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图形与公式

微观经济学图形与公式

微观经济学图形与公式
微观经济学图形与公式

《微观经济学》图形与公式

目录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一章 均衡价格理论

一、需求及其属性 1.定义

需求是指在某个时期中,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一种商品的数量。

2.需求函数

Q d = f (P ,M ,P r ,H ,N) (1)P :价格 (2)偏好,(3)收入水平;(4)替代品的数量和价格;(5)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6)对未来的预期;

其中,商品本身的价格的改变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它因素的改变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位,称为需求的变动。需求是一个表,需求量只是表中的一组数值;需求是一条线,需求量只是线上的一个点。

3.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1)定义: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斜率较大的需求曲线对价格较迟钝,斜率较小的需求曲线对价格较敏感。

需求弹性 e d = P/P

Q/Q

?? (2)弹性计算 ①弧弹性计算 /e d /=

Q

P

ΔP ΔQ ? 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

/e d /=

21212121Q Q P P ΔP ΔQ 2P P P 2Q Q Q ++?=?

?

?

??+??

?? ??+?

③点弹性

/e d/ = Q P

P Q

lim 0p ???→? = Q

P dP dQ ?

(3)弹性的类型

①高弹性 e d > 1 ②低弹性 e d < 1 ③单位弹性 e d = 1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可以增加收益;相反提价则会损失收益;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上升,可以增加收益,相反降价则会损失收益。 (5)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A 替代品的数量和密切程度 B 花费在某种商品中的收入比例 C 选择商品时间的长短 D 商品用途多少 E 生活必需品

需求收入弹性:反映了某一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点弹性:E I = Q % / I % =( d Q /d I)/( I / Q)

弧弹性:E I = Q % / I % =( Q 2- Q 1/ I 2- I 1)/(I 2 + I 1 / Q 2+ Q 1)E I <0 低劣品;E I >0 正常品;01,奢侈品

–例如:假定家庭收入为20000元时用于食品支出量为5200元;家庭收入增至30000元时,食品支出上 升至6760元。求出食品的收入弹性:DQ % / DI % =( d Q /d I)( I / Q) –= (1560/5980)/(10,000/25,000) =

需求交叉弹性;表示两种不同的商品之间,当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因此而发生变化的敏感程度。 替代品具有正值的交叉弹性: 牛肉与羊肉

互补品具有负值的交叉弹性: 汽车与汽油

当交叉弹性为零时,两种商品为不相关品 牛肉与汽车

二、供给及其属性

1.定义

是指在某个时期中,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卖出的商品数量。

2.供给函数

Q s = f (P ,C ,Pr ,T ,N ) (1)P :价格

本商品的价格的改变表现为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称为供给量的改变;在本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任何其它供给决定因素发生变化,整个供给曲线就会移位。

(2)C :成本

构成成本的要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变化;组织变化;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总之,成本增加,供给曲线向左移位;成本减少,供给曲线向右移位。 (3)P r :相关商品价格

替代品:Q s ’< 0 供给的替代品的盈利性增加,本商品的供给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互补品:Q s ’> 0 联合供给产品的盈利性增加,本商品的供给增加,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4)N :价格预期

如果行情看涨,厂商就减少现在的供给。Q s ’< 0

3.供给弹性

例1-2-3-1: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 = 2400 – 400P 求:P = 5,P = 4 时的点弹性

P 0

S Q s

解:Q d ’=

dP

dQ d = 400

P = 5 时 Q = 400 e d =

Q

P dP

dQ ?

= 4005400? = 5

P = 4 时 Q = 800 e d =

Q

P dP

dQ ?

= 8004

400? = 2

三、均衡价格及其属性 1.均衡价格的形成

P1: Qs > Qd ,P 下降 P2: Qs < Qd ,P 上升 P*: Qs = Qd ,均衡价格

2.均衡价格定义

某种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水平 例1-3-2-1:

已知 Qd = 50 – 5P ;Qs = -10 + 5P 求:均衡价格 P*,Q* 解:∵ Qd = Qs

∴ 50 – 5P = -10 + 5P ∴ P = 6 ∴ Qs = 20

∴ P* = 6,Q* = 20

P

S

Q

Q d2

P 2 P* P 1

Q s1

Q* Q s2

Q d1

d

3.均衡价格的变动问题

(1)需求变动: 引起均衡价格、数量同向变动

(2)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四、均衡价格的实例 1.城市商品房

0 P

S

Q

P 0 P 1 Q 1 Q 0 d d ’

