

7 对燃油、燃气锅炉,除应符合本条上述规定外,并应符合全自动运行要求和具有可靠的燃烧安全保护装置。

3.0.12锅炉台数和容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锅炉台数和容量应按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或热功率时,能满足锅炉房最大计算热负荷;

2 应保证锅炉房在较高或较低热负荷运行工况下能安全运行,并应使锅炉台数、额定蒸发量或热功率和其他运行性能均能有效地适应热负荷变化,且应考虑全年热负荷低峰期锅炉机组的运行工况;

3 锅炉房的锅炉台数不宜少于2台,但当选用1台锅炉能满足热负荷和检修需要时,可只设置1台;

4 锅炉房的锅炉总台数,对新建锅炉房不宜超过5台;扩建和改建时,总台数不宜超过7台;非独立锅炉房,不宜超过4台;

5 锅炉房有多台锅炉时,当其中1台额定蒸发量或热功率最大的锅炉检修时,其余锅炉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1) 连续生产用热所需的最低热负荷;

2) 采暖通风、空调和生活用热所需的最低热负荷。

3.0.13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地区建设锅炉房时,其建筑物、构筑物和管道设计,均应采取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标准的措施。

3.0.14锅炉房宜设置必要的修理、运输和生活设施,当可与所属企业或邻近的企业协作时,可不单独设置。

4锅炉房的布置

4.1位置的选择

4.1.1 锅炉房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分析后确定:

1 应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并应使引出热力管道和室外管网的布置在技术、经济上合理;

2 应便于燃料贮运和灰渣的排送,并宜使人流和燃料、灰渣运输的物流分开;

3 扩建端宜留有扩建余地;

4 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

5 应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6 应有利于减少烟尘、有害气体、噪声和灰渣对居民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影响,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应设置于总体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应设置于该季节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出的各项要求;

7 燃煤锅炉房和煤气发生站宜布置在同一区域内;

8 应有利于凝结水的回收;

9 区域锅炉房尚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供热规划的要求;

10 易燃、易爆物品生产企业锅炉房的位置,除应满足本条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4.1.2锅炉房宜为独立的建筑物。

4.1.3 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内部时,严禁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部门的上一层、下一层、贴邻位置以及主要通道、疏散口的两旁。并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墙部位。

4.1.4住宅建筑物内,不宜设置锅炉房。

4.1.5采用煤粉锅炉的锅炉房,不应设置在居民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主要环境保护区内。

4.1.6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锅炉房,不宜设置在居民区。

4.2建筑物、构筑物和场地的布置

4.2.1 独立锅炉房区域内的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和空间组合,应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简洁协调、满足工艺流程顺畅、安全运行、方便运输、有利安

装和检修的要求。

4.2.2 新建区域锅炉房的厂前区规划,应与所在区域规划相协调。锅炉房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宜采用整体布置。锅炉房区域内的建筑物主立面,宜面向主要道路,且整体布局应合理、美观。

4.2.3 工业锅炉房的建筑形式和布局,应与所在企业的建筑风格相协调;民用锅炉房、区域锅炉房的建筑形式和布局,应与所在城市(区域)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4.2.4 锅炉房区域内的各建筑物、构筑物与场地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使挖方和填方量最小,排水顺畅,且应防止水流人地下室和管沟。

4.2.5 锅炉间、煤场、灰渣场、贮油罐、燃气调压站之间以及和其他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及有关标准规定,并满足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4.2.6 运煤系统的布置应利用地形,使提升高度小、运输距离短。煤场、灰渣场宜位于主要建筑物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7 锅炉房建筑物室内底层标高和构筑物基础顶面标高,应高出室外地坪或周围地坪0.15m及以上。锅炉间和同层的辅助间地面标高应一致。

4.3锅炉间、辅助间和生活间的布置

4.3.1单台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20t/h或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功率为O.7~14Mw的锅炉房,其辅助间和生活间宜贴邻锅炉间固定端一侧布置。单台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为35~75t/h或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功率为29~70Mw的锅炉房,其辅助间和生活间根据具体情况,可贴邻锅炉间布置,或单独布置。

4.3.2锅炉房集中仪表控制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与锅炉间运行层同层布置;

2 宜布置在便于司炉人员观察和操作的炉前适中地段;

3 室内光线应柔和;

4 朝锅炉操作面方向应采用隔声玻璃大观察窗;

