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长为9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内容必修二1--13课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

A.铁犁牛耕已经被推广长江流域

B.铁农具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D.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2.孟子曾描绘:“五亩之田,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反映了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D.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北宋虽都开封,但每年都要从南方运输数百万石粮食和大批布帛等物资前来,以供皇室、官吏和军队之需。同时,宋辽金常年在北方的战争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流域的衰落。这表明

A.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B.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

D.北宋时期漕运发达

4.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宋代租佃关系则日益普遍化;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直接导致

A.封建经济严重衰退B.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C.工商业市镇的繁荣D.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5.就“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发展历史”这一主题,某班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形成了以下四组认识,其中哪一组认识将得到大家的赞同

A.商朝晚期中国已有铁农器

B.西汉时期出现水力鼓风工具

C.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

D.西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代

6.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空地、农田、民居划分为方形之坊,市场被局限在特定的数坊之内;唐代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的情况;宋代出现“坊巷桥门及隐蔽之处,具有铺席买卖”。城市布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A.农业、手工业的繁荣

B.城市商业的发展

C.政府经济政策的改变

D.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

7.禁榷制度在汉武帝时全面推行,从东汉到唐前期处于消歇状态,到宋代大盛。有人认为它起于霸政,并非王道。“一切通商,官务买卖”。甚至出现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这一状况表明

A.商人社会地位彻底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它是国家财政的根本保证

D.政府不再限制商人活动

8.明清对外政策上,朱元璋“固守”内地,虽有郑和下西洋的海外发展,但遭到全体臣下的反对;清代更严申海禁,后海禁虽开,但通商只限于广州一地。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

B.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

C. 统治者固步自封的思想

D.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9.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繁荣,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丝织巨镇盛泽镇、瓷都景德镇、冶金业发达的佛山,这些市镇的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

A.工商业市镇兴起

B.区域性市场网络的形成

C.抑商政策的转变

D.官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第1页(共4页)

10.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矿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七七事变后,仅以上海为例,共有146家民营企业先是迁到了武汉,后又迁到重庆。全国内迁技术工人共12182人。民族企业和技术人员内迁

A.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B.使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11.用汤因比的话来说,其中“非重要的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A.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C.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15.下面是关于198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推动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关键是年份19861992199820042010

非重要的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如此猛烈、痛苦的动乱……”下面那些现象属于“非重要的成分”国内生产总1037627194.585195.5161840.2413030.3 值(亿元)

A.近代外资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派创办军事企业

D.创办京师大学堂

12.中国社科院马勇指出:“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据此推断作者的观点是

A.西方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双重影响

B.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C. 西方经济侵略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西方资本涌入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

13.费正清认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按此速度国民收入将每11 年翻一番。”将使中国的供求关系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是指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4..有学者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其中“成功”是指

A.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科教兴国战略实行

16.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便积极的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才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下列史实不能印证此观点的

A.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各地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的建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7.17世纪中期,一位西班牙人曾抱怨说:“西班人在经过漫长而危险的长期航行之后从西印度群岛运来的一切,他们以鲜血和努力获得的一切,外国人轻易而舒适地夺走了,运回了自己的祖国。”这表明西班牙的海外事业的最终结果

A.造成了西班牙殖民地位的衰落

B.金银充斥欧洲,引起通货膨胀

C.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西班牙工业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第2页(共4页)

18.在离开卡迪兹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哪里,我发现了许多岛屿……岛上居住的男男女女,都像他们刚来到这个世上一样赤身裸体,只有少数妇女用树叶、树枝或专为自己准备的棉纱遮住部分身体。请判断这位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伽马

D.迪亚士

19.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的种植园先生产大量烟草、蔗糖、咖啡、以及其他商品。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所以他们进口各类必需品,如谷物、布匹和金属制品。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

C.世界各大洲联系的加强

D.种族灭绝政策

20.下图是曼尼克斯所著的《黑色船货:大西洋奴隶贸易史(1518--1865)》中的插图。图中所示贸易现象出现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A.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减弱

B.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都服从于欧洲对外侵掠扩张的需要

D.英国在奴隶贸易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言,它履行了必不可少的职责是

A.实现了农业机械的革新

B.完成了工业技术的积累

C.提供了大量的流动资本

D.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和粮食

22.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这说明

A.英国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

B.英国工业革命的顺利完成

C.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D.英国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23.工业革命中有人描述他的伟大贡献,这个“决定性的改进”实乃真正的革命。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学、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届的地位,不会动摇。这个伟大贡献是

A.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

B.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灯泡

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24.19世纪上半叶,西欧各国海外投资大部分在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白人的世界。到19世纪下半叶,这些海外投资多半是在亚洲和非洲的那些非白人的、相对不稳定的国家。他们宁愿在投资所在地区出现“文明的”行政管理。……如此投入剩余资本的需要也就促进了新帝国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B.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C.剩余资本加速了亚非拉国家的进步

D.工业革命加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21.1714年至1820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自耕农被大批大批地逐出家园。

这一现象使得关心社会的个别人极为恐惧。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的,但就工业革命本卷包括三道小题,共52分

II卷(非选择题)

第3页(共4页)

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材料二1850年以前,作为明清时期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江南在谷物加工、服装制作、制烛等行业的生产规模上与其城镇人口绝对数量增加的步态大体一致。榨油、酿酒、印刷等行业的成长速度较快。纺织业发展更为迅速,技术领先于世界。但江南基本没有煤铁工业,生产、生活工具用铁甚少,更遑论其余贱金属。造船和工具制造等行业都有一定发展,但在工业中占比不断下降。相应地,江南主要使用木炭和薪等燃料,以木材为主材,但人均消费量不高。在明清江南,人力一直是主要的动力来源,较大规模的作坊或手工工场不仅不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据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一1850年》

⑴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哪种经营形态,并分析其特点。(5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前影响明清江南手工业发展状况的因素。(9 分)

26.(12分)材料:西方学者把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称为“新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其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生气勃勃的经济开始以各种形式包围和改变殖民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的原料和劳动力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楚)

27.(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商业的发展遂致坊市制崩溃。一些大都市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商业街。……草市进一步发展,国家在那里设立镇这一行政单位,以进行管理。在镇的下面,还设立了市。镇市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宋代广泛出现,有的镇在人口、商业税收方面,都超过了管辖它的州军的治所城市,……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所以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的城市革命。宋代集市贸易也有发展,有专门的菜市、花市、书市等。在都市中,也出现了定期集市,形成了地区性的、全国性的、甚至还是国际性的定期商品交易会,规模庞大,商品众多,各地各国商贾云集,十分热闹。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可能是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社会变化,因为城市居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的绝的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宋代城市革命的特点。(10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世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2分)

⑶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分)

第4页(共4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