P

S ’ Q

P 1 P 0 Q 1 Q 0 d S 0

P

Q

S ’

d

S

d ’

2.家电

3.价格管制与制衡价格

(1)最高限价

它是指政府为了防止防止过分上涨而规定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情况。

此时,需求大于供给,出现供不应求的缺口。这时候通常会出现人们排队抢购因限制价格而供不应求的商品。政府通常会采用凭证定量供应的办法;企业可以决定哪些顾客购买;黑市交易; (2)最低限价

政府为支持某行业的生产所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此时,供给大于需求,就会存在过剩。有关的例子包括民航委员会制定的航空法规,最低工资法规及各种农业政策(不少国家的政府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对本国的农产品采取支持价格,以扶植本国的农业生产)

4.供求弹性对市场均衡价格的影响

(1)谷贱伤农(农产品:弹性小)

P

Q

d

S ’

S

d ’ ●

P

Q

d

S Q 1

Q 0

P 0 S ’

P 1

(2)药品价格管制(弹性≈0)

(3)商品税赋

T1:生产者增加的税T2:消费者承担

当e d > e s时

T1 >> T2

当e d < e s时

T1 << T2

P

Q

S’

P1

S

P0

d

P

Q

d

S

Q1

Q0

P1

S’P0

T2

T1

第二章消费者理论(效用理论)

一、效用及其属性

1.效用

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基数效用论

(2)序数效用论

2.属性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每一个增加的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将不断减少

①总效用(TU):一定数量的商品使消费者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②边际效用(MU):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使总效用增加的数量

例如:

0 ·

·

·

·

·

··

·TU

MU

TU(MU)

TU ’> 0

TU ”< 0 (变化率是减少的)

U ’(总量的变化) U ”(增量的变化)

U ’> 0 U ”> 0 U ’> 0 U ”< 0

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愿意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将不断减少

(1)无差异曲线(等效用曲线)

能够使消费者获得同样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的轨迹 例如:

假设下列任何一个组合的总效用相同

0 U 0 U

B

A

Y(梨)

Y1

Y2

上图中曲线AB 即为无差异曲线 它需要满足下列假定: ①无差异曲线总是凸向原点

②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③两条无差异曲线在同一个坐标内不允许相交 (2)边际替代率(MRS )RCS

在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一商品的消费与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之间的比率 MRS =

X

Y

?? (考察它的绝对量)

如图所示,MRS 即为总效用曲线的斜率

二、消费者均衡与消费者的行为规范 1.消费者均衡的定义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和品种的商品时总效用最大,从而不再改变消费结构的状态

2.每元边际效用均等规律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每单位货币所购买的商品具有相同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才能获得总效用的最大化 例如:

商品1:效用 = 10 单位 价格 = 5 元 则: 每元效用 = 10/5 = 2

0 B

A △Y △X

商品2:效用 = 50 单位 价格 = 50 元 则: 每元效用 = 50/50 = 1

假定消费者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理性消费) 那么 如果:11P MU > 22

P MU ,则增加商品1的消费 如果:11P MU < 2

2

P MU ,则增加商品2的消费 如果:11P MU = 2

2

P MU ,总效用最大化

11P MU = 22P MU = …… = n

P MUn = λ 即

i

i

P MU =λ(i = 1, 2, 3, …… n ) 3.消费者均衡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购买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切点上的商品组合,消费者才能获得总效用的最大化

(1)预算线: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能购买到最大数量的商品组合轨迹 M = P 1X 1 + P 2X 2

(2)消费者均衡 X 0Y 0的组合是现有消费水平下效用最大的

预算线的斜率 = 无差异曲线斜率 时效用最大

1

X 2 12122X P P P M -=X (预算线)

0 无差异曲线 X 0 Y 0 Y X

21P P = X

Y ?? (每元效用理论等值) 即:预算线的斜率 = 边际替代率

第三章 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

(1)一般表达式 Q = f (x 1, x 2, …… x n ) x 为生产要素

(2)简化形式: Q = f (L ,K ) (3)具体类型

①短期生产函数 Q = f (L ,K )= f (L ,K )= f (L ) ②长期生产函数 Q = f (L ,K )