5 控制室应采用隔声门;

6 布置在热力除氧器和给水箱下面及水泵间上面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振和防水措施。

4.3.3容量大的水处理系统、热交换系统、运煤系统和油泵房,宜分别设置各系统的就地机柜室。

4.3.4锅炉房宜设置修理间、仪表校验间、化验室等生产辅助间,并宜设置值班室、更衣室、浴室、厕所等生活间。当就近有生活间可利用时,可不设置。二、三班制的锅炉房可设置休息室或与值班更衣室合并设置。锅炉房按车间、工段设置时,可设置办公室。

4.3.5化验室应布置在采光较好、噪声和振动影响较小处,并使取样方便。

4.3.6锅炉房运煤系统的布置宜使煤自固定端运入锅炉炉前。

4.3.7锅炉房出入口的设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l 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但对独立锅炉房,当炉前走道总长度小于12m,且总建筑面积小于200m。时,其出入口可设1个:

2非独立锅炉房,其人员出入口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

3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其各层的人员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楼层上的人员出入口,应有直接通向地面的安全楼梯。

4.3.8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室外开启,锅炉房内的工作间或生活间直通锅炉间

的门应向锅炉间内开启。

4.4工艺布置

4.4.1 锅炉房工艺布置应确保设备安装、操作运行、维护检修的安全和方便,并应使各种管线流程短、结构简单,使锅炉房面积和空间使用合理、紧凑。

4.4.2 建筑气候年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5℃的日数在80d以上、雨水相对较少的地区,锅炉可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当锅炉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选择适合露天布置的锅炉本体及其附属设备;

2 管道、阀门、仪表附件等应有防雨、防风、防冻、防腐和减少热损失的措施;

3 应将锅炉水位、锅炉压力等测量控制仪表,集中设置在控制室内。

4.4.3风机、水箱、除氧装置、加热装置、除尘装置、蓄热器、水处理装置等辅助设备和测量仪表露天布置时,应有防雨、防风、防冻、防腐和防噪声等措施。

居民区内锅炉房的风机不应露天布置。

4.4.4锅炉之间的操作平台宜连通。锅炉房内所有高位布置的辅助设施及监测、控制装置和管道阀门等需操作和维修的场所,应设置方便操作的安全平台和扶梯。阀门可设置传动装置引至楼(地)面进行操作。

4.4.5锅炉操作地点和通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并应符合起吊设备操作高度的要求。在锅筒、省煤器及其他发热部位的上方,当不需操作和通行时,其净空高度可为0.7m。

4.4.6锅炉与建筑物的净距,不应小于表4.4.6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需在炉前更换锅管时,炉前净距应能满足操作要求。大于6t/h的蒸汽锅炉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 第13.1.1条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锅炉间属于丁类生产厂房、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热水锅炉超定出力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热水锅炉额定出力小于或等于 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 二、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间均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置防火墙 与其他房间隔开; 三、燃气调压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不发火花地坪。 第13.1.2条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锅炉基础与楼地面接缝得应采用 能适应沉降的处理措施。

第13.1.3条锅炉房应预留能通过设备最大搬运件的安装洞,安装洞 可与门窗油或非承重墙结合考虑。 第13.1.4条钢筋混凝土烟囱和砖烟道的混凝土底板等内表面,其设计计算温度高于100℃的部位应采取隔措施。 第13.1.5条锅炉房的柱距、跨度和室内地坪至柱顶的高度,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的规定。 第13.1.6条需要扩建的锅炉房,土建应留有扩建的措施。 第13.1.7条锅炉房内装有振动较的设备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13.1.8条钢筋混凝土煤仓壁的内表面应光滑耐磨,壁交角外应做成弧形,并应设置有盖人孔和爬梯。 第13.1.9条设备吊装孔、灰渣池及高位平台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 第13.1.10条烟囱和烟道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缝。 第13.1.11条锅炉间外墙的开窗面积,应满足通风、泄压和采光的。第13.1.12条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邻时,其相邻的墙应为防火墙。第13.1.13条油泵房的地面应有防油措施,有酸、碱侵蚀的水处理间地面、地沟、混凝土水箱和水池等,应有防酸、碱措施。

