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环境和翻译的明晰化——以典籍翻译为例

认知环境和翻译的明晰化——以典籍翻译为例

认知环境和翻译的明晰化——以典籍翻译为例
认知环境和翻译的明晰化——以典籍翻译为例

认知环境和翻译的明晰化——以典籍翻译为例-汉语言文学

认知环境和翻译的明晰化——以典籍翻译为例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认知环境是它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认知环境中文化因素的差异,认为为使译语读者在认知推理的过程中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明晰化是必要的翻译手段。

关键词:关联理论关联翻译理论认知环境翻译明晰化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语读者在翻译文本的接受和传播中起决定性作用,离开译语读者,翻译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译者作为桥梁和媒介,必须考虑到译语读者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通过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使得译语读者能够成功理解源语作者的交际意图。源语作者和源语读者能够成功进行交际,是因为二者具有相似的认知环境和相互认同的语用预设,因此源语读者能够获取文本中隐含的话语意义,从而推断出作者的意图。然而源语读者所拥有的文化信息、社会经验、先有知识在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并不存在或不尽相同,因此译语读者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逻辑关系和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由此可见,认知环境是翻译这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作为受话人,由源语作者的明示激活有关认知环境,寻找最佳关联,并进行推理,以明白源语作者的交际意图。然后,译者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和对原文的期待,对原文信息进行重构。在译者寻求最佳关联时,文本势必会产生一些变化。王克非(2003)通过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考察英汉/汉英译本的文字

量变化,发现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译本都发生目标语扩增现象。他认为明晰化的翻译手段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本文在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以典籍翻译为例,通过分析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认知环境中文化因素的差异,认为为使译语读者在认知推理的过程中成功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明晰化是必要的翻译手段之一。

二、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在其专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中提出。它将交际当作是一种认知活动,认为“人类认知过程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就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最关联的信息上”(SperberWilson,1986、1995:Preface)。关联理论有两条重要原则:第一条原则(认知关联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第二条原则(交际关联原则):每个话语在交际中都应设想为具备最佳的关联性(SperberWilson,1986、1995:260)。“关联性”的强弱跟两个因素有关:处理努力和语境效果。在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大,则关联性越弱;语境效果越小,则关联性越弱。可以被假设存在的关联性程度既考虑到了说话者的利益,又考虑到了听话者的利益,Sperber和Wilson把它叫作最佳关联性程度。他们提出了“最佳关联性假说”:1.该明示性刺激信号具有足够关联性,值得听话者付出精力进行加工;2.该明示性刺激信号是听话者能力和意愿所获取的关联性最大的信号(SperberWilson,1986、1995:270)。

根据关联理论,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认知环境”的概念:“一个人的总的认知环境是他

所明白的一系列能感知并推断的事实构成的集合:这所有的事实对于他来说是显明的。一个人的总认知环境是由他的认知能力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的”(SperberWilson,1986、1995:39)。只有当说话者对受话者的认知环境的假设和理解的期待符合受话者真实的认知环境和推理结果时,交际才算成功。交际双方在认知环境上越趋同,交际也就越容易成功。

(二)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的学生Gutt于《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1991)中提出。Gutt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作为交际的翻译,在源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对语码的选择根据的也是关联性。

翻译最明显也是最普遍的限制是源语和译语语言上的差异,另一大限制是存在着语境差异。人们通过结合命题和语境的信息来获取话语含义,“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处理,翻译才有可能成功”(Gutt,1991:230)。为使源语作者的意图与译语读者的期盼相吻合,译者必须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Gutt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寻求最佳关联”,即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具体包括两点:1.译文要“与译语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即“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2.译文的表达方式“让译语读者无须付出不必要的努力”(Gutt,1991:107)。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

三、明晰化和翻译

明晰化这一术语在西方是由Vinay和Darbelnet(1958、1995)最早提出来的(Shuttle worthCowie,1997:55)。“明晰化”作为一种翻译技巧,指将

原作的信息在译作中以更为明确的方式表述出来;它与增词法技巧密切相关,但还包括增加额外的解释、直接表达出原作隐含的意思、添加连接词,等等。(贺显斌,2003)

Klaudy(2004:81)则依据明晰化形成的原因,将明晰化分成强制性明晰化、非强制性明晰化、语用明晰化和翻译固有明晰化。强制性明晰化包括句法明晰化和语义明晰化。它使译文文本符合译语的语法规范和逻辑。非强制性明晰化是由两种不同语言的篇章构建策略和文体偏好差异所致。语用明晰化则指由于源语和译语文化的差异,译者常常在译文中添加解释。翻译固有明晰化是翻译过程固有的,与源语和译语都无关。本文所关注的典籍中的文化因素翻译,属于语用明晰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受文化差异的制约,对于源语作者和读者来说显而易见、耳熟能详的文化背景知识,可能难以在译语中找到和源语文化意义相对应的、承载同样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因此,译者在译文中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将原文朦胧晦涩的部分解释得更加清楚明白,以填补两种语言之间文化上的缺口,这就产生了语用明晰化。

(一)文化因素缺省和明晰化翻译

典籍是文化的精华,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因素。其中的许多文化因素在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并不存在,这就造成了文化因素缺省。如果忽视这些文化因素,那么译语读者就无法理清语篇关系,导致语篇连贯出现空位、语篇解读失败。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译者需采取明晰化的翻译手段,通过增补等方法,为译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使他们能结合语言意义,理解原文内涵和语篇逻辑。