③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 生产函数) Q = AL α

K

β

A :技术系数

α:劳动的产生系数 β:资本的产出系数 一般来说,α+β=1

2.短期生产函数 Q = f (L )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报酬)

在技术水平和其它生产要素抽入不变的条件下,持续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使总产量增加,但超过一定临界点以后,总产量的增量会不断减少,直至出现负增长 (2)对生产函数数量规律的具体考察

①总产量:TP = Q = f (L ,K )= f (L ,K )= f (L ) 即在K 不变的情况下

劳动(L ) 资本(K )

土地 (企业家才干)

基本生产要素包括:

Q

②边际产量:MP = 斜率

在TP 达到拐点时MP 最大,当TP 达到最高点时,MP = 0 ③平均产量:AP =

L TP = L

Q

AP 的最高点是AP 与MP 的交点 例3-1-2-1:

已知生产函数 Q = 21L + 9L 2 – L 3 求:AP ,MP 解:AP =

L

Q

= 21 + 9L – L 2 MP = L Q lim 0L ??→? = dL

dQ

= TP ’= 21 + 18L – 3L 2

(3)短期生产的均衡

①B 点以前,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总产量持续增加,因此,追加劳动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对厂商总是有利的

Q

Q

②C 点以后,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总产量持续减少,因此,减少劳动投入,缩小生产规模对厂商总是有利的

③理性的厂商将把生产规模和劳动投入维持在B 、C 之间,这一区间即为短期生产的均衡区域

例3-1-2-2: 生产函数如上例

求:该厂商短期生产的A 、B 、C 点及短期生产的均衡区域并作简图加以说明 解:

A 点:

MP ’= 18 – 6L = 0 L = 3 B 点:

AP ’= 9 – 2L = 0 L = AP max = C 点:

Q ’= 21 + 9 × 2L – 3L 2 = 21 + 18L – 3L 2 = 0 L = 7

Q max = 245

3.长期生产函数

Q = f (L ,K ) (1)等产量曲线:

在总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劳动与资本不同组合的轨迹

(2)边际技术替代率MRT

在总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劳动与资本互相替代的比率 (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总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持续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所能替代的另一生产要素的量交不断减少

它有两个假定:①边际产量递减 ②L 和K 相互完全替代 (4)长期生产的均衡 ①等成本线

在总成本等生产要素既定的前提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组合的轨迹 TC (总成本)= P L L + P K K

B A 0

L K

L 2 K 2

K 1

L 1

即:K =

L P P P TC K

L

K P L :劳动力上的价格 P K :资本上的价格

与预算线类似

②生产者均衡

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是L ,K 组合为最大产量点(在给定资源的前提下) 斜率相等

第四章 成本理论

1.成本的分类

(1)机会成本和生产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要素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时,所放弃的在其它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益 (2)隐含成本和显明成本

隐含成本:企业自己拥有并自己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3)社会成本和个别成本

社会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由社会其它成员承担的成本损失

0 L

K 0 无差异曲线

L* K*

K

L

(4)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短、长期判断标准:能否改变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 (5)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如:前期研发费用、厂房、设备、机器、广告费等 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如:燃料、原材料等

2.短期成本及其性质

(1)短期成本的分析指标

①总成本(TC )= 固定成本(FC )+ 可变成本(VC ) ②平均成本(AC )=

AV C AFC Q

AC

Q FC Q AC FC Q TC +=+=+= ③平均固定成本(AFC )=

Q FC

④平均可变成本(AVC )=

Q

AC

⑤边际成本(MC )每增加一个产量使得总成本增加的部分

3.短期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1)固定成本曲线

(2)可变成本曲线

假设: 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先以递减的方式增长,然后以递增的方式增长

(3)总成本曲线

C

0 Q

FC

位置由固守成本决定,形状由可变成本决定,即由可变成本曲线向上平移到固定成本的位置。

(4)平均固定成本曲线 随产量增加持续下降

(5)边际成本曲线(MC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 )、平均成本曲线(AC )