锅炉房的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 第一节锅炉给水设备 第7.1.1条给水泵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锅炉房全年热负荷变化的要求。 第7.1.2条给水泵应设置备用。当最大一台给水泵停止运行时,其余的总流量,应能满足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时所需给水量的110%;当锅炉房设有减温装置或蓄热器时,给水泵的总流量尚应计入其用水量。 第7.1.3条当给水泵的特性允许并联运行时,可不用同一给水母管;当给水泵的特性不能并联运行时,应采用不同的给水母管。 第7.1.4条采用电动给水泵为常用给水设备时,宜采用汽动给水泵为事故备用泵,其流量应能满足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时所需给水量的20%~40%。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设置事故备用汽动给水泵: 一、有一级电力负荷的锅炉房; 二、停电后锅炉房停止运行,且给水泵停止给水不会造成锅炉缺水事故。 第7.1.5条采用汽动给水泵为电动给水泵的工作备用泵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1.3条要求外,且汽动给水泵的流量不应小于最大一台电动给水泵的流量;当其流量为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所需给水量的20%~40%,不应再设置事故备用泵。 第7.1.6条额定蒸发量等于1t/h、额定出口蒸汽和小于或等于0.7MPa的锅炉,可用注水器作为常用和备用给水装置。注水器应单炉配置。 第7.1.7条给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下列各项的代数和; 一、锅炉锅筒在设计的使用压力下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二、省煤器和给水系统的压力损失; 三、给水系统的水位差; 四、适当的富裕量。 第7.1.8条锅炉房宜设置1个给水箱或除氧水箱。常年不间断供热的锅炉房或容量大的锅炉房应设置2个。给水箱的总有效容量宜为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时所需20~60min的给水量。 第7.1.9条锅炉给水箱或除氧水箱的布置高度,应使锅炉给水泵有足够的灌注头。灌注头不应小于下列各项析代数和: 一、给水泵进水口处水的汽化压力和给水箱的工作压力之差; 二、给水泵的汽蚀余量; 三、给水泵进水管的压力损失; 四、采用3-5kPa的富裕量。

锅炉设计规范

锅炉设计规范 篇一:《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 锅炉房监察规程里有的,不小于建筑面积的10%,,地下锅炉房按锅炉外轮廓投影线向外扩展lm的总面积10%的泄爆面积考虑,采用泄爆竖井时,净面积应大于泄爆面积的1.2倍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均有专门的章节对锅炉房进行基本要求的规定。两个规程基本一样。 一、锅炉房与其他建筑明显的区别是: 1、防火等级要求较高,一般要达到一、二级的耐火等级; 2、要有一定的泄压面积,相当于锅炉房占地面积的10%; 3、所有门窗要向外开; 4、一般采用轻质屋顶,其他结构的屋顶要布置一定面积的天窗; 5、要有足够的照明; 二、关于锅炉房建造位置的要求如下: 1、锅炉一般应装在单独建造的锅炉房内; 2、锅炉房不应直接设在聚集人多的房间(如公共浴室、教师、观众厅、商店、餐厅、候诊室等)或在其上面、下面、贴邻或主要疏散口的两旁。新建的锅炉房不应与住宅相连。

3、锅炉房不宜设在高层建筑内,但由于条件限制需设在其地下室、半地下室、第一层或顶层内时,应符合以下条件,并经省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批准。 “聚集人多的房间”是根据1979年南阳柴油机厂发生的浴室热水罐爆炸事故,造成81人伤亡的惨痛教训而提出来的。 “贴邻”是两个建筑物在结构上不分开;“不应与住宅相连”也是指结构上不是一体。至于两者的间距,尚无明确规定。 二、关于锅炉房的要求如下: 1、锅炉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便于操作、通行和检修; 2、锅炉房应有足够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以及必要的防冻措施; 3、锅炉房内地面应平整无台阶,应防止积水; 4、锅炉房承重梁柱等构件,与锅炉应有一定距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止受高温损坏; 5、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外开,在锅炉运行期间,不准锁住; 6、在锅炉房内的操作地点,以及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处,应有足够的照明。 《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的补充解释性说明及国家质监总局《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征求意见稿)》与工程设计相关的参考条文 (2009年3月) 1.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标准2020