(1)当下秦氏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是一幅画挂在上面,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心中便有些不快。(《红楼梦》第五回)

译文1:Keqing led the party to an inner room,where Baoyu noticed a fine pa inting of “The Scholar Working by Torchlight”.Without even seeing who the artist was,he took a dislike to the picture. (Yang Xianyi Gladys Yang)

译文2:Qin-shi conducted Bao-yu and his little knot of attendants to an inner room in the main building. As they entered,Bao-yu glanced up and saw a painting hanging above them on the opposite wall. The figures in it were very finely executed. They represented Scholarly Diligence in the person of the Han philosopher Liu Xiang at his book,obligingly illuminated for him by a supernatural being holding a large flaming torch. Bao-yu found the painting ——or rather its subject ——distasteful.(Hawkes)

“燃藜图”出自中国的一个典故。传说西汉学者刘向治学勤勉。有一晚深夜蜡烛熄灭之后,仍在黑暗中背诵经书。忽有一黄衣老人,手拄青藜杖叩门进来,接着点燃杖顶,为刘向照明,并传授他古书。刘向问他姓名,他说自己乃是太乙之精。“燃藜图”画的就是黄衣仙人手执点燃的青藜杖为刘向照明的画面,意思是劝人勤学苦读。贾府希望宝玉能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以后光宗耀祖,因此经常强迫宝玉读书。偏偏宝玉又是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混世魔王”,最讨厌读书,因此一看到“燃藜图”就不高兴。英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没有“燃藜图”这一语境假设,如不加以明晰化翻译,他

们就不会理解为何宝玉看到这幅画“心中便有些不快”。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分别采取文后注释和直接在译文中加以解释的方法,为英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增添新信息,给他们提供了充分的语境效果,从而为英语读者获取最佳关联,为成功理解语篇提供了必要条件。

(2)绝句 A Quatrain

赵孟頫Zhao Mengfu (1254~1322)

溪头月色白如沙,Moonlight on rivulet looks white as sand;

近水楼台一万家。By riverside ten thousand houses stand.

谁向夜深吹玉笛?Who plays on flute of jade when night is long?

伤心莫听后庭花。 A broken heart can’t bear heart-breaking song.

在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后庭花”指的是南朝陈后主创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它是哀伤的亡国之音。诗人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虽身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年时期南宋就亡国了。他是宋朝皇室后裔,却降志辱身,出仕元朝,因此心中常感愧疚。在这首诗中,通过激活“后庭花”这一语境假设,汉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痛惜宋朝的覆灭,流露出的身世之感、亡国之伤。而在英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没有“后庭花”这个概念,如果把它单纯翻译成“Blooming Jade Trees”,英语读者容易把它想象成是一首描绘鲜花盛开的玉树的歌曲,他们会疑惑,为什么伤心人不能听这首歌。许渊冲在翻译时,对于“后庭花”这个词采取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告诉译文读者这是一首让人心碎、惹人哀思的歌,并加以注释,解释了它的作曲背景:The heart-breaking song refers to the “Blooming Jade Trees” composed by the last emperor(553~604)of the Chen dynasty,whose capital of ten thousand houses was

captured by the foe while he was playing a flute of jade on a moonlit night in 589。如此一来,英语读者获取了充分的语境信息,就可以结合“A broken heart”来理解原诗的含义。

(二)文化因素冲突与明晰化翻译

源语读者所拥有的文化信息与译语读者的文化信息截然不同,这就造成了文化因素冲突。译语读者在自己的认知环境中激活了错误的语境假设,付出了不必要的努力,造成了语篇解读失误。因此根据关联翻译理论,文化信息冲突也需要译者采取明晰化翻译手段,调整译语读者认知环境中的语境假设,让他们无须付出不必要的努力,来理解源语作者的交际意图。

(3)山家Mountainside Cottage

刘因Liu Yin (1240~1293)

马蹄踏水乱明霞,Crossing the brook,my horse’s hoofs disturb clouds bright;

醉袖迎风受落花。Drunk,my sleeves flap with falling petals in breeze light.

怪见溪童出门望,I wonder how the lad knows my coming and wait;鹊声先我到山家。The magpie’s song arrives before me to his gate. 在中国,喜鹊是一种吉祥之鸟,是喜庆、吉祥、幸福、好运的象征。人们把喜鹊叫做“报喜鸟”,认为它的叫声预示着喜事发生或者贵客临门。诗人通过喜鹊一词的文化内涵,向读者暗示了为何溪童知道有客拜访:虽然“我”还没到山家,但是喳喳的鹊声预示着有客人到来,因此小童出门张望等待。整首诗充满了山野情趣,反映出作者欢乐明快的心境。然而在英语的认知环境中,喜鹊一词含有“饶

舌”的喻意,它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跟汉语读者完全不同,因此英语读者对原诗的理解可能出现偏差。许渊冲在翻译这首诗时在文外加以注释:The magpie’s song was believed in ancient China to announce a good news or the arrival of a guest. 通过译者的明晰化翻译,英语读者接收到这一新信息,旧的认知环境转变为新的认知环境,从而为成功理解原诗、实现作者的交际意图提供了条件。

