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茶素转化形成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儿茶素转化形成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儿茶素转化形成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儿茶素转化形成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儿茶素转化形成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喝茶作为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的生活方式。作为六大茶类之一的红茶,其销量最大。

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是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形成的两类重要氧化产物,且与红茶的品质密切相关。本文以儿茶素、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为指标,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及优化浸提条件的基础上,对其在红茶加工及体外酶促氧化试验中的变化情况做了系统研究。

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建立了茶叶中TSs(TSA、TSB、TSC)和TFs(TF、TF-3-G、TF-3’-G和TFDG)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日本

cosmosil5C18-AR-Ⅱ柱(4.6mm×250mm),两个流动相分别为50mmol/L磷酸和100%乙腈,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80nm,外标法定量。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精密性、稳定性,此方法可用于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的同时测定。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液料比、浸提试剂浓度、浸提温度作为因子,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TSs浸提条件。

结果表明:浸提试剂浓度、浸提温度对TSs浸出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料液比对其影响差异显著,主因子效应为浸提试剂浓度>浸提温度>液料比。最佳浸提条件为48%甲醇,70℃,29.41:1mL/g,10min。

在此条件下,TSs浸出量为11.63mg/g,与模型预测值11.70mg/g接近。3.通过比较不同固样方式和保存方式对TSs含量的影响,确定冷冻干燥和液氮保存为最佳的固样方式和保存方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发酵温度和干燥温度对儿茶素氧化形成TFs和TSs 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3℃发酵温度有利于TFs的合成,而31℃有利于TSs

的合成;在110℃干燥温度下TFs含量最大,110℃和140℃干燥温度下TSs含量最大;与发酵末期比较,TSs含量在110℃、140℃和170℃干燥温度下均增加,而在50℃和80℃条件下基本不变。

4.比较不同来源PPO酶活性及其催化儿茶素形成TFs和TSs能力大小。结果表明,与苹果、香蕉、漆酶比较,丰水梨的酶活性并不高,但其催化儿茶素形成TFs和TSs的含量均最高。

因此,确定丰水梨为最佳的酶源。苹果、香蕉、漆酶有利于TF、TSB的形成,而丰水梨有利于TF-3’-G和TFDG、TSC的形成。

通过比较反应温度和pH值对儿茶素氧化形成TFs和TSs的影响,结果表明:27℃、32℃有利于TFs的形成,而37℃、42℃有利于TSs的形成;TFs和TSs

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中性条件下不稳定、易降解,相对而言,后者较前者更稳定。5.比较pH值(5.6、7.0)对儿茶素单体(EGC、EGCG)及其混合体(ECG+EGC、ECG+EGCG、EGC+EC、EGCG+EC、EGCG+EGC)体外酶促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有利于TFDG的合成和积累,中性条件则有利于TF、TF-3-G、TF-3’-G、TSA、TSB、TSC的形成;EGC和EGCG以同样的浓度作为酶促氧化底物时,聚酯型儿茶素合成从快到慢为TSC> TSB>TSA。

美国麦弗逊产品介绍(简略版)

美国麦弗逊保健品介绍(简略版) 美国大阔海牌深海鱼油软胶囊 取自深海冷水域的特种鱼类,经现代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内含高浓度,优质的人体必需的eg-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每粒(1000mg)中含:EPA 300mg、DHA 200mg。本品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脑血管。本品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及防腐剂 麦弗逊燕窝胶原蛋白肽饮品 含有人体所需小分子鱼胶原蛋白肽,源自日本新田专利提取的高活性小分子鱼胶原蛋白肽,胶原蛋白含量12000mg/100m,弹性蛋白则源自日本的深海鲣鱼心脏动脉球的弹性蛋白肽,含量为200mg/100ml,同时加入天然的肌肤保养品燕窝、γ-氨基丁酸,以及雨生红球藻等天然抗氧化成分,让肌肤重现青春的光彩,让你的真实年龄成为一个小秘密哦~ 1健古素 麦弗逊健古速,是新一代促进关节软骨生长的复方氨糖制剂,由美国麦弗逊全球健康有限公司原装原瓶引进国内。通过美国先进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蟹壳浓缩粉、鲨鱼软骨粉等),并添加牡蛎浓缩粉、凤梨蛋白酶、玉米浓缩粉等天然提取物配制而成。在有效补充人体氨糖,修复关节软骨的同时,解决了人体对单方氨糖吸收率不高的难题。 2益君素 全新升级版麦弗逊益君素,由麦弗逊全球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原装引进,是美国胃肠道专家研制的经典配方,采用国际领先的三层保护包埋活菌技术,保存了菌种活性,每片活性菌含量由原来的350亿株升级至极致含量400亿,多达11种符合人体胃肠道环境需