①它们都是一条“U ”字型的先降后升的曲线,到达最低点的顺序先后为MC ,AVC ,AC ②MC 与AVC ,AC 相交于它们的最低点 ③MC 的最低点是TC 与VC 曲线的拐点

C 0

Q TC FC

C

Q

AFC

2021年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 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以线性函数为例,如右图1) (1)供给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弧弹性: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3)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三章 效用论 (1)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2)消费者均衡条件 (3)消费者剩余 P Q s γδ+-=() P f Q d =P Q d βα-=() P f Q =s y y x x xy P P Q Q e ??=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5)预算线( budget line ) (6)均衡的条件 第四章 生产论 (1)短期生产函数:(以劳动可变为例) K 不变,L可变,则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K L f Q ,=L ,K 均可变,可互相替代 (4)等产量线: (5)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 (6)等成本线 (7)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2、给定产量的成本最小化 3、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组合 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 根据上两式,可得: (8)特例—柯布-道格拉斯(C-D )生产函数 规模报酬递增 1>+βα 规模报酬不变 1=+βα 规模报酬递减 1<+βα ()K L f Q ,=r w MP MP MRTS K L == r w MP MP MRTS K L == β αK AL Q =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完整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 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P D 1 E 4 D 2 P 1 P 2 E 1 E 2 E 3 S 1 S 2

4。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 5。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见下页说明。

6。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 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Q P dP dQ ?=OB AB AB CB ? =OB CB 7。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 8。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a ) P O Q S C A B e s <1 (b ) P O Q S C A B e s =1 (c ) P O Q S (C )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总结MU 与TU 的关系: 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 当MU =0是。TU 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3.3)式中。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Indifference Curve ) 图2-20 最高限价 S D P e O Q 1 P Q Q 图2 -21 最低限价 S D P e Q 1 O P Q 2 Q 2

高级微观经济学题库2016

一、名词解释: 1.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2. 供给: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3. 均衡价格:使得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水平。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得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4. 效用:人们消费或拥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5.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6. 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7. 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两种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为常数的情况下,每一收入水平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 8. 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为常数的情况下,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也就是当某一种物品的价格改变时的消费组合。 9. 吉芬商品:以经济学家吉芬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特殊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市场对它的需求量增加,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10. 生产函数:在特定时间围和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一定的生产要素数量组合与其他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1. 边际产量:在技术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12.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13.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指在要素价格不变,在存在两种以上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中(即长期中),生产者在其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其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所需要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数量组合。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RTSLK=w/r(使用L和K这两种生产要素时的情况)。 14.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简称厂商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厂商是市场既定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它表示: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市场对该厂商的商品的需求量是无限的。 15. 不完全竞争市场:指这样一些市场:因为至少有一个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并因此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或供给)曲线。包括各种不完全因素,诸如垄断竞争等。 16.古诺模型: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诺模型又称为双头垄断理论。

微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微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作者:————————————————————————————————日期:

微观经济学公式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 1.需求函数 (1)需求的数学表达式 D=f (a ,b ,c ,d ,n ) a , b , c , d ,…n 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2)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 = f (P ) P 为商品的价格;Qd 为商品的需求量。 (3)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式为: Qd = α-β(P ) 其中α、β为常数,α为截距,β为斜率倒数。 2.供给函数 (1)供给的数学表达式: S=f (a ,b ,c ,d ,n ) a , b , c , d ,…n 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2)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 Q s = -δ + γ(P ) 3.经济模型 以供求为例:抽象出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用数学表达式概括其关系: Qd = α-β(P ) QS = -δ + γ(P ) 一般地,模型方程数目应与所包含的未知数数目相等,满足有解的要求。 Qd=QS P=P 4.弹性 (1)弹性系数:表示弹性的大小。 因变量变动的比率 = ————————— 自变量变动的比率 (2)价格弹性系数(Ed )如果是负的,一般取正值,以便于比较 (3)需求价格弧弹性 (4)需求价格点弹性 P Q Q Q × ? ?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1.需求弹性①弧弹性计算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③点弹性 2.需求收入弹性: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4.短期成本 ①总成本(TC)= 固定成本(TFC)+ 可变成本(TVC) ②平均成本(AC)= TC/Q ③平均固定成本(AFC)= TFC/Q ④平均可变成本(AVC)= TVC/Q ⑤边际成本(MC)=d TC /d Q= d TVC /d Q 6均衡条件Qd = Qs 7边际替代率MRS = 8总效用最大化= = …… = = λ 预算线:I = P1Q1+ P2Q2消费者均衡时MUx/Px=MUy/Py 9.边际产量:MP = d TP/d L平均产量:AP = 三阶段生产函数第一阶段【0,MP=AP】【MP=AP.MP=0】【MP=0,无穷大) 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 MP /w L= MP K/r,wL+ rK=C捷径L=K=Q L 11.平均收益AR = = P边际收益MR ==d TR /d Q 1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 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满足一阶导数为0 ,即MR=0 14厂商的停产点:P =AVC的最低点求出AVC,再一阶导等于0 二阶小于0即可 15.垄断厂商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 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 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2,厂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最大利润原则为:MC=MR1=MR2(Q=Q1+Q2) 列出方程组,解Q1Q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1P2两个市场的收入分别为:TR1= P1Q1