(4)寒食日On Cold Food Day

虞集Yu Ji (1272~1348)

江山信美非吾土,The land is not mine though beautiful it appears;漂泊栖迟近百年。My father and myself have roamed a hundred years. 山舍墓田同水曲,By waterside their cottage stand and graveyard lies. 不堪梦觉听啼鹃。How can I bear to hear cuckoo’s home-going cries! 神话中,蜀王杜宇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叫声甚是悲伤。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往往用来寄托国家的兴亡之感。作者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这首诗作于诗人扫墓时,末句明写暮春杜鹃哀啼使人难过,暗中寄托了国家兴亡的悲戚,语意曲折含蓄而又感情深沉。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有“杜鹃”这一语境假设,因此能够根据它来推理诗歌主旨,感受到全诗的悲壮色彩。但在英语读者的认知中,“cuckoo”既有“春之使者”的形象,也有“疯子”的意思,如“cuckoo’s nest”(疯人院),这些认知与汉语中的杜鹃形象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仅仅翻译成cuckoo’s song,英语读者可能无法理解最后一句诗的点睛之意。许渊冲把“啼鹃”翻译成“cuckoo’s

home-going cries”,并在文后解释:“The cuckoo seems to sing in Chinese: ‘Why not go home’”,表现出了作者流落他乡,思念故国故土的哀思。

上述四个例子的翻译表明,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差异,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因素差异,无论是文化因素冲突还是缺省,都需要译者采取明晰化的翻译手段,通过增补、释义等方法,提供语境假设或直接表达语境含义,使得译语读者在认知推理的过程中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从而成功理解源语作者的交际意图。

四、结语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认知环境是它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认知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差异对话语理解的制约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民族可能具有不尽相同或截然不同的文化因素,对于源语作者和读者来说显而易见、耳熟能详的文化背景知识,可能难以在译语中找到和源语文化意义相对应的、承载同样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根据关联理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总是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佳关联,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认知环境的差异,采取明晰化的翻译手段,改变、调整、补充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使他们无需付出不必要的努力就能获得最佳关联,从而为成功实现作者的交际意图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Gutt, 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1/2000.

[2]Hawkes,D.The Story of the Ston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2.

[3]Klaudy,K.Explicitation[A].In M.Baker(eds).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4.

[4]Shuttleworth,M.C.Moira.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Z].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

[5]Sperber,D. D.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86/1995.

[6]Yang X. G.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80.

[7]贺显斌.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明晰化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8]许渊冲译.元明清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9]王克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程思佳唐韧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大学英语教学是重要的,为提高当代大学生英语能力服务,但现在企业快速发展,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改变,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有一定要求。英语翻译不仅是英语能力,同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认识,专业英语翻译与普通英语翻译是不同,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促使学生能更好的进行翻译,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认知语言学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是丰富,语言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必须科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应用,能快速提高大学英语能力,符合现代企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一、认知语言学简述 1.认知语言学含义。认知语言学已经发展到30多年,现在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尤其在一些语言应用过程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人工智能、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学者对认知语言学提出是根据语言天赋,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都需要人类文化知识进行解释,认知能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在英语

翻译中引进认知语言学,对提高学生英语的翻译能力,由于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的理论总称,对学习语言有促进作用。 2.认知语言学基本原则。 (1)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语法性辨别是有一定规律的,具有渐进性特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一个语法与语义、语法环境有一定关系,认知语言学与其它语言的语法有本质区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渐进性、可变性的特征,根据认知语言学特征,要实现语法学家的目标是有一定难度,必须科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掌握其基本原则,能更好的学习英语翻译。 (2)语言与其他认知。认知是认知语言的功能,必须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进行认知,除了常规的认知,还需要具有特色的认知,以提升认知语言学的特色。认知语言学是要在常规的认知中不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性的研究成果来不断完善理论,进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具有活力。认知语言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能促进其实际应用的效果。 (3)句法的非自主性。句法是一种模式,英语在

职业生涯规划书 模板(外企)

目录 一、前言 (3) 二、自我认知 (一)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二)我的职业兴趣如何 (5) (三)我的职业价值观类型 (7) (四)我的职业能力倾向 (7) (五)360°评价 (8) (六)我的职业发展方向 (9) 三、职业认知 (一)职业环境分析 (11) (二)目标职业分析 (12) (三)职业SWTO分析 (13) 四、职业定位 (一)职业目标 (15) (二)目标规划 (15) 五、职业计划与路径 (一)自我提升计划 (19) (二)能力的自我培养 (20) (二)个人竞争力塑造 (22) 六、风险评估与调整 (25) 七、结语 (26)

职业生涯规划前言: 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到达哪里?我们要走哪条路?我们需要如何走?记得莎士比亚曾说过:“人生就是一部作品。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的计划,谁就有好的情节和结尾,谁便能写得十分精彩和引人注目。”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即将过去!花开花又落,春去春又回。要知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如过河卒子,只进不退!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未来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于是,在这个时刻,针对自己制定一个切实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件事情的成败往往在于开始的计划是否做的周密。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有了适合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我们才不会能在以后的道路中迷茫,我们才能以实际行动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自我认知 (一)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MBTI职业性格测试分析:ENFJ型(外向+直觉+情感+判断) ENFJ型的人性格: ENFJ型的人性格温合,有同情心,反应敏捷,有责任感。非常关注别人的情绪、需要和动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能,并希望能帮助