求的活性益生菌,并含有益生元及12种消化酶,一天一片,解决胃肠道问题。 3复合益生菌 麦弗逊复合益生菌,由麦弗逊全球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原装引进,独家采用国际先进的双层重保护包埋活菌技术,保障了菌种活性,每片富含200亿株活性益生菌,并同时含有6种人体主要益生菌和5大消化酶,特别添加菊粉及B族维生素,增值有益菌,均衡营养,一天一片,胃肠无恙。 4卫常通 麦弗逊卫常通,由麦弗逊全球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从台湾引进。产品不仅含有天然萃取的菊粉,更特别添加酵素酶(发酵凤梨粉)、深海海盐,及十大人体所需的益生菌,大复方天然菊粉健康品,各种成分协同作用,形成天然屏障,能够促进人体更好吸收营养物质,更好的呵护胃肠道生态环境。 5蔓越莓 麦弗逊蔓越莓,由麦弗逊全球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原装原瓶进口。本品精选北美原产地优质蔓越莓为原料,采用独家专利生物技术Bio-Shield?以341浓缩比例精制而成。不含激素及化学成分,并特别添加瑞典花粉及亚麻籽油,由内而外绽放女性光彩,被誉为女性天然的健康伴侣。 6虾青素(15mg) 麦弗逊虾青素,由麦弗逊全球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原装引进,其原料选自天然的虾青素——无污染的雨生红球藻,并采取美国先进的破壁技术,将雨生红球藻的细胞壁打碎,以达到释放虾青素的目的,并添加绿茶、小麦胚芽油、青花椰菜、红酒、石榴等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配制而成。麦弗逊虾青素每粒虾青素含量高达25毫克,并针对性加入儿茶素、维生素E、维生素C等多种抗氧化剂,复方成分共同作用,严防死守,防止自由基对心脑及全