TR2= P2Q2总利润=TR1+TR2-TC TC是关于Q1Q2的函数 第一章引论 1.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社会科学。 2.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3.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 5. 1、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 2、动态分析: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 6. 1、实证经济学: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2、规经济学: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单个消费者 2.单个生产者 3.单个市场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收入、价格、替代品等)。 需求函数Qd: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 4.特征: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5.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1)收入效应: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 (2)替代效应:价格下降,消费者减少购买其它替代品转为购买该商品。 7.替代品: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的商品。 互补品: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 8.正常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低档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9.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替代效应、收入效应2、消费者的偏好(taste)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income) 4、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正常品、低档品) 5、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expectation) 10.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2)需求的变化:是除价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曲线的整体位移。 11.供给的概念: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的数量。 12.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

微观经济学图形与公式

《微观经济学》 图形与公式 目录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一章均衡价格理论 一、需求及其属性 1.定义 需求是指在某个时期中,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一种商品的数量。

2.需求函数 Q d = f (P ,M ,P r ,H ,N) (1)P :价格 (2)偏好,(3)收入水平;(4)替代品的数量和价格;(5)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6)对未来的预期; 其中,商品本身的价格的改变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它因素的改变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位,称为需求的变动。需求是一个表,需求量只是表中的一组数值;需求是一条线,需求量只是线上的一个点。 3.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1)定义: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斜率较大的需求曲线对价格较迟钝,斜率较小的需求曲线对价格较敏感。 需求弹性 e d = P/P Q/Q ?? (2)弹性计算 ①弧弹性计算 /e d /= Q P ΔP ΔQ ? 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 /e d /= 21212121Q Q P P ΔP ΔQ 2P P P 2Q Q Q ++?=? ? ? ??+?? ?? ??+? ③点弹性 /e d/ = Q P P Q lim 0p ???→? = Q P dP dQ ? (3)弹性的类型 ①高弹性 e d > 1 ②低弹性 e d < 1 ③单位弹性 e d = 1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可以增加收益;相反提价则会损失收益;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上升,可以增加收益,相反降价则会损失收益。 (5)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A 替代品的数量和密切程度

高级微观经济学1-3章框架

第1-3章:消费者理论 一、形式化表述分析消费者偏好的性质 (完备性,传递性,连续性,严格单调性,严格凸性等等) *二、效用函数存在性证明。 请参考教材 三、表述显示性偏好弱公理及显示性偏好强公理,并用于分析下面问题。 考察一个对物品1和物品2有需求的消费者,当物品价格为p1(2, 4)时,其需求为x1(1,2)。当价格为p2(6,3)时,其需求为x2(2,1),该消费者是否满足显示性偏好弱公理。 如果x2(1.4, 1)时,该消费者是否满足显示性偏好弱公理。 解答:p1x1 2*1 4*2 10 p1x2 2*2 4* 1 8消费束1偏好于消费束2 p2x16* 1 3*2 12 p2x26* 2 3*1 15消费束2偏好于消费束1 违反了显示性偏好弱公理。 如果x2(1.4,1)时: p1x12* 1 4* 2 10 p1x22* 1.4 4* 1 6.8 消费束1 偏好于消费束2 p2x16* 1 3* 2 12 p2x26*1.4 3* 1 11.4消费束1在价格2的情况下买 不起。符合显示性偏好弱公理。 四、效用函数u(x1,x2) x1,求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解答:maxu(X1,X2) X1 s.t.P1X1 P2X2 w 从效用函数u(x「X2) X1 可知商 品2对消费者没效用,因此最大化效用的结果是所有的收入都用于购买商品1, 对商品2的需求为0,X2 0,X1 — P1