锅炉房设计标准2020 锅炉房设计标准是指在建设锅炉房时需要遵循的规范和标准,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锅炉房的安全、高效运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锅炉房设计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0年,我国对锅炉房设计标准进行了一系列更新和修改。以下是锅炉房设计标准2020的主要内容: 一、锅炉房的布局设计 锅炉房的布局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锅炉的数量、型号和功率等因素,合理安排锅炉的位置和通道,确保锅炉之间的距离符合安全要求。同时,应该设立通风、排气、排水等系统,保证锅炉房内空气流通,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二、锅炉的选型和配置 在选购锅炉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功率,并且要考虑锅炉的质量、性能、可靠性等因素。同时,在配置锅炉时还应该考虑到燃料的种类和供应情况,以及锅炉的排放标准等因素。

三、管道系统的设计 管道系统是锅炉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到管道的材质、直径、长度等因素,以及管道的布局和支撑方式等。同时,在设计管道系统时还应该考虑到管道的维护和清洗,以及管道的保温和防腐等问题。 四、自动控制系统的配置 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锅炉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实现锅炉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在配置自动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因素,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锅炉进行相应的配置和调整。 五、环保设施的配置 环保设施是现代锅炉房中必须配置的设施,其作用是对废气、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在配置环保设施时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性能、处理效果以及运行成本等因素,同时还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六、安全设施的配置 安全设施是锅炉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是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配置安全设施时需要考虑到火灾、爆炸等危险因素,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 综上所述,锅炉房设计标准2020主要包括锅炉房的布局设计、锅炉的选型和配置、管道系统的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配置、环保设施的配置以及安全设施的配置等方面,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锅炉房的安全、高效运行,同时也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第十三章土建、电气、 第十三章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 第13.1.1条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锅炉间属于丁类生产厂房、热水锅炉超定出力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 第13.1.3条锅炉房应预留能通过设备最大搬运件的安装洞,安装洞可与门窗油或非承重墙结合考虑。 第13.1.4条钢筋混凝土烟囱和砖烟道的混凝土底板等内表面,其设计计算温度高于100℃的部位应采取隔措施。 第13.1.5条锅炉房的柱距、跨度和室内地坪至柱顶的高度,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规定。 第13.1.6条需要扩建的锅炉房,土建应留有扩建的措施。 第13.1.7条锅炉房内装有振动较的设备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13.1.8条钢筋混凝土煤仓壁的内表面应光滑耐磨,壁交角外应做成弧形,并应设置有盖人孔和爬梯。 第13.1.9条设备吊装孔、灰渣池及高位平台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 第13.1.10条烟囱和烟道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缝。 第13.1.11条锅炉间外墙的开窗面积,应满足通风、泄压和采光的。 第13.1.12条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邻时,其相邻的墙应为防火墙。 第13.1.13条油泵房的地面应有防油措施,有酸、碱侵蚀的水处理间地面、地沟、混凝土水箱和水池等,应有防酸、碱措施。 第13.1.14条锅炉房生活间的面积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有关规定执行。办公室的面积指标,可按锅炉房所在地区的规定选用。 第13.1.15条平台和扶梯应选用不燃烧的防滑材料。操作平台宽度不应小于 800mm,扶梯宽度不应小于600mm。平台的扶梯上面净高不应小于2m。经常使用的钢梯坡度宜小于60°。 第13.1.16条干煤棚档煤墙上部分的敞开部分应有挡雨措施,但不应妨碍吊车通过。 第13.1.17条锅炉房楼地面和层面的荷载,应根据工艺设备安装和检修的荷载要求确定,也可按表13.1.17选用。 楼面、地面、屋面荷载表13.1.17