儿茶素研究综述

儿茶素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茶叶中的一种植物化学物——儿茶素的来源、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与药理作用进行较为综合详细的描述。陈述了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抗癌、抗炎、抑菌、抗突变、抗衰老及改善肝功能等生物活性。最近人们也意识到了儿茶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巨大作用,带动着中国古老的茶饮料也风靡起来,而儿茶素的研究也有了可观的成果。本文将对以上内容进行一个综述,总结发现茶儿茶素是一类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物。 关键词:儿茶素、抗氧化、茶多酚、抗肿瘤、清除自由基 喝茶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而茶叶的药理作用也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中国人所发现研究并利用了。早在明朝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之因,火降则百病清也”。茶由古代的药到后来的饮料,现在又回归到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医学科技的成果。现代科学研究发现, 茶叶中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为茶多酚。茶多酚又叫茶单宁, 茶鞣质, 是茶叶中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是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最主要、最精华、对人体最有益的成分,约占茶叶干物质总质量的25%, 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四类物质组成, 而儿茶素类的含量占茶多酚的60%~80%左右,占绿茶干物质的12%~24%,可以说儿茶素是茶多酚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儿茶素中的主要成分有由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其中EGCG、ECG为酯型儿茶素,EGC、GC、EC 和C 为非酯型儿茶素。在药理作用上,儿茶素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显著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抗肿瘤、抗基因突变、抗菌消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儿茶素已经开拓到了化妆品、医药、精细化学品、保健品等各个领域。尤其是作为主要存在于茶叶中的EGCG, 现已被列为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在中美等国被研究。而本文将对儿茶素的来源、理化性质、萃取方法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一、儿茶素的来源及含量 儿茶素(catechin)最初由儿茶得名,是茶叶多酚类物质的主要成分, 约占茶多酚的80%,是一种黄烷醇型黄酮化合物。由于加工炮制方法不同, 绿茶的化学组成成分与鲜茶相近似,而红茶、乌龙茶等的茶儿茶素含量有所下降。儿茶素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其中以豆科(如儿茶、鸭皂树)、茜草科(如儿茶钩藤)、蔷薇科(如委陵菜、山樱桃、鹅绒委陵菜、单子山楂)、蓼科( 如大黄、拳参、蓄) 、山茶科(如山茶)、七叶树科(如红七叶树、加洲七叶树)为多,此外在其他科属中也有分布, 如银杏科的银杏、夹竹桃科的罗布麻、胡颓子科的沙枣、麻黄科的麻黄、棕榈科的槟榔、翅子藤科的五层龙、杜鹃花科的越橘、楝科的日本苦楝、樟科的红楠、金丝桃科的贯叶金丝桃、金缕梅科的美洲金缕梅、罗汉松科的竹柏,以及榆科的美洲榆、牛儿科的老鹳草、景天科血红茶子等。另外,绿茶中也含有丰富的儿茶素类化合物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儿茶素类化合物虽存在广泛,但含量却分布不均,而且随着品种、产地及药用部位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在以儿茶素、表儿茶素、儿茶鞣酸(catechu-tannic acid)为主要成分的儿茶中,2个常用药用品种:豆科儿茶和茜草科儿茶钩藤相比较,前者心材中儿茶鞣酸的含量最高可达50%, 而在后者的叶和根茎中儿茶鞣酸最高只有24%,前者不同产地的6个样品中儿茶素的均量为16.05%,表儿茶素的均量为10. 80%;而后者另6个样品中儿茶素的均量可达25.03%,表儿茶素的均量却仅为2.47%。此外大黄的3种来源药材: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0.21%, 0.07%, 0.79%;还有不同绿茶品种中表儿茶素的含量:白叶单丛茶为0.2669%,国宾茶为0.2130%,而大叶奇

茶多酚研究

期末论文 功能性因子茶多酚的研究进展Tea Polyphenols Research development 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目录 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2) 1.2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2) 【1】物理性质 (2) 【2】化学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生理功能 (3) 二提取工艺 (5) 2.1 溶剂提取法 (5) 2.2离子沉淀法 (5) 2.3 柱分离制备法 (5) 三新型制备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6) 四就业思考与展望 (6) 五参考文献 (8)

功能性因子茶多酚 摘要: 介绍了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般特效、生理功能。探讨其在社会生活成产中作为添加剂在食品、药品等众多生活用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简单说明茶多酚的几种工艺,溶剂提取法、离子沉降法、柱分离制备法等。阐述茶多酚作为油脂类食品抗氧化添加剂,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以及在医药美容等领域所获得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茶多酚性质提取工艺社会前景 一、概述 1、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茶多酚属于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①。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1] 2、理化性质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混合物,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

茶文化发展历程

茶文化发展历程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 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 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 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宋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 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 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 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 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 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 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 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 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 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