认知语言学翻译

两种语言,两种思维:由语言操作驱动的灵活认知处理 摘要 人们通过划分周围的物体和事件为可识别的不同类别来了解它们。语言影响这个过程的程度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不同的语言使用者的行为有所不同吗?在这里,我们表明,流利的德语和英语双语根据其操作语言的语法限制自动分类运动事件。首先,正如在运动编码中的跨语言差异所预测的那样,在德语测试环境中运作的双语参与者更愿意在英语完成的基础上比双语参与者更大程度地匹配事件。第二,当双语参与者在英语中遇到语言干扰时,他们的分类行为与德语的预测一致;当双语参与者在德语中遇到语言干扰时,他们的分类与英语的预测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语言的影响是上下文绑定的和短暂的,揭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认知的可塑性。 关键词:双语,认知,认知过程,语言,心理语言学 查理是弗朗柯斯国王,自诩为罗马人的皇帝,发现讲另一种语言就是拥有另一个灵魂。有没有像人类之间能够互相区分的一种基础的东西,这种东西能够在变化的语境中进行转化?语言可以为世界有意义的划分随时提供信息依据(露西,1997;沃尔夫,1956)。例如,在面孔,颜色,事件,和人工刺激上加上特定的语言标签,那么人们就会更快地区分和学习这些概念(罗伯逊,汉利,2008;lupyan& Ward,2013)。接触不同语言的婴儿一旦能说出母语的颜色,就会颜色分类上出现差异(罗伯逊,大卫杜夫,戴维斯,&夏皮罗,2004)。这种影响已经扩展到低层次的感知(蒂埃里,Athanasopoulos,wiggett,绘制,与Kuipers,2009)。在这里,我们通过操纵操作在双语者语言和测量在一个分类任务绩效的方式,探索使用特定语言在认知加工中表现出的差异性。 在两个实验中,我们要求德国的英语学习者提供视频剪辑三合会描绘目标导向运动事件的相似性判断(例如,一个女人向一辆车走)。先前的研究表明,不同语言的人对运动事件的目标或终点有不同的看法。德国、南非语、和瑞典往往提到终点,看看终点,终点在相似性判断和青睐,而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这样一个较小的程度上(athanasopoulos&拜兰,2013;拜兰,Athanasopoulos,&工作,2013;flecken,卡罗尔,和Stutterheim,2014;Stutterheim,Andermann,卡罗尔,flecken,与schmiedtová,2012)。这些跨语言的差异是因为端点偏好语言观方面的差异,一种语法手段,表达的是一个动作,状态,或事件涉及时间的流动:英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一个事件的持续期是动词标记(例如,强制性的渐进的-ing形式的英语),和这些语言的使用者更容易查看事件正在进行,不强调端点。相比之下,德国,南非,瑞典缺乏观点,因此不把注意力转向运动进行性。相反,演讲者采用整体事件的看法,终点也包括在其中(详情见拜兰et al.,2013;冯斯塔特海姆et al.,2012)。 在我们的第一个实验中,我们得出在英语和德语语境中的德语和英语的单语和双语德语英语事件分类模式。如果不同的语言与事件分类的差异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任务中的性能将根据语言上下文而变化。在第二次实验中,我们打乱了口头介导的分类,要求不同组的双语者在第一和第二语言重复串的数字。发现只要动词一出现,单跨语言的差异在言语之间存在的干扰就会消失。然而,当双语者使用他们的母语语言的时候,其他语言仍然活跃和被充分利用,影响者与之有所关联的话语形式(abutalebi和绿,2007;Boutonnet,Athanasopoulos,&蒂埃里,2012;吴和蒂埃里,2010)。

英语专业职业生涯规划。3000字以上。

职业生涯规划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自我探索 1.1个人简历 1.2测评工具评估 第二章职业认知 2.1目标职业分析 2.2目标职业前景 第三章职业定位 3.1职业目标 3.2职业目标间的关系 第四章行动计划 4.1职业预备期 4.2职业初期 4.3职业成长期 结束语 规划人:郁扬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前言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今天若不是生活在未来,就是生活在过去。尽管我们涉世不深,但至少我们可以对职业生涯进行较为客观详尽的规划。这样,我们关于飞翔的梦想就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 第一章自我探索 1.1个人简历

