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的晋祠》同步练习

《美丽的晋祠》同步练习

《美丽的晋祠》同步练习
《美丽的晋祠》同步练习

《美丽的晋祠》同步练习

1.课外短文。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一个关于我的老师——李老师的故事,珍藏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②多年前的一天,李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小孩偷书,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

③李老师回头看着正在睡午觉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肯定是有个女孩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说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想到,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困难的境地。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④正如李老师预料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位满脸泪痕的小女孩,旁边的售货员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李老师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停的责备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阿姨有好多书呢。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⑤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李老师打开房门,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李老师才从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大学毕业了,特意来看望自己。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当年情急之下的那个电话,幸亏打到您的家里。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帮我摆脱困境,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李老师也笑了。

1.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念之差:

惊魂未定:

2.文章第②段写道“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在第④段有两处描写与“粗暴的声音”相照应,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3.概括短文主要内容。(要求在80字以内)

4.从第④段中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文中有两处地方写到了李老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笑(第④段)

第二次笑(第⑤段)

6.女孩说:“……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句中“妈妈”一词表达了女孩怎样的情感?

2.拼写天地。

jìn cí sōng bǎi lán gǎn cǎo màn

()()()()

3.我会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又似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词语。

心()神()()光()色

()地而起()()可见

5.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1.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2. 这里的山,长长的,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3.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

6.我会给字选择音节。

晋祠(sì cí)松柏(bǎi bó)栏杆(lán nán)

7.我会选词填空。

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古色古香流连忘返

工匠们()的设计,使得晋祠享誉中外。园内游廊厢房,亭台楼阁,(),园中风景(),让人()。

8.下面的句子使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1. 小时候住国的地方,花儿会红着脸笑。()

2. 我恋着西山,恋着昆明,恋着那雄伟绵延的长城。()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ǒu qiào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三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 liáng( )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词语。

2、“山巅”的“巅”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有画。

3、这篇文章

第、、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

是,三

是(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三峡的描绘,反映了作

者的思想感情。4、文中的过渡句是,

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填空。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成一缕缕的丝,()在河底,()在岸边,()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成一条条大飘带,()亭()榭,冉冉不绝。

参考答案

1.1.一念之差:指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思想上的一点偏差,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改变。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2.旁边的售货员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在售货员不停的责备声中

3.李老师帮助了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使她感受到了温暖,从而改变了她的一生。

4.体会到了李老师善良、高尚、有责任心,还有她的善解人意。

5.第一次笑: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者为了安慰小女孩)

第二次笑: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6.表达了女孩无限感激之情;表达了女孩希望像报答母亲一样报答老师的教育和保护之恩。2.晋祠松柏栏杆草蔓

3.树皮上的纹理一圈一圈的,像地下旋起的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4.心旷神怡五光十色拔地而起清晰可见

5.1.排比 2.比喻 3.比喻

6.晋祠(sì cí)松柏(bǎi bó)栏杆(lán nán)

7.独具匠心古色古香别具一格流连忘返

8.1.拟人 2.排比

9.1、陡峭、东闯西撞、善良。

2.上下结构山 16

3、二、三、四;总分;一是山,二是水,三是船。全文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文中的过渡句是: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它所起的作用是对重点加以补充说明。10.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进一步认识分数。 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广泛化。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

《鸿门宴》 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一) 一、选择题 1.选出"谢"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C.乃令张良留谢 D.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2.选出"去"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欲呼张良与俱去 A.去村四里有森林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C.相去四十里 D.为汉家除残去秽 3.选出每组句子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吾得兄事之 C.毕礼而归之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A.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B.辍耕之陇上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5.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张良出,要项伯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7.选出下列句中"为"字与例句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窃为大王不取也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8.选出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1)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 (2)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 B.(1)范增说(shuì,劝告,劝说)项羽曰 (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ǔ,说给他听) C.(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2)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脚下) D.(1)沛公之参乘(站在车右的警卫)樊哙者也 (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不足与谋 9.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③素善留侯张良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③/②⑤/①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④⑥/②⑤/③ D.③⑥/②⑤/①④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杀人如不能举举:列举. 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D.故遣将守关者故:故意. 【参考答案】 1.B 2.B 3. C 4.D 5. C 6. B 7.A 8. D 9.A 10.A 《鸿门宴》练习(二) 课内阅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练习C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练习(共5题;共28分) 1.(12分)找出六对反义词。 懒惰退慢松成功弱快进失败强紧勤劳 2.(4分)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季节或事物?每空至少写三个词语。 3.(5分)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难道我们能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吗? ②难道我们不应该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吗? 4.(4分)我会画出每组中不是一类的词语。 ①A.太阳 B .月亮 C .火星 D ?银河系 E .地球 ②A.黄色 B .颜色 C .红色 D .绿色 E .白色 ③A青蛙 B .刺猬 C .动物 D .熊 E .蛇