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 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产的7500四吨发展到1998 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 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 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 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 经济贸易发展。 “饮茶’与“饮早茶” “喝茶”在粤语方言里称作“饮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 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 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具有较浓的商品经济的特色。广州较早出现人们聚集饮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馆、茶寮、茶居、茶楼等,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至清代,广州的茶市渐趋兴旺,出现一批颇具特色的茶楼。民国时期,广州茶市的兴旺势头有增无减,经久不衰。 “饮早茶”是广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州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茶多酚综述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茶多酚作为天然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对食品有保鲜防腐、抑菌除臭等作用,对人体有抗衰老、抗癌等功能。该文综述了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茶多酚在食品中的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茶多酚;研究进展;展望 前言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多酚类物质,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1],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防辐射、防腐保鲜、抑菌除臭等多种生理活性。近年来,茶多酚在油脂、食品、医疗、保健、日用化工和农业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保健食品的研发已有大量研究,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应用于食品中,不但可以延长食品货架期,还可以为消费者带来保健作用。 一、茶多酚的性质 (一)茶多酚的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树的树梢及其他器官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混合物,简称茶多酚或多酚类,俗名茶单宁、茶鞣质[2]。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二)茶多酚的毒理性质 慢性毒性试验表明[3],饲料中茶多酚含量为0.1%时,对果蝇寿命无不良影响。果蝇终生饲养和小白鼠喂养实验表明,在适量范围内添加茶多酚到饲料和饮料中,对果蝇的生长、发育和寿命,以及对小白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胸腺、脾脏细胞数、肝脏量及体重有促进作用。说明茶多酚在适当范围内应用到食品和化工等领域中,对人体是无害的。 二、茶多酚的抗氧化机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化学专业09级年论文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 摘要茶多酚是一种高效、天然安全的抗氧化剂,目前它在油脂、食品、医药、日化、轻化、化妆品、保健等诸多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被专家誉为21世纪将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化合物。茶多酚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除了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致癌物引起的突变外,还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阻遏细胞周期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癌药物。本文对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成分和作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茶多酚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特性以及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为茶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茶多酚;生物学活性;应用 茶叶在世界上约有30多个国家种植,是仅次于水而被广泛消费的饮料。茶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饮料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喝茶有助于健康的理念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喝茶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也被流行病学所证明。 今天,它已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茶叶作为一种天然饮料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咖啡、可可并称三大饮料。过去人们认为喝茶有助于健康是因为茶中含有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但这一看法并不全面。饮茶有利于人体健康,这与其特定的化学成分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揭明茶叶中多酚类、咖啡碱、脂多糖等均具有一定的药理效应。其中茶多酚的研究最为关注,这是因为它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和极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目前,有关茶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开发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多,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由于当前茶叶市场出现了中低档茶滞销的问题,茶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茶灰,茶末无法利用,茶多酚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这一矛盾,还可以使之变废为宝,创造更高价值。 随着科学的发达,现已知茶叶中含有化学物质达500种左右。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茶作为饮品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文化经历了三国前的启蒙,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形成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普及期,以及现代的发展期,几经沧桑,风雨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本问通过对茶文化发展的梳理,茶文化内容的挖掘,揭示出中华民族对茶文化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 茶文化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当今,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饮用茶,而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是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它本身的物质产品,还包括人们对其所赋予的精神文化。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使自然原生的茶发展成为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 萌生出精神内涵的文化,从茶由开始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到具有审美意味的饮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国民心目中广泛存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再到“宇宙之味”,其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茶文化既是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化事项。如今,茶文化正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交融下影响着人们,为人们发展科技改造世界观提供精神动力。自然而又灵性的茶以平凡而又高雅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阶层和各个领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体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

的一面镜子。研究茶文化、了解它曾经的辉煌是很必要地。但更要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探讨它,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 一、唐宋时期茶文化的研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历程。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巴蜀地区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华阳国志.巴志》是关于茶叶的很早记载。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饮茶活动才开始和文化相联系。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两晋时期杜育所作的《荈赋》都是早期中国有关饮茶方面的著作。三国两晋时期一方面饮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文人雅士崇尚啜茗清淡,辨析明理,坐而论道。茶从此与高雅的文学艺术联系到一起,同时,在社会风俗领域也出现了茶的踪迹,如祭祀、婚俗中茶的出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在当时已开始成为一种社交礼仪。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南北经济文化空前交融,饮茶风尚传播到了北方,隋文帝为了治疗头疼加持饮茶以至于“天下始知饮茶”。 对茶的研究开始于唐朝,初唐文献中,探讨涉及茶和差事的不是很多。唐中期以后饮茶之风才从社会上层、文人雅士阶层普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关于茶的记载,对茶的吟诵多了起来。在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茶文化也逐渐由粗放的饮用方式发展上升到了精神层次,中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在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注---《茶经》问世,它是由陆羽所著。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唐代以前的有关茶的神话、史籍、诗赋、传记、地理等,