锅炉房设计规范要则

锅炉房设计规范 3.0.3(3) 地下、半地下、地下室和半地下室锅炉房,严禁选用液化石油气或相对密度大于或等于0.75的气体燃料。 3.0.4 锅炉房设计必须采取减轻废气、废水、固体废渣和噪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排出的有害物和噪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1.3 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内部时,严禁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部门的上一层、下一层、贴邻位置以及主要通道、疏散口的两旁,并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墙部位。4.3.7 锅炉房出入口的设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但对独立锅炉房,当炉前走道总长度小于12m,且总建筑面积小于200m2时,其出入口可设1个; 2 非独立锅炉房,其人员出入口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 3 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其各层的人员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楼层上的人员出入口,应有直接通向地面的安全楼梯。 6.1.5 不带安全阀的容积式供油泵,在其出口的阀门钱靠近油泵处的管段上,必须装设安全阀。 6.1.7 燃油锅炉房室内油箱的总容量,重油不应超过5m3轻柴油不应超过1 m3。室内油箱应安装在独立的房间内。当锅炉房总蒸发量大于等于30t/h,或总热功率大于等于21MW时,室内油箱应采用连续进油的自动控制装置。当锅炉房发生火灾事故时,室内油箱应自动停止进油。 6.1.9 室内油箱应采用闭式油箱。油箱上应装设直通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上应设置阻火器和防雨设施。油箱上不应采用玻璃管式油位表。 6.1.14 燃油锅炉房点火用的液化气罐,不应存放在锅炉间,应存放在专用房间内。气罐的总容积应小于1m3。 7.0.3 燃用液化石油气的锅炉间和有液化石油气管道穿越的室内地面处,严禁设有能通向室外的管沟(井)或地道等设施。 7.0.5 燃气调压装置应设置在有围护的露天场地上或地上独立的建、构筑物内,不应设置在地下建、构筑物内。 11.1.1 蒸汽锅炉必须装设指示仪表监测下列安全运行参数:

道客巴巴 锅炉房设计标准

道客巴巴锅炉房设计标准 1. 设计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确保锅炉房的设计满足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保证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2 高效性原则: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锅炉房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 1.3 可持续性原则: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在设计中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材料。 2. 锅炉房布局设计 2.1 锅炉房的布局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和设计标准。 2.2 锅炉房应合理划分为锅炉区、设备区、操作区和安全通道。 2.3 锅炉排列应采用合理的布局方式,确保设备之间的通风良好,减少相互干扰。 3. 锅炉选择与设计 3.1 锅炉的选择应根据锅炉房的使用需求和环境条件,充分考虑燃料类型、热负荷、烟气排放要求等因素。 3.2 锅炉的设计应满足相关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3.3 锅炉房应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和防火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4. 管路设计 4.1 管路设计应满足系统的热力学要求,达到合理的流量、压力和温度。 4.2 管道选材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耐压、耐腐蚀和耐高温。 4.3 管道应有合理的支承和固定措施,以保证安全和可靠性。 5. 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5.1 锅炉房应配备必要的仪表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等,以实时监控锅炉运行状态。 5.2 自动控制系统应满足锅炉房的控制需求,确保稳定运行和高效能耗。

5.3 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6. 安全设施 6.1 锅炉房应设置合适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灭火系统等,以应对突发火灾风险。 6.2 锅炉房内应配置逃生通道和紧急停机装置,确保操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7. 环境保护 7.1 锅炉房应设置合适的烟气处理设备,满足环保要求,减少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7.2 锅炉房的设计应尽可能降低噪音和振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8. 维护管理 8.1 锅炉房的设计应便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8.2 锅炉房应配备合适的灰渣清理和存放设施,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 以上为道客巴巴锅炉房设计标准的简要描述,具体设计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相关法规进行进一步详细规划和设计。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第二节电气 第三节采暖通风第四节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 第条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锅炉间属于丁类生产厂房、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热水锅炉超定出力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热水锅炉额定出力小于或等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 二、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间均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置防火墙 与其他房间隔开; 三、燃气调压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不发火花地坪。 第条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锅炉基础与楼地面接缝得应采用能适应 沉降的处理措施。

第条锅炉房应预留能通过设备最大搬运件的安装洞,安装洞可与门 窗油或非承重墙结合考虑。 第条钢筋混凝土烟囱和砖烟道的混凝土底板等内表面,其设计计算温度高于100℃的部位应采取隔措施。 第条锅炉房的柱距、跨度和室内地坪至柱顶的高度,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规定。 第条需要扩建的锅炉房,土建应留有扩建的措施。 第条锅炉房内装有振动较的设备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条钢筋混凝土煤仓壁的内表面应光滑耐磨,壁交角外应做成弧形, 并应设置有盖人孔和爬梯。 第条设备吊装孔、灰渣池及高位平台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 第条烟囱和烟道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缝。 第条锅炉间外墙的开窗面积,应满足通风、泄压和采光的。 第条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邻时,其相邻的墙应为防火墙。 第条油泵房的地面应有防油措施,有酸、碱侵蚀的水处理间地面、地沟、混凝土水箱和水池等,应有防酸、碱措施。