这个职业目标的成功选择让我对职业目标的决策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在选择职业目标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个人自身问题。要对自我优缺点等进行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在对自我进行分析方面,主要考虑的是自我性格,以性格确定自己是怎样的一类人群,从而确定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群。各种性格等测试都证明我是个随和的人,比较适合的工作是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工作,于是确定可从事翻译工作。其次考虑的是我的技能。我目前学习的专业以及自身长处使我作出如此选择。在择业过程中家庭的影响也是个重要因素。儿女总是父母的希望所在,在择业时也会考虑到父母的期望,我父亲希望我做个教师,因为其稳定性比较适合女生。在初期,也确实想到要做教师,然而随着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来深刻,同时我的母亲比较支持我从事翻译方面的工作,最终还是决定第一择业目标是个英文翻译员。职业目标初步定了下来,接下来的就是如何实现.这个具体实践了。我通过网络查找到以下关于作为一个英语翻译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A、基本技能(basic skills):一个英文翻译员最基本的还是能牢固的掌握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些技能包括听力理解、方案范文整理能力(listening),只有能够听懂外国人在说些什么才有可能跟他们沟通和交流,同时也要了解西方的应用文体;表达自己观点的技能(Speaking),一个有思想的人必须具备正确表达自己的能力;写作能力 (Writing);阅读并理解方案范文、整理文章的技能(Reading); B、提升技能(Skills for promotion):各种证书(Certifications),虽然有时候证书只是一中形式,但却起着极大的作用.各种等级证书是必须的,尤其是翻译证书,当然还有专业八级等证书;责任心 (Responsibilities),对于每个行业来说都是必须的.一个优秀的翻译员尤其要热爱翻译行业,责任心强,性格稳重细致.合作项目的洽谈、翻译及英文撰写等工作;交流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翻译员被誉为“沟通的桥梁”,所以积极和人进行沟通,并参与相关活动等都是必须的.良好的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公共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Teamwork),人际交往能力强,和自己团队搞好关系;母语(Mother language)中文书写能力强,翻译员最终还是为了帮助中英双方的沟通,所以较好的中文是必须的;礼节,礼貌 (Manners),举止要得体,毕竟英文翻译员有时代表的不止是自己有时还代表着一定的团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形象;谦虚( Be modesty or appreciate other’s perspectives),谦虚并能容纳别人观点;态度 (Attitude),做事认真负责,为人正直;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2008年1月第24卷 第1 期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 Jan.,2008 Vol.24 No.1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吴 波 (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上海 200062) 提 要: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而译者的认知活动和翻译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8)01-0056-05 A Cogn iti ve L i n gu isti c Perspecti ve on Tran sl a ti on and its En li ghtenm en t On the D evelop m en t of Tran sl a ti on Ab iliti es WU B o Abstract: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 pective on translati on p r ovides a ne w outl ook on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teaching:the core of translati on teaching is t o devel op translati on abilities which are cl osely related t o the translat or’s cognitive activities.A translati on teaching mode with 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 pective will hopefully facilitate the devel opment of translati on 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eli m inati on of p r oble m s in current translati on teaching.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translati on abilities;translati on teaching 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王寅,2007:583)”。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重视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追求实现“解释的合理性”和“翻译的和谐性”。认知语言学建立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审视翻译,相比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观和传统语言学的翻译观,它突出了主体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这是有关翻译活动的一个本质现象,却一直以来在翻译研究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相比解构主义、阐释学和文化学派的翻译观等强调译者(即解构者或阐释者)本身的视域、经验和立场等主体性因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发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提出要发挥体验和认知对主体性因素的制约作用。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一方面承认认知活动对翻译的决定作用,即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一方面又指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之一应受到其它参与翻译活动的认知主体间互动的制约,翻译时应“创而有度”,而不是“任意发挥”(王寅,2007: 581),因而它是一种追求平衡的翻译观。换言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承认并描述了认知活动在翻译行为中的客观存在,同时又提出译者必须尽量重现原文所表达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它既是看待翻译活动的一种新的整合性视角,同时又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翻译活动的标准。鉴于翻译教学的对象是未来的译者,而认知语言学直接关注译者认知活动的过程,强调主体的体验性和创造性,重视认知所产生的结果,笔者认为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审视当前的翻译教学,将会有助于翻译研究者和教师在翻译教学相关的一些问题上有新的发现,比如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模式,翻译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的标准等。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理论模式和支持。 二、翻译能力:翻译课堂的具体目标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全面介入以及译者对翻译结果的影响在翻译研究中已获得广泛承认。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吴波,2006),笔者认为翻译教学的总体远景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译者,而翻译课堂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但需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

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看翻译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看翻译 摘要:在翻译学界,翻译的标准与原则一直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实现翻译,研究得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具体的字、词、句和篇章,实现它们从原语到译语的解码,也就是实现两语对等。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也就是在对翻译材料进行理解和表达时,译者常常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对材料无法用具体的两语对等方法来处理。所以本文试图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出发,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思考和研究,运用认知语义学、类典型与基本层次范畴等理论,分析这些问题中隐藏的深层次意识,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认知语义学类典型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引言 在翻译学界,翻译的标准与原则一直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关于翻译的标准,我国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早在汉朝和唐朝时期,就有了“文”与“质”之争,实际上是直译与意译之争;还有清代翻译大师严复于1898年提出了“信”、“达”、“雅”的标准,即忠实于原著,译文流畅,文字典雅。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这是比“信”、“达”、“雅”更高的翻译标准,傅雷先生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翻译的“化境”之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除了国内的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之外,早在1972年,英国著名学者亚历山大·弗雷赛·泰特勒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里,就提出了翻译中的三项基本原则:一、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三、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冯庆华2020:P4-5) 对于如何达到翻译的最高标准,研究得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具体的字、词、句和篇章,实现它们从原语到译语的解码,也就是实现两语对等。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也就是在对翻译材料进行理解和表达时,译者常常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对材料无法用具体的两语对等方法来处理。所以本文试图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出发,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思考和研究,运用认知语义学和类典型与基本层次范畴等理论,分析这些问题中隐藏的深层次意识,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语言学 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讲解学习