或者由max u(x1,x2) x1 s.t. p1x1p2x2 w,可得到 max u(x1 ,x2) max —P2X2—,此时x2 0, X t —(源于消费束的非负限制 ) P i P i P i 实际上,这是一个边角解, 1 五、设效用函数U(x i, x2)(x i x2 ),其中0 1;这就是常(或不变)替代弹性(CES)效用函数。求: (1)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2)间接效用函数; (3)验证间接效用函数关于价格与收入是零次齐次的; (4)验证间接效用函数关于收入y是递增的,关于价格p是递减的; (5)验证罗伊恒等式; (6)求希克斯需求函数; (7)求支出函数; (8)从它对应的间接效用函数推导出支出函数,及从支出函数推导出间接效用函数。 (9)验证h i(p,u) X i(p,e(p,u))(对偶定理) (1)求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列出拉格朗日函数: 2 / 11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 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总结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1.需求弹性 ①弧弹性计算 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 ③点弹性 A A A A dA Q P dP dQ e -= 2.需求收入弹性:%%M Q Q E M M ?=?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4.短期成本 ①总成本(TC )= 固定成本(TFC )+ 可变成本(TVC ) ②平均成本(AC )= TC/Q ③平均固定成本(AFC )= TFC/Q ④平均可变成本(A VC )= TVC/Q ⑤边际成本(MC ) =d TC /d Q= d TVC /d Q 6均衡条件Qd = Qs 7边际替代率 MRS = X Y ?? 8总效用最大化 11 P MU = 22P MU = …… = n P MUn = λ 预算线:I = P 1Q 1 + P 2Q 2 消费者均衡时

MUx/Px=MUy/Py 9.边际产量:MP = d TP/d L 平均产量:AP = L TP 三阶段生产函数 第一阶段 【0,MP=AP 】 【MP=AP.MP=0】【MP=0,无穷大) 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 ;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 MP L /w L = MP K /r , wL+ rK=C 捷径 L=K=Q 11.平均收益AR = Q Q P Q T R ?= = P 边际收 益MR =Q T R ?? =d TR /d Q 1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 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 ,满足一阶导数为0 ,即MR=0 14厂商的停产点:P =AVC 的最低点 求出AVC ,再一阶导等于0 二阶小于0即可 15.垄断厂商 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 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 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画图分析)

总效应与边际效应的关系 消费者均衡 生产曲线

TP L MP L AP L A I II III O L MP L AP L TP L C B 特点:先曾后减的倒U 型曲线 关系:(1)TPL 和APL ①MPL=dTPL/dL ,知MPL 在数值上等于曲线TPL 上对应点的斜率②若A 点前MPL 单调递增,A 点后MPL 单调递减,A 点对应MPL 的最高点③若C 为曲线的最高点,则C 点之前MPL>0,TPL 增加;C 点后MPL<0,TPL 减少;C 点处MPL=0,对应TPL 最高点(2)TPL 与APL ①APL=TPL/L ,知APL 在数值上等于TPL 上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②若B 点为TPL 上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高点,则B 点前APL 增加;B 点后APL 减少,B 点对应着APL 最高点(3)APL 和MPL 当MPL>APL 时,APL 增加;当MPLAPL ,APL 增加TPL 增加,说明此时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相比较少,还远没有达到最佳搭配比例,因此理性消费者会增加对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将生产推进到第II 阶段2.第III 阶段APL