茶多酚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_应乐

茶 叶 科 学 2010,30(增刊1):511~515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收稿日期:2010-09-20 修订日期:2010-11-20 作者简介:应乐(1987— ),女,浙江慈溪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叶生物化学与茶终端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zdcy@https://www.doczj.com/doc/7319175000.html, 茶多酚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 应乐 1,2 ,张士康2,王岳飞 1* ,朱跃进2,杨贤强1 (1. 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9;2.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6) 摘要:利用溶剂法、乳剂法和分子修饰法等技术对茶多酚进行改性,以制备具有较好脂溶性的改性茶多酚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目前用于茶多酚改性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改性后的脂溶性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与机理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对茶多酚改性技术发展与脂溶性茶多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脂溶性茶多酚;改性;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TS2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 (2010)增刊1-511-05 Progress on the Modific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Lipid-soluble Tea Polyphenols YING Le 1,2, ZHANG Shi-kang 2, WANG Yue-fei 1*, ZHU Yue-jin 2, YANG Xian-qiang 1 (1. Department of Tea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2. Hangzhou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COOP, Hangzhou 310016, China) Abstract: Producing good quality lipid-soluble tea polyphenols (LTP) was the research focus at home and abroad. Tea polyphenols’ modification by solvent, emulsion and molecular modif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mong these three methods were compared.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liphophilic tea polyphenols and its mechanism were introduced. It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antioxidant systems were compar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TP as antioxidants was forecas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LTP production was proposed. Keywords: lipid-soluble tea polyphenols, modification, antioxidant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从发现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1],茶叶中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为茶多酚,它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显著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食品领域,茶多酚可以作为食品的抗氧化剂,延长食品的货架保鲜期[2-3];在医药领域,茶多酚作为药品的功效成分,具有抗氧化[4]、延缓衰老、抗菌、抗病毒、降血脂[5]、抗癌[6-11]等功效,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药品中。在化工 领域,茶多酚也可以用于各类化妆品的生产[12]以及作为甲醛的吸收剂[13]。 随着茶多酚各方面研究的深入,其各领域的应用趋于完善。茶多酚结构中的酚羟基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但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推广,茶多酚的水溶性阻碍了其在油脂体系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在食品油脂行业的应用。目前食品业主要使用人工合成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如BHA 、BHT 、PG 和TBHQ 等[14]。近

奉家山茶叶简介

蒙洱茶特点 “蒙洱茶”高山出好茶”,蒙洱茶产于海拔1200多米高的雪峰山脉奉家深山区。蒙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蒙洱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 唐末五代毛文锡《茶谱》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采摘不过十六七斤,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煮之无滓也。” 蒙洱茶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錾字岩茶特点 錾字岩茶,它源于晋,兴于唐,盛于宋,为明清两朝贡茶,至今已享誉千年。是中国贡茶历史最悠久的茶品。 在奉家山有一个古老神奇的传说:相传唐朝时冬季的一天,张果老骑驴经过奉家,因口渴而进入茶农家讨茶喝,当时天寒地冻,热忱的茶农怕银发飘飘的张果老喝不得凉茶,特意为他烧制了一壶浓浓的热茶,为张果老暖和身子。张果老感佩于茶农的古道热肠,在奉家渠江边的巨石上写下了一个[茶]字,并点化了当地的茶园。第二年春,奉家的茶园生长的格外地茂盛,所出产的茶叶香气弥漫,味道浓厚鲜甜。当地茶农把这[茶]视为仙茶,并把写有[茶]字的巨石称之为錾字岩,在渠江錾字岩路边确有一块巨大的石壁,高数十米,长约百米,如刀砍斧劈,森然挺立,渠江水从下面哗哗流过,真有惊涛拍岸之势,仔细观看壁上隐约有被毁掉的一个巨大的[茶]字。山坡上有农舍五六间,山人均以种茶为生,晒茶时节,农舍前摆放着一片一片新茶,在初夏的阳光照晒下,散发出阵阵清香。据《新化县志》记载,这里的山民直到宋代才向朝庭纳税,但也仅仅以贡茶代税,贡茶极少,“年产贡茶十六、七斤。”宋代吴淑的《茶赋》所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古币贡茶也,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可见,錾字岩茶宋时已被列为全国茶苑中的名品。明末哲学家方以智所著《通雅》中有载:“錾字岩茶……此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说明唐、宋、明乃至清朝时期,渠江薄片錾字岩茶一直是社会公认的茶之名品。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成帝,将錾字岩茶列为皇宫贡茶,自明朝洪武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古币贡茶历史长达近500年之久,成为当世现存的贡茶历史最悠久的茗品,堪称湖南贡茶极品。