④A.衣柜 B ?帽子 C .围巾 D .棉衣 E .手套 5.(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坦克 坦克:英文TANK勺译音,旧译为“战车”,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战斗车辆。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置和装置组成。乘坐3 —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索 姆河战役。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通常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6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 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战,用以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摧毁野战工事,消灭有生力量。但地形、天气对它的行动有一定限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着写写坦克的英文名称。 (2)坦克主要用于( ) A .地面作战 B .空中作战 C .海上作战

茂名市高州市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6.4 电流的热效应 同步练习

茂名市高州市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6.4 电流的热效应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小明仔细观察家中的电烙铁、电风扇、录音机和日光灯四种电器,发现它们上面都标有“220V 40W”的字样,若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的时间,则产生热量最多的是() A . 电烙铁 B . 电风扇 C . 录音机 D . 日光灯 2.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白炽灯烧断后,可以通过摇晃使灯丝暂时搭上,应急使用,但相比正常发光的亮度更亮了,是因为电阻变大了 B . 在家庭电路中,有时导线长度不够,需要把两根连接起来,而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是因为连接处电阻小 C . 家用电炉通电正常工作后,电炉丝热的发红,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热,是因为电炉丝电阻大 D . 并联电路中并联的用电器越多,电路中总功率越大,干路中电流越大,通过每个用电器的电流也越大 3. (2分)下面生活用具中,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A . 电饭锅 B . 电热水壶 C . 电风扇 D . 电烤火箱 4. (2分)用粗细均匀的电热丝加热烧水,通电10min可烧开一壶水,若将电热丝对折起来使用,电源电压不变,则烧开同样一壶水的时间是() A . 2.5min B . 5min C . 20min D . 30min 5. (2分)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跟电炉丝连接的铜线却不热,这是因为() A . 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比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大 B . 电炉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 C . 电炉丝金属的比热与铜导线的比热不同 D .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道理

信阳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练习D卷

信阳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练习D卷 一、基础练习 (共5题;共39分) 1. (4分)比一比,组词语。 画________ 由________ 来________ 米________ 2. (3分)读拼音写词语 diāo líng zhǎn zhuǎn bù l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李叔叔把他们带到了一棵长满了果子的树下。(改成“被”字句) ②植物世界很奇异。(改成感叹句) 4. (6分)看拼音,写词语。 shíhòu huāyuán pásh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ié de liúshuǐsī mǎ gu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1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叶 春天是你的童年。在这百花齐放的春天,你悄悄绽开了嫩绿的笑脸,每个枝头都有你弱小的身影。你虽然那么渺小,但同样也给大自然带来了春的光彩——这就是你,叶。 你渐渐长大,长绿。夏天时你已成年,那茁壮的身躯,像一把巨伞,遮挡阳光,阻挡风雨。你______默不作声,不像鲜花那样美丽,不像松柏那样傲雪,______同样也受到人们喜爱。 你的晚年是秋天。看,你已经变得枯黄憔悴,微风一吹,摇摇欲坠。______你飘然落下,人们______会把你收集起来,经过加工,又成了很好的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千千万万个和你一样,默默无闻地为祖国、为别人奉献一切的人。看,马路上那些臂戴红袖章的老爷爷、老奶奶为维护社会治安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瞧,我们的老师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他们是为了我们才不知疲倦地工作的呀!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享福”,只知道为后人“造福”。 你的精神使我深深地感到:做人,不能时刻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想一想。如果,人人总想着自己,那世界怎么会发展,人类怎么会进步呢?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松柏(sōng bǎi sōng bó)________ 憔悴(jiāo chuìqiáo cuì)________ 相符(xiāng fúxiáng fǔ)________ 阻挡(zhǔ dǎng zǔ dǎng)________ (2)按下面的意思将文中相对应的词语找出来。 ①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________ ②非常疲乏,劳累。________ ③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索取——________ 伟大——________ 厌恶——________ 强大——________ 炎热——________ 落后——________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横线上。 不但……而且……与其……不如…… 即使……也……虽然……但是…… (5)本文采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 (6)绿叶精神指的是________ (7)具有绿叶精神的人指的是________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

