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背诵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背诵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背诵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背诵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民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本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五、教育起源的记忆术

(一)知识点的内容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孟禄);

4.劳动起源说(凯洛夫、米丁斯基)。(二)知识点的记忆术:劳心很神圣,kemi梦里陪(三)注释

1.劳kemi(劳动起源说:凯洛夫、米丁斯基);

2.心梦(心理起源说:孟禄);

3.神(神话起源说);

4.圣里陪(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六、学校教育的产生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工具

八、古代教育特点的记忆术

(一)知识点的内容: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二)知识点的记忆术:专刻街道像

九、近代教育特点的记忆术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二)知识点的记忆术:世俗公布义务教育法

十、简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全民多献忠

十一、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内容,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十二、苏格拉底问答法:

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十三、简述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记忆:内人解手龟速

十四、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记忆:唠嗑技巧

十五、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的记忆术

(一)知识点的内容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二)知识点的记忆术:姓宗的领导与管理受教育者

(三)注释

1.“姓”指“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宗”指“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领导”指“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管理”指“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5.“受教育者”指“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十六、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记忆:宣传融创

十七、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记忆:数值截留

十八、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1、控制人口的数量

2、提高人口的质量

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记忆:数值截留

十九、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二十、身心发展的定义

个人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二十一、身心发展的意义: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二十二、身心发展内容:

1、心理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制的增强

2、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二十三、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评价:忽略了未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的作用。

外铄论

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技巧:外出寻找落花生

二十四、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二十五、遗传的作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胜利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错误观点:遗传决定论)二十六、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顿、董仲舒、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二十七、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墨子

二十八、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

1、生理活动

2、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

3、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二十九、简述为什么学校教育载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现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记忆:母鸡组团钻孔

三十、简述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记忆:归家寄腌菜

三十一、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育措施

1、顺序性。教育策略: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阶段性。教育策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3、不平衡性。教育策略: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互补性(整体性)。教育策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个别差异性。教育策略: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教育目的

三十二、教育目的定义: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

三十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

a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c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技巧2: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三十四、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教育目的

2、学校培养目标

3、学科课程目标

4、课堂教学目标

三十五、党的十八大新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

教育的根本人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十六、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1、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方

针包括三个:

A、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

B、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C、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因此,在表述上,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区别: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终极价值的追求,具有较强的理想性。

教育方针是现实中教育工作开展的总方向,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

性和不可回避性

三十七、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

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三十八、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三十九、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记忆:卢洛浮夸,太过苛求

2、教育目的社会

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记忆技巧:双孔特干涩

3、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人物:杜威

观点: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

4、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

观点: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四十、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嗯的途径和方法。

四十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记忆:全体面窗格

学校教育制度

四十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四十三、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近代学校教育系统。

3、费制度化教育。

四十四、影响学制的因素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考虑到人口状况;

4、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四十五、现代学制(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

a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d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e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技巧:时间线索记忆学制趋势有5 点,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龄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四十六、新中国建国后的学制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