儿茶素与表儿茶素稳定性考察-最新资料

儿茶素与表儿茶素稳定性考察 Studies onconstancy of epicatechin and catechin PAN JIyang GONG Weihong ZHANG Xiaohua* (School of Chinese Pharmacy,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Beijing 100102)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atechin, epicatechin stability。Methods Colouration by vaniuin-hydroehloric acid , UV method ,The test wavelength was 500nm.Result In3 hoursepicatechin0.239,s0.003,RSD% 1.122.Conclusions The constancyofepicatechin was better than catechin. 随着药物化学及制剂产品质量研究的快速发展,儿茶素,表儿茶素作为标准品被广泛采用。用HPLC法测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大连依利特,4 6mm×250mm,5μm);0.04mol?L-1枸椽酸溶液 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5℃;流速10mL?min-1。儿茶素对照品、原儿茶素对照品[1] 。 2 色谱柱:PurospherstarRP-C18色谱柱(4 6mm×250mm,5μm,德国Merck公司);流动相V(乙腈)∶V(高纯水)∶V(磷酸)=10∶89 1∶0 9;检测波长278nm;流速1mL/min; 柱温25℃;儿茶素对照品[2]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三国以前茶文化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 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晋代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 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 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 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 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 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 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 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 玄远的清淡。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 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 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 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 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

单糖的结构→己醛糖和己酮糖的环状结构

单糖的结构 T 己醛糖和己酮糖的环状结构 经研究证明,单糖不仅以开链结构存在,还可以环状结构形式存在。因为虽然大多数单糖的特 性可用开链结构来说明,但当深入一步探讨单糖的性质时,又会发现新的矛盾。下面列举的两个事 实,是不能用开链结构来说明的。 (1)糖苷的生成。按照醛类的化学性质,一般的醛溶于无水甲醇中,通入干燥氯化氢,加热反 应,得到半缩醛, 然后再变成缩醛,需消耗两分子甲醇: 0E IL KI 0CK 3 半缩醛 醛糖含有醛基,理应和两分子醇形成缩醛类。但实验 的事实证明,醛糖只能和一分子醇形成一 个稳定的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在甲醇溶液内受氯化氢的作用,生成含有一个甲基的化合物,称为 甲基葡萄糖苷。糖苷的生成是不能用葡萄糖的开链结构来说明的。 (2)糖的变旋现象。某些旋光性化合物溶液的旋光度会逐渐改变而达到恒定,这种旋光度会改 变的现象叫做变旋 现象(mulamerism )。例如,将葡萄糖在不同条件下精制可得到 a -型及B -型两 种异构体,前者的比旋光度是+ 112°,后者是+ 18.7 °,把两者分别配成水溶液, 放置一定时间后, 比旋光度都各有改变,前者降低,后者升高,最后都变为+ 52.7 °。这种变旋现象也无法用葡萄糖 的开链结构来说明。 以上事实说明只用开链结构形式来代表葡萄糖结构, 是不足以表达它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关系的。 自1893年制得a -和B -甲基葡萄糖苷后,就证明糖类还可以环状结构的形式存在。因为经实 验证明,醛糖只能和一分子醇形成一个稳定的化合物,是由于醛糖中的羟基可先与它自己分子中的 醛基生成一个半缩醛,然后再与一分子甲醇失水而生成缩醛,叫甲基葡萄糖苷。 甲基葡萄糖苷没有还原性,也无变旋现象,对碱性溶液较稳定,在稀酸作用下能水解变回原来 的葡萄糖。这些实验事实都说明甲基葡萄糖苷具有环状的结构。至于环的大小,根据近代 x 射线的 测定证明,在结晶的状态中是由六个原子构成的环。甲基葡萄糖苷的 C-1也是手性碳原子,它应有 a -和3-两种立体异构体,构型可用普通的氧环式表示如下: /0弛 ECH 缩醛 R —CHO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本文介绍了茶多酚的成分和儿茶素的 结构,全面地综述了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茶多酚在油脂、肉制品加工和果蔬保鲜、糕点和糖果以及饮料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茶多酚;抗氧化作用;食品 Abstract: Tea polyphenols is a natural food additives, ingredient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catechin structur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tea polyphenols in tea polyphenols grease, meat processing, and aquatic preservation,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astries and candy and beverage production. Key word: tea polyphenols;antioxidation;food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多酚类物质,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茶多酚主体成分是儿茶素,占茶叶干物量的20 %一30 % [1]。茶多酚分子结构中具有活泼的羟基氢能终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捕获过量的自由基,因此是一类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 1 茶多酚的性质和结构 茶多酚在碱性介质中极不稳定,在酸性中则稳定、耐热、与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被氧化成棕色物,遇铁变成绿黑色络合物,与重金属盐溶液作用生成灰黄色沉淀,也能被高锰酸钾、硫酸铈等氧化剂氧化,与酒石酸铁生成红紫色络合物[2]。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黄烷酮类、花色素类、黄酮醇类、 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以黄烷酮类(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最为重要,占茶多酚总量的60% ~80% 。其次是黄酮类,其他酚类物质含量比较

