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图表专题复习之生物实验

高考生物图表专题复习之生物实验

高考生物图表专题复习之生物实验
高考生物图表专题复习之生物实验

甲 乙 9题 2010届考前专题突破之生物实验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结果显示:色素含量最少的是呈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先把甲液(0.1g/mL 的NaOH 溶液)和乙液(0.01g/mL 的CuSO 4溶液)混合均匀

C.检测CO 2产生的多少可以使用重铬酸钾,看产生灰绿色的时间长短

D.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2.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 、35S 标记同一组T 2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

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 2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下列对“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实验分析或描述,不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不同条件

B.无关变量是大气压强等与实验无关的因素

C.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无关变量必须相同且适宜

4.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A .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B .酒精在“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

C .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观察叶绿体”中的作用

D .CuSO 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5.下面4项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切断小鼠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小鼠不能维持体温恒定

B .在检测某人尿液中的含糖量时,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的方法更为简便、有效、精确

C .用带有35S 和32P 的培养基培养的T 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D .在研究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实验中,可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放在相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研究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C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7.下列是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可采集猪血作为实验材料

B .用蒸馏水重复洗涤红细胞

C .血红蛋白释放后应低速短时间离心

D .洗脱液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

8.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DNA 能溶于酒精溶液,而蛋白质不溶于酒精溶液,可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

B .利用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却对DNA 没有影响的特性,可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

C .在DNA 滤液中加入一定量蛋白酶,可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

D .在溶有DNA 的2mol /L 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搅拌后取滤液进行以后实验

9.甲、乙两图为“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涉及的两个操作装置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的烧杯和图乙的试管中所用溶剂都为NaCl 溶液,但两者浓度不同

B .图乙试管经少许加热后即可观察到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明显变蓝,另一支试管中的溶液不变蓝

C .图甲操作需用玻棒迅速搅拌以使DNA 成为絮状沉淀并缠绕在玻棒上

D .图乙操作中所用的二苯胺需现配现用以达到较好的鉴定效果

10.利用0.5g/ mL 蔗糖溶液、0.3g/ mL 蔗糖溶液、一定浓度的尿素

溶液分别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10min 中三组细胞体积变化

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a 曲线为0.5g/ mL 蔗糖溶液处理组

B .a 、b 、c 三组洋葱细胞失水的方式相同

C .若将细胞转移到清水中,只有一组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若实验持续,只有一组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1.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 2。(1hm2=10000m 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 .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 2

B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

密度比实际低

C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D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1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探究“影响酶

活性的因素”,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于本实验而言,1号试管的设置是多余的

B.本实验可同时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可用双缩脲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3号的实验条件最好为37℃水浴、pH为8

13.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D

14.将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块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后的结果显示出X为蓝色,Y为棕黄色

B.W和X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C.X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D.Y和木塞夹着的叶片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15.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

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

碱性中的快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16.下列有关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说法,

错误的是

A.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

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特性

B.采用透析法使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

分离开来

C.离心沉降法通过控制离心速率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分离

D.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

17. (双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卡尔文循环是通过追踪检测14C标记的有机物,最终探明了有机物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转化成CO2中碳的途径B.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的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C.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少量的H218O

18.下列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温特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证明琼脂块本身不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B.去掉胚芽鞘尖端后胚芽鞘不再表现出向光性,可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达尔文选择金丝雀虉草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向光性现象明显

D.生长素的发现是多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9.在下列各项试验操作中加清水和蒸馏水是主要原理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A.在DNA粗提取时第一次加入蒸馏水B.在DNA粗提取时第二次加入蒸馏水

C.制备细胞膜时在红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D.在已质壁分离的细胞一侧加入清水

20.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质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21.下列有关科学实验与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B.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D.孟德尔采用从单因子到多因子等研究方法成功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22.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中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B.用NAA处理山茶花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C.山茶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D.本实验的自变量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

2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24. (

25. (

A.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B.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

C.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先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D.提取含DNA的滤液可用香蕉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研磨

26. (双选)下列有关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上多数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B.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中的两条链是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

C.种群增长“S”型曲线模型的K值是一个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D.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用于研究生态系统的功能