范里安《高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章完整版

高级微观复习第一章: P12—22:给出生产函数可求出技术替代率、替代弹性、规模报酬等(结合书上P13 P15和P19例题看+P21CES生产函数) 1、技术替代率TRS y =心宀),假设维持产量水平不变,我们想增加要素1的投入量减少要素2的投入量。这就是这两种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是衡量等产量线的斜率。 二维情况下:TR$X1,X2)上MRX1,X2) x i MP(X1,X2) N维情况下,TRS(X,X2):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下的技术替代率: 2、替代弹性 替代弹性衡量等产量线的曲率。更具体地说,替代弹性衡量在产量维持不变的情形下,要素投入比率的变动百分比除以TRS变动百分比。 c/ 1 n civ A 根据公式推导,连锁法则( tf(x) (其中t>1 ),则该技术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4、CES 函数的相关概念 CES 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质。 (1)线性生产函数(P =1)。将p =1代入CES 生产函数可得y=x i +X 2, (3)电昂惕夫生产惭数(Q = — 第二章 利润最大化问题:求解要素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参考 P32柯布道格拉斯 技术的例子) 基本原理:一驱 对于每个价格向量(p,w),通常会存在要素的最优选择X*。要素最优选择是价 格向量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企业的要素需求函数。我们将该函数记为x(p,w) P 是产品的价格,W 是要素的价格。函数y(p,w)=f(x(p,w)) 称为企业的供给函 数。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简化:就是对生产函数求导,然后,要素需求函数 X=。。。。Y=f(X)=。。。 利润函数: 第三章 霍特林引理(P46) 第四章 成本最小化问题:求条件需求函数、成本函数等(参考 P57-58:柯布道格拉斯 和CES 成本函数,后面的例子也可以看看) 1、 成本函数 d In x, IX i 】| dl^TRS 1-P' TRS n =-^-

(最新整理)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完整)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的全部内容。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 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2 121121221122 1121212.2 / )(2/ )(/)(/)(//e 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P P P Q Q Q P P Q Q d ++--=+-+-=--=??=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Q P dP dQ P dP Q dQ d e ?-=-=/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以线性函数为例,如右图1) AF FO AC CB OG GB OG CG CG GB Q P dP dQ e d ===?=?- = (1)供给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P Q s γδ+-=() P f Q d = P Q d βα-=()P f Q =s y x x y x x y y e ? ??=??=/y x dx dy x dx y dy e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Q P dP dQ P dP Q dQ s e ?==/2/ )(2 112Q Q Q Q Q Q +-?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 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知识结构图 均衡含义 需求函数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和需求法则共同作用 供给曲线供给函数决定 供给曲线和供给法则均衡价格 变动 一般含义含义 弹性弧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 弹性概念的扩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易腐商品的售卖 价格放开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限价: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谷贱伤农”

第三章效用论 知识结构图 效用论概述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概述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关于偏好的假定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价格消费曲线 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 预算线的含义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预算线 预算线的变动收入消费曲线 含义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从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 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第四章生产论 知识结构图 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几种具体形式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内容;(2)成因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等产量曲线(1)含义;(2)形状及特征长期生产函数含义,表达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成因 含义,方程 等成本线 特征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生产者最优要素投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入组合均衡条件 等斜线、扩展线的含义 规模报酬(1)含义;(2)类型;(3)规律

微观经济学公式汇总

微观经济学公式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 1.需求函数 (1)需求的数学表达式 D=f (a ,b ,c ,d ,n ) a , b , c , d ,…n 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2)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 = f (P ) P 为商品的价格;Qd 为商品的需求量。 (3)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式为: Qd = α-β(P ) 其中α、β为常数,α为截距,β为斜率倒数。 2.供给函数 (1)供给的数学表达式: S=f (a ,b ,c ,d ,n ) a , b , c , d ,…n 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2)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 Q s = -δ + γ(P ) 3.经济模型 以供求为例:抽象出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用数学表达式概括其关系: Qd = α-β(P ) QS = -δ + γ(P ) 一般地,模型方程数目应与所包含的未知数数目相等,满足有解的要求。 Qd=QS P=P 4.弹性 (1)弹性系数:表示弹性的大小。 因变量变动的比率 = ————————— 自变量变动的比率 (2)价格弹性系数(Ed )如果是负的,一般取正值,以便于比较 (3)需求价格弧弹性 (4)需求价格点弹性 Q P P Q P P Q Q × ? ? - = ? ? - Ed

dQ/dP 是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的倒数。 (5)总收益(Total revenue ) 收益TR = P * Q =价格×销售量 5.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6.需求的交叉弹性 7.需求的收入弹性 收入变动百分比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需求收入弹性