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计划(初稿) 第一实验小学尤欢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对分数有一点了解,但不是很明确,也不太系统。其次,对于学生分数的基础知识“平均分”和“整体”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较好的认识。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有的困难 对“整体”的认识; 分母和分子的位置及表示的含义; 在描述时容易丢掉“平均分”和是“谁”的几分之几。 3、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我的设想: 学生对全新、感性的内容很感兴趣,乐意采取讨论、协作等学习方式。根据学生以上的实际情况,由学生熟悉的“平均分”入手,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揭示得到分数的第一个必要条件。问题设计时注意问题的坡度和开放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这也便于老师了解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这样既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难点: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五、单元评价要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 节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练习题含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课内知识检测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范增起,出,召项庄 D.张良出,要项伯 【解析】A. 倍,通“背”。 B.蚤,通“早”。 D.要,通“邀请”。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D )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③乃令张良留谢.④哙拜谢.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君王对女子的宠爱②幸好,幸亏③告辞④感谢 3.下列各句中,“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B )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何辞为.③为.之奈何④公为.我献之⑤为.击破沛公军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②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被②呢,句末语气词,表疑问③【这个“为”有争议,可暂且不记。观点一:读wèi,对,介词(全句翻译成“对这件事怎么办”);观点二,读wéi,做,动词(全句翻译成“怎么做这件事”)。】④替,介词⑤替,介词⑥认为,动词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C ) A.籍何以至此 B.大王来何操 C.竖子不足与谋 D.沛公安在 【解析】A.B.C.宾语前置 C.省略句,竖子不足与之谋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D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也 ..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所以 ..宫室,还军霸上 ..遣将守关者 D.封闭 【解析】A.男女亲家 B.意外的变故 C.……的原因 6.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B.《鸿门宴》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词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例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A.头发上.指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拔剑撞而破.之 【解析】止:使……停止。使动用法。A.向上,名作状B.使……活下来。C.使……跟从。 D.使……破碎。

九年级物理全册16_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同步练习新版沪科版

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电流的热效应 1.下列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是() A.电烤火炉 B.电风扇 C.电视机 D.手机 2.将两根电阻丝R1、R2分别插入甲、乙两瓶等量煤油中,串联接入电路,R1∶R2=2∶3。通电一段时间后,R1、R2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3∶2 B.2∶3 C.4∶9 D.9∶4 3.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的实验装置。已知R甲>R乙,其余条件均相同.将两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是为了控制通过两电阻丝的________及通电时间相等。实验发现,甲瓶温度计示数升高快,表明该实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______。 4.如图所示,甲、乙两只烧瓶中装有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煤油。闭合开关S后,观察到甲温度计比乙温度计示数上升的快。由此可判断电阻丝R1的阻值______电阻丝R2的阻值(填“大于”或“小于”)。 知识点2 焦耳定律 5.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的水槽中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纯水,现将阻值为R1、R2(R1

是() 6.(多选)如图所示,是某电器内部的电路结构图,R1、R2为阻值相同的电热丝.不同的连接方式其发热功率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发热功率与丙的发热功率相等 B.丁的发热功率是丙的发热功率的2倍 C.丙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2倍 D.丁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4倍 7.电焊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焊条熔化,从而使金属部件连接在一起。某电焊机输出电压40V,输出功率2000W。各种橡胶绝缘铜芯导线在常温下安全载流量(长时间通电时的最大安全电流)如下表。从安全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_____(填写导线规格)作为电焊机的输出导线。 导线规格 导线横截面积S/m2 2.5 4 6 10 安全载流量I/A 28 37 47 68 8.两个电阻A和B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则A的阻值是Ω.若将电阻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则总电流是 A,两个电阻A、B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综合训练 9.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装置.已知所用蓄电池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R1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已知A={x|3-3x>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3∈AB.1∈A C.0∈AD.-1?A 【解析】集合A表示不等式3-3x>0的解集.显然3,1不满足不等式,而0,-1满足不等式,故选C. 【答案】C 2.下列四个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的是() A.{y|y=2}B.{x=2} C.{2}D.{x|x2-4x+4=0} 【解析】{x=2}表示的是由一个等式组成的集合.故选B. 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 ①12∈R;②2?Q;③|-3|?N*;④|-3|∈Q.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数集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显然12∈R,①正确;2?Q,②正确; |-3|=3∈N*,|-3|=3?Q,③、④不正确. 【答案】2 4.已知集合A={1,x,x2-x},B={1,2,x},若集合A与集合B相等,求x的值. 【解析】因为集合A与集合B相等, 所以x2-x=2.∴x=2或x=-1.