27.右图是探究小鼠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

的实验装置,打开夹子A,可使水检压计左右水平,关闭夹子A,用注射器

向广口瓶中注入5mL氧气,水检压计左侧液面升高,记录左右液面重新水平

时所用的时间。不正确的说法是

A.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mL氧气后要立刻关闭夹子B B.测定小鼠的呼吸速率需要在它安静的状态下进行C.小鼠在10℃时的呼吸速率小于25℃时的呼吸速率D.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排除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8.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180分别标记H20和C02中的氧的实验证明了A.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B.光合作用需要利用根系吸收的水分

C.光合作用放的氧来自水

D.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

29.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的实验装置。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浑浊程度相同

D.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

30.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鉴定的两个实验中,共同点是

A.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B.都需要使用解离液进行解离

C.提高温度都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D.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

31. (双选)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50%酒精代替丙酮作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B.制取细胞膜、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均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C.尿液中含糖量的多少,可通过检测尿糖的试纸呈现出的深浅不同的颜色来判断

D.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的种类是自变量

32.右上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D.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33.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之一,为了解南方某城市人群中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某研究小组对该城市的68000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调查能确定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B.经产前诊断筛选性别,可减少地中海贫血的发生

C.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与年龄无直接的关系D.患者经基因治疗,不会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

34.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时,应特别注意

A.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要用蒸馏水B.扦插所用的土壤要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D.选择多年生且带有多个芽体和嫩叶的枝条35.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使用试剂的量等都是自变量

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判断产生CO2的量

C.用斐林试剂模拟尿糖检测时,应该设计正常人尿液的对照实验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取样计数前应先将培养液静置

3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

右移动

B.在20min~30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

6.5mm3/min

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

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

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37.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

不正确的是

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38.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39.下表有关“DNA粗提取和鉴定”的相关操作中所选取的试剂,

不正确的是

40.下列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细胞表面杂蛋白

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

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

D.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

4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

丰富度

42.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右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

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

在25℃下经过2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

52题(2) 分析错误的是

A .若装置l 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 .若装置l 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C .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02的体积

D .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02的体积

43.右表的实验组合中,正确的是 C

4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原理和技术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提取细胞中的DNA 和蛋白质都必需用蒸馏水涨破细胞

B .研究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一定要调查患者家系的情况

C .与利用鲜酵母相比,等量酵母菌制成的凝胶珠发酵生产酒精更迅速

D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细胞为无色透明,可调节通光孔使视野暗一些

45.下列关于DNA 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取动物细胞中的DNA 和蛋白质都可以采用蒸馏水涨破细胞的方法

B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 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 的方法可去除蛋白质等杂质

C .蛋白质纯化过程中采用透析法可去除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

D .血红蛋白只能采用凝胶色谱法纯化,DNA 则可采用电泳、盐析等方法纯化

46.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萨克斯把绿叶的一半遮光,

置于光下一段时间,证明了绿叶

在光下产生淀粉需要CO 2

B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假说,并发现控制果蝇白眼的

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C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 和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了DNA 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 .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4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利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B .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动物的丰富度

C .利用显微镜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细胞需保持活体状态

D. 蔗糖溶液浓度由0.3g/mL 换成3.0g/mL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效果会更明显

49.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蒸馏水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种子切片

B .植物向光性实验中,常用玉米、小麦等单子叶植物幼苗做实验材料

C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常用的取样调查方法

D .观察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量,可以用来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 3+的催化效率

50.以下有关研究方法的运用,叙述正确的是

A. 科学家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B .萨顿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C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模型法研究DNA 的复制方式

D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51.下面是实验人员在生物实验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请分析回答:

(1)在做还原性糖鉴定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mL 双缩脲试剂A 液后,又加入2mL 双缩脲试剂B 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和分离色素的过程操作规范,但得到的色素带中上面两条颜色清晰,下面两条颜色却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可以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来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4)用葡萄糖试纸(尿糖试纸)进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中,判断“尿糖”含量高低的方法是把检测结果与________对比。

(5)在含有DNA 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一段时间后溶液并没有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2.模拟实验是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对象的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从而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请回答有关模拟实验的问题:

(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的实验中,提供的试剂有清水、10%的蔗糖溶液、30%的蔗糖溶液三种,试剂瓶上没有标签,制成的渗透装置如上图一所示,一段时间后,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则烧杯与漏斗中的液体可能分别是清水与30%的蔗糖溶液,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该模拟实验说明细胞膜是一种________膜。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桶中放入不同颜色的彩球各8个,乙桶中放入两种颜色的彩球各12个,一种彩球标记D ,另一种彩球标记d ,如上图二所示。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甲、乙两桶中小球的数量可以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统计显示,从甲、乙两桶中摸出D 与d 的比例都接近1∶1,这是模拟杂合子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统计实验结果时发现,彩球组合DD 、Dd 、dd 的比例不满足1∶

2∶1,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3.根据教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50%的酒精能洗去浮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利用新鲜菠菜叶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所得色素滤液颜色较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项)。(2)检测蛋白质时,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只能为3—4滴,而不能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实验小组以3%过氧化氢溶液和从新鲜猪肝中提取的过氧化

氢酶为实验材料,让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并测定气泡产生速率,

得到如下左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得出“曲线上顶点对应的温度为过

氧化氢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这一结论是否可靠?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上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其中的70%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

(1)利用14C标记的CO2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暗反应,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若用18O标记H218O研究动物有氧呼吸的过程,则其最终出现在__________(物质)中。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

(3)利用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唾液腺细胞的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则15N首先出现在的具膜细胞器为__________,最终含15N唾液淀粉酶以__________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出去。

(4)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扩增了4代,则a、b、c这三种DNA分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5)用32P标记的胰岛素基因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

胰岛B细胞进行检测。表格的空格中应填写的检测结果

依次是_______。(用“+”表示能检测到,用“-”表示

不能检测到)。从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胚胎干细胞

分化为胰岛B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__________就是实验变量,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研究群增长规律:

①取A、B俩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分别对A、B瓶进行定期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__________,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据表分析,瓶中酵母菌数量变化

是否符合“J”型增长?_______。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已知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为麦芽

糖,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为多肽。

为了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某同学

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中所涉及酶的化

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请分析回答:

注:“+”表示用相关试剂进行检测

(1)该实验所依据的两个颜色变化原

理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述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试管1、2还要分别加入2mL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①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会影响植物体内相关物质的变化,进而影响植食性动物的生理变化。请完成下面“探究在CO2浓度升高环境下生长的棉花,被棉铃虫取食后对棉铃虫生长发育时间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材料及用具:

开顶式大气CO2浓度控制室(可自动控制CO2浓度、温度、湿度等),棉花种子,生长状况一致的4龄期棉铃虫

幼虫10条,棉铃虫幼虫人工饲养盒10只。

说明:棉铃虫幼虫一生共蜕皮5次,卵孵化后的幼虫为1龄幼虫,第1次蜕皮后的幼虫为2龄幼虫,第2次蜕皮后的幼虫为3龄幼虫,以此类推。②人工饲养条件下的3龄以上幼虫有自相残食的习性,必须单独饲养。

实验步骤:

①将棉花种子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A、B两个开顶式CO2浓度控制室内,向A中持续通入高CO2浓度的空气,向B 中持续通入__________,一直培养到棉花植株开花现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8分)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探究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课题研究,以确定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细胞分裂指数是衡量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状况的指标之一,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多个已经培养好的洋葱鳞茎(根长约为5cm左右)作为实验材料。

第二步:在某一天的8~18点时间段内每隔1小时,取3根洋葱根尖分别

制成临时装片。

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如下:

①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

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15min。

②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

3~5min。

③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④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第三步:观察、计数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改正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中的3处错误。

(2)每次应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3个装片适宜视野中的_________,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

请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观察项目的记录和结果的统计。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最后把表格中的数据转变为如下的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9.逆境是指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如冰冻、盐渍和干旱等。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是不一样的,受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双重影响。植物对逆境的抗性强,则植物的电导率低;反之,电导率就高。电导率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测出。现在有人认为脱落酸可以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请使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脱落酸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材料用品:生长在培养瓶中状态良好且一致的黄瓜幼苗10株、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测定电导率的装置、0.25mol /L NaCl溶液、蒸馏水。

①实验步骤:第一步:将10株黄瓜幼苗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某人承包了一个鱼塘,放养了2000尾鲫鱼,在最初4个月内,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每个月鱼的数量是上一个月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研究鱼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请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2)假设该池塘最多能够容纳5万尾鲫鱼生长,则在捕捞时,应让池塘保持___________尾鲫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率。