锅炉房设计标准

锅炉房设计标准 锅炉房是一个重要的设施,用于产生蒸汽或热水供应给建筑物或工业生产过程 中的热能需求。为确保锅炉房的安全、高效运行,设计和建设锅炉房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本文将介绍锅炉房设计标准的主要要求。 1. 空间要求: 锅炉房的设计应考虑到锅炉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需求,以及人员进出的便利性。 锅炉房应具备足够的面积和高度,确保设备能够安全地摆放和操作。同时,锅炉房的通风、照明和排烟系统也需要满足相关的要求。 2. 安全要求: 锅炉房的设计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必须确保锅炉房的结构和设备 能够承受锅炉的热负荷和压力,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安全设备,如防爆门、煤气泄漏探测器和紧急停机装置等,也必须得到妥善安装和配置。 3. 排烟系统: 锅炉房必须配备有效的排烟系统,以确保燃烧产生的废气能够安全、有效地排出。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满足当地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以防止废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 燃料供应: 锅炉房的设计必须考虑燃料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燃料供应系统应设计合理,确保燃料的储存和供应能够满足锅炉的需求,并且应有应对燃料泄漏或其他突发情况的措施。 5. 管道和配件:

锅炉房的设计应确保管道和配件的安装和布局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管道系统应能够满足锅炉的热力和水力需求,并且应避免热量损失和压力损失。配件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相关的要求,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6. 控制系统: 锅炉房的设计应配备合适的控制系统,以实现锅炉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控制系统应能够准确测量和调节锅炉的温度、压力和燃料供应等参数,以确保锅炉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7. 维护和保养: 锅炉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需求。设备的安装和布局应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此外,锅炉房的清洁和卫生也应得到重视,以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锅炉房设计标准的要求包括空间要求、安全要求、排烟系统、燃料供应、管道和配件、控制系统以及维护和保养等方面。只有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才能确保锅炉房的安全、高效运行,满足热能需求,并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环保要求。锅炉房是一个重要的能源设施,其设计和建设的质量和合规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安全和舒适。因此,必须严格遵守锅炉房设计标准,并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可靠性。

燃气锅炉房设计规范

燃气锅炉房设计规范 燃气锅炉房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燃气锅炉房的安全、高效运行,防止事故发生而制定的规范。下面将介绍一些燃气锅炉房设计规范的要点: 1. 设备选择和布置:根据锅炉的工作负荷和额定功率进行设备选择,并根据工艺流程进行布置,保证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2. 通风系统:燃气锅炉房内必须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燃气的完全燃烧和排放,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通风系统的设计和配置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3. 排烟系统:燃气锅炉房必须安装排烟系统,将烟气排放到室外。排烟系统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确保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4. 燃气防爆系统:燃气锅炉房内必须安装燃气报警装置和防爆装置,以及相应的燃气泄漏监测设备。燃气防爆系统的设计和配置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燃气的安全使用。 5. 燃气泄漏监测系统:燃气锅炉房内必须安装燃气泄漏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泄漏情况,确保燃气的安全使用。 6. 供气系统和燃气管道:燃气锅炉房内的燃气供应系统和燃气管道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供气的安全可靠。

7. 电气系统:燃气锅炉房内的电气系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电源系统、照明系统、仪表控制系统等。 8. 照明系统:燃气锅炉房内必须配置足够的照明设备,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9. 消防设施:燃气锅炉房内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喷淋系统等,以应对突发火灾情况。 10. 进出通道和安全出口:燃气锅炉房内的进出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并配备明显的标识,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11. 设备安装和维护空间:燃气锅炉房内的设备安装和维护空间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以方便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检修。 12. 设备运行监测和记录:燃气锅炉房必须配备设备运行监测和记录系统,及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总之,燃气锅炉房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燃气锅炉房的安全、高效运行,防止事故发生而制定的规范。在设计燃气锅炉房时,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总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第二节电气 第三节采暖通风第四节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 第条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锅炉间属于丁类生产厂房、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热水锅炉超定出力大于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热水锅炉额定出力小于或等于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 二、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间均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置防 火墙与其他房间隔开; 三、燃气调压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不发火花地坪。