当x=2时,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当x=-1时,符合题意. ∴x=-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 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③方程(x-1)2(x-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④集合{x|4A.只有①和④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②D.以上语句都不对 【解析】{0}表示元素为0的集合,而0只表示一个元素,故①错误; ②符合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正确;③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错误;④中元素有无穷多个,不能一一列举,故不能用列举法表示.故选C. 【答案】C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x2-2x+1=0}为() A.{1,1}B.{1} C.{x=1}D.{x2-2x+1=0} 【解析】集合{x|x2-2x+1=0}实质是方程x2-2x+1=0的解集,此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为1,故可表示为{1}.故选B. 【答案】B 3.已知集合A={x∈N*|-5≤x≤5},则必有()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北师版)人教版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版)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12根小棒、实物投影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了解起点。 1、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你喜欢的分数? 2、这些分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说说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你还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一)拿一拿 1、出示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问:谁能拿出盒中铅笔的? 2、你准备怎么拿?发现什么问题?都是,为什么拿的支数不一样? 3、每一个同学都拿出你所有铅笔的,比一比,说一说发现。 3、从刚才拿铅笔的活动中你明白了什么? 4、归纳提升: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二)想一想 1、把6支、9支、12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支数可以怎样表示?(1/3或者2支、3支、4支) (三)说一说2 (三)画一画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三、体会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

《鸿门宴》复习题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7、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①请以剑舞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臣请入,与之同命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9、选出句式 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2、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若属皆且为所虏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操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二、翻译填空1.翻译: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2、翻译: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3、翻译: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2、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作者是司马迁,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鸿门宴》就是节选自项羽本纪。它被鲁迅评论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沪科版第十六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1课时) 1、下列各种方法和措施中,不是为了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A. 电脑主机中安有电风扇 B. 炎热夏天,连续长时间工作的电视机要停用一会儿 C. 天气潮湿时,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要通一次电 D. 电视机的后盖上有许多散热孔 2、如图所示,R1、R2为两根发热电阻丝,且R1

台电动机正常工作 1 s 消耗的电能为W,产生的热量为Q,则() A. W=3 800 J,Q=200 J B. W=3 800 J,Q=3 800 J C. W=72 200 J,Q=200 J D. W=72 200 J,Q=3 800 J 5.(多选)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表明() A. 在电阻相同、通过电阻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流通过一个电阻的时间越长,这个电阻产生 的热量越多 B. 在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小,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C. 在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D. 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6、烧杯中装有质量为100g 的水,在其中放置一个阻值为210 Ω的电热丝。给电热丝通过0.5 A 的电流。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通电 1 分钟[c 水=4.2×103 J/( kg·℃)] () A.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J,水温升高7.5 ℃ B.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0 J,水温升高7.5 ℃ C.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J,水温升高75℃ D.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0 J,水温升高75 ℃ 7、两个电阻R1=20 Ω和R2=30 Ω串联在电路中,经过一段时间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 1∶1 B. 3∶2 C. 2∶3 D. 4∶9 8、一阻值为60Ω的电热丝接在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为2 A,通电1min 产生的热量为() A. 1.2×102J B. 3.6×103J C.7.2×103J D.1.44×104 J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瓶中的电阻丝R1、R2 分别为5Ω、10Ω,两瓶内装有初温相同的等量

信阳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练习B卷

信阳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练习B卷 一、基础练习 (共5题;共41分) 1. (8分)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宗——________——________ 衣——________——________ 舍——________——________ 益——________——________ 2. (4分) (2019一下·新会期中) 我会选词填空。 (1)再在 我________一次________大树下看到了那只小猫。 (2)可爱喜爱 ①我的小弟弟真________。 ②我最________吃白菜。 3.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改成“被”字句) ②这些小精灵不是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4. (8分)填合适的词语。 一________火车一________燕子一________风雪一________女孩 一________车厢一________麻烦一________客人一________车站 5. (16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瞬间就过去了。而今,我们即将毕业。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的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从开始学枯燥的拼音字母到能写朗朗上口的作文,您为我们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了,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透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父母带我到处求医寻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目光,和蔼真诚的神情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在年级朗读比赛中居然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这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六年了,转眼间要分手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身高体胖的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是你们,比我瘦小的同学,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使我没少听一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作风。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谢是真挚而无尽的。让我们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 (1)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即将一________ 嘱咐—________ 哺育一________ 格外一________ 慈祥—________ 温馨一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谆谆教诲:________ 历历在目:________ (3)作者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心中充满留恋。其留恋之情具体体现以下哪几个方面? 忘不了:________ 忘不了:________