语言学术语翻译及术 语解释

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汇总 术语翻译 1.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语言的甄别特征) Arbitrariness(任意性),Duality(二层性/二重性), Creativity(创造性/原创性),Displacement(移位性),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播),Interchangeability(可互换性) 2. Functions of language referential 指称功能 poetic 诗学功能 emotive情感功能 conative 劝慰功能 phatic寒暄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概念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textual function语篇/文本功能 Informative(信息/告知功能),Performative Function(施为功能), Emotive Function(情感功能),Phatic communion(寒暄交谈), Recreational Function(娱乐功能),3. Phonetics(语音学), Phonology(音系/音位学); Morphology(形态学), Syntax(句法学); Semantics(语义学), Pragmatics(语用学) 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音学Acoustic phonetics声学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听觉语音学 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人类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 4.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描写式和规定式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共时和历时 Langue vs. parole语言和言语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5. Vocal tract 声道(resonating cavities共鸣腔), pharynx咽腔, oral cavity口腔 and nasal cavity鼻腔. 其它的一些发音器官:lungs肺, windpipe(trachea)气管, vocal folds声带, larynx喉, epiglottis会厌,次声门, pharynx咽, uvula小舌, hard palate硬腭, soft palate软腭, alveolar ridge齿龈 6.Consonants and vowels(辅音和元音) A. Manners of articulation发音方式 B. Places of articulation发音位置 7. Stop (or plosive)爆破音 Fricative摩擦音 Approximant近似音 Lateral (approximant)边音 Affricates塞擦音, trill颤音 and tap 闪音 Bilabial双唇音 Labiodental唇齿音 Dental齿音 Alveolar齿龈音 Postal veolar后齿龈音 Retroflex卷舌音 Palatal硬腭音 Velar软腭音 Uvular小舌音, pharyngeal咽音 glottal声门音monophthong vowel: 单元音 diphthongs双元音 triphthongs三元音 Lax vowels短元音 Tensed vowels长元音 8.Coarticulation and phonetic transcription协同发音和标音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先期协同发音 perseverative coarticulation后滞协同发音. broad transcription宽式标音 narrow transcription严式标音 9. minimal pairs最小对立体 Phoneme音位 phonemic transcriptions音位转写 phonetic transcriptions语音转写 phones音子 allophones音位变体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互补分布

从认知语言学浅谈翻译策略

学号:100050211021卢斌 从认知语言学浅谈翻译策略 ——以《枫桥夜泊》两个英译本为例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的角度出发,对张继的《枫桥夜泊》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讨论诗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策略《枫桥夜泊》 Abstract:In terms of the translation outl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his thesis analyzed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a poetry of zhangji,discussed the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etry translat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kills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skills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在文学翻译界,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影响甚大,在古诗英译的实践中也有所体现。严复的翻译原则实在是对翻译精髓的精辟总结,所以我们现在再来谈翻译的策略,多多少少会受其影响,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它。翻译的认知过程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枫桥夜泊》的两个英译本,关注认知体验在翻译过程中的参与作用,讨论诗歌翻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显示---认知----语言”【1】,即:在现实和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间缓解。王寅在《认知语言学》中总结了几个认知语言的翻译观。本文讲主要从翻译的体验性观点和翻译的“两个世界”观点来阐述一下翻译的策略:一.翻译具有体验性,人类的思维,认知和理解都来源与基本相似的客观世界,因此才有大致相通的思维,但是这也同时意味着,将有一部分思维是在共同体验之外的,而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讨论的和注意的。二.翻译的“两个世界”。语言中的词句反映的无非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读者在理解原作者两个世界时,是要通过译者来中转的,“因此,翻译主要应尽量译出原作者和原作品对两个世界的认识和描写。”下面,我们将以张继的《枫桥夜泊》的两个英译本从认知语言学的来探讨一下翻译的策略问题。这首诗被很多人拿来作个方面的讨论,因为它里面的翻译单位,文化特征等非常具有典型性,值得讨论。 二.《枫桥夜泊》的认知分析 先来看一下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一是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一是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逐词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选择就是意义。对于译者来说,在做出选择之前,必须弄清楚翻译的目的,同时要明白哪些语言形式可以使预期的目的得以实现。在这一点上,Halliday 提出的功能语言学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切入点。 Halliday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语旨、语式。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透过动词类型、主动被动结构、过程参与者等得以体现。语旨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透过语气动词和副词,譬如“但愿”、“应该”、“可能”和评价词汇,譬如“可爱”、“恐怖”等予以体现。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透过语句结构和词汇的连贯方式予以体现。语场、语旨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英语中可以说"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please.""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 "Will you close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意义外,