第条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锅炉基础与楼地面接缝得应采用能适应 沉降的处理措施。 第条锅炉房应预留能通过设备最大搬运件的安装洞,安装洞可与门 窗油或非承重墙结合考虑。 第条钢筋混凝土烟囱和砖烟道的混凝土底板等内表面,其设计计算温度高于100℃的部位应采取隔措施。 第条锅炉房的柱距、跨度和室内地坪至柱顶的高度,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规 定。 第条需要扩建的锅炉房,土建应留有扩建的措施。 第条锅炉房内装有振动较的设备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条钢筋混凝土煤仓壁的内表面应光滑耐磨,壁交角外应做成弧 形,并应设置有盖人孔和爬梯。 第条设备吊装孔、灰渣池及高位平台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 第条烟囱和烟道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缝。 第条锅炉间外墙的开窗面积,应满足通风、泄压和采光的。 第条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邻时,其相邻的墙应为防火墙。

锅炉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锅炉房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符合安全规定,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达到安全生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范围内的工业、民用、区域锅炉房和室外热力管道设计: 一、以水为介质蒸汽锅炉房,其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为1~65t/h,额定出口蒸汽压力为0.1~3.82MPa表压、额定出口蒸汽温度小于或等于450℃; 二、热水锅炉的锅炉房,其锅炉的额定出力为0.7~58MW、额定出口水压为0.1~ 2.5MPa表压、额定出口水温小于或等于180℃; 三、符合本条第一、二款的参数的室外蒸汽管道、凝结水管道和闭式循环热水系统。第1.0.3条本规范不适用于余热锅炉、特殊类型锅炉的锅炉房和区域热力管道设计。第1.0.4条锅炉房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锅炉房设计应取得热负荷、燃料和水质资料,并应取得气象、地质、水文、电力和供水等有关资料。 第2.0.2条锅炉房设计应根据城市(地区)或工厂(单位)的总体规划进行,做到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并宜留有扩建的余地。对扩建和改建的锅炉房,应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和管线,并应与原有生产系统、设备布置、建筑物和构筑物相协调。 第2.0.3条锅炉房设计应以煤为燃料,并应落实煤的供应。如以重油、柴油或天然气、城市煤气为燃料时,应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第2.0.4条锅炉房设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排出的有害物和噪声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防治污染的工程应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第2.0.5条工厂(单位)所需热负荷的供应应根据所在区域的供热规划确定。当其热负荷不能由区域热电站、区域锅炉或其他单位的锅炉房供应,且不具备热电合产的条件时,才应设置锅炉房。 第2.0.6条区域所需热负荷的供应应根据所在城市(地区)的供热规划确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区域锅炉房: 一、居住区和公用建筑设施的采暖和生活热负荷,不属热电站的供热范围时; 二、用户的生产、采暖通风和生活热负荷较小,负荷不稳定,年使用时数较低,或由于场地、资金等原因,不具备热电合产的条件时; 三、根据城市热规划和用户先期用热的要求需要过滤性供热,以后可作为热电站的调峰或备用热源时。 第2.0.7条锅炉房的设计容量宜根据热负荷曲线或热平衡系统图,并计入管道热损失、锅炉房自用热量和可供利用的余热进行计算确定。 当缺少热负荷曲线或热平衡系统图时,热负荷可根据生产、采暖通风和生活小时最大耗热量,并分别计入同时使用系数确定。 第2.0.8条当用户的热负荷变动较大且较频繁,或为周期性变化时,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宜设置蒸汽蓄热器。设有蒸汽蓄热器的锅炉房,其设计容量应按平衡后的热负荷乾地计算确定。 第2.0.9条锅炉供热介质的选择,应根据供热方式、介质的需要量和供热系统等因素确定,可按下列规定进行选择: 一、供采暖通风用热的锅炉房,宜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二、供生产用汽的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是指为了保障锅炉的安全运行和提高锅炉的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锅炉房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锅炉房布局规划:根据锅炉房的热负荷、锅炉数量和所需设备来确定锅炉房的总体布局,合理安排设备的摆放位置,确保通风顺畅、安全可靠。 2. 锅炉房空间要求:根据锅炉的类型和数量,确定锅炉房的总面积、净高度、安全通道宽度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 锅炉排烟系统:锅炉房应具备良好的排烟系统,要求排烟道与锅炉烟囱连接牢固,且高度和直径符合安全规范,排烟道应设计合理,保证吸烟和排烟畅通,避免烟雾滞留。 4. 锅炉房通风系统:为了保证锅炉房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5. 锅炉房照明系统:要求采用防爆型照明设备,并设置合理的照明灯具数量和位置,确保锅炉房内的工作人员有足够的光照条件,提高工作安全性。 6. 锅炉房消防设施:锅炉房内应设置合适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火灾报警器、烟雾探测器等,以及灭火水源和稳定的供