GNC最新保健品详细产品介绍大全

GNC百种产品大全附图文说明 延缓衰老,抗氧化: 中文名称:美国GNC高浓度葡萄籽精华300mg 产品规格: 100粒 原产地: 美国 主要成分: 每粒含葡萄籽精华300mg(葡萄多酚=285mg) 产品功效: 提供超强植物抗氧化支持 适宜人群: 抗氧化、延缓衰老人群 食用方法: 每日1粒,餐前或餐后(无胃部疾病者建议餐前空腹食用) 保质期限: 美国原装产品只标明到期日,详见瓶身注意事项: 孕妇、病人、服药或身体不适者服用前咨询医师 温馨提示: 本品为粉末状硬胶囊,长途运输过程中挤压、磕碰会导致部分产品有正常的漏粉现象,非质量问题,不影响效果。 适宜人群: 1、需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持青春的人群。 2、肤色不均、有色斑,希望美白肌肤的女性。 3、皮肤出现细纹、干燥、松弛等衰老现象的女性。 4、过敏性体质,有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麻疹等症状者。 5、长期受电脑、手机和电视等辐射的人群,经常受紫外线照射的室外工作者 ----------------------------------------------------------------- 【英文名称】GNC Herbal Plus Pomegranate,Vegetarian Capsules 50 ea 【中文名称】美国原装健安喜GNC石榴籽精华50粒 【服用方法】每日1粒,随餐服用 【产品包装】密封+塑封 【产品规格】50粒/瓶,纯天然品,不含糖份、淀粉、人造色素、人造香料、防腐剂 主要作用 1、能阻隔紫外线,减少皮肤受损几率;

2、有利于胶原蛋白的产生,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持皮肤柔顺、光滑,推迟或减少皱纹的出现; 3、能有效地预防脑疲劳及脑部退化和引起的疾病; 4、有效防治心血管病、关节炎、白内障、癌症及免疫力低下; 5、增加人体抗过敏的能力; 6、延缓衰老、保持青春; 7、有强化毛细血管的功能,减轻腿部和踝部的肿胀。 适应人群 1、易过敏的人士; 2、长期使用电脑、手机和电视的人士; 3、希望延缓衰老、保持青春的人士; 4、心血管疾病患者; 5、血管痉挛性头痛、眩晕者。 ---------------我是分割线2----------------------------------------------------------------- 【英文名称】GNC Natural Vitamin E 400 90 soft gel capsules 【中文名称】美国原装健安喜GNC天然维生素E(400IU×90粒) 【服用方法】每日1粒,饭后服用 【产品包装】密封+塑封 【产品规格】90粒/瓶,纯天然品,不含糖份、淀粉、人造色素、人造香料、防腐剂 【主要成份】每粒含维生素E 400 IU 【微量成分】Gelatin,Glycerin,Soybean Oil 主要作用 1、VE能抑制过氧化脂质生成,延缓细胞因氧化而老化,使每个细胞都处于健康和完整的状态。有助于润肤、除皱、消除色斑,使皮肤细腻柔滑。保持青春的容貌。 2、增强免疫力:维生素E能增强人体免疫淋巴细胞—T细胞的活力,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3、预防癌症:维生素E可以在胃中阻断亚硝胺(一种强致癌物质)的生成,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4、修复伤痕:VE有助于加速伤口的愈合及疤痕的减轻。 5、保护眼睛:VE能保护眼睛视网膜免受自由基伤害,从而降低白内障等疾病的患病率。 6、预防心脑血管病:维生素E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可以预防血管中的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从而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 适宜人群 1、欲抵抗衰老,保持青春的健康人士。 2、欲消除皮肤色斑的人士。 3、心脏功能欠佳的人士。