(3)在调查鱼的神群密度时,常用的估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从群落的角度分析,遭受破坏后的池塘能重新养鱼的过程属于________

61.(8

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均分为两组并分别标记为A、B

别接种等量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近的甲、乙两种原生动物。将它们置于适宜

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培养液中枯草杆菌的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组培养液中枯草杆菌的数量最终都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_________。

(2)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单独培养甲、乙两种原生动物时,它们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曲线增长。

(3)如果将甲、乙两种动物放在同一培养液中培养,生存状况最好的是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4)当枯草杆菌最终达到数量稳定时,其种群的出生率较加入原生动物前________(高或低)。

(5)请在坐标图中绘制混合培养两动物时培养液中枯草杆菌数量变化曲线。_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混合培养时,生存状况好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而影响其正常生存。请你设计一个证明其观点正确与否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 B 4.A 5.D 6.C 7.A 8.C 9.D 10.BD 11.AC 12.C 13.D 14.AB 15.B 16.D 17.BC 18.B 19.B 20.C 21.A 22.A 23.C 24.AD 25. C 26.BD 27.C 28.C 29.C 30.B 31. BC 32.C 33.C 34.C 35.BC 36.B 37.C 38.B 39.D 40.D

41.B 42.D 43. C 44.B 45.D 46.C 47.D 48.A 49.B 50.A

51.(1)甘蔗主要含蔗糖,是非还原性的糖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生成过多的Cu(OH)2

(2)所选取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少(3)形态、数目、位置(4)标准比色卡

(5)没有(将加入二苯胺后的DNA混和物)放在沸水浴中加热(且冷却后观察)

52.(1)清水与10%的蔗糖溶液、10%的蔗糖溶液与30%的蔗糖溶液(2分)半透(答“选择透过性”不得分)(2)精子和卵细胞的数量不同(2分)形成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或概率相同)统计的数量太少桶中的小球没有充分充分摇匀(或抓取小球后没有放回原来的桶中、有选择性地抓取小球等合理答案)

53.(1)苏丹Ⅲ(Ⅳ)能溶于酒精研磨时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加入丙酮(无水乙醇)过多、未加少量的碳酸钙(2)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反应产生的紫色

(3)不可靠温度和酶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4)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杀死和保存收集的小动物54.(1)14CO2→14C3→(14CH2O)C18O2(2)用噬菌体去侵染含35S的大肠杆菌(3)内质网胞吐(外排)(4)0、1/8、7/8 (5)++-+ 基因选择性表达

55.(1)温度低温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或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2)含有色素的液泡(3)先加酸或碱若先加淀粉,试管中淀粉会被分解导致现象差异不明显

(4)①种群数量均匀混和,减少计数误差②否营养、空间等资源有限

56.(7分)(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先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最后观察试管内的颜色变化(3)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相同,防止液体体积的差异影响对颜色的观察

(4)蓝色淀粉酶被蛋白酶分解,淀粉没有被水解

57.(7分)实验步骤:①正常空气(1分)②将10条棉铃虫分别置于10个人工饲养盒中,每盒1条,编号为1~10号。1~5号喂以A中培养出的棉花叶子(或花蕾),6~10号喂以B中培养出的棉花叶子(或花蕾)。然后将棉铃虫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2分)③记录每一个饲养盒中的棉铃虫生长到下一次蜕皮所需要的时间,分别计算A组(1~5号)、B组(6~10号)的平均值(1分)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①如果A组发育时间大于B组,说明高浓度CO2环境下生长的棉花,能延长棉铃虫的发育时间

②如果A组发育时间等于B组,说明CO2浓度升高环境下生长的棉花,对棉铃虫的发育时间没有影响

③如果A组发育时间小于B组,说明CO2浓度升高环境下生长的棉花,能缩短棉铃虫的发育时间

58.(8分)(1)将“解离15min”改成“3~5min”;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3分)(2)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总数(1分)表格如下(3分):

(3)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

间为11时左右(1分)

59.①实验步骤:

第二步:向甲、乙两组黄瓜幼苗的

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

0.25mol/L NaCl溶液;