2012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式考试试卷1

2012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式考试试卷试卷总分:100分通过分数:60分考试时 长:90分钟客观题(每小题:2分) 1,心理健康是近30年来西方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近几年,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心理创富学”,即通过心理调节发展智慧、创造社会财富。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A.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用脑 B.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改善适应能力 C.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D. 以上做法都可以 正确答案:D 2,职业素质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不包括: A. 职业兴趣 B. 职业认知 C. 职业能力 D. 职业个性 正确答案:B 3,刘倩是大学里的风云人物,英语专业的她性格外向,能力突出,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没有费多大的劲就找到了一家贸易公司,还当上了市场部经理助理。一开始因为新鲜,劲头很足,开展会、联系客户、做宣传材料,大事小事样样揽上身。可是半年不到,刘倩对日渐熟悉的工作逐渐生厌,于是跳槽到一家药品代理公司做客服。在这家公司沉闷的气氛里,生性活泼的刘倩很快就觉得压抑,加之对药品行业丝毫不感兴趣,于是再谋职业,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宣传和翻译。谁想到,几个月后,她又以公司规模不大为理由再次跳槽。毕业不到五年,跳槽却达四五次,频率极高,既没有某一行业的丰富的行业经验,也没有某一职位的职位经验。表面上看好像很能干,可是实际上职位层次都不高,以后的职业应该

怎么发展呢?刘倩自己也陷入了困惑。你认为她的职业发展出现问题和阻力的根本原因在哪? A. 对工作朝三暮四,一山望着一山高,缺乏恒心 B. 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不及时充电,导致其工作技能在原地打转 C. 对自己的职场定位模糊,应该做什么,什么适合自己,还不完全清楚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 4,所谓“职业”,其含义等同于“工作”。你认为这种说法: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5,第一印象往往会对一个人的整体评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并且会一直影响着双方以后的交往过程。即使后来的印象与第一印象之间不甚吻合,我们仍然习惯于服从最初的印象。这种现象称为()。 A. 群体效应 B. 破窗效应 C. 马太效应 D. 首因效应 正确答案:D 6,交互影响生命历程的三种旋律包括:(1)工作、职业与事业(2)情感、婚姻与家庭 (3)个人身心发展与自我的成长 (4) 学历、学识与文化修养 A. (2)(3)(4) B. (1)(2)(4)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Abstract]Die Feststellung, da bersetzen ohne linguistisches Wissen nicht m glich ist, erübrigt sich von selbst. Auch die Tatsache, da dieses Wissen in mehreren Sprachen vorhanden sein mu, kann als trivial angesehen werden. Somit hat die Linguistik bereits ein weites Feld von Ph nomenen, die sie beschreiben kann, sei es bei der Ausbildung von bersetzern (die in der Regel auch w hrend der Ausbildung unabh ngig vom Grad ihrer Fremdsprachenbeherrschung weitere Sprachkenntnisse erwerben), sei es im Hinblick auf Mehrsprachigkeit in all ihren Erscheinungsformen (nebenordnend, vermischend oderzusammengesetzt und unterordnend). [Key words]Sprachwissenschaft,bersetzung,linguistischen Modellen I. Einleitung Da die F higkeit zum bersetzen jedoch mehr erfordert als gute Fremdsprach- beherrschung, und da bersetzen alles andere ist als eine blo e Umkodierung ist mittlerweile zu einer Binsenweisheit geworden, die sich jedoch leider noch nicht bei allen an einer bersetzung Beteiligten herumgesprochen hat. Bei Wilss findet sich folgende Anekdote: “Verbürgt ist die Weisung eines Bonner Ministerialbeamten an

英语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名称:《职业生涯规划书》姓名: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学号: 班级:

目录 前言 (1) 个人信息 (1) 自我分析 (1) 职业兴趣 (1) 职业能力 (1) 职业气质 (2) 职业价值 (2) 优势劣势 (2) 专业分析与职业定位 (2) ⑴专业分析: (2) ⑵职业分析: (2) ⑶企业分析: (3) ⑷地域分析: (3) 小结: (3) 职业定位 (4) SWOT分析 (4) 分析结论 (4) 实施计划 (4) 1、近期职业目标 (4) 2、职业适应期 (4) 3、职业奋斗期 (4) 大学四年阶段规划 (4) 1、大学一、二年级(试探期) (4) 2、大学三年级(定向期) (4) 3、大学四年级(实践期) (5) 评估调整 (5) 1、职业目标评估 (5) 2、职业路径评估 (5) 3、实施策略评估 (5) 4、其它因素评估 (6)