RP_HPLC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_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邹盛勤,姜 琼.RP -HPLC 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7):322-324.RP -HPLC 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邹盛勤,姜 琼 (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建立了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 -HPLC )。样品经超声提取后,利用Kromasil 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90mL ?10mL ?0.1mL ),流速0.8mL /min ,检测波长278nm ,柱温30?。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066 1.65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1%,RSD 为1.1%(n =6);儿茶素进样量在0.240 6.00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5%, RSD 为1.5%(n =6);表儿茶素进样量在0.252 6.30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7), 平均回收率为96.9%,RSD 为1.2%(n =6)。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数据精确,可用于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测定。 关键词:茶叶;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RP -HPLC 中图分类号:TS27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322-02 收稿日期:2013-10-28 作者简介:邹盛勤(1970—),男,江西奉新人,硕士,教授,从事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E -mail :zsqycxy@163.com 。通信作者:姜 琼,男,湖北潜江人,硕士,讲师,从事天然产物开发与 研究。E -mail :qqj2000@163.com 。 茶叶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的芽叶。 茶叶一名始载于《名医别录》,“世医治暑病,以茶叶饮为首 药”[1] 。茶叶全草可作药用,性微温,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 湿、温胃调中、利水消肿的功效[2]。我国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数千年的茶文化历史。茶叶中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茶 多酚、茶多糖、茶皂素、可可碱、咖啡碱、挥发油、氨基酸等,其中多酚类化合物主要由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30多种化学物 质组成[3] ,具有调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美容减肥等药理作用 [3-5] 。茶多酚的定量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 毛细管电泳法等[6-9] 。茶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同 时测定茶叶样品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的方法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 -HPLC )同时测定浙产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旨在为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定量分析及其药效基础物质的研究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儿茶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批号为:110831-200302、110877-200916、110831-200911),乙腈(色谱纯,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水为超 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084龙井、龙井、白茶、越剑茶和浙农113茶叶品种均购自浙江省,经鉴定为茶(C.sinensis )的芽叶。 Waters 高效液相色谱仪(515泵,2996光电二极管阵列检 测器,Empower 中文色谱工作站,美国);RO -MB -10D 高纯水机(杭州永洁达膜分离设备厂);CP225D 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artourius 公司);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K2510HP 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功率:250W ,频率:59kHz )。1.2溶液配制 1.2.1 对照品溶液分别精确称取1.32、4.80、5.04mg 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照品,置于20mL 容量瓶中,加适量甲醇溶解后,稀释至刻度,摇匀后配制成含0.066mg /mL 没食子酸、 0.240mg /mL 儿茶素和0.252mg /mL 表儿茶素的对照品混合溶液。 1.2.2样品溶液茶叶样品于恒温干燥箱中80?下干燥6h ,高速粉碎机粉碎。分别精确称取2g 各茶叶样品粉末,分别置于50mL 具塞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0mL 95%乙醇后称重;超声提取45min ,冷却后用甲醇补足损失重量,摇匀后用0.45μm 滤膜过滤,取过滤液作为样品溶液。1.3检测波长的选择 对照品溶液采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190 400nm 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选择合适的检测波长。1.4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mm ?250mm , 5μm );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90mL ?10mL ?0.1mL );流速 0.8mL /min ;检测波长278nm ;柱温为30?。1.5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确吸取10μL 含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 对照品混合溶液,平行进样5次,以峰面积计算色谱系统精密度。 1.6重现性试验 取5份茶叶样品,每份约2g ,按“1.2.2项”中样品溶液 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溶液。精确吸取样品溶液各10μL ,分别进样,测定其峰面积积分值,用外标法计算含量。 — 223—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42卷第7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