水系统,保证锅炉房内的消防安全。 7. 锅炉房仪表与自动控制系统:要求锅炉房内的仪表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齐全、准确,能够实时监测锅炉运行状态、压力、温度等参数,并能自动调整。 8. 锅炉安全与运行管理:要求锅炉房内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有专职的锅炉操作人员,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锅炉安全可靠运行。 9. 锅炉房附属设施:锅炉房还应配备辅助设施,如供热水、喂水系统、水处理设备、补充燃料设施等,确保锅炉房运行的全面和高效。 综上所述,锅炉房设计规范的制定和遵守是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在锅炉房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保证锅炉房的合理布局、通风通气、消防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以提升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燃气锅炉房设计规范

燃气锅炉房设计规范 1. 引言 燃气锅炉房是供应燃气锅炉热水或蒸汽的重要设施,其设计规范是确保燃气锅炉房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本文将介绍燃气锅炉房设计的一些重要规范和要求,以确保锅炉房的功能、安全和环保性能。 2. 锅炉房设计基本要求 2.1. 应根据锅炉的数量和容量,合理确定锅炉房面积和高度,并确保房间的通风、照明和紧急出口等设备和设施满足要求。 2.2. 锅炉房的墙体应采用耐火材料,并根据当地防火要求进行防火设计,以保证锅炉房的防火性能。 2.3. 锅炉房内应设置安全出口,并确保出口通道畅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2.4. 锅炉房内设备的布局应合理,设备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间距,以便进行维修和操作。 3. 锅炉房通风要求 3.1. 锅炉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以确保锅炉房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符合要求。 3.2. 锅炉房通风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通风设备应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以便有效地排除废气和污染物。 •锅炉房内应设置合适的通风口和天窗,以增加自然通风效果。 •锅炉房通风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控制装置,以确保通风效果的自动调整和控制。 4. 锅炉房安全要求 4.1. 锅炉房应设有火灾报警器和自动灭火装置,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可靠性。 4.2. 锅炉房内的电气设备和电缆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并在正确的位置进行安装和维护。 4.3. 锅炉房内应设置可靠的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以确保燃气的安全使用。 4.4. 锅炉房内应设置紧急停机装置,并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切断锅炉的供应和排放。 5. 锅炉房环保要求 5.1. 锅炉房应尽量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采用环保燃料和节能设备,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5.2. 锅炉房应设有排烟净化装置,对排放的烟气进行处理,以减少排放物的污染。

锅炉房设计安全要求标准

锅炉房设计安全要求标准 1. 前言 锅炉房是承担工业、民用及军事生产和生活中发电、供热、烘干、蒸汽动力等一系列工作的场所,也是火源集中、危险系数高的场所之一。因此,在锅炉房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一系列的安全要求标准,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锅炉房设计安全要求标准 2.1. 设计与施工要求 2.1.1. 通风与换气 锅炉房必须设置通风系统,以保证空气质量和对爆炸气体的排放,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局部排风设置,避免有害气体的积压。建议配备有高温风机和加压送、排气系统,并且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进行设计和施工。 2.1.2. 空间与安全通道 锅炉房的布局应该考虑到安全通道和逃生出口的设置,以方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同时也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安装设备和维护。 2.1. 3. 防火墙 为了避免火势扩散,锅炉房的设计应该设置防火墙,并且防火墙应该有足够的耐火极限,能够有效切断火势的传播。 2.2. 设备选型与配置 2.2.1. 锅炉种类 在进行锅炉房设计时,必须根据工作性质和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锅炉种类,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选型。 2.2.2. 燃料种类 锅炉房中燃料的选用也应该根据生产需要和环保要求进行选择,并且需要与锅炉匹配,确保其安全稳定地进行燃烧。 2.2. 3. 配套设备 锅炉房中的配套设备应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且需要经过优化集成,避免设备之间的矛盾和不兼容。

2.3. 管理监控与应急预案 2.3.1. 监控系统 建议在锅炉房中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包括对流量、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控以 及相应的报警和控制机制。 2.3.2. 应急预案 锅炉房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 演练,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3. 结论 本文针对锅炉房的设计安全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建议相关设计和施 工人员务必遵守上述标准和要求,以保证锅炉房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和顺利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