前言 在我过去的十九年中有十八年都是按照既定的路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人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前是为上大学努力,上了大学后才是真正的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好多大学生在上了大学以后都会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那么努力上了大学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真正职业兴趣所在,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考研还是工作,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工作……在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已经与时代接轨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背负着更多的责任,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更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树立了人生目标,更将理想具体化,指明了奋斗与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的人生,不再虚度。 个人信息 姓名:性别: 出生年月: 邮箱: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 特长:热情细心、遇事沉稳 性格特点:外向、热情、负责、稳重 自我评价:我是一个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人。这就意味着我有着外向活跃的性格,遇到机会都会去积极争取。我是一个不愿服输的人,这也就意味着我遇事沉稳,面对任何挑战都会乐观面对。 自我分析 职业兴趣 我非常喜欢对工作进行规划从而使工作变得有条不紊,我也渴望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去,我对环境适应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我灵活热情却又不乏稳重,相关的语言工作我想我都可以胜任。 职业能力 我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无论是对事情还是对自己,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尽可能的尽善尽美。我喜欢团队合作,我认为一加一永远大于二。我喜欢有挑战的工作和富有激情的生活。我不畏惧问题的出现和环境的改变,我认为这更可以使自己得到锻炼。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第29卷一第5期长一春一大一学一学一报 Vol.29一No.5一2019年5月 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 May2019一 收稿日期:2018-12-10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8JK1158) 作者简介:宋改荣(1962-)?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教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宋改荣?周一玉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00) 摘一要:在以现实体验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翻译具有体验性和多重互动性的特点?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出发?对?骆驼祥子?英译本中译者多重互动性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译者作为重要的认知主体?在翻译活动中应该加强与作者二文本二读者的互动?采取符合目的语读者需求的翻译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华文化?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多重互动性?译者主体性??骆驼祥子? 中图分类号:H059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9-3907(2019)05-0048-04一一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和推进?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愈加重视?文学作品作为 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对文学作品英译本的研究有利于中国的文化输出??骆驼祥子? [1] 作为语 言大师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巨作?据调查??骆驼祥子?是译介到国外最多最广的中国文学作品之一?对?骆驼祥子?英译本的研究?可以为其他翻译文学作品提供借鉴?也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然而?笔者通过搜索知网发现?近来年?国内对?骆驼祥子?英译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译本对比二译者风格和关联理论等角度?较少涉及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视角?鉴于此?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出发?以译者为认知主体?研究翻译多重互动性以及译者主体性在文本中的体现?以期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认知语言学是以现实体验为基础的认知科学? 强调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产物[2]?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逐渐将翻译纳入语言学范畴? 形成了认识语言学翻译观[3]?认知翻译研究基于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考察?产出了一系列的有关翻译认知策略的规律性认识[4]568-583?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翻译具有体验性二多重互动性二创造性[5]?本文以?骆驼祥子?的英译本为研究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出发?研究译者的多重互动性在文本中的体现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1一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观以及译者主 体性 1.1一认知语言学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是以体验哲学为基础?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体验与现实的产物?语言运用和理解的过程也是认知处理的过程?因此?翻译也是一种对语言进行运用二理解和处理的认知活动?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翻译具有多重互动性?也就是说?译者与文本二作者和读者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关系?译者作为重要的认知主体?在理解源语和在目的语再现作者的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把控?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语境?也要充分考虑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小说所描绘的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兼顾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和社会环境?采取适合的翻译策略?才能达到翻译的和谐性?1.2一译者主体性 在传统翻译观的视角下?翻译主要以源语为中心?侧重于语言转换层面?忽视了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下?翻译活动绝不只是译者进行简单的语言转码过程?而是译者基于认知能力二方式和内容等对原文文本进行再次构建的过程?译者的主体性总是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原文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目的语读者以及源语和目的语的社会文化

翻译中的语言学(全书,中文版)

《翻译中的语言学》目录 0.前言 1.翻译中的语义学 1.1概述 1.2意义 1.2.1.概念意义 1.2.2.内涵意义 1.2.3.社会意义 1.2.4.情感意义 1.2.5.反映意义 1.2.6.搭配意义 1.2.7.主题意义 1.3语义场 1.4语义成分分析 1.5上下义关系 1.6同义关系 1.7语义变化 1.7.1.语义变化的原因 1.7.2.语义变化的类型 1.8歧义 1翻译中的语用学 1.1概述 1.2语境 2.2.1.话语语境 2.2.2.情景语境 2.2.3.文化语境 1.3指示 2.3.1.指示概述 2.3.2.指示语的翻译 2.3.2.1.人称指示 2.3.2.2.时间指示 2.3.2.3.地点指示 1.4言语行为 2.4.1.言语行为概述 2.4.2.言语行为的翻译 2.4.2.1.个别言语行为的翻译 2.4.2.2.语篇行为的翻译 1.5会话含义 2.5.1.会话含义概述 2.5.2.会话含义的翻译 2.5.2.1.保留原文会话含义形式 1

2.5.2.2.显明原文的会话含义 2.5.2.3.对译文中新产生的会话含义的处理 2.5.2.4.用新的会话含义替代原文中的会话含义 2.5.2.5.避免对会话含义作不必要的增补 1.6礼貌原则 2.6.1.礼貌原则概述 2.6.2.礼貌原则的翻译 2.6.2.1.按照目的语习惯表达礼貌原则 2.6.2.2.保持原文和译文间的礼貌程度对等 1.7前提 2.7.1.前提概述 2.7.2.前提的翻译 2.7.2.1.涉及语言内部前提的翻译 2.7.2.2.涉及语言外部前提的翻译 1.8顺应论 2.8.1.顺应论概述 2.8.2.顺应论与翻译 2.8.2.1.语境关系顺应 2.8.2.2.语言结构顺应 2.8.2.3.顺应的动态性 2.8.2.4.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2.9.关联理论 2.9.1.关联理论概述 2.9.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2.9.2.1.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 2.9.2.2.翻译的最根本目的是传递交际意图 2.9.2.3.关联理论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概念 3.翻译中的句法学 3.1概述 3.2英汉语基本句型 3.3英汉语句法结构差异及翻译中的句式转换 3.3.1.形合与意合 3.3.2.主动与被动 3.3.3.静态与动态 3.3.4.话题-评论与主语-谓语 3.3.5.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 4。翻译中的文体学 4.1概述 4.2文体的可译性 4.3.风格 4.4.文体各要素的翻译 4.4.1语音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