第三步:向甲组喷施适量的脱落酸

溶液,向乙组喷施等量的水;

第四步: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的电导率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如果甲、乙两组的电导率相等,则说明脱落酸不会改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

如果甲组电导率大于乙组的电导率,则说明脱落酸会降低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

如果甲组电导率小于乙组的电导率,则说明脱落酸能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

60.(1)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Nt=N0·λt(其中,Nt代表t个月后鱼的数量,t表示时间,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鱼的数量) (2)25000(3)标志重捕法不适宜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4)次生演替

61.(8分)(1)环境容纳量(2)S(2分)(3)乙相同时间内消耗的食物(枯草杆菌)多,竞争能力强(4)高(5)(在B培养液曲线之下,变化趋势相似)(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混合培养甲、乙动物

的培养液加入到新的培养液中单独培养动物甲,检测其数量的变化并与最初单独培养时的数量进行比较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归纳

(1) 在结构A 上合成物质C 的过程中,如果需要 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 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 _______________ 。 (2) C 、D 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 质中属于D 类物质的是()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在A 结构上发生的是 过程,其中以 mRNA 为模板,以 为运输 工具,将合成物质 C D 的原料运送到结构 A 上通过 (方式)连接起来。 (4)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 ,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 动的 顺 利进行。 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 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泛素 调节的蛋白质降 解。泛素是一个含有 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生物图表题具有概括 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 了等特点,是表达、概 括、拓展和深化生物 维过程,所以在高考 题的常见类型有结构 实验装置图、生产流 的类型。 学知识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考查学生思维 试卷中已成为热点和亮点题型。在高考试 模式图、生理过程示意图、坐标曲线图、 程图、定性定量表、遗传系谱图等,下面 的结果,而且考查学生的思 题和习题训练中,图(表) 二维空间图、研究方法图、 重点介绍学生在答题中易错 1?生理过程示意图 图形不仅能直观表示 生物体、某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 结构示意图或模式图), 也描述生命活动和发展进化的动态过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过程的染色体移动图、生理 代 谢过程图、激素调 节和神经调节过程图、稳态调节过程图、 个体发育过程图、生物进化 过程 图、生物与环境 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图 等。 解题方法:①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 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局部到整体 的思维方式,理解图 意。②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快速 进行知识迁移。③根据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充 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 例1.下列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 的示意图,请回答 畑商昭 A.呼吸酶 B .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之前,生物的复习要全面,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整理出来,进行查漏补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用! 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4.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种群和群落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 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归纳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生物图表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了等特点,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考查学生思维的结果,而且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在高考试卷中已成为热点和亮点题型。在高考试题和习题训练中,图(表)题的常见类型有结构模式图、生理过程示意图、坐标曲线图、二维空间图、研究方法图、实验装置图、生产流程图、定性定量表、遗传系谱图等,下面重点介绍学生在答题中易错的类型。 1.生理过程示意图 图形不仅能直观表示生物体、某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构示意图或模式图),也描述生命活动和发展进化的动态过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移动图、生理代谢过程图、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图、稳态调节过程图、个体发育过程图、生物进化过程图、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图等。 解题方法:①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理解图意。②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③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 例1.下列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 : (1)在结构A上合成物质C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质中属于D类物质的是( ) A.呼吸酶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在A结构上发生的是过程,其中以mRNA为模板,以为运输工具,将合成物质C、D的原料运送到结构A上通过(方式)连接起来。 (4)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一个含有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体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这一过程依赖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 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 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 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 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 应的部位、运输的方向等。这些都可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 4. 要注意考试大钢中提出要“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订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的要求,高考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汇编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汇编 :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壁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有一层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除去。细胞壁作用为支持和保护。 (二)细胞膜 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脂质最多,约占5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细胞质 在细胞膜以内,核膜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在细胞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2、细胞器 (1)线粒体 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被喻为动力车间。 光镜下线粒体为椭球形,电镜下观察,它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外