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六节电流的热效应同步训练B卷新版

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六节电流的热效应同步训练B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广西期中) 洗衣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 A . 化学能 B . 光能 C . 机械能 D . 核能 【考点】 2. (2分) (2017高二下·邵阳会考)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电阻r=1Ω,外电路电阻R=9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I=0.3A,电流表的内阻不计.电源的电动势E应等于() A . 1V B . 2V C . 3V D . 5V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月考) 用E表示电源电动势, U表示路端电压, Ur表示内电压,R表示外电路总电阻,r表示电源内阻,I表示干路电流,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Ur=IR B . Ur=E-U C . U=E+Ir D . U= E 【考点】 4. (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在国际单位制中,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B . 电动机、电灯泡铭牌上标的功率是它们的热功率 C . 电流通过电动机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D . 电流通过白炽灯时,电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内能 【考点】 5. (2分)两电阻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正确的是() A . R1>R2 B . 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区域Ⅲ C . R1=R2 D . 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区域Ⅱ

【考点】 6. (2分)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 ,内阻Rg=30 Ω,满偏电流Ig=5 mA,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A . 串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B . 并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C . 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 . 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考点】 7. (2分) (2015高二上·温州期中)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恒定不变,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则() A . 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B . 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增大 C . 电灯L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D . 电灯L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增大 【考点】

鸿门宴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鸿门宴》(节选)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1.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同“纳”,使进入 B. 沛公起如厕到,往 C. 道芷阳间行小径 D.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今日之事何如欲诛有功之人 B.与之同命则与一生彘肩 C. 樊哙侧其盾以撞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 劳苦而功高如此拔剑切而啖之 1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答案】11. C 12. A 13. 1)现在人家就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还辞谢什么呢 (2)我死都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反抗他。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道芷阳间行”中“间”如解释为“小径,小路”,不符合语法要求,从句中来看,“行”是动词,“间”本是名词,“小路”,名词放在动词

信阳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练习C卷

信阳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同步练习C卷 一、基础练习 (共5题;共29分) 1. (4分)把上下两行字组成词语写在横线里。 急困因唱 为歌忙难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5分)我的发现。 (①吹)(②落)(③飘)(④游) Ⅰ我发现这几个字都是表示________(名称动作颜色)的词语。 Ⅱ选一选,填序号。 鱼儿________ 树叶________ 冷风________ 雪花________ 3. (5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4. (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适---________ 减弱---________ 陌生---________ 储存--________ 5. (11分)课外阅读 槐乡五月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中午,桌上就会摆出香喷喷的槐花饭。这时候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如果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摇摇晃晃地卧在花丛中。好客的槐乡孩子

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做的,可好吃了。吃成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袋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地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照样子从文中摘抄ABB式的词语。 香喷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3)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呢?() A . 孩子们可以采摘槐花换学费。 B . 槐花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好吃的槐花饭。 C . 女孩子还可以用槐花来装扮自己。

2018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流产生的热量跟通电时间、电流大小、电阻大小的定性关系.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焦耳定律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3.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应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对焦耳定律内容、公式的理解. 【教具准备】学生电源、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烧瓶、温度计、水、煤油、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5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一些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1)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2)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灯泡发热,电风扇的电动机发热. 【新课引入】 师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什么正常情况下电线不会起火?而发生短路或接入电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会引起火灾呢?要弄清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129-13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公式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电流的热效应 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订正. 师生产、生活中电热有哪些应用?哪些地方需防止电热? 生:工厂利用电热炼钢,家庭用电热烧水、做饭、取暖,如电水壶、电饭煲,电取暖器都是利用电热的设备.电线、电视机、电脑等要防止电热危害. 师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列举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用电器. 生: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如电灯、电饭煲、电取暖器等. 师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发言: 生1:可能跟通电时间有关,因为通电时间越长,电水壶中产生的热越多. 生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 生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教师点评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一)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是否有关. 1.电路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