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作业:互联网与教育平等

马原作业:互联网与教育平等

互联网与教育平等
一、讨论背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字鸿沟”
(一)从社会辨析方面看“数字鸿沟”对当代社会阶层的影响
1、结构主义分析模式——数字鸿沟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再生产过程
从参考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分析模式得出的结果——“数字鸿沟”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完成转化与社会阶层的再生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信息的所有和使用”来完成的,而这种“信息的所有和使用”的前提则是人们是否有能力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这便不可避免地与人们原有的社会的、经济的地位联系在了一起。于是,“数字鸿沟”通过原社会阶层地位(人们原有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信息阶层地位(产生信息的贫富差距),进而重塑了原阶层地位。
2、后现代主义分析模式——信息鸿沟弱化了传统的阶层化特征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人们多元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人们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与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关联不大,也就是受传统社会阶层影响较小,从而逐渐弱化传统的阶层化特征。
(二)从现实生活中看“数字鸿沟”在当代大学生人群中的体现
从《中国大学生中的三道互联网鸿沟》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人们接入互联网水平的差异”、“使用互联网技能方面的差异”和“人们在应用互联网来该表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差别”。从城乡、家庭、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存在的差异,在下文中也将分析这些差异对一个实例——“MOOCs”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数字鸿沟”是存在的,并且阶层化特征较为显著。
二、讨论实例:互联网MOOCs与教育平等
(一)现状
MOOCs的产生,原意是为了减小阶层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努力实现“教育平等”。然而从现在看来,MOOCs仍然是在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服务。也就是说,MOOCs还没有达到实现平等的初衷。
(二)从“互联网鸿沟”角度分析原因
1、城乡差异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在2012年,也就是“MOOCs元年”,我国城镇家庭电脑拥有比例高达87%,但农村家庭电脑拥有比例仅有21.4%,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在智能手机盛行之前,少了电脑这个媒介,就相当于与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无缘,更不用说了解MOOCs等新兴的教育工具了。因此,城乡差异带来的是一种工具上的差异,也是最根本的“0”与“1”之间的差异。从现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没有拥有电脑或者不具备电脑使用水平的人对新兴事物的了解存在一定的滞后。
2、受教育程度差异
《中国大学生中的三道互联网鸿沟》一文从“翻墙”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存在的差异。受教育程度较低

的人对互联网的熟悉度相对较低,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也略逊一筹。而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同人对互联网上的新兴事物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的产生根源,则是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或者更具体的来说,是互联网的掌握程度差异。对于一些没有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操作的人来说,要进入在线学习的平台进行学习的这一过程是相对比较困难的。从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互联网掌握水平较低的同学对互联网新兴事物的操作水平存在一定的落后,对新兴事物的操作也相对比较迟钝。
(三)从MOOCs课程设置角度和个人自身分析原因
1、MOOCs课程设置对不同教育程度学生的差异
从对于清华学生来讲最熟悉不过的“学堂在线”平台来看,它的大多数课程面向的对象是已经具备高中层次知识的人群,对于更低层次的人群并没有一些更加合适的课程,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断层——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具有高中层次知识的,甚至义务教育阶段都没能很好地完成。如果MOOCs的目的是为了传播知识的话,那么它的范围局限性相对太大了。即使一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也能够熟练操作进入在线课程的平台,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而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课程。
2、个人自身带来的差异
事实上,有一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他们自身对知识的渴求程度相对也比较微弱,从而导致即使有了在线教育的平台,他们也不愿意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了。即使因为一时的好奇进入了课程,这种动力也很难得以持续。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还说得过去的人,如果没有硬性的线下课程要求或者一些与学分挂钩的要求,我在学堂在线因为兴趣选修的一大部分课程最终也是半途而废。MOOCs给人带来了新鲜感,但是如果对相关知识的渴求程度达不到,这种新鲜感也会逐渐削弱,最终导致了高退课率和高挂科率。
三、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体会
除了MOOCs之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感受到互联网与教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同龄人角度比较,那些在朋友圈转发“震惊!是中国人就转发!”等文章的不少都是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而也有一大批“反科”“反智”的人是没有达到义务教育水平程度的人。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是也在努力地求知,最终成为了通过MOOCs或者其它教育途径获益最大的人。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和对知识的渴望形成了正反馈,低教育程度导致了低知识渴求,使得他们与高知人群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与受教育程

度密切相关,互联网在这个正反馈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阶层性”。然而对于那些虽然没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是也在努力地求知的人,他们正是通过MOOCs或者其它教育途径获益最大的人,也是实现MOOCs实现教育平等初衷的良好范例。他们的这个过程正在体现互联网逐渐弱化传统的阶层化特征。虽说MOOCs从总体上来看,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帮助不大,教育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但这并不能否认有一些积极的个体跃出桎梏,从中受益的事实。相信今后随着城乡计算机掌握水平差异逐渐被减小,MOOCs继续的完善,也可能会有更多的通过互联网传播教育的途径被发明出来,为教育平等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可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