膜使它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这种结构使线粒体内的膜面积增加。在线粒体内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还含有少量的DNA。 (2)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中,进行的细胞器,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外面有双层膜,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由囊状的结构堆叠成的基粒,其间充满了基质。这些囊状结构被称为类囊体,其上含有叶绿素。 (3)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4)核糖体 细胞中的核糖体是颗粒状小体,它除了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之外,还有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中。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5)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活跃。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 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 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 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 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高考生物全国二卷的模式是6道选择题,4道大题和2个选修大题,试卷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2016、2017和2018三年高考生物难度都不大,侧重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注 重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的考查。也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一、从整体上看,2017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 测试生物试题部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体系有一定的诠释。生物命题将科学性作为首要 和第一性原则。试题科学、准确、规范,没有偏题、怪题。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知识和能力全覆盖,很好体现了《考试 说明》的要求。 综合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在综合能力的考查,重点 突出学科内的综合。三套试卷考查综合性的试题占较大比 重,2017年比2016年又有很大提升。如:Ⅰ卷除第5题外,其他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节之间和模块之间,进行了 知识的重组和构建,综合性试题由2016的84.44%—94、44%。Ⅱ卷提升幅度更大58.89%—94、44%。Ⅲ卷86.67%—80%。综合性试题除跨节和必修三个模块之间外,在选修模块中考

查必修模块的知识,在多年高考题特别是Ⅱ卷中体现明显, 如:2016年39题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此题选修1只占4分,考细胞呼吸等必修1的内容占11分。2017年三套试题均有体现。这也充分体现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关系:选 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 科学探究性试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也体现了学科核 心素养的落地。 创新性和理性思维的题也有较多体现:体现在试题的呈 现方式,是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 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 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 所表现出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对核心素养的很好的 诠释。开放性:开放性的试题有进一步的增加。特别是Ⅰ卷 的29题,Ⅲ卷的29、32题,II套的38题,选修模块在开放性上有较大变化,值得关注。三套试题都在关注生物学科 的本质,考查考生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思维,以及 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这对于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 术”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质疑,对于今后高中生物的教与 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已经释放出明 确信号,发挥高考的立德树人作用和人才选拔功能,想靠刷 题换取高分会越越难,越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学校越会适应大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1、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条件,某学生设计了 3个实验装置(A. B 、C )置于光下,如图所示,请回 答: (1) 若将A 与B 、B 与C 、A 与C 分别比较,不能确切得出种子萌 发所需条件的对照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 若要证明种子萌发的过程不需要光,该如何设计实验? <3)装置B 中种子的干重_星期后将 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小麦的萌发过程中,麦芽中淀粉酶的活性大大加强,促进淀粉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供幼苗生长时 所需:利用淀粉对I2-KI 的蓝色反应,可检测淀粉的水解逮度。请根据提供的实騷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 步曝.轻证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并回答问题: (1) 实验材料和用具:未萌发的小麦种子、干麦芽、KI- 4溶液.0?1%淀粉溶液、试管、试管架、 烧杯.量简(10mL ). 漏斗与滤纸.恒溫水浴.玻璃棒等。 (2) 步曝: ① 取3支试管,编上号,向1号试管加入2nd 麦芽的酶提取液,向另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o ② 向各管各加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问题:①若想知道高渥对酶的作用,可怎样做?②若反应速度过快,可如何处理? 3、下图是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将该装置放在37t 的条件下,培养24h 以 后,用碘液冲洗琼脂块圆点处。各琼脂块的处 理方法和实验结果见下表。根据表和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圆点A 的颜鱼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 ° 2)圓点B 的颜色变化与A —样,你对这种实 验结果的合 理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圆点C 的顔色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点 D 的顔鱼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制备好的实验装置需放在37X?的条件下培养。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果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中心0处,滴加新鲜的酒精酵母浸制液(含与荒糟分解有关的酶),实 卷结果可能是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做出这种预测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图表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以同一双子叶植物的叶为材料,用打孔器制成叶圓片并放入瓶 中,通过气泵抽出叶中气体 直至叶圓片降至瓶底。然后将等量叶圆片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NaHCO ;.溶液的 培养皿中,所有培养皿都置于相同的光强下,测量毎一个培养皿中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问,以计算 A 红棕色 B 上的 IM9 红踪色 C 満tOSi 繼聂鮫 与SKtt 童黒色 D 0 的 ■ 不透光的话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精选 学习高中生物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中生物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生物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3)免疫功能,如抗体;(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 (-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有关计算:①肽键数=脱去水

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 (-NH2)=肽链数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 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糖、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