高级微观经济学习题 参考

高级微观经济学习题参考 (需求理论、企业理论、不确定选择分析部分) I.Problems from MWG (马斯-克莱尔等《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Chapter 1: 1.D.5 Chapter 2: 2.E.5, 2.E.8, 2.F.3, 2.F.5, Exercise 2.F.7 in the main text (prove Proposition2.F.3), 2.F.16 and 2.F17. Chapter 3: 3.C.6, 3.D.5, 3.G.4, 3.G.5, 3.G.14 If you have not had enough by this point, 3.I.7 is also worth looking at, and has many similarities to Problem 3 above. Chapter 6: 6.B.4, 6.C.9, 6.C.16, 6.C.19, 6.E.3 Depending on how detailed an answer you gave to the verbal question, you may still have energies remaining for 6.F.2, which is also worth looking at. II.Problem : Verbal Question .Verbal Questions.are very much unlike MWG problems, or standard problems in general. The idea is that they should be closer to applied microeconomic research, in that you are asked to come up with a formal model of some interesting phenomenon and derive analytically some meaningful implications. As a result, they tend to be quite open-ended: the question is formulated in a way that should guide the answer, but only up to a point. Specifically, there is no unique correct answer: there are always some things that a good answer should include-- not to mention several mistakes a good answer should not include-- but there tends to be no limit for improvement. It is only a slight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the perfect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would be a publishable paper, or at least the kernel of one. This is even more true of the Verbal Questions you will get in your exams. Verbal Question1: (a) What is the effect of an increase in housing prices on homeowners’ utility? (b) What is th e effect of a decrease in housing prices on homeowners’ utility? (c) What are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housing prices on renters’ utility? Hint—to answer these (1) you need to write down a formal model and come up with a formal expression for the change in utility, (2) you do not need any tools that we have not discussed in class (i.e. no dynamics, etc.). (d) If you were going to write down a dynamic model (think two periods), what would b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would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housing p rices on homeowners’ utility levels?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公式汇总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弹性得概念:(国务院不喜欢弹性,所以一般不会出题) 需求得价格弹性(P rice elast icit y o f dema nd ): ⑴点弹性: e x,p = 其中:为需求量在价格为P 时得变动率 当ex ,p=0时,需求完全弹性; 当0<e x,p <1时,需求缺乏弹性; 当e x,p =1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当 1<e x,p<∞时,需求富有弹性; 当 e x,p=∞时,需求完全弹性 ⑵弧弹性: e x ,p = ⑶需求得收入弹性: e m <1:必需品;e m〉1:奢侈品;e m <0:低档品. 二、需求函数: ——消费者需求曲线 线性函数:Q(d)=-aP+b 其中a>0 三、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得推导: 1、 效用λ=…… 2、 收入就是确定得m :收入约束线 3、 等效用下得两种商品得相互替代--商品得边际替代率:RCS 1,2=R CS2,1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RCS 1,2= 4、 消费者决策均衡时得条件(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得切点E ⑴公式表示 : 1、 : ⑴ y =f (P) ⑵

?——常见生产函数 其中:A:现有技术水平;α:劳动对产出得弹性值;β:资本对产出得弹性值 ⑶生产要素得合理投入区: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0。 即:AP L=MP L MPL=0 如图所示,第Ⅱ阶段为合理投入区。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种可变要素投入到其她一种或几种不变生产要素上) ⑷平均生产函数(投入变量以L为例): (其中y为生产函数得各种形式) ⑸生产要素价格(工资率)与商品价格得关系(仍以劳动作为可变要素):P·MPL= r L 2、长期生产函数(所有生产要素都可变): ⑴等产量曲线——比较无差异曲线 ⑵边际技术替代率: ⑶生产要素得最优组合 E 由等产量曲线得定义,每单位成本购买得生产要素所生产得边际产量都相等,则有: ?, E点得确定为: 或 例题1:厂商得生产函数为,生产要素L与K得价格分别为与,求厂商得最优生产要素组合。(2003年论述)解:根据厂商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条件:,有: , 解得即为劳动与资本最优组合 K L 等产量曲线——每单位成本购买得生产要素 所生产得边际产量都相等。 成本约束线r L L+r K K=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